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088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规程.pdf

ICS 75.180.1( CCS E. 11

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DBJ50/T-308-2018 城市管线和综合管廊数据标准2022一02一16实施

SY/T 66432021

SY/T 66432021

SY/T 66432021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技

本文件规定了陆上多波多分量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前期工作、设计编写、施工作业、厂 验与评价、资料交付及验收等工序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陆上纵波震源、横波震源地面激发,三分量检波器地面接收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 集的全过程。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SY/T 66432021

用三分量检波器(通常为一个垂直分量和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平分量)接收矢量地震波场(包括 SV 横波、SH 横波等)。

4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设计

根据地质自标,分析纵波地震勘探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应用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应满足的条 件、解决地质目标的能力、预期的效果、施工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论证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的可行性;根据地质任务,明确地震勘探部署、技术要求、地理位置、勘探面积、工作量、施工期 限、地震资料采集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要求和地震资料解释综合研究目的

4.2测线(束)命名及编排

4.2.1测线(束)的命名

地震测线(束)的命名应由工区名、多分量接收标识符、观测方式、施工年份、测线(束) 激发地震波类型标识符六部分组成,工区名为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组合,由2~4个大写字母 多分量接收标识符用“MC”表示,其中“M”为接收分量数;观测方式分为二维观测和三维 二维观测时用“2D”表示,可以省略,三维观测时用“3D”表示,施工年份由4个阿拉伯数

SY/T 66432021

4.2.2 测线 (束) 的编排

二维地震勘探测线桩号以米为单位,按照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增的规则编排,实际实 用自然顺序号编排,但应给出自然点号与测线桩号的对应关系。 三维地震勘探点、线(束)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增的原则编排,采用自然顺序号绍

地震采集设计前除按GB/T33583中资料收集规定的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外,还应收集以下资料: a)地震地质资料:主要目的层及油气藏特征参数、钻井资料、油气井网分布情况,以往多波多 分量地震勘探、开发成果和综合报告等; b)近地表横波资料:横波微测井、近地表结构及其横波速度等; c)多波地震资料:以往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及目的层的转换波和横波层速度、主频、频宽 及最高频率等参数; d)井筒地球物理资料:包括测井、VSP资料等 工区调查 设计前对工区进行全面踏勘,实地调查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工区情况;对不同近地表岩性、 皮和横波速度、厚度等参数进行调查,绘制踏勘草图,并编写工区调查报告。地表复杂区应参照舫 照片或卫星影像,详细描述所有测线(束)的调查情况。宜建立工区地理信息库。用钻井、测井 P资料分析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变化规律,评估激发条件及接收条件,进行激发方式分区。

4.5.1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设计的原则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a)采集参数论证综合考虑纵波、横波、转换波的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技术目标及 勘探重点,确定多波共同采集时的采集参数; b)观测系统论证时对纵、横波共中心点(CMP)面元和转换波共转换点(CCP)面元属性进行 分析,面元的炮检距、覆盖次数等属性均匀分布: c)在分析以往资料的基础上,以模型正演、理论计算等方法论证结果为依据,并通过试验加以 验证后确定采集参数

4.5.2地质模型建立及分析

4.5.2.1地质模型建立

根据地震、地质、钻并、测并等资料建立工区典型的地质模型,并收集如下地球物理参数:

SY/T 66432021

a)目的层深度、厚度、最大倾角、纵波和横波速度、密度: b)储层厚度及其纵波和横波速度: c)油气藏含油气水饱和度、孔隙度等

4.5.2.2模型正演分析

依据地质模型参数,应用Zoeppritz方程等正演方法分析目的层纵波、转换波或横波的反射系 射角变化关系,模拟共炮点道集记录、自激自收部面、叠加剖面等,确定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 见测系统参数。

二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距、覆盖次数、最小炬检距、最大炮检距、延长附加段长 度等。 a)道距的选择应考虑偏移和叠前二维滤波时不出现假频,并综合考虑横向分辨率和信噪比。 1)空间采样不出现空间假频,道距应小于或等于反射波最小视波长的一半,见公式(1)

式中: △x道距,单位为米(m)

AX≤ 2 f...sine

SY/T 66432021

DB14T 2355-2021 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堆肥发酵工艺规程.pdf速度分析精度误差宜小于6%。满足速度分析精 度要求的纵波和纯横波最大炮检距计算见公式(6)

SY/T 66432021

式中: Xmx一最大炮检距,单位为米(m); D一动校正拉伸百分比; to—转换波双程旅行时,单位为秒(s); 转换波叠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纵波登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SY/T 66432021

4.5.3.2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原则上采用规则观测系统,遵循“充分性、对称性、均匀性”的设计原则,其 主要参数为观测方向、面元边长、覆盖次数、覆盖密度、最大的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接收线 距、偏移孔径、横纵比等。 a)观测方向的设计考虑以下因素: 1)观测方向宜垂直构造走向; 2)对于构造幅度较小,地下断裂不发育地区,观测方向宜选择利于激发条件的方位; 3)断裂发育和各向异性较强区,观测方向宜垂直于断层或裂隙走向; 4)邻区有三维地震勘探区时,应兼顾新老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需求,观测方向宜保持一致

SY/T 66432021

b)面元边长应满足防止偏移和叠前三维滤波时出现空间假频(混叠频率)和横向分辨率的要习 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的要求,防止偏移和叠前三维滤波时出现空间假频(混叠频率)承台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按公 (15)、公式 (16) 计算

2 4 fumnsing, V 4 fine sine.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