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pdf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086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pdf

1997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20922、《城市污水再生利 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等,消毒除考虑灭活致病细菌和 病毒外,还需考虑持续杀菌的效果、消毒副产物等因素。

7.13.2常用的污水消毒方法包括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液氯和紫

外线,或上述方法的组合技术。其中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和液氯是 化学消毒方法,维持定的余氯量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但会和 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紫外线消毒是物理消毒方法 可避免或减少消毒副产物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但没有持续灭菌作 用,消毒效果受水中悬浮物浓度及色度影响较天。因此,应根据工 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次氯酸钠是近年来污水广使用较多的一种消毒剂,因其系统 简单、副作用小、使用方便而受欢迎;无其是在污水厂提标改造工 程中,所耗投资较低,增加的设备设施简单,安全隐惠小。

.13.3由于污水厂消毒后的出水中含有的残留消毒剂和消毒副

:13.3由手污水厂滑每后的出水中有的浅留消每剂和滑每副 产物,排入水体后会对水体的生态产生影响,因此,污水厂消毒方 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对排放水体的影响凤城镇防洪堤施工组织设计,不应影响水体生态安全。

产物,排人水体后会对水体的生态产生影响,因此,污水厂消

7.13.5明渠式紫外线消毒系统包括紫外线消毒模块组、配

7.13.5明渠式紫外线消毒系统包括紫外线消毒模块组、配电中 心、系统控制中心、水位探测和水位控制装置等。紫外线消毒模块 组的所有灯管相互平行,均匀排列在消毒明渠内。 为确保紫外线消毒效果,保持渠道内紫外线有效剂量,应定期 清洗紫外线灯管的石英玻璃套管表面。

7.13.6污水的有效紫外线剂量应为生物体吸收至足量的紫外线 剂量(生物验定剂量或有效剂量),以往用理论公式计算。由于污水 的成分复杂且变化大,实践表明理论值比实际需要值低很多,为此, 美国《紫外线消毒手册》(EPA,2003年)已推荐用独立第三方验证的 紫外线生物验定剂量作为紫外线有效剂量。据此,本条做此规定。 《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中明确规定用于

7.13.6污水的有效紫外线剂量应为生物体吸收至足量的紫外线

污水消毒的紫外线有效剂量指标:为保证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所要求卫生学指标中的二 级标准和一级B标准,SS不超过20mg/L时,紫外线有效剂量不 应低于15mJ/cm²;为保证达到一级A标准,SS不超过10mg/L 时,紫外线有效剂量不应低于20mJ/cm²。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工 程设计和应用之前,应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用同类设备在类似水 质中所做的检验报告。 经调查国内城镇污水厂的运行经验,一般二级处理出水水质 达一级B标准时,紫外线消毒有效剂量按15mJ/cm²~19mJ/cm²; 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时,紫外线消毒有效剂量按20mJ/cm²~ 25mJ/cm。据此做出二级处理出水的紫外线有效剂量规定。 一些病原体进行不同程度灭活时所需紫外线剂量资料见 表23。

灭活一些病原体的紫外线剂量(m/cm

一些城镇污水厂消毒的紫外线剂量见表24。

单独采用紫外线消毒时,由于紫外光不能在管网中提供持续 的消毒作用,为避免细菌的光复活,应尽量加大紫外线有效剂量。 因此,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 规定,紫外线消毒作为城市杂用水主要消毒手段时,紫外线有效剂 量不应低于80mJ/cm²。否则,难以稳定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规定的“总大肠菌 群<3个/L”的指标。采用紫外线消毒和含氯消毒剂联用的方法, 则可以增强水质安全保障,有效解决紫外线持续消毒能力差的问 题。此外,根据污水再生利用的不同分类,按照国内相关水质标 准,除地下水回灌水质无余氯要求外,其余(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 用水、工业用水、农由灌溉用水、绿地灌溉)均有余氯量的要求,故 再生水采用紫外线消毒时宜和含氯消毒剂联合使用。 7.13.7为控制合理的水流流态,充分发挥照射效果,做出本条规 宝

7.13.9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中规定了粪大肠菌群数排放指标,按此要求的加氯量,应根 据试验资料或类似生产运行经验确定。 经调香.国内城镇污水广的运行经验:一般出水水质达一级上

标准时,加氯量为5mg/L~9mg/L;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时,加 氯量为3mg/L~5mg/L。据此,规定本条,无试验资料时,二级处 理出水的加氯量可采用5mg/L~15mg/L。 再生水除卫生学指标外,还有余氯量的要求,故加氯量按卫生 学指标和余氯量确定。 7.13.10在紊流条件下,二氧化氯或氯能在较短的接触时间内对 污水达到最大的杀菌率。但考虑到接触池中水流可能发生死角和 短流,因此,为了提高和保证消毒效果,规定二氧化氯或氯消毒的 接触时间不应小于30min。 7.13.11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较差,温度和紫外光对次氯酸钠 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升高温度或光照(特别是紫外光),次氯酸钠溶 液的分解速度将明显加快,所以次氯酸钠溶液要低温、避光储存。 储存区域室温不宜超过30℃,储存时间不宜大于7d

8.1.1目前污泥的处理技术种类繁多,采用何种技术对污泥进行 处理应和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相适应,由处置出路决定处理工艺: 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例如,污泥用作土地利用时,应该进行 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理工艺的设计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稳定标》CJ/T510对污泥进行稳 定处理;污泥用作建材利用时,应进行脱水处理,并视情况进行十 化处理;污泥用作填理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置混合填理用泥质》GB/T23485的规定。 8.1.2污泥处理处置应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处置效 率、能源消耗、碳足迹等因素。工艺选择以减量化处理为基础,以 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为核心,以资源化利用为自标,以对环境总体 影响最小为宗旨。因此,污泥处理工程建设之前,应对污泥中有机 质、营养物、重金属、病原菌、污泥热值、有毒有机物进行分析测试, 根据泥质确定经济合理且对环境安全的处置方式,再根据处置方 式选定合理的处理工艺。

8.1.2污泥处理处置应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综合考

率、能源消耗、碳足迹等因素。工艺选择以减量化处理为基础,以 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为核心,以资源化利用为自标,以对环境总体 影响最小为宗旨。因此,污泥处理工程建设之前,应对污泥中有机 质、营养物、重金属、病原菌、污泥热值、有毒有机物进行分析测试, 根据泥质确定经济合理且对环境安全的处置方式,再根据处置方 式选定合理的处理工艺

8.1.3污泥处理处置应进行工艺全流程分析,选择合理的技术路 线和各工艺段的处理工艺,使整个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绿色、低碳、 循环、可持续发展

8.1.3污泥处理处置应进行工艺全流程分析,选择合理的技术路

8.1.5本条规定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模确定的原则。污泥产

(1)不同的排水体制和管网运行维护程度造成污水厂进水水 量、水质的差异; (2)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产泥量差异;

(3)季节交替等因素造成的水温波动从而影响污泥产生量; (4)雨李时污水污泥增量。 处理截流雨水的污水系统,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应考 虑截流雨水的水量、水质,可在旱流污水量对应的污泥量上增加 20%。 8.1.6污水处理是全年无休的,所以每天都产生污泥,而不同的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有不同的运行和维护保养周期,如一套污泥焚 烧系统的设计年运行时间一般为7200h,因此需通过放大设计能 力以保证设施检修维护时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此外,在特殊工 况条件下污泥产量会超出原有规模,而设备不可能永远满负荷运 行,因此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还应留有富余,使污水处理 产生的污泥得到全量处理处置。

(3)李节交替等因素造成的水温波动从而影响污泥产生量; (4)雨李时污水污泥增量。 处理截流雨水的污水系统,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应考 虑截流雨水的水量、水质,可在旱流污水量对应的污泥量上增加 20%。 8.1.6污水处理是全年无休的,所以每天都产生污泥,而不同的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有不同的运行和维护保养周期,如一套污泥焚 烧系统的设计年运行时间一般为7200h,因此需通过放大设计能 力以保证设施检修维护时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此外,在特殊工 况条件下污泥产量会超出原有规模,而设备不可能永远满负荷运 行,因此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还应留有富余,使污水处理 产生的污泥得到全量处理处置。 8.1.7污泥中的砂、渣将加速污泥处理设备设施的磨损,加重设 施堵塞程度,影响处理设施的运行保障能力,因此宜根据污水处理 除砂和除渣情况设置相应的预处理工艺。 8.1.8考虑到构筑物和设备检修的需要和运行中会出现故障等 因素,各种污泥处理构筑物和主要设备均不能只设1个。 8.1.9臭气收集和处理可按照本标准第8.11节的要求执行。 8.1.10污泥水含有较多污染物,其浓度一般比污水高,若不经处 理直接排放,势必污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处理过程 中产生的污泥水均应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污泥水中富含许多可利用物质,如磷资源,可以单独处理回 收,也可返回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污泥水返回污水厂进口,和进水混合后一并处理。若条件充 许,也可送入初次沉淀池或生物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海一 业泽楼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有不同的运行和维护保养周期,如一套污泥焚 烧系统的设计年运行时间一般为7200h,因此需通过放大设计能 力以保证设施检修维护时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此外,在特殊工 况条件下污泥产量会超出原有规模,而设备不可能永远满负荷运 行,因此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能力还应留有富余,使污水处理 产生的污泥得到全量处理处置

8.1.7污泥中的砂、渣将加速污泥处理设备设施的磨损,加重设

8.1.10污泥水含有较多污染物,其浓度一般比污水高,若不

污泥水中富含许多可利用物质,如磷资源,可以单独处理回 收,也可返回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污泥水返回污水广进口,和进水混合后一并处理。若条件充 许,也可送入初次沉淀池或生物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不在污水广内的污泥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水,可通过管道输 送至污水厂或污泥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8.1.11污水、污泥有时会含有重金属、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等有害

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GB/T2348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GB/T2460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园林绿化用泥质》 土地改良用泥质》 林地用泥质》CJ/T

GB/T2460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CJ/1 36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等相应标 准的要求,以免有害物质迁移、进人食物链和污染地下水。 8.1.12本条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 十一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或者污泥处理处置单 位应当安全处理处置污泥,保证处理处置后的污泥符合国家标准 并对污泥的去向等进行记录

8.2.1本条是关于重力式污泥浓缩池设计的规定。

8.2.1本条是关于重力式污泥浓缩池设计的规定。 1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污泥浓缩池的固体负荷见表25。 2根据调查,现有的污泥浓缩池水力停留时间不低于12h

污泥浓缩池浓缩剩余污泥时的水力停

3根据一些污泥浓缩池的实践经验,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往 往达不到97%,故本条规定当浓缩前含水率为99.2%~99.6% 时,浓缩后含水率可为97.0%~98.0%。 4本次修订,浓缩池有效水深采用4m的规定不变。 5栅条浓缩机的外缘线速度的大小以不影响污泥浓缩为准。

3根据一些污泥浓缩池的实践经验,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往 达不到97%,故本条规定当浓缩前含水率为99.2%~99.6% ,浓缩后含水率可为97.0%~98.0%。 4本次修订,浓缩池有效水深采用4m的规定不变。 5栅条浓缩机的外缘线速度的大小以不影响污泥浓缩为准,

我国目前运行的部分重力浓缩池,其浓缩机外缘线速度一般为 1m/min~2m/min。同时,根据有关污水厂的运行经验,池底坡向 泥斗的坡度规定为不小于0.05。

8.2.2由于污泥在浓缩池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可能会因厌氧分解

或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气体,污泥附着气体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 如不及时排除浮渣,会产生污泥出流。因此,本条规定宜设丢除浮 渣的装置。

8.2.3污水生物除磷工艺是靠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超量吸磷龙

成富磷污泥,将富磷污泥从系统中排出,达到生物除磷的自的。重 力浓缩池因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泥在池内会发生厌氧释磷,如果将 污泥水直接回流至污水处理系统,将增加污水处理的磷负荷,降低 生物除磷的效果。因此,当采用生物除磷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时,不 宜采用重力浓缩。当采用重力浓缩时,应对污泥水进行处理,回收 污泥水中的磷。

8.2.4调查表明,目前一些污水厂采用机械污泥浓缩设备浓缩污 泥,如采用带式浓缩机、螺压式浓缩机和转筒式浓缩机等。鉴手污 泥浓缩机械设备种类较多,各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不尽相 同,因此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设计参数,无试验资料时,按类似运行 经验(污泥性质相似、单台设备处理能力相似)合理选用设计参数。 8.2.5自前,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机械已经较广泛应用于工程中 8.2.6污泥在间歇式污泥浓缩池为静止沉淀,一般情况下污泥水 在上层,浓缩污泥在下层。但经较长时间日晒或贮存后,部分污泥 可能腐化上浮,形成浮渣,变为中间是污泥水,上、下层是浓缩污

8.2.4调查表明,目前一些污水厂采用机械污泥浓缩设备浓缩污

82.4调香表明,自前一些污水厂采用机械污泥浓缩设备浓缩污 泥,如采用带式浓缩机、螺压式浓缩机和转筒式浓缩机等。鉴手污 泥浓缩机械设备种类较多,各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不尽相 司,因此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设计参数,无试验资料时,按类似运行 经验(污泥性质相似单台设备处理能力相似)合理选用设计参数

8.2.6污泥在间歇式污泥浓缩池为静止沉淀,一般情况下污泥水

在上层,浓缩污泥在下层。但经较长时间日晒或贮存后,部分污泥 可能腐化上浮,形成浮渣,变为中间是污泥水,上、下层是浓缩污 泥。此外,污泥贮存深度也有不同。因此,本条规定应设可排出深 度不同的污泥水的设施,

对二级和二级以上的消化池,由于可以不搅拌,运行时常有污 泥浮渣在表面结壳,影响上清液的排出,所以应采取防止浮渣结壳 的措施。

泥浮渣在表面结壳,影响上清液的排出,所以应采取防止浮渣结壳 的措施。 8.3.6参照美国、德国和日本相关设计标准,采用消化时间和挥 发性固体容积负荷两个参数确定厌氧消化池的有效容积,提出两 个参数互相校核,保证消化池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8.3.7中温庆氧消化池是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形式。表26是我 国和美国厌氧消化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比表。

8.3.7中温厌氧消化池是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形式。表26是我

表26我国和美国厌氧消化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比

表27是日本厌氧消化系统设计和运行参数统计表

消化温度是厌氧消化设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工艺参数。国外 些厌氧消化采用37℃,我国近年建设的污泥厌氧消化设施如大 连夏家河污泥处理广、天津津南污泥处理广也采用37℃。因此, 本条规定中温厌氧消化的温度由原来的33℃~35℃调整为 33℃~38℃。 表28是我国部分庆氧消化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表28我国部分厌氧消化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8.3.8相比于传统厌氧消化,高含固浓度厌氧消化的显著特点是 进料含固率较高,一般为8%~10%,高含固浓度厌氧消化主要的 优势包括所需反应器容积减小、保温能量需求降低等。 我国已相继建成了天连夏家河、郑州马头岗、长沙黑糜峰、 湖南长沙、浙江宁海县城北和湖南襄阳等多个高含固污泥庆厌氧 消化处理设施,为我国高含固浓度厌氧消化的应用提供了实践 基础。

表29是我国部分高含固厌氧消化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表29是我国部分高含固厌氧消化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1部分高含固厌氧消化池的主要设计参

8.3.9高温热水解技术通过高温高压和泄压闪蒸过程,能够溶解 颗粒污泥,水解胞外聚合物,使细胞破壁,提高污泥流动性和可生 化性,从而提高水解反应效果,在加快消化反应进程的同时,提高 污泥的降解程度和污泥气产量。 和传统庆厌氧消化工艺相比,高温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的优势 主要表现为:污泥流动性增强,可提高搅拌效率,减少污泥消化时 间,减少消化池容积:提高可溶性COD含量,可提高污泥厌氧消

8.3.10和原规范相比,本条主要做了以下调整:

(1)将原污泥加热调整为温度保持。 (2)明确中温消化池的温度变化幅度为士2℃,这也是对污泥 温度保持系统能力的要求。

温度保持系统能力的要求。 8.3.11污泥庆厌氧消化池池形应具有工艺条件好、防止沉淀、没有 死区、混合良好、易去除浮渣和泡沫等特点。卵形消化池在德国采 用较多,我国也有卵形消化池。 8.3.12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新设计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大多 采用污泥池外热交换方式加热,蒸汽直接加热污泥的方式已逐渐 被淘汰。 1总耗热量应接按最冷月平均日气温计算,包括原污泥加热 量、厌氧消化池散热量(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投配和循环管道散 热量等; 2加热设备应考虑备用或留有富余能力; 3为控制散热,污泥投配和循环管道的所有户内、户外管道 均应采取保温措施。 8.3.13庆氧消化污泥和污泥气对混凝土或钢结构存在较大的腐 蚀,池内壁应进行防腐处理。 8.3.14厌氧消化池的搅拌是厌氧消化系统成败的重要环节,搅 拌方式的选择和污泥浓度、黏滞系数、池容和池形等因素有关。如 搅拌系统选择不当,会导致污泥沉积、温度不均和消化效率降低等 问题。机械搅拌和污泥气搅拌是目前厌氧消化池的主要搅拌方 式,池外泵循环搅拌适用于小型厌氧消化池。间歇搅拌时,规定每 次搅拌的时间不宜天于循环周期的一半(按每日3次考虑,相当于 每次搅拌的时间4h以下),主要是考虑设备配置和操作的合理性。 如果规定时间太短,设备投资增加太多;如果规定时间太长,接近 循环周期时,间歇搅拌就失去了意义。

8.3.12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新设计的污泥厌氧消化池大多

拌方式的选择和污泥浓度、黏滞系数、池容和池形等因素有关。如 搅拌系统选择不当,会导致污泥沉积、温度不均和消化效率降低等 问题。机械搅拌和污泥气搅拌是目前厌氧消化池的主要搅拌方 式,池外泵循环搅拌适用于小型厌氧消化池。间歇搅拌时,规定每 次搅拌的时间不宜大于循环周期的一半(按每日3次考虑,相当于 每次搅拌的时间4h以下),主要是考虑设备配置和操作的合理性。 如果规定时间太短,设备投资增加太多;如果规定时间太长,接近 循环周期时,间歇搅拌就失去了意义。

在运行时,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是用管道连通的,所以厌氧消 化池的工作内压一般和污泥气贮罐的工作压力相同。现行国家标 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规定,在气密 性试验压力为池体工作压力的1.5倍时,24h的气压降不超过试 验压力的20%,则应判定气密性试验合格。因此,本标准规定气 密性试验压力不应小于污泥气工作压力的1.5倍。 为防止超压或负压造成的破坏,庆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设 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超压或负压检测、报警和释放装置, 放空、排泥和排水阀应采用双阀等),规定防止超压或负压的操作 程序。

验压力的20%,则应判定气密性试验合格。因此,本标准规定气 密性试验压力不应小于污泥气工作压力的1.5倍。 为防止超压或负压造成的破坏,庆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设 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超压或负压检测、报警和释放装置, 放空、排泥和排水阀应采用双阀等),规定防止超压或负压的操作 程序。 8.3.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厌氧消化池溢流或 表面排渣管排渣时,均有可能发生污泥气外泄,放在室内(指经常 有人活动或值守的房间或设备间内,不包括户外专用于排渣、溢流 的井室)可能发生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水封的作用是减少污泥气 泄漏,并避免空气进人庆氧消化池影响消化条件。 为防止污泥气管道着火而引起厌氧消化池爆炸,规定厌氧消 化池的出气管上必须设置回火防止器

8.3.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厌氧消化池溢流

表面排渣管排渣时,均有可能发生污泥气外泄,放在室内(指经常 有人活动或值守的房间或设备间内,不包括户外专用于排渣、溢流 的井室)可能发生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水封的作用是减少污泥气 泄漏,并避免空气进入庆厌氧消化池影响消化条件。 为防止污泥气管道着火而引起厌氧消化池爆炸,规定庆氧消 化池的出气管上必须设置回火防止器

8.3.17为便于管理和减少通风装置的数量,相关设备宜集中布

电气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的危险性较大,如全部采用防爆 则投资较高,因此规定电气集中控制室不应和存在污泥气泄漏 能的设施合建。

的贮罐、压缩机房、阀门控制间和管道层等场所,均存在污泥气 漏的可能,规定这些场所的电机、仪表和照明等电器设备均应符 防爆要求。若处于室内时,应设通风设施和CH4、H2S泄漏浓 蓝测和报警装置

污泥气对钢或混凝土结构存在较大的腐蚀,为延长使用年限, 贮罐应采取防腐措施

种温室气体,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6年出版的《国家温室气体调查指南》,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1 倍,为防止天气污染和火灾,污泥气不得直接向大气排放。多余的 污泥气必须燃烧消耗。由于外燃式燃烧器明火外露,在遇大风时 易形成火苗或火星飞落,可能导致火灾,故规定燃烧器应采用内 燃式。 为防正用气设备回火或输气管道着火而引起污泥气贮罐爆 炸,规定污泥气贮罐的出气管上必须设回火防止器

8.3.21污泥气净化处理中,除湿和过滤处理指采用过滤器和

淀物捕集器去除污泥气中的水分和沉淀物。应根据污泥气含硫量 和用气设备的要求设置脱硫装置。脱硫装置应设在污泥气进入污 泥气柜之前,脱硫作用是降低HS含量,减少污泥气对后续管道 和设备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污泥气燃烧产生的 烟气对大气的污染。 污泥气纯化过程为经过初步除湿、过滤和脱硫后的气体,在特 定反应条件下,全部或部分除去二氧化碳、氨、氮氧化物和硅氧烷 等多种杂质,可使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95%以上。 8.3.22污泥气约含60%的甲烷,其热值一般可达到21000kJ/m3~ 25000kJ/m,是一种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污泥气可用于污泥气锅炉 的燃料、消化池加温、发电和驱动鼓风机等,能节约污水厂的能 耗。经过纯化的污泥气,还可以液化罐装或并入城镇燃气管网

8.3.22污泥气约含60%的甲烷,其热值一般可达到21000kl/m²

25000kJ/m,是一种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污泥气可用于污泥气锅焊 的燃料、消化池加温、发电和驱动鼓风机等,能节约污水厂的育 耗。经过纯化的污泥气,还可以液化罐装或并入城镇燃气管冈 综合利用。在世界能源紧缺的今天,综合利用污泥气显得越发 重要。

8.3.24好氧消化池的设计经验相对较缺乏,故规定好氧

3.24好氧消化池的设计经验相对较缺乏,故规定好氧消化池 总有效容积宜根据试验资料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据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污泥好氧消化时间为:剩余污泥 10d~15d,混合污泥15d~20d(个别资料推荐15d~25d);污泥 好氧消化的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一般为0.38kgVSS/(m3:d)~ 2. 24kgVSS/(m3 : d)。 根据测算,在10d~20d的消化时间内,当处理重力浓缩后的 原污泥(含水率在96%~98%)时,相应的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为 0.7kgVSS/(m²·d)~2.8kgVSS/(m²·d);当处理经机械浓缩后 的原污泥(含水率在94%96%)时,相应的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 为1.4kgVSS/(m3:d)~4.2kgVSS/(m:d)。 因此本标准推荐,好氧消化时间宜采用10d~20d。重力浓缩后 的原污泥,其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宜采用0.7kgVSS/(m3:d)~ 2.8kgVSS/(m3·d);机械浓缩后的高浓度原污泥,其挥发性固体 容积负荷不宜大于4.2kgVSS/(m3·d)。以一定的原污泥干固体 量(100kg/d)、挥发性干固体比例(70%)为例,不同原污泥含水率 和好氧消化时间对应的污泥好氧消化池的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测 算见表30。

亏泥好氧消化池挥发性固体容积负荷测

8.3.25好氧消化过程为放热反应,随看固体容积负荷的提高,汇 内温度也随之上升,但如果外部气温较低,则会降低反应温度,运 不到处理效果,因此宜采取保温加热措施和适当延长消化时间

8.3.26好氧消化池中溶解氧的浓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运行控制

溶解氧浓度2mg/L是维持活性污泥中细菌内源呼吸反应白 最低需求,也是通常衡量活性污泥处于好氧/缺氧状态的界限参 数。好氧消化应保持污泥始终处于好氧状态下,即应保持好氧汇 化池中溶解氧浓度不小于2mg/L。

8.3.27好氧消化池采用鼓风曝气时,应同时满足细胞自身氧1

根据工程经验和文献记载,一般情况下,剩余污泥的细胞自身 氧化需气量为0.015m(空气)/m(池容):min~0.02m(空气)/ m(池容)·minl,搅拌混合需气量为0.02m(空气)/[m(池容)· min」~0.04m(空气)/Lm(池容)·min;初沉污泥或混合污泥的细胞 自身氧化需气量为0.025m²(空气)/Lm²(池容):min」0.03m (空气)m3(池容):min1,搅拌混合需气量为0.04m(空气)/m3(池 容)·min|~0.06m²(空气)/[m²(池容)·min]。 可见污泥好氧消化采用鼓风曝气时,搅拌混合需气量大于细 胞自身氧化需气量,因此以混合搅拌需气量作为好氧消化池供气 量设计控制参数。 微孔曝气器的空气洁净度要求高、易堵塞、气压损失较大、维 护管理工作量较大、混合搅拌作用较弱,因此好氧消化池宜采用中 气泡空气扩散装置,如穿孔管、中气泡曝气盘等

8.3.28当采用鼓风曝气时JC/T 2611-2021 光纤芯棒制备用石英玻璃进、出气管.pdf,应根据鼓风机的输出风压、管路和

气器的阻力损失确定好氧消化池的有效深度,一般鼓风机的出口 风压为55kPa~65kPa,有效深度宜采用5.0m~6.0m。 采用鼓风曝气时,易形成较高的泡沫层,所以好氧消化池的超 高不宜小于1. 0m。

8.3.29好氧消化易产生天量气泡和浮渣。间歇运行的好氧消化 池一般不设泥水分离装置。在停止曝气期间利用静置沉淀实现泥 水分离,因此消化池本身应设有排出上清液的措施,如各种可调或 浮动堰式的排水装置。 连续运行的好氧消化池一般其后设有泥水分离装置。正常运 行时,消化池本身不具备泥水分离功能,可不使用上清液排出装 置。但考虑检修等其他因素,宜设排出上清液的措施,如各种分层 放水装置。

8.4.2污泥好氧发酵系统应包括混料、发酵、供氧和除臭等设施, 基本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

T/CECS 553-2018标准下载基本工艺流程如图 7所示

8.4.3污泥好氧发酵工艺主要根据物料发酵分段、翻堆方式和供 氧方式进行分类。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所采用的工艺类型要根据 实际的稳定化和无害化要求进行选择。 静态、间歇动态和动态好氧发酵是根据发酵反应器内物料的 翻堆方式做出的分类:完全不翻堆为静态,间歇性翻堆为间歇动 态,持续性翻堆为动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