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277.7-2021 压缩空气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pdf

GB/T 13277.7-2021 压缩空气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GB/T13277.7—2021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115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3277.7-2021 压缩空气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pdf

GB/T13277.7—2021

压缩空气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注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GB/T13277.7—2021

青衣江特大桥T梁预制场施工方案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通过部分流量取样确定活性微生物存在的方法 工况条件 6活性菌落微生物的确定 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定量取样方法 附录B(资料性)内毒素取样 附录C(资料性)带培养基的皮氏培养血的准备 附录D(资料性) 压缩空气中活性微生物数量的测量 取样试验报告

GB/T13277.7—2021

第7部分:活性微生物含量测量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确定活性微生物(如:酵母菌、细菌、内毒素)存在并对其取样、培养以及确定其要 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根据GB/T13277.1评定净化等级,也适用于结合GB/T13277.4来确定固体颗 活性菌落形成单元,

GB/T13277.7—2021

4通过部分流量取样确定活性微生物存在的方法

确定活性微生物存在的方法就是把琼脂营养物暴露在压缩空气样品中。定量分析可采用附录A 提供的取样方法。内毒素取样见附录B。带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血的详细准备方法见附录C。 部分流量取样时,应结合GB/T13277.4中给出的方法使用一个缝隙式取样器(一种撞击式空气测 试器)(见图1)。应对空气进行等动力取样,直到取样量达到取样器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时才可停止取 样。应根据制造商的建议或按GB/T13277.4将压力降到大气压条件下,并需要进行流量测量。应在 则量流量时同时记录琼脂暴露于压缩空气样品气的时间。 为了能够从微生物中辨别出非微生物,测试应在4h内完成

应消除液体对颗粒大小和数量的影响,以便得到准确的读数。为了避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不要用 加热或干燥空气的方法来减低水的影响,这样反而不合适。 应适当考虑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影响。

应消除液体对颗粒大小和数量的影响,以便得到准确的读数。为了避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不要用 加热或干燥空气的方法来减低水的影响,这样反而不合适。 应适当考虑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影响。

工况条件应在试验报告中描述清楚(见附录D)。

6活性菌落微生物的确定

按A.3的规定将样品在琼脂营养物上培养后,应能在琼脂营养物表面直观的检查 生物群落的存在。

的规定将样品在琼脂营养物上培养后,应能在琼脂营养物表面直观的检查到并确定活性微 存在。

GB/T13277.7—2021

假如证实在固体颗粒中存在活性微生物菌群,在根据GB/T13277.4描述固体颗粒的说明之后,应 在试验报告中补充说明这些内容, “压缩空气符合GB/T13277.1的无菌要求”的叙述后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无菌”或“有菌”; 取样日期; 测试日期; 地点。 附录D提供了样品试验报告格式

A.1采用缝隙式取样器取样(见图1)

采用缝隙式取样器(撞击式空气测试器)获取有机微生物的原理既简单又可靠。从压缩空气装置来 的空气先通过一特别设计的连接管,然后加速通过一窄缝隙流向潮湿的琼脂表面。由于重量的作用,微 生物降落到琼脂表面,而空气分子转向流走。经过适当培养,有机微生物繁殖成菌群,根据一个有机微 生物产生一个菌群的假定来记录细菌总数。 缝隙式取样器可以用于细菌、酵母菌、真菌的取样,采用特殊方法还可以用于病毒和抗菌素的取样 因为当一个大的琼脂表面(如,140mm的皮氏培养皿)在一个径向定位的缝隙(0.5mm)下旋转时,就可 以计算出大量菌落,即有机体

取样方法包括采用无菌技术。宜使用消 ,例如70%浓度的乙醇。当不使用(储存)缝确式取 ,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装置中微生物的生长。打开试验设备的所有操作应当在最短时间内进行 免污染物可能从外部环境进入。此外,还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通风的影响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取样: a)在使用取样设备前立即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消毒以保证所有取样装置都处于无菌状态,包括 管道和软管。 b)在未安装皮氏培养皿和琼脂情况下,让试验样品气通过取样设备和相关的管子、软管。这样做 的自的是为了让消毒剂蒸发以及调整缝隙式取样器。 C) 在实际试验的前、后,不启动缝隙式取样器,按步骤d)~f)进行盲测。所用的培养皿内不应在 随后出现增长。 d)取出14cm的装有琼脂的皮氏培养皿。应在其底部贴上可追溯信息(日期、开始时间、试验地 点、代码等)的标签。标明开始位置和转向。 e 确定缝隙式取样器的空气进口和水平指示器都打开。提起缝隙式取样器的盖子,保证托盘固 定架正确安置在微动开关位置。用消毒垫擦拭缝隙式取样器内侧。 把皮氏培养血插入缝隙式取样器,让其散开,以致径向线直接位于空气进口缝隙下。取下的盖 子放人无菌毒塑料袋中。 g)取下皮氏培养皿盖子后要迅速更换缝隙式取样器的盖子。 h)松开水平指示器并仔细将其降低到琼脂表面上。降低空气进口,使指示箭头直接指向槽道的 下边缘。再次将水平指示器升至其上部位置并锁紧。 1 启动后开始自动取样。记录下开始时间、取样时间、试验地点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工 况或情况。 当指示灯关闭时,取样结束。当取样设备关闭时,升高空气进口。 k)松开并小心地提起缝隙式取样器的盖子,同时把放在无菌塑料袋中的盖子取出并盖在皮氏培

GB/T 13277.72021

A.3活性有机污染物的培养

一般来讲,最合适的培养温度是接近取样前活性微生物所处环境的温度。嗜温菌或真菌应当在 20℃~30℃温度范围培养。对于特殊的嗜热菌,可能需要其他温度。真菌通常要培养14d以上,而 这些嗜温菌通常要培养2d~14d。可以考虑其他培养温度。 选择性培养基(琼脂)可以用来隔离不同细菌,例如L18ZJ113标准下载,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应在给定时间周期内(例 如:24h)计数。

可在培养开始后24h检查非选择性培养基并计算生长情况,然后每隔24h重新计数一次,持续 10d~14d。在培养期间应定期观察,以便当菌群出现时进行计数和记录,也可避免菌群过度成长引起 计数误差。

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然而,通过测量压缩空气冷凝液中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的数量就有可能确定压缩空 气中内毒素的存在。 同时,还应当对冷凝物中的细菌、直菌或酵母数量进行补充测量

警告一一存在压缩空气中的几纳克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肠杆菌产生的废物)就可能导致疾病。 应按照下列程序测量冷凝液中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应一直保持无菌操作。应使用带有适当琼脂 赔养基的蘸棒。测试点应是压缩空气系统中待检测的便于收集冷凝液的点。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取样 a)取样前用70%浓度的乙醇溶液对试验点消毒。 b)取下附有载玻片的小瓶盖,载玻片上涂有琼脂培养基。 从测试点直接取冷凝液样品放人无菌小瓶中。 d 把附有载玻片的盖子浸入样品10S。琼脂基表面要与样品直接接触。 e) 在大约3s内缓慢地从样品中取出载玻片。 把小玻璃瓶中的液体排掉。 8 培养后,小心地把载玻片放回小玻璃瓶内。在这一阶段,装有载玻片的小玻璃瓶可以储存或运 输数小时而不会影响结果。切勿冷冻装有样品载玻片的小玻璃瓶。 h 将载玻片在27℃的温度下培养14d。如果微生物成长比较慢,培养周期可以延长到一个月 i)培养结束后,小心地把载玻片从小玻璃瓶中取出。根据制造商的说明检验生长和颜色反应。 细菌、酵母和真菌的可接受水平为10000CFU/mL冷凝液。如果冷凝液中发现一个革兰氏阴性 肠杆菌,那么压缩空气中存在内毒素,就应清洗和消毒装置的湿润部分

以下步骤对培养基、装有琼脂和4%葡萄糖的沙博罗的计量皿都适用。 a)按制造厂规定的质量称取培养基,并溶解在水中。 b)在121℃的温度下对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15min。 c)冷却到50℃后,测pH值;如有必要,可以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把pH值调整到规定值, d)使用无菌的14cm的塑料皮氏培养皿,每一个培养血内倒人65mL的培养基。 e)当培养基冷却变硬后,将皮氏培养皿装入2个无菌塑料袋内: 1)第一个塑料袋采用简单的双折登封口; 2)第二个塑料袋一定要采用热融化方法封口。 在培养血上贴上填有日期、内容和批号信息的标签

以下步骤对培养基、装有琼脂和4%葡萄糖的沙博罗的计量血都适用。 a)按制造厂规定的质量称取培养基,并溶解在水中。 b)在121℃的温度下对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15min。 c)冷却到50℃后,测pH值;如有必要,可以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把pH值调整到规定值, d)使用无菌的14cm的塑料皮氏培养血,每一个培养血内倒人65mL的培养基。 e)当培养基冷却变硬后,将皮氏培养皿装入2个无菌塑料袋内: 1)第一个塑料袋采用简单的双折登封口; 2)第二个塑料袋一定要采用热融化方法封口。 在培养血上贴上填有日期、内容和批号信息的标签

附录D (资料性) 压缩空气中活性微生物数量的测量一一样品试验报告 按照GB/T13277.4确定出压缩空气中固体颗粒含量后,再将从压缩空气系统中取出的样品空气 中检测出的不同于这些固体颗粒的活性微生物数量记录在表格式试验报告(见表D.1)上。 注:关于琼脂培养基的信息见A.3。

接照GB/T13277.4确定出压缩空气中固体颗粒含量后HAD 401/13-2021标准下载,再将从压缩空气系统中取出的样品空 测出的不同于这些固体颗粒的活性微生物数量记录在表格式试验报告(见表D.1)上。 注:关于琼脂培养基的信息见A.3。

表D.1样品试验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