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24-2019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规程.pdf

NB/T 10224-2019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523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24-2019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规程.pdf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G045线果子沟口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2标施工组织设计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D.1.1绝对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NB/T102242019

3/T102242019

附录D电法勘探计算公式

式中:△—平均绝对误差; N一—检查点、测深点、测线个数。

式中: 平均相对误差。

D.1.5均方相对误差应按下式

式中: m² 均方相对误差

(> 8:)×100%

NB/T102242019

D.1.6总均方相对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D.1.6总均方相对误差应按下式

式中:M一总均方相对误差。 D.1.7极差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 极差系数; d max 参与计算的数据中的最大值; dmin 参与计算的数据中的最小值; n一 参与计算的数据个数。

式中: Wa 电阻率测试平均最大误差系数; 0max 参与计算的电阻率读数中的最大值; 参与计算的电阻率读数中的最小值; 重复观测次数

2 ns ns X 100% r ms asmin

Wi 2 X 100%

2 Wd 0 X 100% Nn

式中:W 视激发比平均最大误差系数; Jmax一 参与计算的视激发比读数中的最大值; Jmin. 参与计算的视激发比读数中的最小值

D.2.1采用异常等电位线中心相对于正常等电位线中心的偏移 距离计算地下水流速时,地下水流速应按下式计算:

2 DD ta til

R2一一异常等电位线中心位置; R,R²一R和R2点之间的距离(m)。 D.2.3对埋深不超过50m,且矿化度较低的含水层,地下水流 速应按下式计算:

武中:R正常等电位线中心位

D.2.4电阻率平均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电阻率算术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NB/T102242019

3电阻率加权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阝 电阻率加权平均值(2·m); m: 各小分层上测定个数。

p=Vp1:p2: 0

mip =1 > m;

NB/T 102242019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NB/T102242019

水电工程物探规范》NB/T10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

NB/T10224—2019 条文说明

NB/T10224—2019

《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规程》NB/T10224一2019,经国家 能源局2019年11月4日以第6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我国水电工程电法勘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有关行业 标准。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水电工程电法勘探技术 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 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 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NB/T102242019

3.1.2电法勘探根据任务要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方

自然电场是地下围岩、矿石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的电位异常现 象,地下水、生物化学、气体和热交换、雷电活动是产生自然电 场的激励条件,不同岩性、地质构造和岩石结构是形成自然电场 异常的地质条件,

3.2.1受野外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人类 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完全满足理想的条件较为困 难,电法勘探适用条件是相对而言的,条件越好,应用电法勘探 的解译成果越好。当现场条件不利时,会因地形、环境干扰而产 生假异常,也会因探测目标与围岩体电性差异小而难以区分目标 异常,对定性或定量解释产生不利影响。如水上作业时,水流速 度过大,会造成供电或测量电极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试

NB/T102242019

3.2.2电测深法主要是基于层状介质而进行的由浅到深的垂

电阻率测量,下伏基岩面或被探测目的层与地面夹角较大不符合 电测深理论方法的假设条件,

点沿测线移动探测某深度范围内岩层视电阻率变化的方法。其主 要任务是研究倾角较大或水平方向电性变化较大的地电断面。探 测的地质界面或构造线与地面交角越大,则测得的视电阻率在水 平方向上的变化就越明显,从而更有利于资料的判断和解释。另 外,在实际工作中,地形会对视电阻率异常产生影响,需要进行 地形改正。

件、地电条件的限制,一般适用于探测目标体周围地质条件简 单、有露头、埋藏深度小、电性差异比值大于10倍的情况,主 要用于划分目的体范围、规模和延伸情况等。

3.3.5电法勘探现场工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现场作业前的准 备,不包括项目策划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是电法仪器、其 他辅助设备和材料等的准备,辅助材料主要包括导线、电极、线 架、记录本、万用表、通信设备等

5.1.7物探测网的主要参数包括测线方向、测点距、测线距, 测线网布置的范围一般由地质人员根据探测目的和任务要求确 定,同时也由地质和物探人员一起共同详细商定测线走向、数 量、测点距等具体布置情况,目的是既能达到地质探测要求,又 能符合物探条件。测线方向垂直构造走向能保证异常在测线上明 显,便于异常识别。测线距和测点距与异常分辨率、探测精度相 关,每种方法的原理、装置不同,测线距和测点距也存在一定的 差异。

5.2.3电测深法的供电电极距分布根据平行电性层中电流场最 大能流分布与电极距关系,同时考虑量板法解译精度,当局部存 在电性异常时,电流场分布规律也相应改变,需加密供电极距。 1供电电极距系列,一般使各电极距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沿 电极距坐标轴较均匀地分布,相邻电极距比值为1.2~1.8,地 电断面较简单时采用较大比值,地电断面较复杂时采用较小 比值。 2当采用量板法进行定量解释时,相邻电极距在62.5mII 模数对数坐标上相距5mm~15mm;当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定 量解释时,一般采用电算程序所设计的极距系列,在曲线的极值 点、拐点和畸变点附近可以适当加密极距。对浅层岩土层的详细 调查或参数测量建议按等差级数增加电极距。 3最小供电电极距以获得第一电性层的电阻率为原则,一 般AB/2为1.5m。 4最大供电电极距的确定一般依据,当底部电性标志层电

NB/T102242019

阻率为无限大时,电测深曲线后支呈45°上升的渐进线上不少于 3个点;当底部电性标志层电阻率为有限值时,电测深曲线后支 反映标志层的上升或下降曲线的拐点后不少于3个点;当要提供 深测的地层电阻率时,最大供电电极距AB则要超过探测时给定 深度的8倍~12倍。 5三极或双向三极电测深的无穷远供电极C尽量位于MN 中垂线上。当OC方向偏离MN中垂线5°以内时,要使OC大于最 大供电电极距OA或OB的5倍。 6当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使C极位于MN垂线上时,OC 需随偏离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当C极与装置方向致时,OC要 大于20倍OA或OB,保证产生的影响在所测得的视电阻率中产 生的误差小于2%。 7测量电极距MN与供电电极距AB的比值一般小于1/3 AB,最小的MN与AB的比值需能保证规定的观测精度,一般保 持在1/3~1/30之间。MN与AB比值为变数的测深装置,当更 换MN长度时,电测深曲线至少有两个电极距重叠。若电测深曲 线出现不正常脱节,即在模数为62.5mm的双对数纸上平行脱 节或不平行开口,大交叉宽度超过4mm时,需进行检查观测; 若曲线脱节仍不正常时,需要改变MN长度或向后移动一个电极 距进行观测。必要时改变布线方向或移动测点位置重测。对称四 极测深装置常用电极距见表5一1。

1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常用电极距(m

5.2.5采用十字测深及环形测深可以了解探测区电性的各向异 性分布情况,以及对电测深曲线的影响,为后期解释提供资料。 5.2.6漏电是影响电法勘探可靠性、造成假异常、降低探测能 力和精度的主要问题,严格控制仪器外壳、导线对地漏电和导线 间漏电是电法勘探控制的重要环节。 5.2.7采用一个半周期的供电测量可以充分克服因A、B电极 接地条件及导线电性差异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国内电法仪都采用了这一技术标准。 5.2.8重复观测是测量工作中确认当前数据的一种常用方式 重复测量一般要改变供电电压或改善电极接地条件。 5.2.9各极允许误差的数据是依据误差理论测算的。误差正态 分布统计表明,大于1倍误差出现的机率为32%,大于2倍误 差出现的机率为4.6%,大于3倍误差出现的机率为0.3%。实 际上,当前很多仪器都有对各种测量数据误差计算、评价的功 能,也给出了一些参考指标,本规程规定误差是由测点至测线再 到测网,采用三级控制

5.2.5采用十字测深及环形测深可以了解探测区电性的各向异 性分布情况,以及对电测深曲线的影响,为后期解释提供资料。 5.2.6漏电是影响电法勘探可靠性、造成假异常、降低探测能 力和精度的主要问题,严格控制仪器外壳、导线对地漏电和导线 间漏电是电法勘探控制的重要环节

分布统计表明,天于1倍误差出现的机率为32%,大于2倍误 差出现的机率为4.6%,大于3倍误差出现的机率为0.3%。实 际上,当前很多仪器都有对各种测量数据误差计算、评价的功 能,也给出了一些参考指标,本规程规定误差是由测点至测线再 到测网,采用三级控制

NB/T102242019

效率,需正确选择电极距。电剖面电极距的选择主要考虑覆盖层 厚度、电阻率变化、探测目标的规模产状、相邻地质体的影响及 干扰情况等。对于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法,OA或AB/2取覆 盖层厚度的3倍~5倍。对于中间梯度法,AB要达到8倍勘探 深度,若存在低阻覆盖层,AB要更大一些。MN与AB的比值为 1/3~1/30。 电剖面的供电电极距需考虑异常幅值与背景值之比,异常幅 值与电性异常体的埋藏深度、产状和几何形态有关。探测深度一 般指电性异常体顶界面距探测表面的深度h1,在此相应深度的 异常强度不低于10%,与该深度相对应的供电电极距对称法采 用2h1/AB、三极法采用h1/OA(h1/OB及偶极法采用h1/OO 较合理。当电性层电性差异明显,探测不同地电体的类别时,探 测深度与供电电极距的关系见表5一2。

二分量垂向电测深和二分量电剖面法采用的装置型式与极距 的选择、测量电极与供电电极之间的比值、无穷远电极的布设以 及观测方法等要求,原则上与电阻率法相同。唯一的差别是二分

量法采用的装置中,还有一组与轴线垂直相交的测量线路。在整 个探测过程中,两组测量极距需相等,其中心点相重合且位于装 置的轴线上。

5.4.6一个排列各电极间的接地条件差异较大会产生较大的假 异常,严重影响探测精度。接地电阻差异较大时,需对电极接地 条件进行处理。对电极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加深电极、灌注盐水 并联电极等方式。

5.4.8高密度电法主要特点是观测点密度高、信息丰富。高密

5.4.8高密度电法主要特点是观测点密度高、信息丰富。

度电法的电极较多、测量时间长,选择合适的装置、电极接地良 好和接线连接是测量的基础。采用高密度装置进行检查观测不符 合试验数据的检查测量要求,所以规定可以进行一至两层的重复 观测,检查观测可以采用散点观测。

5.5.9当各分基点与总基点相距不远时,要进行两次直接联测; 当各分基点与总基点距离较远时,联测的难度会增大,建议分基 点与总基点距离不超过1km。

5.5.10自然电场会因时间、天气、季节而变化且幅度较大,稳 定性较差,所以测量精度采用绝对误差和重复观测误差评价较 合理。

充电法的电位或梯度值较稳定,但各测点观测的差值较小,电位 梯度观测法分辨率相对较强,且数值有正有负,异常分辨较困 难,一般用来定性确定电性低阻体形态。

NB/T102242019

①测量N极固定在经过钻孔且与估计水流方向一致的上游某点 上;②分别在各测线上移动电极M,找出各测线上的等电位点; ③在投盐前测量一次正常的等电位圈;投盐后立即测一次等电 位圈,修正N极位置,并重新测试等电位圈作为新的基准点, 需每隔20min~30min测量一次等电位圈,每一孔在投盐后测量 的等电位圈数需大于3个;③记录测量时间并测量各等电位点至 孔口的距离;③采用两个不同距离的固定测量电极N1和N2进 行测量。 充电法探测低阻体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无穷远极B离供 电电极A的距离需大于低阻目的体埋藏深度或延伸长度的10 倍,供电电极A需与低阻目的体接触良好;②采用电位观测时, N极位于B极的反方向,与供电电极A的距离需大于低阻目的 体埋藏深度或延伸长度的10倍,用梯度法观测时,测量电极距 为5m~10m。 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测试主要包括下列流程:①将食盐溶解 于钻井或水井中的地下水中,这时溶有食盐的水形成电导率较高 的导电带,开始时此导电带的中心和井轴一致,随着地下水的流 动,此导电带将向水流方向扩展,其中心将向地下水流动方向移 动。当在并中的地下水中充电时,在地表所观测到的等位线也将 随时间向水流方向逐渐移动。根据等位线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可以 判断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②以井口为中心,在地表布置互成 45°角的8个方位标志,或互成30°角的12个方位标志,作以井 口为中心的8条或12条放射状测线。③充电电极A置于并内待 测含水层深度位置,无穷远极B极置于地面距井口较远处,其 离井口的距离不小于待测含水层深度的20倍以上。④测量电极 N固定设置在与事先估计的水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离开井口 的距离一般和待测含水层的深度一致。当井内有较长的金属套管 时,适当把固定电极至井口的距离增加2倍~3倍,另一测量电 极M则在沿事先布置的各条测线移动。③往井内加盐前,需先

观测1次正常场等位线。测量电极M依次沿着各条测线移动, 找出各条测线上与固定测量电极N电位相等的点。量测各条测 线上这些点至井口的距离,按一定比例尺绘在平面上,通过这些 点勾绘出正常等位线。当并周围介质均匀和各向同性时,正常等 立线是以充电点在地表投影为中心的圆;当周围介质不均匀或为 各向异性时,正常等位线可能是椭圆或其他形状的封闭曲线。 ③测出正常等位线后,往井内灌注一定数量的浓食盐溶液,同时 放人装有食盐的布袋。布袋悬挂在待测含水层的深度。记下放入 盐水和盐袋的时间。③在整个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盐袋, 当发现食盐快全部溶解时需更换新的盐袋,一般井或钻井每观测 次需食盐15kg~20kg。③放人食盐后,每隔2h~3h,按前述 相同的方法沿各条测线找出新的等位点,量测至并口的距离,以 相同比例尺绘于正常等位线的平面图上,勾出异常等位线;在流 速很慢地区,有时需隔5h~6h再进行测试。③观测过程中,在 等位点位移最大的测线两侧,需加点测试,以便更精确地判定地 下水的流向。记下观测时间,当观测时间较长时,以观测位移 最天的等位点的观测时间为准。异常等电位线相对于正常场等 电位线向外位移最大的方向,即地下水的流向。当观察到在某些 测线上异常等电位线向内移动时,表明固定测量电极N未在与 流向相反的方向上,这时需改变固定N极位置,把它移到与流 句相反方向的正常场等位线上,重新进行观测。 5.6.9同一测点上某一极距测量点进行重复观测时,以观测和 重复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观测值。根据本规程附录D中 式(D.1.7)计算极差系数。个别极差系数D;大于(n一1)1/2× 4/数提可全+

5.6.9同一测点上某一极距测量点进行重复观测时,以观

5.6.9同一测点上某一极距测量点进行重复观测时,以观测利

重复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观测值。根据本规程附录D中 式(D.1.7)计算极差系数。个别极差系数D;大于(n一1)1/2× 4%的数据可以舍去。

5.7.4~5.7.5激发极化法一般用于探测地下水理藏较深的潜水 面,为保证产生明显的二次电场,供电电流较电阻率法大得多

NB/T102242019

供电时间也较电阻率法长,所以一般采用专用发射机进行供电。 由于当前用于激发极化的仪器均是多功能电法仪,一次测量可以 同时取得视电阻率、视极化率、视激发比、视衰减值、半衰时等 数据,一个激发极化点的重复观测、检查观测和评价是对4个激 发极化参数同时进行的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电测深定性解释需重视电测深原始曲线的研究、分析和对 比,结合定性图和地质资料,对每个电测深曲线的类型和地电断 面结构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从中发现地电层参数的变化规律,指 导定量解释。在对比分析时,需综合考虑电测深曲线的下列标志 在测区内的变化。电测深定性解释需要注意的要点:①电测深曲 线类型图;②曲线后支上升或下降倾斜角度及渐进线值;③极值 点、拐点等特殊点的纵、横坐标值;④总纵向电导值;③各测深 点同一极距的视电阻率;③分析曲线的局部畸变产生的原因; ②十字测深、环形测深、联合测深,以及电极不同分向排列时, 电测深曲线的差异。 电测深曲线出现畸变时,需分析产生的原因。在对比分析电 测深曲线和研究各种定性图件时,需注意同一点形成的电参数在 不同地段上改变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同某些电性层的消失或新出 现地电断面类型的变化,以及某些电性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变化等

几何形态的变化区别开来。为此需密切结合不同地段上的电参数 资料,综合研究电测深曲线多方面的特点以及多种定性解释 图件。 定性解释要逐步解决下列问题:①根据垂向电测深s利 △V/△V.曲线上的综合异常,确定探测目的体的结构,并绘制平 缓和陡倾界面;②判断并确定测深点相对浮土下倾斜界面露头的 位置,并近似估算其距离;③选可以用水平状层和倾斜层状介质 量板和诺谟图作定量解释的os曲线和△V,/△V曲线,并在曲线 上确定特征点的位置。 定量解释尽可能采用量板法或电算法。当曲线比较复杂,不 能采用量板法和电算法时,可以采用各种简化的解释方法和切线 法、数学解析法、微分法、绝对电阻率反斜率法、曲线后支渐进 线法(平均电阻率βm法)、电反射系数K法、累计电阻率法 典型孔旁测深参数曲线对比法和特征点解释法等其他经验方法 但需有足够的资料证明采用的解释方法能够满足解释任务的要 求,不能单纯为减少定量解释工作量而任意采用简化的解释方 法。在有条件时,对同一地区、同一曲线类型的电测深点,需进 行多种解释方法的比较。 二分量测深曲线解释,分为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两个阶段 二分量电测深装置具有两个测量线路,其中一个顺轴线方向布 置,另一个与轴线垂交。两个测量极距相等,其中心点相重合且 位于装置的轴线上。采用二分量电测深,在每一个电极距上都记 录电流强度I、轴向测量电极上的电位差△V.和垂向测量电极上 的电位差△V,和符号,并计算Ps值和△V,/V.值。垂直方向的 电位差△V,的符号,对于成果解释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整个 探测过程中其相互位置需固定不变。定量解释方法规定从右侧配 置电极,即轴向测量线路的电极M.靠近接在电池正极上的供电 电极A布置,而垂直测量线路电极M,布置在右侧。如果由于某 些原因需要采用左侧配置,即电极M,和N,对换位置,则需改

NB/T102242019

(a)p。曲线探测成果示意图

(b)△V,/△V.曲线探测成果示意图

(b)△V,/△V.曲线探测成果示意图

NB/T102242019

(d)推测的倾斜层介面走向

NB/T102242019

NB/T102242019

NB/T 102242019

NB/T102242019

线时,可能得出在所探测的断面上有高(或低)电阻地层存在的 AVA和AVB 不确切的结论。然而在 AB 们论证了测线旁侧界面的存在

NB/T102242019

6.2.2各种装置下单一形态的异常体均对应一种曲线类型,曲 线类型的形态、特征点与异常体形态、产状、规模间存在对应关 系。异常体埋藏深度多根据供电极距估算。电剖面法的解释与物 探部剖面成果制图工作呈交互形式。电部面曲线的解释一般按下列 步骤进行:①确定异常,分辨βs变化是地质异常还是干扰异常 ②定性解释,解释异常是什么地质因素引起的,确定地质体在平 面上的分布形态;③定量解释,在条件有利时对地质体的埋藏深 度、产状和大小进行定量的计算与描述。剖面上测定倾斜接触界 面位置的精度,需达到一个测点距。比较剖面之间的相同异常的 方法一一对比法确定界面走向。

NB/T102242019

二分量电剖面资料解释,对每个剖面需按两阶段进行:①在 △V./I和△Vt/l曲线图上根据异常的类型和相互关系考虑异常 的符号,确定干扰体的形状和位置及其近似大小,以及与部面线 相对的走向,根据资料分析结果,选出一个定量解释的模式: ②借助于不同厚度的层状岩体绘制的专门诺谟图,按士10°精度 确定其走向与部面的夹角,以及于扰上下边界的深度。 6.2.3视电阻率曲线面图,在电面曲线横坐标的下方需绘 制地形部面,并标注地表地质情况,钻孔、坑槽及其他地面标志 物位置,推断的地质体位置大小及产状等。若是定性推断示意需 作说明。 视电阻率平面图的平面比例尺一般与工作比例尺相同。纵坐 标βs值比例尺的选择,要能充分反映异常的特点和避免异常曲 线过多的重叠和混淆不清。一个测区纵坐标尽量采用同一比例 尺,横坐标每隔5点或10点需注明测点编号。解释推断的地质 界线需标明在图上。 等视电阻率平面图通常绘制在与工作比例尺相同的、在其上 载有地质及勘探材料的地形图上。利用恒定大小的同一装置测得 的βs值绘制,测点上需注明βs值。等值线的间隔需用等差值。 二分量电剖面每条剖面资料解释成果,采用地电部面的形 式。进行大面积探测时,需绘制能反映大面积地电界面走向变化 情况的异常相关关系图。 测定的地电体界面倾角,需反映在地电剖面上,用箭头表示 倾向,且界面倾角要与穿过部面线的垂直面上的投影一致。相关 关系图上界面与剖面的交点处,需标示按定量解释资料测定的每 界面的走向及各面异常的视电阻率值

二分量电剖面资料解释,对每个剖面需按两阶段进行:①在 V./l和△V/l曲线图上根据异常的类型和相互关系考虑异常 约符号,确定干扰体的形状和位置及其近似大小,以及与部面线 相对的走向,根据资料分析结果,选出一个定量解释的模式: ②借助于不同厚度的层状岩体绘制的专门诺谟图,按士10°精度 确定其走向与剖面的夹角,以及王扰上下边界的深度,

6.3.3高密度电法的剖面图分为视电阻率断面和经反演处理得 到的二维电阻率层析图像。当异常幅值明显、埋藏较浅时波形钢腹板施工方案,也可

NB/T 102242019

以从视电阻率断面图中进行解释。 视电阻率断面图很难反映幅值 交弱、埋藏深的异常,需对层析图像反演处理,才能进行解释

6.4.2自然电场探测低阻体时,可以从测量的部面曲线形态和 特征点推断解释低阻体位置、产状和极化情况,这些均根据试验 室模型试验进行。面积性测量可以根据等值线异常分布情况进行 解释。 测地下水流速、流向时,电位梯度环形法的观测值可以绘制 成极形图,产生极形图是因为电位差在水流方向较大,而在水平 方向为零,故极形图呈“8”字形。 自然电场法的资料解释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区分正常场与异 常场;正确识别有用异常与干扰异常;分析正异常和负异常的地 质因素。异常值需超过测量误差及正常电场背景变化的2倍~3 倍,并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分布范围,在图上圈出异常区并标出异 常强度。②确定调查对象的大体形状及埋藏深度。 6.4.3自然电场法工作布置图绘制在相同工作比例尺的勘探工 作布置图上。在图上需画出所有的基点和测线,并标明测线号: 每隔5点~10点注明点号。 自然电场法的基本图件是自然电位剖面图。自然电位剖面图 需标注所有的观测值,包括基本观测值、重复观测值、检查观测 值。每一个观测值需用单独的符号或颜色标出,以示区别。其比 例尺选择尽量与地质图比例尺一致。自然电位平面图的等值线间 的差值可以用等差和非等差两种。为使等值线不致过密或过稀 等值线间的差值可以根据电位变化幅度选择

每隔5点~10点注明点号。 自然电场法的基本图件是自然电位剖面图。自然电位剖面图 需标注所有的观测值,包括基本观测值、重复观测值、检查观测 值。每一个观测值需用单独的符号或颜色标出,以示区别。其比 例尺选择尽量与地质图比例尺一致。自然电位平面图的等值线间 的差值可以用等差和非等差两种。为使等值线不致过密或过稀 等值线间的差值可以根据电位变化幅度选择。

6.5.1充电法测试地下水流速、流向数据处理包括:①可

6.5.1充电法测试地下水流速、流向数据处理包括:

5.1充电法测试地下水流速、流向数据处理包括:①可以用 同比例尺绘制等位线图起始等位圈R和等位圈增量△R,以清

楚反映等位圈变化特征;②根据井孔中心到等位圈移动距离最大 的连线方向确定流向,并以相邻等位圈位移增量△R;与相对应 的时间间隔△t之比确定流速;③测各相邻等位圈的变化速度, 编制等位圈变化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CECS451-2016 上向流滤池设计规程,取速度曲线趋近于某一 稳定值作为含水层孔隙地下水流速;④由向量合成的最大伸 长方向确定流向,在流向方向上以伸长距离R与所对应的2△t 之比确定流速;③绘制方位角与位移△R关系曲线图,以射线方 位角α为横坐标,盐化后射线上等位圈增量△R为纵坐标,绘制 R=f(α)·曲线图,△R最大值所对应的方位α为流向,△R与对 应时间间隔△t之比为流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