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6785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pdf

ICS07.060 P13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geological hazard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7.2滑坡… 16 7.3 崩塌 16 7.4 泥石流 17 7.5 岩溶塌陷 7.6 采空塌陷 17 7.7 地裂缝 7.8地面沉降 7.9 不稳定斜坡 17 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7 8.1 一般规定.... 8.2 滑坡 18 8.3 崩塌. 18 8.4 泥石流 19 8.5 岩溶陷 19 8.6 采空塌陷 8.7 地裂缝· 20 8.8 地面沉降 2 8.9 不稳定斜坡 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3 9.1 一般规定 23 9.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9.3 道路交通工程 9.4 油气管道工程 9.5 水利水电工程. 9.6 港口码头工程.· 9.7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区 28 10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0.1 一般规定 28 10.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8 10.3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9 10.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29 11成果提交 29 11.1 一般规定 29 11.2报告 11.3附图 11.4附件 3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 3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 32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表 33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36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 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跃平、颜宇森、高姣姣、周永昌、慎乃齐、韦京莲、肖秋平、尚掩库、韩超、朱杰, 李艳军、宗乐斌、任路滨、胡耀锋、周华、刘志伟、袁昕、董巧妹、曾秋雨、刘文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及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提交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和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滑坡、崩塌、泥石 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8一1990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4.2.1采用调查测量、工程地质类比、成因历史分析、层次分析、数学统计法等方法进行。 4.2.2对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的隐伏结构面、采空区、特殊岩土体等宜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采样测 和钻探工作。 4.2.3对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评价中的参 考当地勘察工作的经验值

4.2.1采用调查测量、工程地质类比、成因历史分析、层次分析、数学统计法等方法进行。 4.2.2对影响地质灾害体稳定的隐伏结构面、采空区、特殊岩土体等宜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采样测 和钻探工作。 4.2.3对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评价 参考当地斯察工作的经验值

4.3.1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建设规划或有关规定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4.3.1评估工作结束后两年工程建设仍未进行、建设规划或有关规定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GB/T40112—2021

工作。 4.3.2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工程建设方案变化大时,应根据建设工程 特点重新进行评估工作。

4.4.1接受评估工作任务后,应根据建设工程的类型和特点,收集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对评估区地质 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4.4.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确定评估区面积、划分评估级别、编制评估工作大纲。 4.4.3调查区域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与地质灾害形成的关系。 4.4.4 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4.4.5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结合建设工程特点对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 4.4.6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4.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参见附录A的图A.1

4.5.1应根据建设工程用地及规划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确定。 4.5.2线状工程评估区由线路中心向两侧宜大于500m,具体应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特点扩展到 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 4.5.3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评估区应包括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 4.5.4泥石流评估区应包括所在的河、沟以上至地表分水岭及泥石流的影响范围。 4.5.5岩溶塌陷评估区应根据所在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合可溶岩的埋深和分布特征、地下水 的变化特点综合确定。评估区为隐伏岩溶时应通过搜集资料或物探验证分析确定。 4.5.6采空塌陷评估区应通过搜集矿山开采历史、规划和设计等资料,通过地面调查分析确定。有古 采空不易查明时,宜通过物探、钻探等方法确定。 4.5.7地裂缝评估区应划至纵向延展与横向错动的影响边界。有全新世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分布时, 应将其影响范围划人评估区。 4.5.8地面沉降评估区应以地下水降落漏斗(或沉降盆地)的影响边界和地下水开采规划综合确定

4.5.1应根据建设工程用地及规划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确定。 4.5.2线状工程评估区由线路中心向两侧宜大于500m,具体应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工程特点扩展到 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 4.5.3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评估区应包括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 4.5.4泥石流评估区应包括所在的河、沟以上至地表分水岭及泥石流的影响范围。

4.6.1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工程重要性,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一级评估、二级 评估和三级评估三级,见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

4.6.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 类,见表2。

4.6.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 类,见表2。

表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7.1地质灾害危险性根据发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诱发因素三个指标确定。 .7.2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根据地质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确定,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弱发育三级: a)滑坡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4和表5确定。

GB/T401122021

表4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表

注:F为滑坡稳定安全系数,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综合确定。可参考当地经验值。

表5滑坡变形阶段及特征表

GB/T40112—2021表5(续)变形阶段滑动带(面)滑坡前缘滑坡后缘滑坡两侧滑坡体滑坡舌伸出,覆盖于滑体变形不再发滑体不再沿滑动带原地表上或到达前羽状裂缝不停滑展,原始地形总体位移,滑带土含水量裂缝不再增多,不再方阻挡体而塞高,前再扩大,不再阶段坡度显著变小,裂扩大,滑坡壁明显降低,进人固结阶段增多甚至缘湿地明显,鼓丘不缝不再扩大增多闭合再发展甚至闭合b)崩塌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6确定表6崩塌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崩塌处于欠稳货一不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崩塌分布多,大多已发生;崩体上方发育多条平强发育行汽购谷的张性裂隙,主控裂隙面上宽下窄,且下部向外倾,裂隙内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撑块,底部岩期塌处手欠稳定状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扇塌分布较少,有个别发生,危岩体主控被裂面直立呈上宽中等发育下窄上部充填杂土生长灌木杂草,裂面内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掉块现象,期竭上方有新生的细小裂隙分布崩处于稳定状态态,评估区或周边同类朋竭分布但发生;危岩体破裂面直立,上部充填杂土,灌弱发育木年久茂盛,多年来双面内无掉块现象,崩塌上方无新裂隙分布c)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表8和表9确定表7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评估区位手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中和沟口,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大,松傲物源丰富,有堵塞强发育成堰塞湖(水库或水流不通畅,区域降雨强度大评估区局部位于泥石流冲淤范围内的沟上方两侧或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中下中等发育部,中上游主沟和主要支沟纵坡较大,松散物源较丰富,水流基本通畅,区域降雨强度中等评估区位于泥石流冲范围外历史最高泥位以上的沟上方两侧高处和距沟口较远的堆积区边部,中弱发育上游主沟和支沟纵坡小,松散物源少,水流通畅,区域降雨强度小表8泥石流发育程度量化评分及评判等级标准序量级划分影响因素号强发育(A)得分中等发育(B)得分弱发育(C)得分不发育(D)得分崩塌、滑坡等重力崩塌、滑坡发崩塌、滑坡及水土侵蚀严重,多层滑育,多层滑坡和有零星崩塌、滑无崩塌、滑流失(自然和人为坡和大型崩塌,表21中小型崩塌,有1612坡和冲沟存在坡、冲沟或活动的)严重程度土疏松,冲沟十分零星植被覆盖,发育轻微发育冲沟发育6

表9泥石流堵塞程度分级表

GB/T40112—2021d)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0确定。表10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a)以纯厚层灰岩为主,地下存在溶洞、土洞或有地下暗河通过;b)地面多处下陷、开裂,陷严重;强发育c)地表建设工程变形开裂明显;d)上覆松散层厚度<30m;e)地下水位变幅大,水位在基岩面上下波动以次纯灰岩为主,地下存在溶洞裂隙、土洞等;b)地面塌陷、开裂明显中等发育c)地表建设工程变形有开裂现象;d)上覆松散层厚度30m~80mse)地下水位变幅不大,水位在基岩面以下a)灰岩质地不纯,地下存在溶蚀裂隙,土洞等不发育;地面竭陷、开裂不明显;弱发育地表建设工程无变形、开裂现象d)上覆松散层厚度>80me)地下水位变幅小,水位在基岩面以上e)采空塌陷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1确11采空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参考指标发育采空区及其治理工程程度育特开采影响带占建面积占建设下沉量平变形地形曲率深厚设场地面积场地面积mm/amm/mmm/mmm/m²比%%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缝:地表强发育建设工程变形开>60裂明显>6>4>0.3<80>10中等地表存在变形及地裂继;地发育表建设工程有开裂现象20~603~62~803~103~10弱发育地表无变形及地裂缝;地表建设工程无开裂现象<20<3<0.2>120<3<3f)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2确定。

GB/T40112—2021表12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表参考指标发育平均活地震发育特征程度动速率震级mm/aM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中或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地强发育面地裂缝发育并通过建设用地区。地表开裂明显;可见陡坎、斜坡、微缓坡、u>1M≥7陷坑等微地貌现象;房屋裂缝明显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中或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强烈,中等地面地裂缝中等发育,并从建设用地区附近通过。地表有开裂现象;无微地1>≥0.17>M≥6发育貌显示;房屋有裂缝现象评估区有活动断裂通过,全新世以来有微弱活动,地面地裂缝不发育或距建弱发育u<0.1M<6设用地区较远。地表有零星小裂缝,不明显;房屋未见裂缝g)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表根据表13确定。表13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特征发育程度近5年平均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mm/amm强发育>30≥800中等发育10~30300~800弱发育≤10≤300注:上述二项因素满足一项即可,并按照强至弱序确定。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根据表14确定。表14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特征岩土体类型发育程度坡高堆积成因类型地下水特征流土或掉块坡面变形m强发育>4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有地下水2~4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滨海堆积、<2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强发育湖沼沉积>5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无地下水3~5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3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体强发育>10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中等发育有地下水5~10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大陆流水堆积、<5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风积、坡积、残积、强发育>20有流土有掉块中下部有轻微变形人工堆积中等发育无地下水10~20有流土上部有轻微变形弱发育<10无流土无掉块无坡面变形9

GB/T401122021

表15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注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4.7.4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根据成因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GY/T 5059-2021 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pdf,见表16。

7.4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根据成因分为自然和人为因素两类,见表16

表16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表

表17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4.8不同级别评估的技术要求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应用百例图解,进行充分论证。内容包括: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发育程度、危害程度、诱发因素和危险性逐一进行现 评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