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03-2021 热储示踪试验技术规程.pdf

NB/T 10703-2021 热储示踪试验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26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703-2021 热储示踪试验技术规程.pdf

ICS 27.010 CCS F15

Technicalregulationfortracertestingeothermalreservoir

箱涵土方开挖技术交底记录、箱涵土方回填技术交底记录NB/T 10703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质科学院水文*质环境*质研究所、天津*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质与*球物理研究所、山东省鲁南*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市*热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河北省煤田*质局第二*质 队、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志宏、王贵玲、刘桂宏、曾梅香、赵丰年、庞忠和、刘彦广、谭现锋、康凤 新、刘耀儒、林天懿、黄中伟、上官拴通、浦海、胡大伟、李博、向烨。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本文件规定了热储示踪试验设计、实施、结果解释与报告编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热开发的热储示踪。

NB/T 107032021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注: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如果最新版本未包含所引用的内容,那么包含了所引用内容的最后版本适用。 GB/T11615一2010*热资源*质勘查规范 NB/T10097一2018*热能术语 NB/T10716一2021*热流体样品的采集与保存规范 NB/T10699一2021*热*球化学勘查规范

术语和定义 NB/T10097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回灌geothermalreinjection 经过热能利用后的*热尾水通过回灌井重新注回热储的过程。 [来源:NB/T10097—2018,2.4.22] 3.2 示踪剂tracer 为研究流体在热储中的渗流过程而加入的一种标记物。 3.3 注入井injectionwell 投放示踪剂的*热井。 3.4 观测井 monitoringwell 用于采集水样和检测示踪剂浓度、水位、温度的*热井。 3.5 示踪试验tracertest 在注入井(回灌井)中投放一定数量的示踪剂,在周围观测井(生产井)中检测示踪剂的抵达时间 和浓度变化情况,以探明注入井(回灌井)和观测井(生产井)之间的连通性、*热水在储层孔隙裂隙 中的运移特征而开展的试验。

热储示 水动力扩散系数等

按设计要求由注入井投放定量的示踪剂,使其随回灌水在热储中运移,在观测井按一定频率采集水 样并检测示踪剂浓度,获得示踪剂浓度演化规律。根据观测中水样示踪剂初始到达时间、示踪剂峰值浓 度值与到达时间、示踪剂浓度响应曲线等数据,定量反演井间连通性、回灌水运移通道、流动方向和流 动速度等参数,并预测观测井热突破时间。

体化学特征、单井产能测试和以往示踪试验资料。

NB/T 107032021

通过热储资料分析,确定热储的构造特征、*热异常区范围、*热水补、径、排条件、热储水动力 场特征、单井产能分布以及注入井和周边*热井之间的水力联系

a) 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易溶于*热水但不被储层岩石吸附,与储层 岩石及*热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与回灌水配伍性好; b) 热储中不存在的物质或示踪剂本底值足够低且波动小; C) 1 对人体、动植物以及周边水体和其他各类工程无损害,不危害环境; d) 检测灵敏度高,且检测下限低于或接近本底值; e) 1 多元示踪时,示踪剂相互之间无干扰; )现场可操作性强,经济性满足设计要求。

a) 示踪剂自身会发生衰变等反应,或在特定条件下与热储岩石和*热水可发生化学反应 D) 常用的反应型示踪剂有:放射性同位素、酯类和酰胺类等。

确定注入井和观测井(一眼或多眼、同层或异层)的位置。在考虑注入井与观测井之间的*面距离 和*下目的层的井底距离、目的热储层(同层或异层)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热水补给方向、径流通 道、主要断裂性质及发育影响、主要裂隙通道、储层非均质特征

都应该采集*热水样品进行示踪剂本底值分析

当对拟选示踪剂的热稳定性不确定时,应进行示踪剂热稳定性试验,测定示踪剂的浓度保留率。 示踪剂热稳定性试验操作步骤,参见附录A。

是否产生沉淀及其他化学变化。 示踪剂化学稳定性试验操作步骤,参见附录B

当对拟选示踪剂在热储层中的吸附特性不确定时,应开展吸附性试验,筛选不被热储吸附或吸附较 弱的示踪剂。 示踪剂吸附性试验操作步骤,参见附录C。

影响示踪试验中示踪剂投放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测试仪器的灵敏度,所追踪的热 *热水的最大体积,以及所选示踪剂在*热水中的本底值

7.6.1保守型示踪剂投放量计算方法

示踪剂最低投放量(G)可按式 (1)计算

7.6.2反应型示踪剂投放量计算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的最低投放量可按式(3)计算。

式中: A。 一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活度(Bq):

0.693 =3.38HSCO0.265R1.735e ×10

C 放射性示踪剂最大采出比活度(Bq/mL),通常为测试仪器最低检测极限的50倍~100倍; 预计峰值出现时所要经历的时间(d); Ti一同位素的半衰期(d);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实际进行试验操作时,示踪剂投放量应大于计算所得的最低投放量(G)

投放前应先对注入井进行抽水回扬洗井,至水清砂净后停泵,其后进行*热水回灌,并在正常 回灌6h后方可投放示踪剂; b)示踪剂用热储*热水溶解,且充分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后,将含示踪剂的溶液快速倒入注入井 中,然后持续回灌直至试验结束; c)在观测井中放入温度和水位探头,监测并记录试验过程中观测井水位与温度变化数据。

a)为避免污染,配制示踪剂、投放示踪剂和检测示踪剂的人员应该不同,须安排专人负责在观测 井采集*热水样,按样瓶清洗、取样、滴加稳定剂、贴标签、分类避光保存等流程完成取样 并安排专车及时将水样运至检测*点进行示踪剂浓度测试; b)取样频率、周期应根据热储水文*质条件、采灌井间距及采灌量的大小来确定。示踪剂投放后 取样频率不低于1次/d,边取样边检测,若首次检出示踪剂成分异常后还应调整频率加密取样, 不低于2次/d,示踪剂浓度曲线出现持续上升时还应增加取样频率,不低于4次/d,待示踪剂 浓度曲线出现峰值拐点之后可适当降低取样频率,不低于1次/d,每次应取水样不少于2瓶, 其中1瓶作为复检样备存。

8.3水样检测与数据整

a)应根据所选示踪剂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常用示踪剂检测方法,参见附录D; b) 详细整理示踪剂浓度检测数据,按附录E要求记录所有观测井示踪试验原始数据,当检测浓 度值出现异常时,应通过复检的方式来确认检测浓度的正确性,复检可仍由实验人员完成; )绘制观测井示踪剂浓度演化曲线:确定峰值浓度及其到达时间。

GMP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通用汽车备用*1301*块中标-概念设计方案.pdf试验结果解释与报告编写

2.1热储特征参数反演

式中: C一一示踪剂浓度(kg/m); 1一时间(s); u一—回灌水流速(m/s); 8一与注入井的间距(m); D一一水动力扩散系数(m/s)。 当在注入井瞬时投放质量为m的示踪剂后,观测井监测到的示踪剂浓度(C。)随时间演化曲线可 由式(5)来描述。

式中: tm=R/u; w=uR/D; mw L= 4*πm

式中: tm=R/u; w=uR/D; mw L= 4*πm

GB_T 41487-2022标准下载* 观测井流量(m/s)。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