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EC 15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5639
下载资源

T/CEC 15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 153-2018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ICS 27.180 F19

T/CEC1532018

LCEC15320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GB 50867-2013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pdf155198.933

T/CEC153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联工业领域电 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岩、肖勇、陈宋宋、杨迪、雷金勇、熊孝国、许朝阳、吴凯槟、韩帅、蒋传文 杨苹、田兵、李秋硕、朱贤文、吴昊文。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10076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联工业领域电 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岩、肖勇、陈宋宋、杨迪、雷金勇、熊孝国、许朝阳、吴凯槟、韩帅、蒋传文 杨苹、田兵、李秋硕、朱贤文、吴昊文。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100761)。

T/CEC1532018

年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负 指导并网型微电网参与需求侧响应。

T/CEC1532018

4.1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根据微电网的实际情况作出统一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并应保证 微电网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4.2负荷管理技术应与并网型微电网运行模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的状态相配合: 4.3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遵循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用户用电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4.4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按照负荷等级和负荷类型设定不同的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分级管理 办法; 4.5并网型微电网的负荷管理应鼓励有调整潜力的负荷主动参与需求响应。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应涵盖数据采集技术、计量监测技术、负荷预测技术、负荷控制 电能质量分析监测技术及相关辅助功能,并应确保负荷管理系统内数据传输的安全准确与负荷 度的可靠,且应能够满足与并网型微电网内其他系统或配电网调度系统的交互技术要求。

5.2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5.2.1数据采集逻辑架构

数据采集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并网型微电网系统构成可分为3层:采集层、子站层、传输层, 其中远方主站为电网负荷管理主站。

图1数据采集逻辑架构

5.2.2数据采集内容

5.2.3数据采集通信

T/CEC1532018

DB12/T 852-2018 省级高速公路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5.2.4与远方主站传输

a)传输安全:应具有安全认证、信息传输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 b)传输通道:可以采用光纤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通信方式。 c)通信方式:应支持TCP/IP协议,负荷管理子站作为SCOKET客户端连接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计量监测技术,对微电网内负荷、电量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 态实时监测,并对用户用电的异常信息提供报警功能。计量监测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并网点、电源点、负荷点应安装计量监测装置; b)计量监测装置应具备计量、监控、报警、显示、冻结、通信、维护等功能; c)并网点、电源点计量监测装置应具有双向计量功能: d)计量装置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DL/T614、DL/T645的规定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负荷预测技术,为微电网内负荷的控制与调度提供预测数据基础。 负荷预测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负荷预测技术应具备七日短期负荷预测能力,即次日到第八日,每日按照96点编制; b)负荷预测技术应具备5min超短期负荷预测能力,即当期时刻开始整5min时刻点的未来若干 时段的负荷; c)负荷预测技术应考虑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状态对负荷预测边界约束条件的影响; d)负荷预测技术应考虑微电网中光伏发电、风电等不稳定电源对负荷供应的影响

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应具备负荷控制技术,可对微电网内可控负荷进行遥控或自动控制,实现 率控制。负荷控制技术应满足以下要求: a)微电网并网点功率调节除具备本地调节功能外,应能受控于需求响应发起方,允许其修改并网 点功率指令值,并网型微电网应能根据指令值调整并网点功率,响应速率和控制精度满足需求 响应发起方的要求。 6 并离网切换控制除具备本地并离网切换控制外,应能受控于需求响应发起方,允许其对并网型 微电网进行并离网切换控制,并网型微电网应能根据指令控制微电网并离网运行状态,切换时 间满足需求响应发起方的要求。

DB63/T 1952-2021 水文设施工程质量评定规范.pdfT/CEC153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