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235-2019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pdf

YDT 5235-2019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231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DT 5235-2019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pdf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GTCC-084-2018 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DataCenter

YD/T 52352019

为指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使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靠、可 用、安全、节能,特编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产泛深入的调研,充分征 求了国内有关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的技术演进、设备更新、新技术标准的颁布,以及各运营商的工程 实践,提出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分级、选址、工艺要求、建筑结 构、供电、空调、智能化、防雷接地、电磁防护、绿色节能、工程验收 的原则和一般要求。 本规范的编制,将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验收起到 重要指导作用,使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 范性,对我国数据中心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目 次3机房分级854数据中心选址865工艺要求875. 1功能分区875.2机房布线及上线井875.4机架物理参数875. 5机架配电885.7机架排列.885.8机架抗震88建筑与结构设计896.2场地设计896.3平面布局896.4机房净高及层高..906.5楼梯、电梯、走道906.6室内外装修和建筑构造906.7结构917给排水与通风设计927. 1给排水927. 2通风928供电系统948.7直流供电系统949空调系统959.1一般规定..959.3负荷计算95:83:

9. 4 空调冷源 95 9. 5 空调末端 97 9. 6 气流组织 98 9. 7 监测和控制 98 10 智能化系统…. 100 10.3 信息网络系统 100 L1 消防 101 11. 2 建筑消防 101 11. 3 消防设施 : 101 .2 防雷与接地 102 12. 2 防雷接地措施和装置 102 12.3 等电位连接及各类设施接地 102 12. 4 过电压保护措施 102 3 电磁防护 104 13. 1 104

12 防雷与接地 102 12.2 防雷接地措施和装置 102 12.3 等电位连接及各类设施接地 .. 102 12.4过电压保护措施 102

13电磁防护 104 13.1一般要求 104

3.0.1数据中心主机房的分级不仅与技术相关,还应与机房运维 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因素相关,本规范主要涉及相关技术要求。 本规范中空调系统分级与GB50174一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 范》相比,主要差别是将该规范中的A级细分为A十级和A级,该 规范中A级空调设备要求N十X(X1~N)配置,本规范中A十 级标准空调设备要求2N配置,同时空调管道为双独立回路,A级 标准空调设备要求N十1(N≤7)配置。 本规范中电源系统分级与GB50174一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 范》相比,主要差别是将该规范中的A级细分为A十级和A级,同 时将该规范中A级、B级和C级的一些要求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稍 作调整并给予明确。参照本规范执行,A级、B级和C级分别可以 满足该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A十级标准对变压器及不间断电源 等系统明确了容错要求,同时电力室要求有物理隔离。 3.0.2机房楼内机房通常出租给不同类型的客户,兼顾多样化需 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机房楼内主机房级别可以设置一个或两 个级别。当设置两个以上级别或不连续等级时,基础设施的适应 能力下降,未来扩展能力差,从而会降低投资效益。 3.0.4基础设施由建筑、结构、空调、电气、网络、布线、给水排水 等部分组成,当各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等级进行设计时,数据中心的 等级按照其中最低等级部分确定

4.0.2数据中心耗能巨大,选址在自然冷源充足的地方有利于数 据中心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数据中心水冷空调耗水量大,为了 保障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不让水资源短缺成为数据中心运行的 瓶颈,数据中心应选择在水资源供应充足的区域

5.1.1数据中心的组成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在各类房间中选 择组合。对于受到条件限制的数据中心,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也 可以一室多用。数据中心支持区、辅助区面积需求与数据中心等 级、机架规模、主机房功率密度、空调冷却方式等密切相关,当数据 中心总建筑面积一定时,机架功率密度越高,支持区需要的面积越 大,主机房面积越小

5.2机房布线及上线井

5.2.4主机房内,走线架、光纤槽道应做好合理布置规划,综合考 虑布线、安装、维护需求。不同类型的走线架、光纤槽道敷设时,相 邻走线架、光纤槽道间应预留维护、检修距离。 5.2.7当在同一走线架内布放不同电压的线缆时,各类线缆应分 别布置在走线架两侧,分开捆扎,尽量避免交叉,并采取相应的隔 离措施。

5.4.2通常主机房内的设备机架尺寸变动范围宜符合:高度在 2000mm~2600mm之间;宽度在600mm~800mm之间;深度 在800mm~1300mm之间。除服务器机架外,数据中心还有网络 设备、传输设备、网管设备等机架,其尺寸可与服务器机架尺寸 不同。

5.5.1考虑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单机架功耗需求还未完全 确定,但是单机架功率会对外市电引入容量、平面布置、制冷方案 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宜结合业务定位、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业 务发展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单机架功率级别

5.7.1机架布置时应综合考虑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和空调制冷方 式等因素。采用机架级制冷方式时,不需要考虑设置冷热通道。 5.7.3高功率密度(大于6kW/机架)的机架列间走道宽度应通过 气流组织计算确定。

5.8.1机架各零部件以及内外部整体结构具有足够的刚性和韧 性,不会在设备安装后出现晃动和结构件变形。机架结构及其内 部安装的立柱、层板等组成部件应满足YD5059《电信设备安装抗 震设计规范》的各项要求。

6.2.2制冷机房、油机房、高压室等生产辅助用房集中设置,可使 管线布放相对集中、维护人员集中,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6.2.3对于机房类建筑,地下管线多、管径大、造价高、后期检修 维护频繁,因此在场地布局时应做到各类管线走线方便、经济、安 全,宜采用综合管廊,便于后期维护、检修

6.3.1数据中心机房内人流和货流等流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6.3.1数据中心机房内人流和货流等流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和尘埃积聚对ICT设备造成的影响,数 据中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到人员和货物出入口各自独立,当人 员和货物人口合并时,需要满足机房对安全性的要求。 2.客户人员、参观人员、内部员工所在区域不同,三者尽量做 到流线各自独立,如果交叉混用,将会相互影响,不便于管理。业 主管理的机房及生产辅助用房,没有客户,不允许参观,使用过程 中仅有内部工作人员在其中维护管理,出入人员较少且比较单一, 人货混行可节约空间且不会造成大的交叉。 3.数据中心有很多大型的设备,应考虑这些大型设备的搬入 搬出。客户设备在运抵数据中心时一般都带有较结实的外包装, 宜有拆包场地。 6.3.2数据中心建设中,土建工程一般会先建成,工艺设备随后 会分期安装。土建工程时确定的工艺需求、机房布局可能在工艺

6.3.2数据中心建设中,土建工程一般会先建成,工艺

会分期安装。土建工程时确定的工艺需求、机房布局可能在工艺 安装时发生变化,机房平面应具有灵活性、通用性、兼容性,以适应

6.3.3机架尺寸与柱网尺寸匹配,可减少柱子落在冷热通道的现 象;大柱网可减少柱子所占机位。两种做法可提高装机率,提高数 据中心机房的经济效益。

6.3.3机架尺寸与柱网尺寸匹配,可减少柱子落在冷热通道的现

6.4机房净高及层高

6.4.1数据中心机房的净高主要由工艺机架的发热量、线缆的布 高和空调的末端方式等因素控制,另外,如果客户有特殊需求,层 高应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在各控制因素布置合理的情况下,为了 节省投资应尽量地减小层高

6.5楼梯、电梯、走道

6.5楼梯、电梯、走道

6.5.3数据中心设备较多而且沉重,如果一部电梯在维修还能使 用另外一部电梯,不影响机房的正常运行。 6.5.4数据中心内存在一些超大型的设备,如货梯不能满足其搬 运,需要设置装卸平台来实现设备的进出。

6.5.3数据中心设备较多而且沉重,如果一部电梯在维修还能使 用另外一部电梯,不影响机房的正常运行。 6.5.4数据中心内存在一些超大型的设备,如货梯不能满足其搬 运,需要设置装卸平台来实现设备的进出。 6.5.5机房走道的宽度由最大设备的搬运及转弯尺寸、走道上方 的各管线布置空间决定。由于数据中心管线较多,目前数据中心 的走道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线排布的制约,进行合理的管线 综合设计会使走道的宽度更经济合理

6.6室内外装修和建筑构造

6.6.1现代工程中广泛使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常用的工程塑料、 聚酯包装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涂料都是这类物质。其电气特性是 典型的绝缘材料,有很高的阻抗,易集聚静电,如不做表面改性处 理,不得用于机房的表面装饰工程。但如果表面经过了改性处理, 如掺入碳粉等使其表面电阻减小,从而不容易集聚静电,则可以用 于机房表面装饰工程,

6.7.2采用水冷空调的制冷机房及机房楼走道,管线荷载较为密 集,需按实际等效荷载计算;电池室16kN/m²对应的是按四层双列 摆放,当按其他方式摆放时,由于电池的种类及摆放方式不同,需 按实际等效荷载计算。

6.7.3YD/T5054《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

中心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乙类,其他级别数据中心抗震设防类别 不低于丙类。

7.1.1数据中心机房、电力用房内有大量带电设备,发生漏水事

7.1.1数据中心机房、电力用房内有大量带电设备,发生漏水事 故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影响。 为减少隐患,做出该规定。

7.1.2给排水安全保障:

1.目前数据中心对供电安全性要求较高,对供水安全性考虑 不足。数据中心缺水同样会影响正常运行,当发生台风、强降雨等 自然灾害时,电力系统恢复很快,供水系统短时间内却很难恢复。 此条规定是对供水安全性的要求,应严格执行。 2.设置事故排水设施是为了在管道事故漏水、检修漏水时能 够把水尽快排出,防止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7.2.2设置灾后排风系统的机房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气体灭火

7.2.2设置灾后排风系统的机房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气体灭火 系统的灭火浓度,不应开启排风,以保证气体灭火效果。 7.2.4由于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时需要有一定的灭火浓度,如果设 机械排烟系统,发生火灾时将自动打开进行排烟,无法保证气体灭 火浓度,起不到灭火的效果。

火浓度,起不到灭火的效果。 7.2.6数据中心的柴油发电机数量较多时,一一对应设置让通风 冷却系统与柴油发电机设备的配置保持一致。每套通风系统的风 机按N十1穴余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

冷却系统与柴油发电机设备的配置保持一致。每套通风系统的风 机按N十1穴余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

冷却系统与柴油发电机设备的配置保持一致。每套通风系统

失去,需要数据中心的柴油发电机快速启动并实现供电。送风装

置无法快速开启,会影响柴油发电机的启动和运行;寒冷和严寒地 这要求装设能严密关闭的保温阀门是为了防止冬季冷空气侵人 引发冻结风险。

置无法快速开启,会影响柴油发电机的启动和运行;寒冷和严寒地 区要求装设能严密关闭的保温阀门是为了防止冬季冷空气侵人, 引发冻结风险。 7.2.8设置排风系统是为了排除储油间柴油挥发或泄漏的气体, 保证机房安全。 7.2.10目前数据中心蓄电池主要是阀控式蓄电池,阀控式蓄电 池室通常设空调设备,以保证其对房间温度的要求。阀控式蓄电 池在充电时可能会释放少量的氢气,需要定期排除。为了避免浪 费空调能源,使用通风系统时应先关闭空调设备。

8.7.7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均充电流一般按10小时率充电电流 计算;当系统安装在无人站,蓄电池容量相对较大时,蓄电池的均 充电流也可根据情况选择15小时率或20小时率充电电流计算

8.7.7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均充电流一般按10小时率充电电流 计算;当系统安装在无人站,蓄电池容量相对较大时,蓄电池的均 充电流也可根据情况选择15小时率或20小时率充电电流计算。

9.1.1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投资较大、能耗较高、形式较多等特点。工程中应根据数据中 心等级等明确需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安全、合理、经济的空调系统。 9.1.2数据中心空调负荷较大且全年运行,能耗问题突出,在保 障安全的前提下,工程中应重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性。 9.1.3数据中心空调保障要求、参数、使用时间等通常与其他用 房不同,因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9.3.1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应根据各分项的种类、性质以及空调区 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发热量大、热密度 高,是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 9.3.2电子信息设备运行功率与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存在较大差 别,如果采用额定功率计算发热将导致冷负荷高估和空调设备超 配的情况

9.3.1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应根据各分项的种类、性质以及空调区 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发热量大、热密度 高,是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

9.3.2电子信息设备运行功率与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存在较大差

9.3.2电子信息设备运行功率与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存在较大差 别,如果采用额定功率计算发热将导致冷负荷高估和空调设备超 配的情况,

9.4.1浅层地能包括江、河、湖、海水和地下水等。水冷冷水机组 的能效比风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更高,宜优先选用,但水冷冷水机组 用水量较大,因此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可采用风冷冷水机组。全新 风空调系统具有投资少、节能显著的特点,但对室外空气的温度、 相对湿度、空气含尘浓度、气体污染物等参数有一定的要求,应结

9.4.2利用自然冷源是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重要节能措施,由于 水冷冷水机组和风冷冷水机组是目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最常见 的两种冷源形式,因此本条主要列出这两种冷水机组对应的自然 冷源利用方法。风冷冷水机组宜选用自带自然冷却模块的一体化 风冷冷水机组,安装空间小、控制方便

9.4.2利用自然冷源是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重要节能措施,由于 水冷冷水机组和风冷冷水机组是目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最常见 的两种冷源形式,因此本条主要列出这两种冷水机组对应的自然 冷源利用方法。风冷冷水机组宜选用自带自然冷却模块的一体化 风冷冷水机组,安装空间小、控制方便。 9.4.3大型或特大型冷水机组因其电动机额定输人功率较大,故 运行电流较大,导致电缆或母排因截面较天而不利于其接头安装。 采用高压电机可以减小运行电流以及电缆和母排的铜损、铁损。 本条主要依据自前已有的主流冷水机组产品电机配电情况,对不 同电机容量做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变频冷水机组有节能优势,但 造价更高,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积极应用。 9.4.4冷冻水采用较高的水温能够提高冷水机组效率,增加自然 冷源利用时间,减少机房的加湿负荷,提高空调显热比,具有较大 的节能潜力,但其缺点是影响空调末端换热器配置,可能会造成空 调末端投资、耗电、占地等增大。综合考虑,目前工程应用中冷冻 水供水温度通常在10℃以上,在采用新型空调末端、提高IDC环 境温度等情况下,也有采用16℃以上水温的案例。供回水温差不 宜过小,是为了减少水泵的能耗。 9.4.5随着冷水机组制冷效率的提高,循环水泵能耗所占比例上 升,空调水泵效率不宜小于80%。冷水机组变流量运行水泵的节 能潜力较大,但变流量运行涉及冷水机组允许变化范围,减少水量 对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对设备、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等的特殊要 快体产人老品

运行电流较大,导致电缆或母排因截面较天而不利于其接头安装。 采用高压电机可以减小运行电流以及电缆和母排的铜损、铁损 本条主要依据自前已有的主流冷水机组产品电机配电情况,对不 同电机容量做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变频冷水机组有节能优势,但 造价更高,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积极应用

冷源利用时间,减少机房的加湿负荷,提高空调显热比,具有较大 的节能潜力,但其缺点是影响空调末端换热器配置,可能会造成空 调末端投资、耗电、占地等增大。综合考虑,目前工程应用中冷冻 水供水温度通常在10℃以上,在采用新型空调末端、提高IDC环 境温度等情况下,也有采用16℃以上水温的案例。供回水温差不 宜过小,是为了减少水泵的能耗

9.4.5随着冷水机组制冷效率的提高,循环水泵能耗所占

升,空调水泵效率不宜小于80%。冷水机组变流量运行水泵的节 能潜力较大,但变流量运行涉及冷水机组允许变化范围,减少水量 对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对设备、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等的特殊要 求等,应综合考虑。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讲,采用冷冻水变流 量技术较常见,采用冷却水变流量技术(冷水机组制冷时)较少 但当水冷冷水机组在冬季自然冷却模式(冷水机组不制冷)时,冷 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均可以实现变流量运行,但同时应满足系统最 小水量要求。冷却塔风机宜根据设定的出水温度进行变频调整

9.4.7有冻结危险的空调冷源设施主要包括冷却塔、自然冷却干

9.4.7有冻结危险的空调冷源设施主要包括冷却塔、自然冷却

冷器、新风机组、空调室外机及室外的管道、阀门等。其中冷却塔 的防冻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填料壁保温(逆流塔)、集水盘电加热、风 机反转、进风口和出风口防冻、设室内补水箱等;室外自然冷却干 冷器的防冻措施主要为添加乙二醇等;新风机组的防冻措施主要 包括设电加热、出风温度过低时停止风机运行及关闭新风风门;管 道、阀门的防冻措施主要为设置保温电伴热

此应设置冷冻水和冷却水的自动水处理设施,实现水系统阻垢、除 垢、灭藻、过滤、清洗作用。冷冻水水处理装置通常有全滤、旁滤和 电子式等形式,条件允许时,冷却水系统也宜设水处理装置。

9.4.9目前,数据中心机柜热密度越来越高,一旦空调中断,电

设备的进风温度迅速攀升,可能很短时间(取决于热密度)就会达 到破坏性水平,引发岩机或设备毁损,酿成事故,因此根据需求,在 必要时可配置连续供冷设施,以在停电和冷水机组重启期间维持 电子设备的运行,保证运行安全。连续供冷设施包括空调控制系 统、空调末端的风机、配置不间断电源的空调水泵和设置蓄冷罐 等,根据空调水系统的不同,配置不间断电源的空调水泵可以是冷 水泵(一级泵系统)、二次冷水泵(二级泵系统)、专用释冷泵(一级 泵系统)等多种形式,

9.5.1数据中心的能耗大,末端形式有多种,在选择时应综合考 虑机房等级、机架功率、服务器的气候形式及维护、投资等,以达到 节能、投资、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最优。

9.5.1数据中心的能耗大,末端形式有多种,在选择时应综合考

虑机房等级、机架功率、服务器的气候形式及维护、投资等,以达到 节能、投资、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最优。 9.5.2数据中心空调冷负荷主要为设备发热形成的显热冷负荷 湿负荷很小或没有,因此末端空调宜在干工况下运行,避免除湿后 相对湿度低又再次加湿,浪费能源

9.5.2数据中心空调冷负荷主要为设备发热形成的显热冷负荷,

湿负荷很小或没有,因此末端空调宜在干工况下运行,避免除湿后 相对湿度低又再次加湿,浪费能源

最终都是为服务器服务的。末端靠近热源有利于避免局部过热利

降低空调冷风输送能耗,因此宜选择靠近热源的末端方式。 9.5.4高低压配电室、UPS室、蓄电池室由于发热量相对不大、电 气设备的进排风方式不统一,且末端的冷冻水或冷凝水靠近电气 设备有安全隐惠,因此宜采用房间级的机房专用空调末未端。 9.5.6风冷直膨式机组目前的设备能效不高,且室外机较多,大 中型项目上冷媒管管路较长,集中布置时散热也存在相互影响,因 此建议不宜采用风冷直膨式空调方案。但对于数据中心初期负载 较低时,大型水冷主机存在效率低、易喘振等问题,可配置部分风 冷直膨式空调以替代大型冷机的低负载运行。另外,空调系统要 求满足容错性要求,需配置两套独立的空调系统时,风冷直膨式空 调也可作为其中的一套备用系统,

9.6.1机房空调的任务要是保证服务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 应优先冷却设备,在此基础上适当改善或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 9.6.2机房设备发热量大,空调冷负荷是常规民用建筑冷负荷的 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加大送回风温差有利于减少送风量,降低冷 风输送能耗,同时末端应尽量在干工况下运行,送风温度应高于室 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9.6.3机房空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服务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冷热

隔离或冷(热)通道布置可降低冷风、热风的混合损失。冷风直接 送至服务器进风口或冷通道,回风直接回至空调机组内也可以减 少回风与送风的混合损失

9.6.6由于高低压配电室、UPS室、电池室等设备散热的不确定 性,同时这些房间一般较难采用架空地板方式,因此宜选择上送风 方式。

9.6.6由于高低压配电室、UPS室、电池室等设备散热的不确定

调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能量计量、制冷系统群控、空调

9.7.1空调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能量计量、制冷系统群控、空调

端群控等。制冷系统群控通常包括冷水机组、空调水泵、冷却 停、运行状态、过载报警;冷水机组与冷却塔、空调水泵联锁及 启停、时序控制、水流保护;其他根据设计要求的切换及保护 等。空调未端群控包括空调未端启停、运行状态、报警、备份 循、避免竞争运行、延时自启动等。 能量计量监测应能测量空调系统电力、冷量、用水等消耗量 要包括: 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 2.空调末端系统的耗电量; 3.空调冷却水补水量; 4.空调冷冻水补水量; 5.空调加湿水补水量。 制冷系统群控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 1.冷水机组蒸发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2.冷水机组冷凝器进、出口水温、压力; 3.热交换器一二次侧进、出口温度、压力; 4.分、集水器温度、压力(或压差); 5.水泵进、出口压力; 6.水过滤器前后压差; 7.蓄冷罐进、出口水温、压力,蓄冷罐不同液位高度的温度; 8.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9.关键部位切换阀门的开关状态; 10.室外空调的温度、湿度(当有自然冷源切换要求时)等。 空调末端群控监测的参数主要包括: 1.机房温度、湿度; 2.机房漏水报警,空调末端故障报警,温度、湿度超限报警: 3.机房空调末端运行状况和相关参数; 4.冷水进、出口温度等。

11.2.2此条出自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因与建筑 专业密切相关,故在此专门列出。 11.2.3数据中心ICT设备一般会分期安装,且一栋楼设备装满 可能会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数据中心的墙面、楼板预留的孔 洞,按使用功能短期不会安装设备走线和封堵,但为确保大楼的消 防安全,应按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封堵,否则无法 满足验收交付。封堵材料宜符合CECS154《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 术规程》的要求

JC/T 2251-201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11. 3 消防设施

11.3.2为保证气体灭火药剂在保护区内均匀分布,需在与机房 连通的有物理分隔的空间设置气体灭火喷头或在冷/热通道设置 平时关闭、火灾时元启的电动悬吊窗。

是为了增加接地的可靠性,并尽可能形成等电位的效果。 12.4过电压保护措施 12.4.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指将需要保护的控制雷电电磁脉冲 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直 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 区,如图1所示,并符合下列规定。 1.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 能遭受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直击雷防护区(LPZO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 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 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O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 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接闪器LPZOALPZOALPZORLPZOBLPZ1LPZ2LPZnLPZOALPZOALPZOLPZOB埋地线缆、管道主接地装置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他屏蔽体;虚线表示按滚球法计算LPS的保护范围。图1建筑物雷电防护区划分4.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5.后续防护区(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GB/T 38112-2019 管廊工程用预制混凝土制品试验方法,以保护第三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103:

13.1.1本章所述的“高压输电系统对数据中心的强电综合危险 影响”均指110kV及以上的高压输电系统,特别是110kV及以上 高压变电站对数据中心的强电综合危险影响。 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用电负荷剧增,需要110kV、220kV 高压变电站独立供电,由于城市用地的限制,高压变电站通常建在 大型数据中心的附近,且有共址的倾向,高压变电站接地故障时数 十干安短路电流产生的地电位升会造成数据中心机毁人亡,同时 变电站恶劣的电磁环境可导致数据信息的毁灭性破坏。本章涉及 高压变电站与数据中心共站综合危险影响、均压优化连接技术及 强磁场防护三天关键问题,应采用通信、电力、设备三方协同防护 的系统工程防护措施。

13.3.2人体充许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直接取决于天地表层土 壤电阻率,可以通过采用地表高阻层来提高人体耐受的接触电压 和跨步电压,从而达到提高变电站安全性的目的。从另一方面考 虑,铺设地表高阻层将有利于阻碍故障电流流人表层,地表面电压 与没有地表层时比较接近,由于人脚与地表的接触电阻增加,导致 流过人体的电流减小。通常可在地面铺设一层4~15cm厚的砾石 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即使在下雨天,砾石或沥青混凝土仍能保持 50002:m的电阻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