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98-2015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pdf

Q/GDW 1298-2015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91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298-2015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pdf

当hm/h,<2.5时:

O/GDW12982015

1,冲刷范围内粘性十壤的液性指数,为0.16~1.48 M.3当河(海)床由多层成分不同的十质组成时,分层十冲刷可采用逐层渐近计算法进行

GBT8903-2018标准下载Q/GDW129832015附录N(资料性附录)塔基水文条件一览表N.1塔基水文条件一览表塔基水文条件一览表见表N.1。表N.11塔基水文条件一览表地段名杆塔号及地面设计洪水位设计内涝(分蒂洪)水位高程通航水域称序(水域、地面高持续通号杆通航净最高通备注内涝区、频率水位频率水位水深程时间航分蓄洪塔空高度航水位(%)(m)(%)(m)(m)等区名称)号(m)(d)级(m)(m)123注:表内水位高程为线路高程系统。94

Q/GDW12982015附录0(资料性附录)气象调查记录表0.1气象调查记录表气象调查记录表见表0.1。表0.1气象调查记录表调查点编号调查地点海拔地形类别被调查人姓名性别年龄调查项目大风覆冰发牛时间持续时间风力风向天气情况影响范围灾害情况重现期种类长、短径或直径mm离地高度m覆附着物种类、直径、走向、导线冰型号植被及水体分布等情况可靠性评定调香人及日期校核人及日期95

Q/GDW 12982015

附录P (资料性附录) 线路风区、冰区划分成果表

线路风区、冰区划分成果

线路风区、冰区划分成果表见表P1

附录P (资料性附录) 线路风区、冰区划分成果表

表P.1线路风区、冰区划分成果表

O/GDW12982015

Q.1气象专题报告章节模板 1前言 1.1T程概况 1.2任务依据 1.3依据的标准 1.4T.作过程 2地形地貌与气候概况 2.1地形地貌 2.2气候概况 3设计风速与风区 3.1区域大风成因与特性 3.2气象站情况及代表性 3.3气象站统计设计风速 3.4基本风压计算设计风速 3.5大风调查 3.6已建线路设计风速与运行情况 3.7微地形大风分析 3.8风区划分与成果说明 4设计冰厚与冰区 4.1大气环流背景与天气系统 4.2区域覆冰成因与特性 4.3覆冰观测资料 4.4覆冰收资调查 4.5设计冰厚计算 4.6已建线路设计冰厚与运行情况 4.7微地形、微气候影响分析 4.8冰区划分与成果说明 5气象特征值 5.1多年气象特征值 5.2大风及覆冰同时气温 6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0.1气象专题报告章节机

附录S (规范性附录) 风速次时换算公式系数

O/GDW12982015

表S.14次定时2min平均最大风速换算公式系数

S.2极大风速与10min平均风速换算公式系数

极大风速与10min平均风速换算公式系数见表S.2

极大风速换算公式系数

Q/GDW 12982015

O/GDW12982015

Q/GDW 12982015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

O/GDW12982015

1编制背景 . 103 2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 103 4主要T作过程 · 103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103 6条文说明 104

Q/GDW 12982015

本推依循《天于下达0 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 64号文)的要求编制国家申网公司企业标准 本标准是在落实国家申网公司交流特高压战略,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背景下,根 据近年来勘测设备的更新,新兴的勘测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在总结以往特高压工程勘测工作经 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勘测技术要求、T作深度和质量控制标准的深入规范,确保1000kV 交流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质量。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保证标准的统性和协调性,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相关标准协调,避免与法律法规、相关 标准之间出现矛盾, h 保持标准的先进性,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输电线路「程勘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积 极稳妥地把先进技术和新方法纳入标准。 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密切结合1000kV交流架空输申线路的特点和建设要求,坚持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等原则,确保质量、保护环境、提高投资效益,保证项目安全和正常运行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在作业方法、技术手段方面进行了 细化和补充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问题

2015年1月,构建组织机构,确定参编单位及其人员,并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 2015年2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并完成大纲的评审, 2015年3月~7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收资、调研、总结、整理了已有下程资料和经 验等方式广泛、多次在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行单位征求意见。 2015年8月~10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5年11月,公司T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T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意修改 后报批, 2015年12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28章和19个附录,主要技未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符 号、代号和缩略词,基本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测量,初步设计阶段测量,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可行 性研究阶段岩十工程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岩十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十工程勘察,特殊性岩十,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地下水条件及水、十腐蚀性评价,岩十工程勘察方法,原体试验,现场检验,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勘测,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勘测,施工图设计阶段水文勘测,水文查勘,水文分析计 算,河(海)床演变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气象勘测,初步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施工图设计阶段气象勘 测,气象调查,气象分析计算等。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0/GDW12982015

本标准代替Q/GDW2982009,与Q/GDW2982009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和修订: 增加了第3章术语与定义、第4章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修改了测量、岩十、水文气象各专业的基本要求,汇总到基本要求章: 增加了低空摄影、数码摄影以及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的获取,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和方法:机 载激光雷达测量和林木分布测量技术内容及要求: 增加了施工图设计阶段戈壁沙漠地区勘察和黄十地区勘察的内容: 增加了特殊性岩十勘察各勘察阶段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I至附录S等内容。 原第3章总则和第4章T程测量基本规定合并修改为第5章基本规定: 原标准中的“冲沟”和“斜坡”合并在起,并更名为“滑坡”: 原标准中“遥感”更名为“遥感解译”: 原标准GPS施T图设计阶段路径和GPS测量内容整合到施T图设计阶段测量中, 删除了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T程中的大跨越线路部分的相关内容。 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申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家申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中国电力T程顾问 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北京国 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干中平、干圣祖、徐健、曹玉明、殷金华、刘厚健、 陆武萍、余风先、闻久成、姚鹏、秦学林、张良忠。

Q/GDW12982015

O/GDW12982015

O/GDW12982015

大。线路设计风速与冰厚,一般要经多个中间环节计算,且在计算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误 差。因此,短缺资料地区设计风速与冰厚的分析确定应尽可能采用几种方法,对成果综合比较,最后合 理选用数据, 本标准第5.5.6条中,大的覆冰一般出现在山区,覆冰随地形变化复杂,一般缺乏实测资料,要准 确定量线路设计覆冰参数,技术难度较大,覆冰对线路安全运行影响极大,覆冰量级的增加对线路造价 覆冰量级分布复杂,一般线路冰害事故多发生在局 部微地形微气候点。这种微地形微气候点丰要分布在山区, ·般气候恶劣,交通极差,线路经过类似 形段,运行维护困难 仓修极为困难。当线路必须经过微地形微气候重冰区时,为 了提高线路运行抗冰安全性,应在分析计算值基础上增大10%以上安全修正值。覆冰受地形与气候影响 非常复杂,目前总结的覆冰计算方法,仍需在进步的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因此,对微地形微气 候重冰区的冰厚取值,应十分慎重,宜考思必要的安全裕度 本标准第6.1.1条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规定,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包括 五类:为建立全国统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的关文测量、二角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 的数据、影像资料:遥感卫星和其他航天飞行器对 的包括:全国统的: 等平面控制 网和国家重力控制网的数据、图件:1:50万、1:25 万、1:10万 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 的数据、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基础测绘成果由 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等资料,以及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本行政 区域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属国家测绘局审批范围,但是已经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 6.2.1条中,搜集沿线区域的地形图、控制点、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主要是为设 本标准第6.2.2条中所列的均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在可研阶段比较常用的为1:50000利 :100000地形图。搜集地形图时,尽量选择相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绘图年代致 以便于地形图的处理和使用, 本标准第6.2.3条中规定了搜集控制点的要求和数量,主要考虑可研阶段搜集到的数据资料来源多 数据的坐标系统不可能完全致。为统一坐标系统,可利用控制点的多套坐标系统数据进行转换,将搜 集和调绘的资料能转换到与地形图或影像图致的坐标系统,满足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第6.2.4~6.2.6条中,规定了卫星遥感影像搜集、处理、成图的方法和要求。卫星遥感影像 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现势性强,获取周期短、处理技术手段先进等特点,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判 读,确定不利于路径方案的重要因素,实现路径方案的大范围选择、多方案比选。 本标准第6.2.7条中,规定了搜集数学高程模型的要求。目前,25m间隔的数字高程模型已覆盖 我国大部分区域,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的使用,可辅助实现杆塔的规划,但是,由于数据间隔较大, 地形特征点不能准确反映,再加上时间较为久远,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地形起伏状况,因此,利用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的断面数据可满足本研阶段要求,而不能用于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从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可搜集1:5万DFM数据,该数据于2011年更新精化,格网间距25米,高程 精度表1

Q/GDW 12982015

Q/GDW 1298 2015

Q/GDW 1298 2015

表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5万DFM高程精度表

本标准7.2.1条中,航空摄影主要强调在路径确定后进行,避免由于路径的更改而进行补飞的现象 般在初步设计路径方案审查后进行。线路测量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 作质量,优化路径和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本标准7.2.2条中,航摄任务由委托单位提出,并和具有资质的航摄执行单位共同商定有关具体事 宜,制定航摄计划,签订航摄合同。航摄计划制订后,由航摄单位按国家规定向主管部门履行飞行申请 手续,经批准后执行。 本标准7.2.3条中,航摄计划是航空摄影的重要环节和依据性文件。执行航空摄影前应依据本标准 及相关技术文件认真做好航摄计划。 本标准7.2.4条中,航空摄影通常是对线路走廊进行单航带摄影,按转角段划分航带,并考虑到选 线时路径调整的裕度。航带设计时应保证转角点离航带边缘至少大于500m,离航带两端至小大于条 像片基线的实地距离。当在路径选择困难、有比选方案或变电站、换流站线路密集区域,可采取多航带 摄影或区域摄影。 本标准7.2.6条中,航摄仪的镜头按主距分特宽角、宽角、中角、常角,不同型号的航摄仪镜头所 摄像片具有不同特性,并且能适应的地形类别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根据测区地形类别来选择航摄仪 型号及主距。对于高空胶片摄影,条文只对23cm×23cm像幅的航摄仪作出规定。常见的航摄仪镜头型 号及主距所适用的地形类别见下表2

表2航摄仪镜头型号及主距所适用的地形类别

高空胶片摄影般设计航摄比例尺,数码航空摄影般设计地面分辨率和基高比。基高比是摄影基 线长度与相对航高之比,摄影测量的高程精度与基高比成正比,基高比越大,摄影测量的高程精度越高 本标准第9.1.1~9.1.2条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十T程勘察的目的、勘察方法作了般性的规定。 本标准第9.2.1~9.2.2条,既有资料的搜集分析和现场的踏勘调查是可研T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标 准中对常见并且有实用价值的资料搜集作了较为细致的交代,提倡采用地质遥感调查对全线作宏观的了 解,同时对影响路径方案的主要地质条件、研究深度和避让地段作了规定 本标准第9.3.1~9.3.2条,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成果应对各路径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岩十工程问

O/GDW12982015

Q/GDW 12982015

手段加入作为一种勘察手段是合适的。 本标准第11.2.3条对塔基勘探深度作出了规定,适用于般的现浇混凝十基础、钢筋混凝十基础、 装配式基础、掏挖基础和桩基础, 这些深度规定是根据已完成的多个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申线路T程勘探点的完成情况和实际效 果,并结合可能使用塔基的类型、埋深、荷载大小、受力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般杆塔地基只要在强度上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就可不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只 是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重要杆塔地基才需要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根据非均质地基中附加应力 Westergaard解,,0.2p时的影响深度约为1.2h,故规定耐张塔、转角塔、般跨越塔和终端塔等较为 重要杆塔的勘探深度为基底下基础底面宽度的1.0~2.0倍,且不小于12m,而般首线塔的勘探深度略 为减小。 第c)款的规定是指在软十区勘探深度一般应满足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十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而在高烈度区遇有饱和砂十、粉十层其勘探深度必须大于等于20m,具体规定应执行本标准第13.6节的 规定。 第e)款采用桩基等深基础型式时,勘探深度应依据具体设计要求和桩基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来 确定 本标准第11.2.4条,平原河谷地区塔基场地的地下水勘察对基础设计和施T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 获取更为准确的地下水水位埋深或标高是岩十勘察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输申线路程一般具有场地分 散、勘察手段局限等特点,因此一般平原河谷地区线路丁程地下水勘察可以采用搜集区域地下水资料, 调查塔基周围村庄的已有水井多年水位变化情况,再结合现场钻探时钻孔中地下水水位的量测等综合手 没来确定,钻孔中量测水位时应满足休止时间的要求。 本标准第11.2.5条,当塔基位于河谷、河床边缘时,从岩十丁程方面主要考虑岸坡的稳定、塔基岩 十特性等,般都是与水文及设计等专业配合,并综合确定。 本标准第11.3.1条,山地丘陵区塔位多位于斜坡之上,塔位场地稳定性是最为突出和首先需解决的 问题。塔位场地稳定性判断需要工程地质调查提供塔位场地及其附近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因此,本条 是围绕香明塔位下程地质条件提出的勘察内容。切忌将钻探作为解决稳定性问题的首要和必要手段 本标准第 11.3.3条列出了山区常见的不宣立塔的地段。11.3.3条是对10.3.2条第e)款的具 体说明。能形成陡崖的地段一般是岩体完整或较完整的硬质岩石地段,该类地段的主要问题是边坡卸荷, 外在表现形式即为崩塌和危岩。边坡卸荷应查明卸荷程度和结构面的组合情况。斜坡滑塌区可采用现行 国家标准GR503.30 本标准11.3.4条,T程地质调查居于岩十T程勘察的核心地位,特别适合于基岩裸露地区。对于拟 采用岩石锚杆基础的塔位可采用裂隙统计的方法查明岩体的完整性。 就岩十专业而言同,岩石锚杆基础的适宜性取决于岩体完整性、岩体风化程度、岩石坚硬程度和裂 源组合状态等四个因素,本条未规定岩石锚杆基础的适用条件,只提示了查明四个因素的方法。对于沉 积岩等风化样式不复杂的塔位,采用钻探方法香查明岩体强风化带厚度的必要性并不充分,可以通过下程 地质调查查明:侵入岩的风化样式比较复杂,T程地质调查或工程物探方法不能查明全风化和强风化带 厚度时,宜采用钻探方法, 第四系覆盖层比较厚的地段,宜采用平原区的勘察和评价方法,但当采用深基础时,例如嵌岩桩, 也应对基岩进行鉴定和评价, 本标准第11.5.1~11.5.2条指出黄十是我国北方大面积分布的一种特殊十,它在定压力下受水浸 其十体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沉降从而危害建筑设施,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实践和经验积累, 国黄十在下程属性上可划分为7个区块,在地质时代上可分为新近堆积黄十(Q)、一般湿陷性黄十 Q)、湿陷性老黄十(Q,)3种类别,不同区块不同时代的黄十在地貌分布、湿陷程度与敏感性、灾害 类型、危害程度等方面都有自已的特点。根据以往黄十区输申线路勘察设计和施工运营情况来看,塔基

Q/GDW12982015

Q/GDW 12982015

本标准第12.3.2条,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以T程地质调查为主,主要内容为初步查明有无膨胀十及 分布等下作。 本标准第12.3.3条,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要进步对其分布特征和T程特性及建筑经验等内容进 行作。 本标准第12.3.4条,施T图设计阶段要针对具体的塔基查明膨胀十的地质特性和相关的参数。大量 T程实践证明,水是膨胀十丁程危害的主要诱因,因此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要特别注意地下水和地表水 和地形对塔基的不良影响。 本标准第12.3.5条对勘探点深度做了规定。 本标准第12.3.6条指出了膨胀岩十岩十T程分析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本标准第12.4.1条列出了红黏十勘察的主要内容,般情况下红黏十勘察可与岩溶勘察结合进行, 本标准第12.4.2条指出了红黏十地基均匀性应采用现行国家规范GB50021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第12.4.3条明确了红黏十的岩十T程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第12.5.1条中,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以T程地质调查为主,主要内容为鉴定填十的分布、物 质组成等下作。 本标准第12.5.2条中,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要进步对其年代、物质组成、堆填方式、分布特征及其 T程特性等内容进行工作。 本标准第12.5.3条中,施T图设计阶段要针对具体的塔基查明填十厚度、密实度、压缩性等T程特 性和相关的参数。 本标准第12.5.4条中,填十勘察时要特别注意其成分、回填方式及原始地表形态。般未经压实或 进行回填质量控制的填十不宜作为持力层使用。当其成分和分布变化复杂时要进行逐腿勘探工作。填十 的勘察方法,应针对不同的物质组成,采用不同的手段。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黏性十、粉十素填十,静 力触探适用于冲填十和黏性十素填十,动力触探适运用于粗粒填十。杂填十成分复杂,均匀性很差,单 纯依靠钻探难以香明,应布置探井, 本标准第12.5.5条中,除了控制质量的压实填十外,般说来,填十的成分比较复杂,均匀性差, 厚度变化大,利用填十作为塔基天然地基应持谨慎态度。 6.3条中,冻十指具有负温或零温度并含有冰的岩十。李节冻十指地表层寒季 多年冻十指冻结状态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十,多年冻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及西部高山,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其他高山顶部也有零星分布。根据东北地区及 有微高原柳甲线路 季节冻十主要是冻胀性对线路T程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冻胀力产生的I 发作用将铁塔基础拔起 使基础埋深逐年减小,甚至将基础拔断/拉断,最终基础失稳而发牛倒塔。对于 多年冻十主要是融沉问题而导致基础变形,尤其丘陵山地地下冰层分布区应值得注意,并重点予以查明 规程条文规定了各勘察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本标准第12.6.4~12.6.5条指出冻十勘察应在充分搜集已有T程冻十T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不良冻十现象的调查及现场勘察应安排在适宜的季节进行,以便于工作的开展并获得准确的第手资 料。对于分布范围广、资料缺乏的多年冻十地区,常规的勘察往往不能解决主要的冻十丁程问题,应进 行深入的专项研究方能满足下程需要。 本标准第12.6.6~12.6.7条指出对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来说,无论是高纬度还是高海拨地区均无实际 T程勘察经验。在青藏直流联网、玉树330kV联网T程中,基于全线调查和资料分析,按输电线路点线 伏丁程特点划分下程地质区段,以冻十微地貌为突破,系统提出了“选高不选低、选阳不选阴、选干不 选湿、选融不选冻、选裸不选盖、选粗不选细、选避不选进、选直不选折"的路径和塔位选择思路。除 在初步设计阶段与铁路/公路同样实现路径优化外,施下图塔基定位中还进步实现了塔位前后左右挪移 的优化选择,充分实现了因地制宜思想,有效提升了工程效益。 本标准第12.6.8~12.6.9条,在青藏直流联网、玉树330kV联网工程中,通过对比研究现场钻探、

O/GDW12982015

物探测试结果,分析冻十区勘察方法的特 同方法适应性及合理选用的基础上,依地形地貌 地层结构、冻十类型等系统提出了多物探、少钻探、区段性测温、轻便型勘探结合、代表性取样、室内 重点试验的高 东十勘察内容和勘探工作量参照非冻十地区及青藏高 十有关特性综合考虑。 本标准第12.6.10条指出岩十1程评价应重点围绕季节性冻十的冻胀性及多年冻十的融沉性进行 对于饱冰冻十、含十冰层地段和冰椎、冰斤、热融湖、厚层地下冰等地段,应采取避让原则。 本标准第12.7.5条,风化岩与残积十一般很不均匀,取样试验代表性差,应考虑原位测试与室内试 验结合的原则,并以原位测试为丰 本标准第12.8.1~12.8.3条,盐渍十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因区域性气候因素而有片状连 续分布,在其它地区因某些地域性因素(如采矿、盐场等)而有局部不连续分布,其易溶盐含量大于0.3% 时就容易因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盐份形态、含量、位置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影响到T程的安全。盐 分不均匀性、位置分异性、类型多样性、动态变化性是盐渍十场地经常出现的几个重要特性,如果勘察、 设计、施工、运行某些环节认识不到位,则往往会带来无尽的后惠,而些内陆湖相沉积岩石因含有 定数量的可溶盐而被划为盐渍器 的不良性质,故条文在总体上提出了勘察要求, 盐胀)和溶陷一大危害,在具体下程中 而有之。要进行正确评价就首先要香明盐渍 厂灰水沟为素混凝十砌筑,勘察时专门进行了砂 石材料和地下水调香测试,均满足要求 时因运水困难,施丁单位砌筑露天水塘蓄积雨洪水,因 而导致盐胀和腐蚀破环,给人教训深刻。对于盐分丰富、性质 复杂、变化频紧的 专门的研究方可避免失误。 的粗粒十质量超过总质量的25%时,应定名为细粒混合十。混合十的成因类型往往比较复杂,一般丰要 有坡积、洪积、冰水堆积、湖积及滑塌堆积等类型 路丁程中常见的地基十,由于其颗粒粒径相差较大,根据粒径组成进步分为 12.9.2条,野外勘察时,往往可以利用冲沟、陡坎等天然剖面,观察混合十的类型、厚度 及下伏基岩的性状,如需要较准确的定名和香明混合十厚度则需要采用探并、颗粒分析以及钻探等手段 混合十作为地基时,应考虑成因类型、均匀性、下伏岩十层性质和产状,分析 到断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混合十的地基承载力和边坡容许坡度值可按现场调查或当地经验确定,现场调 查主要对象是当地已有建筑物和工程建设情况。 本标准第13.1.1条首次明确提出了架空输申线路T程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标准,实际T作也是这么 故的。根据下程经验,岩溶区基本没有进行岩溶专项勘察,所以本条对是否进行岩溶专项勘察的严格程 变用词是“宜”,而不是“应”。 本标准第13.1.2条,架空输电线路T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越来越有合并成通道勘察 阶段的趋势,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的勘察深度越来越接近初步设计阶段,因此本条未区分两阶段勘察内 容是适应目前的勘察工程实践。岩溶勘察调查内容有宏观与微观两大类,第a)到第d)款属于宏观内 容,第e)和第f)款属于微观内容, 本标准第13.1.3条,施工图阶段主要进行岩溶的微观勘察,重点是做出岩十T程分析评价。在岩溶 区岩十T程分析评价中,本条第c)款和第d)款都是依据工程经验分别提出的常见不宜立塔和不必考 岩溶的地段,但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切忌硬套本条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第13.1.4条,岩溶是一种宏观上可以分析规律,但微观上很难准确查明的地质现象。根据岩 溶发育特征,物探可作为宏观普查手段,作为查明大型岩溶的手段,小型岩溶可在开挖后进行工程处理。

Q/GDW 1298 2015

本标准第13.2.1条明确了宜进行专项勘察的情形。由于线路T程塔位选择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塔 位应避开稳定性不能直观判断的滑坡,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做过滑坡专项勘察。 本标准第13.2.2条,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勘察涉及了“面”与“点”两个层次,“面”就是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宏观发育规律,套用地质灾害评估术语,就是宜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 区,“点”就是明塔位与地质灾害点间的相对关系,具体地评价地质灾害点对塔位的影响。滑坡与塔 位的相对关系可采用下表3进行划分:

表3滑坡与塔位的相对关系

O/GDW12982015

上表是架空输申线路丁程中首次提出滑坡与塔位的相对关系,引自西南申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凤 先、谭光杰等发表于《电力勘测设计》上的文章, 本标准第13.2.3条根据T程经验提出了不宜立塔的常见地段。 本标准第13.3.1条,崩塌是硬质岩石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水平岩层区。本条提出了崩塌勘察 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第13.3.2~13.3.3条,基于架空输电线路T程的灵活性和可调性特点,提出了各勘察阶段应 完成的T作。 本标准第13.4.1条提出了塔位与泥石流的相对关系,明确了需进行泥石流专项勘察的情形。表14 来源于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凤先、谭光杰等发表于《电力勘测设计》上的文章。 本标准第13.4.2~13.4.3条,基于架空输电线路T程的灵活性和可调性特点,提出了各勘察阶段应 完成的下作。 本标准第13.4.4条明确了泥石的勘察方法。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的 山区,常具有成片分布的特点,宜采用工程遥感。 本标准第13.5.1条,采空区是矿产分布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对T程建设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规 模较大、尚未稳定的采空区,对线路塔位安全影响很大,当缺乏建设经验时应进行专门勘察。 本标准第13.5.2~13.5.4条规定了各阶段采空区勘察的要求。 本标准第13.5.5条,采空区勘察包括对老采空区、现有采空区和准采区的勘察。本条规定了采空区 勘察的勘察方法和主要工作内容。对大规模采空区,勘察手段主要是搜集调查有关资料。在施工图设计 价段定位勘察时,有些塔位通过搜资调香不能香明采空区情况,塔位位置又不能调整,这时可辅以下程 地质测绘或适量的勘探工作,勘探手段可选择物探或钻探。 地表变形特征是采空区调查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地表移动盆地、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 小、深度、延伸方向等,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 应调查采空区地表已有建(构)筑物的类型、基础型式、变形破坏情况及其原因。采空区已有输申 线路运行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应重点调查 本标准第13.5.6条规定了在线路路径及塔位选择时应考虑的儿种情况,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空 布稀疏处通过的线路,可采用大档跨越的方式避让 本标准第13.5.8条,小窑采空区 般情况下资料缺乏,而且难于搜集,必要时辅以适量的勘探工作 根据情况可以选择钻探、物探等种或者多种勘探方法, 由于小窑采空区开采范围小,且往往开采深度浅,顶板自由跨落,造成地表变形强烈,多形成较宽 的裂缝和局部塌陷。应根据现场勘察评价裂缝和塌陷可能的影响范围,将塔位立于影响范围之外,般 距裂缝和塌陷边缘的保护距离宜大于20m。 本标准第13.6.1条规定了输电线路地震液化判别的要求。国家标准GB50260中规定:“大跨越杆塔、 散波塔的基础或8度、9度的220kV及以上耐张型转角塔和微波塔的基础,应对其地基进行液化鉴定”,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为110kV~500kV输电线路杆塔及基础,目前该规范已经开始修订,其适用范围的调 整情况尚不确定。本标准规定地震基本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地区进行液化评价,与国家标准GR50665 的要求是致的,比目前超高压输电线路勘察中的地震液化的评定范围大许多。 本标准第13.6.2条,现行国家标准GR50011中地震液化判别的方法广为人知,此外,静力触探判 别法、剪切波速判别法也曾列入相关国家标准或和地方标准(如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中,实际勘察中 可根据所采用的勘察方法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综合判别,提高液化评价的准确性, 本标准第13.6.3条,目前对震陷的评价方法尚不成熟,难以进行准确可靠的计算。实际下作中可参 考国家标准GR50021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第13.6.4条,输电线路经过地震活动强烈地区,并伴有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时,常规

Q/GDW 1298 2015

的勘察方法和1.作深度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应开展相关专项研究 本标准第14.1.1条指出输电线路沿线地往往貌单元较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十T程勘察过程中 应注重调查和搜资,结合现场勘探情况,提出 出地下水位埋深及可能的水位变动范围。 本标准第14.1.2条, 地下水对岩十体 丁程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应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环境、地下 水赋存环境及岩十条件指出综合分析地下水对塔基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预测和评价。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需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时,需考虑疏干基坑内地下水的可能性,基 壁和底部十体的稳定性和作业面的安全性等。 本标准第14.2.1条指出输申线路的岩十T程勘察过程中,应进行水、十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本标准第14.2.2~14.2.3条指明了水、十腐蚀性评价的方法,并对现场勘察取样、分析化验做了细 化规定。 本标准第15.1.1条对T程地质调查的范围做了原则性规定。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阶段的调查范围 条文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建议分别不宜小于路径中心线两侧2.5km和1km,塔位场地的调香或测绘范围 不宜小于100mx100m 本标准第15.1.2条线路路径分成般路径段与重点路径段,重点路径段是对路径方案具有颠覆性影 响的路段,两种路段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一般路径应以室内分析为主,现场复核为辅:重点路径段 应以现场调查为主,室内分析为辅。资料收集与分析是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千万不要以为只要现 场调查才称为T程地质调。 本标准第15.1.3条明确了T程地质调查的内容,包括了T程地质条件和可能改变T程地质条件的内 容。工程地质条件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改变工程地质条件则指公路和 铁路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十地利用性改变等人类活动。特别说明的是,线路沿河谷走线时应特别 注意收集水申站梯级规划资料,以防塔位立于库水位以下。 本标准第15.1.4条明确了进行T程地质测绘的条件与内容。 本标准第15.2.1条,特高压输申线路不同于场所的显著特点就是它是点状分布,塔基间隔远,跨越 的地貌单元较多,因此选择勘探方法应遵循轻便、适宜、快捷的原则。山区多以坑探为主,查清覆盖层 享度,平原 区多以钻探为主,香清岩十层的分布特征 、测试、取样深度和岩芯的量测、水位的量测、回次 安全措施,开挖弃十应堆放在坑壁边沿1.5m以外,堆十点 立测试项目和方法时,除应考患勘察目的、岩十特性 成熟程度,在有成熟地区经验的地区,可以原位测试为 原位测试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在探测地层分布,测定岩十特性,确定地基 承载力等方面 美见下表4

表4原位测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O/GDW 1298 2015

Q/GDW 12982015

本标准第16.2条,原体试验是输申线路岩十T程的一项较重要的T作,是优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 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还可以发现施丁中的岩十丁程问题,为制定基础施 T和质量检测方案提供依据, 本标准第16.3条对进行原体试验的范围作了限定,主要考虑了杆塔重要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三个 素, 本标准第16.4条对原体试验的时间、位置作了规定,在试验场地确定后进行适量勘探与测试主要是 对拟定的试验方案进行校对,确保试验方案在落实过程中的准确性。 本标准第16.5条,基原体试验应为多试验项目的综合性试验或称为综合试桩,因为线路塔基不仅 承受竖向抗压荷载,而月还承受抗拔和水平荷载。试验桩的数量规定与现行的国家标准GB50007、行 业标准DT/T5493基本致,考虑到线路T程在同·个地质单元内有多种规格桩型,因此本条规定的试 桩数量仅仅是下限,若实际中由于某些原因不足以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或设计另有要求时,可根据实 际情况增加试桩数量。 本标准第16.6条,锚杆基础、原状十基础试验必要时还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或水平试验,主要是 考虑线路基础承受的抗压及水平承载力较大,当按经验估算值对塔基基础设计欠控制作用或缺乏经验时 应进行这方面试验, 本标准第16.7条,原体试验成果编制应按规定内容进行编写,除应提供试验有关参数外,应对原体 试验与场地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和说明,并提出建议。原体试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T程概况,试验依据、试验T作量: h)场地岩十T程条件: 原体试验设计方案: d)施TT艺的施T质量分析: e)试验方法与设备: f)试验成果及分析: g)结论及建议; h)检测报告等。 本标准第17.1条指出特高压输申线路工程塔基基础施工时,岩十T程人员般应参与基槽检验。基 时所见的地质条件与原勘察资料有较大出入,可进行 施T勘探与测试,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 方面基槽检验可以及时与施下配合,现场解决施下过程中 现的问题。因此输申线路T程塔基基 派驻岩十干程专业地代表是很有必要的。 本标准第17.2条规定了输电线路 对岩十下程人员基槽检验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本标准第17.3~ 中常用的基槽检验的方法做了般规定。天然地基基槽检验 时,岩十「程条件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或设计有较大变动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施T勘察。 本标准第18.1.1条中,提出了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勘测工作应对各拟定的路径方案进行初步搜资、 踏勘和调香。其十作深度应达到方案选择的要求,即在比选的多个路径方案中,能够对其水文特点有 定的了解,如有无影响路径方案的分蓄洪区、水利规划、港口及航道规划、大的水淹区等,以便从水文 专业角度对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推荐水文条件较好的可行方案, 本标准第18.1.2条中,提出了路径方案选择中的限制性因素,即跨越江河、湖泊、水库、海湾河口 等水文条件的要求,是在总结国内架空输电线路丁程勘测、设计与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方案 比选时可作为比较的几个基本要素。 本标准第18.1.3条中,可研阶段工程水文勘测要求达到方案比选的深度,搜资、调香以及是否进行 现场查勘等可根据路径方案水文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勘测任务要求来掌握。 本标准第18.2.1条中,提出了可研阶段水文勘测搜资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第18.2.2条中,提出了可研阶段水文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第18.2.3条中,提出了可研阶段应初步分析论述的要水文条件。 本标准第18.3.1条中,规定了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勘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当线路方案跨越水域时须 要征求水利(堤防、防汛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并将其要求反映在水 文勘测报告中,以供设 过本阶段的勘测T作,从水文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各方案的主要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需要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对各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 本标准第19.1.1条中,提出了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勘测的总体要求是水文条件角度对路径方案进行比 较、优化,对路径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 本标准第19.1.2和19.1.3条中,提出跨越水域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行政丰管部门的要求进 行专题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对路径方案进行优化。 本标准第19.2.1条中,规定了初步设计阶段线路T程跨越江河、内涝区、分蓄洪区、湖泊、水库 海湾、河口等地区应搜集的水文资料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防洪排涝工程包括堤防、闸、泵站等。 本标准第19.2.2条中,规定了初步设计阶段线路T程洪水、内涝、分蓄洪区、湖泊、水库、海湾 河口等各项水文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第19.2.3条中,规定了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深度。对于重要跨越的设计 洪水位应采用合理可行的水文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并初步分析跨越岸滩的稳定性、堤防安全性的对路径 方案的影响,为线路路径的优化提供水文依据。 本标准第19.3.1条中,规定了初步设计阶段水文勘测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第19.3.2条中,对于重要跨越的河床稳定性分析、堤防溃口等问题必要时应进行专题论证, 为线路路径的优化提供水文依据。跨越河段或海岸的稳定性首接影响到塔基的安全,堤防溃口产生的局 部冲刷坑可能会影响到塔基的安全稳定,对于诸如此类影响到塔基安全或使丁程投资产生较大变化的水 文问题,在初步设计阶段路径优化时应进行专题研究。 本标准第20.1.1条中,规定了施T图设计阶段水文勘测T作的重点是对初步设计阶段的水文勘测资 科进行全面复核,并补充香勘初步设计中塔位附近未勘测的小河、冲沟、小水库、局部内涝点等,对受 水文条件影响的塔基进行详细水文勘测,提供定位所需的水文勘测成果。 本标准第20.1.2条中,规定了水文勘测定位中需要考虑的水文条件: 能影响塔基的安全,在有条件时应尽量利用不受洪水影响的地形、防 共标准达标的堤防以及避开可能受溃堤、溃坝影响的地段,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立塔,·方面须要遵守相应的水利法规对建设线路工程的要求,另·方面须要考 思塔基自身安全,避免因洪水威胁引起的塔基安全问题, 水中立塔应避开主流区,尽可能在稳定的河岸、河滩立塔。 分蓄洪区口门附近水流流速较大,产生的冲刷坑的规模也大,应避免在分洪口门附近立塔。立塔后 分洪水流会在塔基周围产生局部冲刷,其规模与塔基和分洪口门的相对位置、水流流速、十壤特性、塔 基基础形式及尺寸等有关。 本标准第20.1.3条中,规定了施T图设计阶段应对线路进行逐基查勘和描述, 本标准第20.2.1条中,规定了施工图设计阶段水文勘测T作的重点是针对初步设计阶段勘测以来流 或水文条件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变更、水文要素特大值的出现,以及其它遗留问题等进行补充调香、搜 资与分析,提供塔位勘测设计的水文成果 本标准第20.2.2条中,各种设计频率的洪水位,如频率为1%、2%、3.3%、5%和20%等可根据设 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通航河流的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频率标准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R50139相关规定 执行 本标准第20.2.3条中,堤防T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按《堤防T程设计规范》GB50286确定,堤防 质量的判断除了参考其设计标准之外,还应考虑其实际达标与否,历史上是否存在因堤防质量问题产生 过险情、堤防部门的意见并通过现场调查查勘等途径综合判断。

Q/GDW 12982015

Q/GDW12982015

LY/T 2892-2017标准下载Q/GDW 1298 2015

河流类型、河床演变、跨越位置、河道断面,洪水泥沙、河床质等诸多因素有关。塔基压缩河道过水断 面较小,建议通过具体试算来分析一般冲刷影响大小。同时般冲刷现场勘测,资料获取、计算分析也 相对单,可适用的经验公式较多,对主槽、滩地、旁侧等不同冲刷情况也有针对性。 本标准第23.2.1条中,河岸上或河堤背水侧立塔时应先进行根据河流动力地貌特性进行分析判断。 塔位处于弯曲型河道凹岸时应注意河道崩岸危及塔位安全。存在冲刷影响时,应收集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本标准第23.2.2条中,滩地上立塔应排除滩地演变成主槽的可能性。对于游荡性河道尤其应注意分 析主槽摆动范围是否可能影响到塔位。 本标准第23.3.1条中,判定塔位稳定性应首先进行海岸动力地貌调查,包括海滩、水下沙堤和海蚀 崖等地貌类型的形态、组成物质和结构,近岸带波浪、潮流及余流方向,泥沙来源和泥沙运移途径等, 收集资料分析岸线变化除地形图、海图外,有必要时可以收集海岸航卫片遥感解译资料帮助分析。 本标准第23.3.2条中,海湾水域中立塔应根据实测的水文测验资料或附近水文测验资料计算最大可 能潮流,以此作为计算塔基局部冲刷深度。 本标准第23.5.2条中,局部冲刷深度有比较多的经验公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部门研究提出的,应 注意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水流波浪泥沙数学模型,是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的比较可靠的方法,近年 来运用很多。一般水利、港航工程修建都会进行有关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可以在收集试验成果基础上结 合线路工程开展进步分析计算。 本标准第24.1.1条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气象勘测,主要针对线路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对各候选 路径方案有较大影响的气象条件,为路径方案的经济技术比选提供依据。 本标准第24.2.1条中,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搜集规划路径区域有关气象资料,对所搜集的资料,应视 其来源、年代精度和代表性合理选用, 本标准第24.2.2条中,线路T程中有无重冰区勘测T作量差异很大。因此,线路T程可行性研究阶 段气象勘测首先要确认其是否存在重冰区以及重冰区出现的区域,以便确定勘测手段与丁作量。 本标准第24.2.3条中,对于重冰区线路,设计冰厚对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有显著影响,要求可行性 研究阶段的工程设计限额造价在后续设计阶段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要求存在重冰区的线路,应在可行 性研究阶段开展设计冰厚与冰区分布的专项调查。 本标准第24.3.1~24.3.2条中,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气象勘测成果,要着重体现对各路径方案有重大影 响的气象条件,明确各路径方案气象条件分析比较结论,提出各路径方案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工作的建 议。 本标准第25.1.1条中,初步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是在可性行研究勘测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准确搜 集路径区域的气象资料,对路径全线进行实地踏勘,通过多种方法分析计算,优化路径冰区和风区,全 面提供线路设计所需的气象资料。 本标准第25.2.3条中,风口、迎风坡、突出山脊(岭)地形是易于形成重冰的地方,在这些微地形 点,注意开展山脉(岭)走向及植被分布特点、水汽来源、覆冰气流路径、云雾高度、覆冰风速风向的 实地踏勘调香,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同微地形区域不同地段的覆冰分布。 本标准第25.3.1~25.3.2条中,初步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成果的编制应视线路T程的气候特点,重点 论述对线路设计影响较大的气象项目,兼顾其它项目 本标准第26.1.1条中,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气象资料复核重点是设计冰厚与风速,落实不同 量级的冰区和风区分界塔位。 本标准第26.2.1条中,对重冰地段塔位应逐基查勘,查明微地形微气候对覆冰的影响作用,提出逐 基塔位的设计冰厚与抗冰措施建议, 本标准第26.2.2条中,对特殊大风地段的线路,应深入进行现场地形、风况复香,落实特殊大风段 的分界塔,提出必要的抗风措施建议。 本标准第26.3.1~26.3.2条中,施工图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成果的编制应重点论述沿线设计冰厚与大

Q/GDW12982015

风的复查情况及其成果。 本标准第27.1.1条中,气象调查是对气象站资料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线路距气象站较远,地形情 况又与站址差异较大时尤为重要。气象调查内容系根据线路丁程任务确定,除大风调查和覆冰调查外, 还有塔位主导风向调查、雷暴调香等。为使调查有序进行,要求先拟定调香提纲,根据提纲内容开 展调查, 本标准第27.1.2条中,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大量风害、冰害事故发生在特殊大风区和轻、中、重冰 区分界处,因此对其进行重点调香是必要的,可根据地形、海拔、植被、风向等特征与调香资料综合分 析确定。另外还要求进行沿线附近地区的气象调查搜资工作,使之点、线、面结合。 本标准第27.1.3条中,为使调查资料真实可靠,要求当场记录,并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冰灾利 风灾照片是判定覆冰和风力大小的重要依据,除结合丁程拍摄照片外,还要搜集各种冰风灾害照片,用 以判定冰风灾害范围、方向、大小等,供分析确定设计冰厚和风速使用。现场汇总整理调查资料是防山 漏项的有力措施:现场评审和编写报告中若发现资料不足或存在疑问,还可以补充调否搜资并进行合理 性审定。气象调查多为定性资料,定量资料也大部分为目测数据,误差较大,因此要进行可靠性和合理 性审香。要通过区域性气象资料和灾害情况审查其发牛时间及其可能性与可靠性, 本标准第27.2.1条中,大风调查要求的范围和调查点数是长期T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般情 兄下,在沿线附近3km~5km范围进行大风调香是可行的,资料也有代表性:对于特殊地区,如峡谷、 海岸可适当增大调查范围,使调查资料更具代表性。 本标准第27.2.2条中,大风调查主要是搜集沿线附近的风灾资料,根据灾情定出风力,再换算成相 应风速:其次是搜集当地气象、下程建设部门对风速、风压的研究成果和建(构)筑物的设计风速以及 使用运行情况。这些资料可参与设计风速的取值分析。 本标准第27.3.1条中,我国实测覆冰资料较少,故覆冰调查十分必要。调查可以提供当地覆冰的定 生情况和定量资料,并通过沿线地形,气候特征与当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的实测覆冰 资料进行地形、气候条件的类比分析,从而估算沿线覆冰标准冰厚。输申线路覆冰调香般在沿线附近 村镇居民点、厂矿、高山电视台、微波站等进行,同时还要收集相关省、市、县的低温、冰凌、大雪等 有关覆冰资料, 面结合。调香范围是规划线路的整个冰区段。调香点应选择能代表沿线 形、特征的地点, 山间盆地、山脊、山腰、垭口等。此外,特别要注意布设不同高程的调查点,以了 本标准第27.3.2条中,覆冰搜资的重点是搜集覆冰的定量资料,除了收集气象台站、长途通信线务 钻和申力观冰站的实测覆冰资料外,还要注意搜集些有心人记录的覆冰资料。 本标准第27.3.6条中,对特殊地形点,如风口、分水岭、山顶、迎风坡等,除进行覆冰调查外,还 应作实地踏勘,绘制地形草图,辨明冬季主导风向,观察气候、植被情况,简测高程,初步估计该地的 寒冷程度和降水量,以及覆冰的大小。实测资料表明,风口等微地形、微气候区对覆冰增大的影响比较 显著。根据贵州贵水线、贵六线、水盘线,湖南柘乡线、欧盐线、四川南九线、灌映线、二自线、冷蓉 线、石雅线、三万线的观冰资料,以及黄茅观冰站、一郎山观冰站、云广特高压直流线路观冰站、金 沙江送电华东特高压直流线路观冰站的覆冰资料分析,风口覆冰是风口两侧覆冰的2.0倍~3.0倍。 通常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风速越大,如果湿度条件适宜,过冷却水滴和冰晶数量多,覆冰就越大, 据云南一些资料表明,山顶覆冰比山腰覆冰大1~2倍。但在些特定的地形、气候条件下,覆冰并非 随海拔高度增大:如滇东北河谷区和四川西南山区,海拔3200m以上,水汽条件稍差,云雾滞留时间较 短,不易形成大覆冰:而海拔2500m~2800m的山腰地段,为云雾滞留地带,冰凌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易形成较大覆冰,俗称“腰凌” 迎风坡比背风坡覆冰大,根据云南、四川、贵州几条线路和黄茅埋观冰站、云广特高压直流线 路观冰站的、金沙江送申华东特高压直流线路观冰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迎风坡覆冰厚度是背风坡的2 倍2.4倍。

Q/GDW 12982015

本标准第27.4.1~27.4.2条中,本标准所指的建立观冰站和测风站为临时短期型,其目的是实测T 程地在建站期间的覆冰、大风和基本气象资料,并与邻近气象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计算,将短期 实测资料展延为长期系列资料, 若丁程需要建立长期的、大型观冰站和测风站,除了参照执行中国气象局编制的《地面气象观测规 范》外,还应根据工程特点、研究目的和内容,结合国内外建站经验制订套完整的观测方法。 观冰站站址选择首先要有冰可观,即每年覆冰期均有较大覆冰出现,覆冰极值及覆冰过程出现机率 校多:其次站址代表性好,对覆冰天气成因及重冰区地形条件有代表性,如将站址选在四周空旷、地势 开阔平坦处,或山顶、山口、迎风坡等特殊微地形对覆冰影响较突出的地点:还要求观冰站附近具备基 本交通与生活条件,有利于长期覆冰观测。 简易覆冰观测站应选在输电线路路径典型地形处,从国内已建过的观冰站看,大多数设在山顶和垭 口,如四川的白龙山、鲁南山、黄茅、蓑衣岭垭口、娘子岭垭口观冰站,云南的太华山、大山包、海 子头观冰站,江西梅岭、陕西秦岭的观冰站,贵州的八担山口观冰站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个山 岭的两侧分设几个观冰点,进行不同海拔、不同地形条件的对比观测 测风站应选择在风口和沿线代表地形段。有条件的可在不同地形、不同高度处建站观测。 本标准第28.1.1条中,规定了气象分析计算依据的气象资料的“一性”审香的要求, 本标准第28.1.2条中,规定了线路T程设计风速和设计冰厚重现期应为百年,与国家标准GB 50665的要求致。 本标准第28.1.3条中,规定了设计风速、设计冰厚确定的基本方法。 本标准第28.1.4条中,考虑到各地样本的多样性,百年遇设计风速和百年遇设计冰厚,频率分 析采用P一IⅢI型分布和极值I型分布线型分别计算,比较后确定。对频率分析计算的特大值处理,作了 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第28.1.5条中,设计气象条件的典型气象区与国家标准GR50665的要求致。 本标准第28.1.6条中,规定了开展气象专题研究的基本条件。 本标准第28.2.1条中,规定了设计风速频率分析计算的资料年限要求,以及资料短缺和无资料地区 的资料处理方法。 本标准第28.2.2条中,规定了设计风速计算的资料要求。 本标准第28.2.3条中,规定了风速高度订正的方法。 本标准第28.2.4条中,规定了参考气象站地形地貌不同时设计风速的修正方法 本标准第28.2.5条中,规定了设计风速的最低取值要求,与国家标准GR50665的要求致。当有 确凿的特大值资料时,规定了取验算条件的要求。 本标准第28.2.6条中,规定了风区划分的要求。 本标准第28.3.1条中,规定了设计冰厚资料系列的要求。 本标准第28.3.2条中,规定了标准冰厚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第28.3.3条中,规定了覆冰密度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第28.3.4条中,规定了设计冰厚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第28.3.5条中,规定了高度换算、重现期换算、线径换算和地形换算方法。华东地区对于风 口的地形换算系数可采用1.5~3.0,以适应华东地区的覆冰计算要求。当线路邻近大水体时宜考虑修正 系数, 本标准第28.3.6条中,新增加了海拔高度换算的要求。当无资料时,华东地区设计覆冰可按下列公 式估算:

一高度为h处设计覆冰(mm):

Rq 观冰点设计覆冰(mm): 一输电线路海拔高度(m): 一观冰点海拨高度(m) 本标准第28.3.7条中,规定了冰区划分的要求DB63/T 1777-20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对稀有覆冰验算条件作了规定

O/GDW129820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