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370-2016 配电网技术导则.pdf

Q/GDW 10370-2016 配电网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8259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0370-2016 配电网技术导则.pdf

B.335kV线路环网结构π接典型接线

B.335kV线路环网结构π接典型接线图

B.435kV线路链式结构Ⅱ接典型接线图

Q/GDW103702016

JC/T 2458-2018标准下载图B.335kV线路环网结构π接典型接线图

图B.435kV链式Ⅱ接典型接线图

Q/GDW103702016

C.1三分段、三联络接线方式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方式

在周边电源点数量充足,10kV架空线路宜环网布置开环运行,一般采用柱上负荷开关将线路多 段、适度联络,见图C.1(典型三分段、三联络),可提高线路的负荷转移能力。当线路负荷不断增卡 线路负载率达到50%以上时,采用此结构还可提高线路负载水平

C.2三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

图C.110kV架空线路三分段、三联络接线方式

在周边电源点数量有限,且线路负载率低于50%的情况下,不具备多联络条件时,可采用线路 端联络接线方式,见图C.2。

C.3三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

图C.210kV架空线路三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

在周边没有其它电源点,且供电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地区,目前暂不具备与其他线路联络的条件, 采取多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见图C.3。

图C.310kV架空线路三分段单辐射接线方式

Q/GDW103702016

(规范性附录) 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方式

自同一供电区域两座变电站的中压母线(或一座变电站的不同中压母线)、或两座中压开关站的 压母线(或一座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馈出单回线路构成单环网,开环运行,见图D.1。电缆 环网适用于单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

图D.110kV电缆线路单环网接线方式

自一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射接线方式:或自同一供电 区域的不同变电站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射接线方式,见图D.2。有条件、必要时,可过渡到双环网接 我方式,见图D.3。双射网适用于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接入双射的环网室和配电室的两段母线 之间可配置联络开关,母联开关应手动操作

图D.210kV电缆线路双射接线方式

自同一供电区域的两座变电站(或两座中压开关站)的不同中压母线各引出二对(4回)线路, 成双环网的接线方式,见图D.3。双环网适用于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且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 接入双环网的环网室和配电室的两段母线之间可配置联络开关,母联开关应手动操作

Q/GDW103702016

10kV电缆线路双环网摄

自不同方向电源的两座变电站(或中压开关站)的中压母线馈出单回线路组成对射线接线方式, 般由双射线改造形成,见图D.4。对射网适用于双电源用户较为集中的区域,接入对射的环网室和配 室的两段母线之间可配置联络开关,母联开关应手动操作。

图D.410kV电缆线路对射接线方式

Q/GDW103702016

(1)如采用三相四线供电的方式,理论上的供电距离计算如下:

如采用单相两线供电的方式,理论上的供电距离计

(3)模拟线路末端的供电距离计算

Q/GDW 103702016

如果采用单相供电模式,则其最远供电距离为

行了适当简化,未考虑配电网实际运行及网络结构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2编制主要原则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S 5标准结构和内容 3 6条文说明.....

2编制主要原则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S 5标准结构和内容 3 6条文说明.....

Q/GDW103702016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2014年度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64号文 的要求编写,对Q/GDW370一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的修订背景:自《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于2009年首次发布以来,经济社会对供电可靠性 电能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面临较为迫切的分不 电源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接入需求,并且国 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科技部、物资部、农电工作部和基建部近年来在配电网 规划、典型设计、设备选型检测、带电检测、状态检修、不停电作业、防雷接地、配电自动化、运维管 理、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及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该期间国 内外配电网技术亦有很大发展, 原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技术现状,需要进行修订补充。 本标准修订主要目的: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现状35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 维和检修等工作的技术要求,以及技术要求范围从城市配电网扩充至城市、农村等整个配电网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进行编制: a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立足于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的现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 C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通过充分协商,共同确定; d 保证与与国家、行业标准、以及与国家电网公司其他技术标准之间协调一致,体现作为导则的 前瞻性、引领性、差异化和实用化。本标准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检修、 用户及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等各环节提出规范性技术要求,对配电网未来发 展信息采集、状态分析进行了技术导向,还针对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已经 落实到现行规程中的一般性技术内容原则上不予赞述。 本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因经济社会需求、公司管理需要,经编写组与专 家商定,更名为“配电网技术导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在电能质量、配电网建设、配电自动化、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 换电设施接入等方面,与同类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 波动和闪变》、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Q/GDW1382《配 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1625《配电自动化系统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及GB/Z29328《重要电力 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NB/T33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NB/T3301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和GB/T2931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 要求》等标准保持一致;在配电网规划、绝缘配合、防雷与接地等方面,比同类GB311.1《绝缘配合第 、GB50064《交流电 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50613《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Q/GDW1738《配 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和Q/GDW15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等标准的规定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和从严规定。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Q/GDW103702016

定了项目成员组单位编写分工。 2014年6月20日,项目工作组召开汇稿会,对各承担单位提交的章节进行了组稿,经过研讨,修 改完善了有关框架,形成标准初稿。 2014年7月1日,组织召开了标准(初稿)审查会,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的专家审查了标准(初 稿),并提出了评审意见,工作组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报国 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和运维检修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TC04)秘书组。 2014年7月20日~8月30日,由TC04秘书组组织,向公司系统各单位广泛征求对标准(征求意 见稿)的意见,项目组根据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等单位 的意见,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研讨稿) 2014年9月22日~23日,项目工作组召开了标准(送审研讨稿)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网南瑞公 同、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电力运检分公司的专家,会议对标准(送审研讨稿)进行了遂条讨 论,会后经过项目组成员研讨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上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和TC04秘书组 2014年10月27日~28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国家电 网公司运维检修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成员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 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的专家组审查了标准 送审稿),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审查结论为:审查组专家协商一致,同意修改 后报批。 2014年11月12日经项目工作组成员研讨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上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 部和TC04秘书组。第一阶段导则主要起草人为陈光华、候义明、许敏、都晓光、林涛、关城、刘日亮 姚瑛、饶强、沈兵兵、张祖平、范明天、任志刚、陈石川、李红、王颂虞、丁建武、葛荣刚、王彦卿、 博晓飞、齐伟强、张淼、李洪涛、吕立平。 2015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根据公司配电网发展形势需要,从强化配电网技术路线顶层 设计,深入研究制约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出发,成立了专家组和4个研究小 组,对配电网历史遗留难题进行了研究梳理。 2015年6月起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专家组和4个研究小组对配电网技术难题进行了多次 研讨论证,形成4个方面13个专题报告,并对配电网技术导则进行了逐条修订,再次形成标准(征求 意见稿),9月发送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2015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对标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讨,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5年1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国家电网公司发 展策划部、安质部、营销部、科技部、农电工作部、国调中心,及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技术标准专业 工作组成员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电力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吉林省电 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和冀北电力公司的专家组审查了标准(送审稿),逐条进行了 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审查结论为:经协商一致,同意修改后报批。 2015年12月经专家组和研究小组编写人员研讨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9章。 第4章“总则”,主要说明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以及开展配电网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建设改造、 运维检修、配电自动化建设及配电网未来发展等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5章“一般技术原则”,主要明确了配电网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无功补偿和电压 调整、改善电能质量措施、技术降损措施、电网结构、中性点接地方式、短路水平、防雷与接地、不停

Q/GDW103702016

电作业技术、规划与设计、建设与改造、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等一般性技术原则。 第6章“35kV配电网”,主要从架空线路导线和电缆截面选型、敷设方式,变电站主变压器选型 接线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第7章“中压配电网”,主要从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等各环节对架空 线路、电缆线路及配电站室提出了技术要求,20kV配电网可参照执行。 第8章“低压配电网”,主要对低压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提出了技术要求。 第9章“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电自动化及信息化”。主要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中压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选段、配电自动化建设及配电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技术要求。 第10章“电力用户接入”。主要对电力用户接入容量、供电电压等级、电力用户供电方式等内容 提出了技术要求,并对重要用户、特殊电力用户和高层建筑电力用户等提出了原则性技术要求。 第11章“分布式电源接入”。主要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设计、运行、维护、测试及调度等 提出了原则性技术要求。 第12章“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该章节内容为新增章节,从配电网规划建设角度出发,针 对充换电设施的接入系统设计、终端设备标准、电能质量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技术要求。 本标准作为修订标准,基本延续了原标准的构架,根据新能源的发展对原5.11节“分布式电源” 修改扩充为第11章“分布式电源接入”,并新增第12章“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本标准章节的 没置为便于使用者掌握配电网整体技术出发,以一股技术原则、设备设施两方面等进行引领,内容涵盖 了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检修维护、用户及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 各环节。 原标准Q/GDW370一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主要起草单位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 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主要起草人为:陈光华、郭建府、侯义 明、徐晶、关城、张祖平、范明天、

本标准第3.1条,配电网定义中加入了分布式电源,现代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配电网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及管理的模式亦需要跟随改变。 本标准第3.2条,明确了开关站在配电网中的作用。开关站不增加变电容量,仅作为变电站母线的 延伸,可便于中小负荷的接入,提供双路电源等,可起到减少馈线用户数量,减少用户间相互影响,但 是开关站设置一级保护,需要变电站馈出开关延时跳闸,对主变压器不利。供电区域有低压用电需求时, 开关站内也可附设配电变压器。 本标准第3.3条,环网柜是适应城市化进程而开发出来的小型化、全密封、全绝缘的电缆网设备, 早期环网柜引入国内,从设备实现功能的角度出发通常称呼为环网单元,而实际应用作为设备管理经常 引起歧义。本标准为规范统一配电网的管理,不再使用环网单位的概念,仍将电缆环网中的环进环出设 备统一定义为环网柜。本标准规定了环网柜统计的最小单位为“面”,即按每个间隔或每个开关称为一 面环网柜。共箱型环网柜虽然是一个整体结构,但按其内部间隔数统计为多面环网柜。环网柜用于环进 环出的开关一般选择负荷开关,相间故障采取变电站(开关站)出线断路器跳闻的保护策略,但对于采 取在线路开关间使用光纤差动保护策略,则可以选择断路器型开关。 本标准第3.4条、3.5条,明确统一了对含环网柜、但不含配电变压器的配电站点的命名,其中安 装在户内称为环网室,安装在户外称为环网箱,环网柜置于户外需要增加外箱壳防护。环网室、环网箱 是由多个间隔的环网柜组合构成,用于中压电缆线路的分段、联络、分接负荷,实现电缆线路环网接线 功能。早期环网柜是为适应城市电缆网发展而研发的小型化、全密封的开关设备,采用的是SF气体绝 缘,如将母线及开关置于气箱中则构成共箱型,共箱型又分为不可扩展和可扩展(母线延伸、可并接增 加环网柜间隔)两类,不可扩展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户外采用可扩展类应慎重,如将母线外置则构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对于调匝式自动补偿消弧线圈,由于在正常运行时串有阻尼电阻,若在15%的相电压下阻尼电阻电流 本标准第5.8.6条, ,我国的配目 的规定与标准,B 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 网规模的扩大, 全而要通过选线或人上拉路的方式找 路短时停电, 不也 配合,陈能够快速检 短路故隆 丘隔离单相接地故障 内部单相接地后低压中性线出现过高电压。由于很多场合没有条件分开进行接地,因此对于配电变压器 保护接地采用总等电位连接系统(含建筑物钢筋的)时,可与工作接地共用接地网,否则应与工作接地 分开设置,间距经计算确定。 本标准第5.9.1条,近年来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用电需求迅猛增加,有的城市新建变电站受建设用 地或资金制约,跟不上负荷的发展,往往靠应急换大主变压器的容量来解决过负荷的问题,导致中压配 电网短路电流过大。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规定10kV电压等级短路容量为 16kA;DL/T5118一2000《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要求农网短路容量的有关事项应符合前者的规 定;Q/GDW156一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规定10kV电压等级短路容量限定值为16kA、20kA 并建议220kV及以上变电站的低压侧选取两者中较高的值,110(66)kV及以下变电站的低压侧选取 两者中较低的值)。 现状个别大城市220kV变电站馈出10kV线路,其10kV母线的短路容量已经接近25kA,110(66) kV变电站10kV母线的短路容量已经接近20kA,短路容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应设法限制变电站10kV 母线的短路容量,而不能一味被动地不断要求增大配电网设备的抗短路能力,短路容量过大,会增加短 路下设备及导线接头损坏的风险,并且配电网涉及大量用户的设备,无法做到与变电站扩容改造的进度 或周期相吻合。

Q/GDW103702016

个别大城市220kV变电站的10kV母线短路电流有可能超过20kA,故应对变电站近区安装的环网柜、 柱上开关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跌落式熔断器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短路容量校核,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本标准第5.9.3条,控制配电网短路容量的合理措施是严格按规划配置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对于 确有困难时,可采取高阻抗主变压器、或在主变压器低压侧加装电抗器,或在出线断路器出口侧加装电 抗器,以及限流新技术措施。当短路电流较大时,可采取联合限制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措施增加了 馈线回路阻抗,会增加故障下线路电压跌落的幅度,以及运行线损。 本标准第5.10.2条,体现了差异化防雷原则,对于中雷区及以上区域,故障不易查找的山区、河湖 区域的线路,在目前未配置架空地线的情况下,完全靠避雷器承担保护任务,宜适当提高所配置避雷器 的性能,将标称放电电流提高一个等级,选用10kA的避雷器,以减少较高幅值雷电下避雷器的故障率, 减轻查找处理故障的人力及时间,这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 本标准第5.10.3条,架空绝缘线路因雷击发生对地击穿放电后,导线绝缘层上的放电击穿点呈一细 工频续流继续通过针孔通道。由于弧根被绝缘层击穿孔固定,电弧无法像裸导 J,因此绝缘线比裸导线更易雷击断线。绝缘导 口 ,可不采取雷击断线的防护措施。除放电位绝缘子和带间隙避雷器外,可 点开展绝缘横担的应用工作 本标准第5.10.4条,线路大档距导线发生故障修复较为困难、用时较长,一般大档距跨越耐张杆(含 绝缘导线线路、裸导线线路)采用瓷质盘形悬式绝缘子,该绝缘子属于可击穿型,雷电过电压下有可能 色缘被击穿形成永久故障,故应采用带间隙避雷器保护。 本标准第5.10.5条,中压架空线路绝缘水平较低,早期中压线路防雷策略原则上是防范感应雷,目 前国际上已转向同时防范直击雷。对多雷区、或中雷区易遭雷区域、或需要重点防护区域如变电站出站 Ikm或2km范围,宜架设架空地线保护,如采取避雷器与架空地线联合措施,可以防范多数一般幅值 的直击雷,日本已有多年的实际应用经验。 本标准第5.10.6条,多年来低压架空线路仅规定在柱上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处安装低压避雷器, 以及在多雷区和易受雷击的地段,直接与架空电力线路相连接的排灌站、车间和重要用户的接户线,架 空线路与电缆线路或地理线路的连接处采用低压避雷器保护。低压线路沿线一般不配置避雷器,存在着 范围防雷的空百。特别是自1998年始实行农村一户一表改造,低压架空线路归属于电力公司运行管 里,应完善低压线路防雷,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本标准第5.10.7条,架空绝缘线路需要保护的绝缘子的杆基数量比需要保护的设备要大5~8倍,需 设1根普通钢筋(有的电力公司作法),并从其引出接地螺母。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北京市 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试验 在一般农田地区土壤电阻率202·m左右的区域,利用电杆自然接地 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小于302,可有 本标准第5.11 改造施工等工作,以不中断用户

Q/GDW103702016

供电为目标,通过借助简单带电作业、旁路作业法及线路合环倒闸转移负荷的方法,将复杂、大量的带 电作业转化为简单、少量的带电作业和停电作业,降低施工作业的难度、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本标准第5.12.4条,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化的进程,经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配电网建 设的统计,电缆线路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架空线路。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考虑到架空线路走廊容 量的局限性,亦应注重城市区域电缆网的发展。 本标准第5.12.5条,城市繁华地区架空线路的入地改造是改善城市环境的社会工程,入地电缆工程 应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为合理降低后期工程建设投资,各单位应加强与市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 电缆入地工程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等同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 本标准第5.12.7条c),对于可能覆冰的架空线路加强导线强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主干线路、或 微地形局部区域线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当采用钢芯铝绞线时,可加大钢比。 本标准第5.12.7条d),土壤腐蚀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宜采用铜合金等耐腐蚀性材料,为预防被盗、 可采取钢铜方式。 本标准第5.13.1条,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优先解决电网供电能力问题,实现 精准投资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本标准第5.13.3条,中压线路延伸至低压负荷中心,变压器多布点可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降低 低压线路线损率,保证电压的质量。 本标准第5.13.4条,强调线路及通道等一次性建成,站内设备按照远景目标选用相对应的典型方 案,预留扩展空间,以避免重复停电改造,经测算,为达到同等供电能力,改造费用数倍于新建费用。 本标准第5.14.2条a)、b),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了红外测温,高频、暂态地电波、超声波局部 放电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以及OWTS 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具体应用可见国家电网公司电 内设备状态检修丛书 型案例》。对于近邻燃气管道、热力管道的电缆线 各进行特味而求 温度监测,对于地势低洼的电缆通道进行水位监测,已有应用实例。 本标准第5.14.2条d),巡视检查中,可利用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开展相应工作,采集上传数据, 本标准第5.14.3条,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化,需要完善故障原因、部位信息数据项,需要建立局部放 电等检测结果典型图谱库, 辅助诊断各类故障及缺陷原因,分析多发故障的线路以及季节性故障原因, 确定运维检修重点。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如对施工质量进行管控等。 本标准第5.14.5条,目前电缆线路故障点查找定位技术已经成熟,需要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实 际操作,使一线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对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可运用人工或自动化装置注入脉冲信号, 采用人工操作探测器或依据故障指示器判断等技术。 本标准第6.1条,主要结合上海、天津等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35kV架空线路截面推荐选型。 农网地区应考虑远期负荷发展要求一次性建设到位。对于台风多发的沿海地区,为防止倒塔故障,根据 具体情况可不使用钢芯导线 本标准第6.3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删除了原文中的500mm²截面的导线,630mm²、400mm²宜 采用单芯分裂电缆。 本标准第6.4条,规定了电缆的敷设方式,采用直埋方式敷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本标准第6.7条,在负荷小而分散的中西部偏远农村、山区或半山区等无电地区为满足农村居民用 电,可适当简化35kV变电站和35kV线路的建设模式,简化建设的35kV变电站一般主变压器容量较 小,10kV出线较少(2~4回),简化建设的35kV线路可参照中压线路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 35/0.4kV直配台区主要适用于以下地区:1)供电负荷点较稀疏、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2)用电负荷点 呈带状分布的山区、半山区、丘陵或平原的“走廊”地带,负荷点分布于35kV线路近侧;3)其它集 中负荷且容量较大或供电距离较长,总负荷矩大于10kV经济输送条件的情况,宜考虑采用35kV直配 供电;4)在不含重要工业用户而以农用为主的35kV输电线路近侧,解决沿线农村用电需求。35kV简

化建设模式如表1所示

Q/GDW103702016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pdf表135kV简化建设模式

Q/GDW103702016

本标准第7.1.1条,早期10kV架空线路通常采用裸导线,由于树枝、建筑施工机械、鸟等动物碰 触导线,汽车碰撞电杆及拉线,抛扔、风刮杂物等经常造成跳闸,为保障线路运行安全,保证人群密集 区域人员出行的安全,故A+、A、B、C类供电区域宜采用架空绝缘线。采用铝芯架空绝缘导线,当水 分侵入线芯,由于铝的表面氧化形成AlO氧化膜,其不易溶于水,抗腐蚀,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厚。 但是铝绞线特别不耐受盐水等含有较多CI卤素离子溶液的腐蚀,故推荐沿海及严重化工污移地区采用 铜芯绝缘线,采用铜芯绝缘线时,应注意防止水分侵入,避免铜导体在承受应力下腐蚀降低机械性能, 生应力腐蚀断线。 本标准第7.1.2条,D、E类供电区域,树线矛盾不突出的空旷原野的线路可继续使用裸导线,有 利于减少线路投资、减轻导线的机械荷载、不宜均改造为绝缘导线。 本标准第7.1.4条,根据Q/GDW1519《配电网运维规程》的规定:“线路、设备重载(按线路、 设备限额电流值的70%考虑)时,应加强运行监督,及时分流。”一般多分段、适度联络的线路的正 常运行电流宜控制在安全电流的70%左右。在多分段、单联络下,线路正常运行电流宜控制在安全电 流的50%以下。使线路既具备负荷转移能力,又使线路运行损耗处于较低水平,并具有较高运行效率。 本标准第7.1.6条,明确了中压架空线路选用环形混凝土电杆的长度及种类,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电 汗屡屡发生车辆撞杆造成脆断,根部错位倒伏,威胁出行人员及车辆的安全,故一般情况原则上推荐使 用非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第8.1.2条类同。山区交通不便处推荐采用轻型高强度电杆、组装型杆或窄 基铁塔,主要因为其质量较轻,便于运送到位。 本标准第7.1.9条b),推荐采用柱式绝缘子,早期配电线路的支持绝缘子均为针式绝缘子,存在 着先天的瓷包铁”结构缺陷,其结构从外部至内部依次为瓷、水泥、金属针脚,由于热膨胀系数(1/C) 较高的针脚(约11.5×10°)和水泥(约10.0×10°)在热膨胀系数较低的瓷(4.5×10~7.0×10~)内, 当温度变化时,瓷体内部会产生重复的拉伸应力,而瓷的抗拉强度(30N/mm~85N/mm)仅为抗压强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Q/GDW103702016

SNT 5250-2020 矿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pdfQ/GDW103702016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界开关由公司负责运维。 本标准第10.2条f),各类单位建筑物和住宅应采用剩余电流分级保护,含末端保护,并完善自身 接地系统,以防范接地故障引起火灾及电击事故。对一旦发生剩余电流超过额定值切断电源时,因停电 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的电气装置或场所,应安装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是为了警 示防范火灾或触电。 本标准第10.3.2条,要求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电源应依据其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负荷等级、用电 设备特性、用电容量、供电距离、所在行业的特定要求,及其当地公用电网现状、发展规划等因素,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和电源数量应根据其用电需求、负荷特性 和安全供电准则来确定,并应根据生产特点、负荷特性等,合理配置非电性质的保安措施,应自行配置 自备应急电源,电源容量至少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正常供电的要求。自备应急电源的配置应依据保安负 荷的允许断电时间、容量、停电影响等负荷特性,按照各类应急电源在启动时间、切换方式、容量大小 持续供电时间、电能质量、节能环保、适用场所等方面的技术性能,选取合理的自备应急电源。 本标准第10.4条b),电压敏感用户自行应根据自身负荷特点,自行采取对应性措施,并应对设备 制造商提出相应要求。 本标准第10.5条a),近年来各地建设了很多高层建筑,消防问题不容忽视,关于一级、二级电力 负荷的分级规定可见GB50045一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关于一级、二级 电力负荷的电源配置要求见JGJ16一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本标准第10.5条c),作为用于高层建筑消防的低压自备应急发电机系统,一般采用IT接地型式 其中性点不接地、也不引出,以避免因消防喷淋造成应急线路接地跳闸、中断抢险;作为一般性正常电 源失效或停电时备用的发电机电源,亦可采用IT接地型式,其中性点可不在当地接地,采用绝缘线缆 从中性点引出保护中 (PEN)至低压电网配电柜接地PE母排,并仅此一点实现系统接地,方便提 供三相及单相电源。发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可单独或成组用各自接地极接地,该系统应装设绝缘监视 接地故障报警或显示装置。 本标准第11.1条,引自国网企业标准Q/GDW11147《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2014 年2月发布),分布式电源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 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 施。一般而言,可分为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或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年自发自用电量超过 50%两种类型。 本标准第11.2条,论述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后的运行维护原则,由于分布式电源数量较多、安装 地点分散,故需要加强管理,保障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本标准第12.1.2条,本条款适用于接入公共电网或用户电网的充电设备。 本标准第12.1.3条,对于容量大于3000kVA、重要度高的充电站可以考虑双路电源供电或者采用 专线接入的方式。 本标准第12.1.4条,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小区会增加电动车充电设施。目前在上海,一般小区要 给10%小区停车位预留充电设施配电容量。 本标准第12.1.5条,明确了充换电设施接入公共电网电压不平衡度的要求,主要针对交流充电桩 类充电设施,低压单相接入配电网,易引起三相不平衡。 本标准第12.1.6条,明确了分散型非车载充电桩业主需要承担安装电能质量监控装置、滤波装置的 责任,防止分散型非车载充电桩形成规模后对电网电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本标准第12.1.7条,明确了充电桩表计基本功能的延伸方向,满足今后智能微网、配电网发展需求 为运行维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本标准第12.2条,本条款明确了小区和大型公用充电设施线路建设要求,主要参考上海的建设经 验,由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容量较大,特别是单相充电设施应注意均衡接入,以避免三相不平衡造成

Q/GDW10370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