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供冷供热输配技术规程.pdf

分布式供冷供热输配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15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分布式供冷供热输配技术规程.pdf

5.5.2钢制管道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5.5.4阀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6.1站内、室内保温材料与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C:供冷管道保温结构的表面不应

内、室内保温材料与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

结露; 2输配管道宜采用镀锌钢板、不锈钢板等作保护层; 3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保温材料; 【条文说明】5.6.1从节能角度看,供热介质温度大于40°C即有设置保温层的价值 实际上大于50℃C的供热介质是大量的,所以本条规定供热管道及设备都应保温。另列 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考虑,也应低于40°℃。 二级管网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为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其内部使用的材料应是不 燃或难燃材料。根据《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规定,不燃材料燃 烧性能等级为A级,难燃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为B2级。目前大多数工程都使用柔性泡 沫橡塑保温材料T/CCMA0066-2018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环保排放限值.pdf,符合标准《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GB/T17794或《绝热用玻璃棉 及其制品》GB/T13350的要求 5.6.2管道保温层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

5.6.2管道保温层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的有关规定。 5.6.3设备及管道的防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层的底漆与面漆应配套使用。外有绝热层的管道应涂底漆, 2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 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有关氯离子含量的规定。 【条文说明】5.6.3一般情况下,有色金属、不锈钢管、不锈钢板、镀锌钢管、镀锌 钢板和用作保护层的铝板都具有很好的耐腐蚀能力,不需要涂漆,但这些金属材料与 些特定的物质接触时也会产生腐蚀,如:铝、锌材料不耐碱性介质,不耐氯、氟化 氢和氟化氢,也不宜用于铜、汞、铅等金属化合物粉末作用的部位;奥氏体铬镍不锈 钢不耐盐酸、氯气等含氯离子的物质。因此这类金属在非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也应 注意防腐蚀工作。 防腐蚀涂料有很多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大气条件。用于酸性介质环境时,宜 选用氯化橡胶、聚氨酯、环氧、聚氯乙烯萤丹、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环氧、环氧沥 青、聚氨酯沥青等涂料;用于弱酸性介质环境时,可选用醇酸涂料等;用于碱性介质 环境时,宜选用环氧涂料等;用于室外环境时,可选用氯化橡胶、脂肪族聚氨酯、高 氯化聚乙烯、丙烯酸聚氨酯、醇酸等;用于对涂层有耐磨、耐久要求时,官选用树脂 玻璃鳞片涂料

5.6.3设备及管道的防腐应符合下列规定

6.0.1冷热源机房的负荷分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中二级负荷的规定, 【条文说明】6.0.1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因其在分布式输配系统中属核心部分 中断供电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规定其负荷分级应不低于二级供电负荷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规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二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6.0.2冷热源机房宜由两回线路供电。 【条文说明】6.0.2对于二级负荷,由于其停电造成的损失较大,且其包括的范围也 比一级负荷广,影响比较大,故应由两回线路供电,两回线路即要求线路为两个独立 部分。 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在分布式输配系统中属于核心部分,其常年稳定的运行状 态有利系统整体综合经济性的提高,因此用户宜设置自备电源。 6.0.3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高低压配电设备应布置在专用的配电室内,低压配电 设备容量较小时,可不设专用的低压配电室,但配电设备应设置在便于观察和操作且 上方无管道的位置。 【条文说明】6.0.3设专用配电室是为了便于维护,保证运行安全、供电可靠。当采 用220V或380V配电时,由于容量较小,危险性较低,可不设专用房间。 6.0.4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配电系统线路宜采用放射式布置。 【条文说明】6.0.4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供电可靠并使保护简单。 6.0.5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水泵应设置就地控制按钮。 【条文说明】6.0.5本条规定考虑便于运行人员紧急处理事故,同时检修试泵时停泵 方便,并可保证人员的安全。 6.0.6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 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对谐波的规定。 【条文说明】6.0.6设计中采用大功率变频器应充分考虑谐波造成的危害,并采取相 应措施满足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规定

6.0.2冷热源机房宜由两回线路供电。

治理谐波相关措施: 1增加换流装置的相数; 2增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供电系统承受谐波的能力; 3加装滤波装置; 4减少回路的阻抗及切断传输线路法; 5使用无谐波污染的绿色变频器等。 6.0.7用于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防护等级应适应所在场月 的环境条件。 【条文说明】6.0.7本条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防护包括:1.对 本异物进入的防护;2.防止水进入的防护;3.对人触及外壳内的危险部件的防护。 按照不同环境条件参照防护形式制定防护等级。 6.0.8电气元器件的使用环境应设置合理的通风条件,避免因电气元器件损坏导致 备岩机。 【条文说明】6.0.8电气元器件损坏会影响设备正常工况监测以及设备正常使用。 6.0.9 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 6.0.10除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以外的下列地方应采用局部照明: 1有人工作的通行管沟内; 2有电气驱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检查室; 3地上敷设管道装有电气驱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地方; 4测量仪表集中处。 【条文说明】6.0.10为保证供热管网安全运行、维护检修方便,照度应视场所需 由设计人员按有关规范确定;敷设管道装有电气驱动装置等电气设备的地方如管道 、楼梯间下部、检查井等,照度不宜小于1001x。 6.0.11在地下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内的照明灯具应采用防潮的密封型灯具, 【条文说明】6.0.11管沟、地下、半地下阀室、检查室等处环境湿热,采用防潮 灯具以保证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 6.0.12在地下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等湿度较高的场所,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2m日 应采用24V以下的安全电压。 【条文说明】6.0.12地下构筑物内照明灯具安装较低处,人员和工具易触及玻璃火 具,造成损坏触电,故应采用安全电压,

治理谐波相关措施: 增加换流装置的相数; 2增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供电系统承受谐波的能力; 3加装滤波装置; 4减少回路的阻抗及切断传输线路法: 使用无谐波污染的绿色变频器等。

6.0.13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 【条文说明】6.0.13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分别计量便于计量分析设备运行能效,实 现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管理的成本,并满足节能考核的要求

0.13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的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 (条文说明】6.0.13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分别计量便于计量分析设备运行能效, 见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管理的成本,并满足节能考核的要求,

7.1.1控制系统宜采用闭环式控制系统

【条文说明】7.1.1在分布式输配系统中,所有用户端的冷热量均是通过管网从上级 循环获取的,工作过程中用户端控制系统通过末端传感器的反馈来判断当前工况是否 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进而调节用户端交换系统从上级循环获取的冷热量。上级循环将 下级用户端交换系统作为它的“末端"形成高一级闭环控制,各级循环通过嵌套,逐级 反馈最终完成冷热量的调节。 7.1.2分布式输配系统应设置分级监控系统,进行统一调控,并应向上级监控系统传 输监控参数。 【条文说明】7.1.2控制系统应设就地手动控制与远程控制切换装置,防止因远程系 统及控制器出现问题后,就地也可紧急控制。远程/就地切换装置的状态应为控制系统 的监测参数之一。

7.1.3分布式输配系统顶层监控系统设置为总监控系统,并配置监控调度中心,通过

7.1.3分布式输配系统顶层监控系统设置为总监控系统,并配置监控调度中心,通过 专用通信网络将分级监控系统与监控调度中心相连,所有分级监控系统数据应汇总于 总监控系统中。数据通信宜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通信协议

7.1.4分布式输配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参数应包括反映分布式系统和设备在启停、运行及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安 全和经济运行的参数。 2应能与现场测量仪表统一采样间隔和测量精度,并显示各系统运行参数和设 备状态。 3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保证记录连续3年以上的运行参数。 4应能计算和定期统计系统的能量消耗、冷热量损失、水泵功效分析。 5应能改变各控制器被控参数的设定值,并能对设置为远程状态的设备直接进 行启停和调节。 6应有参数超限报警、事故报警及报警记录的功能,并应设置系统或设备故障 诊断的功能。 7应设立操作者权限控制等安全机制。

7.1.5分布式输配系统在冷热源机房和用户处均应设置能量计量装置。 7.1.6 能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计量系统耗电量; 2应计量供冷供热量; 3应计量补水量; 4应计量燃料消耗量。 7.1.7监控系统的仪器仪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仪表选型应根据工艺过程、仪表特性、压力等级、测量范围、准确度等 因素综合考虑。 2仪器仪表的等级、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 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的规定。 3热量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量表》GB/T32224的规定。 4安装在管道上的检测与控制部件,应采用不停机检修的产品。 5自动调节装置在信号中断或供电中断时应具备维持当前值或设定保护值得功 能。

7.2.1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运行参数应进行监测。监测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供水、回水管的温度、压力、阀门状态等。 2关键部位应增加视频监测。 3涉及系统保护的关键点应有余的参数记录。 7.2.2各用户泵房处应监测下列参数: 1供水、回水管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温度、压力、瞬时热量和累计热量。 2供回水压力、温度和流量应采用记录仪表连续记录。 7.2.3平衡管应监测两侧的压力和温度、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等参数。 7.2.4水泵应监测下列参数: 1每台水泵进出口压力。 2水泵运行频率反馈及水泵所处控制模式。 3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状态信息、水泵轴承温度和水泵电机定子温度、水泵 振动、电机电流、电机电压等。 4变频器参数、变频器柜内温度,并应设报警装置。 5配电柜综合电参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峰谷平电量)。 6水泵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7.2.5补水装置应监测下列参数: 1补水点压力、温度。 2补水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3每台水泵出口压力。 4除污器前后压差。 5补水箱液位、超高和超低液位。 7.2.6超压泄水装置应监测下列参数: 1泄压点的压力。 2电动调节阀阀位。 3电磁泄压阀状态反馈。 7.2.7检查室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及报警: 1集水坑水位。

7.2.1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运行参数应进行监测。监测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1供水、回水管的温度、压力、阀门状态等。 2关键部位应增加视频监测。 3涉及系统保护的关键点应有余的参数记录, 7.2.2各用户泵房处应监测下列参数: 1供水、回水管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温度、压力、瞬时热量和累计热量。 2供回水压力、温度和流量应采用记录仪表连续记录。 7.2.3平衡管应监测两侧的压力和温度、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等参数。 7.2.4水泵应监测下列参数: 1每台水泵进出口压力。 2水泵运行频率反馈及水泵所处控制模式。 3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状态信息、水泵轴承温度和水泵电机定子温度、水 振动、电机电流、电机电压等。 4变频器参数、变频器柜内温度,并应设报警装置。 5配电柜综合电参数(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峰谷平电量)。 6水泵所在位置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7.2.5补水装置应监测下列参数: 1补水点压力、温度。 2补水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3每台水泵出口压力。 4除污器前后压差。 5补水箱液位、超高和超低液位。 7.2.6超压泄水装置应监测下列参数: 1泄压点的压力。 2电动调节阀阀位。 3电磁泄压阀状态反馈。 7.2.7检查室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及报警: 1集水坑水位。

2 环境温度。 3环境湿度。 4含氧量,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浓度 保温管道外表面温度。 6补偿器的位移量。

2环境温度。 3环境湿度。 4含氧量,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浓度。 5保温管道外表面温度。 6补偿器的位移量。

空制系统由传感器、通信系统、控制器及系

【条文说明】7.3.1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各级循环依据末端需求动态调整工作方式。因 比,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控制系统的精准度和实时性有关。控制系统利用冷 热源侧和用户侧设置传感器来收集系统工况,并通过通信系统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 结合预先编程的控制策略对循环内冷热交换系统、变频泵进行动态控制,实现能量的 控制调节;系统软件对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对控制器进行自适应管理, 平衡终端需求和系统效率。系统软件定期向上一级循环系统反馈当前循环的状态

7.3.2传感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冷热源侧和用户侧应设置多种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等)作为实时信息源。 2传感器采集数据后要进行标度转换,将模拟参数转换为数字量。 3传感器设备宜在编入分布式输配系统时设置系统唯一身份信息,便于控制系 统获取传感器的位置和状态。 【条文说明】7.3.2本条规定了传感器的设置要求: 1系统采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执行机构应满足输配系统运行工况的要求, 司时应满足计量装置的国家相关精度要求, 2传感器采集参数为模拟信号,不适合长距离传输,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而最

【条文说明】7.3.2本条规定了传感器的设置要求: 1系统采用的温度、压力、流量和执行机构应满足输配系统运行工况的要求 司时应满足计量装置的国家相关精度要求, 2传感器采集参数为模拟信号,不适合长距离传输,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而最 终影响控制器的决策。通过数模转换后,数字量便于存储,且可以无损的远距离传输 传感器的种类不同,对应采集参数的量纲不尽相同,数字化后便于量纲统一,使得传 感器的兼容性提高

文说明】7.3.2本条规定了传感器的设置

7.3.3通信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输网络应包括传输带宽和传输协议。

2通讯模块宜兼容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明】7.3.3本条规定了通信系统的设置要

2协议规范在设计上要兼顾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供热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在 主干网络上,传输信息汇聚后,信息量大,对应信息可靠性要求高,主要考虑有线网 络;对应小规模、传感器分散的系统优先考虑无线网络,减少了对布线的成本要求, 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主干网络上,传输信息汇聚后,信息量大,对应信息可靠性要求高,主要考虑有线 络;对应小规模、传感器分散的系统优先考虑无线网络,减少了对布线的成本要求 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7.3.4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器应支持可编程,通电状态下可按照预置策略就地独立控制。 2可与远程控制系统双向通信,控制器的设置变化可与远程控制系统同步。 3控制器自带内存,具有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 4故障报警、断电保持不丢失数据功能。 5有自检功能。 6日历时钟的功能。 7.3.5控制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软件应具有数据监测、数据通信、故障报警、采样信号处理等功能, 2数据监测:对系统的状态,如供回水温度、室外温度、管网压力等参数要 时显示和存档; 3数据通信:具有有线和无线通信接口模块,支持主流通信协议,可向上位 发送监测数据,也可实现与上级循环或下级循环的数据通信; 4故障报警:对温度、压力过高或过低等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在监控 显示; 5采样信号处理: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对于异常波动信号可以进行过滤; 输入数据的量纲,实现度量统一化处理 6控制算法的辅助处理:配合控制器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提高硬件的兼容。

7.3.4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7.3.5控制软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软件应其有数据监测、数据通信、故障报警、采样信亏处理等功能。 2数据监测:对系统的状态,如供回水温度、室外温度、管网压力等参数要实 时显示和存档; 3数据通信:具有有线和无线通信接口模块,支持主流通信协议,可向上位机 发送监测数据,也可实现与上级循环或下级循环的数据通信; 4故障报警:对温度、压力过高或过低等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在监控器 显示; 5采样信号处理:对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对于异常波动信号可以进行过滤;统 输入数据的量纲,实现度量统一化处理 6控制算法的辅助处理:配合控制器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提高硬件的兼容,

7.4.1控制系统宜按现场自动控制和远传自动控制设置 【条文说明】7.4.1现场自动控制:用户泵房控制柜设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用户处 设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用户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压力或压差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由现场控制单元完成用户温度和入口流量的最优控制。 远传自动控制:用户泵房控制柜由通讯接口,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冷热源 机房控制中心,可接受控制中心的调度指令,调整调度系数以及设备参数,使用户达 到高水平的优化控制

7.4.2控制权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循环的交换系统在监控中心授权范围内具有自主动态调节能力。 2监控中心的授权范围依据管网设计容量或分布式系统当前运行负荷进行授权。 【条文说明】7.4.2交换系统未满足未端传感器的反馈要求且在监控中心授权的调节 范围内,调控策略设置为性能优先;交换系统满足末端传感器的反馈要求或达到监控 中心授权的调节上限后,调控策略设置为节能优先。 7.4.3结合实际控制策略应对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定压差控制:即定压差、变温度、变流量控制,保持用户供回水压差不变, 改变供水温度或回水温度,达到变流量控制。 【条文说明】7.4.3.4定压差控制模式一般适用于供冷、供热系统 5变压差控制:即变压差、变流量控制,保持用户管网阻力特性曲线不变,改 变供回水压差,达到变流量控制。 【条文说明】7.4.3.5变压差控制模式一般适用于供冷、供热系统 6定温差控制:即定温差、变流量控制,保持用户供回水温差不变,使之等于 设计供回水温差,随着供水温度的变化,达到变流量控制, 【条文说明】7.4.3.6定温差控制模式一般适用于供冷系统。 7变温差控制:即变温差、变流量控制,用户供水温度不变,随着供回水温差 的变化,达到变流量控制。 【条文说明】7.4.3.7变温差控制一般适用于供热系统

7.5.1控制系统应有自动保护与报警功能, 【条文说明】7.5.1控制系统自动保护与报警功能,主要是在管网监测参数异常时 通过报警和紧急停泵来保护循环泵及管网安全, 7.5.2控制系统的自动保护应具有超温保护停泵、欠压保护停泵、超压保护停泵功能 并上传报警信号至监控中心控制系统。 【条文说明】7.5.2控制系统的自动保护功能有且不限于上述功能,在触发自动保折 的同时,现场控制器应将异常报警信号同步至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同步报警。

7.5.1控制系统应有自动保护与报警功能

底。 【条文说明】8.1.1设计交底应该由建设单位组织,要保证各专业设计人员、施工负 责人到场,主要设备厂商技术人员也应该到场。 8.1.2施工单位开工前应熟悉图纸和现场,并应按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定的施工组 织设计组织施工。 【条文说明】8.1.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工程招投标文件 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相近、深入地调查,组 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形 戎文件。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设计文件和现场环境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 织设计应包括施工部署、进度、计划、施工方法、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以及必要的专项施工方案、工艺指导书、操作规程等。 8.1.3分布式输配系统主要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产品的标准,并应具有生产厂质 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文件。在入库和进入施工现场安装前应进行进场检查验收,并 应保存相关的设计文件、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等记录。 【条文说明】8.1.3分布式输配系统主要设备为水泵,其质量将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 量,所以本规程规定所采购的应为符合现行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设备,且在其进入施 工现场时应进行失误到货验收。验收一般应由供货商、监理、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参 加,验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形成文件。至于进口的水泵应遵守国家的法规 强调应具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 8.1.4分布式输配系统施工组织中应有节能措施。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不得浪费材 料和能源,且应减少二次搬运。 【条文说明】8.1.4强化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节能节 约活动、杜绝施工浪费现象

8.1.4分布式输配系统施工组织中应有节能措施。施工应加强现场管理,不得浪费材 料和能源,且应减少二次搬运。 【条文说明】8.1.4强化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节能节 约活动,杜绝施工浪费现象,

8.2.1冷热源机房内重大设备运输及吊装时,

【条文说明】8.2.1设备运输前,应清理道路和通道,保证通道平整畅通;运输过程 中,应采取防倒措施,保证安全第一,守法运输,高效运输,同时避免发生碰撞和剧 烈震动,以免损坏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做到施工安全。 8.2.2设备基础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设计采取相应的减振、防沉降的措施。 设备进场安装前应核对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且应对外观质量和技术文件等内容进 行开箱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8.2.3设备安装应按设计图纸施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 8.2.4管道安装工程应在主要设备安装、支吊架以及土建结构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 行施工。 8.2.5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管道的安装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 范》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和《城镇供热管网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的有关规定。 8.2.6用户管网管道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8.2.3~8.2.6冷热源设备及管道等的安装在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中已有详 细的规定,严格执行即可。 8.2.7水泵安装应采取防止气蚀的措施, 【条文说明】8.2.7水泵气蚀可能影响水泵的性能甚至不能正常运行,可采用偏心变 径接头、控制合适的进水高度等防止水泵气蚀的措施。 8.2.8过滤器在安装前和安装后应及时清理,防止过滤器堵塞导致水头损失增大。 【条文说明】8.2.8本条是防止系统阻力增大的关键点。 8.2.9冷热源泵、用户泵或用户泵组、阀门等附件应进行严密性试验,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8.2.9本条是保证系统密闭性的措施,施工验收规范有明确验收标准。 8.2.10设备及管道柔性连接的设置与安装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通风与空

【条文说明】8.2.10密闭性是能耗损失隐患的重要防范点,系统运行应保证系统各 组成部分的可靠连接,保证闭式系统的密闭性良好。 8.2.111 设备支架的设置与安装应保证设备运行产生的应力,保证管路系统的可靠稳 定。 【条文说明】8.2.11支架是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的落脚点,是安全的保障,须满足 要求。 8.2.12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并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供热管网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8.2.12本条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须满足要求。 8.2.13管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除锈、防腐和保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 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8.2.13管道的除锈、防腐和保温在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中已有详细的规 定,严格执行即可

8.3.1动力、配电和照明等电气设备的施工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要求执行。 8.3.2电缆线路施工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 收标准》GB50168的要求执行。 【条文说明】8.3.1~8.3.2动力、配电和照明及电缆线路等的安装在现行相关国家标 准中已有详细的规定,严格执行即可。 8.3.3装有变频器等需要散热设备的配电柜(盘),应充分考虑其距墙间距和散热风 口安装位置,保证其散热条件,防止电气设备过热保护导致设备停机重启。 【条文说明】8.3.3变频器等设备在运行时会发热,需要在配电柜顶部或侧面安装散 热风扇,因此安装前要提前考察配电柜(盘)的安装位置,散热风口应有足够的散热 条件,不能有物体或墙壁等阻挡散热。过热会导致设备停机重启从而影响设备使用寿 命,不利于设备正常运行。 8.3.4电缆敷设时应在其首端、未端和分支处设置标志牌,标志牌内容应包括线路编 号、电缆型号、规格和起地点,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同系统的相 位一致。 【条文说明】8.3.4电气系统的接线故障会影响电气系统的电压损失,影响能耗。电 缆标识牌非常重要,有利于日后设备的维修和故障判断

际进度信息添加或连接到进度管理模型,对施工阶段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时间进行规划 实施、检查和分析。 【条文说明】8.5.1应用BIM模型可让分布式输配系统形成的全过程变得可控,并 实时与目标设计对比,进行纠偏。 8.5.2BIM三维模型绘制完成后应进行管综调整及碰撞检查,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8.5.3BIM模型宜体现最小操作空间、使用空间、放置和运输空间、安装空间、检测 空间等。 8.5.4BIM模型建立精度宜达到LOD400,模型几何表达精度宜达到G3,装配式施 工的BIM模型精细度不应低于LOD400,模型中主要元素的尺寸参数应与实物完全 致,并应符合《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要求。 【条文说明】8.5.4本条依据国家规范《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 2017,规定了符合机房设计的应用BIM技术建模的精度 8.5.5BIM模型建立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管道、桥架、管件、阀门、仪表、管道末端、管道设备支架、机械设备、照明 设备、接地装置; 2冷热源设备、管道、管件、仪表、管道设备固定支架的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 技术参数等产品信息; 3系统类型、连接方式、安装部位、安装要求、施工工艺等安装信息。 【条文说明】8.5.5本条对BIM模型元素及元素信息作出限定是为了保证施工精度 保证冷热源机房及用户泵房施工质量,同时为后期运行提供必要信息,便于后期输配 系统的维保

8.6.1分布式输配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装配化施工的技术。 【条文说明】8.6.1采用模块化、装配化施工的技术,预制构件在工厂内完成除锈、 分段、切割、组对、焊接、刷油漆,加工精度可控,既体现了高效及绿色环保的建造 技术,而且其深化设计与施工结合得更紧密,可有效防止现场施工的不可控,造成与 原设计的偏差,从而间接影响输配系统运行指标。

8.6.1分布式输配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装配化施工的技术。

8.6.2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装配化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1宜将系统划分为设备及附件、管段管节和连接件等部分; 2宜采用制造成品构件或者工厂化预制的成品构件。 【条文说明】8.6.2按系统划分情况采用成品构件,可以减小施工偏差,提高施工进 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8.6.3控制分布式输配系统装配化施工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尽量减少翻弯数量; 2在满足检修空间前提下紧凑管线: 3靠近建筑结构墙体预留充足的操作空间; 4同一系统管线设备集中排布、成排统一水平定位和采用同一标高等。 【条文说明】8.6.3本条是为了保证装配化施工的精度的控制方法。 8.6.4为保证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施工精度,宜设置精度修正管段,进行二次预制和装 配。 【条文说明】8.6.4本条是控制装配化施工精度的举措 8.6.5预制管段宜充分考虑冷热源机房和用户泵房的运输条件,确定划分情况,宜按 照设备系统分节,且为减少接驳隐患点,应充分利用运输条件,尽量减少分段。 【条文说明】8.6.5分节对于装配化施工而言,是影响施工较为重要的环节,而对于 系统而言,也意味着系统可能出现的漏点或能耗散失,所以施工与设计两个要权衡考 虑

9.1.1分布式输配系统工程调试的各相关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系 统承包商、管理单位等。 【条文说明】9.1.1分布式系统的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 与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系统调试可由施工企业或委托具有调试能力的其他单位进行 没计单位需要检查系统承包商否按照设计完成各点位的配置,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 细化施工到位,特别是水泵的选型、自控系统的配置和连接是否到位。 9.1.2分布式输配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完成及联动控制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 【条文说明】9.1.2分布式输配的系统调试应建立在整个系统已经按照设计施工完成 并且各个联动设备的调试已经完成,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输配系统的调试

9.1.3系统调试前应进行系统检查

1对照设计图纸,对分布式输配系统的管道、设备、动力电源、控制系统进行检 查,对管线、设备进行标识,重要部位安装位置应在现场标识清楚。 2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安排班组进行整改,影响系统调试的技术问题要 立刻解决。 3对管道试压过程中的临时固定物,如隔离设备的管道盲板、软接头盒伸缩节, 应马上拆除 4电气系统的电缆、电线的绝缘值检查,应满足规范要求 【条文说明】9.1.3重要部位如冷热源泵、用户泵、沿程泵等安装位置应在现场标识 清楚。 9.1.4分布式输配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 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条文说明】9.1.4分布式输配系统中自动控制环节非常重要,监测和控制系统的现 场仪表安装质量对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系统节能运行影响较大,本条要求调 试前,对现场仪表的安装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9.1.4分布式输配系统调试所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 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条文说明】9.1.4分布式输配系统中自动控制环节非常重要,监测和控制系统的现 场仪表安装质量对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系统节能运行影响较大,本条要求调 试前,对现场仪表的安装质量进行重点检查

【条文说明】9.1.5本条规定了分布式输配系统非设计满负荷条件下的联动运行时间 规定。系统试运行72h后即可进行验收

9.1.6分布式输配系统调控策略应符合下列规

冷热源泵的调控:首先确定零压差点,依据此处的压差,控制冷热源泵的频率,

表2分布式直连系统测点要求

分布式混连系统各测点要求见表3。

分布式混连系统各测点要求见表3

表3分布式混连系统测点要求

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分布式输配系统中,当低载泵运行时,管道内为非满流, 系统会产生气体,因此系统的排气尤为重要。在回水进入冷机、锅炉、换热器等重要 设备前,必须先进行排气方可进入设备,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9.1.8系统的运行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1水泵的单机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调试前应清理现场: 2)泵及电机对轮连接应正常,盘动正常,地脚螺丝应紧固; 3)用摇表检查电机绝缘良好,检查接地线良好,电源正常; 4)轴承润滑油正常,回水中继泵无需启动轴承冷却系统, 5)开启排空气门,待空气排完后,关闭排空气门。 6)水泵进出口阀门全部开启。 7)启动电机预热除潮装置。 8)启动电机冷却风机。 9)启动水泵电机,5Hz开始逐步启动,观察水泵流量、电流,逐步提升水泵 频率,每次宜增加5Hz,至工作频率。 10)在电气人员监护指导下,启动开关,电气人员查空载电流、振动、轴承温 度正常。 2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联合运行调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联合运行调试应包括供热或供冷阶段所有运行工况; 2)联合调试开始前,应将解耦阀调节至全开状态; 3)水泵宜从未端至前端分批次启动,水泵启动前应检查一、二网压力正常, 系统各阀门开关状态正确,检查控制柜、变频器状态,就地、远传监控数据核对无误 后再启动。 4)持续运行48小时,检查一、二级网运行情况,沿线检查各排气阀进行排气, 确保系统气体排空并做好记录 3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联合运行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联合运行调试应包括供热或供冷阶段所有运行工况: 2)联合调试开始前,宜将前端未启动冷热源泵的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旁通开 启; 3)首先,启动冷热源泵,在冷热源流量提升过程中,各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

应开启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进出口阀门、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旁通、用户泵或用户泵 组水泵旁通,关闭其他水泵进出口阀门,使水流经过除污器,做好排污工作。 4)其次,在冷热源流量提升至需求流量时启动冷热源泵,水泵宜从未端至前 端分批次启动,水泵启动前应检查以下内容: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分布式输配二级 管网、分布式输配用户管网用户压力正常,系统各阀门开关状态正确,检查控制柜、 变频器状态,就地、远传监控数据核对无误,以上所有检查内容均正常方可启动水泵 5)系统持续运行48小时,检查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分布式输配二级管网、 分布式输配用户管网的运行情况,沿线检查各排气阀进行排气,确保系统气体排空并 做好记录。 6)启动完成后,应将已开启的分布式输配一级管网用户供回水旁通关闭,平 衡管上阀门关闭。

9.2.1工验收应在分布式系统性能检测合格后进行。系统竣工后,应进行工程验收 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条文说明】9.2.1工程验收工作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 单位共同进行,

.2工程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

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2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设计变更通知书和设计审核意见书、工图; 3主要设备和材料的合格证,试验记录、工程合同和招投标文件; 4 管道、设备的压力试验记录; 5 管道冲洗记录; 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7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 8设备调试运行记录。 9.2.3分布式系统工程验收时,各设备及系统应完成调试,并可正常运行。 9.2.4 系统自竣工验收合格日起保修期2个供暖(冷)季,在保修期内发生施工 问顾的一施工金业应厨 恒

4 管道、设备的压力试验记录; 5 管道冲洗记录; 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7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记录; 8设备调试运行记录。 9.2.3分布式系统工程验收时,各设备及系统应完成调试,并可正常运行。 9.2.4系统自峻工验收合格日起保修期2个供暖(冷)季,在保修期内发生施工质量 问题的,施工企业应履行保修职责。 9.2.5分布式系统竣工验收工作应检查工程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是否 按照施工合同及批准的技术文件全部完成。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1分布式系统的冷热源设计; 2分布式系统的管网设计; 3分布式系统的末端用户设计; 4分布式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 5分布式系统中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条文说明】9.2.5竣工验收时需要检查核对9.2.5条的全部内容,实际的施工与设 计文件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整改至与设计文件一致后,方可进行验收,此条 的提出是强调分布式输配系统精准设计的重要性。 9.26热水系统的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均应保温,保温层应粘贴、困扎紧密、牢固

不应小于设计保温厚度。 【条文说明】9.2.6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保温结构施工需符合设计要求,以达到供 热系统能耗指标。 9.2.7验收时应逐段检查分布式系统上的水泵,计量表、阀门,落实防止误接、误用 的措施; 【条文说明】9.2.7对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和工程质量应作出全面评价、并 出具有验收组成员签认的工程验收报告,相应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文件应立卷归档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符合性,安装规范符合性、工艺要求符合性和竣工资料符合性等

1系统严密性试验记录; 2水力平衡调试记录; 3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报告; 【条文说明】9.2.8应符合本标准3.0.3,3.0.4条的规定,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报告符 合本标准9.2.9条规定。与前面第3章内容呼应,形成闭环。 9.2.9供热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热网循环泵的年耗电量; 2热力站单位供热面积的耗电量; 3热源、热力站、热力入口的水力平衡度: 4室内温度实测值与设计值的偏差; 5各种节能设施的有效性; 6各种实测数据与节能评价标准的比较; 【条文说明】9.2.9根据调研报告,各项实测数据见表4

表4分布式输配系统项目调研表

调研两种调研形式; 2.序号按照调研的先后顺序; 3.运行管理人员减少数(人)一列,20+表示超过20人,不到30人。 9.2.10热源、热网、热力站、室内采暖系统的联合调试和试运行应在采暖期内进行 并应带负荷连续运行72h,各项能耗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条文说明】9.2.10各项能耗指标指包括以下内容:分布式输配系统的水力平衡度 应大于或等于0.90;分布式输配系统碳排放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 算标准》GB/T51366的有关规定;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耗电量评价系数DEER

1仪器仪表应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等: 【条文说明】10.1.6分布式直连系统调试:单独供冷时可不设备用水泵,在同时供 冷令、供热时,冷热水泵分别设置,互为备用;在单独供热时水泵应选用一用一备,由

表10.1.7 分布式输配系统检查内容和周期

【条文说明】10.1.7分布式输配系统中各设备应定期检查,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周试运行时间根据各地供暖季时间的不同,运行时间不同,本规程仅列举有代表性的 成市,其他城市按照各地市供热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选取

10.2.1分布式输配系统应制定维护保养管理 用季节处于准工作状态 【条文说明】10.2.1系统中各设备、组件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应具有良好的性能,系 统处于准工作的状态。 10.2.2维护、管理人员应熟悉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原理、性能和操作维护规程。 【条文说明】10.2.2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原理与传统的输配系统不同,所以维护、管 理人员应熟悉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原理、性能,在系统维护的时候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 。 10.2.3供热单位应定期检测供热系统的实际能耗, 【条文说明】10.2.3供热系统的实际能耗是体现分布式输配系统整体节能的指标之 一,供热单位应定期检测。 10.2.4供热系统的动力设备调速装置、供热参数检测装置、调节控制装置、计量装 置等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应有效使用。 【条文说明】10.2.4供热系统中的各种设施应定期保养和维护,使用时按照其要求, 有效使用。 10.2.5能量计量仪器(表)应定期进行校验、检修。 【条文说明】10.2.5能量计量仪器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分布式输配系统中测量数据的 结果,所以应定期进行校验、检修, 10.2.6当既有供热系统中有国家公布的非节能产品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条文说明】10.2.6分布式输配系统中所有的产品,应满足国家公布的节能产品的 要求,如果出现既有供热系统中有国家公布的非节能产品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10.2.7维护人员应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故障处理、运行日志记录、信息定期 核对等。 【条文说明】10.2.7分布式输配系统中自动控制系统参与度高,所以仅需很少的工 人进行系统维护,维护人员承担的更多的是整个系统的检查,记录等相关工作。 10.2.8故障处理后应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过程,出具分析报告,并向管 理部门备案。 【条文说明】10.2.8本条规定,是为了找出系统故障的原因,更好的指导系统正常

10.2.9进行硬件维护的设备,维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常规每月1次; 2根据UPS充放操作手册确定时间: 3监控系统应用系统软件备份的时间周期要视系统可靠性确定,但要求小于系统 出现故障的时间周期; 4软件无修改者,一年备份一次;软件有修改者,修改前后各备份一次: 5数据库等系统数据至少每月备份一次;重要数据应及时备份。 【条文说明】10.2.9系统运行数据(机电设备运行时间、机组能效负荷、供回水温 度、冷热量、用电量、补水量等)支持数据存储时间间隔可调(大于等于5分钟), 己录数据不少于3年,存储满后可自动清除固定时间段重复记录

1冷热源泵应采用合理的大温差进行设计;用户泵或用户泵组应按承担末端的实 际流量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1冷热源泵采用合理的大温差有利于降低系统的供回水流量,流量的 少对水泵功率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供热提高供 回水温差水泵功率可降低约1/3~2/3的电耗,供冷可降低约1/4~1/2的电耗。 2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评价指标应反映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输配电耗,并应标注在施 工图说明中。 【条文说明】2功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经济合理性HG/T 2073-2020 阿克隆磨耗试验机.pdf,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评价体系应能 直接客观地反映功率,以此作为是否采用分布式输配系统的理论依据。

式中:Q一一供冷供热系统的总冷热量(kW): N一一冷热源泵、用户泵或用户泵组功率(kW) 【条文说明】11.0.2分布式输配系统DEER不宜大于集中式输配系统EC(H)R,集中 供暖系统耗电输热(冷)比(EC(H)R),其方法详见《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GB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利用分布式输配系统的耗 输冷(热)比DEER和相同规模、相同边界条件集中式输配系统EC(H)R值进行对比 得出工程选择分布式输配系统是否合理,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 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 降低水泵能耗。 11.0.3在方案设计阶段,分布式输配系统建筑碳排放应按分布式输配系统装机电量, 运行电量减少折算成的碳排放的减少量计算。 【条文说明】11.0.3分布式输配系统冷热源碳排放的计算参见现行《建筑碳排放计 算标准》GB/T51366的建造阶段和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的有关规定。 分布式输配系统是适时、动态、变流量的精准设计,相同规模下比集中式输配系 统的装机电量、运行电量及系统补水量都要低,降低的电耗和水耗可以折算成碳排放

量,从而真正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分布式输配系统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 用的利好因素。 11.0.4分布式输配系统系统稳定性、平衡性应实现任意用户自身调节时,不应对其 他用户产生影响,并应保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条文说明】11.0.4分布式输配系统节电是建立在系统稳定性、平衡性的基础上的, 相比节电率,稳定性、平衡性更重要,阅国内现有输配系统的研究资料和实测数据 集中式输配系统国内水力平衡度为0.8~0.85之间,分布式输配系统水力平衡度推荐值 为0.95,理论上可以做到任一用户自身调节时不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

更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款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本规程引用下列标准。其中,注日期的,仅对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 期的T/CBDA64-2022 室内照明设计师职业能力水平标准及条文说明.pdf,其最新版适用于本规程。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锅炉房设计标准》GB5004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 《离心泵技术条件(IⅡI类)》GB/T5656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T12243 《钢制对焊管件类型与参数》GB/T12459 《离心泵效率》GBT13007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 《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 《钢制对焊管件技术规范》GB/T13401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离心泵技术条件(类)》GB/T16907 《热量表》GB/T32224 《城镇供热用焊接球阀》GB/T37827 《城镇供热用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GB/T378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2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34 《油气输送用钢制感应加热弯管》SY/T5257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 《水及燃气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 《钢制对焊管件技术规范》GB/T13401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GB/T16907 《热量表》GB/T32224 《城镇供热用焊接球阀》GB/T37827 《城镇供热用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GB/T3782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28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CJJ/T34 《油气输送用钢制感应加热弯管》SY/T525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