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149-2015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pdf

DBJ41/T 149-2015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4500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1/T 149-2015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pdf

1)对讲信号宜覆盖整个校园,特别是地下室、电梯轿相内: 2)应采用数字式无线对讲系统。 8.3.11高校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 范》GB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入 曼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规范》GB50396的相关规定。

9.0.1高校智能化系统可设置智能化集成系统。 9.0.2高校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范围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多 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显示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 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 9.0.3高校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智能化集成系统须提供开放性接口,接口 和通信协议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9.0.1高校智能化系统可设置智能化集成系统。

9.0.3高校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垫层(碎石、砂砾石垫层)施工工艺及方法,智能化集成系统须提供开放性接口,接口 和通信协议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9.0.4高校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根据各建筑的具体功能、智能化系

统的配置情况、具体的管理需求,并本着适用、可靠的原则确定其 功能要求。

10.1.1高校机房包括信息中心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消防/安防 控制中心机房等。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重要性确定 机房设计标准,同一机房的不同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的标 准进行设计。高校的计算机教室、电子实验室、高精设备仪器用房 可参照信息机房进行设计。 10.1.2机房设计包括装饰装修、供配电、照明、空调、给排水、接 地、消防、屏蔽、弱电等设计要素。 10.1.3高校的智能化机房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的相关规定。

和顶棚及柱面处理、门窗制作安装等, 10.2.2室内顶棚、壁板(包括夹芯材料)、隔断和门窗等设计选用 的材料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机房顶板、地面、墙面应做 防尘处理。 10.2.3机房宜铺设防静电地板,当活动地板下空间只作为电缆 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 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 10.2.4机房内设有用水设备时,应采取防止水漫溢和渗漏措施 并设置漏水报警装置。

10.3机房供配电、照明

10.3.1机房供电电源根据重要性、面积、设备数量选择供电电 源,高校机房供电电源要求应满足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10.3.2电子信息设备应由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不间断电源系 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确定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时 应留有余量,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一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10.3.3机房电子信息设备的配电应采用专用配电箱(柜),专用 配电箱(柜)应靠近用电设备安装,供电系统宜配备稳压电源。 10.3.4机房内应设置维修插座,部分维修插座应由不间断电源 UPS)供电。 10.3.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照明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

10.4.1当机房与其他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时,宜设置独 立的空调系统。 10.4.2一类高校主机房区应设置精密空调,二类高校主机房区 宜设置精密空调。 10.4.3机房暖通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 房设计规范》GB50174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要求。

10.5机房给排水工程

10.5.1与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机房。 10.5.2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

10.5.3机房内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调机和加湿器的房 可,地面应设置挡水和排水设施。

10.6机房防雷、接地、屏蔽工程

10.6.1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 雷击防护等级,下列建筑或场所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 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B级设计:大型计算中心、 信息中心机房、消防/安防系统中心机房、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藏书 天于100万册的图书馆等。 10.6.2保护性接地(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 地等)和功能性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 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10.6.3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根据设 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采用S型、M型或 SM混合型的等电位联结方式。 10.6.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机房接 地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铜导体直接从接地体引1入。 10.6.5有保密要求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设置电磁屏蔽室,或 采取其他电磁泄漏防护措施,电磁屏蔽室的性能指标应依据国家 相关标准执行。

10.7.1高校机房内的弱电工程包括综合布线、门禁系统、监控系 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0.7.2机房主出入口、主机房区、配电间、操作间、设备仓库等处 宜设置门禁控制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应能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联动控制而自动释放电子锁。 10.7.3机房主出入口、主机房区、操作间、设备仓库等宜设置视 频监控设备,并可与门禁控制系统联动。

11.0.3智能化系统采用UPS作备用电源时,若电源条件满足要 求或设有柴油发电机组供电,UPS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5min, 否则应按工艺要求的时间确定

11.0.5高校建筑单体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显 示系统、一卡通系统等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及运行特点采取保证 连续供电的措施。

电源插座或电源箱 11.0.7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接地宜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 接地装置。 11.0.8室外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应根据安装高度、环境条件及其 重要程度采取防雷接地措施。 11.0.9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相关 规定。

电源插座或电源箱, 11.0.7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接地宜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 接地装置。 11.0.8室外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应根据安装高度、环境条件及其 重要程度采取防雷接地措施。 11.0.9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相关 规定。

12.0.1室外管网宜敷设重型PVC或PE管,应以多孔组合管为 主,穿越车行路面的管网应穿钢管保护。管道接头处、人(手)孔井 与管道的结合处应进行混凝十包封,包封长度不低于0.5m。 12.0.2管网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 向人(手)孔井,人(手)孔井底部设置排水措施。 12.0.3电(光)缆的分支点、汇接点,坡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设置 人(手)孔井,直线通路上人(手)孔并间距不宜大于100m。 12.0.4管网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 覆土深度,人行道及绿化带内最小埋深不低于0.5m,道路上最小 埋深不低于0.7m。 12.0.5人(手)孔并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并保持距离,相 互错并,且尽量避开道路,将并设置在绿化带中。室外管道的路由 和位置宜与高压电力线、热力管、煤气管安排在不同路侧,并宜选 择在建筑物较多或需求量大的道路一侧。室外智能化管道与其他 管道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符合表12.0.5的要求。

0.5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道及建筑物的最

12.0.6室外管网在初期建设时应考虑一定容量的备用,以备近 期和远期使用。 12.0.7人(手)孔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 措施,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识。

13.1高校智能化机房

13.1.1高校智能化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2)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 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惠区域 4)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园区建筑分布的中心位置,宜设置于所在建筑的一层。机房应进 出线方便,适合向各建筑敷设线缆,并应预留扩充设备的空间和线 路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

13.1.3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高校智能化机房,在确定主

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 司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应具 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13.1.4高校智能化系统机房布置,宜避开建筑物的收缩缝。

13.1.5应设信息中心机房,一类高校不小于500m、二类高校不 小于300m²,位置宜设在建筑物首层。

13.1.5应设信息中心机房,一类高校不小于500m、二类高

小于300m²,位置宜设在建筑物首层。

13.1.6应设消防、安防控制中心机房,一类高校不小于100m、 二类高校不小于70m²,位置设在建筑物首层,宜设对外直接出口。 13.1.7应设高校校园广播机房,面积不小于40m²,机房内播音 区宜做装修声学处理。

13.1.8高校设有有线电视机房时,其面积不宜小于30m。需要

13.1.10高校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显示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服务器宜统一设置在学校信息中心机房, 在需要不同管理人员控制操作时,可根据系统特点分别设置控制 操作室。

13.2.1高校建筑弱电小室宜单独设置,若与强电小室共用,强电 与智能化系统设备应分别布置在对面的墙体,强电与智能化系统 没备距离不小于1.2m,其墙体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 烧体;墙体上的检查门应采用内级或以上防火门,防火门开启后净 宽度不宜小于0.7m。

13.2.2弱电小室应在开门处做防水门槛,地上各层高度不低于

150mm,地下各层不低于200mm。

13.2.3弱电小室宜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根据弱电小室内网 ·38·

3.2.3弱电小室宜采用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根据弱电小室内网

络交换机、光端机、UPS电源等设备充许温度,按夏季排风温度不 超过设备所充许的最高环境空气温度计算;机械通风设备的启停 宜设置环境温度探测器进行自动控制

宜设置环境温度探测器进行自动控制。 13.2.4弱电小室采用机械通风的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 作,同时应满足弱电小室建筑防火的要求。当周围环境污移时,宜 加设空气过滤器

13.2.5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弱电小室,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 设备。

13.2.5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弱电小室,宜装设除湿、通风换气

13.3机房、弱电小室的防护措施

高校智能化系统各机房、弱电小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 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人室内的 设施。

系统及用电设备的正常泄漏

表1220/380V线路每千米泄漏电流(mA)

表2电动机泄漏电流(mA)

表3荧光灯、日用电器、计算机泄漏电流(mA)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7T50314 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4 《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JYJS2011(01一06) 5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 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 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 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1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1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 13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 1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1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1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

高校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6.5公共照明系统 58 6.6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59 能源管理系统 60 公共安全系统 62 8.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2 8.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63 8.3 安全防范系统 64 智能化集成系统 65 10 机房工程 66 10. 2 装饰装修 66 10.3 机房供配电、照明 66 10. 4 机房空调工程 66 10. 6 机房防雷、接地、屏蔽工程 ·.. 66 10.7 机房弱电工程 67 11 供电、防雷及接地 ... 68 13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70 13. 1 高校智能化机房 70 13. 2 弱电小室 71 13. 3 机房、弱电小室的防护措施 71

2.0.1高等院校在本标准中简称高校;本标准中将高校分为两 类,具体如下。 一类高校: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 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二类高校:不在一类高校范围的其他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及成 人高校。

2.0.1高等院校在本标准中简称高校;本标准中将高校分为两 类,具体如下。 一类高校: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 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二类高校:不在一类高校范围的其他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及成 人高校。

3.0.3新建高校项目应采用“总体规划设计”的原则。

3新建高校项目应采用“总体规划设

4.2.1高校信息中心机房可以根据校园的建设步骤,分期逐步实

施,一期工程如没有合适的信息中心机房,可规划临时信息中心机 房,后期可作为区域汇聚机房。高校信息中心机房的进出管道,可 根据高校信息中心机房向各单体敷设线路的根数及网络进线进行 设计,并充分考虑预留备用

是指供特定内部用户使用的、

受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保护、与互联网有明显边界的校园网络系统: 外网是指内网边界以外的网络。高校中的涉密科研及办公场所应 根据密级要求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独立构建内网

4.2.3系统核心层承担信息中心的主机(或主服务器)与网络骨

议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核心

口网络设备采用余备份部署方式

4.2.5根据网络的规模,汇聚层可以是区域的核心交换机或者建 筑物的核心交换机。

4.2.5根据网络的规模,汇聚层可以是区域的核心交换机或者建

将网络层次增大,宜具备网管功能,方便后期管理。

1000Mbit/s;终端接入层传输速率,一般不低于100Mbit/s。

4.2.9无线接入点(AP)根据无线网络覆盖空间的情况进行设置,

在无线网络中设置无线控制器,对前端的无线接人点(AP)进行 管理。

署。放装型AP建议部署于空间较大的区域;分布型AP(通过馈 线延伸天线)建议部署于房间较密且人员密度较高的宿舍区;面板 型AP适用于部署在单房间内上网用户较少,对信号覆盖要求较高 的区域。宜采用带POE供电功能的交换机对无线AP进行供电。

的信息化数据,应部署防火墙、IPS/IDS等安全防护设备,应部署数 据中心的电力、温湿度等环境监测和报警设备,为数据中心提供全 面的安全防护能力。

4.2.12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应具备流量控制、安全防护的能力,

络攻击的防范措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上网日志和上网行为审计, 对于多出口网络宜部署链路负载均衡设备

备配置、网络性能分析、显示网络拓扑、监视网络端口、故障诊断和 报警及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等功能,简化网络管理,保障网络高效 运行。

4.3.3高校教学办公区的综合布线宜采用六类及以上非屏蔽4 对对绞电缆,宿舍区的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超五类及以上非屏蔽4 对对绞电缆;有保密需求的涉密科研及办公场所应采用六类及以 上屏蔽4对对绞电缆或光缆;综合布线的干线子系统宜采用单模 或多模光纤。

筑工作区和信息插座的设置应符合下孕

4.6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6.2卫星接收系统包括抛物线天线、馈源、高频头、功率分配器 和卫星接收机;自办节目根据高校具体情况设置采、编、播设备

图1常规型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

4.8.8当广播扬声器为无源扬声器,传输距离大于100m时,额定 传输电压宜选用70V、100V;当传输距离与传输功率的乘积大于 1km·kW时,额定传输电压可选用150V、200V、250V。 当传输距离在3km以内时,广播传输线路宜采用普通线缆传 送广播功率信号;当传输距离大于3km,且终端功率在千瓦级以上 时,广播传输线路宜采用网络铜缆、同轴电缆或光缆传送低电平厂 播信号。

4.9.6 一卡通系统安全可采用终端缓存、双机热备、定时备份、异 地备份等机制。

地备份等机制。 4.9.7因CPU卡系统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扩展便利性,推荐新建 一卡通系统的高校采用CPU卡系统。CPU卡如要兼容城市或公交 一卡通,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 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 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FLASH)、用户 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CPU卡不仅具有 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4.9.8建议采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PBOC认证的终端,保障交易

4.9.11一卡通系统设计时应符合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要 求,应按照“尽量避免人工干预”的原则,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影 响,靠系统自动、自助地完成(如自助充值、自助挂失、自助购水购 电等)。

4.10.3实现对视频、图文、动画、节目播放时间等元素的控制。

4.10.3实现对视频、图文、动画、节目播放时间等元素的控制

4.11.1单机智能化终端通常是基于设备的自身计时芯片进行时 间计算,联网型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系统内网络授时, 但由于计时芯片授时精度不足或其他问题,长期使用会产生较大 的累计误差,造成数据记录无效的现象。如考勤系统时间误差较 大时,其记录基本无效

4.11.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星导航系统,该系统集测量技术、定位技术、数字通信和扩频技术 为一体,是一种全天候的覆盖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卫 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提供免费授时服务

4.12.1高校会议系统主要包括扩声、显示、灯光、信号切换、环境 控制、资料记录、协同办公等主要功能需求,由于不同档次设备性 能和造价差别极大,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使用方需求,根据场地大 小、环境装修、使用用途、会议级别、设计限额等具体条件,设置适 用的子系统,合理选择设备参数

备,用户可通过固定式控制面板、计算机、触摸屏和无线遥控等设 备,通过计算机和中央控制系统软件控制信号源、显示设备、记录 设备、功放设备、扩声设备、信号切换器、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

等设备。中央控制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设备开关机、信号切换、灯光 环境控制、场景切换等内容,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关联动作。

5.0.2高校信息平台主要是信息化基础平台和应用支撑

言息化基础平台包括网络硬件基础平台和系统软件基础平台两个 部分,网络硬件基础平台包括校园网络、主机服务器群、存储设备 等硬件基础环境,系统软件基础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 基础环境。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库、数据交换平台、统 身份认证系统等

5.0.4高校信息管理建设需遵循一定的公共信息标准,采用统一

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使得 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5.0.5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各个部门信息资源的抽取、转换、

分发,解决学校数据重复录入、标准不一致、难以共享等问题。高 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将分散的、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提供 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化的集成环境。为不同用户提 供面向个性化、集成化、服务化的智慧型一站式服务门户。 高校信息化经历了由零到整的发展过程,不同部门或同一部 门内部存在多套信息系统,宜采用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等多种方 式解决应用系统独立、数据和业务无法共享问题

5.0.6对高校内部的应用系统进行集中用户管理、集中身

6.1.1本条文中机电设备指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给水与排水、 供配电、公共照明、电梯和自动扶梯等设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 设计应根据建筑物实际管理需要、相关设备的实际需求确定系统 的内容、范围和标准

6.1.2高校建筑物布局分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集

中监控,减少操作维护人员的数量,降低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6.2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

6.3生活给水与排水系统

6.3.2给排水系统的给水泵、污水泵还可以监视运行状态显示、 故障报警。

当有经济核算要求时,可设置用电量累计。

在调光要求比较高的场所,例如高校宾馆的天堂、艺术中心的 大堂,多采用独立的智能照明系统来控制,此时该系统可设通讯接 口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也 称“网关)可以控制智能照明系统

6.6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6.6.3电梯五方通话系统的管理主机应设置在有人值守的地方, 般都设置在消防/安防控制中心,当电梯故障,轿相内人员发出 呼救时,值班人员能与之通话,并立即派维修人员前去处理,

7能源管理系统7.0.1校园是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重任的基地,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费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高等学校宜设立校园节能管理委员会、校园节能管理部门或类似的管理部门,校园节能管理部门或类似的管理部门是高等学校从事本校的建筑能耗水耗统计工作的授权部门,对本校的能耗水耗统计工作进行委托、考核,并对上报数据负责。7.0.2高校能源管理系统区别于一般以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为主要目的的建筑智能控制系统(BA系统)和以收费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水电气表远程集抄系统。但鼓励共享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7.0.4能耗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自动实时采集和人工采集。自动采集方式: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校园建筑分类能耗数据和分项能耗数据,由自动计量装置实时采集,通过远程传输方式传输到数据服务器。人工采集方式:通过人工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和其他不能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如消耗的煤、液化石油、人工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等。·63·

7.0.5学生宿舍大部分火灾是违规使用电加热设备引发的,应严 格限制。恶性负载指大功率阻性电热负载,如电炉、“热得快”、电 热毯等。

热毯等。 7.0.7高校校园网一网多用,利用校园网划分VLAN供能源管理 系统使用,同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7.0.8连接网关与数据服务器,负责接收辖区内的建筑能耗数 据,并可具有暂时存储建筑能耗原始数据的功能。(根据校园规模 情况可省略数据中转站而直接由网关接入数据服务器 7.0.10管理平台软件是校园节能监管系统的核心,应充分反映 校园能源管理需求,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节能统计、审计及监管技术 要求。

7.0.7高校校园网一网多用,利用校园网划分VLAN供能源管理 系统使用,同时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7.0.8连接网关与数据服务器,负责接收辖区内的建筑能耗数

8.1.1高校建筑的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一类高校的图书馆、档案馆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有的还是 价值高的绝本图书、珍贵文物文献等,火灾后的损失较大。 2)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完善,高校也逐渐由单一教学型高校 可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高校转变,很多高校建设了先进的实验室。 重要实验室主要指国家级实验室,涉及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发生火 灾会造成贵重设备损坏或发生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实验室。配套 用房大部分用于分析试验数据和存放实验器材和试验成果。这些 场所性质重要,需要做到早报警、早扑救。 4)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依据的标准应为现行国家 标准。

室内,大多数发生在夜间或是宿舍无人的情况下,火势蔓延后才被 发现,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1.3气体灭火系统宜自成系统。气体灭火设备的启动喷酒,讯

响报警,联动关闭门窗、防火阀等均可以通过气体灭火控制器实 现,再接上火灾报警探测器,此系统就备独立运行的能力,更加

8.1.4高校内消火栓按钮设置数量多,因学生盲动造成的报警或

规定了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制度,和其他弱电系统控制室合用可减 少值班人员数量。控制室面积应满足各系统设备的布置及操作、 维修所必需的空间

8.1.6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第3.2.4条

规定,结合高校设置消防控制室多的特点做出此条规定

内墙乳胶漆施工方案8.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8.2.1高校火灾中电气火灾所占比例较高,结合高校情况,

8.2.1高校火灾中电气火灾所占比例较高,结合高校情况,要求 高校中性质较重要,可燃物较多,人员密集的建筑物设置电气火灾 监控系统。

主要是因为它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承担的任务不同。前者是监控 电力系统自身可能引发火灾的安全保证措施,是解决火灾发生前 的问题;后者是在火灾初期进行报警和自救灭火的手段,是解决火 灾发生后的问题。承担的任务不同,采取的技术手段也不同,因此 不应合用一个系统。此外,大量的监控点并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也影响该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8.2.3独立式探测器的预警或报警信号一般是通过蜂鸣器

色报警指示灯来表现的,探测器大多数设置在电气竖井内T/CECS 851-2021 绿色科技馆评价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文加上 高校校园大,建筑物多,报警信号很难被保安员觉察,存在电气火 灾隐惠,因此规定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宜联网。对于校园很大,电气 火灾监控点数又很多的情况,可于较近的配电小间、值班室设置电 气火灾监控分机,但监控主机宜设置在消防/安防控制中心机房 主机应能显示所有分机预警和报警信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