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043-2020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Q/GDW 12043-2020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074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2043-2020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单送singledelivery 单子站仅直接接入一个主站,由唯一主站进行管理的方式

送singledelivery 子站仅直接接入一个主站,由唯一主站进行管理

闽95J03:阳台栏杆.pdf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l:模拟量输入(AnalogInput) ATS:交流双电源切换装置(AutomaticTransferSwitchingEquipment) CN:级联(CascadeConnection) CP: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Protocol) DI:数字量输入(DigitalInput) DO:数字量输出(DigitalOutput)

DVR:硬盘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 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VideoRecorder) SC:监控主站/监控中心(SupervisionMasterStation/SupervisionCenter) SM:监控模块(SupervisionModule) SO:监控对象(SupervisionObject) SP:监控点(SupervisionPoint) SS:监控系统(SupervisionSystem) SU:监控单元(SupervisionUnit)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

Q/GDW120432020

SS网络架构应遵循属地化运维原则,以省、地两级管理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省级监控主 级主站,地市级监控主站对应二级主站。子站可根据管理需求,采用双送方式,同时接入一级 二级主站SC。SS网络架构见图1。

图1动环监控系统网络架构

5.3.1A接口技术要求

A接口用于建立SU与SM之 1解析的SO通信协议信息,SM通讯接口宜遵循 DL/T645等相关规定

5.3.2B接口技术要求

B接口用于建立SC与SU之间的数据通道,承载SC解析的SU通信协议信息。B接口应基于开放的 接口协议,实现不同厂家监控主站和不同厂商的SU的接口互联,接口规范可参考附录A,SC与SU之 间的接口基于WebService技术,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5.3.3C接口技术要求

C接口用于主站分层级组建级联系统时主站之间的通信协议信息。上级主站通过C接口实现与各 下级主站之间的数据和配置同步,C接口规范可参考YD/T1363.2的相关规定来制定,使用过程中应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5.3.4D接口技术要求

D接口用于其他网管与监控主站之间的数据通道,承载其他网管与监控主站之间的通信协议。SC 应支持将采集端口的状态信息上报至TMS网管系统,并满足Q/GDW1872.18的相关规定。

5.3.5数据标准化要求

各接口协议中使用的监测点类型字典表、监控点名称及编码、设备/模块名称及编码、告警名称及 编码应遵循Q/GDW1872.18相应规范性附录,其中监测点类型学典表新增遥控、遥调及遥视三个类型 分别定义为6、7、8。

前端SM采集传输支持RS485、RS232串口及以太网等,SU应采用专用通道实现采集信息汇聚至中 心站动环监控平台。动环传输网传输链路见图2。

图2动环传输网传输链路

5.5数据处理和存储要求

Q/GDW120432020

SS数据处理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SS各组成部分应支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级分布式处理; b)SU应具备告警过滤及名称规范的功能,根据监控需要上报告警,

SS数据存储应满足以下要求: a)SS应具备差异化存储策略和存储周期的主站数据库,存储策略和存储周期支持自定义配置: b) SC应将动环监控数据保存至少一年: NVR、DVR应将视频数据保存至少六个月; d 发生故障时,告警视频自动上传至SC,SS应将子站告警视频保存至主站相应目录; e SU应具备本地数据存储和保护功能,当传输链路中断时,将历史数据和告警数据本地存储 当传输链路恢复后上传至SC。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将数据采集类、远程控制类、安防控制类子站端设备数据传送到主站端动环 监控系统,实时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及时侦测故障,并作必要的遥控 操作,实现对动环系统的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分析预警及智能运维功能。其中在线监测为基础必选 功能,其余均为扩展可选功能。系统功能架构见图3

6.2在线监测(基础必选功能)

6. 2. 2告警管理

SS应支持对以下内容的可视化展示: a)支持调用国网地理信息服务(GIS)平台接口,并显示站点地理位置、监控对象安装位置等信 息; b 支持站点重要运行参数以及告警等级的显示; C 支持查看站点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宜与国网统一视频监视平台集成,通过调用视频监视平台 接口,实现实时监视、云台控制、存储等功能。

6.3远程控制(扩展可选功能)

6. 3. 1总体要求

系统应保证控制指令的下发安全、可靠,实行操作权限管理,按工作性质对每个用户赋予 限等级,系统登录、操作应进行权限验证。权限验证方式应包括字符密码、口令、生物识别、 证、多人验证等方式和策略,实际使用可根据具体场景选择

6.3.2远程充放电控制

门禁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可参考YD/T1363.5的相关规定: a)支持通过远程控制门禁进行开关门、授权等维护管理; b)支持实时查询机房门禁的状态、刷卡记录、门禁卡授权数据和门禁准进时段的配置数据; c)支持门禁密码分层分权限管理。

6.3.4机房空调控制

SS应实现对机房空调的远程控制,机房空调应满足以下要求: a)智能空调,应具有远程开、关机、温度调节等功能; b)非智能空调,应通过配置外接模块,实现对空调的远程开、关机控制。

6. 3. 5 云台控制

Q/GDW 120432020

S应支持远程控制云台功能,实现对视频设备聚焦、变焦、方位调节、调光圈等操作。

交流失电后,SS应根据切负荷策略和后备时间要求,逐一切除保电等级低的负载,以确保最重要 负载供电。

6. 4. 1电源亢余配置预警

电源九余配置预警应具备以下功能: a)通信电源容量配置应满足国网最新通信电源企标的规定,对不满足余配置的站点进行 6) 依据配电回路的开关容量、导线容量、对应负载大小进行对比分析,提前对开关或线路几 足预警。

6.4.2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预警

蓄电池组后备时间预警应具备以下功能: a 依据电池容量、负载总电流及站点地理位置等数据,对通信站蓄电池组供电后备时间不足、或 小于抢修人员携带必要工器具抵达通信站的时间的站点,进行提前预警; b)支持对单节电池的故障预警

6.4.3故障保电时长预测

SS应具备在市电失压、蓄电池放 寸负载的保障时长进行实时预测的功

6.4.4生命周期预警

设备投运年限、故障率等信息,提醒申请改造

5.5智能运维(扩展可选功能

SS宜支持智能自检,具备以下功能: a)支持SU掉电信息上传到系统; b)支持SU自身系统岩机后自动重启; c)支持SU失联、线路故障、服务器宕机等在图形上展示,见图4; d)支持SU的CPU、内存、存储空间超限告警; e)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包括各个SU)运行程序的版本获取及对程序进行远程升级; f)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包括各个SU)运行日志的获取: g)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1小时校时一次。 智能自检线路参见图4。

SS宜支持智能自检,具备以下功能: a)支持SU掉电信息上传到系统; b)支持SU自身系统岩机后自动重启; c)支持SU失联、线路故障、服务器宕机等在图形上展示,见图4; d)支持SU的CPU、内存、存储空间超限告警; e)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包括各个SU)运行程序的版本获取及对程序进行远程升级 f)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包括各个SU)运行日志的获取: g)支持主站端对所管辖的所有子站1小时校时一次。 智能自检线路参见图4。

往注1:监控单元失联在图中的位置①以不同状态显示, 注2:动环监控系统线路故障在图中②、③或位置显示(具体根据故障线路情况) 注3:服务器宕机在图中的位置③以不同状态显示。

6应支持接线图编辑及固定格式的模板导入功能。

6. 5. 3 智能控制

SS智能控制宜具备以下功能: a) 支持智能机柜门锁监控,可记录操作信息和监控锁舌状态; b) 支持蓄电池室酸气智能排放: 支持空调进水管阀门与漏水监测联动; 支持视频智能联动功能,可为门禁、照明、空调等其他设备的联动控制提供触发信号

SS运行统计应具备以下功能: a)支持以直观的形式对性能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投运年限、品牌分布、元件故障率、温度分布 备品备件等数据; b)支持对收集的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生成电源、空调、环境等的安全评估报告

能对告警故障现象做关联数据分析,对故障进行

7监控对象与监控内容基本要求

7.1监控对象确定原则

在实际设计、建设、运维中,动环监控系统应根据维护需求合理选择监控对象。随着新技 和维护需求的提高,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新型电源、空调、节能设备及其他环境设备,也可纳 监控系统。

Q/GDW120432020

新建工程配套的通信站点、机房、通信电源设备、环境监控设备等监控对象,应接入动环监控系 统,且应随新建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运,满足通信动环监控需要,

7.2监控内容确定原则

动环监控系统的监控内容设置应以遥测、遥信量为主,遥控、遥调、遥视为辅。不同监控对象的 监控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应用有简有繁,并且力求精简、实用,节约成本。

为保障对电力通信机房最低限度的监控,下列监控内容如无特殊原因,应接入动环监控系统: a)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烟感、水浸。 b)交流高低压配电设备: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 直流供电设备及直流配电设备: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整流器工作状态。 d)蓄电池组:总电压、充/放电总电流。 在实际设计、建设、运维中,可根据运维管理需求及机房内外部环境合理选择监控对象和监控内 容。监控对象与监控内容具体内容参考附录B。

主站服务器应采用标准机架规格主机或小型机平台的主流机型,系统宜采用双机或多机热备 发生故障时主备机能自动切换

SS主站设备应由两路不同的不间断电源供电,平台服务器、磁盘阵列等核心设备应配置不少 九余电源模块。

机房温湿度要求见表15

表15机房温湿度要求

8.2监控单元技术要求

8. 2. 1基本要求

SU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应采用结构化、规范化、模块化、集成化的设计方式,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b)运行应以不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 工作为前提: c)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0h; d)应支持固件在线升级: e)设备异常时应能自动重启。

SU环境要求见表16

表 17 电气要求

系统防雷应满足GB50689一2011的要求 指标: 通用AI/DI/DO口,差模2kA,共 模3kA:DC电源接口,差模5kA:通信串口/E1接口/网口,差模2kA,共模3kA:视频接口,共模3kA

8. 2. 5接口要求

SU接口参量要求见表18

SU接口参量要求见表18

Q/GDW 120432020

8. 2. 6 扩展能力

SU应具备扩展能力,采用在SU设备内插接扩展板方式。扩展接口应包括AI、DI、DO接口,RS 和以太网光接口。

SU接口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a)DI接口:准确率为100% b)DO接口:准确率为100% AI接口精度要求见表19。

表19AI接口精度要求

SU应具有本地数据存储功,支持外置存储卡,空间不小于32GB,存储本地的告警数据不小于200C 条,历史数据不少于15天。当传输链路中断时,将历史数据和告警数据存储到本地,当传输链路恢复后 上报到SC

6S子站设备中,除监控单元以外的其他配套设备,包括蓄电池监测单元、远程充放电装置、环填 专感器、烟雾探测器、门禁设备、安防监测设备等通用标准器件应通过国家专业机构入网测试, 生不应低于YD/T1363.1的相关要求。

9.2.1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

主位测认证 基础软件存在恶意后门,使用时应合理配置、 后用安全策略: 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应仅安装运 组件和应用程序,并及时升级安全补, 更新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禁止直接通过因特风 更新,可参考GB/T20272一2006中的 和第4.4章相关规定

动环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在部署前应通过国家有关机构的安全检测认证和代码安全审计,防 意软件或恶意代码的植入

9.2.3使用权限设置

动环监控系统本身应具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系统提供用户登陆及管理权限的设置,在 分配操作员的权限

Q/GDW12043—2020

容灾备份应保障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系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并提供正常的应用服务,保证设 备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容灾备份保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地应用本地双机热备或 异地应用容灾热备。

9.4.2本地双机热备

本地双机热备份,具备在本地同网段进行数据备份且本地保存,参考GB/T20988规定的灾难 力等级指标。本地双机热备见图7。

9.4.3异地应用容灾备份

异地容灾满足关键业务对系统的可用性、实时性、完全性的需要,支持跨网段异地两中心双 难发生,通过同步专线接管,具备容灾能力应满足GB/T20988的相关规定。异地应用容灾备份

图8异地应用容灾备份

SU与SC之间通过WebService和FTP方式互联, 二者同时形成完整的B接口协议标准。SU与SC之间的 数据流交互采用基于Soap+XML+文本文件技术的接口

SC提供WebService服务,SU向SC注册、上报告警信息、上报监控点数据、上报动环设备配置数据。 SU提供WebService服务,SC主动请求监控点数据、写监控点设置值、请求监控点门限数据、写监 控点门限数据、获取SU注册信息、设置SU注册信息、获取SU的FTP信息、设置SU的FTP信息、时间同步、 获取SU状态信息(心跳机制)、更新SU状态信息获取周期、重启SU、请求动环设备配置数据、写动环 设备配置数据。 SU提供FTP服务,SC批量获取监控对象的配置数据、定期获取监控图像文件、获取活动、历史告警 同步文件、获取监控点性能数据文件、上传SU相关文件、获取日志文件。

SC与SU之间的接口基于WebService技术,消息协议采用XML格式

A.4基本报文格式定义

完整的接口交互由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组成,每个请求报文必须有一个响应报文进行反馈,基本 格式参见表A.1。

表A.1基本报文格式定义

报文类型定义参见表A.2。

Q/GDW120432020

表A.2报文类型定义

A. 6. 1SU 向 SC 注册

SU向SC传送SUID、用户名、口令、内网IP、MAC地址和版本号,SC验证用户名和口令是否正确,如 果不正确,则向SU返回注册失败的报文,并给出失败具体原因。 注:SU上报给SC的账户信息均具备对SU管理的最高权限(可读可写)。 注册失败时SU和SC要分别记录日志。

A.6.2上报告警信息

U根据设备产生告 和果因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告 SU需要重新上报失败的告警。

A.6.3请求监控点数据

4.6.4写监控点设置值

A.6.5请求监控点门限数据

发送所需数据的标识,SU向SC发送要求的监控点

A.6.6写监控点门限数据

SC向SU发送监控点的标识ID和新门限数据,SU设置监控点的新门限数据并向SC返回结果 如果写失败,则需自动重发一次。

A.6.7获取SU注册信息

SC向SU发送获取SU向SC注册信息,SU返回注册信息

. 6. 8 批量设置 SU 注丹

SC向SU发送设置注册的数据信息,SU存储注册数据并返回设置结果。如果设置成功,更新后的 用户名和密码在SC下次访问SU时生效;如果设置失败,则需SC自动重发且仅允许重发一次。 注:“设置失败"包括SU返回“Failure”消息以及SU响应超时两种情况。其中SU响应超时定义为 从SC下发SETLOGININFO消息时刻起,SC超过5s未收到SU的响应。

A.6.9获取SU的FTP信息

U发送获取FTP用户、密码信息,SU返回FTP信息

A.6.10设置SU的FTP信息

A.6.11 时间同步

Q/GDW120432020

SC向SU发送标准时间信息,该信息在SU向SC注册成功后发送,也可以进行手动发送,SU按参数更 新时间并返回对时结果。

A.6.12获取SU状态信息

SC向SU定期发送获取SU状态信息的请求,SU返回当前SU状态参数,时间间隔可设置,默认为

A.6.13更新SU状态信息获取周期

SC向SU发送更新SU状态获取周期的请求,SU返回更新是否成功。当出现以下两种场景时,会触发 该流程: 场景一:当某一个SU向SC注册成功后,SC向该SU发送更新SU状态获取周期的请求,SU返回更新是 否成功。 场景二:当SC侧SU状态获取周期发生变更后,SC应主动向所有SU发送更新SU状态获取周期的请求 各SU分别返回更新是否成功

SC向SU发送重启要求,SU返回成功标志后重启。 (此报文用于SU的升级等操作:SC侧先通过 升级文件上传到SU的/upgrade/下,再发此报文使SU重启后自动升级)

A.6.15请求动环设备配置数据

A.6.16上报动环设备的配置数据

A.6.17写动环设备的配置数据

SC向SU发送动环设备的配置数据设置请求信息,SU设置新的配置信息并向SC返回成功与否。

A.6.18查询监控点存储规则

A.6.19写监控点存储规则

SC向SU发送监控点的标识ID以及需要更新的存储规则, SU按照下发的新监控点信号存储规则 向SC返回结果。 如果SC指令下发失败,则需自动重发一次。

B.1.1机房(蓄电池室)环境

机房(蓄电池室)环境监控内容参见表B.1.

表B.1机房(蓄电池室)环境监控内容

B. 1. 2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监控内容见表B.2。

表B.2门禁系统监控内容

Q/GDW12043—2020表B.2(续)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开门记录必选告警记录必选2遥信门开/关状态必选门禁远程开/关可选3遥控权限管理可选B. 1. 3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内容见表B.3,可参考YD/T1363.6的相关规定。表B.3视频监控设备监控内容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视频监控时间必选遥测本地录像存储容量必选红外热成像测温可选视频监控设备开/关状态必选视频监控设备告警必选2遥信监控对象告警可选监控对象联动告警可选光圈变化可选摄像机设镜头变焦可选备镜头移动可选获取预置位可选画面分割显示可选画面分割3遥控选路切换可选器巡显控制可选矩阵切换选路切换可选器巡显控制可选视频切换选路切换可选器巡显控制可选B.1.4精密及普通空调设备精密及普通空调设备监控内容见表B.4。表B.4精密及普通空调设备监控内容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送风温度必选1遥测送风湿度必选19

B.2.1交流双电源切换装置(ATS)

表B.5交流双电源切换装置(ATS)监控内容

Q/GDW 120432020

B.2.2交流屏(交流配电单元)

交流屏(交流配电单元)监控内容见表B.6。

表B.6交流屏(交流配电单元)监控内容

B.2.3高频开关电源

高频开关电源监控内容见表B.7

关电源监控内容见表B.

表B.7高频开关电源监控内容

B.2.4直流屏(直流配电单元)

B.2.4直流屏(直流配电单元)

逆变器监控内容见表B.11。

表B.11逆变器监控内容

B. 2. 8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监控内容见表B.12

Q/GDW12043—2020表B.12蓄电池组监控内容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蓄电池组总电压必选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必选蓄电池组容量可选蓄电池单体电压可选1遥测蓄电池单体内阻可选蓄电池环境温度可选蓄电池单体温度可选蓄电池单体触头温度可选蓄电池组充/放电状态必选蓄电池组总电压过高/过低必选2遥信蓄电池充/放电电流过高必选蓄电池单体电压过高/过低可选蓄电池组单体温度高/低可选B. 2. 9太阳能电源太阳能电源监控内容见表B.13。表B.13太阳能电源监控内容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必选光伏阵列输出电流必选1遥测单块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可选单块光伏阵列输出电流可选光伏阵列工作状态必选2遥信光伏阵列正常/故障必选输出电压过高/过低可选输出电流过高/过低可选B. 2. 10远程充放电装置远程充放电装置监控内容见表B.14。表B.14远程充放电装置监控内容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蓄电池组容量必选蓄电池组总电压必选1遥测蓄电池组充/放电电流必选蓄电池单体电压必选25

Q/GDW12043—2020表B.14(续)序号名称监控内容说明蓄电池单体内阻必选蓄电池单体温度必选蓄电池环境温度必选开始放电时间可选结束放电时间可选实际放电时长可选放电时放出容量可选蓄电池单体触头温度可选蓄电池组充/放电状态必选充放电组别必选停止放电原因必选停止充电原因必选市电故障必选蓄电池采集模块通信状态必选2遥信总电压过高/过低必选单电压过高/过低必选单体温度过高/过低可选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可选充电电流过高/过低可选放电电流过高/过低可选远/近端状态可选开始/停止充放电必选第1~N组预置必选3遥控第1~N组开始充放电必选设备重启必选总电压下限可选单体电压下限可选温度上限可选放出容量可选充放电参数放电时长可选4遥调充电时长可选充电总压可选充电截止电流可选充电等待时间可选告警总电压上限/下限可选告警参数告警单体电压上限/下限可选26

Q/GDW 120432020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制主要原则、 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要工作过程. 准结构和内容. 文说明.

大跨度梁模板施工组织设计Q/GDW120432020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9)191号)的要求编写。 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是保障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是通信系统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电网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通信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覆盖范围、 支术装备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保障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通信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还存在系统互联协议多样、接口不稳定、前端配置不一等诸多方面 的不足。为深度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以平台化思维为主导,将物联网、数据分析、融合通信、 地理定位、可视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创建满足通信设备稳定运行的绿色生态环境,打 造出新一代泛在化和智能化的通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全面推动运维方式的智能化发展。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信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用于指 导智能化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运维平台的建设、改造与深度应用,实现监测精准、智慧预警、远程控制、 方式在线、应急处置、资源调配等功能,为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各层级设备创造良好稳定 的运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原则是: a)遵守现有相关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等,遵循国家电网公司对标准编写的要求: b 保障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使规范具有科学性利 可操作性; C)标准内容考虑适用性、扩展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大技不领域的国家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Q/GDW 120432020

2019年11月英伦郡欧式居住小区施工组织设计,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TC03)在北京组织召升 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意修改后以技术标准形式报批。 2019年11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4章,由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监控内容及典型配置、系统硬件和安全防护组 成。本标准兼顾了现有动环监控系统的实际状况,本着先进性和实用性、操作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 给出了动环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规范了网络架构、接口与协议、传输链路等要求,明确了系统应具 备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分析预警、职能运维等功能,定义了监控对象与监控内容的范围,最后提出 了具体的系统硬件和安全防护要求。本标准标准深度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以平台化思维为主导, 独合了多项先进技术,着力打造出新一代泛在化和智能化的通信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全面推动运维方 式的智能化发展

本标准第5.2条中,根据属地化运维原则,规定动环监控系统二级平台的网络架构部署,省级平 台部署架构(一级部署)和市级平台部署架构(两级部署),各省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选择进行实施 本标准第5.3条中,根据工信部标准、TMS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北向接口系统规范,对A、B、C、I 妾口进行介绍,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本标准5.4条中,规定了动力与环境设备采集接入动环监控系统方式,包括采集方式及数据传输 网络架构,各省可根据本省实际情况按5.4.2进行实施, 本标准第6.2.3条中,说明了动环监控系统可视化展示功能,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展示的站点、监控对象。 本标准第6.5.1条中,提供了智能自检示意图,具体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如 监控单元失联、动环监控系统线路故障以及服务器岩机在图中的位置以不同状态显示。 本标准9.2条中,规定了动环监控系统计算机和网络监控设备的安全要求,包括操作系统和基础 软件的安全要求、动环监控系统软件安全要求、动环监控系统使用权限设置,主要安全防护要求参考 了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二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