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0801.7-2021 电主轴 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 技术条件.pdf

JB/T 10801.7-2021 电主轴 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 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B/T 10801.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0687
下载资源

JB/T 10801.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B/T 10801.7-2021 电主轴 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 技术条件.pdf

ICS25.08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0801.72021

JB/T10801.72021

梁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图1噪声测量测点分布图. 图 2 静刚度测量

表1额定输出功率 表2振动限值.. 表A.1电主轴检验项目

JB/T10801《电主轴》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第2部分:加工中心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第3部分:数控机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一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一 第5部分:钻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第6部分:雕铣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一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0801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鄄、朱继生、陈长江、张维、季红丽、郭丽娟、秦鹏、程振涛、葛慧颖。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JB/T10801《电主轴》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第2部分:加工中心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第3部分:数控机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一第4部分:磨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第5部分:钻削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第6部分:雕铣用电主轴技术条件; 一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0801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鄄、朱继生、陈长江、张维、季红丽、郭丽娟、秦鹏、程振涛、葛慧颖。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电主轴第7部分:特殊用途电主轴技术条件

JB/T10801的本部分规定了特殊用途电主轴设计、制造和验收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滚动轴承支承的拉碾用电主轴、切割用电主轴、离心机用电主轴和试验机用电主轴等 特种用途电主轴(以下简称电主轴)。

10801.1201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电主轴的外露部分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锐棱、尖角和开口。 4.2电主轴总体质量大于16kg时,应设置起吊或搬运结构。 4.3电动机线包应埋设常闭型或常开型热敏保护元件,或采取其他有效的电动机过热保护措施(如设 置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4.4电主轴也可埋设温度测量传感器,以测量电主轴轴承及电动机绕组温度。 4.5电主轴采用危险的高压电驱动时,应确保用电安全。

4.6电主轴的壳体应接地,设置接地线并有接地标示,以保证直接和间接接触的安全。 4.7电主轴接线时应先接地,然后再接相线,拆卸时相反(先拆相线,然后拆接地线)。 4.8应采取措施防止接触正在工作的电主轴的旋转部分,或设置警示标志,以免其造成严重人身伤害。 4.9 禁止用锤子或类似的工具敲打主轴,以免主轴变形或轴承损伤。 4.10应采取措施防止安装在电主轴上的工件或附件意外松脱或甩出。 4.11电主轴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安装和运行。

1.1电主轴运行环境应规定温度范围、海拔范围、环境的相对湿度 保证电主轴的正常运行 1.2电主轴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正确安装后方可运行

拉碾用电主轴、切割用电主轴、离心机用电主轴的工作制应采用GB/T755一2019规定的S1 工作制,其他电主轴的工作制应采用GB/T755一2019规定的S1及S6工作制,通常采用S6制式 标注的电主轴应在括弧中标注工作时的负载持续率(通常为25%、40%、50%、60%)。电主轴工作 制应在技术协议中规定,并按规定的工作制进行检验。

电主轴的额定电压宜按110V 230V、300V、350V、380V、400 0V、460V、660V、1140V选择。电压等级及电源应在技术协议中规定

电主轴的额定输出功率应优先选用表1中的第一数系

注:若有需要,第二数系的数值可作为第一数系的中自

轴的动力电源端子和反馈元件的出线可 引出。电缆方式引出时,绕组线端应 标记,并用U、V、W表示;采用插头座引出时,接线标记应有相应的技术文件说明。 组出线端按照标记字母顺序与驱动电源输出 过应相连接时,电主轴的旋向应为标注的方向

面及配合面应平滑、光洁,不应有涂覆层脱落、

主轴及与轴承外径直接接触的关键零件(套筒及轴承座等)应选择与寿命相适应的材料及采取相应 的耐磨措施,并进行稳定性处理。 特殊要求的安装及配合接触面,其耐腐蚀性、耐温性、耐冲击负荷等要求应在技术协议中规定,并 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措施予以保证。

电主轴配合面外圆尺寸公差采用h6,圆度公差等级不低于5级。若配合面有法兰,法兰端面与主 轴回转轴线垂直度公差等级不低于5级。对特殊安装的电主轴应标注安装位置及安装部位的公差

电主轴冷却系统、油雾或油气润滑系统应无泄漏现象。 电主轴应进行以下密封试验: a)使用内置冷却系统(指液冷)的电主轴,装配后应进行不少于1h的通液冷却试验,任何部位 不应有渗漏现象; b)带中心冷却装置的电主轴应按设计压力进行不少于10min通液试验,不应有渗漏现象; c)油雾或油气润滑系统应按工作压力进行不少于10min通气试验,非排气孔、排气面不应有漏气 现象; d)特殊密封要求的电主轴应规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5.9.2防护性能要求

电主轴的预加负荷应根据工作负载、轴承型号及配置型式来确定。

电主轴绕组直流电阻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其三相冷态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应不超过1.5%。按 照GB/T1032一2012的规定进行检验。

在符合5.1运行条件的情况下,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Q2,在温升试验后应不小于 20MQ2。 检测方法应按JB/T10273一2013的规定执行。检验时可测量冷态绝缘电阻,但应保证热态绝缘申

JB/T10801.72021

规定。检查绝缘电阻用的绝缘电阻表应符合JB/

电主轴电动机定子绕组应能承受匝间耐电压冲击试验而不发生击穿,其试验冲击电压峰值按JB/I 9615.22000的规定。 试验方法应按JB/T9615.1一2000的规定执行。

电主轴电动机定子绕组与壳体间应能承受历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而不发生击穿,试验电源频率 为50Hz,波形尽可能为正弦波形,电压的有效值为1000V+2Umax(Umax为最大电压),但最低不低 于1500V。 试验方法应按JB/T10273一2013的规定执行,试验结束后按本部分5.12测量绝缘电阻应能满足本 部分5.12的要求。出厂检验时,1min的耐电压试验可用5s试验代替,试验电压不变,重复进行试验 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0%

电主轴的最大输出转矩应达到技术文件的要求, 试验方法应按GB/T1032一2012的规定执行。

电主轴空载运转时,不考虑绕组温升的温升值应不大于32℃,温度最大值应不高于65℃。 电主轴在规定的冷却条件及额定状态下,空运转试验不少于2h,其中最高转速试验时间不少于1h, 当电主轴温度稳定时(在1h内温升上下浮动不大于1℃)测量温升,测点在主轴尽量靠近支承轴承的 部位。 电主轴特殊的温升要求及检验方法应在技术协议中加以规定,

时电主轴安装定位外径下垫置5mm~10mm的弹性体,测点位于电主轴外壳上对应前后支承 测量环境条件和数据处理应符合GB/T10068—2020和GB/T16768一1997的规定。 轴特殊的振动限值要求在技术协议中加以规定。

电主轴按实际工况安装JTS/T320-2021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pdf,空运转至转速稳定状态,不应有异常的尖叫声和冲击声,进行空运转 噪声测量,油雾润滑电主轴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3dB(A),油脂润滑电主轴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 78 dB(A)。

JB/T 10801.72021

电主轴特殊的噪声限值要求在技术协议中加以规定。 测量声场环境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T10069.1一2006的规定,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 GB/T17421.5一2015的规定,测量时配套设施(润滑装置、液压装置、冷却装置等)所发出的噪声作为 背景噪声处理。测点水平位置如本部分图1所示,测点高度位置位于电主轴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内。以各 测点测得的最大值为电主轴的噪声值。

电主轴的静刚度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图1噪声测量测点分布图

则量方法如下: a)检验电主轴单元静刚度时,主轴为不旋转状态。 b)应按GB/T13574一1992的规定,加载力的最大值约为电主轴允许用最大径向或轴向力的2/3, 其中测量径向刚度时仅考虑径向负荷,测量轴向刚度时仅考虑轴向负荷。测量径向刚度的加力 点规定为靠近主轴伸出端(安装接杆)的极限位置,主轴包含接杆时要除去接杆,如本部分 图2中A点所示;测量轴向刚度时应使轴向力的作用点尽量接近轴线。 c)径向位移测点位于加力点所在的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且对称于加力点,如图2中B点。 d)加载装置的示值分辨率不大于10N,位移测量装置应精确到0.001mm。 e)测量静刚度时,应至少进行三次测量,每次测量前转动主轴1圈~2圈,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 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T/CECS 765-2020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精度检验时以与电主轴本体相对固定的位置作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