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1100.7-202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7部分.pdf

DL_T 1100.7-202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7部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57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_T 1100.7-202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7部分.pdf

ICS29.240.0 CCS F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村

DL/T 1100.7—2021

重庆市商业大厦单元用房幕墙工程施工方案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前言 引言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 缩略语 总体原则 "2 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网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 *.2 7.1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组成及工作模式 7.2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 ·4 7.3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功能要求 "5 7.4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性能要求. .5 7.5日 时间同步输出信号· 7.6守时精度. 7.7接收机和天线 C 时录A(规范性)主站卫星共视数据通信协议· 时录B(规范性)子站卫星共视数据通信协议 ·9 耐录C(资料性)子站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工作模式· 时录D(规范性)管理信息定义·

DL/T1100.7—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1100《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的第7部分。DL/T110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技术规范; 一第2部分:基于局域网的精确时间同步; 一第3部分:基于数字同步网的时间传输技术规范; 一第4部分:测试仪技术规范; 一第5部分:防欺骗及抗干扰要求; 一一第6部分:监测规范; 一第7部分: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技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引众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 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中国科学 院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指南针导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威 科姆华大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 制中心、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世林、刘晓川、王永福、卞宝银、张道农、于跃海、段翔兮、黄鑫、滕予非、 魏旺全、张华、李小鹏、杨松、张金虎、何迎利、杜奇伟、韩错、张琦兵、高艺文、常政威、胡蓉、 刘波、李金、李文猛、王延辉、陈向东、徐洪海、张筱南、王超、董言涛、白英伟、李昂、王康、 刘子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1100《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的第7部分。DL/T110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技术规范; 一第2部分:基于局域网的精确时间同步; 一第3部分:基于数字同步网的时间传输技术规范; 一第4部分:测试仪技术规范; 一第5部分:防欺骗及抗干扰要求; 第6部分:监测规范; 一第7部分: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技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引众数字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 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中国科学 院国家授时中心、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指南针导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威 科姆华大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 制中心、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世林、刘晓川、王永福、卞宝银、张道农、于跃海、段翔兮、黄鑫、滕予非、 魏旺全、张华、李小鹏、杨松、张金虎、何迎利、杜奇伟、韩错、张琦兵、高艺文、常政威、胡蓉、 刘波、李金、李文猛、王延辉、陈向东、徐洪海、张筱南、王超、董言涛、白英伟、李昂、王康、 刘子棋。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1100.7—2021

DL/T1100是根据电力时间同步系统的相关需求,结合我国电网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 集控站的要求,并兼顾近期及远期电力行业对时间同步系统的规划而编制。 目前时间同步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电网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和集控中心等,实现了对 就地系统和设备的授时。但是随着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影响涉 网稳定,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设备和地域,而是向着实现跨区域的设备、系统 和应用之间的时间同步和闭环管理等方向发展,并需要以可追溯、可监测等方式提供时间传递各个环 节相应的信息和数据,保证时间准确度和可信度。 采用卫星共视技术可以完全消除卫星钟差,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卫星信号路径延时(对流层延 时、电离层延时)误差,从而提高共视两地时间偏差值的准确度,达到高精度时间对比的目的。 因此,利用卫星共视技术,以多种类型的网络通信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交互,完成共视数据传递; 以时间比对和渐进调节的方法,实现各分散布置的时间同步系统的跨区域可追溯的高精度时间同步; 还可实现子站时间同步系统的监测与闭环管理。从而满足电力系统在广域测量系统(WAMS)、系统保 护、行波测距、雷电监测和宽频测量等跨区域应用对时间断面和数据断面的需求。

DL/T 1100.7—2021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7部分: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技术

本文件提出了基于卫星共视技术实现的时间同步装置、同步系统和同步网络的基本组成、功能和 性能要求,明确了共视数据信息内容和数据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系统中跨区域同步的广域测量系统(WAMS)、系统保护、行波测距、雷电监测 和宽频测量等应用场合,可实现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集控站等所用的时间同步系统之间 的时间可追溯、可监测和闭环管理。

GB/T19391一2003、DL/T860(所有部分)和DL/T1100.1—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禾 于本文件。

5.1 卫星共视实现跨区域时间同步系统之间的时间同步、可追溯和可监测。 5.2 2卫星共视应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为主,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 统(GNSS)为辅。 5.3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网采用主从架构,子站的时间均可追溯到主站的时间上。 5.4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等网络传输的卫星共视数据,其信息接入的安全应符合GB/T36572一2018的 要求。

基于卫星共视的时间同步网

图1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网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组成

DL/T1100.7—2021

子站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工作模式有三种:卫星共视模式、跟随模式和守时模式, 模式见附录C。

7.2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应计算出每一秒本地钟与每一颗可视卫星的星地钟差,并利用最小二乘法 计算出共视周期内本地钟与每一颗可视卫星的星地钟差的中位值和斜率,从而形成共视数据。 主站在每个共视周期结束后向子站发送共视数据,子站用接收到的主站共视数据和自身的共视数 据综合计算出与主站的时间偏差,据此调整本地钟的时间并将调节结果上送主站。 利用公式(1)计算出主站与共视卫星的星地钟差Msv,利用公式(2)计算出子站与共视卫星的 星地钟差△tssv,再利用公式(3)计算出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tsM,图3为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 示意图

式中: M 主站时间; sy 卫星钟时间;

图3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示意图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功能要求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功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功能要求应符合DL/T1100.1一2018中7.2的相关要求,还应满足以下 求: a)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应能计算与各可视卫星的星地钟差。 b)主站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应能形成共视数据并发送给子站。 c)子站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应能接收主站发送的卫星共视数据,计算出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 (钟差),据此调整子站的本地钟时间,并将调节结果上送主站。 d)应具有接收天线位置信息设置功能。 e)应有下列信息指示: 1)时钟工作模式(共视、跟随、守时)。 2)共视使用的导航系统及模式指示。 3)共视模式下的主从钟差数据(单位:ns)。 4)BDS、GPS接收天线的位置信息显示(经度、纬度、高程)。 5)装置自检信息。 6)故障信息及记录。 f)应有告警接点输出:共视异常告警。 g)管理信息宜采用DL/T860(所有部分)或DL/T634.5104一2009建模,数据内容定义应符合附 录D的要求,其体系结构、交互方式、服务原语及通信协议应符合GB/T33602一2017的要求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性能要求应符合DL/T1100.1一2018中7.3时间同步装置的相关性能要 求,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工作环境条件:环境温度变化率不大于5°C/h。 b)零基线定时偏差:用功率分配器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等长的同轴电缆分别接入主站和子 站的北斗和GPS卫星信号输入端口,子站与主站的时间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nS。 c)子站装置应在主站所在地进行零基线测试合格后方可应用到现场。

7.5时间同步输出信号

某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由枢纽工程及灌区工程两部分组成)7.5.1时间同步输出信号类型

7.5.2串行口时间报文

7.5.3网络时间同步

DL/T 1100.7—2021

卫星共视时间同步装置的守时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主站:在守时12h后的时间准确度应优于50ns/h; b)子站:在守时12h后的时间准确度应优于200ns/h。

装饰工程技术交底资料大全DL/T 1100.7 20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