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31/T 003-2022 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规范.pdf

DB1331/T 003-2022 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670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31/T 003-2022 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规范.pdf

ICS35.240.67 CCS L 67

DB 1331/T003—2022

XionganNewAreaBuiTdingsandStructures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Guidelines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发布

大连市某道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DB1331/T00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 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强、王题、杜忠岩、苗滢、赵兴、温攀龙、史轮、李飞。

DB1331/T003—2022

DB1331/T003—2022

雄安新区建构筑物通信建设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范围内建构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文件。 GB/T36638一2018信息技术终端设备远程供电通信布缆要求 GB/T50853一2013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GB/T51125一2015通信局站共建共享技术规范 GB/T51216一2017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节能技术标准 YD/T1051一2018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5054一2019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YD/T5120一2015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151一2007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 YD/T5184一2018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YD/T5202一2015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YD/T5230一2016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宏基站 基本用作室外覆盖,发射功率大,一般在十瓦、百瓦量级,承载的用户数量较大,覆盖面积较广, 射频发射设备体积、重量均较大,需要安装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杆塔或者特殊固定件上。宏基站一般 有较大容量的机房、天馈系统、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

用作室外覆盖,发射功率大,一般在十瓦、百瓦量级,承载的用户数量较大,覆盖面积较广 设备体积、重量均较大,需要安装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杆塔或者特殊固定件上。宏基站一般 量的机房、天馈系统、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

5G天馈系统一般由5GAAU、固定承载物、线缆等组成。固定承载物一般为钢结构件,如抱杆、 当采用通道数比较少的射频单元时,5GAAU也可以拆分成5GRRU和5G天线。

1分布系统简称室分,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方案,其原理 缆分散布置信号发射点,将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DB1331/T003—2022

通信基础设施 包括移动通信基站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基础设施两部分,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站机 房、电源系统、接地系统、天面设施等,室内分布系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室分机房、电源系统、接地系 统及布线等。

依据雄安新区各组团区域人口密度、功能划分、路网结构、用户分布、技术指标相关数据,建设核 心机房、汇聚机房、接入机房、小区机房、小机房、无机房等。 构建层次清晰、架构合理的信息通信机房布局,能充分满足智慧城市中公用通信业务及以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务的接入、交换、处理、存储需求。 应符合信息通信行业的有关技术体制要求,同时符合环保、节能、消防、抗震、国防、人防等有关 要求。综合考虑当前业务和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节点布局,以满足综合业务发展需求为目标, 符合其在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定位,做到层次分明,连接顺畅,形成层次化的机房关系和有区域特色的服 务区域概念,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需求,统一功能、集约设置。

4.1.1.1核心机房应根据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统一功能、集约设置,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信息化、 动力系统、公共配线区域以及其他需求,预留机房用地面积。 4.1.1.2核心机房的选址应选择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好的地区。需确保至少3个方向出局管道。 供电应满足一类供电。 4.1.1.3核心机房通常与其他建筑合用,应做到分区合理、有效隔离。机房形状应是规整的正方形或 长方形,大开间布局,机房内应尽量少的设置房柱。建筑物的变形缝不得设在机房内部。优先考虑设置 在无地下室的一层,机房及辅助生产用房的上层不应布置易产生积水的房间,不能避免时,上层房间的 楼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机房外墙一般不应设置外窗。 4.1.1.4核心机房的机房面积、负荷密度均应满足核心设备的工艺需求,通常单机柜占用建筑面积为 9m~15m,通常每平方米电力负荷为1kW~2kW。 4.1.1.5核心机房的建设标准通常应优先满足国标A级标准,条件不具备时可根据核心设备实际需求 确定等级,通常不应低于国标B级标准。制冷系统应充分考虑现有建筑的空间条件,尽可能使用自然冷 源,实现节能运行。机房承重应满足核心设备承重要求,不满足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4.1.1.6核心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参考GB50057和GB50343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值去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的最小值,通常为不大于1Ω。机房内做好等电位连接。 4.1.1.7对有保密要求的核心机房应建设电磁屏蔽机房,电磁屏蔽等级应满足业务保密要求,结构形 式可采用焊接式屏蔽机房,当机柜数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屏蔽机柜方式。核心机房内通道宽度和门的尺 寸应满足设备和材料运输要求。主机房净高不应小于3.0m。

DB1331/T003—2022

4.1.2.1汇聚机房应根据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统一功能、集约设置,充分考虑多家运营商、信息化、 动力系统、公共配线区域以及其他需求,预留机房空间, 4.1.2.2汇聚机房的选址应选择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好的地区。确保至少3个方向出局管道。供 电应满足一类供电。 4.1.2.3汇聚机房通常在其他建筑内的一个机房,机房形状应是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开间布局, 机房内应尽量少的设置房柱。建筑物的变形缝不得设在机房内部。优先考虑设置在无地下室的一层,机 房及辅助生产用房的上层不应布置易产生积水的房间,不能避免时,上层房间的楼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水 措施。机房外墙一般不应设置外窗。 4.1.2.4汇聚机房的机房面积、电源引入均应满足汇聚设备的工艺需求,通常单机柜占用建筑面积为 6m”~9m²,电力引入负荷通常有30kW(4~5机柜)、50kW(5~10机柜)、100kW(10~20机柜)等几 种类型,平均单机柜功耗为4kW~5kW。 4.1.2.5汇聚机房的建设标准通常应优先满足国标B级标准,条件不具备时可根据汇聚设备实际需求 确定等级。制冷系统应充分考虑现有机房的空间条件,尽可能选用节能设备,实现节能运行。机房承重 应满足汇聚机柜承重要求,不满足时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4.1.2.6汇聚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参考GB50057和GB50343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接地电阻值去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的最小值,通常为不大于4Ω。机房内做好等电位连接。 4.1.2.7对于有保密要求的汇聚机房应建设电磁屏蔽机房,电磁屏蔽等级应满足业务的保密要求,结 构形式可采用屏蔽机柜方式。

4.1.3.1每个街坊内按需预留小区机房,小区机房结合街坊公共设施附设于建筑,建筑面积为30㎡~ 50m?。 4.1.3.2空调、供电等配套系统统一建设多家共用。可考虑采用电网公司提供直流直供模式。室外预 留空调室外机平台。 4.1.3.3机房内不应有水管、消防管、燃气管穿过,不应设置消防栓,严禁使用自动水喷洒装置。 4.1.3.4机房应严禁漏水、渗水,不得从门、窗、顶棚等处漏水、渗水。 4.1.3.5机房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4.1.4.1室内分布系统主要解决建筑物内部、下沉广场、地下空间、地下道路等区域深度信号覆盖, 各电信运营企业集约共享。建筑物内带状空间按照每50m划分,开阔空间按照每200m㎡划分,预留走线 及设备安装空间。 4.1.4.2对于建筑楼宇室内分布系统,室分机房应与建筑物弱电间合建或与电梯机房贴建,应靠近所 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机房面积不小于50m机房面积100000㎡建筑面积。 4.1.4.3对于地下轨道交通场景,如无条件建设机房,需每5km预留1个设备洞室作为机房,机房面 积不小于50m机房面积3km隧道及交通干线长度。 4.1.4.4对于交通枢纽室内分布系统,室分机房应与交通枢纽弱电间合建或与电梯机房贴建,应靠近 所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机房面积不小于50m机房面积/40000m交通枢纽建筑面积。 4.1.4.5室分机房与市电接火点至少有3个75电力管通达;机房应与地块外骨干管道至少有3个七 孔光缆管通达。

DB1331/T003—2022

1.4.6应在建筑物每层楼的弱电间、电梯井等预留室分设备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不应小于3m”。 装空间能够通过管道通达到最近机房 1.4.7建筑物建设需要为室分线缆预留槽道位置

对于空间紧张的区域,按需预留小机房,小机房结合街坊公共设施附设于建筑,建筑面积为1 m

4.1.6室内通信覆盖

室内通信覆盖的目标区域主要包括室外通信站无法完全覆盖的覆盖盲区(如高档写字楼等)、室外 通信站无法满足容量需求的业务热点区(如机场等)以及室外通信站导频污染等原因引起的覆盖质差区 (如建筑物高层等)三类目标场所,目标场所涉及的建筑物应考虑进行室内通信覆盖建设,且建筑物建 设应与室内通信覆盖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协同进场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室内通信覆盖系统线缆槽

建筑物应按通信设计要求为室内通信覆盖系统预留通信专用的线缆槽道,或在公用的槽道上预留 通信线缆的专用位置,住宅建筑物预留位置宽度不应小于150mm,非住宅建筑物预留位置宽度不小于 300mm,槽道可在各楼层间连通,并在各楼层设置出口,槽道环境应满足弱电系统走线要求。

4.1.8室内通信覆盖系统分布设备

针对有源室内通信覆盖方案,应根据通信设计为有源分布设备预留便于调测的安装位置,并要满足 维护、散热及设备接地的要求。 针对无源室内通信覆盖方案,应根据通信设计为无源器件预留易于维护的固定托盘或器件箱位置 不允许悬空无固定位置安装无源器件。 针对室内通信覆盖系统天线的安装,应根据通信设计预留无直接遮挡物、并且尽量远离消防喷淋头 的位置,无吊顶环境下应预留天线固定吊架位置,且吊架高度应略低于屋顶其他障碍物(如梁、通风管 道、消防管道等)以保证天线的辐射效果。 针对电缆安装所需的穿凿孔洞,要根据穿越的缆线数量确定孔洞内径,所有孔洞需在穿墙(板)部 分加装镀锌钢管,并在管内填充防火岩棉

4.1.9.1天馈系统要求与建筑设计、公共设计、景观设计融合统一,符合城市景观及市容市貌要求, 并与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4.1.9.2全面推行基站无塔化,创新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城市建筑、公共设施,室外基站可采用 附设于其他建筑物或构建物的建设方式, 4.1.9.3对于现有城区学生公寓房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根据实际站址情况,制定美化改造措施,最大限度实现与城市景观风貌融 合。 4.1.9.4对于室内、地下城市空间,应综合采用微小基站、美化天线、泄漏电缆等建设方案,实现小 型化、美观化、隐蔽化、景观化的融合目标。

DB1331/T003—2022

4.2.2.4需为通信网络部署预留通信电源、线缆槽道、照明等,机房空间、电力需求、槽道空间等需 满足通信部署相关标准要求 4.2.2.5医院内主要采用有源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应做好容量规划以及室内小区划分,满足高峰 需求。需提前预留室内分布系统部署空间。 4.2.2.6需为医院周边公共区域覆盖预留天面空间,预留天面空间需求需提前与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 等沟通规划。 4.2.2.7医院内高于20m的建筑建议预留天线安装平台和美化罩安装空间,以便后续移动通信宏基站 天线安装。楼顶安装平台及天线可结合女儿墙隐蔽安装或结合建筑形态景观化安装。 4.2.2.8天馈建设需结合区域整体建筑风格设计美化天线,保持区域建筑风貌的统一协调。 4.2.2.9综合医院通信设施应按表2的规定配置,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JGJ312有关规定

表2综合医院通信设施配置表

注:●一应配置○一宜配置○一可配置 一宜不配

4.2.3.1体育馆为大型室内覆盖场所,重要设施多,属重点建设,业务密集场景。馆内隔断复杂,用 户多、密度大,整体业务使用量大。 4.2.3.2场馆内需为通信网络部署预留机房空间、通信电源、线缆槽道、照明等基础设施,机房空间、 电力需求、槽道空间等需满足通信部署相关标准要求。 4.2.3.3区域内建设宏基站须做好基站的伪装、美化和景观化处理,保证区域内建筑风格的统一。 4.2.3.4馆内主要采用有源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应做好容量规划以及室内小区划分,满足高峰需 求。需提前预留室内分布系统部署空间。 4.2.3.5对于部分业务量较低区域,如停车场电力铁塔基础施工方案,可兼顾成本采用传统无源室内分布系统、定向天线覆 盖等综合方案。需提前预留分布系统部署空间。 4.2.3.6对于馆前广场,应采用宏微结合的方式,保障覆盖及容量需求。需场馆预留天面空间,预留 天面空间需求需提前与通信基础设施运营商等沟通规划。 4.2.3.7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按表3的规定配置,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JGJ351的有关规定。

DB1331/T003—2022

表6交通客运站智能化系统配置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