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31/T 002-2022 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导则.pdf

DB1331/T 002-2022 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670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31/T 002-2022 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导则.pdf

ICS33.060 CCS M 30

DB 1331/T 002—2022

XionganNewArea5GCommunicationConstructionGuidelines

GA/T 1246-2015标准下载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发布

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引言 1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5G通信建设要求 5G相关配套建设要求 风貌融合要求与方案. 参考文献.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强、白少宇、岳胜、邱东来、王梦浩、何光明。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强、白少宇、岳胜、邱东来、王梦浩、何光明。

本文件规定了雄安新区5G通信建设一般性原则、通用规定及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雄安新区5G新建、扩建、改建工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宏基站Macrobasestation 基本用作室外覆盖,发射功率大,一般在十瓦、百瓦量级,承载的用户数量较大,覆盖面积较广, 视频发射设备体积、重量均较大,需要安装在具有一定承重能力的杆塔或者特殊固定件上。宏基站一般 有较大容量的机房、天馈系统、后备电源等配套设施。 3.2 5G天馈系统5GAntennaFeederSystem 天线和馈线系统,多用于2G/3G/4G,有独立物理天线,且需要馈线连接的场景;5G主流多通道宏站 射频与天线合一即BBU(CU/DU)+AAU。当通道数较少时,AAU可以拆分成5GRRU和5G天线。 3.3 微基站Microbasestation 指低功率、小型化基站,一般为瓦级或者毫瓦级。可用作室外覆盖补盲或者热点场景容量提升,常 安装在路灯杆、视频杆等公共设施上,或者附墙安装。按基带和射频处理功能的组合方式,微基站分为 数字化有源室内分布系统(分布式微基站)和一体化微基站。按基带和射频处理功能的组合方式,微基 站分为数字化有源室内分布系统(分布式微基站)和一体化微基站。

室内分布系统Indoordistributionsystem 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方案,其原理是利用线缆 分散布置信号发射点,将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5G通信建设的一般要求如下: a) 5G建设应以SA为目标网架构,实现新区全域覆盖; b) 1 对于室内以及雄安地下空间,应着重考虑建设5G室内分布系统; C人 在5G网络建设初期,可按照不低于下行边缘速率100Mbps、上行边缘速率4Mbps进行网络规 划。各基础电信企业应根据自身网络条件,对指标进行拔高; d) 各基础电信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进一步增大5G网络建设投入,提高5G体验速率; e) 5G建设应结合当地业务特点以及人民群众切实需求,综合考虑5G、4G的协同建设; f) 2 国家工信部明确,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面临着3G、2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鼓励运营企 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最终实现3G、2G退网,5G、4G协同可持续发展

5.25G网络总体架构

5GNR有两种部署选择,SA和NSA。SA模式下NR独立组网;NSA模式下,一个基站依赖于另外一个基 站提供控制信道。5G建设应以SA为目标网架构。 核心网有两种部署模式,沿用EPC架构升级软件(EPC+)支持eMBB业务作为过渡部署方式和部署基 于服务化架构的全新5GC网络。运营商需要根据现网的演进和相关投资方案确定核心网部署模式。

5.3核心网建设基本要求

5G建设应以SA为目标网架构。通过核心网互操作实现4G和5G网络的协同,初期主要满足eMBB场景需 求。5G核心网应具备语音业务的承接能力,初期采用从5G回落到4G网络的方案,通过VoLTE技术提供语 音业务。 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核心网将采用云化部署,控制面按各运营商规划大区集中部署,对用户面转发 资源进行全局调度,用户面按需在新区内下沉,实现分布式灵活部署。 随着标准和技术的逐步演进和完善,5G核心网将按需升级支持mMTC和URLLC场景。边缘计算设备根 据不同场景、业务需求综合选择,在新区内采用灵活的部署方案。 推动多网融合技术发展,在多网融合技术和产业成熟后,适时考虑5G核心网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统 管理和统一认证,实现多种接入网络之间的数据并发或数据调度,保持业务和会话的连续性,发挥多 网融合优势。

从基础电信企业频谱分配及近期重耕为5G的频谱看,暂时不存在5G和邻频TDD系统(3G、4G、5G) 之间时隙不同导致上下行强干扰的场景,因此5G系统和5G系统之间,以及5G系统和异系统间的天面基本 隔离要求为30dB。 对于异系统间多次谐波的影响,存在二次谐波干扰的天面隔离要求为46dB,主要为1.8G对3.5G的二 次谐波干扰;存在三次谐波的天面隔离要求为43dB,主要为800M对2.6G的干扰。 目前5G相关的天面空间水平和垂直隔离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 1不同系统间天面水平隔离距离要求

表2 不同系统间天面垂直隔离距离要求

5.55G基站部署形式

5.65G基站站间距及挂高要求

5G基站站间距及挂高要求如下: a) 通常天线挂高15m~35m左右,需满足限高要求。 b) 参考我国目前的5G频率分配,结合新区城市规划,不同频率下,各种场景下的参考站间距如

表3宏基站不同频段站间距参考值

c)5G微基站通常天线挂高3m~15m,小型广场、步行街,微基站挂高为3m~10m;一般道路和普 通居民区域,微基站挂高一般为6m以上;高层楼宇,微基站挂高为10m以上;需要满足限高 要求。5G微基站单站覆盖距离为50m~80m。 d) 5G有源室内分布系统,在3.5GHz频段下,单pRRU覆盖半径约15m~20m,下沉道路/隧道场景 单pRRU覆盖距离约30m~50m。下表是以3.5GHz为例,不同穿透场景下,5GpRRU的参考覆盖 距离:

表4不同穿透情况5GpRRU覆盖半径

65G相关配套建设要求

5G通信建设配套要求同步满足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制式网络需求,预留未来毫米波5G的配套策 对于现有城区,如容城、安新、雄县等,应优先利用现有存量站址资源,并进行必要改造。各 信企业应积极采用宽频天线建设,整合天面资源,

6.1配套天面建设要求

5G配套建设大面要求如下: a)对于有5G规划站址的新建建筑,应在四个方向预留天线安装平台,或者采用本导则相关的风 貌融合建设方案。预留平台时,该平台可位于楼顶或者外墙面,平台安装空间应满足各基础电 信企业的需求并进行空间预留,每个平台安装空间应不小于长8m、高2.5m、深1.5m。 b)对于有5G规划站址的原有建筑,应妥善根据现有条件对天面进行改造,将基站天面建设融入 建筑设计中,在满足通信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城市容貌。 c)微基站可采用单独立杆、在周边建筑物附墙、与其他市政设施共杆等方式建设,需要保障和城 市风貌融合。 d)天面提供的5GAAU安装高度应满足规划挂高要求并考虑周围环境和建筑物平均高度,满足新 区相关限高要求。 e)天面提供的AAU安装位置应当满足5G小区覆盖需求,信号不应被建筑物或地物遮挡,照射方 向上不应被同址建筑物上的构件、广告牌、其他系统天线及抱杆等设施遮挡。 f)5GAAU相对于以往制式的RRU、天线单体都要重,新建承载物必须符合承重要求。对于利旧原 有站址存量杆位资源时,应对原有资源进行承重复核,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者替换原有杆 体。 g)对于有5GBBU安装需求的站址天面,应保证能有竖直向上无阻挡视角大于90度的位置,用 以安装卫星天线。如果该天面旁边存在高大建筑物遮挡,应妥善选择天面位置,使得该遮挡物 位于卫星天线的北面。

6.2配套机房建设要求

5G基站配套机房建设要求如下: a) 1 基站机房可利用小区机房; b) 1 独立设置的基站机房造型需与周边环境融合; C) 1 城市、特色小镇区域,每个基站机房面积不低于30m”;美丽乡村、景区、交通干线等,每个机 房面积不低于20m; d) 1 基站机房净宽度不应小于3m,净高不低于2.6m; e) 2 建于屋面的机房外墙应预留两个馈线洞,洞底距机房地面2.2m,至少有一个馈线洞面向屋面 开阔处。建于顶层的机房,机房屋面应设置上线并道,并道下板洞不应在建筑物外墙一侧; f) 1 在城市规划综合管廊以及浅埋缆沟、通信管道要综合考虑通信运营企业的接入需求,为基站线 缆引接预留管孔资源; g) 2 5G室内分布系统主要解决建筑物内部、下沉广场、地下空间、地下道路等区域深度信号覆盖, 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集约共享。建筑物内带状空间按照每50m划分,开阔空间按照每200m划 分,预留走线及设备安装空间; h )对于建筑楼宇室内分布系统,室分机房宜与建筑物弱电间合建或与电梯机房贴建,宜靠近所覆 盖区域的中心位置,机房面积不小于50m机房面积100000㎡建筑面积:

i) 对于地下轨道交通场景,如无条件建设机房,需每5km预留1个设备洞室作为机房,机房面积 不小于50m机房面积3km隧道及交通干线长度; i) 1 对于交通枢纽室内分布系统,室分机房宜与交通枢纽弱电间合建或与电梯机房贴建,宜靠近所 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机房面积不小于50m机房面积40000m交通枢纽建筑面积; k) 2 室分机房净宽度不应小于3m,净高不低于2.6m; 1) 在城市规划综合管廊以及浅埋缆沟、通信管道要综合考虑通信运营企业的接入需求,为室分线 缆引接预留管孔资源; m 应在建筑物每层楼的弱电间、电梯井等预留室分设备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不应小于3m”。设备 安装空间能够通过管道通达到最近机房; n) 1 在建筑物智能化建设中须为室分线缆预留槽道位置

圆梦园三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3.1通信管道管孔需求

通信管道管孔建设需求如下: a 1 通信管道分为主干管道、次干管道、支路管道、引入管道,具体包括市政道路管道,汇聚、接 入机房的出局管道、小区机房的引入管道等,通信管道建设应统筹规划,随市政道路同步建设; b) 1 城市、特色小镇等区域的基站机房、室分机房、宏基站天线设备安装点位、微站设备安装点位、 室分设备安装点位等均需预留管道,保障传输与电源需求的通达; 乡村、景区、交通干线等场景的通信机房或天线设备安装点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预留管道、架 空、地埋等传输和电源路由通道。

通信管道建设要求如下: a) )通信管道应结合综合管廊进行建设; b) 1 通信管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对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淀区的主要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 道; C) )选择管道路由应在管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路建设的可能(包括在道路两侧建设的可能) d) 1 通信管道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e) 2 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 管道; f) 1 通信管道宜建在人行道下。如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可建在慢车道下,不宜建在快车道下; g) 2 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建筑位置选择依次是:中央分隔带下、路肩、及边坡和路侧隔离栅以 内; h) 2 管道位置宜与原有杆路(如有)同侧; i) 1 通信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i)通信管道位置不宜选在埋深较深的其他管线附近。

6.3.3通信管道在综合管廊中的位置要求

通信管道在综合管廊中的位置要求如下: a) 建设管廊时,应统筹考虑各基础电信企业 需求:

b) 管廊内通信线缆不应与电力电缆同侧敷设,以免高压电力电缆可能对通信线缆的信号产生十 扰; C) 管廊内通信线缆可以采用分层、分槽敷设学院图书馆钢筋工程施工方案,以便于区分和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d) 根据地块性质及通信线缆使用需求,一般每隔100m~200m设置线缆分支引出口; e) 管廊内通信线缆应采用非延燃线缆; f) 管廊内通信线缆敷设安装应按桥架形式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关规定; g) 线缆在管廊线槽内宜平铺敷设,不宜堆叠敷设; h) 综合管廊、管沟与通信局房应按通信局房出局管孔的数量要求配置联通管道; i) 综合管廊、管沟与通信基站等设施应按3~4标准管孔进行联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