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T 261-2018 陶瓷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pdf

RBT 261-2018 陶瓷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4516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RBT 261-2018 陶瓷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规范.pdf

注1:该参数偏差可合理地归因于所量化的数据集, 注2:不确定性信息一般要给出对可能发生的数值偏离的定量估算,并对可能引起差异的原因进行定性的描述。 [RB/T211—2016,定义3.16] 15 碳氧化率 carbonoxidationrate 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GB/T32150—2015,定义3.14

包括文件评审和现场审核

核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核查DB5101/T 56-2019 成都市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规范,步骤包括核查准备、核查策划、核查实施、报告综 核查实施包括文件评审和现场审核

核查申请由核查委托方提出。核查委托方 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投融资机构、陶瓷企业及 各方。核查受理方应是具备陶瓷企业 本核查资质和能力的核查机构

收到核查申请后,核查机构应指定有资质及能力的方案评审人员对陶瓷生产企业的排放报告进 审,并确保核查机构有陶瓷相关专业的核查组长、技术复评人员胜任陶瓷生产企业的核查工作,完 务派差流程。

核查机构及核查人员可选择采用核查辅助工具,如核查阈值、核查软件,来初步验证企业所提 的合理性。

RB/T 261—20186核查策划6.1核查目的核查目的是根据委托方的委托意图确定的,如碳交易核查、碳盘查、投融资核查等。具体的目的可包含如下内容:a)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的职责、权限是否已经落实;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及其他支持文件是否是完整可靠的,并且符合GB/T32151.9一2015规定;c)核查测量设备是否已经到位,测量是否符合适用的GB/T32151.9一2015及相关标准的规定;根据GB/T32151.9一2015的规定,对记录和存储的数据进行评审,判断数据及计算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正确。6.2核查范围6.2.1核查组应通过陶瓷生产企业提交的文件,确认陶瓷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情况,从而确认核查范围。在确定核查范围时,核查组应遵循以下原则:陶瓷生产企业核查报告主体为报告主体法人或视同法人;陶瓷生产企业组织边界符合GB/T32151.9—2015的规定;c)陶瓷生产企业运营边界参考陶瓷生产企业的设施和业务范围及生产工艺流程;d)陶瓷生产企业核算范围为本标准定义的温室气体;陶瓷生产企业时间边界在约定的时间段内。6.2.2温室气体核查范围包括核算边界内全部或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陶瓷烧成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核查数据风险评估参见附录A。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查边界如图1所示。机动车用化石煤、油、气燃烧燃料原辅料处理胚料制备烧成(破碎、球磨、搅拌、筛分、干燥)(制胚、成型、修胚、干燥)(窑烧、冷却)陶瓷加工模具制备制釉施釉(磨边、抛光、干燥、包装)陶瓷产品个购入的电力、热力输出的电力、热力图1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查边界示意图4

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类型按表1规

表1温室气体排放源识别核查示意表

核查模式采用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相结合

香模式采用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

审(参见附求D: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陶瓷生产企业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b)陶瓷生产企业提供的支持性文件。

核查机构对陶瓷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核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陶瓷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如单位简介、组织机构、主要的产品或服务;能源管理现状、废弃物处 理情况、有无新增排放设施/替代既有设施的新增排放设施/既有设施退出的情况、履药情况 b 陶瓷生产企业的设施边界及识别排放源。 ) 陶瓷生产企业的核算方法、数据与GB/T32151.9一2015的符合性。 d 陶瓷生产企业的测量设备校准的符合性。 e 陶瓷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过程及结果 f) 新增排放设施及既有设施退出的情况。 未来二氧化碳控制措施的核查。 h) 对监测计划的核查。 i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核查。

采取全样本抽样时,陶瓷生产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陶瓷生产企业运营场所不超过3个(含3个)时应对所有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b 当陶瓷生产企业其中某一类型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点或账薄、票据数量在核定的人日数内能 够核证完成时,应对该类型活动水平数据相关票据、计量设施进行全样本查看

采取部分抽样时,陶瓷生产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a)同类型多场所或设施的抽样,应符合: 1 当陶瓷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场所需要部分抽样时,抽样的规模应是所有相似现场总 数的平方根(数值非整时向上取整); 2) 当温室气体排放单元存在超过4个相似现场时,当年抽取的样本与上一年度抽取的样本 重复率不能超过总抽样量的50%; 3) 抽样原则确定以后,还要综合考虑将特殊属性的场所作为样本,如排放量占比大、排放设 施较多、存在新增排放设备或既有设施退出、活动水平数据来源与历史排放年份不一致等 情况。 b) 同类型活动水平数据抽样,应符合: 1 当陶瓷生产企业的活动水平数据或排放因子(账薄、单据、生产月报表等)涉及的数据数量 较多时,可以采取部分抽样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核查,抽样数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企业对数 据流内部管理的完善程度、数据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样本的代表性等因素,其中对月度数 据、记录采用交叉核对的抽样比例不低于30%; 2)当抽取样本的核查结果无法满足总样本接收的要求时,需扩大样本量; 3)在抽取的场所或数据样本中发现不符合,核查组应考虑不符合的原因、性质以及对最终核 查结论的影响等因素扩大抽样量,直至满足总样本接收要求

核查组长应根据6.1~6.5所述过程的策划结果制定核查计划,并与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相关部 门进行有效的沟通。 核查计划的基本内容为:核查日期、核查所需人日数(见附录B)、核查的目的和准则、核查范围、核 查组成员的基本情况、核查文件清单、抽样计划、现场工作流程以及核查后续的安排。核查计划可在核 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核查计划须提交技术复核人,并记录、存档

6.6核查计划的监视、评审及改进

a) 评价与核查计划的符合性、核查组实施核查活动的能力; b) 陶瓷生产企业、核查员及其他相关方的反馈; c) 基于核查发现等因素,是否需要修改核查计划: d) 经证实的陶瓷生产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 e) 核查委托方的目的或陶瓷生产企业情况的变化; f) 标准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要求和陶瓷企业所承诺的其他要求发生变化等。 6.6.3核查机构对核查计划进行评定,主要考虑: a)核查计划监视的结果和趋热:

b)与核查计划流程的符合性:

相关方进一步的需求和期望; 核查计划策划及实施的记录; e) 解决与核查计划相关风险措施的有效性; f) 与核查计划有关的保密和信息安全事宜; g 评审核查员的开展核查的专业能力。 6.6.4核查机构应把评审结果作为持续改进核查计划的依据,必要时对核查计划进行修改。

核查组应依据核查计划书开展核查活动

7.2.1边界选取的核查

核查组应以文件评审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核查以下信息: 核查企业现场的生产活动; b) 核查现场地理边界和物理边界与陶瓷生产企业的排放报告中的核算和报告边界的差异; 核查与往年的核算边界的差异性; 核查陶瓷生产企业排放报告中的地理边界的全面性; e 核查地理边界内是否含有其他法人企业,并在报告中说明企业名称,明确其不纳入核查边界; 核查陶瓷生产企业的设施边界 核查员应评审被核查方提交的相关证据,以确定所提供证据对于核查活动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参见附录C、附录D。

7.2.2排放源识别的核查

7.2.3量化方法的核查

核查机构应确认陶瓷生产企业排放报告中核算采用的量化方法与GB/T32151.9一2015的符合 生,并可通过计算结果的可再现性进行验证。验证包括基于计算的量化方法及量化方法发生偏移两种 情况,具体如下: a)基于计算的量化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 量化方法发生偏移时,核查员首先需要对采用的量化方法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量化结 果再现性验证

7.2.4.1排放总量的计算

陶瓷生产企业的全部排放包括煤 瓷烧成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购

RB/T261—2018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E)按式(1),相关参数见表2~表5:E=E烧十E过程十E净购入电十E净购人热....(1)式中:E温室气体总排放量;E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过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净购人电购人的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E净购人热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7.2.4.2燃料燃烧排放量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2)计算:E燃烧4412式中:E燃烧同式(1),FC;、NCV;、CC;、OF,详见表2~表5。表2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参数1名称FC;第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陶瓷生产企业可能采用煤、柴油、重油、水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描述气等燃料单位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气体燃料,单位为标万立方米(10*Nm)数据来源企业实际测量所得或供应商提供计量仪表运行状态使用经过定期校准的监测仪器实测(1)与报告期内的能源平衡表(包含购量和库存量信息)、采购合同、发票、能源统计台账、燃料进厂过磅单、企业生产财务核算月报表交叉核对;(2)使用辅助核查工具,计算企业实际的单位产品燃耗,与燃耗的阈值进行对比,初步判断企业提供数据的合理性:对应的交叉核查方法吸水率<0.5%时,225kgce/t10%时,202.5kgce/t

RB/T261—2018表4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参数3名称CC:描述第;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tC/GJ企业实测值;数据来源如无实测值,缺省值参见GB/T32151.9—2015附录B数据采集的标准根据GB/T213测定煤;根据GB/11062—1998测定天然气将供应商提供的测试报告、企业的检测记录、能源平衡表(如有)以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对应的交叉核查方法写指南中的默认值等信息进行交叉核对表5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参数4名称OF;描述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数据来源企业实测值;如无实测值,缺省值参见GB/T32151.9—2015附录B数据采集的标准根据GB/T213测定煤;根据GB/11062—1998测定天然气将企业的检测记录、能源平衡表(如有)以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写指南》中的默认值等信对应的交叉核查方法息进行交叉核对7.2.4.3过程排放量陶瓷生产企业原料中含有的碳酸盐在高温下发生分解,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按式(3)计算,相关参数见表6~表8。+ CMgCO X44) .....(3)表6原料消耗量参数5名称F原料描述原料消耗量(扣除含水量)单位数据来源企业实际测量所得或供应商提供(1)使用经过校准的监测仪器实测;(2)交叉核对报告期内的物料平衡表(包含购量和库存量信息)、采购合同、采购发票、台账、生产中控记录;(3)通过物料平衡与统计期内原料的CaCOs、MgCO:含量进行交叉验证核对,计算方法见式(4)。原料消耗量×纯度对应的交叉核查方法MecosMMac03*..( 4 )式中:MecosCaCO:的分子质量;M MicOsMgCO:的分子质量;McoCO2的分子质量;E过程排效量陶瓷企业过程碳排放量9

RB/T261—2018表 7原料利用率参数6名称7/原料描述原料利用率单位%数据来源企业实测数据,推荐值为90%数据采集的标准数据交叉核查方法企业电子台账、采购合同、库存量表8原料中CaCO;和MgCO3的质量分数参数7名称Cencog 和 CMacOo3描述原料中CaCO:和MgCOa的质量分数单位%数据来源企业实测数据数据采集的标准GB/T 4734,QB/T 2578数据交叉核查方法企业每批次检测单与电子台账交叉核对7.2.4.4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量陶瓷生产企业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电)按式(5)计算,净购人电量参数见表9,排放因子参数见表10。E电=AD电力XEF电网+......(5)式中:E电—!购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AD电力、EF电网详见表9、表10。表 9净购入电量参数8名称ADu力描述净购入电量;净购入电量=外购生产用电量一输出电量单位MW·h数据来源电能表连续监测,月度及年度统计数据采集的标准电能表连续监测,月度及年度统计(1)与企业内部的运行日志、电力接线图、电网公司的缴费通知单以及购电发票等信息进行交叉核对;(2)使用辅助核查工具;计算企业实际的单位产品电耗,与电耗的阅值进行对比,判断企业提供数据的合理性:数据交叉核查方法①吸水率<0.5%时,176.04kW·h/t10%时,180kW·h/t

RB/T261—2018表10排放因子(电力)参数9名称EFi电N描述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tCO2/(MW • h)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年发布的数据以及当年《中国电力年鉴》发表的数据7.2.4.5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量陶瓷生产企业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稳)按式(6)计算,净购人热力参数见表11,排放因子(热力)参数见表12。E热=AD热力XEF热力式中:购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AD热力、EF热力详见表11、表12。表 11净购入热力参数10名称AD热力描述净购入热力单位GJ数据来源热力表检查检测程序热力表连续监测,月度及年度统计热力表按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配置并校验;核查方法与购买热力发票交叉核对表12排放因子(热力)参数11名称EF热力描述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tCO2/GJ数据来源0.11 tCO2/GJ政府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7.2.5不确定性的核查通过核查影响排放量不确定性的因素,利用合并误差传递核查陶瓷生产企业的综合不确定性是否完整且正确计算。7.2.6核查发现对于在陶瓷生产企业现场发现的不符合,核查员应在总结会议上以文字形式提出,其内容包括:a)监测和报告中存在与核查准则要求不一致,且陶瓷生产企业没有充分记录这些不一致或者提11

供的符合性证据不充分; b 陶瓷生产企业没有充分记录运行中的活动对排放量计算有影响的变化; 在应用假设、数据或计算时出现了对排放估算产生影响的错误; d) 如果得到的信息不充分或者不足够清晰以至于无法确定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时,核查机构应提 出澄清要求, 对核查组提出的所有不符合和澄清要求,陶瓷生产企业实施纠正措施或提供进一步证据

7.2.7核查发现的反馈

在陶瓷生产企业对核查发现进行反馈后,核查员根据陶瓷生产企业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与 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沟通确认,对以下方面形成结论: a) 核算、报告与方法学的符合性:针对陶瓷生产企业根据核查发现校正后的排放报告的核算、报 告及量化方法学与核算所依据的相应温室气体核算及报告指南的符合性进行声明。 b)本年度排放量的声明:针对陶瓷生产企业根据核查发现校正后的排放量的准确性、可信性进行 声明。 本年度排放设施的变化:针对陶瓷生产企业在核查期内排放设施的新增、退出情况进行声明 d)其他问题的描述(如有)

核查工作结束后,核查组长负责编制核查报告,核查报告模板参见附录F。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 内容: a) 核查目的; b) 核查范围; c) 核查准则; d) 核查过程和方法; e) 核查发现及相关纠正和澄清; f 不确定性分析: 核查结论:对核算、报告与方法学

8.2报告的复核及批准

核查报告完成后应由技术复核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由认证机构批准。技术复核时提供的信 息可包括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副本、核查报告副本、核查声明副本,以及技术复核人审核核 查工作质量和核查声明准确度所需要的信息。 经技术复核的报告须由认证机构签署批准后,方可提交给委托方

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一般会有多种温室气体排放类型,根据陶瓷生产工艺复杂程度可 能会存在若干个排放源,以及若干个监测参数,且每个参数后面可能会附带庞大的原始数据记录。在正 式核查工作开始之前,开展风险分析工作可以帮助核查小组成员识别出温室气体排放报送流程中存在 的主要风险及关键监测参数,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制定核查计划.提高核查工作效率。

对陶瓷生产企业所提交的报告中各排放源占监测期总排放量的比例进行评估,其目的是识别出占 排放比例相对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由于陶瓷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较多,宜将陶瓷生产企业 排放源按重要性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a 重点核查对象(H):识别占报告主体总排放量5%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般为企业的燃 料燃烧及动力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 b) 次重点核查对象(M):识别占报告主体总排放量1%~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般为大型用 电设施产生的间接排放或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排放, 非重点核查对象(L):识别占报告主体总排放量0.05%~1%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常见的排放 源为职工食堂煤气炉灶、办公楼宇用电等的排放。 d 次要核查对象(NS):识别占报告主体总排放量小于0.0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常见的排放源 为厂内运输机械柴油消耗过程产生的排放

A.3监测参数风险分析

根据每个排放源下具体监测参数的数据监测和获得方法进行风险分析时,可将活动水平数据及相 关排放因子数据的数据获取风险分开识别,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总结出整个排放源数据的风险级别,分为 高风险(H)、中风险(M)和低风险(L)三种。陶瓷生产企业可以依据GB/T32151.9一2015中温室气体 排放数据收集和管理要求提出的监测参数获得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也可以自行依据实际数据收集和管 理情况和个人经验对参数获取的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高风险数据源类型:由陶瓷生产企业自行推估的参数不确定性较高,另外,如果存在人为手动 录入数据或自行检测数据源于无资质实验室的情况,也应直接判定为高风险数据源。 b)中风险数据源类型:由计量设备定期量测的数据,或者数据统计工作量较小的数据记录(例如 燃料消耗月报等数据源)。陶瓷生产企业内部自行总结的燃料品种信息及温室气体排放装置 的清单等内部数据也被划入中风险数据源。 低风险数据源类型:燃料或原材料的交易凭证数据或由具备资质的检验认证机构提供的实测 值都属于低风险数据源。如果陶瓷生产企业安装有数据控制系统(DCS)等数据自动采集系 统,其数据发生错误的风险也比较低。GB/T32151.9一2015中公布的燃料热值及含碳量的默 认值也是低风险数据

陶瓷生产企业核查工作量需要根据排放源重要性评估及风险分析的结果来预估,核查员可以在策 划核查时根据陶瓷生产企业规模及工艺复杂程度、能源构成、数据检测水平及数据管理水平等因素列出 需要在核查过程中查看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实验室分析记录等数据,并估算需核查的原始 数据量以论证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如果时间和人力允许,应对重点核查对象中的高风险数据源进 行100%的原始核查;在原始数据总量庞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抽样核查的方式

B.2核查人日数的核定

该查模式和被核查方的复杂程度进行核定,参考因

表B1核查人日数核定参考因素

B.2.2核查复杂程度

陶瓷生产企业核查复杂程度可界定如下: 高复杂程度:陶瓷生产企业的规模、结构及其职能复杂;陶瓷生产企业的运营场所及现场复杂 多样,如具有多个(3个以上)临时场所和/或多(3个以上)场所。 b) 中复杂程度:陶瓷生产企业的规模、结构及其职能清晰;陶瓷生产企业的运营场所及现场不多 于3个,且工艺相对简单。 低复杂程度:陶瓷生产企业的规模、结构清晰;陶瓷生产企业的运营场所及生产工艺单一

能源构成复杂程度可界定如下: a)三种及以上:陶瓷生产企业能耗同时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其中化石能源不少于两种 b)两种:陶瓷生产企业能耗同时包括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且化石能源仅为辅助能源。 c)单一:陶瓷生产企业能耗单一。如果是化石能源,需明确来源渠道

B.2.4数据监测水平

数据监测水平的复杂程度可通过以下方面评

数据监测水平的复杂程度可通过以下方面评价:

d 使用的监测方法的规范性; b) 实施监测方的资质及能力; c) 监测手段的适宜性; d) 数据统计方法的有效性; e 间接数据的有效性; f 数据监测安排的合理性,如排放源的覆盖和监测时间间隔的情况

使用的监测方法的规范性; b) 实施监测方的资质及能力; c) 监测手段的适宜性; d) 数据统计方法的有效性; e) 间接数据的有效性; f) 数据监测安排的合理性,如排放源的覆 盖和监测时间间隔的情况。

B.2.5数据管理水平

数据管理水平评价包含以下因素: a)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 D) 能源管理人员能力水平; 计量设备的配备、安装、运行及维护状况; d 数据记录、统计及保存状况。

核查会涉及陶瓷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组织边界、运行边界、排放源识别等相关证据文件,可能的 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表C.1的内容

表C.1核查证据参考资料

文件评审包括受理评审和证据评审

受理评审是接受委托时的初步评审。受理评审应评审受委托方的相关文件,以确定核查目的、核查 思路和核查重点,以及核算方法与核查准则的符合性。受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审陶瓷企业的排 放报告、监测计划、监测方法等相关支持性材料,初步确定陶瓷企业的排放情况,并据此确定核查模式, 制定核查方案。

证据的道 性是指用作核查的证据与相应格 评审时,主要考虑证据对核查内容的 生。与核查内容无关的证据为不 反馈给陶瓷企业

证据的充分性是对核查证据数量和质量的衡量,主要围绕核查内容进行分析。 核查员需要的核查证据量受核查内容的控制,尤其对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所需的证据较 且需要不同类型的证据以便交叉验证。同时,如果证据质量不高则需要提供间接证据进行补充证

证据的有效性受其来源和性质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证据的具体环境。可以从制度建设、制度运 据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证据的有效性:

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能源管理制度是实现能源管理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因此,建立 科学、完整、实用的能源管理制度是保证证据有效的前提; b) 制度运行情况。结合生产活动各个环节中的数据记录、存档,以及计量设备的维护管理、记录 存档的执行情况,分析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数据质量控制情况。通过核查各个环节活动水平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分析各环节活动水平数 据间的关联性,确定数据控制的质量,确认活动水平数据的有效性

对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文件评审时,除了基本的证据评审以外,还可以根据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 料平衡、化学原料配比等相关等式,以及影响碳排放因素的耗能范围,利用陶瓷核查软件、阈值等辅助工 具,计算生产单位产品的合理能耗范围。初步判断企业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从而确认核查重点。 陶瓷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碳排放核算公式中涉及的因素(化石燃料的消耗量 表位发热值、原料消耗量、原料的利用率、原料中CaCO:的质量分数、MgCO:的质量分数、净购入生产 电量),以及产品厚度、烧成温度、烧成周期、球磨时间、球磨周期、泥浆水分、助燃风温度、单窑产量以 及窑的内宽和长度等工艺参数。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与瓷质砖、瓷砖/细熔砖/熔质砖、陶质砖 单位产品电耗、燃耗、单位产品的重量等行业中位值相结合,可初步评估企业提供的数据的合理性,以 比初步了解企业的数据质量,为核查策划提供辅助的参考依据

E.1.1实时监测数据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数据质量要求

实时监测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与陶瓷企业能源消耗相关; 数据对于排放源的覆盖率要全; 数据频次符合DCS设计的数据记录频率,且不得有缺失; 数据时间覆盖整个自然年; e 将与监测数据相关的计量设备的检定及运行情况作为数据有效的证明材料

统计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数据来源明确; b) 数据原始记录规范,即依据相关制度按照确定的频率、格式进行记录; C) 由购买(购买合同)、供应(材料供应单)、消耗(生产能耗记录)、库存(库存清单)构成的能源数 据链完整; d) 数据链各环节数据不存在明显偏差; e 对于特殊情况(如年度检修、故障维护等导致统计数据缺失的情况),需提供证明材料

排放因子一般包括陶瓷企业自行检测的、所在区域发布的、国家发布的和国际可得的4类,且符合 以下要求: a) 来源明确,有公信力; b)满足适用性; c)具有时效性

Q/GDW 10393-2016标准下载E.2.2其他引用数据

针对陶瓷企业的引用数据,如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国家统计局及IPCC等发布的数据,核查机构应 确认引用数据来源于官方正式发布的文件,且选择顺序依次为地区发布数据、国家发布数据、国际发布 数据。

RB/T261—2018E.3其他数据E.3.1其他排放数据陶瓷生产企业与碳排放相关的其他数据,也可以作为核查证据提交给核查员,以支持核查活动的有效开展,包括(但不限于):a)能源审计报告;b)跨区域集团组织的区域占比信息;c)重点耗能设备性能指标;d)计划的/地方主管部门分配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E.3.2其他非排放数据其他非排放数据主要涉及两部分:a)年度的生产数据和计划生产数据,可结合行业平均能耗强度估算排放总量和新增排放的情况b)计划生产涉及的新增耗能设备,可用来初步估算年度新增排放状况E.4缺失数据的处理E.4.1总则当数据没有按照既定频率记录,使得数据列中存在漏缺,且经分析会对核查结果产生影响时,需要结合前后两次的能耗及生产数据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和倒推,以填补数据漏缺。填补漏缺一般可采用内推法和外推法。E.4.2线性内推法若缺失的数据为核查期中间的数据时,且和前后生产状况差异不大,则可以利用对前后数据的估算进行线性内推;若缺失数据期的生产状况和前后差异较大,则可以采用单位产值能耗强度法进行估算以得到替代数据。线性内推法的示例见图E.1。其中,9月份的数据无法获得。估算排放时,假设8~10月份的煤耗按比例变化。内推后因为整个趋势看起来很稳定,因此,可以将内推数据作为评估数据。否则,最好找到替代数据而不采用内推法。410 1400 390380370 3603501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月12月图E.1线性内推法示例E.4.3:趋势外推法若缺失的数据为核查期两端的数据时,则可以最近的数据进行外推。从概念上看,趋势外推法和内20

RB/T 261—2018推法很相似,但是对真实趋势了解较少。可以向前(起始端)或向后(末端)进行外推。趋势外推法适用于假设在估算时期内的趋势在外推期间保持不变的情况。鉴于这一假设,显然,如果趋势随时间变化,趋势外推法就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在替代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外推法则更加合适趋势外推法的示例见图E.2。假设了812月煤耗变化趋势不变,使用线性外推法得到12月份的评估数据。当核查期内数据程周期性变化趋势时,也可以使用非线性外推法80 175701/6560 +55504540353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图E.2线性外推法示例21

RB/T 261—2018附录F(资料性附录)核查报告格式示例图F.1、图F.2分别给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封面、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目录的示例,表F.1、表F.2分别给出了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基本信息表、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不符合清单表的示例。XX×X(重点排放单位名称)XXX×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核查机构名称(公章):备案的核查行业领域:核查报告签发日期:图F.1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封面22

DLT1432.3-2016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 第3部分:电容型设备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RB/T261—2018目录1概述1.1核查目的1.2核查范围1.3核查准则核查过程和方法2.1核查组安排2.2文件评审2.3现场核查2.4核查报告编写及内部技术复核3核查发现3.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的核查3.2核算边界的核查3.3核算方法的核查3.4核算数据的核查3.4.1活动数据及来源的核查3.4.1.1活动数据13.4.1.2活动数据2.3.4.2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数据及来源的核查3.4.2.1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3.4.2.2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2...3.4.3排放量的核查3.4.44配额分配相关补充数据的核查3.5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的核查3.6其他核查发现4核查结论5附件附件1:不符合清单附件2:对今后核算活动的建议支持性文件清单图F.22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目录2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