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pdf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705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pdf

ICS 13.020.01 CCS Z 06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

DB 61/T 1569—2022

DB61/T15692022

壁纸施工工艺流程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则. 监测要素 监测级别. 监测点密度及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数据预处理与保存。 10数据分析与成果编制.. 10 附录A(规范性)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成果报告提纲

DB61/T15692022

DB61/T15692022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开采的地质环境监测总则、要素、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编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境内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煤矿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开采coalmining 本文件所指的煤矿开采范围包括煤矿开采区、影响区及生产生活设施区, 3.2 煤矿地质环境geologicalenvironmentofcoalmine 煤矿开采活动影响到的矿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环境体的集合。

DB61/T15692022

煤矿地质环境监测coalmine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 布设专门性的监测点(站、网),定期或不定期观测煤矿基础建设、生产,以及闭坑以后的地质环 境和各类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4.1.1应掌握煤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采矿工艺和开采历史及现状等资料,合理布设地质环境监测网 点,重点监控煤矿地质环境问题集中分布,且危害严重、动态明显的区域, 4.1.2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经济、实用的监测方法和手段,煤矿已有的监测点可纳 入或改造后纳入监测网。新建监测站点宜采用智能数据采集和传输装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4.1.3按照精准、高效的要求,布设煤矿地质环境监测网点,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采集与记录监测 数据,编写监测报告,保证监测数据准确,监测成果具有权威性和可比性,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

4.2.1应调查收集、整理分类、分析汇总监测煤矿的基础资料,掌握煤矿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和煤矿基 本信息等。 4.2.2近一年内没有开展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的煤矿,应开展地质环境补充调查工作。 4.2.3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编写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工作目的和任务,确定煤矿地质环境监测范 围、对象及要素,划分监测级别,规定监测频率和监测点类型、密度、位置,说明监测方法、仪器类型 和精度等。监测方案应附监测工作部署图、监测标识及监测设施施工图、地下监测点地层剖面图等。 4.2.4布设煤矿地质环境监测点,埋设监测标识,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点档案。 4.2.5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传输、存储。 4.2.6定期检查监测仪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7应及时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编制成果报告。煤矿地质环境监测流程按照图1所示进行

DB61/T15692022

反映监测对象的形态、位置、结构、组成的变化及引发因素。煤矿地质环境监测要素详见表 2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测量。

6.1煤矿生产建设规模见表2。 6.2矿业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根据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重要交通干线等级、水利水电设施规模、 国家及省级保护区级别、重要供水水源地类型、耕地林地等确定,分为重要、较重要和一般。矿业活动 影响对象重要程度分级见表3。 6.3根据煤矿规模、开采方式、生产阶段等影响因素确定,监测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表4。

表2 煤矿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表3 煤矿开采活动影响对象重要程度分级表

DB61/T15692022

表4 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监测级别

根据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监测级别确定监测点密度和监测频率,见表5。 汛期或者监测要素动态出现异常变化时,可提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点密度。监测要素数值半 无变化或变幅特小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或监测点密度。

DB61/T15692022

8.1.1地下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a) 监测对象为能够控制地下水流场的泉、民井和所有水文孔,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测量及 对表1中的地下水监测要素监测; b) 1 监测站(点)布设、监测站(点)建设应符合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DB61/T1247)中5.1的 要求; c)地下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 8.1.2地表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DB61/T15692022

a) 2 监测对象为煤矿及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水体,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水体面积、流量、水 质; b)地表水体需监测水系的流量,水库、湖泊的库容和面积变化; c)地表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 8.1.3矿井水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a)矿井水监测内容包括流量、水温、水质; b) 监测出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C) )矿井水水质监测应进行水质全分析。

表6地表变形(地裂缝)监测方法

DB61/T15692022

8.2.3崩塌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崩塌监测等级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发 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崩塌监测等级按表7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确定; b)根据崩塌的地质环境特征、稳定状态以及监测目的等,崩塌监测宜采用专业监测和简易监测相 结合的方式: C) 1 崩塌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最终确定崩塌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8; d) 根据监测项目选定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见表9。

表7滑坡、崩塌监测等级

DB61/T15692022

表9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8.2.4 滑坡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a) 滑坡监测等级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 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滑坡监测等级按表7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 b) 1 根据滑坡的地质环境特征、稳定状态以及监测目的等,滑坡监测宜采用专业监测和简 结合的方式; c)滑坡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现场调查,最终确定滑坡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10; d) 1 根据监测项目选定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见表9。

注:表中符号●表示应监测:表示宜监测

8.2.5泥石流监测主要内容如下:

DB61/T15692022

a人 泥石流监测等级根据易发性和危害程度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 发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泥石流监测等级按表11确定,要素监测等级按表5确 定; D) 对于泥石流不发育地区DB3204T 1004-2019 基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运行管理规范.pdf,可采用人工监测方法;对于存在泥石流隐患的区域,宜采用自动化监 测; C) 泥石流监测前应搜集资料并现场调查,最终确定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案,监测项目见表12; d) 泥位监测宜采用泥位计,精度土3mm;流体运动宜采用视频监测,获取的声音、图形应流畅、 清晰:降水量和地声/次声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见表9。

表11泥石流监测等级

表12泥石流监测项目

8.3开采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监测

9.1.1监测数据采集后,应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减小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其他原因 造成的监测数据失真,进而对分析、评价结果造成影响。 9.1.2由于计数或记录错误、操作不当、突然冲击振动等产生个别的粗大误差,采用统计的方法判别, 确定后应予以剔除。 9.1.3系统误差中的恒值系统误差采用标准量代替法或抵消法消除,线性系统误差采用标准量代替法、 平均斜率法或最小二乘法消除。

DB61/T15692022

9.1.4随机误差应确定其分布参数,主要是均值和均方值(标准误差)横梁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并设法减小标准误差。减少标 准误差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法、排队剔除法和数字滤波法、

9.2.1各类监测数据应及时分类整理、编目、存档。在原始纸质资料保存的同时,要求建立矿山地质 环境监测数据库,进行电子文档资料存储。 9.2.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包括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具有查询检索、综合统计、计算分析、 图表自动生成等功能,数据信息能够动态更新、实时保存、设定条件检索。 9.2.3数据库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数据、监测点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影像数据、分析 数据和研究结论数据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