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0511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5.4.2.1测井作业队应核实测井通知单的内容,落实井号、生产数据及井况,设计施工方案。

5.4.2.1测并作业队应核实测井通知单的内容,落实井号、生产数据及井况,设计施工方案, 5.4.2.2按照测井设计的要求准备下井仪器,并对测仪器按SY/T6182和SY/T6675的规 间刻度。 麦示腔划要求如下

a)根据使用周期选择半衰期适宜的同位素。 b)同位素载体粒径应适合所测地层孔隙的大小。 c)同位素使用量应符合放射性核素活度计算方法。 5.4.2.4注蒸汽井应准备氮气瓶GB 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氮气瓶压力应为4MPa~10MPa,测压系统不渗、不漏。 5.4.2.5注三元复合液和CO,并测井时应选用适合的防腐蚀设备。

.1防喷装置的耐压指标应天于地层最高压力1.2倍,防喷管串有效长度应大于下并仪器串总 m,连接牢固、无泄漏。 .2抽油机井过环空测井作业应先停抽油机,后连接防喷装置,确定悬挂器不碰撞防喷器。 .3注蒸汽井使用专用井口防喷装置,耐压应为蒸汽压力的1.5倍,耐温应大于井口蒸汽温度

5.4.3.4仪器车摆放在上风口位置。

5.4.4测仪器参数要求

5.4.5测并项目质量控制要求

5.4.5.1自然伽马测并

5.4.5.1.1曲线形状与完井曲线一致,数值应符合本地区规律,与地层岩性吻合。 5.4.5.1.2自然伽马曲线重复误差小于5%

5.4.5.2示踪伽马测井

SYT 5600=2016

5.4.5.2.1放射性示踪曲线条数要能反应示踪剂的运移和剖面形成过程。 5.4.5.2.2示踪曲线的幅度在吸水层位、窜槽层位应有较高的幅度(至少为基值的3倍),分层清楚

5.4.5.3并温测并

5.4.5.3.1加载本仪器测前刻度,测量的地面温度与现场环境温度误差土1.5℃。 5.4.5.3.2测井过程中出现大的流量变化或停注时,恢复注水后每隔0.5h测一次井温,直至有两条井 温曲线基本一致后重新测井。 5.4.5.3.3井温曲线在静水区温度显示应与该深度处地层温度一致。

5.4.5.4.1加载本仪器测前刻度,曲线平稳,趋势符合地区压力梯度。 5.4.5.4.2压力曲线应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压力变化情况。 5.4.5.4.3重复误差小于10psi(0.069MPa)。

5.4.5.5流量测用

5.4.5.5.1连续流量测量段应覆盖射孔段底界以下至少10m,能反映出各层(配水器)的 且和点测流量对应。

和点测流量对应。 5.5.2点测流量位置的选择要能覆盖各层上下、总注入量点和零流量点。测量时每个点不 in。总流量需进行重复测量,重复测量的平均误差应小于10%。测量点位置要求如下: a)注人剖面在油管喇叭口(分层注人时为第一配水器)以上3m~5m处点测总流量,然后 井仪器安全下至射孔层底界以下10m~15m处测量零流量,上提测量各层吸水量。 b)产出剖面总流量测量点在最上面的射孔层顶部以上,其余测点应选在相邻的两个射孔层之 零流量点在最下端射孔段以下5m~10m。

a)在正常注水条件下,根据注人量选择适当深度释放同位索示踪剂,开测量追踪曲线。 b)流量采用点测加连续流量的方式测量。 c)如注水压力较高,需停注、卸压后仪器才能下井,且等注水压力恢复正常后才可释放同位素。 d)应测量两条基线,两条基线相对误差应小于5%。 5.4.5.5.4示踪流量测井:在一个半衰期内,同一口井内喷射同位素的时间应基本相同。

SY/T 56002016

5.4.5.5.6示踪相关流量测井:选择适当位置释放示踪剂,连续追踪峰值运移。在吸水速度较快或很 慢的层附近追加一次释放。

5.4.5.6持率测并

5.4.5.6.1持水率测井:测前在地面进行空气值校验,现场标定的空气值与室内标定的空气值相对误 差在5%以内。在动液面、油水界面有相应变化,在井底死水区显示全水值。 5.4.5.6.2持气率测井:测前进行地面(空气中)刻度,频率误差在土3%以内。在动液面、油管鞋 处持气率有相应变化。 5.4.5.6.3重复误差应在±5%之内。测量全井持水率与井口化验全井含水率误差应在±10%以内 (产液量低于10m/d的油井误差在±15%以内)

5.4.5.7流体密度测并

5.4.5.7.1测前在地面效验仪器在空气和水中的响应值。测前、测后校验误差应在±0.01g/cm3之内。 5.4.5.7.2在非产出层,上测下测曲线重合。 5.4.5.7.3曲线无跳尖归回零,没有异常高值点。 5.4.5.7.4 在射孔、地层、管串变化的地方曲线有相应变化。 5.4.5.7.5 气井中,关井流体密度高于生产时密度

5.4.6.1抽油机井产出部面测井要求: a)电缆下至200m后方可倾斜防喷器,启动抽油机。 b)下井仪器起至距井口200m时停止抽油机工作。使用可倾斜井口装置时,将防喷器竖直后继 续起电缆,起速不超过200m/h。 c)测井作业完毕后应启动抽油机,恢复油气井正常生产状态。 5.4.6.2注入剖面测井要求: a)注蒸汽井测井作业准备就绪后,打开氮气瓶阀门,向防喷器内注氮气增压。当防喷器压力高 于井口压力时停止增压。缓慢打开测试阀门,使蒸汽进入防喷器内。井筒压力与防喷器压力 平衡后启动测井系统。 b)注水井测井要求: 1)测井过程中,井口溢流应小于2m/d。 2)测井作业完毕后,清理井场,恢复油气井和注水井井口装置的初始状态。 5.4.6.3海上测井作业要求隔离锁定与测井有关的阀门,挂牌上锁

5.4.6.1抽油机井产出剖面测井要求: a)电缆下至200m后方可倾斜防喷器,启动抽油机。 b)下井仪器起至距井口200m时停止抽油机工作。使用可倾斜井口装置时,将防喷器竖直后继 续起电缆,起速不超过200m/h。 c)测井作业完毕后应启动抽油机,恢复油气井正常生产状态。 5.4.6.2注入剖面测井要求: a)注蒸汽井测井作业准备就绪后,打开氮气瓶阀门,向防喷器内注氮气增压。当防喷器压力高 于井口压力时停止增压。缓慢打开测试阀门,使蒸汽进入防喷器内。井筒压力与防喷器压力 平衡后启动测井系统。 b)注水井测井要求: 1)测并过程中,并口溢流应小于2m/d。 2)测井作业完毕后,清理井场,恢复油气井和注水井井口装置的初始状态。 .4.6.3海上测井作业要求隔离锁定与测井有关的阀门,挂牌上锁。

5.5剩余油饱和度测并技术要求

5.5.1.1固并质量合格,测量并段没有窜槽。 5.5.1.2彻底通、洗井,通井深度至油层底界以下10m。 5.5.1.3井口装有电缆闸板防喷器,无溢流或者气体流出。 5.5.1.4孔隙度、矿化度符合仪器测量范围。 5.5.1.5常规中子寿命测井作业条件: a)生产管柱畅通无阻,井内无落物;井内注满清水。

SY/T 56002016

b)长期关停的井,恢复生产48h后方可进行中子寿命测井。 c)新钻井,应在固井30d后进行中子寿命测井。 5.5.1.6测一注一测中子寿命测井作业条件如下: a)起出生产管柱后,下测井管柱。管柱底部应安装单流阀或十字叉,管柱应下至最下部目的层 以下15m,井底如有沉砂,则应在测井之前冲砂。 b)严重污染或堵塞井应进行洗井或解堵,对漏失井应准备暂堵剂: 1)泵车注入水压力应高于地层压力1MPa~2MPa。 2)注人水排量应为0.6m/min~0.8m/min。 c)在井口法兰盘以上安装三通或四通井口,在垂直入口安装高压防喷器,侧入口为正注注人液 (硼酸、酸溶液等)人口。检查确认井口所有必用工具齐全完好,注人液管线与井口应密封 且试压合格,确保其他闸门无渗漏。 5.5.1.7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套管内壁不能有绝缘涂层,套管外壁不能做阴极保护和防腐处理。

5.5.2测并仪器参数要求

5.5.3.1碳氧比能谱测用

5.5.3.1.1供电检查,中子发生器中子产额达到下井仪器规定值,相对变化应在10%以内。时间谱峰 位应在24道。 5.5.3.1.2总谱、俘获谱和时间谱谱型应保持正常。 5.5.3.1.3碳氧比能谱测井原始数据和滤波后的数据均应记录,同时要求记录测速和中子产额曲线。 5.5.3.1.4所测的碳/氧(C/O、硅/钙(Si/Ca)、氢/(硅+钙)【H/(Si+Ca)】和俘获/非弹(Nc/Ni) 四条曲线形态应保持一致,且须符合区域的地质规律,能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岩性和含油性。若所测曲 线与区域的地质规律不符或出现异常应进行重复验证。 5.5.3.1.5若一口井分几次测量完成,每次测量时的起始深度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深度的5m以上。 5.5.3.1.6每口井应对所测的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目的层进行重复测量,重复测量井段不应少于 10m。 5.5.3.1.7硅钙比曲线所反映的地层岩性特征,应与裸眼井测井曲线一致。 5.5.3.1.8重复段硅钙比曲线绝对误差不应大于±0.03,碳氧比曲线绝对误差不应大于±0.01。

5.3.2脉冲中子一中子

5.5.3.2.1长、短源距计数率曲线误差不能超过10%。 5.5.3.2.2岩性变化与裸眼井有相关性,符合地区规律

3.3脉冲中子全谱测并

5.5.3.3.1单井一次最大测量井段符合仪器性能要求。 5.5.3.3.2仪器按规定进行刻度和校验,刻度误差不能超过10%。测前、测后校验,校验误差符合相 关技术要求。 5.5.3.3.3测量过程中曲线变化平稳。

5.3.3.4与岩性有关的测井曲线能区分岩性,与裸眼井反映的地层岩性变化的测井资料有相关

SYT 56002016

数值符合地区规律。 5.5.3.3.5重复测并与主测并形态基本一致,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小于10%

.5.3.4宽能域一氯能谱

5.3.4.1要求测出标准水层,重复测量段20m。

5.5.3.4.1要求测出标准水层,重复测量段20m。

a)自然伽马能谱曲线: 1)所测总自然伽马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基本一致,数值符合本地区规律,与地层岩性 吻合。 2)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对比形状基本相同,相对误差小于5%。 3)铀(U)、(Th)、钾(K)数值符合地区规律。自然伽马能谱钾峰为50道,允许漂移正 负3~4道。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针和铀小于7%,钾小于10%。 b)氯能谱曲线: 1)统计起伏相对误差小于7%。 2)井眼规则处,测量孔隙度大于7个孔隙度单位时,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应小于7%;测量 孔隙度小于或等于7个孔隙度单位时,重复测量值误差在土0.5个孔隙度单位以内。 3)稳谱峰:硼峰为478keV;氯能谱为9道,允许漂移±1道。 c)宽能域曲线: 1)宽能域计算出的密度与声波时差及自然伽马曲线有相关性。 2)在致密的纯岩性段,测井值应与岩石骨架值相接近。 3)稳谱峰:硼峰为478keV;宽能谱低能区:175~190道。长短源距的稳谱误差小于7%, 漂移土10道

5.5.3.5热中子寿命测开

5.5.3.5.1测量中子寿命统计起伏曲线,测量时间应大于5min,相对误差小于10%。

5.5.3.5.1测量中子寿命统计起伏曲线,测量时间应大于5min,相对误差小于10%。 5.5.3.5.2在测量井段的上部测量重复曲线,从测量井段底部测量主测曲线。 5.5.3.5.3测一注一测中子寿命测井:

a)第一次测井完成后,应按测井设计的注人液、注人压力、注人排量将注人液注到井中,并按 照测井设计的时间表进行第二次测井。 b)注人液配制过程中,严禁粉剂扬尘、撒落和流失,保护环境和人身健康。 C)注入过程中应装好井口防喷装置,保证无渗漏、无溢流,确保井口及井场无污染

5.5.3.6特殊要求

5.5.3.6.1中子管下井仪器长期停用时,每30d应进行一次电离,每90d应进行次打靶,通电时间 不少于30min。 5.5.3.6.2中子管仪器下井50m后方可供电检查,仪器关闭30min后方可出井

5.5.4过套管电阻率测并

5.5.4.1选择固井质量好的、岩性均匀、厚度不小于3m的泥岩或未动用水层作为刻 点个数不少于五点。

.1选择固井质量好的、岩性均匀、厚度不小于3m的泥岩或未动用水层作为刻度段。刻度段 数不少于五点。 .2在所需要测量的井段内,采样间隔应不大于0.6m。储层的中间、上下边界应布测量点,保 数据能够反映地层电性特征。对于薄互层储层,应加密测量。

5.5.4.3在非渗透层段测量数据应与完井时所测的同类曲线变化规律相符合。 5.5.4.4测量数据异常处应进行重复验证,重复误差小于10%。 5.5.4.5若需接图,应重复测量四至五个测量点,两次测量误差小于10%。

6工程参数测井技术要求

保证采集质量的基础上,执行仪器测并自身的速度要求

并况应良好,应无遇阻、遇卡等显示。

6.2.2仪器参数要求

SY/T56002016

6.2.3.1存放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近磁性物质。 6.2.3.2连斜测斜仪器的校验与刻度应满足SY/T6031的相关要求。 6.2.3.3测井前应在地面进行检查,仪器平放地面通电检查时,井斜、方位曲线应平直、无抖动,测 量值与仪器实际姿态一致。测前、测后在井口吊零时,井斜角应小于0.5°。 6.2.3.4每支仪器测三口井或每次检修后应进行校验。

6.2.4.1下井前应对仪器的机械部位进行检查。 6.2.4.2 根据钻头直径大小,选择相应刻度环并正确放置后进行刻度。 6.2.4.3主校、测前、测后校验刻度工程值与刻度环标准值相比,应在±5%之内。 6.2.4.4在致密地层的测量值应接近钻头直径,在渗透层的测量值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直径。 6.2.4.5测量的套管值与套管内径标准值对比,误差应在±15mm(±0.6in)之内。

6.2.4.1下井前应对仪器的机械部位进行检查。 6.2.4.2 根据钻头直径大小,选择相应刻度环并正确放置后进行刻度。 6.2.4.3主校、测前、测后校验刻度工程值与刻度环标准值相比,应在±5%之内。 6.2.4.4在致密地层的测量值应接近钻头直径,在渗透层的测量值应接近或略小于钻头直径。 6.2.4.5测量的套管值与套管内径标准值对比,误差应在±15mm(±0.6in)之内。

并温曲线质量控制应符合5.4.5.3的规定。

6.2.6.1采用点测方式测量,每点测量时间小于或等于1.5min,同一点可以连续测量多次。 6.2.6.2下放仪器的速度应该控制在40m/min以内。 6.2.6.3同一点连续多次测量误差应满足要求。 6.2.6.4测井前应在地面进行检查。仪器平放地面通电检查时,井斜、方位测量值与仪器 致。测前、测后在井口吊零时,井斜角应小于0.5°。 6.2.6.5同一点连续多次测量斜度误差应在±0.3°、方位在±2.5°以内。

6.2.6.1采用点测方式测量,每点测量时间小于或等于1.5min,同一点可以连续测量多次。 6.2.6.2下放仪器的速度应该控制在40m/min以内。 6.2.6.3同一点连续多次测量误差应满足要求。 6.2.6.4测井前应在地面进行检查。仪器平放地面通电检查时,井斜、方位测量值与仪器实际姿态 致。测前、测后在井口吊零时,井斜角应小于0.5°。

SY/T 56002016

6.2.7.1仪器表面清洁,无铁磁吸附物。 6.2.7.2接箍信号无畸形峰,干扰信号幅度小于接箍信号幅度的1/3。 6.2.7.3目的层段不应缺失接箍信号,非目的层段不应连续缺失两个以上接箍信号。 6.2.7.4在井下工具、接箍位置有明显显示。

6.2.7.1仪器表面清洁,无铁磁吸附物。 6.2.7.2接箍信号无畸形峰,干扰信号幅度小于接箍信号幅度的1/3。 6.2.7.3目的层段不应缺失接箍信号,非目的层段不应连续缺失两个以上接箍信号。 6.2.7.4在井下工具、接箍位置有明显显示

6.2.8中子伽马测井

6.2.8.1存放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近磁性物质。 6.2.8.2测井速度为600m/h~800m/h

6.2.8.1存放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近磁性物质。

6.2.8.1存放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接近磁性物质。 6.2.8.2测井速度为600m/h~800m/h

6.3固并质量检测测并

6.3.1.1并况良好,无遇阻、遇卡等显示。 6.3.1.2并筒中注满符合条件的介质,

6.3.1.1并况良好,无遇阻、遇卡等显示。

6.3.2仪器参数要求

声波变密度(数字声波)

泥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应在固井24h之后测井。

6.3.3.2测井前在自由套管井段进行刻度,要求如下: a)变密度图的套管波显示清楚平直,明暗条纹清晰可辨,套管接箍信号明显。 b)声幅曲线应按要求根据套管外径尺寸的大小在自由套管处进行刻度检查,声波幅度在标称值 土10%以内,不同套管外径刻度值见表C.3。 c)短源距声波传播时间见表C.4。 6.3.3.3测量井段由井底遇阻位置测到水泥返高以上曲线变化平稳的井段,并测出五个以上的自由套 管接箍,且每个套管接箍反映清楚。 6.3.3.4在混浆带和自由套管井段测量50m以上的重复曲线,重复误差应小于10%

6.3.4扇区水泥胶结测井

6.3.4.1测井速度小于600m/h。 6.3.4.2质量控制曲线平稳。信噪比大于3:1。 6.3.4.3在自由套管中,平均衰减曲线与最小衰减曲线之差符合仪器技术指标。最大声幅、最小声幅 和平均声幅曲线平稳且基本重合。 6.3.4.4在12m井段内,相对方位曲线变化应小于360°。 6.3.4.5在混浆带及自由套管井段测量重复曲线50m以上,重复测井与主测井的图像特征应基本 致,曲线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小于10%。

6.3.4.1测井速度小于600m/h。 6.3.4.2质量控制曲线平稳。信噪比大于3:1。 6.3.4.3在自由套管中,平均衰减曲线与最小衰减曲线之差符合仪器技术指标。最大声幅、最小声幅 和平均声幅曲线平稳且基本重合。 6.3.4.4在12m井段内,相对方位曲线变化应小于360°。 6.3.4.5在混浆带及自由套管井段测量重复曲线50m以上,重复测井与主测井的图像特征应基本 致,曲线重复测量值相对误差小于10%。

6.3.5伽马密度一厚度测并

6.3.5.1声波变密度测量时测并速度小于900m/h,伽马密度厚度测量时测井速度小于600m/

6.3.5.2根据所测套管选取适当的仪器增益。

6.4套管损伤检测测并

6.4.1.1井内流体应处于稳定状态。 6.4.1.2根据套管或油管尺寸选择符合要求的仪器。 6.4.1.3电磁测厚不适应多层管柱和非金属套管。 6.4.1.4通洗井至人工井底,

6.4.1.1井内流体应处于稳定状态。

6.4.2仪器参数要求

6.4.3多臂并径测并

SY/T 56002016

6.4.3.1测井前、后应在地面进行现场刻度。 6.4.3.2用专用刻度环进行多点刻度,刻度误差在土1mm之内。 6.4.3.3出现测量值异常需重复验证测量,异常段上下20m,重复误差小于5%。

6.4.4电磁测厚测并

6.4.4.1单探头仪器测井前、后应在地面进行现场刻 ±1mm之内。 6.4.4.2多探头仪器在井中不同钢级套管中刻度。

6.4.5电磁探伤测开

6.4.5.2电磁探伤测井曲线基值在管柱无损伤、无变形处应相对稳定。 6.4.5.3 管柱接箍处和管外扶正器、封隔器等工具处,各探头曲线应有明显正异常显示。 6.4.5.4 对于变化异常的井段,必须在上下20m进行重复测量加以验证。曲线重复误差不得超过 10%。

6.4.6噪声并温测并

6.4.6.1 下测井温,选井温有异常的并段 的层段 6.4.6.2在目的井段以不大于0.5m的间隔定点测量噪声。 6.4.6.3并温与噪声曲线有明显对应性。

6.4.7超声测厚测并

6.4.7.1测量段内充满仪器测并需要的介质。 6.4.7.2上提测井,测速应小于260m/h。 6.4.7.3在套管接箍、厚度变化处有明显显示

6.4.7.1测量段内充满仪器测并需要的介质。

SY/T 56002016

SY/T 56002016

SY/T 56002016

SY/T56002016

SY/T 56002016

DB14/T 718-2018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指南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工程参数测井仪器技术参数表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工程参数测井仪器技术参数表

表C.1至表C.5分别给出了工程参数测并仪器、固井质量测井仪器和套管损伤检测测井 技术参数。

SY/T 56002016

表C.3不同套管外径声幅刻度值

表C.4短源距声波传播时间参考值

SY/T5600—2016

GB/T 5038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SY/T 5600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