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225-2018 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SY/T 6225-2018 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1396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225-2018 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ICS 75.020 E 12 备案号:65549—2018

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2252018 代替SY/T6225—1996

GTCC-088-2018 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接头连接线夹-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analysis ofoilfieldperformance

SY/T 6225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水驱油田动态分析 热采油田动态分析 化学驱油田动态分析 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分析

SY/T 6225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225一1996《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要求》,与SY/T6225一1996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一 修改了标准名称为《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规范》;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删除了油田动态分析的目的(见1996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油田动态分析的基本要求(见第4章); 修改了水驱油田动态分析所需主要资料,并对资料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见5.1); 将油藏地质特点再认识和油层、流体性质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影响的分析整合到油藏地质特 征再认识(见5.3.1,1996年版的6.1、6.7); 删除了油田稳产趋势分析(见1996年版的6.3); 将驱油效率分析和油田可采储量及采收率分析整合到驱油效率及油田采收率分析,并对内容 进行了重新论述(见5.3.5,1996年版的6.6、6.8); 增加了油藏注采*统适应性分析(见5.3.6):V 增加了热采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要求(见第6章); 增加了化学驱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要求(见第7章); 修改了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对内容进行了重新论述(见第8章)。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勘 深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成龙、张海燕、赵洪岩、段贺海、李洁等。

SY/T 62252018

本标准规定了油由动态分析的基础资料 主要内容及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水驱油田、热采油田和化学驱油田的动态分析,其他开发方式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367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态分析performanceanalysis 通过油田生产数据和测试资料,分析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储层内油、气、水的运动规律,指出开 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潜力,预测开发生产情况,并为方案调整及措施提供依据。动态分析包括生产 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 3.2 生产动态分析productionperformanceanalysis 对油田的注人状况、采出状况、油层压力状况、生产能力变化和工艺技术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和评 价,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建议。 3.3 油藏动态分析reservoirperformanceanalysis 对油田的开发层*、*网状况、储量动用及剩余油分布、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及采收率等进行分 析和评价,提出开发调整的建议

4.1动态分析按时间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分析,并按单*、*组、区块(或单元)动态分 析的程序进行。 4.2月度动态分析以单*、*组生产动态分析为主,跟踪分析单*及*组的工作量实施进度及效果, 提出下阶段单*及*组的措施建议。 4.3季度、半年动态分析以区块(或单元)生产动态分析为主,跟踪分析区块(或单元)的工作量 实施进度及效果,提出下阶段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及调整建议。

5.1动态分析所需主要资料

5.1.1油藏静态数据及图件

应具备以下油藏静态数据及图件: 地震资料; 测*和录*资料; 钻*完*数据表; 油藏开发地质综合图: 构造*位图; 油藏面图; 分层数据表; 沉积相带图、沉积微相图; 小层(油砂体)平面图; 油层栅状连通图; 隔(夹)层分布图; 小层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小层有效厚度等值线图、小层渗透率等值线图; 孔隙度分布与毛管压力关*曲线; 油、水(气)相对渗透率曲线; kq 油藏基本参数表; 原始流体性质数据表; VXXN 高压物性资料; 储层敏感性分析资料; 覆压孔渗数据表。

5.1.2开发动态数据及图件

应具备以下动态分析数据及图件: *史资料; 开采现状图、开发现状表; *身结构图; 生产运行数据及其曲线; 综合开发数据及其曲线; 产量构成数据及其曲线; 递减率数据及变化曲线; 注采压力*统数据及其曲线; 一油层压力分布图; 小层水图; 饱和度测*资料、吸水剖面资料、产液剖面资料、示踪剂数据、测压数据等动态监测资料; 注人水水质化验数据; 产出液分析化验数据:

不稳定试*、*间干扰试验资料;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与含水率关*曲线

不稳定试*、*间干扰试验资料;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与含水率关*曲线

5.2.1注入状况分析

5.2.1.1分析注人压力、注水量、吸水能力等指标变化状况。 5.2.1.2分析吸水层位、注采受效方向。 5.2.1.3分析各层吸水量状况和配注完成情况。 5.2.1.4分析注水*措施效果及其对注人能力的影响。 5.2.1.5提出改善平面、层内、层间注入状况的建议

5.2.2压力状况分析

5.2.2.2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注采比的关*。 5.2.2.3分析各油层压力差异状况。 5.2.2.4提出保持合理压力水平和减小平面、层间压力差异的建议

5.2.3含水率变化分析

5.2.3.1分析综合含水率、产水量等指标变化状况。 5.2.3.2分析注人水单层突进、平面舌进、边水指进、底水锥进等对含水率的影响。 5.2.3.3提出控制含水上升的建议

5.2.4生产气油比变化分析

5.2.4.1分析生产气油比变化状况。 5.2.4.2分析生产气油比与地饱压差、流饱压差的关*。 5.2.4.3分析气顶气、夹层气气窜等对生产气油比上升的影响。 5.2.4.4提出保持合理生产油气比的建议。

5.2.5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5.2.5.1分析产液量、产油量、采液指数、采油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状况。 5.2.5.2 分析油水*工况及其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5.2.5.3 分析油*利用率、生产时率等指标变化及其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5.2.5.4 分析老*自然递减率等指标变化及其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5.2.5.5 分析增产措施效果及其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5.2.5.6 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及其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5.2.5.7 提出提高油田生产能力的建议

5.3.1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5.3.1.1构造形态、断裂*统等油藏构造特征再认识

GB/T 38053-2019 装配式支吊架通用技术要求5.3.1.1构造形态、断裂*统等油藏构造特征再认识

SY/T 62252018

5.3.1.2层间及层内的隔夹层频率和平面展布特征再认识。 5.3.1.3沉积亚相和微相展布特征再认识。 5.3.1.4 储层孔隙度、孔隙结构、渗透率、黏土矿物成分等储层物性再认识。 5.3.1.5砂体的形态、大小,砂体及各小层的平面展布、连通性等储层分布特征再认识。 5.3.1.6 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开度以及地应力等再认识。 5.3.1.7油、气、水性质及分布特征再认识。 5.3.1.8岩心润湿性变化及其对两相渗透率曲线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再认识。 5.3.1.9按DZ/T0217的规定重新核算油藏地质储量。

5.3.2 层*、并网、注水方式适应性分析

5.3.2.1分析层间非均质性及干扰状况,评价开发层*划分与组合的适应性。 5.3.2.2分析油水**况、*网控制状况、注采对应状况、水驱控制和动用状况等,评价注采*网的 适应性。 5.3.2.3分析注水能力、水驱控制程度等资料,结合油藏边底水能量,评价注水方式的适应性。 5.3.3.4提出改善层*、*网、注水方式适应性的建议,

5.3.3储量动用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分析

5.3.3.1分析油田未控制储量、弹性开发储量、水驱控制储量变化状况。 5.3.3.2分析水驱动用储量变化状况。 5.3.3.3分析剩余油平面、层间、层内分布特性。 a 5.3.3.4提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剩余油挖潜的建议GB 50217-201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5.3.4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分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