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647.2-2012 闭式压力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JB/T 1647.2-2012 闭式压力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1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4025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B/T 1647.2-2012 闭式压力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JB/T 164722012

轴瓦刮研点应在工作表面(不小于120°)内检验:

5.4.1.4采用精刨、磨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加工的滑动导轨、轴瓦、轴(导)套等,用涂色法检验其接 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在轴套、轴瓦的轴向长度和导轨的全长上不应小于70%,在导轨宽 度上不应小于50%。

DBJ/T15-112-2016标准下载5.4.2铸、锻、焊件质量

5.4.2.1压力机上所有铸铁件、铸钢件、锻件、焊接件应符合JB1829一1997中3.3的要求,有色金 属件应符合图样及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 5.4.2.2铸铁件、铸钢件、有色金属铸件上的型砂和粘结物、焊接件的焊渣应清理干净。铸件、焊接 件非加工表面应平整,其直线度误差(在600mm长度)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5.4.2.3重要铸件的工作表面,如轴套、轴瓦内表面,齿轮、蜗轮齿面,导轨滑动面和液压超负荷保 护的缸体内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缩松、夹渣及冷隔等缺陷。 5.4.2.4重要的铸、锻件和焊接件(如机身、滑块、工作台板等)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

压力机的重要运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高速负载齿轮、装模高度调整和拉伸垫行程调整的螺纹副、 蜗杆副等主要零件,也应采取耐磨措施,以提高其寿命。

5.4.4.1压力机的装配应严格按照装配图和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到压力机上的零部件应符合质量 要求。装配、调整过程中不得损伤零部件的表面。 5.4.4.2重要的固定结合面应紧密贴合,紧固后用0.05mm塞尺进行检验,允许塞尺塞入深度不应大 于接触面宽的1/4,接触面间可塞入塞尺部位累计长度不应大于周长的1/10。重要固定结合面包括立柱 与横梁,立柱与底座,底座与工作台,工作台与工作台板,调整导轨与立柱,离合器座与横梁,拉紧螺 母与底座、横梁,轴瓦外径与轴承座。

5.4.4.3轴瓦与其轴瓦座应紧密接触,其配合要求应符合设计、工艺要求。 5.4.4.4导轨允许单件用检验平板以涂色法检验其接触情况,并在总装时用塞尺检验机身导轨与滑块 贴合时的角度偏差,以0.03mm塞尺不入为符合要求。 5.4.4.5啮合齿轮装配后的轴向错位不应大干表3的规定

5.4.4.6主传动齿轮副的接触情况应达到齿宽不应少于60%,齿高不应少于40%。

.4.6主传动齿轮副的接触情况应达到齿宽不应少于60%,齿高不应少于40%。 .4.7飞轮部装后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和校正。其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应按式(1)计算。

Uper≤mx G6.3

Uper—飞轮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单位为克毫米(g·mm); ①一一飞轮最大工作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m一一飞轮质量,单位为克(g); G6.3飞轮平衡品质等级,G6.3=6.3mm/s。 5.4.4.8飞轮、离合器、制动器部件上的旋转零件,在装配前应进行静(或动)平衡试验和校正。在 压力机总装后的空运转试验中,不允许有明显的振动。 5.4.4.9飞轮部装或组装后应测量飞轮的圆跳动,其值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

压力机总装后的空运转试验中,不允许有明显的振动。 5.4.4.9飞轮部装或组装后应测量飞轮的圆跳动,其值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

5.4.4.9飞轮部装或组装后应测量飞轮的圆跳动,其值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

5.4.5.1压力机应具有可靠的润滑系统和润滑装置,各润滑点的设置应合理、可靠,并保证各运转部 位得到正常润滑。 5.4.5.2压力机润滑系统应符合GB/T6576的规定。润滑系统的清洁度应符合JB/T9954的规定。 5.4.5.3压力机润滑系统的油路要密封可靠,应具有防渗漏措施或集油、回收等装置,不得有渗漏和 滴油现象。润滑管路两端应标号,以便于检查和维修。 5.4.5.4当压力机环境温度偏低,润滑油的流动粘度指数变大,影响压力机的正常工作时,润滑油箱 应设置加热装置。

5.4.6 液压、气动、电气系统

5.4.6.1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液压系统所用的液压元件应符合GB/T7935的

5.4.6.1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液压系统所用的液压元件应符合GB/T7935的

规定。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应符合JB/T9954的规定。 5.4.6.2超负荷保护液压缸应进行保压试验,当使用压力小于20MPa时,试验压力为使用压力的1.5 倍;当使用压力等于或大于20MPa时,试验压力为使用压力的1.25倍。一般保压不应少于10min,不 得渗漏。 5.4.6.3气动系统的管路、接头、法兰、气缸等均应密封良好,连接可靠,并应符合GB/T7932的规 定。 5.4.6.4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必须符合GB150和有关规程的规定。 5.4.6.5压力机的各种管路系统应排列整齐美观,管路通畅,布局合理,密封可靠,均不得漏油、漏 气和相互混淆。 5.4.6.6压力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

5.5.1压力机应有铭牌和指示、润滑、操作、安全等要求的各种标牌或标志。警告性标牌或标志要固 定在机器的明显位置。 5.5.2标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5.5.3标牌中的形象化符号应符合JB/T3240的规定,

5.6附件、工具及配套件

1压力机出厂时应备有必需的工具、附件及备用易损件。特殊附件和特殊备用易损件由用户上 “共同商定,随机供应或单独订货。 .2压力机的外购配套件应符合有关标准,出厂时应与压力机同时进行运转试验

5.7.1压力机外观表面造型应美观,不应有异常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 5.7.2压力机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碰、划伤及锈蚀现象。 5.7.3压力机外露零部件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匀称,不应有明显的错位,其错偏不应超过表5的 规定。

JB/T 1647.22012

1.1检验分为出广检验和型式检验。 1.2压力机出厂前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在特殊情况下,经用户同意 在用户厂进行检验。

6.1.3压力机出厂检验项目一般包括以下试验、

基本参数检验; 基本性能检验; 空运转试验; 噪声检验; 负荷试验: 超负荷试验: 装配质量检验: 精度检验; 拉伸垫试验: 移动工作台检验; 一外观检验: 包装检验。 .1.4对于新产品、更新产品(包括结构、主要零件材质、工艺有较大改变的产品),应按有关规定进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按本部分要求进行全面试验和检验。型式检验时,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

1.4对于新产品、更新产品(包括结构、主要零件材质、工艺有较大改变的产品),应按有关规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按本部分要求进行全面试验和检验。型式检验时,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抽样,每次检验不少于一台。

6.2.1基本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应在无负荷情况下进行, 其实测误差不应大于表7的规定。对于变速压力机应在高 下分别检验滑块最大行程次数和最小行程次数。

6.2.2基本性能检验

压力机在空运转试验前或空运转试验过程中,应按下列项目进行基本性能检验: 检验安全装置的可靠性: 滑块运行的各种规范操作试验,检验其动作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装模高度调整试验、拉伸垫行程调整及拉伸垫动作试验,检验其动作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检验指示表、计数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检验触摸屏设置与调整操作及信息显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检验润滑、气动、液压系统、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检验附属装置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6.2.3.1每台压力机均应进行空运转试验。其中包括:单次行程试验、连续行程试验、寸动行程试验 装模高度调整试验、拉伸垫行程调整试验等。 6.2.3.2压力机滑块连续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其中连续行程的空运转试验不应少于2h,单 饮行程的运转试验不应少于1.5h。 6.2.3.3对于变速压力机,滑块连续空运转试验应以低、中、高速度依次分别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不 应少于4h。其中低速1h,高速1h,其余时间以中间速度进行试验。 6.2.3.4单次行程试验时,离合器与制动器每分钟结合次数按表8的规定。

注2:表内相邻两挡间的结合次数计算方法,按滑块行程次数多少,以插入法计算百分比。 注3:本表不作为单次行程使用标准,仅作为试验规范。

6.2.3.5压力机在空运转试验时间内,各测试部位的温升与温度应在距离运动面最近的可测部位,用 点温计进行测量,其温升与温度值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JB/T1647.22012

a)滑动轴承的温升不应大于35℃,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 b)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应大于40℃,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 c)滑动导轨的温升不应大于15℃,最高温度不应高于50℃; d)干式摩擦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温升不应大于60℃,最高温度不应高于90℃: e)湿式摩擦离合器与制动器冷却油的温升不应大于35℃,最高温度不应高于65℃; f)主电动机外壳的最高温度不应高于115℃。 6.2.3.6压力机连续行程试验和单次行程试验记录式样见附录B。 6.2.3.7摩擦离合器、制动器与电磁控制阀等,在单次行程运转试验时(包括寸动行程)动作应灵敏、 可靠、联锁协调,不应发生干涉现象。 6.2.3.8压力机的工作机构与操作机构动作应相互协调,所有的工作规范,其动作应平稳、可靠。压 力机曲柄机构停止运行时,滑块应可靠地停留在设计所规定的位暨。在单次行程循环结束时,曲柄应停

6.2.3.9一般压力机的曲柄制动角应符合表

压力机的噪声检验应符合5.3.2的规定。

6.2.5.1每台压力机均应进行负荷试验,试验方法可采用打击刚性体、液压加载器或其他相应的方法 进行模拟负荷试验,试验规范按表10的规定。 6.2.5.2所有机构在负荷试验时,动作应协调、可靠,零件不应有损坏现象。装有负荷指示装置时 应检验其工作的正确性。

JB/T1647.22012

6.2.7装配质量检验

压力机的装配质量检验应符合5.4.4的规定。

压力机的精度检验应符合5.2.1的规定。

拉伸垫应进行连续行程、单次行程(按表8的规定)试验各1h。 6.2.9.1拉伸垫的连续行程试验,应按压力机连续行程功的50%,在拉伸垫最大行程和最高速度状态 下进行试验。 6.2.9.2拉伸垫的单次行程试验,应按压力机单次行程最大功的50%,在拉伸垫最大压紧力和中间速 度状态下进行试验。 6.2.9.3对有滞后动作的多个拉伸垫,应检验其同步性。 6.2.9.4对带有闭锁装置的纯气式拉伸垫,其气压波动不应大于20%。 6.2.9.5拉伸垫顶冠与底座上平面要平行,允差0.40/1000。

6.2.10移动工作台检验

6.2.10.1检验移动工作台夹紧、松开、运行、操纵的正确性和与拉伸垫、滑块联锁的可靠性 6.2.10.2移动工作台在整个操作过程包括松开顶起、起动运转、到位停止、落下夹紧等动作 可靠,不得有大的冲击声

压力机包装前的外观检验应符合5.7的规定。

7包装、标志、运输与购存

7.1.1压力机的零件、部件和附件的外露加工表面,应涂封保护后再进行包装。其防锈要求应符合有 关标准的规定。 7.1.2压力机及其零部件的包装要求应符合JB/T8356.1的规定。 7.1.3压力机电控部分的包装应具有防潮、防震、防碰撞措施,

压力机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压力机的运输应符合铁路、公路、水路运输 及装载的要求。

JB/T 164722012

每台压力机均应随机供应下列技术文件: 使用说明书: 合格证明书: 主要外购元器件说明书; 装箱单: 验收单。

每台压力机均应随机供应下列技术文件: 使用说明书: 合格证明书; 主要外购元器件说明书; 装箱单: 验收单。

JB/T164722012

挠度测量步骤如下: 在工作台面长和宽方向上2/3范围内均布载荷,加载前指示表调整在零位: 将液压加载器缓慢加压,至少分5次加载,每次的加载增量是Pg/5(Pg代表压力机的公称力), 从Pg/5开始记录百分表的数值,每增加Pg/5读表一次,当逐渐加载至压力机公称力时,指示 表①、②、③的读数,按公式(A.2)求出被测压力机滑块每米挠度

式中: 4滑块每米挠度,单位为毫米(mm); aj~4a3——分别为每个指示表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两连杆中心距离,单位为毫米(mm)。

A.2.2.1测量条件

测量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装模高度调节在中问位置: 滑块行程应处于下死点; 平衡器风压为工作风压: 液压加载器按图A.2所示均匀地置于工作台面长和宽方向上2/3范围内; 指示表④按图A.2置于台架中间的下方,台架位置距工作台边缘(前或后)150mm左右,指 示表测头触及工作台面。

A.2.2.2挠度测量

挠度测量步骤如下: 在工作台面长和宽方向上2/3范围内均布载荷,加载前指示表调整在零位: 将液压加载器缓慢加压,至少分5次加载,每次的加载增量是P./5(P。代表压力机的公称力), 从Pg/5开始记录百分表的数值,每增加P./5读表一次,当逐渐加载至压力机公称力时,指示 表④的读数(绝对值)即为工作台挠度。工作台每米挠度按公式(A.3)求出

4m工作台每米挠度,单位为毫米(mm): 42一工作台挠度,单位为毫米(mm); L—台架支脚中心距离,单位为毫米(mm)

(津)12J2 地下工程防水压力机连续行程运转试验按照表B.1记录式样进行以下试验: 滑块每分钟的行程次数。允许误差为0~10%。 压力机驱动用主电动机的电压、电流情况。 压力机驱动用主电动机外壳及轴承、滑块导轨面的温度。

JB/T1647.22012

压力机单次行程试验时按表8规定的每分钟运转次数,按表B.2记录式样进行以下试验: 离合器、制动器结合和断开时所雷要的电动机电流情况: 离合器、制动器温度以及离合器、制动器轴承的温度: 一试验气动密封和油密封的可靠性; 试验振动和噪声有无异常。

B.3滑块装模高度调整试验

滑块装模高度调整试验按表B.3记录式样进行以下试验: 滑块上升、下降所需要的滑块调整电动机消耗的电力

一一滑块上升、下降时的滑块速度。

DB11/T 1312-2015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标准B.4拉伸垫行程调整试验

拉伸垫行程调整试验按表B.4记录式样进行以下试验: 拉伸垫行程增加、减小所需要的调整电动机消耗的电力: 拉伸垫行程增加、减小时的调整速度。

打印日期:2013年1月30日F009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