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035-2022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pdf

GB/T 29035-2022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631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9035-2022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pdf

ICS 21.140 CCSJ22

Testmethodforflexiblegraphitering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公路改造工程(K4 640-K9 644.5)内路基工程挡土墙支护施工方案图1 摩擦磨损试验机: 图2 对磨环.. 图3 样品夹具 图4 压缩回弹测试装置·… 图5 定硫吸收瓶 图6 硫含量测定试验装置

图1 摩擦磨损试验机 图2 对磨环.. 图3 样品夹具 压缩回弹测试装置 图5 定硫吸收瓶 图6 硫含量测定试验装置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1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9035一2012《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与GB/T29035—2012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摩擦系数试验设备的要求(见5.1.1,2012年版的3.1.1~3.1.3); b)增加了摩擦系数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c)增加了摩擦系数试验样品尺寸的要求(见5.2); d)更改了压缩回弹装置示意图(见图4,2012年版的图3); e)删除了对压缩回弹试验装置的尺寸限定(见2012年版的4.1.2.1、4.1.2.2); f)删除了250℃热失重试验步骤,修改了450℃C热失重试验步骤,增加了670℃热失重试验步骤 (见7.4.1~7.4.3,2012年版的5.4.1、5.4.2); g)更改了热失重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见7.5.2、7.5.3,2012年版的5.5.2、5.5.3); h)增加了硫含量的测定方法(见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填料与静密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宁波新艺密 封件有限公司、浙江国泰萧星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安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云朗、何松、王静、鹿璐、宋国胃、吴益民、章佳红、杨奎。 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柔性石墨填料环试验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测定柔性石墨填料环密度、摩擦系数、压缩率、回弹率、热失重和硫含量的仪器设备、 样品要求、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的计算。 本文件适用于柔性石墨填料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硫含量的测试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800.1一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线性尺寸公差ISO代号体系第1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1.1天平:感量0.001g。

每组样品不少于5个,样品截面为矩形

环境温度为(23士5)°℃

4.4.1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内径、外径(等弧测量3点,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m。 4.4.2 2 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高度(等距测量3点,取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m。 4.4.3 3称取样品的质量,精确至0.01g。

式中: P ——# 样品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m 一 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D一一样品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一一样品的内径,单位为毫米(mm); h一一样品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4.5.2试验结果以一组样品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2位有效数字,

P 样品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m 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D一一样品的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 一一样品的内径,单位为毫米(mm); h一一样品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4.5.2试验结果以一组样品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2位有效数字

5.1.1磨损试验机(如图1所示)

5.1.1.1传动系统:能带动对磨环以给定的速度(精确到土3%以内)旋转,对磨环安装部位轴的径向跳 动小于0.01mm。 5.1.1.2加载系统:能对样品和对磨环施加法向力,精确到土3%以内。 5.1.1.3测试系统:能测试和记录摩擦力矩,精确到士3%以内

图1 摩擦磨损试验机

单位为毫米,表面粗糙度单位为微米

样品规格为60mm×640mm×10mm或50mm×$30mm×10mm,样品表面应平整,无油污 及明显杂质等缺陷。每组样品不少于3个

5.3.1将样品按照仪器操作说明牢固地固定于试验夹具上,安装于试验机上轴,并使样品摩擦面与对 磨环的交线处于样品正中 5.3.2用9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轻轻擦拭对磨环与样品摩擦面,确保无油污。 5.3.3开机校好零点。试验中,样品保持静止,对磨环以200r/min转速运行1h。负荷200N。平稳 地施加负荷至规定值,记录时间及摩擦力矩,然后每隔15min记录一次摩擦力矩。1h后停机,以各次 记录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摩擦力矩值。

6.1.1.1能够匀速施加载荷,负荷测量精度为土1%的材料试验机; 6.1.1.2百分表:精度为0.01mm; 6.1.1.3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6.1.1.1能够匀速施加载荷,负荷测量精度为士1%的材料试验机

图4压缩回弹测试装置

6.1.2.2端面淬火硬度40HRC~50HRC,表面粗糙度Ra3.2μm,压头上端面和压头下端面与压杆轴 线垂直度不低于0.025mm,与底座上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 6.1.2.3模具与样品之间的基本偏差为H8、f8,应符合GB/T1800.1中H8/f8的规定,模具壁厚不低 于10mm。 6.1.2.4模具的上、下垫圈两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压套上、下两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

6.1.2.2端面淬火硬度40HRC~50HRC,表面粗糙度Ra3.2μm,压头上端面和压头下端面与压杆轴 线垂直度不低于0.025mm,与底座上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 6.1.2.3模具与样品之间的基本偏差为H8、f8,应符合GB/T1800.1中H8/f8的规定,模具壁厚不低 于10mm。 6.1.2.4模具的上、下垫圈两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压套上、下两端面平行度不低于0.025mm。

6.3.1将测试装置平稳放在材料试验机中。 6.3.2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高度(等距测量3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初始高度,精确至0.1mm。 6.3.3把装有样品的模具放人压头和底座之间,使负荷通过压头轴线匀速施加初载至0.35MPa,保持 15s后记录变形量,然后在10s内匀速加载至35MPa,保持60s后记录终载下变形量,随即卸载至初 载,保持60s后记录变形量。

3.1将测试装置平稳放在材料试验机中。 3.2 2用游标卡尺测量样品的高度(等距测量3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初始高度,精确至0.1mm。 3.3把装有样品的模具放人压头和底座之间,使负荷通过压头轴线匀速施加初载至0.35MPa, s后记录变形量,然后在10s内匀速加载至35MPa,保持60s后记录终载下变形量,随即卸载至 ,保持60s后记录变形量

式中: C一一压缩率,%; t2一一终载下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t一一初载下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to一一样品初始高度,单位为毫米(mm); R 一一回弹率,%; 13一一卸至初载后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6.4.2试验结果取一组样品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取2位有效数字

式中: C一一压缩率,%; t2一一终载下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t一一初载下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to一一样品初始高度,单位为毫米(mm); R 一一回弹率,%; 13一一卸至初载后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6.4.2试验结果取一组样品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取2位有效数字

将干燥后的样品在规定温度下灼烧至规定时间偏桥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方案,以失去的质量与样品原质量的 失重

7.2.1电热恒温干燥箱。

7.3.1将样品在(100土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1h,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7.3.2每组样品不少于3个,除另行要求或特殊尺寸的填料外,样品规格宜为$60mm×$40mm×10mm或 50mm×30mm×10mm

7.4.1450℃热失重试验步骤

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精确到0.001g)后,放置于预先在800℃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置入 (450士10)C的马弗炉中,关闭炉门灼烧1h后取出,冷却1min~2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7.4.2600C热失重试验步骤

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精确到0.001g)后大型综合楼[北京]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方案(创鲁班奖),放置于预先在800℃C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置人 (600±10)C的马弗炉中,关闭炉门灼烧1h后取出,冷却1min~2min,移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

7.4.3670C热失重试验步骤

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精确到0.001g)后,放置于预先在800℃C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置 )士10)C的马弗炉中,关闭炉门灼烧4h后取出,冷却1min~2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