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31-2017 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类)

SJG 31-2017 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类)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JG 3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198776
下载资源

SJG 31-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31-2017 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类)

的浓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和其他工厂生 产要求。

7.1.1建筑设计对工业建筑比较重要。设计时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当地的气候条件, 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优 先采用被动式的构造措施,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并降低建筑能耗提供前提条件。 如何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采用被动式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风, 保温、隔热、遮阳等构造措施,可以通过定性分析的手段来判断,更科学的则是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定量分析手段。条件许可时,可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变化的模拟, 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设计。 采用计算机的全年动态负荷模拟的方法目前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 应该鼓励绿色建筑,尤其是规模较大、目标级别较高的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 就引入计算机全年动态负荷模拟,一方面有利于绿色建筑节能指标的提高,另 方面也有利于全年动态负荷模拟方法的不断完善。 除有特殊环境要求的生产工艺区域外,对于厂房内工艺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特别是人员比较密集的车间,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及天然采光,是提高室内舒适度 的有效措施。 7.1.2建筑形体与日照、自然通风与噪声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设计中仅仅 孤立地考虑形体因素是不够的,需要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处理好节能、节 地、节材等要求之间的关系。建筑形体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综合 考虑建筑的朝向、间距、开窗位置和比例等因素,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 采光和视野。可采用下列措施: 1利用计算机日照模拟分析等方法,以建筑周边场地以及既有建筑为边界条 件,确定满足建筑物日照标准的形体,并结合建筑节能和经济成本权衡分析; 2建筑单体设计时,在场地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建筑长宽高比例, 使建筑迎风面压力合理分布,避免背风面形成涡旋区,并可适度采用凹凸面设计: 降低下沉风速; 3建筑造型宜与隔声降噪有机结合,对厂区外噪声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 断,同时厂区内的噪音应进行消音处理,声源不应直接面对厂区外

7.1.3有些建筑由于体形过于追求形式新异,造成结构不合理、空间浪费、不符 合工艺流程的需求或构造过于复杂等情况,引起建造材料大量增加或运营费用过 高。这些做法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原 则,应该在建筑设计中避免。同时,也不应完全不考虑建筑外观,把各种管道 设备裸露在建筑立面中,影响厂区内的环境 在设计中应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有功能作用的 室外构件和室外设备应在设计时就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后补造成的防 水、荷载、稳固、材料浪费等问题。 7.1.4模数协调是标准化的基础,而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工业厂房建筑 的平面、功能和装修基本相同或相近,适宜进行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的内容 不仅包括平面空间,还应对建筑构件(如玻璃幕墙模块化设计)、建筑部品等进 行标准化、系列化,以便推进建筑工业化。建筑集成技术是工业化建筑的主要技 术特点,有利于技术系统的整合优化,有利于施工建造工法的相互衔接,有利于 提高生产效率和建筑性能、质量。 7.1.5绿色建筑设计强调以定量化分析与评估为前提,提倡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建 筑朝向、方位、体形、自然通风、日照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节能、声环境、热 环境等多种性能和物流环境进行定量化分析、评估与优化,如BIM技术应用的 生能分析包括:场地风环境分析、室内通风环境分析、日照分析、采光分析等。 7.2建筑空间布局 7.2.1建筑中休息空间、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办公管理及储藏等空间的共享 可以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地、节约建设成本及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应通过精心设计,避免过多的大厅、走廊等交通辅助空间JT/T 1144-2017 溢油应急处置船应急装备物资配备要求,避免因设计不当形成 些很难使用或使用效率低的空间。建筑设计中追求过于高大的大厅、过高的建 筑层高、过大的房间面积等做法,会增加建筑能耗、浪费土地和空间资源,宜尽 量避免。 7.2.2随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生产发展很快,即使某一种电子产品也常 常需要更新换代或生产工艺调整或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老的电子产品根据微型 化、精密化、高可靠的要求将被淘汰,而代之以新的产品。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 术讯猛发展,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特征尺寸为例,已丛微发展到亚微来,现今

正进入纳来级集成电路的研制和逐渐投人批量生产;所以电子工业厂房的建筑平 面和空间设计必须适应这种电子产品迅速发展和扩大生产需要的灵活性,要能满 足生产工艺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实现在建筑面积不增加或少增加、建筑 高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调整。 7.2.3减少生产车间建筑面积或空间体积、缩短各种物料或功能介质的输送距离 等,都是降低能量消耗的有力措施。对于减少洁净室(区)或空调房间面积,节 能效益十分明显,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车间的空气洁净度都严于5级,净化空 调系统的换气次数均在500次以上,每平方洁净室(区)的耗电量均在 0.5kW~1.0kW,所以减少洁净室面积就是节约能源。 将需求相同或相近的空间集中布置,有利于统筹布置设备管线,减少能源损 耗,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根据房间声环境要求的不同,对各类房间进行布局和 划分,可以达到区域噪声控制的良好效果。 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空气污染的水泵房、空调机房、发电机房、变配 电房等设备机房和停车库,应远离住宅、宿舍、办公室、旅馆客房、医院病房 学校教室等人员长期居住或工作的房间或场所。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 取隔声降噪、减振、电磁屏蔽、通风等措施。条件许可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 下,宜避免将水泵房布置在住宅的正下方,空调机房门宜避免直接开向办公空间, 7.2.4建筑应优先满足主要的功能,对主要的生产区应采取有效的防干扰措施 独立空间及分区。 7.2.5建筑中公共开放空间宜作为室内活动空间的补充,考虑各个季节及全天候 的使用。鼓励步行等健康生活方式,为其创造条件,有条件的工业建筑鼓励开放 些公共空间给周边社会公众使用。无障碍设计需要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的规定

7.3.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要求采用集中空调系 统的工业建筑,满足该实施细则的要求。国家目前已经在编制《工业建筑节能设 计统一标准》,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对于未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 应参照该标准执行。对于电子生产厂房的洁净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设计应按照 《电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GB50710的规定进行设计

7.4.1此条是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厂应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的建筑材料,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要求的材料 高能耗材料是指从获取原料、加工运输、成品制作、施工安装、维护、拆除 发弃物处理的全寿命期中消耗大量能源的建筑材料。应选择在此过程中耗能少的 材料以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绿色目标。 7.4.2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代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大量没有功能作用的纯装饰性构件,尽量将装饰性构件与遮 阳、太阳能板等作用结合起来。 7.4.3首先,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 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钢材、铜材等金属材料 属于可再循环材料,除此之外还包括:铝合金型材、玻璃、石膏制品、木材等。

7.5.1房间采光效果与当地的光气候条件有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规定了建筑房间采光系数的最低值,还根据年平均总照度的大小,将我国分为5 类光气候区,每类光气候区有不同的光气候系数K,深圳属IV类光气候区。 7.5.2为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需求并节约人工照明的能耗,可以通过一些 技术手段将天然光引入采光不足的建筑内部空间。 为改善室内的天然采光效果,可以采用反光板、散光板等措施将室外的光线 反射、折射、衍射到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无天然采光的室内大空间,可使用导 光管、光导纤维等技术,将光线从屋顶或侧墙引入,以改善室内照明舒适度和节 约人工照明能耗。 7.5.3合理布置工作区域,避免直射和反射阳光,可通过开窗方式或者内外遮阳 措施减少眩光。 7.5.4目前深圳工业厂房建筑地下空间利用率日益提高,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自然 采光可节省照明能耗,创造健康的光环境。在地下室设计下沉庭院、窗井、采光 天窗、光导管等措施时,应注意设计好防水、防火、排水等措施

7.6.1为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需要进行合理的室内平面设计、室内空间组织以及 门窗位置、开启方式的精细化设计。夏季需要通过自然通风为建筑降温,宜使主 要房间迎向夏季主导风向。宜采用室内气流模拟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平面布置和 门窗位置与开口的设计,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方案,确定最优的自 然通风系统方案。 7.6.2无洁净要求的一般性生产厂房及辅助的办公区域在环境卫生允许的前提下 宜采用自然通风。 7.6.3开窗位置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小、室外空气污染小的地方,避免 开向噪声较大的地方。高层建筑应考虑风速过高对窗户开启方式的影响。《<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和《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 (征求意见稿)对外窗的开启面积有相应的规定。自然通风的效果不仅与开口面 积有关,还与通风开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通风开 口的位置,尽量使之形成穿堂风

7.6.4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可提高地下空间品质,节省机械通风能耗。设置下 沉式庭院不仅促进了天然采光、通风,还可以丰富景观空间。地下停车库的下沉 庭院要注意避免汽车尾气对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7.7室内声环境 7.7.1城市交通干道是建筑常见的噪声源,设计时应对外窗、外门等提出整体隔 声性能要求,对外墙的材料和构造应进行隔声设计。除选用隔声性能较好的产品 和材料外,还可使用声屏障、阳台板、广告牌等设施来阻隔交通噪声。 7.7.2控制噪声有三种技术手段,从声源上根治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噪 声,噪声接受者的防护。在声源上根治噪声,减少噪声的发射,比形成噪声后再 采取控制措施,不仅更为有效,而且可以节省费用。如低噪声风机比普通风机噪 声低10dB(A)以上,且低噪声风机增加的费用远小于普通风机采取噪声控制所需 费用。对采用低噪声工艺和设备仍不能满足噪声限值的情况,尚应采取其他噪声 控制措施。电梯噪声与相邻房间的影响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缓解,并道与相邻 房间可设置隔声墙或在井道内做吸声构造隔绝井道内的噪声,机房和井道之间可 设置隔声层来隔离机房设备通过井道向下部相邻房间传递噪声。 7.7.3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声源所在车 间采取的隔声围护结构可根据隔声量要求,进行组合隔声构件的设计,不影响其 他工作场所和房间,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8室内空气质量与职业健康 7.8.1为避免过度装饰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宜 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预评价。设计时根据室内装修设计方案和空间承载量、材料的 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等因素,对最大限度能够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作出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的内容,分析、预测建成后存在的危害室内环境质量因素的种类和 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项目改善环境质 量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 项目改造设计方案和项目建筑材料供应的主要依据。 装饰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

7.8室内空气质量与职业健康

7.8.1为避免过度装饰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时,宜 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预评价。设计时根据室内装修设计方案和空间承载量、材料的 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等因素,对最大限度能够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数量作出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的内容,分析、预测建成后存在的危害室内环境质量因素的种类和 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项目改善环境质 量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技术对策措施,作为该工程 项目改造设计方案和项目建筑材料供应的主要依据。 装饰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 求,选用有害物质含量达标、环保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

成室内空气污染。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以及石材和用工业废渣生产的建筑 装饰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7.8.2在人流较大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在地面采用至少2m长的固定门道系统,阻 隔带入的灰尘、小颗粒等,使其无法进入该建筑。固定门道系统包括格栅、格网, 地垫等。地垫宜每周保洁清理。 7.8.3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可以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 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可从源头上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建设项目 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为保障员工 身体健康提供又一道保护屏障。 7.8.4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戒线, 警示语和文字,传递安全信息,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工作时警觉职业病危害 和存在的危险。

9.1.1对于深圳市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可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市政水与非传统水 源,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结合场地给水排水、客观环境状况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 系统规划方案,合理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工业废水、中水以及雨水利用是水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措施,宜根据具体情 况对工业废水、中水与雨水资源的进行综合利用。 9.1.2水量平衡图的绘制应在了解工厂用水情况、市政供水现状后进行。水量平 衡图对选用节水措施,健全用水量仪表,减少排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设 计厂区给排水管道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9.1.3工业用水量巨大,使用循环水系统成为工业企业必要的内容,电子信息类 工业企业应结合用水设备、水处理系统的用水、排水水量、水质等条件,进行循 环水系统的设计,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此外,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工业废水产生量较大,设置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 统对企业节水意义重大,应参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设计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统 工业废水回用率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 9.1.4选择热源时,应了解厂区热源情况与可利用的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热 并全面比较热源利用的经济性后进行合理选择。 9.1.5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应选用行业先进的污、废水处理工艺,应确保污、废 水处理工程所采取的技术能够确保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9.2.1给排水系统合理、完善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50015。 2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 染。各类不同水质要求的给水管线应有明显的管道标识。有直饮水供应时,直饮 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并设置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

装置。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设置防止误接、误用, 误饮的措施。 3设置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必须 达到100%。 4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入渗、排放或利用,保 证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概率,且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9.2.2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余压供水,不但节能,而且还因为省去了水箱(池) 加压水泵等环节,大大减少了水受到二次污染的几率,因此,当条件合适时应优 先考虑。 管网叠压供水比气压供水、变频调速供水更具有节能效益,与高位水箱供水 相当,因此,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规定的 前提下,应积极采用。 9.2.3分类收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废水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能否重复使用,应经 过技术经济和水资源综合比较后确定。 9.2.4管网漏损率过大直接造成水量浪费,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工业建筑 管网漏损量可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验

9.3.1本看“节流为先”的原则,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 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 1公共卫生间洗水盆应采用感应式水嘴或延时自闭式水嘴: 2式大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 3水嘴、淋浴喷头宜设置限流配件。 9.3.2绿化灌溉鼓励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鼓励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 气候变化调节的控制器。 喷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过喷头进行喷洒 灌溉,或利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水。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 地下渗灌等。微灌是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它可以缓慢而均匀的直接向植物的根 部输送计量精确的水量,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 喷灌比地面漫灌省水约30%50%,安装雨水关闭系统,可再节水15%

20%。微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节水(15%)、节能(50%70%)。 9.3.3与不变频的水泵相比,水泵采用变频调速不仅可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水泵效 率,而且有利于水泵启动和改善水泵的气蚀现象。

统,为减少能量消耗,本条规定在水系统热(冷)媒的进水管上设置温度调节装 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阀等一套装置),既可保证供水温度,又能有效 降低能耗。

10.1.1冷热源系统形式的确定,影响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何冷热源形式的确定者 不应该脱离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条件。同时对整个建筑物用能效率应进行整体分 析,而不只是片面强调某一个机电系统的效率。如利用热泵系统在提供空调冷冻 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回收建筑排水中的余热作为建筑的辅助热源。 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的用气、用冷、用热和采暖通风空调用冷、用热在电子工 程中是能耗大户,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用气、用冷、用热常常是连续的、变化的 有的全年或昼夜均要使用,许多用热生产设备需要低位热能,如30℃~40℃热 水等。在许多电子产品生产环境都要求具有洁净生产环境尤其是微电子产品的生 产,这类电子工程的净化空调系统一般均需要全年连续运行,为它提供冷热源的 机组能耗占整个通风空调采暖系统的大部分。目前,各类冷、热源设备总类繁多 如集中供热、热回收、电制冷机组、热泵和蓄冷蓄热设备等,根据这些冷热源设 备的特点和电子工厂冷热气供热特点,有条件进行各种能源综合利用。如为供应 生产工艺和空调系统所需的低位热能,可利用回收电制冷机的冷凝热,供应30 C~40℃热水等。 10.1.2为防止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时估算用 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空调的冷、热负荷 的依据。用单位面积冷、热负荷指标估算时,总负荷计算结果偏大,从而导致装 机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现象”,导 致初投资增高、未端设备增加。对于采用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形式也需要进行逐 项逐时冷负荷计算,对于仅安装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房间,不要求进行逐项逐时冷 负荷计算。 10.1.3《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对工业建筑各功能 房间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风速、新风量有明确规定,对工业建筑各功能 房间的空气质量、污染物控制等引用的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 乍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和《民用建筑 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以及一系列单项的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10.1.4强调设备容量的选择应以计算为依据,避免盲目选择过大的空调设备而造 成浪费。空调系统在全年大多时间内,并非在100%设计负荷下工作,在确定空 调冷热源设备和空调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和兼顾部分负荷时的运行效率。 10.1.5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有专业的规范,比如《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3 和《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10.2冷源与热源 10.2.1根据实际条件,合理采用冷热源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对于 电子信息类工业企业,可以采用以下的冷热源设计方式: 1余热或废热利用时节能手段之一,可以提供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工业建筑 的生产工艺常常伴随有余热或废热,充分利用工艺排气的热量或工艺废水的热量 以及未燃尽的可燃气体或用作保护气体的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等均是可能利用 的余热或废热,由于电子企业中这些余热或废热较为分散,所以应在具体电子工 程设计时结合具体条件、需要,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先采用工厂中的各种余热 或废热。 2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在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时,并结合具体项目所在地的 区域特点,可采用地表水源热泵,既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不设冷却塔及排烟用烟 窗,改善生产环境,并可降低运行费用。 3蓄冷空调系统自身不节能,但蓄冷技术可以平衡电网负荷,实现电力“移 峰填容”,对国家和电力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市有峰谷电价政策,可以为 用户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因此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空调系统。 4绿色建筑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受到工程所在 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工程性质的影响。在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 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后确定。 5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为建筑或建筑群供冷、供热和提 供部分电力的需求。实现天然气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利用效率可达到70% 左右。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时,是否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以及设备配置,应根 据企业的冷热电负荷及变化情况和企业的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0.2.2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主 要以燃煤发电为主,直接将燃煤发电生产出的高品位电能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

行供暖和加湿,能源利用效率低,应加以限制。但是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GB50189等国家标准所指的特殊情况除外。 10.2.3目前《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电 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GB50710等,以及正在编制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 准》(征求意见稿)等均对工业建筑冷热源设备的能效比、性能系数、效率、系 统配置方式有明确要求,作为绿色工业建筑应执行要求高的标准。冷水机组的制 冷剂选择应从保护臭氧层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两方面综合考虑,应选择现行国家 标准《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7778规定的环境友好冷媒。 10.2.4大型工业建筑中,由于生产工艺或工序不同,通常可能会有些空调系统冬 李需要以热水加热空气以维持房间的温、湿度参数要求,而有些空调系统由于房 间内设备发热量较大或在建筑物中所处位置造成围护结构传热量很少等原因,冬 李需要以冷冻水冷却空气消除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散发的热量。采用水环热 泵空调系统或者带热回收的制冷机组,可以进行热量的转移,同时满足供冷供热 需求,比同时运行空调冷源和热源两套系统节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进行供 冷、余热和供热需求的热平衡计算,以确定是否设置辅助热源及其大小。 10.2.5冷水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除做好日常的水质处理工作基础上,设置水冷 管壳式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污垢热阻,保持冷凝器 换热管内壁较高的洁净度,从而降低冷凝端温差(制冷剂冷凝温度与冷却水的离 开温度差)和冷凝温度。从运行费用来说,冷凝温度越低,冷水机组的制冷系数 越大,可减少压缩机的耗电量。例如,当蒸发温度一定时,冷凝温度每增加1℃ 压缩机单位制冷量的耗功率约增加3~4%。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 台冷水机组10年来的运行记录粗略统计分析,由于冷却水侧污垢热阻的影响使冷 水机组运行效率下降约8%~10%。 10.3输配系统 10.3.1提倡低温供暖、高温供冷的目的:一是提高冷热源效率,二是可以充分利 用天然冷热源和低品位热源,尤其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中优势更为明显,三 是可以与辐射末端等新型末端配合使用,提高房间舒适度。但是采用时,低温供 热或者高温供冷通常会导致投资的增减,必须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于改善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室内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场所, 可以设置空气净化装置。 10.4.6易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设置无回风的排气装置,使污染控制不循环 到室内。启动排风系统时,房间相对于相邻空间应至少有平均5Pa的空气负压。

10.4.6易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应设置无回风的排气装置,使污染控制不循环 到室内。启动排风系统时,房间相对于相邻空间应至少有平均5Pa的空气负压。 10.5净化空调系统 10.5.1为防止由于工程设计时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划分不当,造成投入运行后不同 使用时间或不同运行状况的洁净室(区)的送风管道或送风口的渗透或漏风,引起 冷(热)负荷增加、风机能耗增加;且为减少能耗,应将不同温、湿度要求和有空 气洁净度要求的系统分别设置。 净化空调系统和普通空调系统应分别设置,当采用水冷机组作为冷热源时, 两种系统可共用冷热源,再通过分集水器进行分别设置:当采用风冷机组时,可 根据情况,分别设置独立的冷热源。 10.5.2在现行国家标准《电子工厂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中,为确保洁净 室(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生产环境参数以及作业人员的要求,对洁净室(区) 的送风量、新风量已有明确的规定;从节约能源的要求出发,本条规定在具体电 子产品生产工艺充许,即能确保电子产品生产环境的基本要求、不影响产品质量 或成品率的前提下,应采用相关规定的下限值。 10.5.3电子工程的洁净室通常温、湿度同时有要求,净化空调系统一般有两种新 风处理方式,即采用新风集中处理的方式,再配置风机过滤器机组(FFU)和干 冷却盘管或循环空气处理机组(RCU)对循环风进行处理;当一个厂房内净化空 调系统新风量(总送风量)较少,即循环空气处理机组数量不多时,可不采用新风 集中处理的方式。当确保室内空气洁净度所需求的送风量大于消除室内热、湿负 荷所要求的送风量时,为避免空气处理过程中同时出现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净化 空调系统应采用固定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或变动比例的一、二次回风系统, 以合理利用回风,减少净化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工程实践表明,这是电子工程 洁净厂房较有效的节能措施。 10.5.4洁净室内的温、湿度参数直接影响净化空调系统的耗热、耗冷量,在降温 工况时,如果洁净室内的温度提高,一方面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在冬季和 夏季分别增加和减少,另一方面夏季新风处理的露点及值变大,从而使净化空

10.6.1为了节省运行中的能耗,集中空气调节系统以及通风排气系统应配置必要 的监测与控制。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工程设计时要求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通过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和方法、仪器仪表等

10.6.2设有集中空调的工业建筑能耗总量大,运行节能潜力大,对耗能设备系统 的能耗进行监测,分析建筑能耗的时空分布和能耗特征是绿色建筑运行的基础, 只有了解、掌握建筑能耗,才能为建筑节能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对工业建 筑实际能耗的有效管理,也是绿色建筑性能评价的落脚点,一些成功案例表明, 能耗监测系统对于提升建筑能效、减少能耗,包括对行为节能的管理起到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 10.6.3本条的出发点在于,如果建筑的冷热源中心缺乏必要的调节手段,则不能 随时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室内的使用要求进行必要和有效的调节,势必造成不 必要的能源浪费。 10.6.4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设备,其能耗在工业建筑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尤其是当建筑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使用时,输送能耗所占比例更大。为了满 足部分负荷运行节能的需要,能量输送系统经常采用变流量输送方式。采用变频 变流量技术是目前各种变流量技术中最为方便、有效的方式,可节省水泵或风机 的输送能耗,冷却塔的低速运行还可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6.5风阀、水阀与风机连锁启停控制,是一项基本控制要求。考虑工业建筑生 产厂房大部分是间歇运行,推荐优化启停时间即尽量提前系统运行的停止时间和 延退系统运行的启停时间,也是节能的重要手段。室内温度设定值对空调风系统 水系统和冷热源的运行能耗均有影响,推荐采用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 设定值,既是节能手段,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对于全空气系统 般运行中只关闭水系统,过渡季节风系统不会主动关闭,造成能源浪费。 10.6.6本条旨在强调室内热舒适的调控性,包括主动式供暖空调末端的可调性及 个性化的调节措施,总的目标是尽量地满足用户改善个人热舒适的差异化需求 通过未端调节供暖空调系统的输出,可以避免用户通过开窗等不节能的调节方式 对房间热环境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既满足用户热舒适需求,文节约能源的目的。 10.6.7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生产工艺中有危害或者污染气体产生的区域,为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新风能耗,宜采用新风量需求控制。即在不利 于新风作冷源的李节,应根据室内有害物浓度监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在有害 物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减少新风冷热负荷。 0.6.8地下车库的污染物以CO为代表,应通过对CO浓度的监测,控制通风系统

的运行,保持地下空间的空气品质。此外,单独采用CO浓度监测和控制通风系 统运行,容易造成通风时间过短,地下室温度过高,因此,应地下室通风机应由 CO浓度与温度进行联动控制。 10.6.9在电子工程洁净厂房中必须检测空气洁净度。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检测仪器 定期进行人工检测。在空气洁净度等级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的局部区域也可采用在 线检测,检测仪器与监测和控制系统联网,可实现实时显示检测结果,但在线检 测投资较大。 洁净室(区)正压值与送人洁净室(区)的新风量成正比关系,因此静压差控制 应采用新风机变速控制方式,即通过检测洁净室(区)与周围空间的静压差值,控 制变频调速新风机组的转速,达到风量调节的要求,实现能耗降低。 洁净室(区)温度、相对湿度控制方法取决于其送风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控 制方法,最终都是通过将冷热源的供、回水温度及压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达到系统正常运行,洁净室(区)温度、相对湿度符合使用要求的目的,同时减少 能源浪费、降低运行费用

集中、手动与自动相结合方式。公共空间一般采用自动方式或手动与自动相集合 的方式管理较为方便。照明环境要求高的工业建筑,在条件许可下,为了灵活控 制和管理照明系统,宜独立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营造良好的室内光环境,并 达到节约照明能耗的目的

11.4.1作为绿色建筑,所选择的变压器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的能效等级中的节能 评价值,在项目允许条件下,可以选择S11及以上系列或非晶合金铁心型低损耗 变压器。 11.4.2[D,Yn11]结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具有缓解三相负荷不平衡、抑制三次谐 波等优点。 11.4.3使用频繁、电流较大的电源线路在启动、断开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 号会通过电力线的传导或电磁辐射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应该由专用的变压 器供电。 11.4.4工业建筑中存在较多的电动机,电机能耗是工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正在开展电机能效提升行动,作为绿色建筑 在设计时应选择符合《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 中的节能评价值的产品。 11.4.5目前工业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电梯,电梯能耗也是工业建筑能耗一部分,且 工业建筑货梯比例大,配置功率大,适宜选用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如永磁同 步电机驱动的电机,采用调频调压控制技术(VVVF)和微机控制技术、对于高 速电梯,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能量回收型电梯,

11.5.1当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变配电房时,宜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变配电房进行 管理,以提高变配电系统的输配电的效率。 11.5.2为了实现对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用电设备节约电能的监控,本条对供配电 系统监测和控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作出了规定 11.5.3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供配电系统采用分负荷计量,是企业实行分负荷、分 时段计量、计电价的依据,并为工厂合理制定节约电能的运行模式提供基础依据

11.5.4企业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统计、 分析与管理, 是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提高 用能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条对提出 业建立能耗数据在线采集的要求。

12.1.1电子信息类厂房使用的气体有干燥压缩空气、燃气、常用气体及特种气体 等。干燥压缩空气是工厂中一种重要的动力源,一般对含水量(或露点)、含油 量、微粒粒径及浓度均有严格要求,根据工艺不同,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常 用气体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氢气、氩气等,特种气体由于工艺不同,所使用的 气体种类各不相同,由于单一品种使用量很小,均为外购供应。 12.1.2为加强各种气体的使用管理,检测各厂房的综合能耗,应进行各类气体供 气站出口总管和各车间的气体进口管道的气体流量计量。配置使用状态参数修正 附件,是因为各种气体实际运行时,气体温度、压力总会有一定变化,折算到标 准工况(气体压力101.3kPa,温度0℃)统一基准,有利于比较统计。 12.1.3为加强燃气、燃油的使用管理,合理控制、管理全厂各使用车间或主要用 气(油)的流量,设置瞬时流量进行实时使用量的检测和设置累积流量计,进行 统计、核算和比较燃气(油)的日或月或年或产品单产等能量消耗,这是降低能 耗,节约能源的可行措施

般不用消耗压缩空气再生,只消耗电能,单位气体能耗较少。吸附干燥装置中 的无热再生由于耗气量大,所以再生能耗大;微热再生次之,加热再生能耗较小; 压缩热再生由于利用废热,基本不消耗再生气和电能。所以根据系统大小不同, 分别选择,对单台吸附干燥装置处理量超过10m3(标)/min时,宜选用压缩热再生 或加热再生式吸附干燥装置;单台吸附干燥装置处理量小于或等于10m3(标)/min 时,宜选用无热再生或微热再生式吸附干燥装置。 12.2.4气体压缩机电耗中大部分转换为压缩机的排气热量,通过合适的热回收系 统能回收大量热能,可以作为空调加热、纯水加热及生活热水的热源,也可用于 其他适合的低位热能用户。这是非常有效的节能手段。

的无热再生由于耗气量大,所以再生能耗大;微热再生次之,加热再生能耗较小 压缩热再生由于利用废热,基本不消耗再生气和电能。所以根据系统大小不同 分别选择,对单台吸附干燥装置处理量超过10m(标)/min时,宜选用压缩热再生 或加热再生式吸附干燥装置;单台吸附干燥装置处理量小于或等于10m3(标)/min 时,宜选用无热再生或微热再生式吸附干燥装置。 12.2.4气体压缩机电耗中大部分转换为压缩机的排气热量,通过合适的热回收系 统能回收大量热能,可以作为空调加热、纯水加热及生活热水的热源,也可用于 其他适合的低位热能用户。这是非常有效的节能手段。 12.3常用气体供应 12.3.1电子信息类工厂根据生产种类不同,使用不同的常用气体,如氮气、氧气 氢气等,根据调查,目前工厂所需的氮气、氧气一般采用液氮、液氧或自建氮氧 站供气;氢气采用外购氢气供气或自建氢气站供气。氮气、氧气、氢气耗气量较 多或当地无气体供应时,可自建制气站供气,但应经能量消耗和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供气方式,做到节能和降低运行费用。 12.3.2当工厂自建制气装置时,一般用气量都较大,制气装置需要消耗较多的电 能,所以尤其需要选用单位气体能耗低的装置。 12.3.3采用外购液态气体、瓶装气体供气时,应根据气体性质及用气点及用气量 多少等宜集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气体供应站,以节约供气管路输送成本。 12.3.4由于液态气体沸点低,储存容器通常为双层绝热容器,内筒为不锈钢,此 类容器总有一定的热传导,致使一部分液体气化从安全阀排至大气,按容积大小 有不同的日蒸发损失,一般日蒸发损失为0.5%~1%左右。容器越大日损失率越 低,容器越小日损失率相比较大。为减少蒸发损失,应合理确定液态气体储存容 量,一般储存容量应根据起源情况、运输方式和距离远近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 超过5d~7d。

式吸附干燥装置。 转换为压缩机的推 调加热、纯水加热 非常有效的节能 2.3常用气体供应 种类不同,使用不

13.2.1在平整场地前,对场地内具其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应做好保护措施,与新 配植的植物形成新的植物景观。 13.2.2种植设计中选择植物时,应避免引入外来有害物种,多选择本地植物。本 地植物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植本地植物有利于确保植物存活SN/T 5234-2020 进出口婴童纺织产品 附件安全性能测试方法,降低养护 费用。 13.2.3工厂内产生高噪声的噪声源,如空压站、动力站等,噪声级达到100~ 110dB。对于厂内要求低噪声的工作环境来说,除了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或在 建筑结构上和设备、仪器制造上采用工程消声措施外,还可以利用植物自身浓密 的树冠衰减噪声,据资料记载,5m宽的绿化带可降低噪声3~4dB。 13.2.4透风绿化带可组织气流,使通过粉尘大的车间的风速加大,有利于促进粉

尘向外扩散;不透风绿化带有效的滞留、减少粉尘的影响范围。对空气洁净度要 求较高的生产车间,环境空气的洁净度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上述地段的绿化首 先必须考虑所选植物自身不致污染环境,如不飞花絮、不长绒毛等为前提,方能 达到利用绿化净化环境之目的。 13.2.5热处理加工车间生产过程中将散发不同程度的热量,若加上夏季烈日曝 晒,致使室温上升,用绿化防止和减少热加工车间的日照(特别是西晒),有降 低室温、改善生产条件的效果。 在种植设计时,通过种植高大乔木为场地提供遮阳,可降低硬质地面吸收太 阳热辐射,通过种植落叶阔叶乔木或者设置墙面绿化,可以降低外墙吸收太阳热 辐射,均可改善场地局部热环境。 13.2.6建筑外立面反射阳光产生的眩光污染范围较广,种植设计宜分析场地周边 情况,对可能遭受眩光污染的区域,宜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适当的遮挡。活动场地 周边栽植落叶阔叶乔木,夏季遮阳,冬季能为场地带来足够的日照。低层建筑的 栽植落叶乔木,并有合理距离,考虑天然采光的效果。 13.2.7本条所推荐的是对于有条件的工业建筑屋面、外墙,采用适当的绿化。根 据调查,电子信息类工业建筑屋面、外墙闲置空间较大,而对于部分一般性生产 车间或办公室区域,可采用适当的屋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对降低室内得热量,提 高室内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成效。

13.3.1场地设计应合理评估和预测场地可能存在的水涝风险,对场地实施径流总 量控制,尽量使场地雨水就地消纳或利用,防止径流外排在其他区域形成水涝和 亏染。通过控制一定比例的降雨径流,能有效控制径流外排量,最大程度减少径 流外排带来的径流污染问题,同时还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削峰和峰值延退效果。径 流总量控制同时包括雨水的减排和利用,实施过程中减排和利用的比例需根据场 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优化方案。 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污染并形成污染 源,给下游地区带来水质、水量威胁,故宜截留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合理引导 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在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前后采取相 应的截污措施,保证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保障自然水体

协调。若水池泄空露底,可考虑具备使用功能,如作为辅助活动空间,提高其利 用率。

13.5.1根据照明场所的不同,景观照明可分为场地照明、绿化照明、水景照明、 景观小品照明、建筑立面照明等。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对景观照明灯具布置、照度要求、功率密度要求、光污染均有明确规定,作 为绿色工业建筑应遵照执行。 13.5.2景观照明设计在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景观照明对 住宅、公寓、医院病房、夜空、行人等的光污染。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和LEED标 准均有限制景观照明光污染的要求。 13.5.3本条从节能角度提出景观照明控制的一些要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 要求如下:照明照明应平日、节日、重大节日分组控制,以便满足节日特殊气氛 要求,又能达到平日节能的要求。 13.5.4当有科普教育、展示等需求,或布线比较困难时,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 景观照明可以考虑采用小型太阳能路灯和风光互补路灯等可再生能源设施

14能量回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14.1.1余热、低位热能、废物等的利用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例如,集成电路 工厂使用大量的高纯、高浓度化学品,部分排风的化学品浓度达到了其他行业使 用标准,可直接用于其他行业;集成电路的废硅片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部 分电镀废水可回收贵金属。空气压缩机的冷却水可以作为预热生活热水。 14.1.2场地建筑规划设计,不仅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日照标准要求,还应为太阳能 热利用和光伏发电提供有利条件。太阳能利用应防止建筑的互相遮挡、自遮挡, 高部热环境和集热器或电池板表面积灰等因素对利用效率的影响。应对太阳能源 利用的区域适应性、季节平衡等进行定量评估。 14.1.3要求能量回收设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并贯穿到 各专业设计全过程,避免出现因节能技术的应用而浪费其他资源的现象。 14.1.4提出对能量回收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监测计量装置要求,适应节 能管理与评估工作要求,也可以为后续运行管理提供基础分析数据,可以科学得 出能量回收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使用效率,

14.2.1为提高反渗透装置的产水量,反渗透装置前端进水温度一般为15~25℃, 另外,在有洁净要求的电子厂房内,其洁净度环境温度一般在22~25℃之间,为 了确保洁净室环境温度不受纯水供应的影响,纯水温度一般与洁净室环境温度相 司。由于反渗透装置进水端在冬季需要加热(夏季可能需要冷却),可利用电子 信息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低位热能及余热,如大中型气体压缩机、制冷机组 的冷却水出水温度一般在37~40℃之间GA/T 2000.41-2020 公安信息代码 第41部分:相片类型代码,这部分热量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系统设计 用于反渗透装置的前端加热,部分或全部满足反渗透装置进水加热所需的热能。 14.2.2为充分利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工艺用水的显热(冷)量和重复用水,并防 正可利用显热(冷)量的生产废水腐蚀被加热设备和污染被加热(冷却)水的水 质,作了本条规定。 14.2.3工业建筑的空调、通风(含除尘)系统的排风,往往风量大、相对湿度高、

为最低要求。此时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是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效果和围护结构 实际条件而提出的。 14.3.3太阳能保证率是衡量太阳能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所能提供能量比例的一 个关键参数,也是影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深圳市属于太阳 能资源一般区,保证率取值参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 的有关规定。 14.3.4太阳能是间歇能源,在系统中设置其他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其目的是保证 太阳能供热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规模和投资。辅助热源应根据 当地条件,尽可能利用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或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 4.3.5空气源热泵系统是利用空气低品位热能的一种常用、方便的方式,并有较 好的节能效果,在深圳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均将空气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利 用方式之一。 4.3.6深圳地区属于夏热冬暖地区,一般只考虑夏季空调,总体上不适合采用地 原热泵系统,当工业建筑周边有天然水资源可供利用时,可以进行全年动态负荷 系统取热量、释热量计算分析,同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确定是否可以应用水 源热泵系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