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T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3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1219
下载资源

DBJ/T15-3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38-201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9.2.7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如下的作月

9.3.6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工艺的全过程,包括钻机就位、造孔、置入注浆管、高压喷射 注浆、拔出注浆管及冲洗等。 对于单管法注浆,一般将钻杆作为注浆管直接钻入土层预定深度,即钻孔和置入 注浆管的两道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对于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多重管法注浆,应事 先用专用钻机钻孔,然后移走钻机、置入注浆管,钻孔和置人注浆管的两道工序截然 分开。 各种形式(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多重管法或旋喷、摆喷、定喷)的高 压喷射注浆,均自下而上进行。因种种原因,当注浆不能一次连续提升完成而需要分 二次或多次分段完成,则重新喷射注浆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防止发生漏喷、 搭接薄弱等现象,以保证固结体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单管法、双管法高压水泥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20MPa,流量应大于 30L/min,气流压力宜大于0.7MPa,提升速度宜为0.1m/min0.2m/min,旋转速度宜为 15r/min~20r/min 9.3.7钻孔记录中出现与原工程地质报告不符的情况,有助于在高压喷射注浆前采取相 应措施加以解决。如发现浅层地下障碍物,应尽量挖除或移走;大块石等障碍物无法 移走时,可采用慢喷或定驻喷等措施:洞穴应采取静压注浆充填:浦水、漏水应进 行注浆堵漏处理等。 9.3.8本条突出施工中喷送或停喷浆液、水、空气等介质的顺序和自下而上喷浆,如采 取不当的施工顺序,可能导致因漏喷断桩、固结体局部质量较差等影响注浆固结体连 续性、均匀性和整体性的后果。因此,高压喷射注浆介质和停止喷射施工时必须按本 条执行。即:二重管法施工应先送压缩空气,后送浆:三重管法应同时送高压水和压 缩空气,让注浆管在设计深度喷射切割1min后,再注入凝胶浆液。停喷时先关高压水 和压缩空气再停止送浆。 9.3.9邻近抽水作业会导致高压喷射注浆施工质量问题,尤其是在砂土中实施高压喷射 注浆,抽水作业会导致浆液流失,注浆固结体不成形或成形质量较差,甚至造成旋喷 桩承载力降低或防水惟幕失败。 在遇到动水条件的情况下,需采取特殊措施,如选择不易被水释稀的惰性浆材等 9.3.10在不改变喷射注浆参数的条件下,进行复喷或驻喷作业时,能加大有效加固范 围和提高固结体强度,这是一种局部获得较大加固范围和提高固结体强度的有效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旋喷桩通常在底部和顶部进行复喷,以增大承载力和确保桩身质量。 9.3.11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可能出现注浆管路密封不严、漏浆现象、 遇到地下空洞或通道等,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注浆压力急剧上升、流量微小、停机 后压力仍不变动时,则可能是喷嘴堵塞,应拔管疏通:若出现不返浆或返浆较少时,

可能出现地下空洞、通道或地基土密实度变小等情况,可采取添加速凝剂或增大注浆 量或复喷措施,待正常返浆后再继续作业;若返浆过多,可能是地基土密实度较大, 应提高喷射压力,缩小喷嘴直径,加大切削地基土的力度。 9.3.13为了确保高压喷射注浆的有效直径或有效长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黏性大或标 准贯入击数较高的土层,应采取诸如复喷、定喷、驻喷、增大注浆压力、增大浆液水 灰比等技术措施。 9.3.15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时,通常采取速凝浆液、大间距隔孔喷射、返浆回灌、 控制施工速度、顺序等措施可防止或减少附加变形。另外采取超高压喷射、返浆回灌 或第二次注浆措施,可防止浆液凝固收缩以减少加固地基与建筑基础脱空造成的不利 影响。

9.4.1高压喷射注浆工程是一种隐蔽性工程,其效果的监测和检验手段应根据注浆工程 的目的与要求而定。开挖检查简单易行,通常只能在浅层进行,难以对整个固结体的 贡量进行全面检查。钻孔取芯是检验单孔固结体质量的常用方法,选用时应以不破坏 固结体和有代表性为前提,一般在28d后进行,并应注意不同地层芯样的差异性。标 准贯入试验在有经验的情况下选用。载荷试验是地基处理后检验地基承载力的最直接 有效方法。压水试验在有防渗漏要求时可予以采用。 9.4.2检验点的位置应重点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高压喷射注浆区域。必要时DB41/T 1882-2019 搪玻璃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范,对高压喷 射注浆时出现过异常现象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也应进行检验。 9.4.4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的强度离散性差,在软弱黏性土中强度增长较慢,要求喷 射注浆后等待很长时间进行效果检验,理论上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后检验,但等待 时间过长,建设工程又不充许。因此,根据工程经验,结合建设工程工期和检验效果, 确定检验高压喷射注浆质量效果的时间选在喷射注浆后28d进行。 9.4.5本条为强条,竖向承载的旋喷桩验收时,应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 验两种检验方法。 9.4.8褥垫层在竖向承载作用的旋喷桩复合地基中对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起着十分 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工程实践中,因未能保证褥垫层的施工质量,致使建(构)筑 物不均匀沉降的例子较多。本条文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2),对褥垫层的质量检验作出详细规定

式中: 中c一一工作条件系数,泥浆护壁灌注桩取0.7~0.8,干作业桩取0.9,预制桩 取0.8~0.9; f。一一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p一桩身横截面面积。

R. /1.35=Q,有 f=fe/1.4≥ 1.35R. 1.4×1.35R ~ 2.2 R Jo≥ V.A, 0.85A, A.

并且一般小于桩间土的沉降,其沉降计算的可靠性一般高于桩间土的沉降计算,也可 以通过单桩载荷试验获得其沉降

0.3.4在饱和粘土中采用密集的挤土桩易引起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升高,影响成桩质量 宜改用排土桩,如钻孔灌注桩

10.4.4建筑物沉降的稳定标准可视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整体刚度适当放松,一般可控 制日平均沉降量不大于0.02mm~0.03mm。

10.4.4建筑物沉降的稳定标准可视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及整体刚度适当放松,一般可控 制日平均沉降量不大于0.02mm~0.03mm。

11.1.2组合桩复合地基中长桩采用刚性桩,短桩可采用刚性桩、柔性桩。刚性桩可采 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预应力管桩、素混凝土桩、钢管桩、大直径现浇混凝 土筒桩等;柔性桩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采用其他类型的刚性桩和柔性桩, 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11.1.3长桩的持力层选择是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的关键因素,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选择 较好土层(如强风化岩层、硬塑黏土层、密实砂层等)作为持力层可明显减少沉降, 但应避免长桩成为端承桩,否则不利于发挥桩间土及短桩的作用,甚至造成破坏。 11.1.4对长刚性桩来说,即使是非挤土型桩,当长刚性桩桩距过小时,刚性桩之间的 短桩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当刚性桩桩距过大时,又不符合刚性桩与柔性桩作为复合 地基来工作的原理,故而对长刚性桩的桩距进行限制。柔性桩除柱状加固外,也可采 用壁状、格栅状加固形式。

11.2.1由于组合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复杂,因此,其承载力可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来确定。 11.2.2在初步设计时,采用公式(11.2.2)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时需要参照当地工程经 验,选取适当的长桩承载力发挥系数n、短桩承载力发挥系数12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 系数n3。这三个承载力发挥系数的概念是,当复合地基加载至承载力极限状态时,长 脏、短桩及桩间土相对于其各自极限承载力的发挥程度,不能理解为工作荷载下三者 的荷载分担比。 对长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短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2和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n3取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基础刚度;长桩、短桩和桩间土三者间的模量比;长桩面 积置换率和短桩面积置换率;长桩和短桩的长度;褥垫层厚度;场地土的分层及土的 工程性质。 对刚性基础下组合桩复合地基,一般情况下,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n小于短桩 承载力发挥系数n2,短桩承载力发挥系数n2小于长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对刚性基 础下组合桩复合地基中的长桩一般能够完全发挥其极限承载力,长桩的承载力发挥系 数n可近似取1.0,短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z可取0.70~0.9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n.可取0.50.8,。当褥垫层较厚时有利于发挥桩间土和短桩的承载力,故褥垫层厚度

较大时承载力发挥系数可取较高值。当长桩面积置换率较小时,有利于发挥桩间土和 短桩的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n和短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取较高值。组合桩 复合地基设计需要岩主工程师综合判断能力,注重概念设计 对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下的组合桩复合地基,一般情况下,桩间土承载力发 挥系数n3大于短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2,短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2大于长桩的承载力 发挥系数n。褥垫层刚度对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影响较大,若褥垫层能有效防止长桩 过多刺入褥垫层,则长桩的承载力发挥系数n可取较高值,一般情况下应小于1.0.对填 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下的组合桩复合地基,除应满足式(11.2.2)外,尚应满足本规 程第11.2.3条的要求。 11.2.3~11.2.5本规范中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采用桩、土依各自分担的竖向荷载分 别计算的方法;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与旋喷桩复合地基将桩与桩间主视为共同作用 的弹性体进行计算。为统一方法,本规范计算组合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时,将柔性桩与 桩间土视为共同作用的复合土体,与刚性桩各自分担竖向荷载,分别计算复合土体与 刚性桩的变形。当长短桩均为刚性桩时,组合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采用长刚性桩、短 刚性桩和桩间土依各自分担的竖向荷载分别计算的方法,有可靠经验时,可根据实际 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11.2.7对刚性基础下组合桩复合地基,当褥垫层厚度过小时,不利于桩间主承载力和 柔性桩承载力的发挥;当褥垫层厚度过大时,既不利于刚性桩的承载力发挥,又增加 成本。根据经验,建议褥垫层厚度采用150mm~300mm。 褥垫层设置范围宜比基础外围每边大200mm~300mm,主要考虑当基础四周易因 褥褥垫层过早向基础范围以外挤出而导致桩、土的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若基础侧面 土质较好褥垫层设置范围可适当减小。也可在基础下四边设置围梁,防止褥垫层侧向 挤出。 对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下的组合桩复合地基,主要要求褥垫层能有效防止刚 性桩过多剩入褥垫层,因此要求在砂石褥垫层中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或采用灰主褥垫 层。根据经验,建议褥垫层厚度采用上述范围的高值。

11.3.1长桩与短桩的施工顺序可遵守下列原则: 1挤土桩应先于非挤土桩施工。如果先施工非挤土桩,当挤土桩施工时,挤土效 立易使已经施工的非挤主桩偏位、断裂基至上浮,深厚软土地基上这样施工的后果无 为严重。 2当两种桩型均为挤土桩时,长桩宜先于短桩施工。如先施工短桩,长桩施工时 易使短桩上浮,影响其端阻力的发挥。

12.1.2桩网复合地基适用于深厚淤泥(淤泥质土)、新近填海地区软土、新近填筑的深 享填土等有较大工后沉降的场地,以及液化粉细砂层等震陷地层的地基处理。这些场 地地基,桩间土沉降较大。随看桩间主与桩沉降差的加大,间主逐渐失丢与桩共同 作用承担上覆荷载的条件,托板以上的填土荷载、使用荷载渐渐通过土拱作用移至托 板由桩承担。 对于硬壳层较薄的流塑状深厚软弱地基,河、沟、塘岸边,以及斜坡地基,由于 地基的侧向约束较差,构筑物坡肩附近桩的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差,但桩和地基所受水 平作用力却较大,桩体上部易由于发生较大的水平变形导致失稳或破坏,宜采取增设 托板联系梁等措施,提高桩承复合结构横向稳定性能,必要时,应进行桩网复合地基 整体稳定性检算,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2.1.3刚性桩竖向承载能力强而抗水平力作用的能力差,当柔性构筑物整体稳定性差 时,如果减小刚性桩的间距,桩网复合地基的性价比将迅速降低,而设置加筋层通常 是提高柔性构筑物整体稳定性的经济而有效的措施。 刚性桩桩型可采用预应力薄壁管桩(PT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素混 凝土灌注桩等。 12.1.4桩承以桩承担大部分或全部托板顶以上的填土荷载和使用荷载,桩的竖向抗压 承载力、变形性能直接影响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状,所以施工前应现场试桩和 静载荷试验,确定桩、桩间士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P一S曲线,以作为设计依据。

加筋材料具有铺设简便、造价便宜、材料性能适应性好等特点,可采用土工格栅 复合型土工格栅、土工格室、高强土工布、复合土工布等。宜选用尼龙、涤纶、聚醋 材料的经编型、高压聚乙烯和交联高压聚乙烯材料等拉伸型,或该类材料的复合土工 材料。 热压型聚苯稀、低密度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栅强度较低、延伸性大、蠕变 性明显,不宜采用。玻纤土工格栅虽然强度很高,但是破坏应变率较小,一般也不适 用。 12.2.13加筋材料抗拉强度计算公式采用应力扩散角确定土拱高度h=1.2Hc,考虑空间 效应计算加筋体的张拉力。土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35。 1加筋体的允许下垂量与地基的允许工后沉降有关,也关系到加筋体的强度性能。 当工后沉降控制严格时,允许下垂量取小值。规定的加筋体下垂量越小,加筋体的强

某城市支路宽26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40km/h,路基填土高度2.5m,路面厚 度0.58m,地基处理采用桩网复合地基,场地岩土从上至下大致可为: ①粉质粘土:可塑状,=17.15kN/m²,厚约2m,快剪强度指标C=16kPa, 10°,地基承载力100kPa,侧摩阻力标准值30kPa,构成地表硬壳层; ②淤泥:流塑状,=14.7kN/m3,标贯击数1~2击,厚约9.5m,快剪强度指标C 1.9kPa,Φ=2.7°,地基承载力60kPa,侧摩阻力标准值14kPa ③残积土:硬塑状,=17.54kN/m3,厚约3m,快剪强度指标C=23kPa,Φ= 29°,地基承载力220kPa,侧摩阻力标准值70kPa。 ④花岗片麻岩全风化层:中密~密实,岩芯呈土状~砂土状,浸水易软化,= 18.91kN/m3,厚2.5m,快剪强度指标C=31kPa,?=24.1°,地基承载力350kPa,侧 摩阻力标准值140kPa。 ③花岗片麻岩强风化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状、碎块状,岩块用手 可折断或压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地基承载力500kPa,侧摩阻力标准值200kPa,端阻 力标准值7000kPa。 2.设计计算 ①道路荷载

施工技术细则》表4.2.5,取车辆荷载20kPa,则路基基底附加应力

o=arctan[tanp+c/(H)] =arctan[tan20+25/(18.5×2.5)] 42.13°

2.3.2在石灰岩地区、孤石和障碍物较多的地层、存在较厚密实砂层等坚硬隔层, 及从松软到坚硬地层突变等地层情况下,不宜采用打入法施工。

13.1.1静压注浆技术应用工程规模越来越厂,它涉及到儿乎所有的岩土和土木工程领 域,比如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岩土边坡稳定、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矿山、 铁路、油田、水利水电等各个领域,在建筑工程中,静压注浆法的应用范围有: 1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不均匀变形。 2对旧建筑物的地基进行加固。 3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处理。 4减少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地面沉降,限制地下水的流动和控制施工现场土体的位 移等。 5各种防水惟幕和防渗、堵漏。 13.1.2静压注浆法是一项实用性很强、应用范围广的工程技术。它的实质是用液压、 气压或电化学方法,把某些能凝固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的孔隙、裂隙、节理等软弱结 构面中,或挤压土体,使岩主体形成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稳定性高的新结构体,从 而改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注浆的目的,一是加固作用,二是防渗堵漏。 13.1.3静压注浆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浆液对岩主体的作用机理、浆液的运动形式 和替代方式将注浆分为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等四种类型。注浆 住往伴随两种或两种以上注浆类型。 1充填注浆法。具有大裂隙、洞穴的岩土体或地下工程结构体壁后空洞的注浆, 都属于这种类型。 2渗透注浆法。在不改变地层结构和颗粒排列的原则下,把浆液充填到岩土地层孔 隙或裂隙,向地层深处渗透的注浆方法,都属于这种类型。这种方法常用于砂砾层注 浆。 3压密注浆法。用较高的压力注入浓度较大的浆液,使浆液在注浆管端部附近形成 浆泡,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挤入地层,浆液多呈脉状或条形状胶结地层。这种注浆 方法在黏性土中使用较多。 4劈裂注浆法。在低渗透性地层注浆中,在较高压力作用下,浆液先后克服地层内 的初始应力和抗剪抗拉强度,使其在地层内发生水力劈裂作用,从而破坏和扰动地层 结构,使地层内产生一系列裂隙,使原有的孔隙或裂隙进一步扩展,促进浆液的可注 性和扩散范围增大。这种注浆方法一般在渗透系数小、颗粒很小的中、细、粉砂岩土 或淤泥中使用。 静压注浆法从脉状注浆、渗透注浆发展到应用多种材料的复合注浆法或综合注浆法

从钻杆注浆、过滤管注浆发展到双层过滤管注浆和多种形式的双层管瞬凝注浆法:通 过预处理以及孔内爆破等方法,可大大地提高浆液的可注性,扩大注浆的应用范围。 13.1.5“中大型工程或重要工程"按《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同 时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不良的地基处理效果会酿成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坏的社会影响 的工程。 浆液性能包括浆液黏度、渗透性、流动性、收缩循性、稳定性、毒性、凝固时间或 凝胶时间、扩散半径、固结体强度等,室内、现场检验浆液哪些性能指标因根据具体 注浆工程和注浆材料而定。 浆液性能对注浆效果影响很大,而浆液性能文受环境(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变化 较大,浆液性能的变化又决定了注浆施工参数、施工工艺等。因此,注浆施工前应浆 液配比及其性能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注浆材料、外掺剂、配比、浆液性 能、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13.2.1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注浆材料。一般地,选择满足所有性能要求的 注浆材料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能满足儿个主要性能指标要求的注浆材料就可以满 足实际注浆要求。 由于环境气温的变化对浆液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条件下 浆液的配比以及外掺剂的掺入量应根据现场试验决定。对于水泥浆液水灰比一般取 1.5:1~0.5:1,防渗注浆趋于取较稀浆液,加固注浆趋于取较稠浆液。 13.2.4注浆孔的布置是根据浆液的注浆有效范围且应相互重叠的原则决定的。由于浆 液扩散有效范围难以决定,因此,注浆孔间距往往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和类似以工 程经验确定。用作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注浆浆液可选用以水泥主剂的悬浊液, 注浆孔间距可按1.0~2.0m范围设计。 13.2.5注浆压力是浆液在地层中扩散的动力,它直接影响注浆加固或防渗效果,但是 注浆压力受地层条件、注浆方法和注浆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内外对注浆压力 大小的确定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尽可能提高注浆压力;二是注浆压力应尽量 小。这两种观点都很片面,确定注浆压力大小应视具体工程而定。一般来说,化学注 浆比水泥注浆时的压力要小得多;浅部注浆比深部地层注浆压力要小;渗透系数大比 渗透系数小的地层注浆压力要小。 13.2.6注浆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指在土力学基本假设(包括土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和各 向同性)的前提下,浆液扩散能力,该项指标适用于连续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相对 较好的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压密注浆,但对于岩体的结构面注浆,常常用浆液扩散 距离表示。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或扩散距离应通过现场试验或根据类似工程经验确定,无经驶 寸也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参考表13.2.4选用

土层中浆液有效扩散距离或扩散半径

13.2.713.2.9注浆量、注浆流量、注浆时间三者之间其有紧密关系,但是它门取决于 地基岩土体性质和浆液的渗透性等因素。在进行大规模注浆施工时,宜在施工现场进 行试验性注浆以确定上述三个设计参数。 在黏性土地基中,浆液注入率宜为15%~20%,注浆点上的覆盖土厚度宜大于2m 13.2.10注浆施工顺序一股不宜采用自注浆地带某一端单向推进方式,应按先外围扎孔后 内部孔、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以防止浆液向注浆加固区外扩散、串浆,提高注浆 孔内浆液的强度。应考虑浆液在动水流下的迁移效应,应自水头高的一端开始注浆。 13.2.11进行分段注浆是为了提高注浆浆液在地基中分布的均匀性和注浆效果。 13.2.12根据注浆目的、注浆要求的不同,用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流量或注浆时间 等指标的一项或若干项达到设计要求作为注浆结束标准

13.3.1注浆施工前应特别重视场地附近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即使废弃的地下管线也 会给注浆施工的质量带来麻烦,常因使浆液流入废管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对 废弃的地下管线应采取事先封堵措施。 13.3.2~13.3.3花管注浆和袖阀管注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注浆方法与工艺, 花管注浆工艺较为简便,它是在注浆管前端的一段管壁上钻许多直径2mm~5mm 小孔,使浆液从小孔水平地喷到地基中。与钻杆注浆法相比,由于注浆管喷出的断面 明显增大,因此大大减小了压力急剧上升和浆液涌到地表层的可能性。花管注浆可用 于砂砾层渗透注浆,也可用于土体劈裂注浆。与注浆塞组合,还可用于孔壁较好的裂 隙岩体注浆。 与袖阀管注浆相比,花管注浆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进行二次或多次注浆; 2浆液极易丛注浆管周边侧冒至地面:

13.4 监测与质量检验

13.4.4~13.4.5国内外注浆效果的检验或检测技术见表13.4.4所示。现有的各种注浆效 果检验或检测技术方法还不够成熟。目前注浆效果检验或检测手段仍然是注浆施工技 术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土层注浆加固,可利用开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法、 轻型动力触探、静载荷试验等进行检验或检测

注浆效果检验或检测技术方法

至于各种检验方法各占注浆孔数的白分比或检验数量,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确定 静载荷试验直观反映出地基经过注浆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其静载荷试验也与地基承载 功能相似,最能代表地基加固的目的性,为首选检验方法,在经济允许条件下,其检 验点数量越多越好: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对地基破坏性较小,检 验点数量所占比例宜加多;弹性波法可靠性较差,检验点数量宜少;开挖观察对地基 破坏较大,检验点数量宜少。各种检验方法检验点总数量控制宜满足本规范第13.4.5 条的要求。

14.1.1微型桩(Micropiles)或迷你桩(Minipiles),是小直径的桩,桩体主要由压力灌注 的水泥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与加筋材料组成,依据其受力要求加筋材可为钢筋、 钢棒、钢管或型钢等。微型桩可以是竖直或倾斜,或排或交叉网状配置,交叉网状配 置之微型桩由于其桩群形如树根状,故亦被称为树根桩(Rootpile)或网状树根桩 (Reticulatedrootspile),日本简称为RRP工法。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把直径或边长小于250mm的灌注桩、预制 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管桩、型钢桩等称为小直径桩,本规范将桩身截面尺 寸小于300mm的压入(打入、植入)小直径桩纳入微型桩的范围。 本次修订纳入了目前我国工程界应用较多的树根桩、小直径预制混凝土方桩与预 垃力混凝土管桩、注浆钢管桩,用于狭窄场地的地基处理工程。 微型桩加固后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一般情况采用桩基础的设计原则;由于微型桩 断面尺寸小,在共同变形条件下地基主参与工作,在有充分试验依据条件下可按刚性 逛复合地基进行设计。微型桩的桩身配筋率较高,桩身承载力可考虑筋材的作用:对 注浆钢管、型钢微型桩等计算承载力时,可以仅考虑筋材的作用。 14.1.2微型加固工程目前主要应用在场地狭小,大型设备不能施工的情况,对大量 的改扩建工程具有其适用性。设计时应按桩与基础的连接方式分别按桩基础或复合地 基设计,在工程中应按地基变形的控制条件采用。 14.1.3水泥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的规定,参照了国内外其他技术标准 对水下钢材设置保护层的相关规定。增加一定腐蚀厚度的做法已成为与设置保护层方 法并行选择的方法,可根据设计施工条件、经济性等综合确定。 欧洲标准(BSEN14199:2005)提出了微型桩用型钢(钢管)由于腐蚀造成的损 失厚度(见表14.1.3)

土中微型桩用钢材的损失厚度(mm)

14.1.4本条对软土地基条件下施工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成桩质量和进行既有建筑 地基加固工程的注浆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的沉降控制及地基稳定性控制

14.3.1本条对于骨料粒径的规定主要考虑可灌性要求,对混凝土水泥用量及水灰比的 要求,主要考虑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可泵送性等。 14.3.2微型预制桩的施工质量应重点注意保证打桩、开挖过程中桩身不产生开裂、破 环和倾斜。对型钢、钢管作为桩身材料的微型桩,还应考虑其耐久性。 14.3.3注浆钢管桩的施工方法包含了传统的锚杆静压法和坑式静压法,对新建工程 注浆钢管桩一般采用钻机或洛阳铲成孔,然后植入钢管再封孔注浆的工艺,采用封孔

注浆施工时,应具有足够的封孔长度,保证注浆压力的形成。 水泥浆的制备和水泥浆灌注的条款适用于其他微型桩施工

15.1.2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加固与纠偏,是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具有 资质的单位承担对既有建筑物先进行鉴定、依据鉴定结果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 如果加固可能影响到邻近的建(构)筑物,应对邻近的建(构)筑物进行安全性 鉴定。 15.1.3建筑物地基加固与纠偏的设计与施工,应对被加固建筑物的基本资料、工程地 质条件以及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必要时应做补充勘察。 15.1.4加固与纠偏应保护好加固体周边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的安全,不应 产生新的破坏。 15.1.5监测基本内容应包括沉降、倾斜、位移等项目。 15.1.6加固所使用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砂石及化学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相关规定。

15.3.2化学注浆材料宜用改性环氧树脂材料。水泥宜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的普通 桂酸盐水泥 采用置换法对裂损的原基础进行补强加固时选用的置换材料宜与原基础相同或在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高于原基础材料

15.4.1迫降纠偏法原则是在沉降较小的一侧进行道降作业。 15.4.2具体选用何种迫降纠偏方法,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地质条件以及地区工程经 验,选用适合的道降纠偏方法。在广东地区较常用的道降纠偏方法有:掏土法和断桩 法。 15.4.3迫降纠偏是一种动态化、信息化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因此沉降观测极其重要, 观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根据沉降情况调整设计方案,指导施工。 15.4.4迫降纠偏设计应预估纠偏建筑的沉降速率。沉降速率的控制对建筑物安全至关

15.4.18顶升纠偏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的结构托换加固技术,将建筑物的基础和上 部结构沿某一特定位置进行分离,设置能支承整个建筑物的若干个支承点,通过放置 在这些支承点的顶升设备(千斤顶)的启动,使建筑物沿某一直线(点)作平面转动 即可使倾斜建筑物得到纠偏。 断柱顶升纠偏法应在其他纠偏法难实施时考虑采用,但其对结构潜在损伤较大。 15.4.19顶升纠偏法方案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结构的内力状态,严格设定各点的顶升量以 及整体的最大顶升量。 顶升设计时应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DB34/T 3107-2018 高温浸渍处理杨木板材技术要求,顶升力及顶升设备数量应大于需顶升的总荷载 经验值一般大于1.5~2.0倍。 顶升宜在钢筋混凝土梁柱之间进行,因此顶升梁及底座宜为钢筋混凝土的整体结构 对砌体结构进行顶升设计应慎重

15.4.20可考虑纠偏以后建筑物的预期沉降量,则可通过超量的纠偏来调整最终的垂直 度。但超量的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15.4.21砌体结构采用顶升纠偏应在整体性评估基础上先作好加固预防措施再纠偏施 工,应在砌体结构基础底部相应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托换梁,顶升支点应设在钢筋混 凝土梁上。 15.4.26顶升纠偏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程序和设计要求操作,正式顶升施工之前应进行试 顶试验,取得试顶试验的数据和经验后方可进行正式的施工。 15.4.27顶升纠偏应根据顶升过程的监测数据对设计方案及时做出调整,做到动态化信 息化施工。

15.5.2加固与纠偏设计、施工和监测不能脱节,应系统考虑整个加固与纠偏的全过程。 与其他工程不同,加固与纠偏工程应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设计与施工方案,做到动 态化、信息化贯穿全过程。 15.5.7注浆加固地基基础,宜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估。 15.5.11对周边建筑物及周边地下埋设物应同时进行监测,

16.2.1、16.2.2在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建设单位应委托勘察单位或检测单位对污 染土场地进行水、土污染程度和等级测试,提供测试报告,作为设计单位进行地基处 理设计的条件。

16.2.4、16.2.5腐蚀性液体对土壤

16.4.1目前对污染土工程特性的认识尚不足,由于土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每 特定场地的污染土有它自已的特性。因此,应尽可能进行各种原位测试,污染土的 承载力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 国内已有在受污染场地作野外浸酸载荷试验的经验。这种试验是评价污染土工程 特性的可靠依据。 16.4.2地下水位以上的结构物,规定只取土样,不取水样,但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地下 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当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浸没结构物时,仍应取水样进行水的腐 蚀性测试。 16.4.3钢筋长期浸泡在水中,由于氧溶入较少,不易发生电化学反应,故钢筋不易被 窝蚀;相反,处于干湿交替状态的钢筋,由于氧溶入较多,易发生电化学反应,钢筋 易被腐饨

附录B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珠江三角洲主要软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珠江三角洲是指以西江、北江和东江为主要干流的古海湾三角洲平原地带,范围 大致在深圳、东莞、增城、花县、四会、高鹤、新会及台山连线以内,面积约11000 平方公里。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发育广泛,经济发展速度快,地基处理量大面广,然而 软土性质变化也大,为使在处理地基时对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有个概念上的认识, 本规范给出了软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本表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多 个单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年的工程勘察和实践为基础,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 软土的工程性质所做出的总结,主要文献见林本海等“珠江三角洲软土工程性质与处理 方法”(广东土木与建筑,软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地基处理专辑Q/CR 517.2-2016 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1999年增刊)和广州 地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分析”(广东勘察设计,1999年第4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