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217-2016 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生态填充技术规范

DB14/T 1217-2016 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生态填充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1217-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2410
下载资源

DB14/T 1217-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1217-2016 粉煤灰与煤矸石混合生态填充技术规范

ICS13.030.10 Z 06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T 12172016

DB14/T 12172016

TCECS 117-2017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技术规范与煤硅石混合生态填充技术规

本标准规定了粉煤灰与煤研石混合生态填充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填充设计、作业、工程管理及验收 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粉煤灰、煤研石对露天矿坑、需要治理的沟壑进行混合生态填充,为后续生态治 理和生态恢复奠定基础的情形。

DB14/T 12172016

4.1.1填充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 4.1.2填充设计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填充材料的选择、填充场地范围的确定、填充场地整治方案、 填充方案、安全措施方案和生态恢复要求

4.2.1填充材料应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2.2应按照HJ/T20规定的方法对填充材料进行采样,结合实际情况在GB5086.1、HJ/T299、HJ557 规定的方法中选取一种方法对填充材料进行浸出试验,并判定填充材料所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类型,判 定依据为:

DB14/T 12172016

超过GB2042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第I类一 般工业固体废物; 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铅除外)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铅的 浓度超过GB2042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第II 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2.3当填充材料来源及性质发生变化时,应按照4.2.2的规定重新判定其所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类 型。 4.2.4填充材料须有适宜的含水量,要求粉煤灰含水量不低于18%,煤研石含水量不低于15%。 4.2.5填充材料须有合理的级配,确保能够实现立体堆积密实、抑制煤研石自燃。粉煤灰宜占填充材 料总质量的20%~40%

4.4填充场地整治方案

填充方案应满足HI651的相关要求。

安全措施方案应满足AQ/T4256中的相关要求。

DB14/T 12172016

在填充作业结束后,应在填充区域表层覆盖厚度为不低于0.3m的大然土壤层,便于后续生态恢复: 当填充材料中存在第Ⅱ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时,应在覆盖天然土壤层之前,在填充区域表层覆盖0.2m~ 0.45m的粘土层

5.1填充材料装车、运输要求

5.1.1粉煤灰填充材料宜在出库过程中增湿,满足手握成团,松手散开的要求;洗选煤研石填充材 应筒仓控水、保证装车不流水。 5.1.2填充材料运输应尽量利用机械装车GB/T 11066.11-2021 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镁、铬、锰、铁、镍、铜、钯、银、锡、锑、铅和铋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大吨位自卸汽车拉运。粉煤灰、煤研石需分别装车运输 5.1.3填充材料装车、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扬尘、抛洒、冰冻现象。 5.1.4填充材料运输车辆必须按指定路线行驶至目的地,不得擅自转移、处置

5.2填充作业过程要求

5.1生态填充责任单位,应建立档案制度,详细记录工程建设及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填充材料种类数 量及来源、填充材料性质、填充位置及深度、填充质量控制、抑尘措施、防渗层检验情况(对需要做防 参工程的要求)、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等。必要时应采用影像记录方式,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2填充作业过程中,现场须设有安全、质量专职监督人员,对填充作业过程予以监督,确保作业过 程安全、符合环保要求。 5.3填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符合GB/T50326的有关规定。 .4需要做防渗工程的填充场地应定期检查维护防渗工程,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发现防渗功能下降 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7.1.1应结合填充设计要求编制验收方案,包括生态填充各项工程建设的验收方案和环境保 案。

DB14/T 12172016

TB/T 3206-2017 ZPW-2000 轨道电路技术条件7.1.2工程建设验收方案应符合相关专业现行的工程验收规范和《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验收应符合现行的相关环境保护规范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 7.1.3应根据验收方案对生态填充予以验收。

除按7.1的要求验收外,还应对填充区域表面的平整情况进行评价,并用平整度作为评价指标;必 要时还需对填充区域表面可能出现的扬尘情况、压实程度以及承载能力等进行评价,分别用起尘、表面 承载力作为评价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