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61/T 147-201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DBJ61/T 147-201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61/T 14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4047
下载资源

DBJ61/T 14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61/T 147-2018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2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24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25 《混凝土耐久性能评定标准》JGJ/T193 26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 27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 28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 29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 30 《混凝土防冻剂》JC475 31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 3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 33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

1 总则… 3 基本规定 4 原材料 5 耐久性能 6 配合比设计 7 拌合物性能 8 混凝土生产 9 混凝土施工 10 质量验收

YD/T 1591-2021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35 37 40 42 45 46 49 52

1.0.2我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70年。对于重要工程,有特别重大纪念意义的工程,要求使 三限100年,使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35,本规程适 干上述工程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工程。

1.0.3我国在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和

程的控制及质量验收等方面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 体系,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和验收都应该遵照执行。

3.0.1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影响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振捣 的重要因素,体积稳定性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应该 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施工过程及混凝土所处的环 境条件。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 没计,同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工程类别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矿物掺和 料,应选用性能优良的骨料和高效或高性能外加剂

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而导致破 环。混凝土水胶比过大,自由水分挥发后易在混凝土中形成较大 的空隙,有害物质易进入混凝土内部;电通量是检验混凝土密实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电通量越小说明混凝土越密实;混凝土中的 可溶性NaO、K,O含量是引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条件之 一,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混凝土中的碱含量计 算方法可按本规程附录B进行。活性骨料易引起混凝土的碱骨 料反应,据我省有关单位的调查研究,我省的砂石骨料产地大部 分为非活性骨料,只是在个别地方发现有活性粗骨料原石,高性 能混凝土选用粗骨料时应进行骨料的活性实验。

3.0.4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自然属性,是引起混凝土裂缝

3.0.4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自然属性,是引起混凝土

要原因。引起收缩变形的因素有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 生产、施工过程。为了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 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成型后就开始发生体积变化,包括早期沉降收缩、干燥收 缩、硬化过程中干燥收缩、水泥结构形成的自收缩、硬化后的碳化收 缩,十湿反复作用及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化、水化收缩等。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非荷载条件下依然会发生变形,这是由于 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改变,水化反应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导 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形。 这些体积变化统称为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混凝土体积变化若 受到约束,就可能开裂,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因 此,混凝土体积稳定性是其耐久性的基础,减少混凝土的体积变 形,保持其体积稳定性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解决混凝土开裂的 关键技术。

3.0.5通过开裂性能实验可以检验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试

验方法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证

4.1.1高性能混凝土胶凝体系包含水泥和掺合料等组分,为更 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应充分了解高性能混凝胶凝材料的组成, 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选用混合材较少的硅酸水泥或普通硅 酸盐水泥。 4.1.2~4.1.3高性能混凝土对收缩变形较为敏感,水泥过细 时,水化反应速率快,后期强度增长率小,混凝土收缩开裂儿率增 大,建议不采用细度过细的水泥。同样铝酸三钙含量高,水泥的 水化速度快,发热量大,导致水泥与外加剂的适用性变差。碱含 量是引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使外加剂的适 用性变差,应控制其含量。大多数早强型水泥一般CA或C,S含 量高或者比表面积较大,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 差,容易收缩开裂,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所以不宜采用。

4.1.1高性能混凝土胶凝体系包含水泥和合料等

4.2.1~4.2.4矿物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胶凝体系的必要组 成成分,不仅可以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成 本,同时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界面条件,提高混凝土 综合性能。矿物掺合料分为活性掺合料和非活性掺合料两大类 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硅灰 等。非活性掺和料只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对混凝土后期

强度的增长作用不大,高性能混凝土要严格限制使用。复合掺合 料成分比较复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 此,使用时应选用优等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活性,并严格控制其 掺量。

4.3.1~4.3.4凡符合GB/T14684和JGJ52标准要求的细骨 料,基本上都可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级配良好的细骨料有利 于提高混凝王耐久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2区级配的 Ⅱ类及以上性能的中砂。由于天然砂资源日益枯竭,人工砂的应 用日益增多,自前我国人工砂的级配较差,中间粒径颗粒少,两头 多,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较差,掺配一定数量的天然砂可以 改善砂的级配,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对人工砂的应用,应控制其石粉含量。一般的少量的石粉含 量可起到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的作用,但随着石粉含量增大,混凝 土的落度损失明显增大,不利于混凝土工作性的保持,因此应 控制石粉含量不大于10%。

4.4.1~4.4.3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应符合GB/T14685 和JGJ52标准要求。考虑到高性能混凝土性能需要,应采用Ⅱ类 及以上质量等级的碎石,选用连续配或多级配,骨料的粒径不宜 大于25mm。

4.5.1~4.5.5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防 东剂、早强剂中的氯盐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锈蚀作用,应严格控 制:外加剂的使用效果与混凝土原材料中各种组分的含量有关, 因此外加剂使用前应与其它材料进行相容性实验,以确定外加剂 的应用效果;碱含量是影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主要条件之一,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

4.6.1一般混凝土拌合水即可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水 求。

4.6.1一般混凝土拌合水即可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水的要

4.6.1一般混凝土拌合水即可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拌合水的要 求。 4.6.2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其成分含量比 较复杂,单独使用时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强度。可以与混 疑土拌合水混合使用,其掺配比例一般不超过15%。经实验确定 对混凝土拌合物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时,其掺配比例 可以适当提高。

4.6.2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其成分含

5.1.1~5.1.2不同的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耐久性能应考 虑环境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能应满足具体工程的耐久性能设计指标,同时不应发生碱骨料反 应

5.2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等级划分

5.2.2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含有较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

个级别。 5.2.3一般认为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不大于15mm的混凝 土,其抗碳化性能良好。一些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 快速碳化试验中几乎测不出碳化深度。

5.2.3一般认为快速碳化试验,碳化深度不大于15n

土,其抗碳化性能良好。一些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 快速碳化试验中几乎测不出碳化深度。

5.2.4混凝土易出现早期裂缝,裂缝对混凝土的耐久性

利,故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早期收缩裂缝,本规程采用早期抗裂 性能等级来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水平。

6.1.3高性能混凝土属于普通混凝土范畴,故其配制强度、水胶

胶凝材料过大时混凝土拌合物粘度大,不利于浇筑和振捣, 司时混凝土的后期收缩会加天。参照《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 程》CECS207:2006有关规定,高耐久性混凝土用水量不大于 175kg/m,水泥用量不大于500kg/m,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 500kg/m。考虑到现代减水剂技术的现状,将混凝土单方用水量 控制在170kg/m°以内比较合理。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实际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量过 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表6.1.3给出的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当不同种类的掺合料混合掺加时,其掺合料总掺量不应超过粒化 高炉矿渣粉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粉煤灰掺量过大时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混凝土的抗

冻、抗碳化、耐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矿渣粉掺量过大易使混凝 土泌水;硅灰比表面积大,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粘性较大,掺量超 过10%时增加了混凝土收缩开裂的风险。当大体积混凝土矿物 掺合料最大掺量超过表6.1.3时,应对混凝土性能进行全面试验 论证,满足结构混凝士安全性和耐久性时可以使用

6.2.1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浆体多,含气量也相对比较稳定 有利于抗冻;但引气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可适当降低水胶比,提高 强度。 6.2.2对于抗冻性能,通常矿物掺合料越大越不利,因此应控制 掺合料的掺量。

6.2.1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浆体多.含气量也相对

6.2.3掺加适量引气剂有利于混凝土的抗冻性,尤其对于

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掺加引气剂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引气剂的掺量要适当,掺量太少引气作用不够明显,掺量 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

6.3抗氯离子腐蚀配合比设计

6.3.1氯离子含量过大对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有腐蚀作用,本条 对于混凝土中氯离子最大含量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 标准》GB50164基本一致的,也与欧美国家控制氯离子的趋势 致。

6.3.2在氯盐环境条件下,较高的强度等级、较低的水胶

分的胶凝材料用量,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 子渗透性能。适宜的矿物掺合料可以降低混凝土氯离子迁科

6.5抗碳化配合比设计

6.5.1碳化是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后产生的Ca(OH)在CO, 的作用下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混凝土表面失去碱性的过程。碳化 是引起钢筋混凝土破环的原因之一,当碳化深度值达到或超过钢 筋保护层厚度时,钢筋开始锈蚀导致钢筋混凝土破坏。该公式弓 自《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

6.5.2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大于(

7.0.1混凝王落度较天时,混凝王的收缩一般较天,对混凝王 本积稳定性不利,混凝土易开裂。混凝土珊落度较小时,不易泵 送。因此,混凝土的班落度宜根据构件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要 求确定,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尽可能采用较小的 落度,泵送时落度不宜大于180mm。考虑到混凝土的运输和泵 送需要一定的时间,班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20mm。 7.0.2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珊落度和扩展度的差异是检验混凝 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性的一种方法。 7.0.3高性能混凝土一般具有水胶比小、胶凝材料多的特点,需 要注意控制离析、泌水的情况发生。 7.0.4适当的引气,可显著提高其抗冻性能,也能改善拌合物流 动性能。然而,当混凝土中的含气量超过5%时,混凝土强度会受 到比较明显的影响,且混凝土强度离散性会增大。因此,在满足 抗冻性能的前提下,应控制高性能混凝中的含气量不大于7%。 7.0.5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与控制

7.0.5氯离子含量系相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百分

氯离子含量相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白分比相比,偏于安 全。

3.1.1搅拌站(楼)及搅拌运输车是生产和运输混凝土的主要 备,也是控制到达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手段,其性能应 满足预拌混凝土搅拌楼的要求。

8.1.2搅拌站(楼)采用整体封闭方式并安装实时监控系

于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稳定,减 少粉尘飞扬

翻斗车进行运输,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均习性,而采用强制式 搅拌机及搅拌运输车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的重要生产 运输设备。搅拌运输车除了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搅拌运输 车》JG/T5094的规定外,还应在严寒冬天或炎热夏天对罐体进行 保温或隔热,防止混凝土温度降低过快及水分的过快蒸发。 8.1.4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 素之一,生产过程很难准确地进行控制,而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是骨料在堆场进行均化,待含水率稳定后使用。因此堆场封闭 地面硬化、分开堆放是最有效的办法,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翻斗车进行运输,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而采用强制 搅拌机及搅拌运输车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的重要生 云输设备。搅拌运输车除了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搅拌运 车》JG/T5094的规定外,还应在严寒冬天或炎热夏天对罐体进 保温或隔热,防止混凝土温度降低过快及水分的过快蒸发

8.1.4混凝土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

索之一,生产过程很难准确地进行控制,而解决问题的最好方 是骨料在堆场进行均化,待含水率稳定后使用。因此堆场封 地面硬化、分开堆放是最有效的办法,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质 控制水平。

土的处理,突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的绿色生产特点。

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噪声、废水、废浆得到有效的控制

8.2.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可有效的提高原材料的计量精度,对

8.3.1本条主要为混凝土拌合物匀质性的检验,由此来确定合 适的搅拌时间,搅拌时间的确定还要参考搅拌机的具体性能及高 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采用多种掺合料复且掺量较天,因此充分的搅拌时间才能保证 搅拌质量。对于掺用纤维、引气剂、膨胀剂和粉状外加剂的混凝 土搅拌时间也应适当延长,

8.3.3对混凝土搅拌时间检查可有效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

8.4.1本条针对混凝土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混凝土生产特点,

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的厂界平均浓度差值控制指 标,确保混凝土绿色生产满足环保要求。细颗粒物的广界平均浓 度差值是指在界处测试1h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与当地发布的当 日24h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的差值

8.4.2本条针对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提出了控制环境粉尘排放

8.4.3生产废水处置系统对废水废浆循环使用及保护良好的生 产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条规定了生产废水处置系统设备 设施的一般性构成,当废水废浆用于制备混凝土,处置系统构成 还应包括废浆均化装置和计量装置

8.4.4本条规定了采用压滤机处置废浆,不但可使废水

用,还可使压滤后的固体无害化循环使用。

8.4.5经过沉淀或压滤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可以用作混凝土拌合

用水,但掺量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掺量过大会影响混凝土的拌 勿和力学性能

9.1.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

9.1.2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安排好施工时间,计划好施

,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特别要强调高性能混凝土放 过程用应控制混凝土的早期裂缝,后期加强养护

9.1.3施工时环境温度过低时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强度

漫;同样混凝土入摸温度过高时混凝土表面失水快,易开裂 温时应采用冬季施工措施,气温过高时应采用适当的措施控制 凝土入摸温度。

9.1.4降雨期间一般应暂停施工,如果确有需要,应用防

防止雨水进入混凝土内部。气温过高混凝土水分挥发较快 出现早期裂缝;气温过低应按照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规定,采取 应的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9.2混凝土浇筑、振捣

2.1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测各种原材料、拌合物、及耐 的检验报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应对拌合物落度和折

展度进行测试,同时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

9.2.2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过大而引起的质量差

凝土应分层浇筑,防止表层泌水,每次浇筑厚度不宜过大。

9.2.3为了减少混凝土施工产生冷缝,分层浇筑时应在底层混

9.2.4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过振时浆体上浮,上层混凝 土浆体大强度低:欠振时混凝土中的气泡排不出,影响混凝土的 密实度和耐久性

9.3.1养护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无为重要,保湿养护可为胶凝材 料水化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效的养护方法可以保证浇筑后的混 凝土强度正常发展。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特点、施 工时的环境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并应有实施过程的 养护记录,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9.3.2及时加强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减少表面水分损失是

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湿养护可采用 复盖、洒水、浇水、喷洒养护剂等方法,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条件、 构件特点、环境条件技术要求来确定养护方式,冬期施工时还应 该考虑保温蓄热养护。

9.3.3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是

的减少混凝土表面失水的方法。使用时塑料薄膜应覆盖严密,减 少水分挥发。目前市场上的养护剂性能参差不齐,使用效果差别 很大DBJ50/T 043-2016 工程勘察规范.pdf,使用时应通过实验确定养护效果。养护剂的有效保水率不 应小于90%,7d和28d抗压强度比均不应小于95%。其实验方 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522进行。

9.3.4保持一定的养护时间可以使混凝土强度持续增长,尤其 是保证混凝士表层强度的增长:矿物掺合料较大的混凝前期强 度增长较慢,因此应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还应该考虑内部温度的控制,以减少和防止 结构有害裂缝的产生。

9.3.5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太大时易使混凝土内

应力,应尽可能避免。同样混凝土的表面与环境温差较大时易 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应尽量避免

1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对混凝 土的原材料、拌合物稠度、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及结构性能的验 收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必须 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进 行验收。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也有其自已的特点,对原材料和拌合 物性能和耐久性有特殊的要求

收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也必须 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进 行验收。同时高性能混凝土也有其自已的特点,对原材料和拌合 物性能和耐久性有特殊的要求。 10.0.2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有特殊要求,因此验收时应该查 看水泥的检验报告中的碱含量、铝酸三钙含量及比表面积的检验 结果:细骨料应有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石粉含量、碱活性 等检验报告,并应满足本规程要求;粗骨料应有含泥量、泥块含 量、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碱活性等检验报告,均 应满足设计和本规程要求;复合掺合料应有活性指数、流动度、细 度等检验报告,并应满足本规程要求;外加剂应有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检验报告并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10.0.3高性能混凝土验收时应该检查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碱 含量可按附录B进行计算,其含量应满足要求。 10.0.4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验收时还应该检查混凝土的电通 量检验报告,并应满足本规程要求;当设计有抗冻性能、碳化深度 等要求时还应检查相应的检验报告,并应满足本规程和设计要 求。 10.0.5当有其它性能要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例如早期抗裂性 能等

0.0.3高性能混凝土验收时应该检查混凝土碱含量计算书DB37/T 3263-2018 矿山在用电力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