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126-2018 结构装配用建筑密封胶试验方法

GBT 37126-2018 结构装配用建筑密封胶试验方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7126-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5427
下载资源

GBT 37126-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7126-2018 结构装配用建筑密封胶试验方法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盐雾处理条件; f)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h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i)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10酸雾处理后拉伸粘结性

10.1.1二氧化硫试验箱:应符合GB/T9789的规定。 10.1.2其他试验器具应符合6.1的要求。

取一组按5.3制备的试件,按GB/T9789进行试验,以二氧化硫试验箱处理8h,标准试验条件下 置16h为1个循环,进行20个循环后,从试验箱中取出试件GB/Z 40387-2021 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试验设计准则.pdf,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土4)h,按6.2.1 进行试验

10.3.1处理后的拉伸粘结强度按照6.3.1计算

10.3.1处理后的拉伸粘结强度按照6.3.1计算

10.3.2处理后的粘结破坏面积按照6.3.5测量

.2处理后的粘结破坏面积按照6.3.5测量并计复

GB/T 371262018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酸雾处理条件; f)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h)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i)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11清洁剂处理后拉伸粘结性

11.1.1高温试验箱:温度可调至(45土2)℃

1.1.1高温试验箱:温度可调至(45土2)℃ 1.1.2容器:用于盛放清洁剂产品,浸泡试件 1.1.3其他试验器具应符合6.1的要求

取一组按5.3制备的试件,浸人装有清洁剂(清洁剂的种类和浓度可由生产商指定或按实 使用的产品)的容器中,将容器放人(45土2)℃的高温试验箱内,放置21d后取出试件,用水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土4)h后,按6.2.1进行试验

[11.3试验结果计算

11.3.1处理后拉伸粘结强度按照6.3.1计算。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基材类别(见5.1.1);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清洁剂名称和浓度; f)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h)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i)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清洁剂名称和浓度; f)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h)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i)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GB/T 37126=2018

齐,朝向光源,试件上表面处的辐照强度为(60士5)W/m(300nm~400nm),辐照(1008士4)h,取 牛,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士4)h后,按6.2.1进行试验

12.3.1处理后拉伸粘结强度按照6.3.1计算。

13.1.1疲劳试验机:应符合13.2要求的循环拉伸往复试验并配有记录装置。 13.1.2其他试验器具应符合6.1的要求

式中: R.u.s 见式(2)

GB/T 371262018

图6疲劳试验的应力循

试件按上述条件处理后,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放置(24士4)h,按6.2.1进行试验,试验温度(23士 2℃

13.3.1处理后拉伸粘结强度按照6.3.1计算。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f)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h)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f)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g)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h)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4持久剪力下的鳕变性能

上5%的时坏 条件;能长期对试件同时施加规定的剪切和拉伸荷载,配有位移记录装置,可读取试件的变形量。 14.1.2蠕变试验用基板:用于承载拉伸剪切荷载并将试件固定在试件架上的基板,如钢板,尺寸略大 于试件尺寸。 14.1.3高强度胶粘剂:用于粘结基板和试件,使试件牢固粘结在基板上,固化后试件不松动、不变形

GB/T371262018

14.1.4试件架:用于固定螨变试件。 14.1.5位移计:测量试件在剪切方向上的变形量,精度不低于0.001mm

14.1.4试件架:用于固定端变试件。 14.1.5位移计:测量试件在剪切方向上的变形量,精度不低于0.001mm

按5.2进行基材清洁并按图7和表4制备3个试件;如果生产商没有特殊要求,试件基材采用5.1. 中规定的玻璃

特久剪切力下螺变性能试

GB/T 371262018

日8持久剪切力下鳕变性能载荷示意图

14.3.1将制备好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养护,在不损坏试件前提下,尽早除去试件上 块。试件养护周期为28d,试件养护至27d时将试件用高强度胶粘剂粘到基板上,继续养护 件安装到蠕变试验箱中的试件架上,

M2—持久剪切载荷,单位为牛顿(N),精确至1N; 结构胶试件宽度.9mm:

M,=2X62XL.XF

GB/T371262018

L2 结构胶试件长度,200mm; 一持久荷载下剪切力,由生产商给出,单位为兆帕(MPa)。 可通过评定持久剪切和循环拉伸荷载作用下的蠕变情况,来确定蠕变系数(Y。),按式(9)计算:

Y。蠕变系数; Ides——剪切应力设计值,按强度标准值式(2)给出,Ide=as/6,单位为兆帕(MPa)。 4.3.4将位移计固定在试件上,打开记录装置,分别记录每个试件的初始位移。 4.3.5将通过式(7)和式(8)计算好的拉伸荷载(M1)和持久剪切荷载(M2)通过码或拉伸力加载至 式件的拉伸和剪切方向。 4.3.6将蠕变试验箱环境条件调至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进行试验。分别记录每个试 加载1d、3d、7d及之后每7d的位移.减去初始位移即为蟠变位移量.试验周期91d 4.3.7加载91d后,卸载拉伸和持 上的荷载,分别记录每个试件卸载24h后的位移

14.4.1分别计算每个试件加载1d、3d、7d及之后每7d的蠕变位移量,精确至0.00

4.1分别计算每个试件加载1d、3d、7d及之后每7d的蠕变位移量,精确至0.001mm。 .4.2分别计算每个试件卸载24h后的残余位移量,精确至0.001mm。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每个试件加载1d、3d、7d及之后每7d的蠕变位移量(单位为mm)和每个试件卸载24h后 的残余位移量(单位为mm); 0 试件的拉伸荷载(单位为N)和持久剪切荷载(单位为N);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d) 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每个试件加载1d、3d、7d及之后每7d的蠕变位移量(单位为mm)和每个试件卸载24h后 的残余位移量(单位为mm); f) 试件的拉伸荷载(单位为N)和持久剪切荷载(单位为N); g)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15.1.1压片机:用于裁取试件。

1.1压片机:用于裁取运

用合适的模框制膜,模框高度应保证最终胶膜厚度达到(2.2土0.2)mm;模框不得翘曲且表面平 骨,为便于脱模,将模框置于防粘材料上。将胶膜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养护28d,在不损坏胶膜的情况下, 尽早脱模,若结构胶为多组分产品,则按5.3.1.2制膜

用符合GB/T528要求的I型哑铃试件要求的裁刀裁取5个试件 16

16紫外线处理后与相邻接触材料的相容性

16.1.1紫外辐照试验箱:符合GB/T16422.2规定的氙弧灯或同等光源 16.1.2拉力试验机应符合6.1.1的要求

GB/T 371262018

16.2.1按照图9及表5的要求制备5个试件。图9中1和3是结构胶,检测其与材料1(如:密封条、间 隔条、衬垫或固定块等相邻材料)的相容性。为了看清颜色变化,应要求生产商提供与试验胶具有相同 固化体系的浅色胶进行试验,图9中的1和3分别为试验胶和浅色参照胶。 16.2.2将材料1裁切成条状,长约100mm,放在基材中间;紧贴材料1的两边分别放置布带,放置部 位如图9所示,布带长至少100mm,宽至少15mm(如选用切口剥离试验,可省略该步)。随后将试验 结构胶挤注在材料1的一侧,浅色参照结构胶挤注在材料1的另一侧,施涂的结构胶,约长100mm,宽 以覆盖布条宽度为宜,厚6mm,其中应至少30mm长结构胶覆盖在布带上。用刮刀整理结构胶使之 与材料1侧面紧密接触,并与基材密实粘结

GB/T371262018

GB/T 371262018

16.3.1紫外线处理根据产品的固化程度养护3d后,将试件放入符合16.1.1规定的紫外辐照试验箱 中,试件上表面的辐照强度为(60土5)W/m(300nm~400nm),试验温度控制在(60士2)℃。放置 504土4)h后,若材料1和试验胶或材料1和浅色参照胶发生粘结,可切口将其分离,进行剥离试验。 16.3.2布带剥离试验将试件置于拉力试验机上,夹住布带与基材反向180°进行剥离,见图9a)。 16.3.3切口剥离试验在试验胶和浅色参照胶与基材的粘结界面上割开一个不小于30mm长的切口, 用手拉住胶条与基材反向180°进行手动剥离,见图9b)

17无紫外线处理时与相邻接触材料的相容性

湿箱:温度可调至(60士2)℃;相对湿度可调至( 验机应符合6.1.1的要求

按5.3制备7个试件,养护到能分离隔离垫块后,如图10所示,将接触材料注入试件,注人前将 基材相接触部位覆上防粘材料,置于温度(60土2)℃、相对湿度(95土5)%的环境中,5个试件放 d.其余2个试件放置56d

GB/T371262018

17.3.1拉伸粘结强度

图10无紫外处理的试件

17.3.1.1养护28d的5个试件按6.2.1进行试验,试验温度(23土2)℃。用于相容性试验的接触材料 应在拉伸粘结试验之前移除。 7.3.1.2如果结构胶和接触材料无法在不破坏试件的情况下分离,需按17.2再增加5个试件进行对 照,第二组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养护

余下2个试件在56d养护周期内,每14d肉眼观察并记录。

17.4.1拉伸粘结强度和强度标准值按照6.3.1和6.3.2计算。 17.4.2粘结破坏面积按照6.3.5测量并计算。 17.4.3肉眼观察有无颜色变化

17.4.1拉伸粘结强度和强度标准值按照6.3.1和6.3.2计算。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6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20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20

试验报告应写明下述内容: a) 采用的本章的编号; b) 样品名称、类别和批号; c) 基材类别(见5.1.1); 20

GB/T 371262018

d)所用底涂料的名称、型号(如果使用)、多组分配比; e) 有无颜色变化: f) 每个试件位移量为5%、10%、15%、20%、25%以及最大拉力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 试件的拉伸粘结强度(MPa)和拉伸粘结强度标准值(MPa); 粘结破坏面积及试件的破坏形式(粘结破坏和/或内聚破坏);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离

GB/T371262018

本附录适用于结构装配用建筑结构胶初始切线刚度K。和割线刚度K的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结构装配用建筑结构胶的刚度计算

说明: A 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B 应变(变形量u/L。),%; 一原点漂移

A.3.1初始切线刚度

GB/T 371262018

A4.3.1.2按式(A.1)进行应变的线性回归计算

GB/T 41530-2022 玩具及儿童用品术语和定义A.3.1.2按式(A.1)进行应变的线性回归

其中α= 式中: 线性回归后的应变值; L L试件加载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一试件初始长度,单位为毫米(mm)。 K,也可以直接通过记录的观察点计算得到式(A.2)

GB/T371262018

按式(A.3)进行应变为"时的割线刚度Ksc的计

GB/T 42228-2022 粮食储藏 大米安全储藏技术规范式中: 割线刚度; K。 初始切线刚度: 线性回归后的应变值; u L 一应变值。 应变值(u/L。)与线性回归后的应变值(u。/L。)对应关系详见表A.1

Kc = K。× "s/L u/L

表A.1应变值(u/L.)与线性回归后的应变值(u./L.)的转换关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