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61-43-2006 密肋壁板结构技术规程

DBJ/T 61-43-2006 密肋壁板结构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 61-59-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128
下载资源

DBJ/T 61-59-201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61-43-2006 密肋壁板结构技术规程

边框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

7.6.4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底层边框柱的设计内力应乘! 7.6.4 的调整系数。

7.6.4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底层边框柱的设计内力应乘以表

GB/T 42173-2022 发芽糙米7.6.4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底层边框柱的设计内力应乘

7.6.4 的调整系数。

表7.6.4边框柱底层内力调整系数

二级抗震等级 L 三级抗震等级 la 四级抗震等级 la = 式中 l——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 =1.15l laE = 1.05l lae = 1.00l

7.6.8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中,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剪截面应符合 公式(6.4.8)控制条件;偏心受压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按公式(6.4.9) 计算;轴心受压承载力按式公式(6.4.10)计算。 7.7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连接构造

7.7.1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板之间的水平连接

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板之间的水平连接与多 层密肋壁板结构的要求(图6.5.1)相同。

层密肋壁板结构的要求(图6.5.1)相同。

图 7.7. 2墙板间的竖向连接

8框支密肋壁板结构设计

8.1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8.1.1框支密肋壁板结构房屋的适用层数、高度和高宽比宜符合 表8.1.1的规定。层高不宜大于4.2m

表8.1.1框支密肋壁板结构适用层数、高度及房屋高宽比限值

注:「密肋壁板结构若与部分剪力墙或筒体组合,其适用高度可适当增加10~20m。 2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或IV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层数和高度应适当降低。

9.1.1施工单位应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完全掌握后,方可施工; 条件允许时,宜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参与结构方案、构造处理 等环节,使设计更臻完善。 9.1.2施工单位应根据本结构体系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及自身技 术条件,对施工方案反复讨论并进行优选,最终完成施工组织设 计。 9.1.3密肋壁板结构分项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本规程有规定 外,其他应符合国家及陕西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9.1.1施工单位应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完全掌握后,方可施工; 条件允许时,宜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参与结构方案、构造处理 等环节,使设计更臻完善。

9.1.2施工单位应根据本结构体系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及自 术条件,对施工方案反复讨论并进行优选,最终完成施工组 计。

3密肋壁板结构分项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本规程有规定 其他应符合国家及陕西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9.1.3密肋壁板结构分项工程的施工与验收,除本规程有

9.2密肋复合墙板生产

9.2.1 预制密肋复合墙板应优先来用工厂化生产 9.2.2密肋复合墙板设计高、宽尺寸,为墙板高度、宽度方向的 标志尺寸,墙板实际高、宽尺寸应在标志尺寸的基础上各自减去 10mme

9.2.3墙板模板制作

1工厂化生产预制墙板,宜优先采用整体式钢模板;现场小 规模生产墙板时,宜采用组合钢模板。 2整体式钢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满足墙板钢筋制作 混凝土浇筑及在蒸养池内叠层生产等要求。

1填充砌块材料应符合本规程3.1.2条的规定。填充砌块应有 出厂证明,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并按国家有关标准抽样,检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填充砌块表面接缝在浇筑混凝土后用水泥浆灌缝

1密肋复合墙板中所采用的钢筋,宜采用普通热轧钢筋,其 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 2墙板受力钢筋外露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土 10mm。 3密肋复合墙板中肋梁、肋柱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取 15mm,允许偏差±3mm。 4墙板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级热扎钢筋 制作,并应根据墙板重量进行吊装验算。

9. 2. 6 混凝土

1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混凝土肋梁、肋柱截面最小尺寸 的1/3,并不应超过25mm。 3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可在拌制混凝土时掺用相应的外加剂 4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制作墙板的混凝土,宜选用半干 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塌落度宜控制在50~90mm之间。 5混凝土在浇筑之前,应检查模板、钢筋、保护层、预理件 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填充砌块尺寸大小、摆放位置及是 否浇水浸湿。隐蔽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1墙板制作可以采用台座、钢平模等方法。制作墙板的场地 应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 度的允许偏差为3mm,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应留有伸缩缝。 2采用平卧重叠法制作墙板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先将填充砌块按设计尺寸平铺在底模板上,再将制作完成 的钢筋骨架放置预设的空格内,最后支外模。 2)重叠制作时应以钢板或木板做隔离层,木板采用15mm厚 钢板宜采用4mm厚,制作成宽出格构骨架40~50mm的隔离板, 可连续生产,但最高不宜超过十层。

3)重叠制作时,应在生产下一层前利用隔离层校正每层的平 整度。 3在墙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随时进行编号并记录制作日 期。

1工厂化生产或现场预制密肋复合墙板宜采用蒸汽养护。 2现场预制的养护池宜设置在塔吊起吊能力范围内。现场预 制所需养护池的数量,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场地大小确定 满足连续生产、吊装的需求。 3墙板采用蒸汽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静停时间不能少于2小时。 2)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得超过25℃/h。 3)恒温加热阶段应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恒温宜在50℃ 一70℃之间,最高温度不得大于80℃。 4)墙板出池后,其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20℃。 4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池四周墙体、顶盖应进行热工计算。 对养护设备(养护池、养护窑、顶盖、蒸汽管道、锅炉等)应定 期维护,防止蒸汽和热量散失。 5同一蒸养池内应布置不少于2个测温点。 6墙板生产单位应制定具体的蒸养方案,并建立严格的养护 制度。温度测量与记录、墙板类型编号应有专人负责。 7墙板在出池前,必须先试压一一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只有 当该组试件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出池、脱模或起吊。

9.2.9墙板质量验收

1墙板生产后,生产班组应对其外观质量进行自检。质量检 验部门应对墙板进行抽查,给予质量评定,做出标识,并给出墙 板合格证明文件。 2预制密肋复合墙板质量验收应符合表9.2.9的要求。

2.9预制密肋复合墙板质量验收记录

9.2.10墙板运输及堆放

1墙板产品上须清楚标明: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 行标准编号和生产日期。

2墙板运输时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不应小 于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3运输墙板时,应专门制作靠放架,对称靠放,架立运输, 其倾斜角度不小于80度;宜用专用机具轻装、轻卸、轻放。墙板 支撑的位置和方法,应根据其受力情况确定,不得引起混凝土的 超应力或损伤构件。 4墙板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产品储存应斜靠于专用靠放支架,其倾斜角度不小于80 度。宜在靠放支架两侧对称靠放,并应保持稳定,防止倾覆。 2)堆放墙板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具有排水措施,墙板下 部应设通长垫木使墙板与地面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3)墙板堆放时,吊环向上,标志向外显示。 4)墙板成品应按工程名称,构件类型和型号分别堆放,并在 构件的明显部位注明生产班组、蒸养池编号、墙板型号、生产日 期及质量检验标志。 5)不合格品与废品应另行按种类堆放整齐,不得与合格品混 杂。

3.1墙板起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吊点根据计算确定。 2应采用避免构件变形或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当起吊方法 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验算构件在起吊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力能否 符合要求。 3墙板在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宜小于45 度,当小于45度时,应经过验算或采用吊架起吊。 9.3.2墙板吊装前,应在楼面上墙板对应位置处找平,并预留 1~2cm坐浆厚度;找平后,弹出控制轴线、墙板边线及连接柱或 边框柱周边封口线,反复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9.3.3地面因为高度差异需要找平时,如高差超过30mm,应采 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如高差不超过30mm,可用M10水泥砂 浆找平。墙板应在砂浆初凝前吊装就位。

9.3.4为保证墙板安全、准确就位,应采用几何不可变、刚

9.3.5安装就位的墙板,必须经过校正后方可浇筑连接柱或边框 柱混凝土。

9.3.5安装就位的墙板,必须经过校正后方可浇筑连接

9.3.6墙板外伸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于边框柱、连接柱及暗梁

9.4墙板间连接与构造

9.4.1墙板吊装临时固定后,墙板两侧的封闭环钢筋或胡子筋应 逐一进行调直。

9. 4.2墙板两侧封闭环钢筋

和绑扎箍筋,纵向钢筋底部采用焊接连接。浇筑混凝土前,应进 行隐蔽工程验收。

9.4.3墙板上下连接与

9.4.4墙板顶部封闭环钢筋调直后插入水平连接带或

顶部,经验收合格,再支侧模,浇筑混凝土。对中高层结构,根 据设计要求,墙板底部若留有预埋件,应与楼面预埋件焊接。

9.5.1密肋壁板结构中现浇构件宜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当墙板 边框柱、连接柱截面较小且条件充许时,可考虑采用高流动性免 振混凝士。

9.5.2现浇梁、柱、墙、板均应及时有效养护,养护时间应比传 统混凝土结构延长1~2天;墙板边框柱、连接柱拆模时间应比传 统混凝土结构晚2小时

9.5.3严寒或寒冷地区冬期施工时,应避免密肋复合墙板浸水, 并做好挡风保温措施,防止填充砌块冻胀。 9.5.4为不破坏墙体本身以及结构的整体性,各工种在施工阶段 应密切配合,各种管线、孔洞应事先在墙板、边框柱或现浇楼板 中预埋或预留,一般不得后凿。 9.5.6厨房、卫生间等部位设置的隔墙、小墙肢等,宜采用非承

9.6.1密肋壁板结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 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等有关规定外,尚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9.6.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雷电等恶劣气候,不应进行墙 板吊装作业;并应对临时固定的墙板采取加固措施。雨天和雪天 应及时清除水、冰、霜、雪,并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9.6.3建筑物的出入口、楼梯口、洞口、基坑和每层建筑的周边 均应设置防护设施。安全网除应随施工楼层架设外,尚应在首层 和每隔四层各设一道。

1总则. 42 基本规定 ...44 荷载和地震作用.…. .45 结构计算分析. ... 46 多层密肋壁板结构设计 ... 48 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设计 .51 施工与验收… 56

1.0.2密肋壁板结构由密肋复合墙板与隐形外框构成。密肋复合 墙板是以截面及配筋较小的钢筋混凝土为框格,内嵌以炉渣、粉 煤灰等工业废料为主要原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具有 定强度的轻质骨料)预制而成。密肋复合墙板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与隐形外框共同工作,其一方面受到框架的约束,另一方面 隐形框架又受到墙板的反约束,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受力,充分 发挥各自性能。密肋壁板结构中,密肋复合墙板不仅起围护、分 隔空间和保温作用,而且可作为受力构件使用,从而可有效减小 逛架截面尺寸及配筋量,降低结构经济指标。 密肋复合墙板中填充块体由于受到框格的约束,其裂缝被限 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一方向荷载产生的裂缝 在反方向加载时将趋于闭合,并能继续有效地承受荷载,故墙板 整体承载能力不会明显降低,这首先使得填充块体有效参与结构 的抗侧力体系成为可能,从而可提高结构抗侧力刚度,拓展框架 结构的建造高度;其次,由于众多块体在约束条件下的开裂与非 弹性变形,类似一耗能装置,可吸收及耗散大量地震能量,从而 可有效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使主体结构在大震中不致有较大损 坏。由于它独特的构造特点使其受力体系的三部分构件:填充砌 块、肋格(肋梁、肋柱)及框架,能够分阶段释放地震能量。 大量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多层建筑,竖向及水平 荷载由密肋复合墙板承担;对于中高层(9~18层)建筑,竖向及 水平荷载由密肋复合墙板与隐形外框共同承担。 1.0.3密肋壁板结构是由密肋复合墙板与隐形框架组合的装配 整体式结构,由于其结构构造的特殊性,结构设计需与建筑设计 密切配合,在建筑平、立面布置时达到统一协调。在结构的抗震 设计中,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0.4在热工设计方面,外墙板应采取附加保温措施,以消除混 凝土肋造成的“热桥”现象,并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外墙附加保 温层的具体设计,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

3.3.2密肋壁板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满足现行抗震规范关于二 价段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1当遭受多遇地震时,结构或构件一般不受损坏。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结构或部分 边缘构件可能有所损坏,墙板中填充砌块出现弥散裂缝,肋梁、 肋柱出现开裂,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墙板中填 充砌块出现剥落,肋染、肋柱出现塑性铰,但结构不致倒塌或发 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环。 3.3.6单项工程墙板型号的多少,对墙板模具配置、钢筋制作、 填充块材拼装、运输及分类堆放等方面均有影响,从而直接影响 到墙板的生产成本及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期。住宅建筑中,影响墙 板型号的主要因素是户型的标准化、平面的规则性及建筑模数。 因此,建筑师在考虑平面布置多样性的同时,应该对本结构的特 点有一定了解,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密切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3.3.6单项工程墙板型号的多少,对墙板模具配置、

填充块材拼装、运输及分类堆放等方面均有影响,从而直接影响 到墙板的生产成本及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期。住宅建筑中,影响墙 板型号的主要因素是户型的标准化、平面的规则性及建筑模数。 因此,建筑师在考虑平面布置多样性的同时,应该对本结构的特 点有一定了解,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密切配合会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4.1.2密肋壁板结构为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中,可采用外脚手 架或附墙式移动脚手架。当采用后一种形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 验算施工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4.1.3一般在计算墙板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重量时,往往采用 砌块生产厂家提供的容重指标,但应该注意厂家给的容重均为于 容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该按施工现场或实验室测得的自然 容重计算墙板荷载,而采用容重计算墙板荷载时,偏于不安全。

5.1.1对于多层房屋,宜结合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依据本规程 推荐的刚度表达式,确定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采用底部剪力法 确定结构地震反应及进行内力分析

5.1.5目前国内规范体系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在截面

5.1.5目前国内规范体系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在截面设计 时考虑材料的弹塑性性质,一般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都按弹性 方法计算。

5.1.7相同尺寸墙体,其肋梁、肋柱截面总尺寸基本相同,肋梁 肋柱个数越多,说明混凝土在墙体中分布越均匀,墙体越接近复 合材料等效弹性板力学模型,肋梁、肋柱对砌块的约束也越明显 墙体的整体性越好,其弹性抗侧刚度越大。这由肋梁、肋柱对碳 块的约束系数n。给予反映。

5.1.8 计算如图 5.1.8 所示

开洞墙片沿墙高分段求出各墙段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移8, 然后求和,可近似得到整片墙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顶端侧移 取其倒数,即得墙顶处的侧移刚度:

8 Z& Km K, + Km

图5.1.8开洞墙体刚度计算示意

6多层密肋壁板结构设计

6.1.2密肋壁板结构房屋因其自重轻,整体性能优,抗震性能好 已为试验所证实。同时用其局部或整体代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也 有很大的可能性。从密肋复合墙板与大比例整体房屋模型的试验 结果来看,其承载力比带构造柱的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提高了1.6~ 1.8倍。 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于抗震房屋的 高宽比限值,其主要依据是根据有限的震例给出的,其自的主要 是考虑房屋整体弯曲的影响,实际上所给出的高宽比限值从目前 的计算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对于密肋壁板结构房屋这种新结构 体系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在整体房屋模型试验中可以看到,一 般对于多层房屋来说,破坏仍以剪切型为主,同时也伴随着弯曲 的影响。另外随着整体模型高度的增加,弯曲的影响更不应忽视, 因此,建议对于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仍然要限制最大高宽比。 根据试验分析,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既不同于砌体结构,也不 同于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受力性能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 的新型结构体系。因此,本条给出的高宽比限值比砌体结构的略 有放宽。 6.2.1由于密肋壁板结构体系采用的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同时 通过墙板框格的不同分隔可灵活调节其承载力和刚度,因此其体 型要求比一般砖混房屋有所放宽。但仍应尽量使其体型简单对称、 防止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相距太大。如果确因场地条件体型不易 布置时,可采用调节墙板的刚度来满足。 房屋各层横向和纵向墙体宜均匀对齐,可以使得房屋获得最 大的整体抗弯能力;而且,墙体沿平面对齐、贯通,能减少墙板、 楼板等受力构件的中间传力环节,使震害部位减少,震害程度减 轻。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传力路线简单,中间不间断,构件受力

通过墙板框格的不同分隔可灵活调节其承载力和刚度,因此其体 型要求比一般砖混房屋有所放宽。但仍应尽量使其体型简单对称 防止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相距太大。如果确因场地条件体型不易 布置时,可采用调节墙板的刚度来满足。 房屋各层横向和纵向墙体宜均匀对齐,可以使得房屋获得最 大的整体抗弯能力;而且,墙体沿平面对齐、贯通,能减少墙板、 楼板等受力构件的中间传力环节,使震害部位减少,震害程度减 轻。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传力路线简单,中间不间断,构件受力

明确,使其在采用简化的地震作用分析时能较好地符合实际的地 震反应。

震反应。 6.2.4大量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密肋壁板结构受力性能介 于框架与剪力墙结构之间。因此,本规程在确定防震缝的最小宽 度及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时参考了《高规》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 有关要求。另外,伸缩缝的确定,考虑了密肋壁板结构装配整体 式的特点以及房屋保温措施和气候等条件。 1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 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2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 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6.2.7同常规结构体系一样,密肋壁板结构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 作用主要是由横墙来承担,地震作用需通过楼盖传至横墙。这要 求楼板具有足够的横向水平刚度以限制其横向水平变位。否则, 纵向墙体就会因为过大的层间变位而发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根 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较一般砌体结构房屋 的层间变位要大,而使得纵向墙体有可能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 由此建议横墙间距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 的砌体结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增加一度考虑。 6.2.8对于楼板开大洞或平面布置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楼板在 水平力作用下产生显著的平面内变形,不能有效传递水平力。当 考虑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时,同时为加强楼板边缘处的面内强 度,需对楼板削弱部分的边缘进行加强。计算分析时应优先采用 符合楼板实际的计算模型。 6.2.9房屋局部尺寸的影响,虽有时仅造成局部的破坏,但并未 造成结构的倒塌。事实上,房屋局部破坏必然影响房屋的整体抗 震能力。而且,某些重要部位的局部破坏会带来连锁反应,形成 墙体各个破坏甚至倒塌。 A

作用主要是由横墙来承担,地震作用需通过楼盖传至横墙。这要 求楼板具有足够的横向水平刚度以限制其横向水平变位。否则, 纵向墙体就会因为过大的层间变位而发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根 据试验和理论分析,多层密肋壁板结构房屋较一般砌体结构房屋 的层间变位要大,而使得纵向墙体有可能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 由此建议横墙间距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 的砌体结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增加一度考虑。

6.2.8对于楼板开大洞或平面布置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楼

,安汉中 水平力作用下产生显著的平面内变形,不能有效传递水平力。当 考虑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时,同时为加强楼板边缘处的面内强 度,需对楼板削弱部分的边缘进行加强。计算分析时应优先采用 符合楼板实际的计算模型。

足要求,此时可采用加强的连接柱或增加水平配筋措施,以适当 放宽限制。

有较长的外伸时,外伸段容易产生局部振动而引发凹角处破坏(图 7.2.1),L、1等值宜满足表7.2.1的要求;同时,角部重叠和细腰 形平面图形,在中央部位形成狭窄部分,在地震中容易产生震害 尤其在凹角部位,因为应力集中容易使楼板开裂、破坏。影响装 配整体式结构的稳定性,不宜采用,若采用则须采取相应的加强 措施。

形平面图形,在中央部位形成狭窄部分,在地震中容易产生震害 尤其在凹角部位,因为应力集中容易使楼板开裂、破坏。影响装 配整体式结构的稳定性,不宜采用,若采用则须采取相应的加强 措施。 7.2.2国内外的历次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刚度中心与质量中 心相距较大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强烈地震时都将受到严重破 环。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也反映出当扭转第 自振周期与平动第一自振周期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 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若前者小于后者的1/2,即使结构的刚 度偏心很大,其相对扭转变形r/u(e为结构层扭转角,r为结 构平面回转半径,认为质心位移)亦很小;当两个周期的比值大 于0.85后,相对扭转变形急剧增加。因而,应充分考虑结构扭转 对抗扭刚度过小建筑的不利影响。 7.2.3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当结构设计因建筑的特殊需求产生外 形外挑或内收,或因设计不当(如竖向杆件截面突然变小甚至中 断产生上下不连续)而使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都会产生某些楼 层的变形过分集中,出现严重震害甚至倒塌,所以如若建筑功能 上无特殊要求,应力求竖向体型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 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 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7.4.1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

7.2.2国内外的历次震害表明Q/SY 06520.1-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pdf,平面不规则、刚度中心与质量中

心相距较大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强烈地震时都将受到严重破 坏。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也反映出当扭转第 一自振周期与平动第一自振周期接近时,由于振动耦联的影响, 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增大;若前者小于后者的1/2,即使结构的冈 度偏心很大,其相对扭转变形r/u(e为结构层扭转角,r为结 构平面回转半径,u为质心位移)亦很小;当两个周期的比值大 于0.85后,相对扭转变形急剧增加。因而,应充分考虑结构扭转 对抗扭刚度过小建筑的不利影响

7.2.3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当结构设计因建筑的特殊需求产生夕

形外挑或内收,或因设计不当(如竖向杆件截面突然变小甚至中 断产生上下不连续)而使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都会产生某些楼 层的变形过分集中,出现严重震害甚至倒塌,所以如若建筑功能 上无特殊要求,应力求竖向体型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 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 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7.4.1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

在确定密肋壁板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时,主要参照密 肋复合墙板的试验数据及以剪力墙为主要抗侧构件的结构体系弹 性阶段的变形及开裂状态,模拟底层带边框抗震墙弹性的有限元 分析结果表明带边框剪力墙的开裂位移角为1/4000~1/2500。试验

试验结果,当砌块破坏至大量剥落形成密肋的格式框架后,其变 形能力则进一步加强;同时,边框柱的屈服耗能能力则远小于墙 版的耗能能力,边框柱的提前屈服不利于本体系设计思想的体现。 因而,密肋壁板结构的设计原则仍是控制墙板破坏先于边框柱破 环,一方面充分耗散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则保证边框柱大的骨架 作用,有效避免结构的整体倒塌。在装配复合墙体的结构设计中 本现了一种整体强弯弱剪的新设计理念。 密肋壁板结构体系在基于位移的设计理念中,在小位移水平 要求下,按接近于剪力墙结构类抗侧力体系考虑:而在避免倒 的大位移水平要求下,则又转为按框架屈服机制进行考虑,较符 合结构的实际情况。 由于1/3比例模型的拟动力试验中,墙板极限承载力大于边 框柱的极限承载力,因而,结构屈服表现为边框柱的屈服破环, 其最终试验的最大极限层间位移角约为1/100(第二层);而根据 带边框柱的墙板试验,最大极限层间位移角约为1/32~1/110,考 虑墙板试验时轴压比较小,且可能出现边框柱首先破坏的不利模 式,密肋壁板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按1/100取值,应有一定 的安全余度。 7.5.1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共分为四个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的划 分,除了技术要求的因素外,还有经济因素的考虑。随着设计方 法的改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抗震等级也将做相应的调整。密肋 壁板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构造及连接方式使其有别于其他传统 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肋复合墙体与传统剪力墙有较大不同。剪力墙为竖向连 续悬臂构件,可独白承受较大的坚向及水平荷载,刚度较大,头为

计算GB/T 38071-2019 结构用竹篾层积材,边框柱除了受压受剪外,还要承担较大的整体弯矩作用。

检验评定标准》GBJ321、《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 程》CECS4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规范》GBJ119的规定;水泥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 泥》GB175及《快硬硫铝酸盐水泥》JC714标准的规定;砂、石 子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及《建筑用砂》 GB/T14684标准的规定;填充砌块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11968标准的规定,如果采用新型填充块材应符合规程对填充 快材的力学及热工性能要求;相应的材料试验应遵守《加气混凝 土体积密度,含水率和吸水率实验》GB/T11970、《加气混凝土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11971、《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 法》GB/T11972及《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方法》GB/T11973 的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验收采用陕西省建设厅 发布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及使用指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