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07-2014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DBJ50/T-207-2014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6.5K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29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207-2014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通过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2当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 征值;当配筋率不小于0.65%时,可按静载荷试验结果取桩基承台底标高处桩的水平位移为10mm所对应荷 载的75%作为单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时,旋转挤压灌注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公式进行估算。 5.1.16验算永久荷载控制的旋转挤压灌注桩水平承载力时,应将上述第2、3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0.8。

5.1.17旋转挤压灌注桩群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执行。

JGJ/T 451-2018 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5.1.18下列建筑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测

5.2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

5.2.1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卵石和自重固结已完成的素填土等地 基。 5.2.2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桩径的40%~60%。褥垫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 级配砂石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5.2.3旋转挤压灌注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并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和地基土性状,合理 角定布桩参数: 1内筒外框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小桩距、增大桩长或桩径布桩;

5.2.1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卵石和自重固结已完成的素填土等地 基。 5.2.2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为桩径的40%~60%。褥垫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 级配砂石和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5.2.3旋转挤压灌注桩可只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并根据建筑物荷载分布、基础形式和地基土性状,合理 确定布桩参数: 1内筒外框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小桩距、增大桩长或桩径布桩;

1内筒外框结构内筒部位可采用减小桩距、增大桩长或桩径布桩; 2对相邻柱荷载水平相差较大的独立基础,应按变形控制确定桩长和桩距:

3筱板厚度与跨距之比小于1/6的平板式筱基、梁的高跨比大于1/6且板的厚跨比(筱板厚度与梁 的中心距之比)小于1/6的梁板式筱基,应在柱(平板式筱基)和梁(梁板式筱基)边缘每边外扩2.5 倍板厚的面积范围内布桩; 4对荷载水平不高的墙下条形基础可采用墙下单排布桩。 5.2.4旋转挤压灌注桩的间距应根据基础形式、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土性及施工工艺等 确定,宜取3~6倍桩径。 5.2.5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公 式估管

式中: Jspk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入一—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可按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1.00: 形布桩d。=1.05s,正方形布桩d。=1.13s,矩形布桩d。=1.13/s,S2,S、S,、S2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和 横向桩间距, β一—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1.00~1.20,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对变形要求高的建 筑取较低值: fs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技术和人员应符合下死

1开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资料。 2应熟悉螺杆桩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3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检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下 容: 1)工程概况、各主层岩主特性、桩的规格和数量、工程质量要求、工期要求; 2)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桩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3)确定桩工钻机、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 4)施工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5)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6)施工管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保证措施;材料成本控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环保措施 4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各种预防措施。 5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做好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6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配备人员,建立健全旋转挤压灌注桩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 1.2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设备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主要机具设备如表6.1.2。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2应根据桩基设计图中的桩径、桩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情况选用合适型号的螺杆桩机及 配套设备。 3应根据螺杆桩机说明书进行运输、安装、启动、工作、拆卸和存放,并定时进行必要的检查、维 修和保养。

5采用的设备设施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7钢材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商品混凝土应具有配合比报告和原材料检验报告,进场时应分批检 检,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用不大于20mm的碎石或级配良好的卵石,且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笼主 筋最小净距的1/4; 3)混凝土外加剂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外加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 规定

3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地面坡度宜小于3%,地面承载力应满足施工桩机接地压力要求,天然 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Pa,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钻机能够安全作业。 2桩基施工区域内,不应有妨碍施工的地下障碍物及地下管线,当无法避免时应有符合安全规范的 措施。 3桩机作业区内不得有高压线路。 4 施工场地内应有完善的排水设施, 5 施工作业区应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或围栏,并严禁与施工无关人员进人。 6 临近边坡的桩基应在完成边坡支护后施工。 7旋转挤压灌注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 护,施工中应进行复测。 6.1.4工程施工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工艺参数试验: 1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打试桩,试桩的桩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该场地的代表 性; 2成孔试验,检测成孔深度和成孔时间,结合混凝土供应情况确定混凝土缓凝时间指标,将钻进过 程中的电流值整理成表,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性质比对,将电流统计值作为本工程的收桩依据; 顶和地面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系统观测: 3成桩试验,确定混凝土浇筑参数和钻杆提钻参数,计算出本工程的充盈系数,存在挤土敏感土层、 易窜孔土层时应用不同施工间距的成桩试验,确定本工程的合理施工间距 4应根据试桩的参数优化设计,并应根据试桩的结果调整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6.2.1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6.2.

6.2旋转挤压灌注桩施

6.2.2旋转挤压灌注桩的施工顺序宜符合下列

2.1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工

6.2.2旋转挤压灌注桩的施工顺序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桩较密集且距周边建(构)筑物较远、施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开始向四周进行;布桩密 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开始向两端进行;若布桩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 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及远地进行; 2宜先施工长桩,后施工短桩; 3宜先施工大直径桩,后施工小直径桩; 4宜先施工主楼(高层)桩,后施工裙房(低层)桩: 5宜先施工密距桩,后施工疏距桩; 6桩间距小于3倍桩外径时,宜米用跳施工, 6.2.3桩机就位后必须保证平整、稳固,确保在成桩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偏移,钻机上应设置控制深度 和垂直度的仪表或标尺,并应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6.2.4施工钻机就位后,应进行桩位复查,旋转挤压灌注桩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 6.2.5旋转挤压灌注桩下钻成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机开始下钻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钻头采用正向旋转,在钻机施加扭矩的同时施加 竖向压力,在钻头达到设计桩端标高前,钻具不应反钻或提升钻杆;

1钻机开始下钻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钻头采用正向旋转,在钻机施加扭矩的同时施加 竖向压力,在钻头达到设计桩端标高前,钻具不应反钻或提升钻杆;

6.2.6旋转挤压灌注桩终止成孔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终孔标准原则上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单桩竖向承载力、入土深度、电流变化、桩端持力层性状 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终孔标准应定性分析达到的桩端持力层和电流,并定量分 析最后1~3m的每米电流变化作为收桩的主要控制目标。终孔标准应通过静载试验或试沉桩确定。 2桩端位于一般土层的摩擦型桩,应保证设计桩长,电流值作为参考。 3桩端进入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卵石,极软岩~软岩时以电流值为主,控 制桩长为辅。 省达 ~3米确定级孔

6.2.7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

6.2.8旋转挤压灌注桩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禁先提钻后泵混凝土,钻头提离地面前不应停泵,提钻及泵送过程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应保证 连续泵送。 2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应连续搅拌,泵送混凝土时,料斗 内混凝土的高度不得低于400mm。 3提钻速度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匹配,必须保证钻具内的混凝土高度高于自然地面不小于1m。 4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5m。 5混凝土输送泵管布置宜减少弯道、保持水平,泵管下面应垫实。 6当气温高于30°C时,宜在输送管上覆盖隔热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应洒水降温。冬期施工时,应在 输送泵管周围包裹保温材料。

1严禁先提钻后泵混凝土,钻头提离地面前不应停泵,提钻及泵送过程应连续进行,混凝土应保证 连续泵送。 2桩身混凝土的泵送压灌应连续进行,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应连续搅拌,泵送混凝土时,料斗 内混凝土的高度不得低于400mml。 3提钻速度应与混凝土泵送量相匹配,必须保证钻具内的混凝土高度高于自然地面不小于1m。 4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5m。 5混凝土输送泵管布置宜减少弯道、保持水平,泵管下面应垫实。 6当气温高于30°C时,宜在输送管上覆盖隔热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应洒水降温。冬期施工时,应在 输送泵管周围包裹保温材料

6.2.9旋转挤压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9旋转挤压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安装应符合下

1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2钢筋笼焊接应全节点焊接,并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 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3钢筋笼的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内侧; 4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应立即 固定; 5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 6钢筋笼安装使用钻机副卷扬或吊车进行吊装,平板振动器上焊接大刚度钢管,钢管从钢筋笼内部 伸入钢筋笼,将平板振动器的振动力传递至钢筋笼底部,将钢筋笼拉入桩体。 6.2.10成桩后,应及时清除钻头、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长时间停置不施工时,应用清水 将钻头、钻杆、泵管、混凝土泵清洗干净。 6211其桩龄期送14天后方可破除桩头,素湿漆王柱可用呈提切勤辐勤除桩头钢箭湿凝 桩可风

6.2.11基桩龄期达14天后方可破除桩头,素混凝土桩可用手提切割锯割除桩头,钢

镐将桩头凿至设计标高,严禁横向锤击桩头。 6.2.12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低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 夯填度不应大于0.9。 6.2.13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程附录A表A和附录B表B的要求作好记录。

7.1.1施工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1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并应具备健全的质量管 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2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桩位的施工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排桩为±10mm。 4对混凝土配合比、落度等进行检查。 5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 筛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7.1.2的要求,

7.1.2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1成桩过程中,应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单桩混凝土量超过50m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 有1组试件;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50m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标准养 护,送检28天抗压强度。 2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应符合表7.1.2的要求:

表7.1.2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7.1.3成桩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3的

表7.1.3成桩施工允许偏差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另

压灌注桩桩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1.4

表7.1.4质量检验标准

表7.1.5施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

7.2.1旋转挤压灌注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

.2.1旋转挤压灌注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 7.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桩基工程,应采用静载试验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 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1工程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时; 2施工前工程未按本规程第5.4.1条的规定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地质条件复杂、桩的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4对于没有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经验的地区。 7.2.3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质量除对预留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等级检验外,尚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方 法可采用低应变法。 7.2.4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 20根。 7.2.5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 件时,并宜在施工结束28天后进行。检测数量宜为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 点。 7.2.6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 规定。 7.2.7对抗拔桩和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检测, 检测方法及数量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 文计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情况记录; 3桩位测量放线图和工程桩位质量复核签证单; 4原材料质量合格证明及试验检验资料; 5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6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成桩质量检查报告,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 8桩基竣工平面图及收方记录; 9其它相关资料

8.1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雷雨等特殊天气时,施工现场应停止作业,并把桩机的重心调至面对风的方向, 锁住制动器。 8.2螺杆桩机或其配合作业的相关机具在工作时,现场必须有专业人员指挥,任何人员不得在工作回转 半径范围内停留或通过。 8.3螺杆桩机钻孔时,如发现紧固螺栓松动应立即停机,重新紧固后方可继续作业。 8.4各桩位周围1.5m和承台的沟槽边应有防滑措施和明显标志。夜间操作时,照明应符合安全需要。 8.5作业人员在导管对接时必须戴防割手套,且手套大小应合适,并应严格注意安装时手的位置,防止 手被导管夹伤 8.6严禁用手清理螺旋叶片上的泥土,防止割伤。 8.7 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防止机械漏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附录A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记录表

表A 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记录表

表B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记录表

1为方便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 求”。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术语、符号 2.1术语, 33 基本规定 34 3. 1 般规定 34 3. 2 桩身构造 设计 36 5. 1 旋转挤压灌注桩桩基设计 5. 2 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 36 施工 37 6. 1 施工准备 6. 2 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 检查和验收

将本规程中常用的重要概念,以专用术语的方式予以叙述说明,并附英语译文。符号尽量沿用《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规范中使用的符号,以便于设计人员使用。

2.1.1旋转挤压灌注桩是一种现浇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采用专用成桩设备(螺杆桩机)钻具旋转挤压士 体成孔,管内泵送混凝土成桩。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采用钻具护壁,不塌孔,无泥皮,无泥浆污染,桩 瑞无沉渣。下钻和提钻过程钻具对土体产生合理挤密,通过这种施工工艺有效提高和充分发挥桩侧阻力 的作用,调整了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的应力分摊比,承载力大大提高。 旋转挤压灌注技术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综合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环保等多 种优势。 2.1.92.1.10同步技术和非同步技术是通过螺杆桩机高精密度自控系统实现,使钻具旋转速度和主卷

2.1.9~2.1.10同步技术和非同步技术是通过螺杆桩机高精密度自控系统实现,使钻具旋转速度和主卷

2.1.92.1.10同步技术和非同步技术是通过螺杆桩机高精密度自控系统实现,使钻具旋转速度和主卷

3.1.1旋转挤压灌注桩分属于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其适用土层略有区别,对于饱和软黏土、淤泥、淤 泥质黏土和泥炭质土地层,应慎用,或采用相应技术措施后再使用。 旋转挤压灌注桩在中风化岩层中已得到成功运用,在海南檐州重庆建工“重庆城”项目中,旋转挤 压灌注桩设备成功穿透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0.90~45.90MPa的贝壳碎屑岩,为积累更加丰富的施工 经验,本规程将旋转挤压灌注桩适用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0MPa以内中风化岩层,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 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旋转挤压灌注桩在中风化岩中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3.1.4旋转挤压灌注桩作为一项新技术,它采用独特的施工成桩工法,对设备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螺 杆桩机为旋转挤压灌注桩的专用成桩设备。螺杆桩机整机重量为110吨,桩架高30米左右,钻杆长度20~ 35米,实现同步技术的高度智能化要求,因此施工时桩机的拆卸和安装必须由专人操作。 3.1.5在基底桩间土较好的地基中,可采用复合地基,将旋转挤压灌注桩设计成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实 现桩土共同受力,这样既能发挥旋转挤压灌注桩单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同时能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旋 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执行。由于复 合地基一般是地基板(梁)下布桩或满堂布桩,且桩身不配筋,设计时应注意桩间距的控制,防止挤土 效应造成旋转挤压灌注桩断桩或缩径。尤其满堂布置旋转挤压灌注桩时,应适当增加桩间距。

3.1.1旋转挤压灌注桩分属于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其适用土层略有区别,对于饱和

泥质黏土和泥炭质土地层,应慎用,或采用相应技术措施后再使用。 旋转挤压灌注桩在中风化岩层中已得到成功运用,在海南州重庆建工“重庆城”项自中,旋转挤 玉灌注桩设备成功穿透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0.90~45.90MPa的贝壳碎屑岩,为积累更加丰富的施工 经验,本规程将旋转挤压灌注桩适用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20MPa以内中风化岩层,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 看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旋转挤压灌注在中风化岩中应用范围将更加厂泛。

杆桩机为旋转挤压灌注桩的专用成桩设备。螺杆桩机整机重量为110吨,桩架高30米左右,钻杆长度20~ 35米,实现同步技术的高度智能化要求,因此施工时桩机的拆卸和安装必须由专人操作。 3.1.5在基底桩间土较好的地基中,可采用复合地基,将旋转挤压灌注桩设计成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实 现桩土共同受力,这样既能发挥旋转挤压灌注桩单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同时能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旋 专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执行。由于复 合地基一般是地基板(梁)下布桩或满堂布桩,且桩身不配筋,设计时应注意桩间距的控制,防止挤土 ,应适当增加桩间距,

1当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旋转挤压灌注桩桩数时,传至承台基础底面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相应抗力应采用旋转挤压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旋转挤压灌注桩基或复合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的荷载应按止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 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地基变形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 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3.2.1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结构在专利技术中所述为“上部分为直线形的等直径圆柱体,桩的下端部分 为扩大头椎体,扩大头锥体的直径为圆柱体直径的1.0~2.0倍之间”,由于目前施工实现桩身带扩大头 准体的经验少且检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规程中所述桩身结构为不带扩大头锥体,在今后的工程实践 中,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桩身带扩大头锥体技术的施工和检测将得以推 广实现。

旋转挤压灌注桩的配筋率、配筋长度和箍筋的配置采用以下规定:

3.2.6旋转挤压灌注桩的配筋率、配筋长度和箍筋的配置采用以下规定:

正截面最小配筋率根据桩径确定。桩承受水平力时,桩身受弯截面模量为桩径的3次方,配 亢力的贡献随桩径增加而增大。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宜为0.2%~0.65%,小桩径取较高值。 配筋长度主要考虑轴向荷载的传递特征与荷载性质。对于端承桩宜通长等截面配筋,摩擦型机

分段变截面配筋。桩的配筋长度不宜小于2/3桩长。抗拨桩应通长等截面配筋。 3.2.5当用作桩基础时,桩身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为C25,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 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环境类别为二a时,最低强度等级为C25;环境类别为二b时,最低强度等 级为C25

5.1旋转挤压灌注桩桩基设计

5.1.8旋转挤压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 合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单桩竖向极限承 载力标准值是基桩承载力的最基本参数,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建筑桩基的甲、 乙、丙三个设计等级,分别应用不同的方法确定。 原位原型试验是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其次是利用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和原 立测试方法以及端阻力、侧阻力与主的物理指标的经验关系参数方法确定。对于不同等级的桩基设计应 采用不同可靠度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一要以单桩静载试验结 果为主要依据,二要重视综合判定。 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不少于2根的桩现场静载试验确定,从而获取反映特定地质条件 成桩工艺、几何尺寸,以及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统计经验值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

5.1.9桩身混凝土的受压承载力是桩身受压承载力的主要部分,其强度

旋转挤压灌注桩的成桩工艺系数取?。=0.8~

5.2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设计

复合地基是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关然地基中设置加筋 体,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在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 体粒状材料组成的褥垫层,由褥垫层调整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由于桩承担的荷载减少, 桩长缩短,工程量减少,且由于桩的置换作用强,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复合模量提高,地基变

形小。重庆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上部荷载全部由桩承担,土体不参与承担荷载,使基底 粘土、卵石等良好持力土层得不好利用,造成了承载力资源的浪费。 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是一项高强度的复合地基技术,由于旋转挤压灌注桩自身的承载力高、沉 降小、不取土等优点,采用旋转挤压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的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承载力提高幅值即有挤密分量又有置换分量,复合模量大大提高,地基变形更小。 旋转挤压灌注桩复合地基成功运用于重庆东原香郡工程,该工程由6栋33层、2栋43层、商业楼及 车库组成,设计桩径500mm,有效桩长17~22m,桩距3.5倍d,33层建筑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600KPa,43层建筑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Pa,复合地基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后期沉降小于 20mml。

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如下的作用: 1) 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它是旋转挤压灌注桩形成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 2) 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层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 比越高。 3) 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4) 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厚,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大,桩分担 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小。对抗震设防区,不宜采用厚度过薄的褥垫层设计。 5)褥垫层的设置,可使桩间土承载力充分发挥,作用在桩间土表面的荷载在桩侧的土单元体产生 竖向和水平向附加应力,水平向附加应力作用在桩表面具有增大侧阻的作用,在桩端产生的竖向附加应 力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是有益的

6.1.2桩工钻机与配套设备的合理选择,特别要注意钻机动力头扭矩、主榄杆高度、钻具类型、泵机的 确定,设备的进场检查与检验工作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机械设备。旋转 济压灌注桩成桩设备一一螺杆桩机及具配套设备的选择要求如下: 1)确定适宜的钻杆类型与尺寸; 2)钻头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桩径、岩土层的分布与软、硬程度以及成桩工法选用; 3)具有能实现同步技术与非同步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 4)额定直流输出扭矩不小于200kN·m。 5)泵机应选用60泵或80泵。 6.1.31施工场地应满足桩工钻机对地面坡度及接地压力的要求,目前国内钻机装备要求的接地压力 般不低于0.1MPa。 2施工场地内及周边环境状况在施工前必须掌握清楚,对水、电、天然气、消防等设施位置、走 向应做出明确标识。施工前对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造成工期延误,甚至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对不能拆迁的管线应编制专项保护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护措 施,并报管线产权单位及相关单位审批后实施。 7施工放线与确定桩位是基桩施工的首要工作是控制工程质量的第一个工序,必须采取严格的测 量、检查、交接和验收工序,确保施工桩位精确。为确保放线定位的准确性,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 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并妥善保护,并且应按照程序进行严格的检查、交接、记录和验收 6.1.4施工前进行试成孔施工,一般选择在工程桩外进行试打,如果条件允许,或已有当地静载荷试验 资料和类似地层中的成桩经验,则可以在工程桩中进行试成孔,试成孔工作应详细记录成孔直径、成孔 深度、入持力层的深度、相邻孔之间的影响等施工工艺参数,应重视试桩阶段的工程参数收集,可为设 计提供二次优化的参数,也可根据试桩参数形成工程桩的施工依据,有效保证工程桩质量的稳定性。

6.2.1旋转挤压灌注柱施工工艺流程如图6.2.1

GB/T 42230-2022 钢板卷道路运输捆绑固定要求6.2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

注:(a)第一步:采用螺杆桩专用成桩设备,桩机对准桩位:(b)钻机下钻正向同步旋转钻杆在桩长范围挤压土体形成直杆螺母状土体, 站杆原地非同步正向旋转挤压螺母土体后成圆柱状土体:(c)保持钻杆正向旋转和同时提升钻杆,利用泵压砼,通过钻杆芯底泵压出砼:(d)全程 案压砼成旋转挤压灌注桩:(e)采用后置法放置钢筋笼

6.2.2桩的施工顺序应充分考虑施工 进,并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一侧靠近既有建筑物,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由近及远进行。同时根据桩 的规格,宜先长后短进行施工。当桩距小于1.2m且地下有深厚淤泥层及松散砂层时,应采取跳跃式施工 或采用控制凝固时间间隔施工,以防桩孔间窜浆,

进,并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一侧靠近既有建筑物,宜从毗邻建筑物的一侧由近及远进行。同时根据桩 的规格,宜先长后短进行施工。当桩距小于1.2m且地下有深厚淤泥层及松散砂层时,应采取跳跃式施工 或采用控制凝固时间间隔施工,以防桩孔间窜浆, 6.2.3~6.2.11旋转挤压灌注桩的成孔与成桩是施工的关键工艺,应按以下要点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1下钻前应复核桩位,同时应考虑场地和机械等因素调整桩机,保证桩位偏差控制在设计要求内 桩机就位后,应用桩机塔身的前后和左右的垂直标杆检查塔身导杆,校正位置,使钻杆垂直对准桩位中 心,确保垂直度偏差小于1.0%桩长。并用吊垂吊线直接对准钻杆校正; 2采用正向旋转挤压土体下钻,钻孔时,应先慢后快,这样既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控制钻孔的偏 差,以便及时纠正,在下钻过程中应注意是否挤桩。在下钻约2m时,应对桩位偏差进行检测,如偏差过 大,需采取提钻、回填、复钻的方式来控制桩位偏差。 3钻具在下钻过程中,通过桩机加压系统,正向(顺时针)同步技术旋转挤压土体成孔,直至到达 设计桩底标高。 4钻头到达桩端设计标高后,钻具开始正向(顺时针)非同步旋转上提,并启动泵送混凝土,待泵 送的混凝土进入钻具后,在保持正向非同步旋转的同时缓慢提升钻具。在钻具旋转提升的全过程中,必 须保持混凝土泵连续泵料,钻杆提升速度应与混凝土泵送速度相匹配,保证钻具内具有足够高度的混凝 土,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泵送。 5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泵送,在灌注前应将混凝土强制高速搅拌3~5分钟。 6提钻速度与泵送速度可根据下式计算,并应满足表1的要求,泵送过程应连续进行

表6.2.8最大提钻速度取值

成桩时桩顶不可能正好与设计标高完全一致,一般要高出桩顶设计标高一段长度;(2)桩顶一般由于混 合料自重压力较小或由于浮浆的影响,靠桩一段桩体强度较差;(3)已沉桩尚未结硬时,施打新桩可 能导致已沉桩受振动挤压,混合料上涌使桩径缩小。增大混合料表面的高度即增加了自重压力,可提高 抵抗周围土挤压的能力。 8旋转挤压灌注桩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混凝土落度宜为180~220mm,且不小于180mm,混 疑土粗骨料的粒径宜为5~15mm,且不天于20mm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砂宜选择河砂。 9钢筋笼采用后置式安装,钢筋笼安装使用桩机上的副卷扬吊装,人工和平板振动器互相配合。 10破除桩头时应用风镐凿桩头,不得横向锤击或用挖机撞击,避免造成桩头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7.1.1~7.1.5应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并考虑工程 重要性、设计要求、地质条件、施工因素等情况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影响桩基承载力和桩身质量 的因素存在于桩基施工的全过程中。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工程桩施工 参数与施工前的试验参数不同、原材料发生变化、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变更等情况,都可以产生质量隐 患,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是有必要的。不同阶段的检验要求参照现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现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7.2.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JGJ106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对基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桩身质量好坏与基桩承载力 密切相关,桩身质量检测抽样率较高, 通过检测可减少桩基安全隐惠,并可为判定基桩承载力提供参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