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5070-2016 四川省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51/T 5070-2016 四川省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775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5070-2016 四川省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承桩,不适用于摩擦桩或端承桩; 2已知桩的终压力、桩的人土深度及桩周土质情况,可以快 速估算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得到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3已知桩的人土深度(或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预估)、土质情况 及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快速求得需要的终压力值,作为选择 施工用的压桩机、确定终压控制标准初步估算的方法。

附录N静压桩施工记录表

附录P管桩全截面桩身混凝土 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P.0.1·管桩全截面桩身抗压强度试验适用于评价管桩桩身混凝土 强度。 P.0.2试件应从工地现场随机抽取的管桩上截取,截取试件时应 避开管桩螺旋筋加密区。试件的高径比宜为1.0,高度的尺寸偏差 不宜大于5%。 P.0.3抗压试验宜在试验机上进行,可采用千斤顶施加荷载。试 验用的计量器具应进行检定或校准。 P.0.4试验前,对试件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应进行测量,并符合下 列要求: 1试件端面的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不超过0.1mm; 2试件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不超过2°。 P.0.5当试件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以下方 法进行端面加工: 1采用磨平方法; 2用硫磺胶泥等材料进行补平。补平层应与试件端部结合牢 固,受压时补平层与试件的结合面不得提前破坏。 P.0.6管桩全截面试件的抗压强度应按公式(P.0.6)计算,

DB36/T 1152-2019 工业与民用建筑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附录Q管桩基础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基础技术规程》DB51/50702010,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于2010年11月5日以第509号公告批准发布。 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四川省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修订 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4」689号)要求,成都市建设工 星质量监督站、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申国建筑西南勘繁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成都华建管桩有限公司、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中 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遂宁华建管桩有限公司和四川双信管桩 有限公司等质监、研究、设计、勘察单位,对《先张法预应力 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51/5070一2010进行了全面 修订。本规程是在《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 理》DB51/5070一201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2010版的主编单 立是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西南 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 建筑设计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华建管桩有限公 同和四川华西管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超章人员是:李晓零 康景文,王德华,章一萍,李学兰,张仕忠,杨新,田明正, 额振生,宋静,甘鹰,李先勇,刘华东,易松孟,胡江河,李 明全,李勇,高岩川,余翔。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调整和增加了部分术语和符号;2.调整了基本规定中的部 115

分内容;3.增加了预应力管桩的规格和预应力混凝士空心方桩 的生产及相关要求,并细化了管桩产品的检验内容;4.增加了 管桩用于复合地基、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等有关内容;5.增 加了施工章节中沉桩辅助措施、植入法沉桩、中揭法沉桩以及 土方开挖等有关规定;6.进一步明确了管桩产品检验方法和管 桩基础工程检测具体时限等。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对国内外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 了我省工程建设中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施工领 域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 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取得了能够反映四川省当前建筑领域管 设计与施工整体水平的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 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先张法预应力高 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 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 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 规定的参考。

多数情况下,其结构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因此 本规程在编制规程中并未过多提及此方面的内容。

本节仅列出了在本规范中使用的基本符号,其他常用符号 应参见国家、行业及本规程条文中的内容。

本节仅列出了在本规范中使用的基本符号,其他常用符号 应参见国家、行业及本规程条文中的内容。

3.0.2本条主要考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虽然仪强调了申等 及以上腐蚀性场地,但对弱腐蚀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 加强预防措施。当有争议时,必须进行专门研究和方案技术论 证,以避免工程风险。 3.0.3由于近年来因场地勘察深度、针对性和与施工工艺结 合等引发的工程质量间题比较多,造成了设计、施工、质量 益督以及业主的担忧,尤其是影胀土、软化岩右、岩溶等特 殊性土及新近填土等特殊场地,本条强调进行施工勘察,目 的在于对用管桩基础的地基进行充分的研究,积累工程经验, 消除事故隐惠。 同时考虑到目前建筑市场经常出现在建筑方案甚至使用 功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先进行所谓的“岩土工程勘察”,尤其 是一次性详细勘察,待真正进行基础设计和确定基础施工工 艺时,已有勘察资料往往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和施 工的需要,如基础建议、钻探深度、技术指标等,常常是业 主或设计单位要求勘察单位在不进行任何补充勘探工作的情 况下,提供类似工程经验指标及技术参数,如此既给设计造 成依据不充分可靠,或过大的安全储备,或导致安全隐患等 问题,也给施工造成质量控制难度甚至形成质量隐患,因此 要求进行施工勘察。 3.0.4管桩在四川地区经过十多年的使用,积累了大量的设 计、施工、检验数据和经验,目前再按DB51/5070一2010版 “每种规格试桩数量不小于1%”的试桩静载数量规定已无必

要,本规程对试桩静载数量修编为“同一地质条件每种规格的 试验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降低不必要的检测成本,同时也 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14)的规定。 3.0.5任何一个工程在进行管桩设计和施工前均应进行静荷 载试验以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目的在于有针对性 地进行工程设计,并积累地方工程经验;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 难以实现,因此放宽到在有一定数量的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 后,丙级管桩基础设计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以对已有资 料究分加以利用,另外也可利用已有静荷载试验资料,在进 行动力测试及对比分析,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同时要 求使用规范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相关验算加以检验,确 保工程安全。 3.0.6由于桩基上部设有一定面积与地基接触的承台或筏 板,一般能承受一部分上部结构的荷载,但在工程实践和按规 范方法设计时,出于安全考虑,未计人此部分承载能力,主要 原因在于承台或筱板与桩荷载分担不明确、桩间土承载能力发 挥程度不确定,以及未有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依托。但国内外工 程界和理论界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工 程项目开始利用桩、土、承合共同作用的方法进行设计,从技 术和经济角度看,这是基础工程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本规 范也与其他规范一样,在具有可靠的基本资料的条件下,借助 相关理论和数值分析软件,推荐使用共同作用理论和方法。 此条考思结合工程经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考变例度

调整设计。 3.0.7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建设场地已改变了原始地形和 地貌,尤其山区和丘陵地区,大量开山、挖方后形成的高厚填 方场地随时可遇,自重固结变形未完成条件下进行设计和施 工,大多未对此进行地基处理;另外,即使自重固结已完成, 但又在其上堆积大面积填筑土石方或货物,导致其下的地基土 压缩变形。在此类场地使用管桩时,必须考虑由于地基土压缩 变形对桩基产生的向下的拉力(即负摩擦力)的作用,负摩擦 力不仅增大了桩身压强;同时增加了基础的沉降量。 3.0.9由于管桩需要具有一定深度,穿越一定厚度的土层, 同时也会产生挤土效应,因此,要求在管桩施工前,委托具有 检测、测试和测量能力的单位,对地下和地上的所有可能对其 产生不利影响的设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掌握其真实的状 态,并出具调查分析报告以及技术建议,避免产生不利影响和 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0.10根据四川省内所收集到的成都、南充、遂宁、乐山等 地的工程经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之 比小于0.45时具有显著的积水软化和施打结构破坏而增大基 础沉降,其他沉桩设备和施工工法可以减小或避免此类不利现 象的发生。 3.0.11本条引用《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一2008第3.1.4 条第1款、2款、3款,该条文为强制性条文。结合四川地区 普避存在遇水软化岩层的特点,为保证其重要性,故增加了第 125

4款。根据住建部【2016】357号文相关要求,改为一般性条 文,但此条规定很重要,实施中必须严格执行。 本条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对管桩基础的质量进行验证,并 掌握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宏观性状,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为 今后的工程实践积累经验。 1确保重要建筑物安全; 2由于对管桩在遇水软化场地的长期工作性状掌握得不 够透彻,尤其对具有膨账性的软岩中管桩工程特性研究有待深 人,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通过变形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 提高对此类地层管桩性状的认识,减少因采取不必要的防范措 施而增加工程费用。 3.0.13由于辅助引孔沉桩、植入沉桩法、中掘沉桩法等施工 或多或少地均对原地基结构有所扰动甚至破坏,削减了桩周土 对桩侧的约束性能,增大了基础的况降,因此需要在后续施工 和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以确保工程处于安全状态。

4.1.1管桩的规格分类方法与以前不同,要求管桩的抗弯抗 裂和有效预应力值都必须达到要求才算合格。GB13476一1999 标准中只要二项中一项达标即可,以前的管桩一般都是预应力 偏小,此次修改增加了符合GB13476—2009的要求。

度加大,主要是提高桩基础的耐久性,延长管桩的使用寿命。

4.3.1钢棒张拉伸长值和拉伸应力都要满足设计要求,以避 免设备存在问题面造成预应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隐患。 4.3.2对预应力钢棒代换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列出了允许 的最小质量,主要是为保证管桩的钢棒用量达标。其中列出 的最小钢样质量是针对某些钢棒生产厂生产不合格钢棒的 检验标准底线。当管桩运到工地使用时,可从产品中取出 段钢棒称其质量,折算成每米质量,若小于本规程最小质量, 则这批管桩作不合格论处。 4.3.3要求混凝土每立方密度为26kN/m²,目的是确保桩的 密实度和抗渗性能,提高桩的使用寿命。 4.3.4~4.3.5对管桩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要求,GB13476 一1999将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但实际市场上优 质不能优价,各生产厂也就实际上只顾产品合格而不分等级, 且GB13476一2009只有合格品一档,所以本规程也只列了合 格产品,同时强调,用于甲级工程及腐蚀性强环境中的管桩不 允许桩身合缝处和桩套与桩身结合面处出现漏浆。 4.3.81管桩与方桩标识差异仅在产品字母编号上有区别。 2管桩的长度单位应以米计。 3临时标识的管桩标记可不包括标准编号。

5.1.1本规程不可能将管桩基础工程遇到的所有问题及应执 行的标准一一列举,何况目前国内相关技术标准较多,工程实 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的项目要求,在依据国家基本标 催和基础标准的前提下执行本规程。 5.1.2由于目前对地震地区管桩使用积累的经验不多,加之 四川文是个地意多发区,对地震设防地区的重要建(构)筑物, 理应谨慎,因此应对此类工程的地质构造和场地地震效应等间 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为进行地基基础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 可靠的基础资料。 由于国家对地设防要求的提高,很多建(构)筑物,尤 其是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需要进行时程分析,另外,由于建筑物 的特殊性、设计人员对场地的认识以及需要对地基进行详细或 专项研究,因此在进行工程勘察前,必须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 享握段计分析所需要提供的地层条件、设计签数,而不能按常 规的工程进行勘察。 5.1.3..由于静载荷试验费用相对较高,固此在一般的工程勘 察和设计时,并未进行此项测试,所提供的岩土参数也仅依据 现场其他原位测试(如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室内土工试验 或工程经验确定,基本都是统计值或经验值,其中不可避免地 会导致诸多工程事故和造成工程浪费。但随着建设工程安全度

的提高,为能更真实地掌握地质条件和地基性能,应逐步扩大 进行模拟实际受力条件的现场试验测试。本条可根据本地的经 济技术能力和水平执行。

5.2.1本条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基础类型需要控制的范围和 便于满足设计判断及控制地层条件提出的基本规定。 5.2.2管桩基础工程中,桩间距一般较小,因此,本条在 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掌握地层情况,提高了部分技 术要求。 1端承桩主要控制桩是否进人良好的持力层,此间距可 控制5~7根桩,基本在一个承台范围之内;但对于地层起伏 变化较大、地质状况复杂的场地,有必要加密钻探孔,一则可 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地层变化,二则为设计控制桩长提供依据, 三则可减少施工难度和控制工程造价; 2摩擦型桩性能主要取决于桩间土,此间距基本可以控 制一股场地的地层分布变化,但对个别场地或场地的局部可能 存在异常状态,应适量加密勘察点,以便全面掌握场地的条件: 3由于柱下单列布桩的管桩基础对管桩质量要求较高, 有必要对勘探点的间距进行加密,此间距基本可以控制常规开 可内的地层情况,而对地质条件复杂场地的独立承台管基 础,对变形敏感程度要求较严格,必须进行逐个承台的勘探; 4基坑工程由于空间效应的存在,经常因为局部地层变 化面造成工程事故,何况适量加密勘察间题因此造成的支护费 用增加或工程事故处理显得更为必要

5.2.3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通过选址要求应避开断层破碎带。 当不可避免时,要求控制性钻孔应钻穿断层破碎带进入相对稳 定土层,并应适当加密控制性钻孔,其深度应满足地基强度和 变形验算要求。 四川地区主要以沉积岩为主,且多为裂隙发育的软岩,退 水软化,并带有一定的膨胀性(包括泥化后的膨胀土),管桩 施工过程中对桩端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结构性有一定的破坏,削 减了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验算变形量,即多 以变形控制为主,因此需要勘察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为确保 工程质量,结合四川的工程经验确定了一个深度范围,同时兼 顾不过多地增加勤案费用,仅限定了控制性站孔。

5.3.3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统称泥质软岩,在四川省普遍 存在,广泛分布且埋截较浅,视阶地的不同,一般埋深5~20m, 强风化层较薄(1~5m),中风化层较厚(10~35m))。高层建 筑基至一般的多层建筑也常采用泥质软岩中风化层为主的持 力层。 泥质软岩管桩设计时,一般根据项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所提供的泥质软岩中风化层的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指 标k,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试验结果表明,泥质软岩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 准值一般为4~6MPa,由此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板低, 低于相同几何参数而持力层为中密状态圖砾层桩的极限承载 力,基本等同于以硬塑黏性土为持力层面计算得出的数值,为

满足桩顶荷载的要求,只有加大桩径,而一味加大桩径不仅使 基础平面布桩困难,也使基础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由此设计 泥质软岩桩基使业界各方难以接受,因此挖据泥质软岩桩承载 力的潜力是当前业界亟待探讨解决的间题,以达到基础工程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泥岩为桩端 持力层的预应力管桩,成桩一段时间内常出现静荷载试验异常 沉降、复压管桩超送的现象,工程界对这一现象是否是由桩端 土软化引起争论不一。工程条件允许时,可在试验性施工时设 计不同桩尖的试验桩,利用旁压试验、高应变测试、静载试验 的原位技术检验压桩后一段时间内桩端土强度、水平应力与承 载力的变化,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系统评价预应力管桩桩端土是 否会出现软化, 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泥岩的软化性试验确定其影响程 度。软化性是指泥岩受水作用后,稳定性和强度发生变化的性 质,软化程度取决于泥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待征。黏土 矿物含量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泥岩,与水作用容易软化 而丧失其强度和稳定性。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为了说明水对泥岩的影响程度, 应用软化系数这一指标。软化系数是指泥岩耐风化、耐水浸的 能力。软化系数作为岩石软化性的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岩石饱 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是工程岩体及岩石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软化系数计算式 为:Fr=F/F,其中Fr为岩石的软化系数,F,为饱和被限抗 压强度,F。为干极限抗压强度。 经分析和观累,认为地下水仍有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渗人 到持力层中:①打桩时丰富的地下水沿桩身四周渗入持力

层;(②因岩层起伏较大部分桩支承在岩层坡上,面坡附近 凝土的裂缝渗人到持力层中。 根据各种桩基检测反映,属端承型或以端承型为主的摩擦 层时,桩可达到收锤要求且承载力也符合要求,但经过一段时 必须对退水软化的岩基进行软化试验,以提供设计考虑软化影 响的依据。

本节针对管桩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待点,提出了 些特殊的要求,使于工程使用

主要比对抗震能力有影响的指标,即抗剪、抗弯承裁力、延 性等,管桩的开裂弯矩与灌注桩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比较,管 桩的延性近似用管桩开裂后还能继续承担弯矩的能力表示,定 义为受弯承载力设计值除以开裂弯矩的比值。比较结果如下: (1)管桩的抗剪承载力均大于相同直径灌注桩的抗剪承载力; (2)各种直径A型管桩的开裂弯矩值均小于相同直径灌注桩的 抗弯承载力设计值,600mm直径AB型管桩的开裂弯矩值略 小于相同直径灌注桩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其余各种型号管桩 的开裂弯矩值均大于相同直径灌注桩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3)A型、AB型、B型、C型管桩的强度延性系数分别约为 1.05、1.25、1.4、1.5,延性系数越大表明管开裂后继续承受 弯矩的能力越强,不易发生脆性破坏。上述比较结果表明,抗 震设防区不应采用A型管桩,其余各型管桩均可应用,但8 度及8度以上设防区宜采用B型或C型桩。尤其当建筑场地 类别为II、IV类时,地震力大、地基土对管桩的支持比较弱, 地震剪力和弯矩主要由管桩基础承担,应采用C型管桩或桩身 承载能力更高的混合配筋管桩。 6.1.3 1对群桩的中心距限制,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防止打桩时 引起相邻桩上浮或倾斜等危害,当采用一些减少挤土效应的措 施时,桩的中心距可以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3.0d。 理论上,相对于桩基而言,复合地基中桩间距的确定应适 当放宽。考虑到挤土方法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可能产生增强体桩 R

的偏位、倾斜、桩身上浮影响单桩承载力和地基处理效来,规 定:对正常固结土,当采用锤击、静压施工方法时,桩长范围 内土层挤土效应明显时,桩间距不宜小于3.0d。对可液化土一 般密实度较差,挤土效应对加固土是有利的;劲芯水泥土桩中 插入管桩不会产生挤土效应,因此,桩间距可取(2.5~3)d。 表注4,由于复合地基、基坑支护工程中对管桩的桩与桩 之间相互影响的不利作用影响较小,而有时恰恰需要通过桩的 小间距增强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 6当用于单层或低层建筑或承受水平作用(包括弯矩与 水平剪力)较小时可适当放宽此条的限制。 6.1.9普通预应力管桩破坏形式为受拉区预应力钢筋突然拉 断发生瞻性破坏,而混合配筋预应力管柱的破坏模式与之不 同,一般为受压区混凝土开裂破坏。因此一方面,应对悬臂式 支护的基坑深度、管选型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应对使用的 土质条性进行限制以控制椎身扰度或饶曲变形

6.2.1~6.2.3为使本规程编制结构完整和使用方便,此三条 基本上是引用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的条文, 其中第6.2.2条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第5.2.1 条,此条为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遵守的荷载效应组合的原 厕,根据住建部【2016】357条文相关要求,改为一般性条文,

6.2.1~6.2.3为使本规程编制结构完整和使用方使,此三条 基本上是引用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的条文, 其中第6.2.2条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第5.2.1 条,此条为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遵守的荷载效应组合的原 厕根据住建部【2016】357条文相关要求,改为一般性条文,

工艺对桩身材料损伤情况。显然,在水泥土中植人管桩的施 工方法对桩身材料损伤较小,因此,其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 适当降低。 6.3.4复合地基需要设置褥垫层,这点工程界与学术界争议 均较小,但对于褥垫层设置的厚度多少为宜,目前尚缺乏系统 研究。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桩间距(置换率)不 变的前提下,褥垫层厚度与单桩承载力发挥度密切关联,厚度 越大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度慈小。但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而 言,褥垫层厚度较小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度变小,沉降会有 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可能影响地基处理的经济性。因此,褥垫 层设置的厚度应根据桩的间距、桩的刚度、上部结构对沉降的 要求等综合确定。本条规定基于垫层材料产生滑动的一般性认 识和工程经验产生,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软土或浸水后土性指标变化较大的膨胀土中预应力锚 杆设置自由段时容易发生自由段上下区域的土体流动或滑动, 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件,当采用排桩预应力错杆组合结构时,该间距可以适当放宽

2新近填土、膨胀土受水浸湿后,采用饱和状态下土的 强度参数进行校核,已经考虑了最不利情况,因此规定安全系 数不应小于1.0。 6. 4. 5 1基底承载力的验算方法可果用对排桩底端平面位置地 基土修正后承载力进行验算的方法。 138

会造成基桩吊脚悬空、承载力大幅降低。当发现有竖向位移(上 浮)现象时,应对全数基桩进行监控,并采取复打措施。 7.1.7本条所述异常情况是指可能导致后期工程质量事故, 在施工过程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在所难免,但应保持重视,并做 到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处理。 7.1.8这是对管桩基础工程的基坑开挖所作的规定。近年来, 由于土方开挖不当造成的基桩质量安全事故不在少数,开挖前 应采取一定的技术保障措施,以避免工程事故发生。 在基坑影响范围内的施工现场进行边开挖边沉桩,相互之 间产生不利影响叠加。 7.1.9在设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内打桩,若基坑面积小、桩 数多时,打桩容易出现下列现象:一是挤土作用会挤压固护结 构,严重的可以将围护结构挤坏、降低甚至破坏基坑的挡土止 水效果;二是会使基坑范围内的土体孔隙水压力骤增且难以消 除,日后开挖基坑土方时,先挖的土坑将成为超孔隙水压力释 放处,容易导致土坑四周土体及基桩向土坑中心倾斜;三是容 易引起桩体上浮等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宜先打桩后施工基坑 围护结构。但近儿年来,不少工程设有大面积的地下室,且地 下室的层数也不断增加,若先打桩再做围护结构,由于送桩深 度有限,余的截去量太大,很不经济,所以有些深大基坑工 程,采用先做围护结构再挖去部分土体最后再进行打桩的做 法。为此本规程对两者的先后施工顺序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但 要求作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后再确定施工顺序:若在基坑内打 141

,1.1~7.1.3打桩施工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不可嵌少。 在以易软化岩为持力层的大面积锰击沉桩施工前,应进行 轮证。 7.1.4试打桩不同于静载试验桩,静载试验桩是在设计阶段 施打,且须做静载试验的一种试验桩,面试打桩一般在正式打 桩或大规模打桩前进行,且试打桩既可看作是一种工序,又可 规为一种施工试验;试打桩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管桩的可打性, 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验证选锤的合理性,并确定收锤标准。 式打桩一般可作为工程桩使用。 7.1.5本条是根据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减少打桩 所引起的振动、挤土影响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主要是从 施工角度考虑;此外,从设计方面也应进行考虑,如合理选择 桩径、适当加大桩间距、选择软好的持力层,以提高单桩设计 承载力、减少用桩数量等。 7.1.6四川地区的基桩施工时,由于土层普意含膨胀性,硬 塑土层偏多,很容易造成基桩横向位移及竖向位移(上浮)。 基桩位移量如控制不得当,将对后期成桩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横向位移会造成桩损伤、断桩、桩偏差大等,竖向位移(上浮

桩,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由于振动、挤土效应所产生的 种不利影响,回时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和周围环境的监测。

桩,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由于振动、挤土效应所产生的客

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焊接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根据经验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焊缝脆性比手工焊的脆性大一些,所以 打桩施工宜采用手工电弧焊,且焊缝宜采用2层3道的形式, 连续饱满。但近年来,四川地区锤击管桩施工时采用二氧化硕 气体保护焊的工程逐步增多,当天气晴朗无风时,或焊接作业 点四周设遮拦,若施工时操作能符合打桩规程的要求,则基桩 的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 焊接接桩施工法提出的规定里,其中第3款还列出由两个焊 工对焊时各种常用管径的每个管桩接头的施焊时间,目的是要有 效控制焊接质量,施工过程中须有一个电焊时间的规定便于 操作人员自我控制,也便于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第5款是关 于电焊结束后冷却的时间规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手工 焊接的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于8min,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所用的焊条直径细、散热快,所以确定其自然冷却时间不应少 于3min。 7.3.3~7.3.4机械快速爆纹接桩法接桩在全国各地使用还 较少,需要在管桩生产环节与施工环节较好配合,不易达到快 速效果,故使用还不普避。 机械啮合接头施工法较通常做法:1)当地表以下有厚度 10m以上的流塑淤泥土层时,第一节露出地面的桩段外周宜设 置“防滑”,以防管桩对接时下节桩突然下沉而被压入士中; 2)连接前,拆除上节桩端板上螺栓孔中的保护块,上下节桩 的端头面应清扫干净,用扳手把已涂抹上沥青涂料的连接销逐 条装人上节桩端板的螺栓孔内,并用特制的钢模型校正板调整

7.2.2常用管桩单节长度在本规程的范围,可用专用吊钩 住管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各地从管桩使用以来的一 二十年中,均是采用这种方法起吊;但大直径管桩应按设计要 求的吊点进行吊运。 7.2.3由于管桩施工现场堆放条件没有管桩厂内堆场的条件 好,现场高低不平,因此不宜叠层堆放,若要登层堆放,场地 应平整坚实;一般做法是按工程进度分批运人管桩,既避免二 饮搬运,又便于单层着地放置。 现场管桩的堆放多采用单层堆放或双层堆放,堆放对场地 平整要求较高,双层推放应在柱下放置垫木。

7.3.1管桩连接时的时间较长,停款在接近硬王层(碎石、 卵石)、砂层的管桩再行沉桩时,易造成沉桩困难。 当桩已经施打到位,不再需要继续施打时,可以利用截下 部分桩作接长之用。 7.3.2打桩工地的焊接作业宜优先采用手工电弧焊,当天气 晴朗无风或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后,也可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 护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对施工场地的环境要求较 高,面打族施工现场一般较空圈,焊接作业点四周无邀拦,

好连接销的方位,使各连接销横截面长轴的延长线交会于管碰 横截面圆心处;3)拆除下节桩的端连接槽内填塞的泡塑保 护块,清洁槽孔使其干净无杂物,向槽内注入沥青涂料,并在 链顶端板面沿周边抹上宽20mm、厚3mm的沥青涂料;4) 当地下水、地基土对管桩有中等或强腐蚀作用时,整个桩项端 板应涂上厚3mm的沥青涂料;5)将上节桩起吊至下节桩上 部,使上节桩下端部的连接销对准下节桩预端的连接槽口,并 徐徐下降上节桩,使各连接销同时插人连接槽内5mm左右; 6)适当放松上节桩,利用上节桩的自重,将连接销完全插人 下节桩的连接槽内,经检查接头无异样后,方可继续施打。 7.3.5截割桩头工作有时在工地不受重视,切割不完整、不 平顺时,强行扳拉,很容易造成后期质量事故,所以要求采用 电动锯柱器,或采用人工沿裁桩导向摘上缘剔除管桩预应力钢 棒外面混凝土、电割切断钢棒后将桩头裁断;严禁采用大锤横 向击或强行扳拉裁桩。 管桩截桩必须采用锯桩器。先行截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桩头开裂,若截桩时出现较严重的裂缝,应继续下移截桩,将 塑缝段去除。

场的主质情况、桩直径、桩的密集程度等因素而定。 一般情况下,钻孔深度不宜超过设计桩长的2/3,主要是 因为钻孔太深,孔的垂直度偏差不易控制,一且钻孔斜,管 桩下沉时很难纠偏,也容易发生桩身折断事故。

7.5.1打桩机由打桩架、行走机构、卷扬机、打桩锤等组成 打桩架有万能打桩架、三点支撑杆式和起重机檐杆式等形 式,四川大量使用的是简易打桩架一一用施工沉管灌注桩的打 桩架改进面成,打桩架须和所挂的打桩锤相匹配。四川地区特 别是成都地区由于地质情况特殊,持力层埋深普遍较浅,在施 工300、400管桩中,采用自由落锤打桩机施工较多,500管栅 主要是柴油锤打桩机施工。自由落锤打桩机由于受稳定性、冲 击破坏等因索影响容易造成基桩焊口断裂、垂直度不符合要 求、桩身破损等,除四川外全国各地已禁止使用,采用自由落 捶打桩机施工,应在施工前对上述影响进行评估,验证其适用 性。当桩长较长、基础等级较高时,宜采用静压桩机或柴油锤、 液压锤打桩机施工。柴油锤爆发力强,锤击能量大,工效高, 锤击作用时间长,打桩应力峰值不高,落距可随桩阻力的大小 自动调整,人为因索少,因此,较适用于管桩的施打,但打桩 会引起油烟、噪声、振动等污染,故在城市内受到限制使用, 担在市郊、农村、新开发区等地方,打桩作业还普遍存在。液

7.4.5引孔辅助沉桩法是减轻挤土效应常用的一种有双万

玉锤施工能部分减少污染,是施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由于施 工成本较高,现阶段四川地区尚未采用。静压桩机由于施工无 操声、无振动、无污染,施工时,仪表可随时反映桩阻力,分 没记录的压力参数可为设计和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技术 依据。静压桩机施工在全国范围已逐渐成为管桩施工的主流。 “重锤低击”指的是在相同锤击能量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 冲击体大的锤,以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采用小的落距,不仅贯 入力强,桩身柱头也不易破损。本规程附录D《选择打桩锤参 考表》,其中选择柴油锤部分是全国各地多年施打管桩的经验 总结。 根据工程经验,直径大于等于700mm的预应力管桩不宜 采用锰击沉桩法。 7.5.2本条对桩相结构构造及桩垫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 求。桩帽要经得起重锤击打,桩帽下部套桩头用的套简应做成 圆筒型,不应做成方筒型。桩帽垫层有“桩垫”和“锤垫”之 分,锤垫设在桩帽的上部,是保护柴油锤的;桩垫设在桩帽的 下部,放在圆筒体的里面。软厚适宜的桩垫,可以延长锤击作 用的时间,降低锤击应力的峰值,起到保护头的作用,也可 提高管桩的贯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垫层 厚度达不到规程提出的要求,个别甚至没有垫层;有的设了垫 层,但厚度不足,且不及时更换或使用过渡性钢套简,即使大 镶打小桩、大桩帽套小直径管桩的不规范做法,所以,本规程 强调桩帽套筒应与施打的管桩直径相匹配,一种型号的桩帽用

垂在互为90°的方问上进行检测,必要时,拨出后重插;本条 提到的“应保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其检查方法主要是观察打桩锤在锤击桩顶的一瞬间桩帽不应 出现较大的摆动,纠正的方法一般是采用移动桩架或加垫半圆 垫层调整桩锤的方向即可达到目的。 7.5.7送桩作业能否正确掌握和实施也关系到基桩的工程质 量。需要说明的有以下儿点。 1)桩头进入淤泥层中最好不要再送桩,因为此时桩头摇 摇晃晃,重锤击打下容易发生成桩质量事故。有不少施工场地, 上表有1.5~2.0m的硬壳层,其下就是厚淤泥层,所以本条规 定:当地表下有较厚的淤泥土层时,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 送桩深度超过2.0m是要有一定的地质条件作前提的,目的是 使送桩后每根基桩的单桩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盲目送桩, 不仅成桩的桩身完整性会出现问题,桩的承载力也会有问题; 太深的送碰作业务必小心谨慎。 2)当桩需要作复打准备时,如布桩较密集或以风化泥岩 作桩踏持力层的管桩基础很有可能需要进行复打作业,送桩款 不能太深,否则,复打前桩头不易找到,因此规定为不宜大于 6m 3)送桩作业要“即打即送”,若中间间歌时间一长,桩 周土体发生固结,再施打时桩身沉不下去,硬打很容易将桩 头击碎。

.5.9本条明确指出以端标高控制的摩操桩应保证设计相

长外,其他凡指定桩端持力层的管桩基础均要按确定的收锤标 准进行收锺。实际工作中,将管桩作为纯摩擦桩使用的工程很 少,极大多数都属于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这些桩终止施 打前,均要作收锤验收这一道施工程序,且收捶标准应由设计、 监理、施工等单位的代表共同确认。 . ; :;· : 7.5.10当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土)层进行混凝土 封底,可以保证桩的承载力,但是否全部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 的风化岩(土)层上的管桩基础工程都要进行混凝土封底,则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设计根据需要或当地经验面定;封底 混凝土施工要及时,可以在第一节管桩打入土(岩)层后立即 进行或待管柱收锤以后经灯光或孔内摄像检查管桩内腔完好 后立即进行。 7.5.11~7.5.12收锤标准包括的内容、指标较多,如桩的人 上深度、每米沉桩锤击数、最后一米沉桩锤击数、总锤击数、 最后贯人度、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等。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 一般情况下,桩端持力层、最后贯人度或最后一米沉桩锤击数 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中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指标,最后贯 入度或最后一米击数作为定量控制指标。其余指标可根据具 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定量指标中用得最多的是最后 贯入度,一般以最后三阵(每阵十击)的贯人度来判断该桩能 否收锤,面最后贯人度大小又与工程地质条件、桩承载性状、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桩规格及桩人土深度、打柱锤的规格、打 桩锤的性能及冲击能量大小、桩端持力层性状及桩尖进人持力

损失较大,同一大小的冲击能量,直接作用在桩买上,测出的 贯入度就大一些,装上送器施打时,测出的贯人度就小一些。 所以送桩的最后贯入度标准需要作一定的折减修正。在一般工 程地质条件下送桩,收锤贯人度(每阵)可按比不送桩时的收 睡贯人度标准小5mm来控制。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确 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柱数的1%,且不 应少于3根。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要点》。单桩竖 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 O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K一基安全系数,按静压桩基础设计等级分别取值, 其中,甲级K=2.2;乙级K=2.0;丙级K=1.8。 2)初步设计时,静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7.6.1静压桩在静压力的作用下沉人地基土中,桩侧表面与 桩周土体的摩擦力是滑动障力,滑动率操力一般较小,且在 同一土层中基本不变,不随人土深度的增加而累计增大,压桩 阻力随桩端处土体的软硬程度即桩端处土体的抗冲剪阻力的 大小而波动。压桩停止后,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滑动摩 擦力逐渐转化为静摩擦力,静压桩才获得使用所需要的承载 力。根据沿海地区使用静压工艺较多地区经验统计,不管桩尖 持力层是黏性土、粉土、砂土层、卵石层,还是风化岩层,桩 端所能提供的端承力为终压力的40%~50%(四川地区静压施 工刚起步,工程经验不多,据已施工的工程经验统计,桩尖持 力层是风化岩层,桩端所能提供的端承力为终压力的60%~ 80%),其余部分要靠桩土体抗冲剪强度的恢复来补充,如果 桩身长且桩周土体摩擦力的恢复值较大,划静压桩的极限承载 力大于施工终压力,如果桩身短,桩侧提供的侧摩擦力小,则 桩的极限承载力小于桩的终压力。综合土体特性、桩长等因素 在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施工所需的终压力值 无类似工程经验时,可参考本规程附录L所列的“静压桩极限 承载力与终压力经验关系”来租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或所 需的终压力值,作为初步设计或试桩要求的一种辅助方法。 4)在试压桩或施工阶段,宜利用静压桩机独有的复压工 艺来检测或校核长细比较大的摩擦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7.6.2静力压桩设备接动力装置可分为液压式和绳索式两 种。液压式压桩机按其加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顶压式液压压桩 机和抱压式液压压桩机。施工宜优先选用抱压式液压压桩机, 各种详细的技术参数可参阅压桩机生产厂的产品说明书。 7.6.3~7.6.4桩机质量必须满足最大压桩力的安全生产要 求。沿海地区早期施工曾出现压桩力大于机架质量的情况,导 致桩机上浮,致使桩机不平衡折断管桩,桩机瞬间塌落,引起 一系列相关破坏的安全事故。 四川地区使用静压施工的时间很短,工程经验较少,且基 柱施工长度与沿海地区相比较短,施压力应以不低于设计极限 承载力为宜。压桩施压力可依据终压力确定。施工人员往往容 易忽略对桩身允许抱压桩力的要求,造成破桩,故施工过程中 亦应做好抱压柱力的记录。 现国内生产静压桩机设备的厂家较多,主要以抱压式液压 压机为主,国内以潮南山河智能股份公生产静力压桩机投 术较为成熟、稳定,吨位在1500~10000kN之间均有,压桩 机正常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压桩机的产品合格证; 2)压桩机的型号、柱机质量(不含配重)、最大压桩 力等; 3)压桩机的外型尺寸及拖运尺寸; 4)压桩机的最小边桩距及最大压桩力; 5)长、短船型服靴的接地压强; 6)夹持机构的形式; 7)液压油缸的数量、直径,率定后的压力表读数与压 桩力的对应关系;

7.6.5本条说明是对试压桩的有关规定。通过试压桩了解管 桩的可行性,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验证施工合理性,为确定 终压力提供依据。 7.6.6~7.6.7这是静压施工的通常做法,其施工步骤、控制 措施、施工顺序、桩的接长等可参照本规程7.4.4相关规定执 行。静压施工时其中第5款尤应注意,施工中因接桩或其他因 索影响而暂停压桩的时间的长短对继续下沉的桩尖阻力无明 显影响,但对桩侧摩阻力的增加影响较大,桩侧摩阻力的增大 值与间距时间长短成正比,并与地基土层特性有关,因此在沉 桩过程中,应合理设计接桩的结构和位置,程免将桩尖停留在 硬土层中或接近设计持力层时进行接桩。对具有经验的施工单 位,在设备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超载施工法,其目 的可一次性达到成桩。一般不宜采用满载多次复压法,多次复 压桩易造成桩的破损。 从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看,黏性土中长度较长的静压桩其 最终的极限承载力比压桩施工时的终压力要大;在黏性土中的 短桩,土体强度经一段时间的恢复,摩阻力虽有提高,但因桩 身短,侧摩阻力占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比例差异不大,最终极限 承载力达不到桩的终压力。因此桩的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一些初接触静压桩的施工人员往往将两者混为 谈。两者数值上不一定相等,主要与桩长、桩周土及桩端土 的性质有关,但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本规程附录L的经验公 式是广东地区大量工程实践总结,现使用较普遍。依据上述经

验公式,结合四川地区工程经验,确定本地区静压终压标准相 关规定。在终压标准中对短桩复压应审慎对待,同一台桩机用 同样的压桩力在同一工地上施压不同长度的桩,得到的单桩承 载力是不同的,长桩的承载力一般来说容易达到设计要求,而 短桩的承载力往往还达不到长桩同样的设计要求,桩愈短,相 差愈大。对短桩进行多次复压来提高单桩承载力是行不通的。 复压次数一多,压桩机及桩身混凝土就容易受损,对提高桩的 承载力收效基微,有时要适当降低单桩承载力。

植桩法施工在四川地区刚起步,施工要求除要满足本规程 规定,亦要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植桩预成孔一般采用钻孔成孔。 孔内注浆可选在植桩前或植桩后,常见做法是在植桩前注浆。 植桩后,为使桩底与持力层紧密连接,宜用静压机将管桩压至 要求标高,静压机终压力可参照本规程静压法沉桩规定执行。

7.8.1中掘法施工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施工工法,在大直径 管桩施工中果用较多。 7.8.3第6款采取的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喷砂或从钻头前端 喷水,第7款是为了防止地基中产生负压,造成地基竭。 7.8.5桩端通过注浆形成扩大头,相当于增大了端部的直径 和桩长,提高了管桩垂直承载力。同时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 液会在桩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沿着桩土间上渗,通过渗透、 劈裂、充填、挤密和胶结作用,填充桩身与桩周边土体的空隙 并渗入桩周土体一定宽度范围,在柱周形成脉状结石体,如同 树根植人土中,从而改善地基土承载力,提高桩侧率阻力。扩 底浆液配合比可参照表7.8.3

7.7.1植桩法施工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施工工法,虽然 造价比常规施工方法略高,但施工优点明显。在一些建筑密集 区域,锤击、静压施工受限;在地质状况复杂地区,岩层面强 弱交错,管桩不易达到理想持力层;大直径管桩施工由于端面 大、阻力大,沉桩较困难,强行穿越易造成桩身损伤。植桩施 工能较好解决上述困难。四川地区很大区域城地基持力层是泥 岩、砂岩,属易软化岩,对外来干扰敏感度高,锤击沉桩极易 使桩底岩层软化。植桩法沉柱由于其对桩底持力层于扰少,孔 内回填浆料强度一般较高,能较好封闭桩底,大度减少持力 层扰动及软化。同时泥岩岩层经常出现全风化、强风化、中风 化交互层情况,植桩法沉桩可采取预成孔至所定持力层再柏 桩,能较好保障成桩质量。 通过试桩了解工程可行性,确定成孔设备、孔径、孔深 植桩工艺,预测单桩竖向承载力,验证施工合理性等。

表7.8.3扩底案液配合比

7.9支护桩与土方开控

7.9支护桩与土方开挖

7.9.1由于通常情况下,管桩沉桩具有一定的扰动效应,对 邻近地基具有一定的侧向挤压或促沉,因此,当地基对此种扰 动变形缴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振、引孔、调整沉桩顺 序或预加固等防护措施。 采用静压、植人等施工方式可减少对边坡土体产生扰动 的不利影响,锤击沉桩法产生的振动可能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接桩宜采用套箍螺栓连接或焊接后再套箍螺栓连接方法, 增强接桩部位的抗剪和抗弯性能。 7. 9. 4 施工时间间隔影响搅拌桩之间的咬合效果,降低止水 性能; 2 目的是增强前后施工旋喷桩之间的搭接性能; 3 降低管桩插入难度,确保插入深度。 7.9.12管桩支护结构监测应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且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调监测的全过程控制; 2、3由于通常管桩的抗旁性能较低,具有脆性破坏特征, 因此应对管桩挑曲变形进行监测; 4确保管桩与冠巢的连接效果。 162

7.9.1由于通常情况下,管桩沉桩具有一定的扰动效应,对 邻近地基具有一定的侧向挤压或促沉,因此,当地基对此种扰 动变形敏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隔振、引孔、调整沉桩顺 序或预加固等防护措施。 采用静压、植入等施工方式可减少对边坡土体产生扰动 的不利影响,锤击沉桩法产生的振动可能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接桩宜采用套箍螺栓连接或焊接后再套箍螺栓连接方法, 增强接益部位的抗剪和抗音性能。

1 施工时间间隔影响搅拌桩之间的咬合效果,降低止水 性能: 2 目的是增强前后施工旋喷桩之间的搭接性能; 3 降低管桩插入难度,确保插入深度。 7.9.12管桩支护结构监测应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且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调监测的全过程控制; 2、3由于通常管桩的抗旁性能较低,具有脆性破坏特征 因此应对管桩挑曲变形进行监测; 4确保管桩与冠整的连接效果。

8.1.1强调管桩基础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 段的过程控制。工程中使用预应力管桩,除应按产品标准进行 生产质量控制和出厂检验外,还应进行施工前、施工过程和施 工后的质量检查检测,本规程第8.2节至第8.4节分别作出了 规定。 8.1.2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一2014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对基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 行检验。同时,管桩作为工厂出品的产品,尚应符合《先张法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 亦存在桩位、桩尖及管桩连接质量问题等检验。 8.1.3本条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要 求提出了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检验休止时间要求,另外四川地区 管桩基础工程的特点是:桩短,桩端持力层以卵石土或沉积的 泥岩、砂岩(含泥岩与砂岩的互层岩)为主。当以卵石土为桩 端持力层时,由于管桩的单桩承载力主要由桩端的卵石土承 担,而卵石土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较小,根据以往的工程 经验,试验休止时间不应少于7d,已足以满足对单桩竖向承 163

载力评价的要求。当以岩石为桩端持力层时,由于管在施工 过程中,对岩层产生强烈冲击作用,一方面对岩层的节理面产 生挤压,使岩层的桩端土承载力提高,表现为桩的贯人度急剧 减小,桩处于难打状态;另一方面,打桩的冲击力使沉积岩又 产生更多新的节理,如岩石的软化系数过低时,则岩石的后期 强度将大幅度降低。因此,岩石作为管桩基础的持力层时,规 定适当的休止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8.1.5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决定了抽样应该考虑的几 方面因素。 8.1.6鉴于管桩的特点,本规程首次提出了打桩后,管桩存 在中度损伤及严重损伤时的处理方案。

压试验方法;三是目前钻芯法在实际检测中影响因索、包括人 为因索很多,如取样、样品处理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如安徽 达到0.8倍、湖北达到0.85倍设计强度等级即评价为合格,当 对钻芯法的检测评价结果有争议时,可采用管桩全截面抗压试 验进行评价。 8.2.7端板质量存在三个方面间题:一是端板材质未采用 Q235钢材,而采用铸钢或“地条铜”,可焊性差不符合要求; 二是端板厚度偏薄,导致钢棒与端板的连接较差;三是电焊坡 口尺寸不规范,导致焊缝高度不符合要求。因此应重点检查端 板的材质、厚度和电焊坡口尺寸。端板材质的抽检滞后于管桩 的施工,一且检查出管柱端板不合格,则已施工的管桩应采取 处理措施。

8.3.1管桩施工过程中应控制的一些主要参数。 8.3.3第一节底桩垂直度控制的好坏对整根桩的垂直度影响 至关重要,因此对底桩垂直度控制要严格一些,不得大于0.5%。 送桩以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易测量,故在送桩前进行测量。 般情况下,送柱前后的桩身垂直度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深基 坑内的基桩,有时由于基坑土方开挖不当会引起桩身倾斜,故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后,需再次测量桩身垂直度。 8.3.4采用低压灯泡吊人成桩内腔或用孔内摄像仪作桩身完 整性检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8.3.5该条给出了管桩焊接接头的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8.3.7工程桩终止施工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工程结 构安全,虽然本规程第3.0.4条明确要求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在 现场进行沉桩工艺试验,但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可能难以使用 一个工程桩终止施工条件的标准,也可能满足工程桩终止施工 条件,由于桩端持力层下面存在软弱夹层而导致桩载能力不满 足设计要求,因此,对具体情况应多加强研究分析。本规程管 桩涵盖类型多,包括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预应 力混凝土管柱(PC桩)、混合配筋管桩(PRC桩)、高配筋率 支护桩(GZH桩)、钢管混凝土管桩(SC柱)、预应力混凝土 薄壁管桩(PTC桩)等,施工方法多,包括静压法、锤击法、 引孔辅助沉桩法、植人法、中掘法等,因此,应根据具体设计 要求制定工程桩终止施工条件。 8.3.9由于施工方法和工序不合理,或在该地质条件下选择 管桩的不科学性,不少工程中出现工程桩上浮基至发生桩位偏 移,在不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加强监 测来控制工程质量,本规程对监测数量进行了明确规定,监测 点应设置在已施工的工程桩桩上部裸露的部位,且应在施工后 及时进行第一次监测。

破损。但根据成都地区大量的管桩基础工程的调查结果表明, 管桩桩顶破损时有发生,为便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及认定,提出 本条规定。 8.4.2管桩施工完成后,作为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一2002对验收的具体 项目有明确规定,作为基桩分项工程,成桩质量验收的内容主 要有五项,即桩身垂直度、柱顶标高、桩位偏差、桩身结构完 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桩项标高和柱位偏差会影响与承台的连接 状态;单桩承载力,视设计要求而定,可能只包括单桩竖向抗 压承载力,也可能包括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承 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 8.4.3~8.4.4管桩桩身垂直度、柱顶标高、位偏差的抽检 数量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一2002的规定,用于支护工程的管桩,也与用于桩基础的管柱 一样,抽检数量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的规定。 8.4.5本条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一2002的要求提出了管桩的桩位偏差要求。 8.4.6本条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要 求提出了管桩的桩身完整性检验要求。 8.4.8本条规定了单柱竖向承载力检验的两种方法,为验收 所采用的静载荷试验应按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当采用高应变 检验时,规定了高应变所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由于管桩强度高,

8.4.1合格的管桩产品,按规范进行施工,均不应产生桩项 166

单桩竖向承载力取值大,基岩软化难于确定等特点,因此,特 别增加了高应变的抽检数量。 8.4.9~8.4.10.在本规程中,管桩有三种使用方式,即桩基 础中的管桩、复合地基中的管桩和支护结构中的管桩,不论课 种情况,均应对工程桩桩身结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包括单 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 视设计要求而定)进行抽检,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均应符合行 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一2014的有关规定。 此外,本规程规定,对水泥土桩中植入管桩的管桩基础,应采 用静载试验对水泥土复合管桩的单桩承载力进行试验;对于管 桩复合地基,还应进行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对设计要求消 险地基流化的,应进行桩间土的液化检验。

附录M静压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

附录M静压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 终压力的关系

M.0.2静压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经验关系标明,静 压桩的竖向承载力待征值并不是简单地用终压力除以安全系 数K就可求得,特别是人土深度6~8m的桩,极限承载力只 有终压力值的60%左右,也就是说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有 终压力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终压力受到桩身混凝土强度等因 素的限制,不能大幅提高,所以,当出现入土深度只有6~8Ⅱm 的桩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要适当降低,不应任意增加复 压次数,否则,适得其反,不仅承载力达不到,面且桩身及压 桩机均可能遵到破损。 相关系数β的取值,各地可根据工程实际自行积累经验, 特别是当桩的入土深度小于15m时,相关系数的变幅较大, 当缺乏类仪工程经验时,可采用试压实测确定

8.5.2管桩基础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均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要求。

附录P管桩全截面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 验要点

(一)离心高强混凝土的特性 PHC管桩采用离心工艺成型,在离心过程中,从管桩内壁 上析出较多水分,大大降低了水灰比;其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骨料和胶凝材料变得更加密实。因此离心工艺比起自然振捣方 法能更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然而,由于不同半径处的离 心力不同,离心工艺成型的混凝土具有宏观分层现象,从而导 致管桩样身混凝土在轴向和径向的不均匀性。图P.1为某PHC 管桩的横截面,左边为管桩外表面,右边为管桩内表面,可见 内表面有一层无粗骨料的浮浆,再往外有一层粒径较小的石子 构成的混凝土层,再往外才是正常粒径的混凝土层。本书将此 构造梯度简化为图卫2所示的三层组合模型

GB/T 29479-2012 移动实验室通用要求图P.1管班祛身精载而图

图P.2管桩桩身横载面三层组合模型

图P3蓝模试性抗压强度值与频率分布图

由图P.3可见,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均值为68.03MPa,标 差为9.354,数据离散型较大。从以上检测结果中总结分析, 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 (1)芯样一般沿管桩径向钻取,与管桩实际受力方向不符。 管桩一般以轴向受力为主,面钻芯法检测一般以垂直于管桩侧 壁方向钻取,钻芯取出的试件受力方向与管桩正常使用时的受 压方向成90°,由于离心成型的分层现象,管桩桩身混凝土并 非各向同性材料,因此试件的抗压强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管桩 正常工作时的抗压强度。 (2)“钻芯标准”对钻芯、磨平、锯切等设备和工艺以及 蓝播的平面度、垂直度和平行度等作了极为严格的要求,一般

JC/T 2461-2018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图P.4管桩梳身全载而抗压强度试验图

素P1管推控身全就面抗压强度试险与钻芯法试脸果对比表

表中,为留置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值,为为全 裁面抗压强度试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J为钻芯法75mm直 径芯样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从试验结果可见,在尽量保证管桩桩身全截面试验轴心受 压情况下,其全裁面抗压强度试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约为 钻芯法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1.08~1.33倍,数据离散型较小, 与留置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值相接近,雨钻芯法抗压 强度试验值较低且数据离散型较大。如果管桩桩身全截面抗 压试样存在偏心受压情况,其全截面抗压强度试验的混凝土 抗压强度值降低明显,约为钻芯法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0.88 倍,从而全截面抗压强度试验在留置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 压强度试验与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之间起到了桥 梁和纽带的作用,对管桩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了 非常重要的补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