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N-005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HN-005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050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N-005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6.4.5浇筑上表面积较大的构件,当厚度小于或等于200mm时, 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厚度大于200mm时,宜先用插入式振 捣器振捣密实后,再表面振捣,

6.4.6用插入式振器振捣时,插入间距不应天于棒的振动作 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拌和 物约50mm。

6.4.7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拌和物捣实和避免轻骨料上浮为原则。 振捣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确定DB1305/T 28-2021 美丽乡村 乡村环卫保洁服务规范.pdf,宜为10~30s。 6.4.8浇筑成型后,宜采用拍板、刮板、辊子或振动抹子等工 其,及时将浮在表层的轻粗骨料颗粒压入混凝士内。若颗粒上浮 面积较大,可采用表面振动器复振,使砂浆返上,再作抹面。

B.5养护和缺陷修补

6.5.1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 6.5.2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 渣水泥拌制的轻骨料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用粉煤 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轻骨料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掺缓凝型外 加剂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用 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膜内有凝结 水。

6.6.1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8.6.1轻骨料混凝王拌和物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检验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称量是否与配合比相符。同 配合比每台班不得少于一次;

2检验拌和物的落度或维勃稠度以及表观密度,每台班 每一配合比不得少于一次。 6.6.2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其检验评 定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执行。 1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 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 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6.3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其检验结 果的平均值不应超过配合比设计值的士3%。 1连续生产的预制厂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对同配合比的 混凝土,每月不得少于四次; 2单项工程,每100m混凝土的抽查不得少于一次,不足 者按100m计。 6.6.4轻骨料混凝土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7.1.1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收缩和徐变等长 期性能,以及碳化、钢锈和抗冻等耐久性能指标的测定,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 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50082)的有关规定。 7.1.2与轻骨料特性有关的干表观密度、吸水率、软化系数、 导热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等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应符合本章的规 定

7.2.1配合比中各组分材料的质量计量允许误差:粗、细骨料 和掺和料为士1%;水、水泥和外加剂为士0.5%。 7.2.2试验室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时,拌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 称搅拌量的三分之一。

1采用干燥或自然含水的轻粗骨料时,先将轻粗骨料、细 骨料和水泥加入搅拌机内,加入二分之一拌和用水,搅拌1min 后,再加入剩余拌和水量,继续拌2min即可; 2采用经过淋水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时,先将轻粗骨料滤 去明水,与细骨料、水泥一起拌和约1min后,再加入拌和用水 量,继续拌和2min即可。

1在做抗压试验前,先将立方体试件表面水分擦干。用称 量为5kg(感量2g)的托盘天平称重。求出该组试件自然含水时 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a——自然含水时混凝土的表观密度(kg/m); Tm一自然含水时混凝土的质量(g) V一一自然含水时混凝土试件的体积(cm)。 2将做完抗压强度的试件破碎成粒径为20~30mm以下的 小块。把3块试件的破碎试料混匀,取样1kg,然后将试样放在 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按下式计算出轻骨料混凝土的含水率

式中W。一混凝土的含水率(%),计算精确至0.1%; m一所取试样质量(g), mo一一烘干后试样质量(g)。 4按下式计算出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

Pa=1+w. Ph

式中——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kg/m),精确至 28

一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kg/m),

10kg/m; 自然含水状态下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kg/m)。 7.4吸水率和软化系数

1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50081)的要求进行。采用边长为100mm立方体试件时,每 组为12块;采用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时,每组为6块; 2标准养护28d后,取出试件在105~110℃下烘至恒重, 取6块(或3块)试件作抗压强度试验,绝干状态混凝土的抗压 强度(); 3取其余6块(或3块)试件,先称重,确定其质量平均 值。然后,将它们浸入温度为20士5℃的水中,浸水时间分别 为:0.5h、1h、3h、6h、12h、24h、48h;每到上述各时间,将 试件取出,擦干、称重,确定其质量平均值。随后,再浸入水 中,直至48h时,将试件取出,擦干、称重,确定其质量平均 值; 4在称得浸水时间为48h时试件的质量平均值后,即进行 抗压强度试验,确定饱水状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 5按下列公式计算轻骨料湿凝士的吸水率及软化系数

×100% mg mn

式中 烘至恒重试件的质量平均值(kg); m 浸水时间为t时试件的质量平均值(kg); m 浸水时间为48h时试件的质量平均值(kg) at 浸水时间为t时的吸水率(%) sot 浸水时间为48h时的吸水率(%); 软化系数; f——绝干状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折 饱水状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7.5.1导热系数可采用热脉冲法进行测定,其适用于测定干燥 或不同含湿状况下轻骨料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比热 容。 7.5.2热脉冲法测定导热系数的装置由一个加热器和放置在加 热器两侧材料相同的三块试件以及测温热电偶组成(图7.5.2)。 当加热器通以电流后,根据被测试件的温度变化可测出试件的导 热系数、导温系数和比热容。装置的各个部分应满足下列要求: 1加热器的厚度不应大于0.4mm,且应有弹性,其面热容 量应小于0.42kJ/(m.℃);加热丝应选用电阻温度系数小的糠 铜、锰铜等材料,加热丝之间的间距宜小于2mm,整个面积发出 的热量应是均匀的,且对试件应为对称传热;加热器不应有吸湿 性,其尺寸宜与试件尺寸相同; 2热电偶直径宜选用0.1mm,电势测量仪表的精度应为 土1uV; 3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测量装置电压恒定,稳定度应为 土0.1%,功率测量误差应小于0.5%; 4应设有试件夹紧装置,以保证相互间接触紧密。

热脉冲法测量导热系数

7.5.3导热系数测定所用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试件以三块为一组,取自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各试件 间的表观密度差应小于5%; 2三块试件分别为:薄试件一块(200mm×200mm×20~ 30mm),厚试件二块(200mm×200mm×60~100mm); 3试件两表面应平行,厚度应均匀。薄试件不平行度应小 于试件厚度的1%。各试件的接触面应结合紧密: 4测量干燥状态的热物理系数时,试件应在105~110℃下 烘干至恒重。测量不同含湿状况的热物理性能时,应将干燥试件 培养至所需湿度后再进行测定。一组试件之间的湿度差应小于 1%,在同一试件内湿度分布宜均匀。

1称量试件质量,测量试件尺寸,计算混凝士的十表观密 度; 2将试件按图7.5.2所示安置完毕。当试件的初始温度在 10min内的变化小于0.05℃,且薄试件上下表面温度差小于 0.1℃时,可开始测定; 3接通加热器电源,并同时启动秒表,测量加热回路电流,

4加热时间(T")控制为4~6min,当薄试件上表面温度升 高1~2℃时,记录上表面热电势及相对应的时间。接着测量热 源面上的热电势及相对应的时间,其间隔不宜超过1min; 5关闭加热器,经4~6min后,再测一次热源面上的热电 势和相对应的时间。 7.5.5导热系数试验结果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1试件的干表观密度:

式中 试件质量(kg) V———试件体积(m) 2试件的质量含水率:

式中m—烘干至恒重试件的质量(kg);

2值的竖行为其首数,横行

3试件的导温系数、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应分别按下列公式 计算: (1) 函数 B(Y) 值的计算:

银据计算所得的B(Y)值,查表7.5.5求得Y值, (2)导温系数(α)的计算:

代中d一薄试件的厚度(m); Tl—薄试件上表面温度为(,T)时的时间(h); Y一函数B(Y)的自变量。 (3)导热系数(2)的计算:

(4)比热容()的计算:

ap 式中^—导热系数[W/(mK)]; P—三块试件的平均表观密度(kg/m²)。 (5)蓄热系数(8)的计算:

p一三块试件的平均表观密度(kg/ (5)蓄热系数(8)的计算:

5.6每组试件应测量三次,当相对误差小于5%时,取三次试 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热物理系数值

7.5.6 每组试件应测量三次,当相对误差小于 5%时,取三

7.6.1线膨胀系数测定时所用的试件应为100mmX100mmX

300mm的棱柱体,每组至少三块;并应具有下列设备: 1人工气候箱,如无人工气候箱,亦可采用稳定性较好的 烘箱; 2 电阻应变仪; 3测量温度用铜一铜热电偶(试件成型时埋入混凝土内) 及符合精度要求(精确至0.1℃)的电位差计; 4石英管一根。

7.6.2线膨胀系数测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件应在恒温恒湿养护室养护到28d龄期后,放入105~ 110℃的烘箱中加热24h,再在室内放置5~7d以使其湿度达到平 衡; 2每个试件两侧各贴一个电阻片及一个热电偶。电阻片标 距应为100mm,其电阻值应相同。贴片可采用502胶或其他在试 验温度范围内工作可靠的胶粘贴; 3热电偶应事先在恒温器中校核,求出温度与电位差的关 系,其温度读数应精确在0.1℃; 4应在石英管上贴同样规格的电阻片,作电阻应变仪的补 偿之用。为检查试验工作是否正常,应同时准备已知线膨胀系数 的钢或铜等材料的试件,与混凝土试件同时进行测试;

5所有测量温度和变形的引出导线与仪器接通,经检验待 工作正常后,调零,记下初读数。随即开始升(降)温,每次升 (降)温的幅度控制在10℃左右,升(降)温速度宜缓慢,到达 温度后要恒温到试件内外温差小于0.2℃时才能测数,每次恒温 时间宜为3h; 6记下所有各点的温度及变形读数后,即可继续升(降) 温。整个试验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差值应大于60℃。 7.6.3线膨胀系数值的取用和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按测得的温度和变形的数据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两者的关 系。温度和变形若呈直线关系,其斜率即为线膨胀系数值; 2数据不多时,也可用下式计算

温。整个试验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差值应大于60℃。 7.6.3线膨胀系数值的取用和计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按测得的温度和变形的数据用回归分析法求得两者的关 系。温度和变形若呈直线关系,其斜率即为线膨胀系数值; 2数据不多时,也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一 线膨胀系数; &—温度为t时的变形值(mm); %——初始变形值(mm),如电阻应变仪在t时调零, 则 &=0; t初始温度(℃); 一测量时的温度(℃)

附录A大孔轻骨料混凝土

A.1.1大孔径骨料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标准值,可划分为 LC2.5、LC3.5、LC5.0、LC7.5和LC10.0五个强度等级。按其干 表观密度,可按本规程第4.1.3条划分密度等级。 A.2轻粗骨料技术要求 A.2.1轻粗骨料级配宜采用5~10mm或10~16mm单一粒级。 A.2.2轻粗骨料的密度等级和强度应根据工程需要选用。 A.2.3车 轻粗骨料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 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的有关规定。

A,3配合比计算与试配

A.3.2根据轻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按下式(A.3.2)计算每立 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用量:

m.= V.X Ple

按体积计量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用量取一立方米 松散体积(V)。

按体积计量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用量取一立方米 松散体积(V)。 A.3.3根据混凝土要求的强度等级和轻粗骨料品种,水泥用量 可在150~250kg/m范围内选用,并可掺入适量外加剂和掺和 料。

A.3.4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宜以水泥浆能均匀附在骨料表面

A.3.4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宜以水泥浆能均匀附在骨料表面 并呈油状光泽而不流尚为度。可在净水灰比0.30~0.42的范围 内选用一个试配水灰比,并可按下式计算拌和物的净用水量 (kg/m):

m.m = m.X W/C

式中W/C一试配水灰比。 当采用干燥骨料时,应根据净用水量加上轻粗骨料1h吸水 量,按下式计算总用水量:

A.3.5振动加压成型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宜采用干硬 性大孔混凝土拌和物,其用水量宜以模底不尚浆和坏体不变形为 准,可按本规程表5.2.3选用。 A.3.6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试验与调整应按本规程 5.3.6条进行。 A.3.7混凝土试件的成型方法,应与实际施工采用的成型工艺 相同。

A.4.1拌和物各组分材料应按质量计量。轻粗骨料也可采用体 积计量。

A.4.2拌和物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可一次投入搅拌机内,拌和至水泥浆均匀包裹在骨料表面且呈油 状光泽时为准,拌和时间宜为1.5~2.0min。采用干骨料时,先 将骨料和40%~60%总用水量投入搅拌机内,拌和1min后,再 加入剩余水量和水泥拌和1.5~2.0min。拌制少砂大孔轻骨料混 凝土时,砂或轻砂和粉煤灰等宜与水泥一起加入搅拌机内。 A.4.4现场浇筑时,混凝土拌和物直接浇筑入模,依靠自重落 料压实。可用捣棒轻轻插捣靠近模壁处的拌和物,不得振捣。 A.4.5浇筑高度较高时,应水平分层和多点浇筑。每层高度不 宜大于300mm,浇筑捣实后,表面用铁铲拍平。 A.4.6大孔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采用振动加压成型。 A.4.7养护应按本规程第6.5节规定的要求进行。

A.5.1大孔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本规程第6.6 节的规定执行。

附录 B 泵送轻骨料混凝士

B.1.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宜采用砂轻混凝土。 B.1.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轻粗骨料在使用前,宜浸水或 酒水进行预湿处理,预湿后的吸水率不应少于24h吸水率

B.2.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应符合本规程第3.1.1条 的要求。 B.2.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轻粗骨料的密度等级不宜低于 600级,当掺入轻细骨料时,轻细骨料的密度等级不宜低于800 级。 B.2.3泵送轻骨料混凝土中的轻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公称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粒型系数不宜大于2.0。 B.2.4泵送砂轻混凝土的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2~2.7之间,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 准及试验方法》(JGJ52)的要求,其中,通过0.315mm颗粒含 量不应少于15%。 B.2.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宜掺用泵送剂、减水剂和引气剂等外 加剂,且可掺加I、Ⅱ级粉煤灰、矿物微粉或其他矿物掺和料。 外加剂和掺和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B.2.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应符合本规程第3.1.1条 的要求。 B.2.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采用的轻粗骨料的密度等级不宜低于 600级,当掺入轻细骨料时,轻细骨料的密度等级不宜低于800 级。 B.2.3泵送轻骨料混凝土中的轻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公称 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粒型系数不宜大于2.0。 B.2.4泵送砂轻混凝土的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2~2.7之间,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 准及试验方法》(JGJ52)的要求,其中,通过0.315mm颗粒含 量不应少于15%。 B.2.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宜掺用泵送剂、减水剂和引气剂等外 加剂,且可掺加I、Ⅱ级粉煤灰、矿物微粉或其他矿物掺和料。 外加剂和掺和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B.3.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满足轻骨料混凝士 设计强度、耐久性和密度的要求外,其拌和物还应满足混凝土可 泵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要求。

B.3.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满足轻骨料混凝土 设计强度、耐久性和密度的要求外,其拌和物还应满足混凝土可 泵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的要求。

B.3.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入泵时的落度值应根据泵送 的高度选用,宜为150~200mm;含气量宜为5%。 B.3.3泵送轻骨料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落度值应按下式计 算:

DB34/T 4168-2022 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pdf式中T,一试配时要求的落度值(mm); T。一入泵时要求的落度值(mm) △T一试验时测得在预计时间内的落度经时损失值 (mm),

B.3.4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m。 B.3.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体积砂率宜为40%~50%。当掺用 粉煤灰并采用超量法取代水泥时,砂率可适当降低。 B.3.6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步骤宜按本规程第5章 进行。其中,轻粗骨料吸水率应采用24h吸水率。泵送轻骨料混 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试配和调整,并应进行试 泵。

B.4.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施工工艺及其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混凝士泵送施工技未规程》(JG/T10)第4、5、6章和本规 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 B.4.2拌制轻骨料混凝土之前,浸水预湿的轻骨料宜采取表面 覆盖、充分沥水等措施以控制轻骨料呈饱和面干状态,也可采用 测出预湿后轻骨料含水率的方法,以控制搅拌时的用水量。 B.4.3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应符合本规程 第6章的有关规定。 B.4.4泵送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施工时,应采取降低泵送阻力的 措施。输送管的管径不宜小于125mm。所有管道内应清洁,泵送 开始前应先采用砂浆润滑管壁。

B.5质量检验与验收

B.5.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

Q/CR 2.2-2014 铁路电缆槽盖板和人行道步板 第2部分:无机复合混凝土型B.5.1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第7章的 要求和本规程第6.6节有关规定。 B.5.2泵送轻骨料混凝土各项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本规程第7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