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15-31-201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1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306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15-31-201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6.1.3除岩石地基外,位于天然土质上的高层建筑筏形或箱形 基础应有适当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筱形和箱形基础的抗倾覆和抗 滑移的稳定性。

6.1.3除岩石地基外,位于天然土质上的高层建筑筏形或箱形

6.2.1分三点说明如下

6.3.3对于花岗岩残积土,虽然压缩系数大都属于中等偏高压 明,它可以作为低压缩性土对待,它的沉降速率是很快的。可参 见张文华、张旷成“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性质研究”一文,载 于《深圳地区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2000年10月,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6.3.5该条要点说明: 1由于地基变形具有非线性性质,若采用固周定压力段 (例如,以压力为100kPa~200kPa固定压力段)下的压缩模量 值作为地基在一般受力情况下的通用压缩模量值,必然会引起 沉降计算的误差。因此,压缩模量E,的取值采用实际压力下的 值,即

设 厂 A,AA2A3 EEE2E3 则 EZA 式中:E,一压缩层内加权平均的E,值; E—一压缩层内某一层土的EJC/T 2341-2015 膨胀蛭石防火板,值; A,一压缩层内某一层土的附加应力面积。

在TJ774规范之前,我国一直沿用苏HHTY127一55规 范,以地基附加应力对自重应力之比为0.2或0.1作为控制计算 深度的标准(以下简称应力比法),该法沿用成习,并有相当经 验。但它没有考虑到土层的构造与性质,过于强调荷载对压缩层 深度的影响而对基础大小这一更为重要的因素重视不足。自 TJ7一74规范试行以来,变形比法的规定,纠正了上述的毛病, 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文献指出,变形比法 规定向上取计算层厚为1m的计算变形值,对于不同的基础觉 度,其计算精度不等。从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着出, 用变形比法计算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时,其值偏大。但对于6= 10m~50m的大基础,其值却与实测值相近。为使变形比法在计 算小基础时,其计算z值也不至过于偏大,经过多次统计,反复 式算,提出采用0.3(1+lnb)m代替向上取计算层厚为1m的规 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以下简称为修正变形比法)。第 .3.6条中的表6.3.6就是根据0.3(1+1nb)m的关系,以更相 的分格给出的向上计算层厚Az值

7.1.2根据我省地质情况,强调“对软土应查明自重固结状 态”、“对填土应查明均勾性”的要求。过去有的勘察未查明软 土自重固结状态,欠固结或大面积填土造成软土地基室内地坪不 均匀沉降、墙体开裂,建筑物无法使用的实例较多。利用填土地 基最突出问题是其厚度和密实度的均勾性,珠海市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检测站曾统计过由吹填砂、花岗岩残积土填土的载荷试验得 到的承载力特征值,范围值为80kPa~250kPa,较离散。未注意 填土均勾性就直接作为建筑地基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基础容 易出现不均匀沉降。 7.1.3除了保留原省标、国标关于软弱地基设计原则外,还根 据我省软弱地基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补充如下规定: 1应考虑室内地坪的使用要求。规定设计人在设计中应根 据地基的地质情况和室内地坪的使用要求提出处理措施。 2应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基础形式与地基相匹配也是软 弱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原则,软弱地基上不宜选用刚性基础、强 务地基上不宜选用独立基础等这类问题有的设计未予注意,现作 出规定。 3地基处理后的检测与建筑物沉降观测、处理过程和处理 后周围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监测等数据对评价处理效果、及时消 除隐患以及解决纠纷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上应统筹考虑。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在设计阶段根据其重要性、体型、软弱土 县分布状况以及周围建筑物及市政基础设施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 程度提出沉降监测要求很有必要

次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土体的特殊性质,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以 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 换言之,若不能保证处理后的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 载,就不得采用复合地基的设计理论。我省复合地基工程失败最 常见的实例是发生在欠固结软土地基上。全省各地欠固结软土产 生的固结沉降量不同,珠海横琴路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 理,最大的沉降量达4.7m。有一未经预压处理的建设场地,20m 厚淤泥上覆3m填土,20年的沉降量为1.2m~1.5m。 理论上可增大褥垫层厚度来实现复合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土 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要求,但由此引起的桩土应力比变化 和褥垫层对增强体产生的负摩阻力均难以准确预估,因此,不宜 提倡。 7.2.8本条摘自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其条文说明如下:“强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 征值应通过载荷试验确定。可直接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或通过增强体载荷试验结合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区经验确定。 桩体强度较高的增强体,可以将荷载传递到桩端土层。当桩长较 长时,由于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板宽度较小。不能全面 反映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因此单纯采用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的结果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能由于试验的载荷板面积 或由于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对复 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试验方法,当采用设计褥垫厚度进行试验 时,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宜采用与基础宽度相等的载荷板进 行试验,当基础宽度较大、试验有困难而采用较小宽度载荷板进 行试验时,应考虑褥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应通过 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有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单桩载荷试 验结果和其周边土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7.2.10本条中的“流动水”系指能造成水泥浆散失、影响成栅 质量的“动水”

7.2.TT本茶摘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其条文说 明如下:“对于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或pH值小于的酸性 土,如前述水泥在上述土层有可能不凝固或发生后期崩解。因 此,必须进行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应性。塑性指数大于25 的黏土,采用常规单轴搅拌的结果很不均匀、强度低,应慎用,

7.3.1工程事故调查结果表明:软弱地基上的建筑设置沉降缝适 应慎重,一且设缝其基础净距就必须符合相邻基础净距的要求, 否则就极易出现倾斜甚至建筑物顶部相碰的质量事故。本条明确 规定沉降缝两侧基础净距应符合软弱地上相邻基础的净距要求

7.4.3对砌体承重结构而言,出现局部不均匀沉降比整体倾余 更危险。完善第3款规定的目的是增加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和薄弱环节的抗力,减轻不均勾沉降产生的不利影响。 7.4.5、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工程桩应做承载力检 测。在试验过程中,基桩中性点以上的桩周土正摩阻力消耗试验 荷载;在桩基础服役期间,当桩端支承于碎石、卵石层或基岩 时,桩侧负摩阻力不易解除,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对基桩施加 下拉荷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本规范中的正摩阻力是抗力, 般情况下小于实测平均值(表7.4.5),因此,确定基中性点 以上的桩周土正摩阻力消耗多少试验荷载时应注意这一间题

表1.4.5极限侧摩阻力比较

7.6.1当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时,基础与上部结构宜具较好的 整体刚度以协调桩、土共同发挥作用。! 淤泥、淤泥质土或较松散的填土,由于需要较大的地基变形 量才能发挥桩间土较小的承载力,往往得不偿失,不宜采用; 近年的工程实践中已有采用较大直径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刚 性桩的成功案例,故适当放大适用桩径至800mm; 设置势层的目的是协助调节桩与土的竖向荷载分担比例。 舞垫层厚度可按计算或经验确定,中粗砂、砂石垫层的变形模量 可视不压实或压实程度取20~40MPa,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7.6.2: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的现场 载荷试验确定。本经验公式可用于方案或初步设计时的估算。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对复合地基 承载力做深宽修正时深度修正系数取为1,宽度系数取为零,当 地基土角较大,如砂、碎石土类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反而比天然地基低的不合理现象:如粉、细砂按表6.2.4可取 有较大提高;而采用刚性桩进行加强后,由于由nb、na分别只 能取0和1,复合地基承载力反而比未设刚性桩的天然地基小。 一般而言,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与浅基不同,由于有增强体 桩),较不可能发生整体剪切破环,较可能发生局部剪切破坏 或刺入破坏。而规范的深宽度修正系数是基于整体剪切破坏,即 地基中出现连续的滑动面提出的。因此,复合地基的深宽修正系 数会比一般的浅基础小。本次修订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 系数取零,而深度修正系数在表6.2.4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取复 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系数为nsd=1+(na=1)×0.5。 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β宜按当地经验取值,一般 当沉降量较大、足以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时取较大值,反之可取 较低值

.0.3 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桩只受压力不受拉力,弯矩、剪力 也较小,故可采用素混凝土桩。桩身截面承载力安全系数不应小 于2.2。取桩的工作条件系数。为0.85,f。=1.4fk,由式 (10.2.8)可得f≥2.2 R。 A 7.6.5:根据广东省的工程经验,可采用分别计算桩间土、桩的 变形,然后取两者大者的做法。桩间土的变形可按本规范第 6.3.5条计算。桩的变形由桩顶褥垫层、桩身及桩底三部分变形 组成。桩底变形由简化布辛奈斯克解答得出。当设计人员有可靠 经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8.1.1~8.1.4参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相应条文6.1.1~6.1.4,增加了一些我省常见的 不良地基现象,强调水对地基不良影响的重要性。 8.1.5总结我省历年来对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经验教训,应尽 量利用上部覆盖层(或经加固处理后)作为地基持力层,避免 将基础直接支承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石灰岩层上,以分散上部 结构的荷载,减少溶洞顶板的附加压力;当混凝土灌注桩穿越溶 洞时,易造成成桩过程漏浆塌孔,较难保证成质量。采用预制 混凝土桩支承于岩面也极易遇石芽、斜面,使桩身受弯、受剪而 导致断桩。

8.2.8花岗岩地区常见球状风化体(孤石),风化球的存在使 得土石分布不均匀,如勘察将球状风化体误判为基岩,则给设 计、施工、试桩带来重重困难。勘察时可从以下几点判断: 1风化球一般分布在强风化带上段和残积土层中。 2风化球内部一般无裂隙。 3 风化球直径一般1m~3m,甚至更大。 8.3填土地基

8.3.6当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桩基础时,填料中的卵石、砾石、 块石或岩石碎屑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较大块石宜做破碎处 理,以免成为预制桩施工时的障碍。

8.5.1.当场地地基判断为不稳定时,不应采用天然地基,也不 应采用支承于不稳定地层上的增强体(桩)的复合地基。用 带采用桩基时,应注重地方经验,了解各类桩型的适用性和优 缺点。 8.5.2~8.5.4对岩溶地区的地质勘察提出特殊要求,包括岩 层中的溶洞及覆盖层中的土洞,并对勘察手段作出具体的规 定,供设计者提出地质勘察要求及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勘察时 参考。 8.5.8基础下的土洞埋深较深时,可通过钻孔向洞内灌注砂石 水泥砂浆或素混凝土等。

8.6.1我省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多,常有毛石挡墙跨塌的工程案 例。其原因一是墙后排水构造不当,造成水土压力增大:二是墙 后土层向挡墙排水产生的渗透力加大了挡墙承受的压力。因此, 除做好墙后的排水构造之外,还要适当提高挡墙的安全度储备。 图8.6.1是墙后滤水层的构造示意。 8.6.3对边坡防护提出较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就地取材及利用 植被进行边坡防护的具体做法。

图8.6.1消墙滤水层构造示意

9.1.3无筋扩展基础是否要设置基础圈染以及采用何种形式的 圈梁,本条仅给出一个非硬性规定。 9.1.4基础顶面至防潮层高度范围内的黏土砖砌体是埋在土层 中的,为了保证其耐久性,对其所用材料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 对防潮层提出一个常规做法。 9.1.5针对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对其柱脚尺寸、柱 纵向受力钢筋的做法给予定量规定,便于实际设计时具体 控制

9.2.2对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基底平面形状及长宽比例 提出限制,主要基于受力合理,其次考虑经济因素。 9.2.5、9.2.6此两条涉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为了规 范条文的系统性,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中有关 条文加以引用。 9.2.7一般来说,柱下单独基础板双向受力,墙下条形基础板 单向受力,冲切与剪切,其破坏机理类似,承载力均受混凝土的 240

剪承载力。 实际工程中有这种情况,由于场地或柱网布置所限,柱下独 立基础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基础底板近乎单向受力,应验算 基础的受剪切承载力。对于验算控制截面,有不同的做法。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 以支座边的剪力值即最大剪力值为依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承受均 布荷载为主的无腹筋一般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因 此,把构件剪力最大的截面即柱、墙等支座边处作为验算控制截 面比较合理。美国混凝土学会(ACI)《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规 范》把受剪验算截面定于距支座边ho处,较之支座边处,计算 剪力减少了,但其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材料强度值相应低取,仅 为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的一半。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一2011扩展基础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取支座边, 筏板基础又取距基础梁边h。处作为板受剪验算的部位,前者 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相同,但未考 虑剪跨比的影响;后者与美国规范相同,但仍采用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的验算公式,受剪与受冲切 计算时材料强度取值相当,一般情况下相差在5%之内,最大 约10%左右。 比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与美国标准ACI318关于受剪承载 力验算的有关规定,可知三规范存在差异。虽然基础下土反力有 集中效应,底板与地基土间存在摩擦力作用等有利因素,但也只 能是某种工程地质条件下某种基础形式的一种定性的判断。结合 长期以来本省的工程实践,本规范把受剪验算截面定于距支座边 ho/2处。 9.2.10理论上可以证明,由梯形机构所求得基础极限承载力大 于井字形机构所求得基础极限承载力。按井形破坏模式计算是比 按梯形破坏模式计算较小的上限解,根据极限分析方法的上限定 理,按梯形破坏模式计算来确定基础的承载力或进行配筋,必然 241

偏于不安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做的试验结果也表 明,按井形破坏模式计算结果更合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 明,国内习用的柱下独立基础板受弯承载力以梯形面积反力计算 的方法在理论上不正确,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应以过柱边的截 面为控制截面,以矩形面积反力计算柱下扩展基础板的受弯承载 力。基础底板受弯计算的控制截面可取柱边处、变阶处或墙边 处。计算时也可采用标准组合下的基底净反力,求得弯矩标准值 后才换算为设计值,比较方便。 以下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做的实验对比,表 9.2.10及图9.2.10中M,、M,分别为梯形、矩形反力分布模式计 算的结果,M,为试验结果:A1~A10为试件编品

9.3.3柱下条形基础梁的简化计算方法实质上是文克勒地基上 刚性梁的二个特例。倒梁法充分考虑了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忽 略了柱间的沉降差,静定法则完全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采用基底反力直线分布假定的前提是基础梁相对地基土的刚度较 大,以至可忽略本身的变形。对于较均匀的中等压缩性地基,平 均柱距相等或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20%),荷载分布也较均 匀,且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好,用倒梁法进行计算一般可满足 要求。由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基础染的架越作用增强,基底 反力可能两头大中间小,故适当增加基础梁边跨的配筋。 9.3.4对于地基不均匀,柱距及荷载变化大的情形,使用简化 方法误差太大,宜按弹性地基梁进行内力分析。常用的地基模型 有文克勒模型,弹性半空间模型,有限压缩层模型等,可结合经 验及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

注:a。一柱高(m);b,一柱宽(m):N一轴力(kN):P一净反力(kN/m):

9.4.9常用的三种简化计算方法简便,为广大设计人员所乐用, 一般情况下也是安全的。但应注意其适用条件,也不宜拘泥于计 算结果,因为结构分析模型与实际工程总存在差异,倒楼盖法夸 大了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而静定法则完全忽略了上部结构刚度 的影响。 9.4.10当地基条件较复杂,柱轴力及柱距相差较大时,应采用

更准确的分析方法,如有限单元法,差分法等。同样,对更准确 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应加以判断,必要时作修正和调整。 9.4.11形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参照行业标准《地下工 程防水技术规范》CB50108而定。底板钢筋拉通主要考虑整体 弯曲的影响,并可更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硬化过程因收缩应力引起 的裂缝。

10.1.1一般情况下浅基础比桩基础经济。也有这种情况,上部 结构竖向构件轴力相差大,柱网不规整,跨度大,地基较不均匀 但持力层埋深较浅,这时采用桩基础有可能比浅基础更为经济。 10.1.3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共同承担。如侧 阻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称端承型桩,如侧阻力不能忽略则称 摩擦型桩。 10.1.4对表10.1.4说明如下: 1因现阶段静压桩机容量已很大,最大吨位值达到750t, 穿透能力较强,有可能穿越中间有砾石夹层的土层,桩端有可能 进入软质岩和强风化岩层。 2钢管护壁挖孔灌注桩是指贝诺托灌注桩。 3随钻跟管桩指在钻进成孔的同时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 桩沉至孔底,桩端可以旋喷注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成桩,管壁外 则可以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以提高桩的承载力。 4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指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 在提钻的同时利用混凝土泵通过钻杆中心通道,以一定压力将混 凝土压至桩孔中,混凝土灌注到设定标高后,再借助钢筋笼自重 5删去小直径(480mm及以下)锤击(振动)沉管注 班。工程实践表明,大多数场合可用承载力更高、质量更可靠的 预应力管桩代替。在需要采用时,应注意:锤击(振动)沉管灌 主桩宜用于一般的黏性土、粉土、淤泥质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 地基,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桩径小于480mm的沉管灌注:

(1)淤泥层厚度大于3m或淤泥层上覆盖土层厚度大于4m (2)淤泥质土层厚度大于5m。 (3)填土层厚度大于设计桩长的60%。 绿 (4)未经处理的填塘、填河地基。乐 光婴湾 (5)桩进人或穿过具有较大压力的承压水地层。 10.1.5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不宜同用 采用浅基础和桩基础,主要原因是差异沉降不容易控制。当有拒 握控制差异沉降或有可靠的措施(如留设沉降后浇带,待浅基码 沉降基本稳定后再与桩基础连成整体等),同一结构单元同时采 用浅基础和桩基础也是可能的。 塑 持力层为灰岩的预制桩断桩比率较高。另外,对于石笋、石 芽密布,溶沟、溶槽发育地段,由于基岩面凹凸不平,往往使桩 端阻力作用点偏心,故有必要适当提高桩砼强度等级及配筋率, 或适当降低承载力取值。 经验表明,支承于灰岩面的静压预应力管桩采用桩径 500mm、壁厚125mm的AB型管桩,其竖向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般取1000kN1300kN,桩端到达基岩面时控制沉桩压力,终压 值宜不大于2500kN,则可减少断桩率。整效 10.1.9今为止,以静载试验结果来确定单桩承载力仍然最直 观可靠。对重要的建筑物,规定设计、施工前应做桩的静载 试验。 10.1.11在此条件下桩承载力安全储备可予降低,由于桩土分 担荷载的比例在建筑物沉降稳定之前是一个动态过程,基于安全 方面的考虑,桩身截面承载力的安全储备不予降低。 0.1.13大直径、高承载力的嵌岩桩桩下岩层承载力是否满足 设计要求的检测应在桩身混凝土浇灌前进行,如果合格就进行下 一道工序,否则应予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浇灌混凝土。在 确认超前钻结果可信的前提下,也可参照超前钻的结果确定桩底 标高。成桩后的抽芯检查只验证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及 班底是否有沉渣。

发生。只要桩侧土相对于向下位移,桩反过来阻碍了桩侧土 的沉降,就会有负摩阻力产生。这里列举了最常见的三种 情况。 10.2.10采用比伦公式估计桩中性点以上土层的负摩阻力。理 论上桩竖向位移与桩侧土竖向位移相等处即为桩中性点的位置。 由于桩的沉降时程、沉降速率与桩侧土不同步,准确的确定中性 点位置比较困难,此外,负摩阻力的大小也不容易估计。因此, 各国规范关于桩负摩阻力的计算都只能是经验性的,不同的公式 得出的结果有时也相差颇大。这里应强调的是概念与经验。工程 中两种常见的情况是:(1)桩端持力层为软、可塑黏土,可以 产生较大沉降,桩侧负摩阻力在达到最大值后,随着的沉降负 摩阻力减小、卸载,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可采用不计中性点以上 的桩侧摩阻力的办法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2)桩端持力层为 密实砂、砾砂、卵碎石或基岩等坚硬土,不易产生沉降,负摩阻 力可以达到较大的数值,则应将负摩阻力作为附加下拉荷载验算 中性点处桩的截面承载力。 10.2.11从不多的实测资料看,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的变异性 较大,如四航局科研所在广州地区6根打入砂土中的桩的试验结 果折减系数为0.38~0.53(/d=13~33)。由于系统实测资料不 多,折减系数取值比《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一2008略低。 10.2.14单桩的沉降计算,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至今仍未有 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这里给出的方法也只是概念性、经验 性的估算方法,即桩的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变形及桩底岩土的压 缩变形构成,桩的压缩变形计算假定桩侧摩阻力直线分布,对于 端承型桩忽略了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桩端岩土的变形计算采用了 布辛奈斯克解答,但引入一个经验系数α修正其一般得出偏大 结果, 即:S,=α E 为综合系数。

10.3.3桩顶嵌人承台长度应保证承台或底板主筋的保护层 厚度。 10.3.4端承桩一般较短,轴力沿桩身变化不大,宜通长配筋。 受水平荷载作用时,弯矩随深度的增加而衰减,一般可配至弯矩 零点。配筋长度宜不少于4/α,也可取(8~14)倍桩径,桩侧 土为软土时取大值,为硬土时取小值。对于穿过可液化土层的桩 基,由于土液化过程桩侧摩阻力丧失,甚至有负摩阻力产生,故 强调配筋长度应越过可液化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由计算确 定并不应少于3倍径。隐询垫做晚趣避单 10.3.7高强预应力管桩桩身主筋人承台实施上有困难,作为变 通的办法,常于管桩桩芯处填混凝土加插筋锚入承台。由于插筋 位于中和轴附近,已无法提供必要的截面弯曲刚度来满足“桩顶

嵌固”的要求。桩顶“嵌固”虽可减少桩项位移,但却使弯矩 达到最大,加之此处的剪力、轴力都最大,反而成为受力最大的 薄弱环节。震害调查表明,建筑物的倒塌绝大部分是支承结构的 受压受剪破坏,鲜有受拉破坏的报道,故于抗震设防烈度较低地 区,预制桩身主筋入承台的要求有条件的给予放松,在桩顶没有 拉力作用的前提下,减少桩顶截面承担的弯矩。 10.3.8设地下室的建筑物由于地下室侧壁的作用,桩基承受的 水平力大为减少。唐山大地震中,地面以上的建筑破坏严重,地 面以下的建筑却大部分基本完好。故对7、8度区设地下室建筑 物的预制桩桩身主筋人承台的要求也予放松。 10.3.9素混凝土桩抗弯能力差,保持最低限度的配筋可提高其 水平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对于地震区的桩基最小配筋率适当提高 至0.3%(国外灌注桩的最小配筋率多在0.4%~0.5%左右): 一般情况下,7度、8度区桩基承担的水平力均不大于其临界荷 载,而提高配筋率对提高桩的临界荷载影响不大,故也可按经验 配筋率0.3%~0.65%配筋,再按公式(10.2.23)校核其水平 承载力。桩顶2m~3m范围内的箍筋适当加密以提高其受剪承 载力。 10.3.10过长的人工挖孔桩成孔困难,易发生安全间题,对成 孔深度给予限制。桩径大小的规定主要考虑施工的方便。 10.3.11人工挖孔桩扩大头部分宽度6与高度h之比主要考虑 不做护壁时孔壁的稳定。对于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阻端取 值较大的嵌岩桩,b/h不宜大于1/3。 关于人工挖孔桩在土层中扩孔的问题,扩孔的过程或扩孔 后,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土塌。原因:(1)土质差;(2)护壁外的渗流水对土 产生软化作用,导致悬空状态土的。 2护壁塌。原因:(1)土质差,土的摩擦力不足不能承 受护壁荷重:(2)护壁外土压力分布不均匀,护壁除压力外, 承受较大的弯矩

从保证施工安全考虑,人工挖孔桩在土层内扩孔6/h不宜大 于1/4。 10.3.12预制桩的配筋常由起吊阶段的裂缝宽度所控制,锤击 沉桩时桩顶反复承受冲击力,除加密箍筋外尚应放置钢筋网片, 加强桩头部分混凝土的横向约束,提高其抗冲击能力。 10.3.16硫磺胶泥接头有施工快捷,节省钢材的优点,但施工 质量不易控制,且污染环境,考虑到已有机械连接、焊接等接头 形式,故取消硫磺胶泥接头。

10.4.17度、8度设防区所列建筑物如遭遇大震将先于桩基发 生破坏,故无需对桩基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10.4.3按二阶段验算桩基抗震承载力的依据是:地面加速度达 到最大与地基土发生液化不同步。地震作用过程,当地面加速度 达到最大时地基土尚未液化,只是侧向刚度下降;可液化土液 化、冒水喷砂现象往往在震后一段时间才发生,滞后于强需。

10.5.2桩承载力较高的多桩承台,为满足冲切承载力要求,常 做得较厚,极限状态的受力模式可视为空间桁架,底筋为拉杆, 柱至桩顶承台部分混凝土形成偏心受压斜杆。破坏时,承台角隅 处产生水平裂缝。将部分受力底筋向上90°弯折至承台面能控制 承台角隅处的水平裂缝,提高其极限承载力。 10.5.3连系梁指支承于承台间并通过柱端的梁。桩承台设置连 系梁(建筑物未设置地下室)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平衡柱底弯矩, 改善桩的受力条件。8度区基底地震剪力一般不超过竖向荷载的 10%,按此数值配置连系梁的受拉钢筋使其能起传递地震力的作 用。7度区可取其一半,此处偏安全考虑。 10.5.4给出初定承台截面高度的经验公式,一般情况下可满足 冲剪承载力要求。二桩承台(包括矩形六桩承台)为单向受剪

受剪承载力控制的承台截面高度公式由受集中荷载的钢筋混凝土 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公式导得。 单桩承载力取值较高的多桩承台为满足受冲切、受剪切承载 力要求有时做得比较厚。采用平面桁架(2桩)或空间桁架(3 桩及以上)计算模式和构造常可减小桩承台的厚度。斜压杆应按 柱的构造配筋,承台板下部可按拉杆或拉板构造配筋,并应验算 裂缝宽度。

11.2岩石锚杆基础抗拔计算

筋直径是为提高其耐久性。中等腐蚀及强腐蚀坏境的岩石 施提高其耐久性。 258

表12.1.3基坑变形设计控制指标

12.1.4目前,采用土钉和铺杆支护超出用地红线的情况非常普 遍,由于是临时结构,未来临近地块开发或地铁施工时,一般查 不到原支护结构设计图,前期施工的土钉和错杆对后来支护结构 的施工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也增加了后来开发地块的土钉和锚杆 处理成本,拖延施工工期。深圳、佛山等城市已发文明确规定基 坑支护结构不充允许出红线。因此,规定支护结构不宜超出用地红 线,如果超出用地红线外,应征得被侵人地块业主的同意,并宜 采用措施进行回收。 12.1.5基坑支护设计至少应包括条文中要求的内容,并满足设 计深度要求。快 12.1.6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带有很大的经验性,作为临时支护 措施,设计应尽可能节约,安全系数较低,强调动态设计与信息 化施工相结合的原则,是为了保证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当监 测结果达到报警值时,如果不立即进行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变 形会继续增加:当变形值超过报警值且不稳定时,有可能发生基 坑塌事故,因此,应立即停止开挖,采取回填土反压等加固 措施。 12.1.7围护结构不应超出红线范围,支护结构在平面和面上 不应与主体结构冲突。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首先应详细分 析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及其物理、力学 性质、含水性等,以便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式和支护结构类型。 环境保护是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业 主应向有关单位提供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 道的详细资料以便设计和施工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可收集类似条件的基坑工程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这 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为基坑支护设计人员提供很好的参 考依据。 2.1.8要求有条件时应在基坑边线外1倍~3倍基坑开挖深度 范围内布置勘探点。主要是考虑到: 1锚杆设计的要求。

2周边土岩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周边是否存在扰动土。 一、二级安全等级的基坑,由于开挖深度较大或对环境条 件要求较高,这类基坑一且发生工程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因 此,对岩土工程试验参数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由于仪 器设备与测试方法不同,测得的抗剪强度指标较离散。因此,除 常规室内土工试验外,还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钻孔抽水(注 水)试验等原位测试。 12.1.9关于土压力计算中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值c、的试验方 法和指标的选取:由于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都进行降水,且 一般采用机械挖土,为与其相适应,采用固结快剪指标是合理 的,就目前的土力学计算的精度要求和试验设备来说,采用直接 剪切的试验方法也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剪切前是否要固结,则 要根据土层渗透性和基坑开挖的速度而定,对于正常开挖速度的 多数土层(如碎石土、砂土、粉土、粉质黏土)而言,其较好 的渗透性保证其在开挖过程中的固结作用,采用固结快剪是可以 的,故推荐选用直接剪切试验的固结快剪指标,但对于黏土,理 应采用不固结指标,尤其是对开挖速度较快且厚度较大对土压力 计算影响较大时,采用固结快剪指标宜适当折减。 12.1.11基坑设计时对变形提出控制要求,主要因为土方开挖 和降水会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基坑开挖会对周边建(构) 筑物和地下管线等产生附加沉降和水平位移,严重时造成周边建 (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开裂,设计时应控制建(构)筑物等地 基的总变形值(原有变形加附加变形)不得超过地基的允许变 形值。 土方开挖使坑内土体产生隆起变形和侧移,严重时会造成坑 内工程桩偏位、开裂甚至断裂。设计时应明确对土方开挖过程的 要求,保证对工程桩的正常使用。 12.1.12基坑开挖的卸载过程,将引起基坑周边土体应力场变 化及地面沉降,开挖应分步进行,边挖边支护,超挖会造成基坑 期塌。地面超载、降雨或施工用水渗人土体会降低土体的强度和

增加侧压力,随着基坑暴露时间延长和土体经扰动,坑底土强度 降低,从而支护结构的安全度也降低。基底暴露后及时铺筑混凝 土垫层,有利于保护坑底土不受施工扰动、保证坑底土强度不降 低,雨季施工作用更明显。

12.2土压力与水压力

12.2.2关于水土分算、合算间题说明如下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体采用水土分算或水土合算,主要是根 据土的性质而定。由于黏性土、粉土渗透性较弱,具有黏聚性, 也下水对土颗粒不易形成浮力,故宜水土合算,其采用土的饱和 重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已包含了水压力的作用;而碎石土、砂土的 渗透性强、无黏聚性,地下水对土颗粒将形成浮力,故宜水土分 算,采用土的有效重度指标计算土压力再加上静止水压力作为最 整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12.2.5当地下水有渗流作用时,因渗流会引起基坑塌,应进 行抗渗流稳定性验算和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12.3.2本章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通用表达式依据国家标准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CB50153而定。基坑支护是临 时结构,基坑支护结构的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采用简化计算 原则,按下式确定:

S =yrS(ZGk + ZQk

式中:F一一作用的综合分项系数; Gk一一第i个永久作用的标准值: Q录一一第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 作用综合分项系数可取1.25。 在某些情况下,如由杆体材料决定的错杆、土钉受拉承载力 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计算更方便,也采用单一安全系数法,此时

效应和抗力均采用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重要 性系数以及其他系数等的乘积为安全系数K。获能支限戏 博涉及岩土稳定性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单一安全系数 法,与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保持一致。 12.3.5支挡式结构嵌固深度稳定性验算、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及 抗坑底降起稳定性安全系数取值按基坑安全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分别与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保持一致。5 12.3.6排桩根据受力条件分段按平面问题进行结构计算,排租 水平荷载计算宽度可取桩的中心距。 排桩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宜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 法计算,土的侧向地基反力系数可通过单桩水平载荷试验确定, 主要考虑到与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保持 一致。可行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但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必 须按施工实际工况进行计算,结果计算与其他方法比较后,必要 时进行调整修正。 12.3.7支护结构嵌固深度按计算确定后,尚应与按经验确定的 嵌固深度实行双控,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12.3.8该条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构造规定,以保证排桩作为混凝 土构件的基本受力性能。 12.3.11地下连续墙的常用厚度为600mm、800mm、1000mm, 已建工程中最大厚度为1200mm。墙厚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 需结合成槽机械的规格来确定,一般为偶数值。 12.3.12墙段之间的接头是地下连续墙的重要部位,是关系到 地下连续墙止水成功与否的关键。工程中常用的地下连续墙柔性 接头有圆弧形锁口管接头、波纹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形钢接 头、双反弧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头等接头形式。地下连续墙刚性 接头有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和钢筋承插式接头。 全地下连续墙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将分槽段施工的地 下连续墙连成结构整体。冠梁施工时,不宜拆除导墙,可利用导 墙对冠梁以上挡土护坡,

12.4支护结构的内支撑

12.4支护结构的内支撑

12.4.2内支撑结构形式很多,从结构受力划分,主要可分为以 下儿类:(1)水平对撑或斜撑,包括单杆、桁架、八学形支撑: (2)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杆系支撑:(3)环形杆系或板式支撑: (4)竖向斜撑。基坑支护可根据需要,选择单一或儿种形式进 行组合。一般而言,对于面积不大,形状规则的基坑,常采用对 撑或斜撑;对于面积较大或形状不规则的基坑,可采用正交或斜 交的平面杆系支撑;对于近似圆形或方形的多边形基坑,为形成 较大的开挖空间,可采用环形杆系或板式支撑;对于开挖深度较 浅、面积较大的基坑,可采用竖向斜撑。 12.4.3支护结构的内支撑应采用静定或超静定的结构体系 连接构造非常重要,设置必要的连接构件,可以保证结构构 件在平面内及平面外的稳定性。支撑刚度应满足变形计算 要求。 支护排桩或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冠梁、腰梁等连成整体 形成空间结构,采用三维计算更符合实际受力和变形协调,但三 维模型复杂,如参数确定没有经验和把握,也未必能取得好的结 果。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简化为平面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平面有 限元法。 1 12.4.5钢支撑的整体稳定性依赖于构件之间的合理连接构造 其构件的拼接应满足截面等强度的要求。常用的拼接方法有螺栓 连接和焊接。螺栓连接施工方便,速度快,但整体性较差。焊接 一般在现场进行,作业条件差,对焊接技术要求高,应该保证焊 接质量。 12.4.7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是支撑结构设计的重要 内容之一,设计时对支撑结构的设置和拆除过程中的各种工况 均应进行计算,如果支撑的施工与设计工况不同,最不利工况 下的结果是危险的,但可能不在力、弯矩、变形的包络图中反 映出来,可能导致支护结构发生承载力、变形或稳定性破坏。因

此,支撑结构的施工、拆除、土方开挖等,应与设计工况严格保 持一致。

置确有困难无法满足本条要求时,可采用调整相邻锚杆角度的方 法,使相邻错杆的铺固段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小于3m。 错杆倾角的规定主要考虑施工钻孔方便。一般采用15°~25° 时,错杆的长度和其提供的水平分力均比较合适,比较经济。 广州地区由于存在大量的软弱土层,岩层一般多属软质岩 一些实测资料表明,锚杆预应力值在锁定后由于夹片滑动等原因 会损失20%~30%,锚杆在张拉时应考虑预应力损失,适当提 高张拉荷载,使错杆锁定后,预应力值能达到设计要求。 12.5.8锚杆腰梁是锚杆与挡土结构之间的传力构件。钢筋混凝 土腰染梁一般采用整体现浇,应按连续梁计算。 采用槽钢的规格一般选用C18~C36,工字钢规格一般选用 116~132

12.6.1逆作法施工是指利用地下室的楼盖结构(染、板)作围 护结构的水平支撑体系,主体结构的立柱(或立柱的一部分) 作为楼盖的竖向支撑体系,由上而下地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方 法。在地下室施工的同时,可按支承立柱的强度情况进行上盖结 构的施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也可选择部分作法,即由上 而下用逆作法进行地下室各层梁系施工,形成水平框格式支承, 以利各层土方挖运。在地下室封底后再向上逐层浇筑楼板;或按 支护结构的刚度允许分段(二至三层)开挖土方,每段由下而 上完成结构后再进行下段施工,在大面积地下室施工中,可以采 用中心岛半逆作法施工。 12.6.2利用地下室结构兼作基坑支护结构时,施工期间和使用 期间的荷载状况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分别按工况进行设计计算, 满足各种工况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 要求。 12.6.3采用单一墙时应做好地下连续墙接头处的防水处理,并 留设隔潮层,设置砖衬墙。采用叠合墙时,地下连续墙内表面需

首毛处理,开留设剪力槽和插筋等预埋措施。在基坑开挖阶段 复合墙和叠合墙仅考虑地下连续墙作支护结构计算:在正常使月 阶段,考虑内衬墙的复合和叠合作用。 12.6.5当采用梁板体系且结构开口较多时,可仅考虑梁系的作 用,在周边水平荷载作用下,按封闭框架的内力和变形计算。当 结构为无梁楼盖时,应采用平面有限元法进行整体计算。 当主体水平构件作为施工期间的作业平台时,水平构件不仅 要承受水土压力,还要承受施工机械的竖向荷载,因此,其构件 不仅要满足正常使用阶段的受力和变形要求,而且要满足施工阶 段水平向和竖向两种荷载同时作用下受力和变形要求。 当同层楼板面有较大高差或有较大空洞时,应设置临时支 撑,传递水平力。 12.6.6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室结构的一部分时,还需在地下 连续墙内设内衬墙,但内衬墙还不能解决防渗的问题:由于混凝 土本身收缩的固有特性,与地下连续墙相连的内衬墙会产生裂 缝,出现渗涌,难以满足防水的要求。若衬墙与地下连续墙紧贴 相连,则仅起找平的作用。若要防水,衬墙与地下连续墙需要结 构分离,除内衬墙做防渗混凝土外,并需在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之 间做柔性防水层。 12.6.7逆作法施工是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梁板和外墙结构作为 基坑支护结构,还要满足施工期间的荷载要求。基坑分层开挖的 深度是按主体地下结构的楼层标高确定的,因此,设计计算工况 应与逆作法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工况相一致,同时应保证有足够 的施工机械作业空间。 12.6.8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所带来的一个间题,便是梁柱节点设 计的复杂性。梁柱节点是整个结构体系的一个关键部位。染板柱 钢筋的联结和后浇混凝土的浇筑,关系到在节点处力的传递是否 可靠。所以,对梁柱节点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满足梁板钢筋及后浇 昆凝土的施工要求。游尚 2.6.9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当场地内地层适宜采用人工挖孔桩

基础时,钢管混凝土柱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目前采用钻孔灌 注桩基础的逆作法技术已成熟,在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时, 钻孔灌注桩基础也完全可行,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的直径均 应满足便于钢管柱精确定位的要求。 12.6.11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时,必须在地下室的各层楼板上, 在同一垂直断面位置处,预留供出土用的出土口。为了不因出土 口的预留而破坏水平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可在该位置先施工板下 的梁系,以此梁系作为水平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13.1.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为基本试验,应在设计前进行。 许多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在设计前没有做基本试验,设计人员往往 简单地按规范提供的参数表取中间值,由于地质条件的千差万 别,或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导致工程桩或锚杆施工完成后,承 截力检验发现不能满设计要求,义要采取补救措施,拖延工程 进度,额外增加工程造价,损失巨大。 基本试验强调应加载到极限或破坏,为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参 数提供足够的依据。 13.1.3为验证设计结果或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的试验为验收检 验。验收检验是利用工程桩、工程锚杆等进行试验,一般情况 下,最大加载量取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13.1.4抗拨桩、抗拨锚杆的验收检验应控制混凝土裂缝宽度, 防止钢筋锈蚀,以满足久性设计的要求。最大加载量由设计方 根据承载力特征值、控制混凝土裂缝宽度的荷载及足够的安全系 数等因素综合确定。

13.2.1主要适用于天然土层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及与桩基础 共同作用的承台地基。基槽检验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做好验精准备工作,熟悉勘察报告,了解拟建建筑物 的类型和特点,研究基础设计图及环境监测资料。当遇有下列情 况时,应列为验槽的重点: 1)当持力层的顶板标高有较大的起伏变化时

2)基础范围内存在两种以上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时。 3)基础范围内存在局部异常土质或坑穴、古井、老地基或 古迹遗址时。 4)基础范围内遇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岩脉以及废河、湖 沟、坑等不良地质条件时。 5)在雨季或冬季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工、基底土质受雨水 浸泡或冰雪覆盖可能受到影响时。 2验槽应首先核对基槽的施工位置。平面尺寸和槽底标高 的容许误差,可视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基础类型确定。一般情况 下,槽底标高的偏差应控制在050mm范围内;平面尺寸,由 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测,长、宽尺寸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验槽方法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 探、钻芯抗压强度试验、压板载荷试验等有效方法进行检验。必 要时可在槽底普遍进行轻便钎探作为普查的辅助手段,当持力层 下埋藏有下卧砂层而承压水头高于基底时,则不宜进行钎探,以 免造成涌砂。当施工揭露的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别或者 验槽人员认为必要时,应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察测试工作,作为 设计变更的依据。 3基槽检验报告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应做到资料 齐全,及时归档。 13.2.2在压(或夯)实填土的过程中,取样检验分层土的厚 度视施工机械而定,一般情况下宜按20cm~50cm分层进行 检验。 压实系数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方法检验。 13.2.3地基处理检验方法的选用说明如下: 1预压处理的软弱地基,在预压区内应预留孔位,预压前 后堆载不同阶段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取土室内土工试验, 检验地基处理效果。道 2强夯地基或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应考虑压 板的尺寸效应,采用大压板载荷试验可改善试验结果的尺寸效应

影响,根据处理深度,压板面积可采用1m²~4m²,压板直径不 导小于1m。 3砂石桩的桩体采用动力触探方法检验,桩间土采用标准 贯入、静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可检测砂石桩及桩间土的挤 密效果。如处理可液化地层时,可按标准贯入击数来衡量砂性土 的抗液化性。 4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标准贯人试验后,对成桩质量有怀疑 时可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对桩身钻芯取样,制成试块,测试桩身 实际强度。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8mm。由于取芯和试样制作原 因,桩身钻芯取样测试的桩身强度较高,评价时应给予注意。 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在龄期 8d后进行。 13.2.4刚性桩复合地基单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 法;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可采用静载荷试验;刚性桩复合地基承 载力可采用单桩和多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当施工工艺对桩间土有扰动引起地基土承载力降低时,应对 桩间土进行静载荷试验,确定受扰动后的地基土承载力。 13.2.5地基处理的有效深度是有限的,实际施工中深部的处理 效果有时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特别强调检验深度不得小于设 计处理深度。 复合地基设置增强体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主要 与地基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复合地基不仅应进行载荷试验, 还应对增强体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工程的大面积荷载几十年的长期作用结果与小面积短时荷载 作用的压板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小面积短时荷载作用的压板 影响深度也有限,因此,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的压板宽度的确定宜考虑面积置换率和褥垫层厚度,基础宽度不 大时,压板宽度取基础宽度。基础宽度较大、试验条件达不到 时,压板下应采用较薄厚度的褥垫层。 对遇水软化、崩解的风化岩、膨胀性土等特殊土,不可仅仅

影响,根据处理深度,压板面积可采用1m4m,压板直径不 得小于1m。 3砂石桩的桩体采用动力触探方法检验,间土采用标准 贯入、静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可检测砂石桩及桩间土的挤 密效果。如处理可液化地层时,可按标准贯入击数来衡量砂性土 的抗液化性。 4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标准贯人试验后,对成桩质量有怀疑 时可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对桩身钻芯取样,制成试块,测试桩身 实际强度。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8mm。由于取芯和试样制作原 因,桩身钻芯取样测试的桩身强度较高,评价时应给予注意。 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在龄期 28d后进行。

根据试验数据评价承载力,尚应考虑由手试验条件比实际施工条 件好的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试验结果应做一定的折减处理。 13.2.6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桩顶标高、桩底 标高、桩端进人持力层的深度等。其中预制打人桩还应提供打桩 的最后三阵锤贯入度、总锤击数等,静力压桩还应提供最大压力 值等。 当预制打人桩、静力压桩的人士深度与察系资科不符或对研 端下卧层有杯时,可采用补充勘察方法,检查自桩端以上1m 起至下卧层5d范围内的标准贯人击数和岩土特征。 打耕监测能实时监测打过程中的身应力和打桩机的铺击 能量传递比(即打桩效率),获取桩的可打性和沉桩设备的有效 性参数。此外,经过复打试验可得到承载力的时间效应系数,为 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桩长提供依据。 13.2.7混凝土灌注桩提供经确认的参数应包括桩端进人持力层 的深度,对锤击沉管灌注桩,应提供最后三阵锤贯入度、总锤击 数等。对钻(冲)孔桩,应提供孔底虚土或沉渣情况等。当锤 击沉管灌注桩、冲(钻)孔灌注桩的入土(岩)深度与勘察资 不符或对桩端下卧层有怀疑时,日采用补方法,检食自桩端 以上1m起至下卧层5d范围内的岩土特征。 13.2.8人工挖孔桩应进行终孔验收,终孔验收的重点是持力层 的岩土特征。对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嵌岩段岩石 的强度和下卧层的性状,当施工前未进行超前钻或对超前钻结果 存疑时,应对孔底以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持力层钻取岩石芯样 进行检验,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夹层等,并提供岩芯 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成桩后的钻孔抽芯法可仅对桩身完整性、 底是否有沉渣及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做评价。 13.2.9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抗拔载荷试验和单桩水平 承载力试验都应在工程桩的桩身质量检验后进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抗拔载荷试验如果在原地面进 行,试验时应采取措施解除基坑开挖段的桩侧摩阻力

射法进行检测,较可靠的做法是两者组合起来使用。但直径大于 800mm非嵌岩桩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数的30%。 对于直径大于等于1500mm的机械成孔端承型灌注桩,每个 柱下承台的桩抽检数不应少于一根的规定,涵括了单柱单桩的大 直径嵌岩桩宜100%检测。 在灌注桩检测中,钻芯法检测时钻取芯样的完整性受到钻芯 工艺的影响,采取的芯样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对于 岩体中的裂隙发育、破碎带,取样率往往较低,芯样受扰动较 大,无法真实反映岩层的产状、节理裂隙的分布和宽度。孔内摄 像法能够取得高清晰度的受扰动相对较小的孔壁展开图,准确确 定蜂窝孔洞等缺陷的位置、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并且可以精确 测量桩底沉渣厚度及持力层岩体节理裂的产状和宽度。 在预制空心管桩检测中,低应变法检测存在的不足有:当 身有多个缺陷时,低应变法往往只能检测到第一个较严重的缺 陷,以下的缺陷情况被掩盖:当长径比超过一定的数值后反射波 能量就损失严重,难对较深的缺陷进行检测;低应变法对竖向裂 缝不敏感;在焊接位置附近的缺陷,低应变法往往无法分辨,误 以为是焊接引起的反射信号;低应变法检测到的缺陷精度有限, 且无法定量缺陷的大小,给补强工作带来了困难。采用孔内摄像 法检测能定量测量裂缝的宽度,测试深度不受限制,可检测到竖 向裂缝和多重缺陷。 13.2.1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检验应尽可能通过直接 测试得到,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桩基承载力设计的实践来 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越来越大,超过25000kN的情况 很多,但目前使用堆载平台做静载试验的堆载能力超过50000kN 有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地基承载力的问题,可能要打数量不少 于4根的平台支承桩,试验费用高。因此,当单桩竖向抗压承载 力特征值不大于25000kN时直接采用静载试验检验其承载力,低 承载力桩也可采用高应变法检验。当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大于25000kN时,宜进行桩端岩基荷载试验和桩侧摩阻力试验

13.3.2降水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 常使用,施工降水过程中应对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地形、建筑物 的变形、沉降、倾斜、裂缝和水平位移等情况进行监测。 13.3.3预应力锚杆施加的预应力值因锁定工艺不同和基坑及周

13.3.2降水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 常使用,施工降水过程中应对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地形、建筑物 的变形、沉降、倾斜、裂缝和水平位移等情况进行监测。

边条件变化而发生改变,需要监测

13.3.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由于设计、施工不当或实际地质条 件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异时,造成基坑塌事故时有发 生,人们认识到基坑工程的监测是实现信息化施工、避免事故发 生的有效措施,又是完善、发展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提高施工 水平的重要手段。 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 结构使用期内,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第三方独立监测,对支护 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下管 线及地面的沉降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13.3.5监测项目选择应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地质条件、工程规 模、施工工况与季节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而定。表 13.3.5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表 4.2.1作了修改,补充了丙级基坑的监测要求。 13.3.6监测值的变化和周边建(构)筑物、管网充许沉降变形 是确定监控报警标准的主要因素,其中周边建(构)筑物原有 的沉降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沉降叠加后,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 沉降变形值。

工后沉降观测的次数可适当减少,当建筑物沉降达到稳定后即可 停止观测。 13.3.10基坑塌事故及对周边环境损害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 的,不是瞬间突发的,连续自动监测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个变化 过程。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工监测频率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出每 一时刻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期间以及 支护结构使用期内,作为监测的辅助手段,应强化对支护结构及 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处理。 13.3.11基坑塌事故发生前是有征兆的,基坑监测数据是捕 提信息的有效手段。不同的地质条件、支护形式、施工工艺和环 境条件,事故征兆是不同的,应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加以分析判 断。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变形不收敛、地面沉降过大、基坑出 现失稳迹象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回填反压土,并采取其他快速 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影响扩大

附录A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D.0.7稳定标准:修订时规定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 0.03mm,试验结果是可靠的。2003版规范取0.01mm太过严格 据统计,在以往试验中,有相当高比例的试验连续三次读数之差 均大于0.01mm,且历时24h后仍达不到稳定标准,试验人员为 了缩短试验时间,可能不等达到稳定标准就施加下一级荷载,试 验加载至设计要求的最大值时,仍不会发生破坏。2013年以来, 广州等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求试验采用自动加载系统,并实现试 验数据实时上传,不采取人为干预,试验进行不下去。因此,根 据以往经验调整稳定标准是合适的。 D.0.10岩石地基载荷试验广泛应用于工程检测中,验收检测 时,限于试验加载能力,可以不进行破坏试验,但由于施工条件 往往比试验条件差,施工中可能有水浸泡、沉渣或泥浆的影响, 实际的岩石地基承载力可能比试验结果偏低。若以设计要求的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为最大试验荷载则得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 能偏高,因此,验收试验要求荷载加到不少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 的3倍。 如果载荷试验无法达到极限,并且试验曲线有比例界限段 时,可以只将最大试验荷载加到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与比 列界限比较后,按小值确定地基承载裁力特征值是合适的

附录E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E.0.5:非标准尺寸的岩石芯样单轴抗压强度换算成高径比2:1 的标准抗压强度值DBJ43/T 002-2010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pdf,参考了《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对于任意高径比的芯样,可按式f.=8/k(7+2D/H)换算 成高径比2:1的标准抗压强度值

录F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要点

F.0.7关于△s,+1/△s,的取值问题,珠海市质监站统计1998 年~2001年的桩基检测报告,剔除了桩身破坏及代表性不强的 桩后,列出了21个工程中23根基本可判定为地基破坏的桩的 As.+1/As,的数值(见表F.0.7),经统计,As.+/As平均值为 9.0,根方差为5.7。

康花园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800kN,设计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1400kN 桩过程中只压两节桩18m长,终压力为0.4R~1.4R,静载试验选取终压

附录K基岩内桩侧阻力试验要点

附录K基岩内桩侧阻力试验要点

K.0.1本附录所采用的基岩内桩侧摩阻力试验方法由广州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提出。 K.0.2如果在受爆破施工破坏的岩石内进行摩阻力试验,试验 结果受到较大影响。因此GB/T 41734.1-2022 动物射频识别 第1部分:射频识别标签与GB/T 20563和GB/T 22334的一致性评估(包括制造商代码的发放和使用),本条强调是在完整基岩内试验,应穿 过受爆破施工破坏的岩石段,该范围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试 验结果受影响。 K.0.11由于施工条件及尺寸效应的差异,一些情况下试验的 桩侧摩阻力值很高,为了安全起见,将安全系数取不小于3 的值。 K.0.12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对基岩内桩侧摩阻力试验的 几十个工程实例的研究表明,试验结果很可能比查表或经验取值 高,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工程桩施工条件,对于遇水软化的岩石和 考虑试验条件与施工条件的差异,对基岩内桩侧阻力特征值进行 修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