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083-2017 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DBJ51/T 083-2017 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1/T 083-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3420
下载资源

DBJ51/T 083-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1/T 083-2017 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下法兰盘之间水平位置关系的偏差得到,测定方法先将两直角 现的一边分别与上下法兰盘对齐,再用刻度尺或游标卡尺量出 两直角规另一边之间的错缝,也可采用量角器等直接算出水平 变形量。测定位置要选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每次都要重新构 定方向或位置。

8.4.5隔震沟宽度的测定可通过建筑物与外墙(培

DB44/T 1848-2016 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8.4.6建筑物位置的测定可通过

附录B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表 B 材料进场检验记录

C. 0. 1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可按表 C.0.1 记录

表 C.0.1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C. 0. 2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C.0.2记录。表 C.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数量检验批数量项目技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分包内容项目负责人检验批检验批最小/实际序号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名称容量抽样数量1234567891011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检查结果年月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结论年月日63

1.0.3建筑隔震子分部工程质量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止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laminate rubber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of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laminate rubber se

一 总则 73 2 术语与符号 ...74 3 基本规定 . 75 4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规定· . 76 . 4.3 材料性能要求· ·.76 5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与检验规则 : 77 5.1 一般规定 ·77 5.2 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 : 78 5.3 橡胶材料物理试验性能要求 .79 · 5.5 产品标识· .79 6 结构隔震设计 . 81 6.1 一般规定 .81 6.2 设计计算方法及要点 ·83 6.3 构造措施 :85 6.4 既有建筑隔震加固设计 ...· 86 7 施工与质量验收 : 88 7.1 一般规定 ..: 88 7.3 既有建筑托换与隔震支座安装 ... 88 8 维护与管理 ... 89 8.1 一般规定 .. 89 8.2 检查类别和实施日期 ..90 8.4 检查方法

8.2检查类别和实施日期

1.0.1为了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66条政府令和四川省住房 与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厂 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十意见(暂行)》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制定本 标准。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细化我省当前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没计、制作和检验,规范我省叠层橡胶支座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提高我省隔震工程的施工、维护及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建筑隔震 工程的质量。建筑隔震工程设计、施工,还应贯彻节材、节能、 环保等技术经济政策。

环保等技术经济政策。 1.0.2自前隔震支座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橡胶支座、滑板支 座、摩擦滑移支座、球型支座等。但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绝大多数 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因此本标准仅对新建及加固改造的建筑 工程中应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工程进行规定。

1.0.2目前隔震支座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橡胶

座、摩擦滑移支座、球型支座等。但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绝大多数 采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因此本标准仅对新建及加固改造的建筑 工程中应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工程进行规定

1.0.3合理设计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能有效减小隔震

采用隔震设计的房屋,应根据房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性能目 标。上部结构性能目标设定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执行。

工、维护及管理中应与其他相关标准配合使用。

明确了本标准所涉及的各类隔震支座的定义,对隔震设计、 产品生产、产品检验中所涉及的主要术语进行了说明,解释了本 标准所采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

3.0.1参考现行标准《铁路桥梁盆式支座》TB/T2331的相关要

3.0.1参考现行标准《铁路桥梁盆式支座》TB/T2331的相关要 求,并结合四川省气候特征设定本条标准。 3.0.2考虑到隔震支座的重要性和工程实践的可实践性,明确 广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第三方检验和进场验收的内容、要求和 范围。型式检验是制造厂家获得特定规格的隔震支座生产资格所 应进行的检验:出厂检验是制造厂家提供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文件 的依据:第三方检验由具有专门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进场验收 则采取文件查验和外观检查的方式。 3.0.4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 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重要的隔震建筑是指 也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 山重时能巨新玉具点左金玉家宝重建然

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重要的隔震建筑是指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 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的建筑

4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设计规定

4.2.2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

2006 第 5.2 的要求

4. 2. 3各类支座解释见本规范 2.1.2 至 2.1.4 条。

4.3.2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 支座》GB 20688.3一2006第6.6条的要求。

4.3.2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与检验颊

5.1.1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

5.1.21型式检验包括支座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橡胶材 科物理性能检测和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尚 应进行相应的检验。 2满足下列全部条件的,可采用以前相应的型式检验结果。 (1)支座用相同的材料配方和工艺方法制作。 (2)相应的外部和内部尺寸相差10%以内。 (3)第二形状系数相差±0.4以内。 (4)第二形状系数S2小于5,以前的极限性能和压应力相关 生试验试件的S2不大于本次试验试件的S2。 (5)以前的试验条件更为严格。 5.1.31出厂检验包括支座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橡胶材 料物理性能检测和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尚 应进行相应的检验。 2每一批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外 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记录、橡胶材料物理性能报告、支座力学 生能试验报告、出厂合格证。

5.1.41第三方检验包括出厂合格说明文件检查

量和尺寸偏差检查和支座力学性能试验。当设计有其他要求时, 尚应进行相应的检验。 2对一般建筑(对应丙类设防),产品抽样总数量不应小于 总数的20%:若有不合格试件,应重新抽取总数的30%,若仍有 不合格试件,应100%检测。对于重要建筑(对应乙类设防),产 品抽样数量不应小于总数的50%:若有不合格试件,应100%检 则。对特别重要的建筑(对应申类设防),产品应100%检测。 股情况下,每项工程抽样总数不小于20件,每种规格的产品抽 数量不应小于4件。

5.2力学性能试验项目和要求

5.2.1当结构设计对支座有抗拉要求时,应进行拉伸性能的型 式检验、出厂检验及第三方检验

式检验、出厂检验及第三方检验。 5.2.2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是检验产品性能、质量的方法 本标准在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 方法》GB20688.1一2007和《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穆 校支座》GB20688.3一2006的基础上,对隔震支座力学性能指构 的检验进行了补充和改进。 1关于竖向压缩变形:本标准所称的“竖向压缩变形”对 应于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GB20688.3一2006中的“压缩位移”。本标准提出了该指标不大 于5mm的要求,是为了使支座在建筑物的重量作用下竖向变形 不致过大,避免因此而弓起的附加内力。 2关于侧向不均匀变形:以往的实践中发现,一些支座在

正常使用竖向荷载作用下即产生了侧向不均匀的变形。研究表明 这可能是支座的内部缺陷所致,主要是内部橡胶层厚度不均匀, 而严重的不均匀变形也可能是由于橡胶硫化不足或橡胶与钢板粘 接不良所致。增加这项检测内容有助于解释支座可能存在的内在 缺陷,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明确原有“支 座产品的水平偏移”的规定,且更为严格。此项指标的具体数值 是根据工程经验得出的,其原则是观感不明显。对于支座侧面均 习对称可外鼓出的侧向均习变形,则可不予控制。 3关于破环拉应力: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一2010允许支座受拉,但限值其拉应力不超过1MPa 综合其他标准的规定和资料,本标准要求支座的破坏拉应力为不 小于1.2 MPa

5.3橡胶材料物理试验性能要求

5.3.1表5.3.1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 晶震橡胶支座》GB/T20688.3一2006第6.4.3条的要求。试验方 去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 去》GB20688.1一2007附录C、《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 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3512一2001和《硫化橡胶或热塑性 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一2009的要求。

标注方法为:圆形支座可标注为“D一直径尺寸”

支座可标注为“长边×短边尺寸”。尺寸单位为mm。 1直径为 800 mm的圆形支座可表示为D一800; 2边长为800mm×600mm的矩形支座可表示为800×600; 边长为800mm×800mm的矩形支座可表示为800×800

6.1.2本条文高宽比计算时结构高度应从隔震支座的嵌固端 算起。

6.1.3隔震结构所处的建筑场地,在任何水平方向的设计反应 普特征周期值通常是同的。隔震结构在两个方向的基本周期如 果差别过天,将导致两个方向的隔震效果也差别较天,所以限定 两者相差不应超过较小值的20%。 6.1.4重力荷载代表值下计算平均压应力设计值限值按本标准 表6.2.5取值,一般可仅按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对需进行竖向 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满足本标准6.2.4条中第4条中的结构) 上述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压应力尚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压应力设计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压应力设计值=1.0×恒载+0.5×活载+竖向地震作用下产 生的竖向压力(竖向地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按6.2.3条取值,不 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此项为零) 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拉应力可按以下两个公式 计算: 最大拉应力=1.0×恒载+0.5×活载+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产生 的最大轴拉力+0.5×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拉应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1MPa; 最大拉应力=1.0×恒载+0.5×活载+0.5×罕遇水平地震作用

产生的最大轴拉力+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拉应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1MPa。 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压应力可按以下两个公式 计算: 最大压应力=1.0×怕载+0.5×活载+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产生 的最大轴压力+0.5×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30MPa; 最大压应力=1.0×恒载+0.5×活载+0.5×罕遇地震水平作用 生的最大轴压力+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30MPa。 6.1.5本条文中的支墩设计包括莲接叠层橡胶支座的短柱和预 埋板、连接板等。 6.1.6温度作用下整个结构会产生变形,但由于隔震层刚度较 小,对上部结构的约束较小,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天部分温度应力 得以释放,故隔震房屋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非隔震房屋大。隔 震房屋最天距取值举例如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隔 震时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则隔震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可取55m ×2=110m。通过设置后浇带、改变隔震支座的安装方式或者在 施工时采用其他有效减小混凝士收缩量的方式,可减小隔震支座 的变形。 6.1.7对于两侧均为隔震结构时,防震缝的宽度参照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第12.2.7条设置。 当一侧为隔震结构,一侧为非隔震结构时,现行国家标准《建

产生的最大轴拉力+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拉应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1MPa。 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压应力可按以下两个公式 计算: 最大压应力=1.0×恒载+0.5×活载+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产生 的最大轴压力+0.5×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30MPa; 最大压应力=1.0×恒载+0.5×活载+0.5×罕遇地震水平作用 产生的最大轴压力+罕遇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压力(竖向地 震作用取标准值并满足6.2.3条的要求)≤30MPa。 6.1.5本条文中的支墩设计包括连接叠层橡胶支座的短柱和预

6.1.5本条文中的支墩设计包括连接叠层橡胶支座的短柱和预

小,对上部结构的约束较小,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天部分温度应力 得以释放,故隔震房屋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非隔震房屋大。隔 震房屋最大间距取值举例如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隔 震时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则隔震时伸缩缝最大间距可取55m ×2=110m。通过设置后浇带、改变隔震支座的安装方式或者在 施工时采用其他有效减小混凝土收缩量的方式,可减小隔震支座 的变形。

当一侧为隔震结构,一侧为非隔震结构时,现行国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和现行标准《叠层穆

震技术规程》CECS126一2001规定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不合理之 处。对于这种情况,考虑到隔震结构的变形基本为平动,所以取 隔震支座位移值;对于相邻的非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呈现明显的上大下小特征,所以取两侧房屋较低处屋面标高的位 移值。

6.2设计计算方法及要点

6.2.1隔震结构计算时,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 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宜在隔震 前与隔震后的主要周期点上均满足统计意义上相符要求,确有 难时可适当放宽非隔震结构主要周期点上要求,但此时非隔震结 构时程分析所得各层剪力不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各层剪 力相差太大,避免出现水平向减震系数偏小的情况,导致结构不 安全。 本条文中防震缝不包含隔震沟。

隔震层刚度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结构的 纽转效应比较明显,使得隔震支座受力不均匀,因此隔震层刚度 中心与上部结构质量中心的偏心率不宜大于3%,偏心率按照以 下公式计算:

Ex =ex / rax E, =e, / ran

式中e、e,分别为 X、Y方向隔震层刚度中心与上部结构质量 中心的偏心距,rax、ra,分别为X、Y方向对应的弹性半径,E E,分别为X、Y方向的偏心率,E为隔震层的名义偏心率。 隔震支座放置在不同标高形成的较大错层区域宜采取局部力 强措施,如采用加腋梁等。 同一结构选用多种规格的隔震支座时,应注意防止出现极限 变位较小的支座限制极限变位较大支座充分发挥其水平变形能力 的情况。

长悬臂构件指2m以上的悬挑梁,大跨度屋盖和屋架指跨度 大于24 m 的屋架

6.2.7罕遇地震验算时,采用隔震支座剪切变形2

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直径较大一般指支 座直径大于700 mm,随着目前隔震支座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700mm直径支座已厂泛使用,1000mm以上直径的支座已较为 常见,因此设置700 mm为界限

6.2.11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及现

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相应要求对 采用隔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水平位移及变形形态考察

b.2.对隔辰层以下的结构部,王安设订安求定:保证隔辰 设计能在罕遇地震下发挥隔震作用。因此,需进行与设防地震、 牟遇地震有关的验算,并适当提高抗液化措施。 本条款中“满足嵌固的刚度比”指隔震层下一层结构(仅考 虑上部结构投影范围)与隔震层上一层结构的刚度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第6.1.14条第2款 现定的嵌固部位刚度比的要求,并且采用地下室顶板隔震时,地 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当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天于0.4时, 隔震层以下结构(仪考虑上部结构投影范围)与隔震层以上结构 的刚度比可适当放宽。 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按本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小震)进行。

6.3.1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对钢筋混凝

3.1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对 构,指墙、柱的轴压比规定;对砌体结构,指外墙 最小尺寸和圈梁的有关规定

6.3.6当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时,为

能传递竖向荷载并协调横向剪力在每个隔震支座的分配,隔震支 座上部的纵横梁体系应为现浇。为增大隔震层顶部梁板的平面 度,需加大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同时,现浇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50 mm,且应双向配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8mm,间距

6.4.5与新建隔宸建巩不问,既有建筑隔晨加固不能侍隔晨层 完毕后再施工上部结构,而需通过托换在已有结构中植入隔震部 件形成隔震层,因此,采用隔震方案对既有房屋进行加固时,隔 震层的设置应当综合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当房屋设有 地下室或首层架空层时,宜将隔震层置于地下室或首层架空层, 这样布置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布置原则,而且隔震层施工也相对 较为简便。无地下室或房屋首层不能作为架空层时,可考虑将隔 震层置于室内地面与基础台阶面之间的适当位置,此时需充分考 虑施工空间及隔震层开挖对基础理深和稳定性的影响。当隔震层 布置于第一层以上时,隔震体系的特点将与普通隔震结构有较天 差别,需作专门研究。 隔震层处的所有竖向受力构件均应切断,并在其相应位置设 置隔震支座,以形成贯通的隔震层,并应保证隔震层能够可靠地 将上部结构荷载向下传递。 由于隔震加固施工时既有上部结构已经存在的特点,安装大直 径隔震支座并保证其与上方构件对中,施工难度较大,较难保 证施工质量,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个或四个首径较小 的隔震支座并联(隔震支座宜对称布置,其儿何中心线与上方 构件中心线应重合)代替单个天直径支座以降低施工难度。 隔震支座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莲接是隔震加固的关键节

5.4.6为保证隔震层能够整体协调工作,隔震层顶部应设有整 本性好、刚度足够大的梁板体系。当利用既有房屋中位于隔震层 上方的首层楼盖作为隔震层顶部楼盖时,应对隔震层上方首层楼 盖的梁、板加强加固,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确保级 黄梁体系能有效传递竖向荷载并协调横向剪力在每个隔震支座的 分配。 6.4.7隔震加固后,结构上部荷载的传力途径将发生改变(即 上部荷载需通过隔震支座再向下传至基础),需特别注意。尤其对 于墙下条形基础,隔震加固后,基础所受荷载将由线荷载转变为 集中荷载,此时一般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随着加固技术的发展和 进步,新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法不断出现。在选择地基基础的加固 方法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从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 出加固技术规活 中选择活当的加固方法

6.4.6为保证隔震层能够整体协调工作,隔震层顶部

6.4.6为保证隔震层能够

体性好、刚度足够大的梁板体系。当利用既有房屋中位于隔震层 上方的首层楼盖作为隔震层顶部楼盖时,应对隔震层上方首层楼 盖的梁、板加强加固,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确保级 黄梁体系能有效传递竖向荷载并协调横向力在每个隔震支座的 分配。

上部荷载需通过隔震支座再向下传至基础),需特别注意。尤其对 于墙下条形基础,隔震加固后,基础所受荷载将由线荷载转变为 集中荷载,此时一般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随着加固技术的发展和 进步,新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法不断出现。在选择地基基础的加固 方法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从现行行业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 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中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

7.1.7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隔震支座产生扰动,因 此宜对隔震支座的变形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保证施工安全,

7.1.7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隔震支座产生扰动,因

既有建筑托换与隔震支厌

7.3.2现有实践经验表明,采用框式托换技术对多层砌体结构 墙体托换通常能够达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效果。托换框 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顶撑托换是自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结 构件托换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顶撑的方式可根据房屋高度和承 载天小确定。一般情况下,钢管顶梁的方式对于5层以下房屋是 以选择的,对于较高楼层或承载较天的构件,采用钢架顶钢生 腿、钢架顶钢筋混凝土牛腿的方式更为合理

8.1.1目前隔震建筑多是重设计,轻施工,无管理。制定本章 节的目的在于明确隔震建筑施工单位、隔震产品生产厂家、房屋 使用安全责任人在隔震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责任义务,从而 使得隔震建筑能够真正地发挥隔震功能

使用安全责任人在隔震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责任义务,从而 使得隔震建筑能够真正地发挥隔震功能。 8.1.2隔震建筑上部结构的设计、施工与使用与传统结构无太 大区别,隔震层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隔震建筑在强震作用下是 否安全的关键,因此应将隔震层及其下部结构作为使用维护与管 理的关键部位来对待

大区别,隔震层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隔震建筑在强震作用下是 否安全的关键JC 561.2-2006 增强用玻璃纤维网布第2部分:聚合物基外墙外保温用玻璃纤维网布,因此应将隔震层及其下部结构作为使用维护与管 理的关键部位来对待

显的隔震标识,不利于隔震建筑使用和公共安全保

筑相应部位设置标识,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提醒隔震建筑房 室使用安全责任人定期维护隔震设施:(2)提醒外来者在大震作用 下建筑发生较大水平位移是正常的,不要惊慌:(3)提醒地震等灾 害救援人员、建筑安全性评估人员该建筑的特殊性。 15隔雪建筑不同位署的标识应根据甘功能采田不同的内空

GB/T 41979.4-2022 搅拌摩擦点焊 铝及铝合金 第4部分: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pdf8.2检查类别和实施日期

8.2.1针对不同的目的,将隔震建筑的维护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 查和临时检查,以此来明确不同时期检查工作的内容与重点。

橡胶部位,在垂直方向选定4个部位,测定精度为0.1mm。橡胶 支座的热膨胀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换算成标准温度时的构件高度后 判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