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1017-2014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51017-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5998
下载资源

GB51017-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017-2014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Rx=NXPxXLx

安装防直击雷装置后,人蓄伤害的风险仅有引下线和接地装 置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采取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就能 避免该风险或将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以下。 内部服务系统故障的风险,通过服务设施的非带电导体和带 电导体的防雷措施来减少和避免。 这样古建筑遭受直接雷击引起损害的风险只要考虑物理损害 的风险。公式(1)可写为:

LBr,XhzXrXL

武中:LB 古建筑遭受雷击弓起物理损害的损失率; p 由防火措施决定的减少物理损害导致人身伤亡的 减险损失因子,详见表2; hz 有特殊危险时,物理损害导致的人身伤亡损失的 增险因子,详见表3; rt一~一由火灾危险程度决定的减少物理损害导致人身伤 亡损失减险因子,详见表4; 物理损害引起的损失率TB 10424-2018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详见表5。

表 1 P,与 LPS 防雷装置类型的关系

表2防火措施的减险因子(r

有特殊危险时的增险因子(hz)

因子(r)与建筑物火灾危险程度

表5损失率(L)的典型平均值

取1,则其预计年均雷击次数为0.0095次/年,比本规范标准梢 高0.0005。按GB50057规范上述的同一款的另一部分规定 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年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 烟闵,水塔等孤立高算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的规定 其预计年均雷击次数为0.017次/年,大大高于前面的计算值: 比本规范标准值低0.007。故本规范取0.01次/年作为第二级防 雷古建筑的限值,基本是合适的。 根据预计年均雷击次数0.01次/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划分为第二级防雷古建筑的标准值。 考虑到强雷暴日地区古建筑的防雷措施需加强,参照GB50057 的规定,当预计年均雷击次数大于0.05次/年的省、自治区和直 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提高到第一级防雷古建筑。 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及其他古建筑,取0.01 次/年的5倍,0.05次/年作为划分第二级防雷舌建筑的界线。 司样考虑到受强雷暴日地区古建筑的防雷措施需加强的要求,当 该级舌建筑预计年均受雷击次数大于0.25次/年时,也提高到第 一级防雷古建筑。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 文化遗产”目录的古建筑,以0.01次/年的1/2倍0.005次/年 作为第一级防雷古建筑的限制界线。考虑到与GB50057条文的 一致性,规范条文中也采取了前述做法,没有将该限制值写入条 文,但实际工作中可以按该限值进行判断是否安装防直击雷装 置,这样可以排除许多特小型古建筑也按一级标准安装防直击雷 装置。 根据历史上遭受直接雷击的记录,考虑到这是真实的故障危 险,故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将该 因素优先于预计年均雷击次数列入第一级。 考虑到少雷区域,部分孤立高算古建筑按预计年均雷击次数 的计算值不能包含在防雷古建筑内,故提i了15m高度的规定 也作为划分防雷古建筑级别的条件,

各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1.7古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子系统都是后来增加的。从 防雷和古建筑保护观点出发,古建筑内不应增加低压配电系统和 电子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弓引入将原来不属于古建筑的雷电危险也 入建筑物内,这些危险不仅危及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子系统本 身,也对安装这些系统的建筑物带来危害。所以本规范要求这些 系统采取防闪电电涌侵人和电磁脉冲的措施。其中电磁脉冲的防 护需要判断古建筑内是否设有由于该地区的雷击电磁环境(辐射 电磁场)存在可能造成系统设备损坏或不充许错误运行,一般智 能化系统可以不用考虑。另外电子系统采用非导电材料作引人 时,引入处也可不用考虑雷击电涌保护

2第一级防雷古建筑的防雷

4.2.1本条对古建筑的接闪器类型选择和配置提出要求,明确 接闪器应有功能。 3为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二类防雷建筑 物的防雷措施相协调,规定第一级防雷古建筑接闪网的网格规 格。强调网格导体形成的面覆盖整个屋顶面,这是网格法的基本

求。特别是导体贴屋顶面敷设时,组成网格四周的导体应紧贴 页面的外轮廓线敷设。 6安装接闪杆的高大树木或物体的任何部分,距建筑物距 需要超过3m、高度需要超过保护对象。当利用树安装接闪 时,需要注意下列儿个方面: 1)接闪器需要延伸到树木的最高部位,其布置不仅要满 定保护古建筑的要求,同时要保护到树冠的主要部分。 2)防雷引下线要沿树干布置,树千分权时,引下线也要 分权布置,目与最高处的接闪器可靠接。当树于周 长超过3m时,每超过3m增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之 间要相互连接,接点间距不能超过15m。弓引1下线固 定在树于上时,不能阻碍树木生长,也不能因树木生 长而扯断和被风吹而脱落。引下线距地2.7m以下部 分需要穿阻燃硬质绝缘管保护,穿管埋地部分不能小 于0.3m。 3)每根引下线的接地装置在入地处至少要用两根导体以 放射式向外延伸连接到垂直接地极上。接地极地上部 分距树干外皮要大于3m。多根引下线时,各引下线的 接地装置最好在距地上部分树十外皮1m以外形成环 树的接地体。该接地装置与周围的接地装置间距小于 3m时,最好相互连接。 8本款针对西部,特别是藏式古建筑。按藏文资料记载: 代古建筑屋顶装有不同形式,各种多种的饰物,有许多都是前 安当时对雷电认知而采取的一些防雷措施,虽然某些已成为宗 意义上的饰物,而也不能排除这些物件的防雷电作用。虽然一 安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认为不合理,或不完善,但不排除未来 学认知对其的肯定。所以本规范中强调充分利用已有的物件, 安现在的认识加以完善。而且本规范还强调在完善过程中要保 原状,不能改变原有状况和原面貌特性。 9为了减少过多的防雷装置可能产生对古建筑的影响,本

1高度低于60m的建筑物 小雷击电流击到高度低于60m建筑物的垂直侧面的概率是 够低的,不需要考虑这种侧击。屋顶和水平突出物应按防雷级 别加以保护。 2高度60m及高于60m的建筑物 高于60m的建筑物,闪击到其侧面是可能的,特别是各表 面的突出尖物、墙角和边缘。但这种侧击的风险是较低,只占高 层建筑物遭闪击数的百分之几。且其雷电流参数值显著低于闪电 击到屋的雷电流参数值。然而,装在建筑物外墙上的电气和电 子设备,即使被低峰值雷电流侧击,也可能损坏。 建筑物高度的最上面20%部位,这部位在建筑物60m高度 以上及安装在其上的设备应装接闪器加以保护。 在高层建筑物的这个上端部位布置接闪器,重点布置在墙 角、边缘和显著的突出物(如阳台、观景平台,等等)处。 针对古建筑,一般外墙无低压配电设备和电子设备,故只 般性提出60m以上考虑防雷电侧击,特别是突出侧面的尖角 墙角和边缘等。 4.2.3理想情况下,弓下线最好能均匀布置在古建筑四周,但 买际情况往往遇到困难。为了保持古建筑原状和减少防雷装置对 古建筑原貌影响,在一些情况下,按18m间距均匀设防雷引下 线可能不充许、不可能、不适合,可能需要加大引下线的布设间 距。本条第1、2款为这些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法。方法的理论基 础是按照电路的分流原理,提出平均间距的概念,当在一些位置 引下线布置间距增大时,需要在可以安装引下线的位置增加引下

实际情况往往遇到困难。为了保持古建筑原状和减少防雷装置对 古建筑原貌影响,在一些情况下,按18m间距均匀设防雷引下 线可能不允许、不可能、不适合,可能需要加大引下线的布设间 距。本条第1、2款为这些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法。方法的理论基 础是按照电路的分流原理,提出平均间距的概念,当在一些位置 引下线布置间距增大时,需要在可以安装引下线的位置增加引下

线数量,使总的引下线数量不减少,以减小因引下线数量减少而 产生雷电过电压值。也就是说,按本条第1、2款设法使雷电流 通过总引下线导体的阻抗不变,或保持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值基本 不变。 4.2.←本条提出外部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的要求。从防雷 能和人身安全观点,接地电阻值越低越好。实际现场情况往 无法将接地装置的电阻值做得很低。本规范提出测量值大于10α 时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引自《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

线数量,使总的引下线数量不减少,以减小因引下线数量减少而 产生雷电过电压值。也就是说,按本条第1、2款设法使雷电流 通过总引下线导体的阻抗不变,或保持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值基本 不变。

4.2.+本条提出外部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的要

4.4.1本条规定的是与古建筑相关的服务设施中的带电导体防 正闪电电侵入的措施,主要目的是强调进出古建筑低压配电线 路和电子系统线路防电涌的重要性。因为古建筑是已有建筑,现 代系统的引入需要特别注意其防雷措施。对雷电流来讲,等电位 有两种,:·种是导体间的直接电气连接,另一种是通过浪涌保护 器实现等电位连接。在传统上,人们只把直接电气连接作为等电 立连接,而往往忘记了电涌保护器连接也是一种对雷电通路的等 电位连接。经常遇到的通过电通保护器作等电位连接的有下列 情况: 电力配电线路与地或防雷装置导体之间; 1导体通信线路与地或防雷装置导体之间; 2其他信息系统的导体线路与地或防雷装置导体之间; 3与地隔离的保护导体与防雷装置导体或地之间: +与地隔离的信息系统接地于线与防雷装置导体或地之间 4.+.2当雷电流流经接闪器、引下线等防雷装置时,在其上将 生阻抗压降。此压降危及附近的金属管道(如水管、穿线管)、 部件(如电缆桥架、钢结构)、装置(如配电柜)及内部系统 电线线路)等导体。为了防止雷电流产生的过电压击穿绝缘间 隙,将雷电流分流到这些导体上,要求这些导体与防雷装置保持

产生阻抗压降。此压降危及附近的金属管道(如水管、穿 部件(如电缆桥架、钢结构)、装置(如配电柜)及内 电线线路)等导体。为了防止雷电流产生的过电压击穿 隙,将雷电流分流到这些导体上,要求这些导体与防雷装

4.4.+本规范认可导体与防雷装置导体靠近时,有两种方法可

4.4.←本规范认可导体与防雷装置导体靠近时,有两种方法可

,+本规范认可导体与防雷装置导体靠近时,有两种方法 雷电流产生的过电压电击导体的危险。一种是绝缘隔离 中是等电位连接。在图1中。若d小于S,应将b与α 做等

位连接。作等电位连接时,管线导体应满足等电位连接对导体规 格的要求。否则应使绝缘间距满足安全隔离要求。设计人员可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但每种方法选取均应符合本规范相关 条款的规定。 2本款“金属物品”是针对古建筑物内任一方向外形尺寸 超过3m的金属物(如大的金属梯、金属栏杆、镀有金属的佛像 等),当此类金属物与大地或防雷装置未能绝缘隔离时,应与防 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如不便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时,应就 近写大地连接。 4.4.5本条是针对一些未设置防首击雷装置的古建筑,考虑到 闪电感应会对古建筑物内、外的非带电导体产生危险电位,危及

电感应会对古建筑物内、外的非带电导体产生危险电位, 近的人或物的安全,故要求对内、外的非带电导体做就近 接地电阻无要求。

2本款是1款的补充,强调不同导体之间的电偶效应的腐 蚀作用。常用材料中,需避免铜与镀锌材料的接触或非直接接 触,铜材的细小微粒对镀锌部件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在选择 材质时,应尽可能选择相同或电化学特性相近的材质。防腐蚀是 外部防雷装置最重要要求之一,包括金属支架、构件在内。在特 别恶劣的环境,建议米用非金属的固定支架、构件。 3放射性物质不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 4采用表面光亮的导体材料会影响古建筑原貌的观赏。 5表4.5.1是为了便于使用和应用,根据《雷电防护第 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2008 表6、表7综合所得。在综合过程中,鉴于古建筑的防雷保护装 置应具有耐久性和长寿命性,若需要详细资料可见《雷电防护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21714.3 2008 表 6、表 7。

2本款规定考虑防止由于雷电流通过引起的击穿、热熔或 然烧等因素。当不考虑易燃物时,金属板的厚度按本款第1项确 定。若古建筑采用的是非易燃材料,但当作为接闪器金属板击 穿、穿孔、热熔可能产生对其下面的古建筑材质引起损害,仍应 按第2项确定。 另外,自然接闪器是指古建筑上的下列导电体: 1)各部分导体件之间具有永久性的电气连接(如焊、螺 栓、螺钉、铆、卷边缝等); 2)导体材料规格符合本款第1项和第2项或本规范表 4.3.1的要求; 3)导体表面层未覆盖无用的绝缘材料(例如:薄的防腐 保护漆层约1mm厚的沥青层或0.5mm的PVC薄膜 层等可不视为绝缘材料); 4)导体是覆盖在屋面的薄板,或者是栏杆、管道、容器 或其他装饰物等。 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制订自的是防止由于接闪器安装方 式不当而引起火灾。接闪器安装在易燃物和可燃物两种材料的屋 顶上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接闪器安装不仅包括接闪器 本身,还包括接闪器的支架。 易燃材料指茅草、稻草等细小易点燃物。这些材料可能因雷 电的放电火星弓起燃烧,所以不充许在其上直接安装接闪器。在 易燃材料构成的屋顶安装接闪器时,接闪器通常需要距其表面 0.15m以上,且防雷部件(含支架)不能直接与易燃材料接触; 或在接闪器导体层面投影的两侧至少各外延0.5m范围内的易燃 物上覆盖不可燃物,接闪器安装在不可燃物上。 可燃材料指木材等可燃的材料。这类可燃材料热容性较大, 故需采取隔热措施。为了满足隔热要求,可以采用空间间隔 50mm;贴邻时,接闪器通常采用3mm厚度的不可燃绝缘垫层 进行隔离。

引下线的数量和位置布置需要充分考虑到:弓引下线越多,流 过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越小,则由于雷电流经过弓引下线产生闪络 或电磁效应产生的危险性越小。所以在有条件情况下,多设引下 线是有益的,而实际情况往往相反,不允许多设引下线。因此 一 定数量的引下线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及易受雷击的 部分,使雷电流均匀分流和以最短距离弓人地下。 4.5.4常用的接地装置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称A型接地装 置,即每根引下线终端的接地形成升放式或称放射型接地体(图 2);一种称B型接地装置,即围绕着建筑物形成封闭环形的接 州体(网2

部分,使雷电流均匀分流和以最短距离引人地下。 4.5.4常用的接地装置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称A型接地装 置,即每根引下线终端的接地形成开放式或称放射型接地体(图 2);一种称B型接地装置,即围绕着建筑物形成封闭环形的接 地体(图3)。

即每根引下线终端的接地形成开放式或称放射型接地体 ;一种称B型接地装置,即围绕着建筑物形成封闭环形的 体 (图 3)。

图2A型接地装置 引下线:2一水平接地体;3一垂直接地体

的是接地装置泄放雷电流时,对建筑物有相对平衡的电位;建筑 物四周的引下线之间相互等电位连接;而且当环路中发生一点断 开连接时,仍能保留接地装置原有的功能。此外,放射型接地极 在功能上不如环型接地极,因为放射型接地极是各个引下线各自 接到个接地极上,各接地极不相互连接,各自的接地电阻不 司;这些差异将引起雷电流在各引下线上的分布不均,引起各接 地极具有不同的电位。但由于其不需连接成环,对敷设接地极位 置受条件限制较小,方便施工,所以作为环型接地极的补充,是 不可缺少的。 在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埋深0.8m,距建筑物基础或台基 1.0m,是我国除寒冷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区域适用的习惯做法, 也为了施工简单、安全(不会破环古建筑物的台基)及今后维修 方便。冬季北方气温较低的地区,应考虑冻土深度,适当理深接 地装置。

5.1.3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对施工单位制订的防雷施工工艺 和方法,应通过古建筑管理部门的审查认可。审查的主要内容为 施工T艺和方法是否影响舌建筑原状,是否可能产生损坏,或间 接弓起不利于文物保护的影响等。 在踏查施T现场的基础上编制施工方案,制定施丁计划,通 常包括下列内容: 1施T安装T程量、施工计划进度表(施工工期); 2施丁质量保障计划(施工程序、施丁进度、施方法 施工丁艺); 3安全保障(包括施工人员名单、应急保障措施、安装脚 手架、施工安全警示标志等)计划: 4材料设备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计划: 5完成工程安装、调试、自检工作有关的安装材料、施工 所需的车辆、工具、器材、机械及鉴定合格的测试设备以及以上 设备的使用方式。 5.1.4本条列为强制性条文的的是防止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法 或防火措施不合适引起火灾,或产生高温损害古建筑的原状、舌 建筑内部物件,造成不可复制的损失。条文从古建筑内部和外部 两方面米取措施,避免火灾发生。 古建筑内部(含在古建筑上)进行防雷装置安装施工时,产 禁采用焊接等产生高温容易引起火灾的施工方法。在古建筑物外 部采用容易引起火灾的施丁工方法时,应远离古建筑,或采用防火 隔离等安全、可靠的防火措施, 防正施工可能引起的水家危及古

5.1.+本条列为强制性条文的围的是防止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法

或防火措施不合适引起火灾,或产生高温损害古建筑的原状、舌 建筑内部物件,造成不可复制的损失。条文从古建筑内部和外部 两方面米取措施,避免火灾发生。 古建筑内部(含在古建筑上)进行防雷装置安装施工时,严 禁采用焊接等产生高温容易引起火灾的施工方法。在古建筑物外 部采用容易引起火灾的施丁方法时,应远离古建筑,或采用防火 隔离等安全、可靠的防火措施,防止施丁可能引起的火灾危及古 建筑。

关资料,以便施工时参考: 1古建筑原有防直击雷接闪装置(接闪针、带、网、线, 的现状; 2需要安装外部防雷装置(避雷针、带、网)的每栋古建 筑脊(正脊、斜脊)、瓦、檐、柱等的尺寸大小、(每栋古建筑的 脊瓦尺寸都会有所不同:固定、支撑防雷装置连接部件的尺寸大 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定制相适的固定支撑部件,敷设用非 常规的方法。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不同尺寸的固定支撑、连接 部件)。 3引下线的现状、接地引人线间的距离; 4古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 5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包括施工范围内的电源线路、监 控、安防信号线路、消防或生活用水管线进人古建筑的方式和 路由; 6古建筑防雷施工现场示意图(施工位置及周围环境和古 树、地下管线、地宫等位置); 7曾经遭受过雷击灾害的记录等资料等

1古建筑不能因安装防雷装置而受到损害,故对支撑架 提出特殊要求。下面提供部分典型马形(U形)固定支架的 简图(图4)。但施T不限于这儿种形式,施工单位需根据现场 买际情况和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制作合适固定件。固定件需 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否则不能满足紧固件的固定功能。但 也不能过大,过大可能会由于本身的压力而损害古建筑支 撑点。

图4支撑件示意图 避雷线:2—ΦM5机螺丝/8×10长孔:3—25×4镀锌扁钢扭转90%

1本款再次强调防止施工人员在古建筑附近使用焊接等容 易弓引起火灾的施丁方法,容易引起火灾的施工方法在第5.1.4条 中已定为强制性条文,这里不重复列为强制性条文。 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规定引下线的金属支撑架不能在木 结构体上直接固定,主要是防止雷击泄流时的热效应会引起木结 构材质损伤或引起火灾。隔热层材料要求见本规范第4.5.2条第 3款的说明

1在敷设接地装置前,通常需查清下列内容: 1)接地装置施工的范围内古建筑的基础范围、古建筑 (大殿、塔)的地宫、地宫甬道等地下设施所处位置。 2)接地装置施工位置与古树、地下管线、排水道、地宫 及道等的距离。在不对上述等设施造成破坏的前提 下完成接地装置的敷设。 1本款是针对5.1.4条强制性条文,对于现场不能采用焊 妾施工的部分,则可用螺栓连接或机械压接接方法。当采用压 妾时,连接处可以采取除去氧化层、涂刷导电胶处理,打双孔: 并采取双螺母加弹簧垫圈连接的防腐技术措施

1本款规定在古树上安装避雷针时,避雷针与引下线不能 用钉子钉死在树身和用铁丝捆扎在树身上。此规定是为避雷针与 引下线钉子钉死在树身和用铁丝拥扎在树身上会造成对古树的损 。铁丝捆扎后,随古树于的长粗,捆扎铁丝会嵌在树干内,造 戒古树坏死或遇大风时会从铁丝捆扎处断裂。所以作此规定。 2本款考虑使用各类降阻剂和电解离子接地体等材料,会 亏染古树附近的土壤,对古树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环 境保护,因此,本条规定距古树5m内不允许使用各类降阻剂和 电解离子接地体等材料来降低接地电阻。

5..1本条规定,在施工安装前,质量监督人员须对所有将安 装的防雷器材,如:接闪器(针、带、网)及其连接和固定部 牛、避雷器(包括其后备保护装置一一断路器或熔断器)、等电 应连接部件、接地体(包括有环保证明的降阻剂)等与施工图 纸、相应的防雷设备或器材说明书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比对检 查,并做好记录,由双方(质量监督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确认 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安装

门上应测,刻 接地电阻和其他参数测量等,进行竣工检测。古建筑防雷工程是 对历史文物进行安全保护的工程,是按照防雷设计和技术规范要 求实施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部位施工质量不合格,将会形成安全 隐患,而致使舌建筑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本条规定凡是在 施工和在竣工检测中,需要对隐蔽工程和高空作业的施工项目进 行随工检测;对接地电阻和其他参数测量等,进行竣工检测。检 查测试不合格的项自,应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满足要求 为止。

5.6.1工.程完T后,施工单位组织自验检查,可以将发现的问 题改进完善。自验检查合格后再审请竣工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 率高,整体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率也高。 自检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古建筑防雷装置的外观: 防雷装置的完好性; 外部防雷装置安装方式、安装工艺、各连接部件的完好无损 坏状况及其与古建筑工艺造型和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性; 安装莲接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完好性、紧固性和安装工艺: 对于采取有内部防雷装置的古建筑,还应检查各类浪涌保护 器的外观、安装位置、数量、型号、安装工艺、SPD连接导线 的色标及连接牢固程度。

对隐蔽部分,利用设计资料或隐蔽工程质量监督资料查验 核实。 按照古建筑防雷装置的设计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检测测试。 对古建筑防雷工程质量、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做出判定。 项目建设所涉各类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汇总整编,准备 验收。

6.1.1专家一般为防雷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的防雷专业人员。 6.1.2古建筑防雷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通常需要在工程质量 验收以前,准备好下列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1全部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设计图)以及施 工中对原设计的更改说明或更改批准文件及古建筑管理单位、设 十和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的洽商记录; 2施T工程量及I程说明; 3设备、器材明细表及必要的设备、器材性能检测报告; 4施工记录和随工验收、自验检测记录; 5隐蔽T程检测、验收记录,必要时提供绘制的图纸或照 片、录像资料。

6.1.1专家一般为防雷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的防雷专业人员。

6.2. 1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本规范附录C确定。 6.2.2 引下线需要特别重视防接触电压的安全措施。 6.2. 4 接地装置的验收应查看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的图片 资料),填写相关参数。

表6电涌保护器接入系统的模式

线形式1:接在每一相线(和中性线)与总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 线形式2:接在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 (对三相系统可称为“3十1”形式,对单相系统可称“1十1”形式)

7.1.3本条是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第4.5.8 条强制性条文提出的,引入目的是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维护和管 理工作中重视,避免由于随意悬挂电线等导体而产生危险。因为 古建筑建造时,未设现代系统和设施,往往是后来引入的。在对 古建筑考察、调研,看到许多随意架空引入电力线路,电信线 路GB 50336-2018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原版,电视线路,许多外露引人水管,消防水管等。这些机电服务 设施引人,特别是架空线路引人,一方面架空线路本身易将雷击 危险引人建筑物内;另一方面利用接闪器支撑杆来架设架空线, 在接闪杯、线受雷击时,该雷击有可能沿架空线路引人室内,这 是特别危险的。按理应将其定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但考 意到本规范不进行外线设计,是一种提示,故不列为强制性条 文。在西藏布达拉宫,屋顶由于引人消防水管,且未按防雷要求 处理而曾遭雷击,引起建筑物损坏。所以本规范中提出来以引起 注意。

7.1.1舌建筑保持原状,包括不宜在上加彩灯等装饰物 “宜”主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天安门等由于特殊 设节日彩灯。

7.1.1舌建筑保持原状,包括不宜在上加彩灯等装饰物。使用

7. 2日常检测与检查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定 义,检测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 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检查是 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分进行目测检查,对隐蔽部分利用原设计资 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实的过程。

JB/T 4207-2020 手动起重设备用吊钩及闭锁装置.pdf统书号:15112:26283 定 价: 1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