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DX/JS 002-2020 宁波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细则.pdf

甬DX/JS 002-2020 宁波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细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0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甬DX/JS 002-2020 宁波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细则.pdf

.5.7板柱一剪力墙结构楼板设计时应考虑活载不利布置。

6.5.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0第6.6.3条第3款规定: 板柱节点应进行冲切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计入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 切,节点处地震作用组合的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反力设计值应乘以 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板柱的增大系数分别取1.7、1.5、1.3。板柱 节点应根据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配置抗冲切钢筋或抗剪栓钉。

6.5.9地下室的底板和楼板,板柱节点如采用托板结构形式

.5.9地下室的底板和楼板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板柱节点如采用托板结构形式时,应 主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构造要求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一2010第6.6.4条第1、2款规定。 6.5.10板柱节点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 面面积,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11第6.6.4条第 3款的规定。 6.5.11无梁楼板开局部洞口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JGJ3一2010第8.2.4条第3款规定。 6.5.12主楼以外地下室面积较大时,地下室顶板应根据建筑首层室列 布置确定消防车通道范围。 6.5.13对于消防车通道,人防荷载可不与消防车荷载组合。当顶板之 上有覆土或其他填充物时,消防车轮压应按照覆土厚度折合成等效荷 载。 6.5.14当地下室平面某一方向的平面尺寸较大,温度作用产生的结构 变形或应力可能超过承载能力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应考虑温度作 用效应。 6.5.15地下室顶板设计应考虑施工 更用过程的荷载并提出荷载的阻

.5.15地下室顶板设计应考虑施工、使用过程的荷载并提出荷载的 直要求,活载如无特殊说明一般取8KN/m²。

6.6.1地下室外墙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地下室外墙的主要荷载为:结构自重、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 地下水压力及人防荷载等。 《2无人防荷载组合时,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内外表面的裂缝宽度限 值0.2mm的要求进行裂缝验算与控制, 3计算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承载力时,侧向土压力引起的效应 应为永久效应;当考虑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 分项系数取1.3;当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 载分项系数取1.4;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可取静止土压力,静止 土压力值应根据墙外土体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考虑地面荷载的影 响。

不应小于450mm,地下三层外墙厚度不应小于600mm。 6.6.3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除主楼竖向构件外 不宜高于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6.6.4地下室外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 抗裂及防渗等要求。地下室外墙作为主楼墙体一部分时,应满足主楼 承载力要求。

.6.7在外墙顶端、中间层楼板处应设置梁高不少于1.5倍墙厚的暗梁 底板应设置梁高不少于1.5倍墙厚和底板厚度较大值的暗梁,暗梁纫 穷上下均不小于3业18。

6.6.8外墙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内外侧均应附加直径8~10mm的 钢筋,间距不大于300mm,插入柱子满足锚固长度,伸出柱边7 1500mm。

6.6.9地下室的后浇带最大间距不应超过60m。

图7.1.10异性板示意图(L1/L≥2/3)

7.1.11在现浇异形楼板阳角处,板面应设置放射受力筋,钢筋的数量 不小于7业8,伸入板内长度不小于板短跨的1/3,且不小于1.5m。或 在阳角处设置上下两层与受力主筋平行的双向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直 径不小于8mm,间距同原受力筋,范围和长度均不小于板跨的1/3, 且不小于 1.5m。

1当为了降低建筑楼层层高而取梁高的低值或采用宽扁梁形式 时,应进行挠度、抗裂复核,且应全面衡量由此产生的技术经济指标 的合理性。 2支承次梁的框架梁与次梁的梁高高差不宜小于50mm,女 如支承 梁的下部配置双排钢筋,则其与相交梁梁高高差宜大于100mm。并字 梁及悬臂梁梁端的封口梁的梁高高差不受此限制。

3与悬臂梁相连的梁,其梁高不宜小于悬臂梁根部梁高,否则宜 竖向加腋以过渡(悬臂梁端支座沿梁方向的柱或剪力墙截面较大时除 外)。 4跨度较为悬殊的连续梁,其截面高度可分别按其跨度大小取不 司的数值,而其截面宽度宜取一致,以方便梁顶部钢筋贯通。 7.2.2框架梁不应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当次梁支承于剪 力墙连梁上时,该次梁跨度不应大于4.0m。次梁在连梁上的搁置端可 按铰接处理。 7.2.3框架梁与剪力墙端部边缘构件单侧相连时,应按刚接考虑;框 架梁与剪力墙中间平面外相连时,可按铰接考虑;次梁与剪力墙中间 平面外相连时,应按铰接考虑。当梁支座按铰接考虑时,其端部顶面 纵向钢筋不小于底面的40%设置。 7.2.4梁钢筋平面外伸入剪力墙应满足钢筋锚固要求,钢筋锚固段的 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bE。当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满足要求时, 应采取设置端柱、扶壁柱等措施。

预留洞口尺寸限值除满足计算外尚应符合图7.2.5所示要求

7.2.5梁侧预留洞口尺寸限值除满足计算外尚应符合图7.2..

日7.2.5梁水平留洞尺寸限值与构造 23

7.3.1框架柱宜优先采用矩形截面,若建筑需要可采用圆形截面。 架柱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当为矩形截面时,截面短边尺寸不应小于框架计算层高的1/15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当为圆形截面时,圆柱直径不应小于框架计算层高的1/12。 7.3.2柱可沿建筑物高度分段缩减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避 免柱子竖向刚度突变,每侧每次收级不宜超过100mm,且缩柱位置不 应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发生在同一层

柱纵筋宜对称均匀布置,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纵筋配 不应大于5%。矩形截面柱的角筋直径不应小于柱侧纵向钢筋直

径,当柱配筋由内力控制且单侧配筋较多时,其角筋可采用并筋的配 置形式。

置形式。 7.3.4对存在跃层柱的结构,跃层柱的抗震等级宜按提高一级设计 同时应适当加强其余框架柱的抗剪承载力。 7.3.5框架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结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3.4对存在跃层柱的结构,跃层柱的抗震等级宜按提高一级设计。 同时应适当加强其余框架柱的抗剪承载力。

7.4.1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双向布置剪力墙,形成空间结构,应避免形成单向布置剪力 墙并以跨高比较大的框架梁联系另一方向短墙肢结构 2剪力墙的布置应结合建筑平面,采用长短墙结合方式,不应全 部或大部分采用短肢剪力墙。 7.4.2除装配式住宅外,住宅剪力墙厚度:外墙不应小于240mm,其 余部位不应小于200mm。平面外有单侧框架梁搁置的剪力墙,墙厚不 应小于240mm。 7.4.3高层住宅不应采用较多短肢剪力墙结构。对由连梁相连的剪力 墙墙肢,当连系剪力墙肢的梁跨高比大于2.5时,应按单独墙肢判断 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7.4.4多层住宅中的短肢剪力墙应满足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JGJ3 中相关要求。 7.4.5剪力墙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应满足表7.4.5规定。

表7.4.5剪力墙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限值(%)

.4.7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不应超过表7.4.7的限值

表7.4.7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7.4.8重力荷载作用下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不应超过表7.4.8 值。

荷载作用下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不应超过表7.4.8的限

表7.4.8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7.4.9重力荷载作用下的一字形截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不应超过表 7.4.9的限值。

表7.4.9一字形截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7.4.10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应按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JGJ3中图7.2.15阴影部分采用,其最小配筋应满足表7.4.19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配筋应满足止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的要求。 2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岩墙肢的长度1c和体积配箍率入V应符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表7.2.15要求,其中μN应

取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底层墙肢的轴压比。 3纵筋间距不应大于200;箍筋、拉筋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应大于 200。

表7.4.10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要求

7.4.12设计应尽量避免一字形截面剪力墙,当不可避免时,其墙厚应 不小于层高的1/12,且不小于240mm。一字形剪力墙竖向和水平钢筋 的配筋率,应满足表7.4.12规定。底部加强部位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 钢筋配筋率一、二级不应小于1.4%,三、四级不应小于1.2%,其它 部位一、二级不应小于 1.2%,三、四级不应小于1.0%。

表7.4.12一字形截面剪力墙竖向和水平钢筋的配筋率限值(%)

7.4.13不应采用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构件。 7.4.14当外围剪力墙采用一字形剪力墙时,且墙端部有与其垂直的单 则楼面梁搁置,梁下墙体应布置端柱或翼墙。 7.4.15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其外圈应设置封闭箍筋 不应以剪力墙水平筋替代封闭箍筋。 7.4.16当剪力墙的端柱、扶壁柱等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竖向钢筋、箍 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

进行设计。异形柱仅用于三层及以下的低层住宅。 7.4.18应复核高层建筑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下竖向构件的受拉情况,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竖向构件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如局部构件为小偏 心受拉,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提高一级,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 准值时应设置型钢。 7.4.19同一轴线上两片相邻的剪力墙应设连梁相联,不应用垂直方向 两外悬挑梁封口梁替代连梁(图7.4.19)

图7.4.19剪力墙连梁设置要求示意

7.4.22预留洞口及设备管线的布置应避开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7.5节点设计及非结构构件

5.1梁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大于5MPa时,梁柱节点混凝土 丁随梁一同浇筑,否则应采取钢丝网分隔浇筑或按柱混凝土强度等纫 尧筑。

7.5.2住宅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

住宅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

8.0.1防水混凝土及其原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8.0.2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应根 据地下工程理深确定,并应根据一级防水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抗 渗等级应符合表8.0.3规定。抗压强度应满足工程结构要求。

表8.0.2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8.0.3基础桩头或抗浮锚杆的防水可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防水层的保护层与桩头间应留凹槽并嵌填止水条或密封材料。桩头顶 部及侧面至密封槽均应做防水处理,桩头防水涂料应刷至桩头面以下 150mm,以保证与底板防水层搭接;钢筋根部应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 密封。 8.0.4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变形缝的宽度宜 为20~30mm,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8.0.5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后浇带宜采用中埋金属止水带构造措 施,并加强其它建筑防水构造措施。 8.0.6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 的距离应大于250mm;穿墙管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应加焊止水 环;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 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8.0.7钢板止水带宜选用低碳钢,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 于3mm。 8.0.8厨房、卫生间四周砌体墙根应浇筑同墙宽的不低于C25的细石 混凝土导墙,高出地面完成面宜为200mm,遇门洞断开。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

宁波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细则

总则 .36 术语.. 基本规定.…. ..38 3.1一般规定. .38 3.2抗震设计 ..38 3.3结构体系与结构形式 ...38 3.4材料, ..39 荷载与作用 结构计算分析及参数的选择 地基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43 6.1勘察报告及参数取值 ..43 6.2基础选型及设计 ..43 6.3地下水作用效应计算. ..43 6.4地下室底板设计, ..44 6.5地下室中间楼板、顶板设计 6.6地下室外墙设计 .44 结构构件及节点的设计 ..45 7.1板设计, ..45 7.2梁设计. ..45 7.3柱设计, ..46 7.4墙设计 ..46 7.5节点设计及非结构构件 防水设计 48

1.0.1宁波市城乡住宅工程结构设计均应按本细则执行。改建住宅、 40年产权的公寓楼的结构设计,可参照本细则的各项规定。 1.0.2宁波市城乡住宅工程结构设计首先应执行本细则。如与现行国 家、地方规范、规程和细则不一致,则以本细则为准,

.0.1本细则规定的住宅范围包括与住宅相连商业及其他建筑物,包 含整个小区地下室。

3.3 结构体系与结构形式

3.3.1住宅的结构体系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住宅的安全和经济 性,异形柱结构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低烈度的高度低、柱距小 荷载轻的一般住宅建筑。 3.3.4伸缩缝间距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执行。如建 筑平面长度超过规范允许值,设计应进行相应计算及采取有效的措施 减少温度应力等产生的不利影响;施工上应在建筑材料选取、养护等 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 3.3.53.3.6此类建筑楼梯间与主体连接较弱,其自身刚度往往不足 因此规定其高厚比要求,并提高抗震措施。

4.2产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 9.2一2017规定的钢筋抗震性能指标提出,凡钢筋产品标准带E编号 勺钢筋,均属于符合抗震性能指标。

4.0.5覆土荷载对结构不利时,土容重可取20kN/m,覆土荷载对结构 有利时,土容重可取18kN/m3。 4.0.6荷载规范中宁波市的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kN/m²,而全国基 本风压分布图中宁波区域风压等值线变化很大,从0.5kN/m?到1.2kN m²,因此要注意宁波沿海区域与老城区的区别,条文中提出的部分 区域基本风压取值是针对以往设计时不太统一的区域。另外,当场地 离海岸线有一定距离,但场地与海岸线之间没有遮挡物,地面粗糙度 也应定为A类。

5结构计算分析及参数的选择

5.2计算分析程序及计算模型

5.2.4刚域对结构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结构分析中应合理考虑 刚域效应。当计算结构整体控制指标时,例如周期、位移比等,宜不 考虑刚域效应,当进行构件设计时,宜考虑刚域效应。不同结构形式 对刚域效应的敏感性也不同,建议框架结构可考虑刚域效应,含剪力 墙结构可不考虑刚域影响。另外,考虑刚域影响也更符合强柱弱梁的 抗震设计要求。

刚域效应。当计算结构整体控制指标时,例如周期、位移比等,宜不 考虑刚域效应,当进行构件设计时,宜考虑刚域效应。不同结构形式 对刚域效应的敏感性也不同,建议框架结构可考虑刚域效应,含剪力 墙结构可不考虑刚域影响。另外,考虑刚域影响也更符合强柱弱梁的 抗震设计要求。 5.2.7对于楼板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大洞等造成的楼板不连续,因为 楼板不能满足水平位移下刚度无限大的假定,结构计算时应按弹性板 考虑。satwe计算软件中弹性板有弹性板3、弹性板6、弹性膜三种 不同单元,本条款所指情况,楼板应指定为弹性膜。 5.2.8如果坡屋面按平屋面输入或者把坡屋面作为荷载加到下一层进 行计算,都不能止确模拟屋面梁偏心受拉、偏心受压的受力特点,产 生较大的计算误差。自前分析计算软件基本都能较方便实现坡屋面按 实际空间形态建模,计算建模应按实际空间形态输入。为了准确计算 坡屋面结构受力,satwe软件中还需定义坡屋面甚至下层楼板为弹性 楼板(弹性膜)。 5.2.9在水平力尤其是地震力作用下,楼梯梯段相当于斜撑构件,对 结构整体及楼梯间附近构件受力都会有一定影响,对框架结构影响无 为明显,对剪力墙结构影响相对较小。故对框架结构,结构模型中应 按实际输入楼梯结构,而对剪力墙结构,可以按楼板厚度为零,按荷 载简化输入。框架结构计算分析时宜按照带楼梯模型和不带楼梯模型 包络设计。

.2.9在水平力元其是地晨力作用下,楼梯梯段相当于斜撑构件,对 结构整体及楼梯间附近构件受力都会有一定影响,对框架结构影响尤 为明显,对剪力墙结构影响相对较小。故对框架结构,结构模型中应 按实际输入楼梯结构,而对剪力墙结构,可以按楼板厚度为零,按荷 载简化输入。框架结构计算分析时宜按照带楼梯模型和不带楼梯模型 包络设计。

5.3计算分析中主要参数的选择

5.3.8第2款:对于satwe软件,厚板转换层应采用弹性板3,其平面 为刚度无穷大,可以真实计算平面外刚度。对板柱剪力墙结构宜采用 弹性板6,可以真实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和平面外刚度。对楼板大升洞 及连接薄弱处应指定为弹性膜,可以真实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平面

6地基基础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6.1勘察报告及参数取值

6.1.5自前带地下室工程设计试桩及工程检测桩,常为指定桩,并且 数量较少,检测桩与大规模工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水平有一定区别。

6.2.7布桩的平面系数为主楼范围内工程桩截面面积之和与主楼范围 内工程桩外围边缘切线连线的围合面积之比 6.2.9竹节桩应取桩身外径,不得取节外径。 6.2.11静荷载试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恰当提高, 6.2.12通过较多项目工程桩检测结果统计,采用后注浆的基桩竖向承 载力特征值离散性较大,后注浆的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幅度不 应大于非注浆的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30%是合适的。 6.2.16预应力管桩用于抗拔桩时,桩顶与承台之间、管桩桩段之间的 连接节占应作专门设计,不应直接用相关设计图集

6.2.16预应力管桩用于抗拔桩时,桩顶与承台之间、管桩桩段之

6.2.16预应力管桩用于抗拔桩时,桩顶与承台之间、管桩桩段之间的 连接节点应作专门设计,不应直接套用相关设计图集

6.3 地下水作用效应计算

6.3.1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不应采用勘察期间或施工期间的场地实际 水位,而应根据场地历年最高水位和使用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综合确定。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及工程建成后的地形地貌是否改 变等因素综合确定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 由于地下室抗浮设计主要针对有围合的地下室,所以地下室车道 入口或人行通道入口也可作为抗浮设计水位的参考标高之一,也应考 虑高水位期间地下室车道入口或人行通道入口是否堆沙包挡水。 6.3.2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按最不利情况下进行,不包含所有活荷载。 6.3.4地下室中每个承台抗压设计时水浮力提供的有利标准值,根据宁 波水文条件和工程经验,并考虑结构安全,对全地下室,统一规定为 不大于平衡基础和底板自重,半地下室不考虑水浮力的有利作用

6.3.5设计基准期内的稳定水位可近似取抗浮设计水位减1

.3.5设计基准期内的稳定水位可近似取抗浮设计水位减1m。

6.4.6高层建筑基础不但应满足强度要求,而且应有足够的刚度,方 可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条基础挠曲度△L的定义为:基础两端沉 降的平均值和基础中间最大沉降的差值与基础两端之间距离的比值。 6.4.7纯地库底板来用倒无梁楼盖结构时,需进行复杂楼板有限元计 算;计算时应注意有限元的合理划分,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6.4.11同一主楼的高层建筑基础,基础理深应一致,山区基础根据情 况可另行处理

6.5地下室中间楼板、顶板设计

6.5.2根据无梁楼盖及空心楼盖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近儿年名 下室出现倒塌事故,地下室顶板不应采用无梁楼盖及空心楼盖 系

6.5.2根据无梁楼盖及空心楼盖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近儿年各地地 下室出现倒塌事故,地下室顶板不应采用无梁楼盖及空心楼盖结构体 系。 6.5.3为了有效传递地下室的水平力,地下室中间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 50mm

6.5.3为了有效传递地下室的水平力,地下室中间楼板厚度不应小于 50mm。

6.6.1静止土压力值应根据墙外土体的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考虑地 面荷载的影响,不能统一取0.5。 6.6.7在外墙设置暗梁有利于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产生。 6.6.8外墙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内外侧附加加强钢筋,有利于分散墙 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竖向裂缝的出现。

7.1.3核心简剪力墙周围、较大洞口周边、狭窄长条连接部位等楼板 薄弱处应按此条加强。 7.1.4高性能混凝土指粉煤灰混凝土等。 7.1.7当个别竖向构件转换时,可仅对与转换梁相邻柱网范围内的楼 板按此条加强,其它部位的楼板板厚宜取120~150mm。 7.1.10近年来住宅楼板裂缝引起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多,楼板平面不规 则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对于特别不规则楼板DB34/T 3325-2019 地下管线竣工测绘技术规程,楼板实际配筋与有 限元计算结果并不完全符合,所以适当控制楼板平面形状是有必要的

7.3.4框架柱的地震力按刚度分配,但跌层柱侧向刚度较止常框架柱 刚度小,分担的地震作用也小。在大震作用下,当同层其他框架柱开 始进入塑性后,地震力将向处于弹性状态的跃层柱转移,形成逐个破 坏的局面。 7.3.5柱主筋与箍筋、拉结筋等作十字交义形焊接时,易使纵筋变脆

.3.5柱主筋与箍筋、拉结筋等作十字交义形焊接时,易使纵筋变脆, 不利抗震。

7.4.1短肢剪力墙受力特点接近于异形柱,抗震性能较差,为安全起见, 在高层住宅结构中不应全部或大部分采用短肢剪力墙 7.4.2剪力墙平面外刚度有限,当剪力墙厚度较小时,经常不能满足其 平面外搁置的梁的纵筋水平锚固长度,故当平面外有单侧框架梁搁置 时,剪力墙厚度要求适当提高。 7.4.5~7.4.12对剪力墙、短肢剪力墙、一字形剪力墙几种不同种类的 墙体,底部加强部位与其他部位的墙体配筋率、轴压比分别做了区分, 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相关要求的低限。 7.4.14住宅外墙采用一字形剪力墙时,平面外的刚度及承载力、稳定 性均较小,无其当东西山墙端部平面外承受较大截面及荷载的飘窗框 架梁作用时,刚性连接的框架梁梁端弯矩使一字形剪力墙平面外产生 较大的弯矩,应特别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墙肢抵抗平面外弯矩的能力。 7.4.15为加强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他部位构 造边缘构件的外圈箍筋应采用封闭箍筋, 7.4.21剪力墙结构在地下室顶板与屋面标高处设置暗梁,可有效加强 楼板与墙体的整体性,提高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暗梁钢筋宜与同 轴线上相邻框加泌连逊上部钢等一以利王钢箔贯通

7.5节点设计及非结构构件

5.2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3J104规定GB/T 42140-2022 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操作系统性能测试指标和度量方法,仅非抗震区内墙可用L型铁件连接件替代拉结筋。

8.0.2由于宁波市为沿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四周往往常年 被水包围,本细则适当提高了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8.0.3近年来因桩头处理不好引起工程渗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分析 其原因,主要是在以下几个部位形成的: 1头钢筋与混凝土间; 2底板与桩头间的施工缝; 3混凝土桩身与地基土两者膨胀收缩不一致形成缝隙。 因此本条规定了桩头所用防水材料的性能,并强调桩头防水应与 主体防水连成一体,形成整体防水性。 8.0.4因变形缝处是防水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 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分,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造成不利 影响,因此条文作了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规定。 沉降缝和伸缩缝统称变形缝,由于两者防水做法有很多相同之处 故一般不细加区分。但实际上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沉降缝主要用在 上部建筑变化明显的部位及地基差异较大的部位,而伸缩缝是为了解 决因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以避免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因 此修编时针对这点对两种缝作了相应的规定。沉降缝的渗漏水比较多 除了选材、施工等诸多因素外,沉降量过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自前 常用的止水带中,带钢边的橡胶止水带虽大大增加了与混凝土的粘结 力,但如沉降量过大,也会造成钢边止水带与混凝土脱开,使工程渗 漏。根据现有材料适应变形能力的情况,本条规定了沉降缝最大允许 沉降差值。 《对防水要求来说,如果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过大,则会使处理 变形缝的材料在同一水头作用下所承受的压力增加,这对防水是不利 的,但如变形缝宽度过小,在采取一些防水措施时施工有一定难度, 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根据目前工程实践,本条规定了变形缝宽度的 取值范围,如果工程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宽度。用于伸 缩的变形缝在板、墙等处往往留有剪力杆、凹凸处,接缝宽了不利 于结构受力与控制沉降。 8.0.6预先埋设穿墙管(盒),主要是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再重

是为了便于防水施工和管道安装施工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