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071-201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pdf

GBT51071-201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4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071-201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pdf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755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DL/T866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DLT1074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 《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01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143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 《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DL/T5157 《电力线载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T5189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 《220kV~500kV变电所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522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5364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 《电力系统同步数学系列(SDH)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L/T5404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5457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LI/T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GB/T51071一2014, 经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2月2日以第667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在调研、总结国内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Q/GDW 10514-2018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总结提炼智能变电 站试点建设成果,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梳理、细化智能变电站设计 相关技术要求,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形成“安全可靠、先 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原则和要求。 为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 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 文规定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6.1建、构筑物 (47) 6.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47) 6.3给水和排水 (47) 7 消 防 (48) 8节能和环保 .· (49) 8.1节能 (49) 8.2环保 (49) 9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50)

6.1建、构筑物 (47) 6.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47) 6.3给水和排水 (47) 7 消 防 (48) 8节能和环保 .· (49) 8.1节能 (49) 8.2环保 (49) 9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50)

1.0.5本规范章节内容是在变电站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智能 变电站设计的相关规定,重点针对变电站智能化部分的设计内容。 常规部分设计内容的相关规定直接引用现行标准、规范。本规范 符合变电站现行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与目前已发布的其他智能 变电站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技术原则上一致。

2.0.4本条中IED(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为智能电子设 备,是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协调工作的设备,它具有从(或到)一个 外部源接受(或发送)数据/控制(例如,电子式多功能表计、数字继 电保护、控制器)的能力

2.0.7现阶段装置功能集成主要原则有:按照被控对象集成,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保护测控计量集成装置等,按照输入数据质量 相同集成,如计算机监控系统测控装置与相量测量装置的电流电 压测量对采样值的输人数据质量的要求相同,可将两者进行装资 的软硬件集成,按照控制策略优化集成,如备自投、过载联切、低频 和低压自动减载等功能可由站域保护控制装置实现。集成装置可 根据硬件处理的需要采用一个IED或多个IED实现,采用多个 ED时,IED之间并非彼此独立的硬件装置,而是由几个IED构 成一个系统来共同完成相应功能。

3.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技术规程》DL/T 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站址选择仍适用。 3.1.2站址选择时*些外部条件如城乡规划、进出线条件、大件 设备运输、站外电源等往往成为决定站址成立与否的关键因素,因 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1.3对变电站安全性影响较大且难以采取治理措施的不良地 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塌陷区和地震断裂地带等,在站址选择时 应加以避免。对于可以采取措施治理的场地,站址选择时宜避开 不良地质的影响,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治理措施。 3.1.4变电站用地选择时应贯彻“十分珍借、合理利用土地和切

3.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技术规程》DL/T

3.1.3对变电站安全性影响较大且难以采取治理措施的不良地

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塌陷区和地震断裂地带等,在站址选择时 应加以避免。对于可以采取措施治理的场地,站址选择时宜避升 不良地质的影响,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治理措施。

3.1.4变电站用地选择时应贯彻“十分珍借、合理利用土地和

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林地、茶 场、果园和鱼塘,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占用好地。如采用废弃场地 作为智能变电站站址,应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使其达 到国家标准。

3.1.5智能变电站对外的影响主要指地电位升高、电磁感应、天

肥文电人 线电干扰等对邻近设施的影响,以及噪声对周围居民区等的影响 周围环境对智能变电站的不良影响主要指污移、剧烈振动及易燃 易爆的危险场所等对变电站的影响。在城市或旅游区建站时,应 注意智能变电站与城建规划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3.2.1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3.2.1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220kV~750kV变电站技术规程》DL/T5218对330kV750kl

3.2.1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智能变电站的总布置仍适用。

3.2.2.变电站总平面的位置及方向、进站道路、排水路径、线路方 向及形式是变电站站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总布置的基本条件, 应结合站址环境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尽量适应站址的环境条件 并符合规划要求,同时要获得工程投资的最大行业效益和社会效 益。环境条件包括场地水文气象、自然地形和坡度、周围既有的建 (构)筑物、交通、排水系统;充分预测风、沙、雪、雨等水文气象对于 变电站运行条件的影响,优选总布的方向、坡度和其他有效的防 灾猎施;尽量减少由于变电站建设引起的既有建(构)筑物改造或 拆迁,同时还应合理利用既有地形,规整用地,减少土石方和边坡 工程量,减少水土流失,规划包括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电力系统规划,应做到相互协调,防止规划冲突:排水路径有地 面排水沟渠和地下管道排水。变电站进出线路对于站区周围的建 设性土地利用环境具有一定影响,包括电磁场强、观瞻效果,必须 协调规划,选择合适的线路方向、形式或其他措施,使影响程度达 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对既有建(构)筑物和地下与地上既有管线的 交叉跨越可以采用架空明线、架空电缆、地下电缆等形式。

3.2.4智能变电站费彻节药用地的国家政策,整合建筑物功能

精简不必要辅助生产的附属生活用房,采用联合建筑,提高场地使 用效益。

3.2.6竖向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布暨,

3.2.7本条明确了智能变电站光缆、电缆的敷设方式。

3.2.8、3.2.9这两条明确了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变电站的围 墙、大门的安防要求。

4.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4.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主接线设计仍适用。 4.1.3通过经济技术论证后,在不影响可靠性和必要的灵活性 以及操作检修方使性时,可采用断路器较少的接线型式以降低 投资。

4.2.1现行行业标准《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高压设备的选择仍适用。 4.2.2本条明确了变电站高压设备的选用应综合考虑可靠性、维 护量和经济环保因素。 4.2.3本条明确了现阶段一次设备智能化需具备的“测量数字 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的特征。 4.2.4应充分考虑到变电站和所监测设备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合 理选择监测范围和监测方式,满足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 4.2.5~4.2.8考虑到现阶段状态监测技术的成熟度和相关产品 的性价比,明确了一次设备的主要监测范围为主变压器、高压电抗 器、组合电器(GIS和HGIS)、柱式断路器和避雷器。

4.2.9本条提出了互感器的选型和配置原则

电子式互感器相比常规电磁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抗饱和能 力强、线性度好等优势,可避免常规电磁式互感器铁磁谐振、绝缘 油爆炸、六氟化硫气体泄漏、CT断线导致高压危险等固有问题, 同时可以节省大量铁芯、铜线等金属材料,

近年来,电子式互感器逐步应用于高压甚至超高压电网,基于 不同测量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的技术特性及经济性与传统的常规 电磁式互感器有较大差异,互感器的选型和配置应兼顾技术先进 性和经济性。 智能变电站中,电流、电压信号传输的数字化可以通过配置电 子式互感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采用常规的互感器并配置合 并单元的方式实现。 考虑到电子式互感器一般采用复合材料或SF。气体绝缘,可 独立安装,也可与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变压器以及气体绝缘组合电 器等其他设备集成安装。

4.3配电装置及无功补偿

4.3.1现行行业标准《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配电装置设计仍适用。 4.3.2现行国家标准《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和现 行行业标准《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T5014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计仍 活用

4.3.3当变电站有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接入要求时,考虑

到这些电能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无功补偿的设备选型和 配置方案应满足其接人系统的要求,以保障清活能源的接入和电 网自身的稳定可靠。

4.4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4.4.1现行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暨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4.4.1现行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暨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过电压保护设计仍 适用。

4.4.2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

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接地设计仍适用。

4.5.1国家现行标准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和 《220kV~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对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站用电设计仍适用。 .5.2考虑到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技术经济合理时,可利用太 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作为站用电电源补充。

4.6.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对330kV~ 750kV智能变电站的照明设计仍适用。 4.6.2根据节能理念,在户外照明、建筑物户内通道照明方面应 用光控、感应控制等成熟技术手段,实现节能降耗。 4.6.3照明系统的控制回路应接入变电站的变电站辅助控制系 统,实现针对设备的灯光远程控制,以便与图像监视、火灾报警、电 子围栏等设备的联动控制

4.7光、电缆选择及数设

4.7.1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火力发 电厂与变电所防火规范》GB50229和《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对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光、电缆及敷设设计仍适用。 4.7.2二次设备室内环境较好,宜使用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屏 蔽双绞线。跨房间的连接,特别是距离较长或有一部分路径在户 外时,宜采用光缆。对手保护GOOSE和采样值信息,由于可靠性 要求高,在各种干扰下丢包率应为0,推荐采用光缆连接

4.7.3与双重化保护连接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装置均按照双

套配置,为保证两套保护功能上的独立性,用于SV采样、GOOSF 跳闸的通信回路应相互独立,实现余配置。两面屏柜间多套装

置需实现光纤回路的互联时,在保证双重化保护光纤回路不交叉 的前提下,多个装置的光纤回路宜共用一根光缆进行连接,用以减 少光缆的数量。

4.7.4保护通道所用光缆为站间连接,距离一般较远,采用单机

光缆。变电站内光缆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采用多模光缆。当采用 赠盒方式敷设时,可采用无金属、阻燃、加强芯光缆;当采用电缆沟 嫩设时,可采用铠装光缆。户内柜间推荐采用定制的尾缆,安装快 速、方便。

4.7.5当光缆熔接施工现场粉尘较重或环境温度较低时,为提高

光缆施工质量,宜采用预制光缆,无须现场熔接工艺,可避免恶劣 施工环境对光缆熔接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时,插接式的安装方式还 能提高光缆现场施工的效率。

5.1维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1.1现行国家标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285和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755 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设计 仍适用。

断路器保护按单套配置,智能变电站330kV、220kV电压等 程层网络按双套配置,为确保两套网络的独立性,母联(分段)保 可双重化配置。

5.1.3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及其相关设备(互感器绕

·3双里化配 桃闸线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网络设备、保护通道、直流 电源等)均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套设备异常或退出时不应 影响另一套设备的运行。

成创造了条件,成为技术发展的方向尚,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下,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宜采用集成装置,可逐步集成测控、计量、 录波等功能。

直接跳闸方式,相关设备满足保护对可靠性和快速性的要求时 可以采用网络采样、网络跳闸方式。35kV开关柜内布置的保 装置宜采用模拟量电缆采样电缆直接跳闸方式。

5.1.7随着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的完善,基于站域信息

护与控制系统将自主实现面向区域电网安全与稳定的控制与保护 功能,可实现并取代部分安全自动装置的功能。

5.1.8330kV~750kV变电站宜按电压等级、主变压器等对象配 置故障录波装置。 5.1.9对于故障测距装置,为保证测距精度,需考虑故障测距装 置的采样频率。

5.2.1、5.2.2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置,应满足与调 度(调控)中心及其他主站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要求,并可根据安 全防护方案灵活配置于不同的安全分区。

5.3.5变电站通信电源可纳入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统一实现, 信设备通过直流变换电源(DC/DC)装置与站内直流电源共享蓄 电池组;也可独立配置通信电源系统,包括两组蓄电池、两套高 开关电源及两套直流分配屏等,名 体工程计算配置

5.3.5变电站通信电源可纳入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统一实现,通

5.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5.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5.4.1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GB/T30155和现行 行业标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系列标准对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仍适用。与变 电站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 主要由下述系列标准组成:《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 分:概论》DL/T860.1、《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 术语》DL/T860.2、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 体要求》DL/T860.3、《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4部分: 系统和项自管理》DL/T860.4、《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 5部分: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DL/T860.5、《电力自动化 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智能电子设备有关的变电站内通 信配置描述语管》DL/T860.6、《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

系列标准的规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宜按逻辑功能划分为过程 间隔层和站控层,单一物理设备可以实现多个逻辑功能,在条件 熟的前提下,二次设备可进行集成整合

5.4.3现行行业标准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

5.4.4与常规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增加了智能 告警、故障分析、源端维护、数据辨识等功能,在操作与控制功能中 强调了对顺序控制的要求

.4.6本条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作了原则性规定。

1从可靠性角度考感,要求站控层网络、过程层网络应相对独 立。从扩展性方面考虑,要求网络应方便扩展,宜采用星形网络。 3要求变电站过程层网络置按电压等级设置:对手330kV 变电站110kV过程层网络,考虑主变压器保护为双套配置,因此 要求110kV过程层网络按照双套设置,由于330kV变电站中

110kV线路保护均为单套配置,因此仅要求接入其中一套网络。 5.4.7本条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备配置作了全面概括的 规定。 1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共享,加强功能整合, 提高装置的集成度。 4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由于保护均为双重化配置,测控 单套配置,因此建议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装置、测控装置 均独立配置。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下,测控装置可逐步实现集成 计量、相量测量等功能。

5.5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5.5.1现行行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 5044对直流系统的接线形式、负荷统计、蓄电池容量和组数的选 择计算以及充电设备的选择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直 系统的设计也应遵循上述规定

5.5.1现行行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对直流系统的接线形式、负荷统计、蓄电池容量和组数的选 择计算以及充电设备的选择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直流 系统的设计也应遵循上述规定。 5.5.2现行行业标准DL/T1074《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 间断电源设备》对与直流系统一体化设计的UPS电源系统的参数 选择等有明确要求,智能变电站UPS设计应遵循相关规定。 5.5.3330k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负荷容量较大,在满足运行可 靠的基础上可采用一体化电源系统,方便统一维护管理。一体化 电源系统中站用直流电源、UPS电源、通信直流电源共用蓄电池 组,通过电源监控模块统一监视控制,并整体设计供货。 5.5.4500k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电源宜独立配置;330kV变电 站通信电源可根据需要选择独立配置或与站内直流电源整合。 5.5.5智能控制柜内装设多台装置时,如为每台装置分别提供直 流电源,会造成直流回路大量增加,宜提供公用直流电源,柜内采 用独立空气开关分别为不同装置供电。当柜内装置有两套保护及 其对应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交换机等设备时,应按照双重化的 保护回路各自独立的原则分别提供公用直流电源。

5.5.2现行行业标准DL/T1074《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

5.7.1辅助控制系统的范围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

5.7.1辅助控制系统的范围包括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火灾报 警、消防、照明、采暖通风、环境监测等系统,通过信息的统一采集 处理,可实现各系统间的联动。

2辅助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应采用现行行业标

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系列标准的通信

5.8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

5.8.1本条是对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 规程》DL/T5218一2012中第7.7.1条规定的修改,针对无人值 班的运行管理模式调整了需考虑的因素。 5.8.2二次设备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具体规定可参考现 行行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直流

5.8.1本条是对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 规程》DL/T5218一2012中第7.7.1条规定的修改,针对无人值 班的运行管理模式调整了需考虑的因素。

5.8.2二次设备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具体规定

行行业标准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直流 屏柜的间距要求。 规划本期、远期预留

备用屏柜的数量。间隔层设备集中布置时,备用屏柜 10%;间隔层设备就地分散布置时,备用屏柜不宜低于1

5.8.4本条是在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

布置,有利于运行安全。智能变电站电缆接线减少,柜内空间富 裕,间隔层设备宜按串或按间隔多装置统筹组柜,以减少屏柜数量 和用房面积。过程层设备作为一次设备的接口装置,宜布置在就 地智能控制柜内,节省控制电缆。智能控制柜应满足二次元件的 工作环境要求

联系紧密的站控层设备合并组柜。站控层分支交换机一般按照电 压等级或房间配置,需连接所属电压等级或房间的各间隔层设备, 数量较多,宜集中组柜。过程层交换机按串或间隔配置,宜随串或 间隔设备组柜,连接介质最少

5.9互感器二次参数要求

5.9.1现行行业标准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 则》DL/T866主要适用于工程广泛使用的常规电流互感器和电 压互感器。该标准给出了电力工程用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选择及计算方法,包括:保护及测量用互感器的性能要求,互感器 类型和参数选择,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等。 5.9.2现行国家标准《万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冲友 类型和参数选择,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等。 5.9.2现行国家标准《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20840.7和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20840.8 给出了电子式互感器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在电子式互感器选择及计算 相关标准仍未出台的现阶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1.1本条规定了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基本要求。 6.1.2本条提出了变电站建、构筑物设计的基本规定。 6.1.3本条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建筑物设置的一般要求及设计原则。

6.1.1本条规定了变电站土建设计的基本要求。

6.2.2采暖和空气调节设备应配置温度控制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功能。智能变电站内设有辅助控制系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 备宜配置通信接口,纳人辅助控制系统,以实现信号远传及远租 控制。

6.2.2采暖和空气调节设备应配置温度控制器以实现自动控制 功能。智能变电站内设有辅助控制系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 备宜配置通信接口,纳入辅助控制系统,以实现信号远传及远程 控制。 6.2.3电气设备房间降温通风系统应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室温达 到设定温度上限时启动,下限时关闭,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能耗和 减少运行噪声。应参照室内温度设计参数、室外气象条件等选择 温度上下阻数值上下阻温 避色风机频警启停

6.2.3电气设备房间降温通风系统应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室温

到设定温度上限时启动,下限时关闭,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能耗利 减少运行噪声。应参照室内温度设计参数、室外气象条件等选押 温度上、下限数值,上、下限温度差不宜过小,避免风机频繁启停

6.3.2生活给水设备应纳入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DB34/T 3175-2018 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技术规程,以实现运行信 号上传及远程控制。 6.3.4消防水池应根据水位变化自动补水,并且应设定报警水 位。报警水位的高度应设定在停止补水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并 设置适当的梯度。

6.3.2生活给水设备应纳入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以实现运行信

7.0.2应根据水源情况、气候条件、经济合理性等综合选择变日 器或电抗器固定式灭火装置。固定式灭火装置一般包括水喷雾 火系统、合成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和排油注氨灭火装置。

8.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8.1.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节能设计仍适用。 8.1.2本条对电力设备和导体的选择提出了总体要求,在满足相 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同时尽量选择损耗水平更低的设备和导体。 8.1.3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为实现绿色、和谐的工作环境 减少污染和照明损耗,变电站照明灯具应采用节能灯具。 8.1.4本条提出变电站建筑物的节能要求。

8.2.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环保设计仍适用 8.2.3变电站污水应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 影响。 8.2.4变电站噪声首先应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对于无法根治的 生产噪声,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采用音障壁和迁回通风 道,对变压器室、通风道等做吸音处理等。噪声治理措施不应对变 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8.2.6本条提出了变电站水土保持应执行的相关规定及措施。

9.0.1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劳动安全仍适用。 9.0.2现行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对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的职业卫生仍适用CBDA 11-2018-T 机场航站楼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