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11-2015 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技术规程.pdf

CECS411-2015 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6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411-2015 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技术规程.pdf

7.2.3夹芯板叠加连接构造其他形式(图16)

7.2.4夹芯板有凹凸边缘的凹凸叠加复合连接构造其他形式(图 17):

7.2.4夹芯板有凹凸边缘的凹凸叠加复合连接构造其他形式(

DB11 489-2016北京基坑支护技术规程.pdf7.2.5夹芯板对接连接构造其他形式(图18)

图17凸凹边缘的叠加复合连接部分示意图 板对接连接构造其他形式(图18)

7.3.1紧固构件除了固定板承担荷载,也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 因此其尺寸与位置也应满足美观的要求。

7.3.1紧固构件除了固定板承担荷载,也起到美化外观

隐蔽式紧固件应确保金属面板内表面不发生分层,要加强金 属面板内表面要在支撑区域的强度,或在其外表面用特殊的方法 夹紧固定。 当紧固构件仅用于板缝处,要注意温度变化产生的板宽方向 变形足够小。 7.3.4条文中表7.3.4是根据欧洲规范PreliminaryEuropean

7.3.4条文中表7.3.4是根据欧洲规范PreliminarE

应考感下刻参数: 1)从屋脊到屋檐的屋顶宽度; (2)外轮廓面高度; (3)边缘节点和端节点类型; (4)板载荷载下的挠度和子结构的任何变形; (5)开口数量和面积; (6)形成积水池和积雪池的可能性; (7)气候条件和建筑所受主风向; (8)紧固类型和布置; (9)透明板的存在。 同时,材料表面对屋面坡度有要求:坡度较小时,流下来的水 清洗板表面有害药剂功能减小,也降低了搭接处水的干燥,增加水 带留带来的危害。 最小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表面的几何形状。 型钢板充许相邻板搭接,并且螺丝能紧固到板的上部。 若板的边缘有特殊形状的凹凸将会是很有利的,因为这样板 与板之间就可以在长度方向相连接(图19)。 根据荷载计算要求,板的端部节点必须固定在结构支撑处,此 时板和板搭接处节点需要更多紧固件(图20)

下面列出一些连接节点示意图(图21图33),供参考。

图21屋檐处节点示意图

图22屋脊连接示意图

图24回墙板连接示意图

图25墙面连接示意图

图26开口和渗透示意图 一为了照明、通风、排烟、凸出而设置的增强纤维中的绝热基座

图26开口和渗透示意图 一为了照明、通风、排烟、凸出而设置的增强纤维中的绝热基座

图27开口和渗透示意图

图28通风管道穿透示意图

图29预制半透明面板采光单元的纵向连接

图31通风管道穿透详图

注:下表面放置在投影区,上表面半透明处带来最后的修整

7.4.2墙板与相对垂线的最夹角应小于30°,否则应该按屋面 板设计

图35面板末端典型紧固详图

图38预制隔热防水角板示意图

图40用带弯角的泡沫角部连接详图

图42框架建造中的开口细节示意图

8.1.1、8.1.2夹芯板尺寸尽量相同,不同尺寸的数量应保持最 小。

8.2.1现场存储的时间应保持尽可能短,以避免材料的损坏和变 质。

8.4.3切割机如碳化硅或便携式圆锯,会产生热金属屑,这些金

支垫的损坏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在邻近卡盘的钻柄处附着 个橡胶垫层即可。当紧固板两个面时,避免在旋入螺栓时对板 面的加载凹陷,要小心钻孔。避免表面破坏的有效方法是在钻孔 处应用垫圈,并将垫圈面朝向板,每次在金属表面钻完孔后,移走 木機以防牛锈并发生应变

A.2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A.2.2芯材与面板的粘结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取完整的面板试 样,并且不能在粘结层发生破坏。 对具有压型面板的试样应从如图43所示的主要厚度处截取

A.2.2芯材与面板的粘结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取完整

A.2.2芯材与面板的粘结非常重要的,因此应取完整的面

图43厚度处截取示意图

通常,较大尺寸的试件结果较好。如果可能的话,试件宽度应 至少大于100mm,也可采用直径大于等于50mm的圆柱试样。 对岩棉芯材试样,宜需要更大的标本,即100mm

变形时对应的荷载。对聚氨酯泡沫,10%的相对变形是合理的。 对更刚的孔结构或非孔结构,可采用较低值。 通常,高温试验时,先将试件加热到略高于80℃,并在其温度 降低80℃前,立即对其进行试验。 定要注意速率的控制要求,拉伸试验速率过大不适合于测 量夹芯板芯层的拉伸强度及模量

对更刚的孔结构或非孔结构,可采用较低值。 通常,高温试验时,先将试件加热到略高于80℃,并在其温度 降低80℃前,立即对其进行试验。 定要注意速率的控制要求,拉伸试验速率过大不适合于测 量夹芯板芯层的拉伸强度及模量。 A.2.3对于压型夹芯板,截取的试样同前面芯材拉伸试验。通 常,较大尺寸的试件结果较好。如果可能的话,试件宽度应至少天 于100mm,也可采用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圆柱试样。对岩棉 芯材试样,一般需要更大的标本,即100mm≤b≤2d.,除了试件尺 寸和使用固定加载模具外,该试验应符合国际标准ISO 844Cellularplastic.Compressiontestforrigidmaterials或其 他芯材有关的标准。 对于没有表现出明确极限荷载的试件,F.可定义为指定相对 变形时对应的荷载。对聚氨酯泡沫,10%的相对变形是合理的。 对更刚的孔结构或非孔结构,可采用较低值。 一定要注意速率的控制要求,试验速率过大不适合于测量夹 芯板芯层的抗压强度及模量。

A.2.3对于压型夹芯板,截取的试样同前面芯材拉伸试验。通

A.2.4本条对芯材剪切试验估

1短期加载: (1)如果没有发生剪切破坏,可每次使板跨减小100mm,直到 发生剪切破坏。典型的剪切破坏如图44。

发生剪切破坏而不是皱曲破坏的

图44剪切破坏示意图

(9)如果在设计和试验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应证明它们之间 关系。 2长期加载下回归算例见图45。

整板剪切强度的试验应注意下列几

图45确定长期剪切强度 注:为试件的剪切应力·为短期的剪

(1)如果为平面或浅压型夹芯板,本试验方法可作为第A.2.4 条的其他选用方法; (2)如果对小跨度板进行了本规程第A.2.6条的试验,则没 有必要再做本试验; (3)板跨应足够小以确保试件发生剪切破坏; (4)控制加载速率,使得试件在试验开始后5min~10min发 生破坏; (5)采用真空加载时.荷载大小应通过工具测量,而不是空气 压力。

支座在试验前应进行预压

试验中充分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其皱曲应力: (1)芯材的非匀质性和各向异性; (2)材料的非线性性能: (3)面板不够平整; (4)受压面板材料的真实屈曲及屈曲后性能

A.2.7确定徐变系数Φ的试验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将试验试件延长到2000h,可获得更精确有利的徐变系 数。 (2)新形成的芯材可能更易于增加徐变.因此需要更长的试验 时间。 (3)徐变试验所需要的荷载不是非常关键,在破坏荷载30%~ 40%的范围内,将会得到相近的结果

A.2.8中间支座处的皱曲应力试验模拟了双跨梁的跨中支座情

如试验采用的试样较短,芯材压碎可能是主要的破坏方式,这 样将会得到一个保守的皱曲应力值

A.2.9两跨连续板的试验应注意区别中间支座处由面板屈曲、

端部及中问支座处的连接有一定的柔韧度,尤其是承受由风 吸力和面板温差引起的上拉荷载时。这样,基于不可移动支座的 计算将会过高估计由温差引起的应力。 连接体系的柔韧度及其对弯矩分布、剪力分布、变形的影响 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此类试验中,可采用前面的力学加载方式 板应有连接支撑来承担荷载,这样,连接将受到拉力作用。通过对 如图46所示的上、下面板温差(T>T,)的加载布置试验可获得 连接件柔韧度。根据测得的支座反力,跨巾、支座变形的结果可估 算连接系统的柔韧性,及其对板体系应力及变形的影响。可采用 个弹簧系数来反映连接体系承受负支座反力的柔韧度。

A.2.10支座承载力确定试验应选择L、L,、L的尺

图46对两跨夹芯板进行温度加载来测试连接系统 柔韧度对板应力分布和反力的影响

试样在支座处发生受压破环

式样在支座处发生受压破环。

A.2.11大多数种类的夹芯板在无保护形式下不适合作为重

第1款适用于偶尔情况,第2款适用于规律性行走但不经 的情况

A.2.12鼓泡和芯材与钢板粘结不良、空隙、制造缺陷有关。

一旦鼓泡时,对泡沫制造及生产方法有争议,应进行试验。 批量生产的夹芯板往往比连续生产线制造的板更容易起泡。 在连续生产后的几个月,可以通过控制拉伸粘结试验来减少鼓泡 试验频率。

4.2.13热冲击试验与设计强度无

A.2.15因为是自由发泡,得到的结果与芯材的特征没有直接关 系。但是能为工程师提供大量信息。

A.2.15因为是自由发泡,得到的结果与芯材的特征没有直接

代表真实情况,应特别注意下列儿个方面: (1)加载类型; (2)支撑件厚度; (3)连接件头部和垫圈; (4)芯材特性:

代表具实情况,应特别注息 (1)加载类型; (2)支撑件厚度; (3)连接件头部和垫圈; (4)芯材特性:

(5)面板特性; (6)末端与边缘距离。

DB11/T 1211-2015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节能监测.pdf(5)面板特性; (6)末端马边缘距离

A.2.19对于许多硬质泡沫,尤其是聚氨酯,考虑到孔气体上空

对于具有良好气密性面板和边缘构造的聚氨酯夹芯板,老化 系数可取10%。气密性较差的板,老化系数可取10%~50%,取 决于细部构造。

A.2.20试验结果记录的信息包

(1)生产日期和时间: (2)生产方法和板制造过程中的定向(例如DB11_T1980-2022市域郊轨道交通设计规范.pdf,哪面板位于最上 层,哪些是连续发泡中的边缘等); (3)试验日期和时间; (4)试验条件(温度和湿度); (5)加载方法和仪表装置细节: (6)边界条件(板的个数及长度,支座宽度及细部构造,与支撑 结构相连的连接件个数和细部构造); (7)试验中板的定问: (8)面板性能(厚度、屈服应力、几何尺寸等); (9)芯材性能(密度、强度、模量等); (10)试验测量值(荷载、变形、温度等)

统一书号:1580242824

充一书号:158024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