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甬 DX-01 宁波市海绵乡村设计指引.pdf

2018甬 DX-01 宁波市海绵乡村设计指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20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2018甬 DX-01 宁波市海绵乡村设计指引.pdf

4.3.3乡村低影响开发系统

1乡村海绵建设之前,应对区块土壤渗透性能等进行勘测,对现 伏建筑结构进行评估。应结合现状绿地分布、建筑布局、景观水体、 广场等情况,充分利用既有条件设置海绵性设施。 2建筑平屋面或坡度较缓的屋顶,且屋顶荷载能力高,宜改造建 设绿色屋顶。无条件设置绿色屋顶的建筑宜采用雨水管断接的方式将 屋面雨水汇入地面绿化或景观水系统进行消纳。对于无条件设置绿色 屋顶且周边无足够绿化空间的建筑,可选择分散设置雨水桶(罐)或 调蓄池,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回用。 3乡村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 理后引入道路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雨水渗透、储存、调 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海绵性设施进行处理。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 横坡坡向、坡度,充分考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

便于雨水径流汇人。 4乡村绿地及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充分利用大面积的 绿地与景观水体,设置雨水渗滞、调蓄、净化为主要功能的海绵性设 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径流。 5现有景观水体应发挥其雨水调蓄功能,雨水径流经植草沟,雨 水花园等处理设施后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严禁市政自来水作为景 观水体的补水水源。 6保护乡村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自然水体。对 于硬化岸带和河床的河道,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生态修 复和恢复,并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 土植物。充分利用滨水绿带、护岸、景观水体对雨水进行调蓄、净化 和安全排放。

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 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 1适用条件: 适用于平屋顶(采用水泥抹面)、平台或坡度较缓的屋顶。如坡 度超过15%时需增加防滑、防冲蚀等设施;新建建筑设计中应将绿色 屋顶与屋面荷载、防水等要求一起考虑;已建建筑如经过荷载核算符 合承载条件,可采取简单绿化的做法,将各层厚度和荷载相应减小。 2功能、特点: 1)滞留、净化屋面雨水CECS 462-2017-T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降低径流污染: 2)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外温度; 3)释放氧气,滞留飞尘,改善空气质量: 4)固定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 5)提高绿化面积,美化环境。 3典型结构: 绿色屋顶结构主要包括:防水层、保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 植土壤层和植物

4关键技术要求: 1)种植荷载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及其他耐根穿刺防水层以上的 做法构造。 2)绿化屋面应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层,其材料可选用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高分子 防水材料等,厚度应根据《种植屋面工程技术程》(JGJ155)中规定 的数值选取。蓄水检查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自然养护2d后,蓄水(最 浅处不小于10cm)48h,检查无任何渗漏后验收合格。 3)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水层时,应设置保护层,可采用热 塑塑料等保护膜,厚度宜大于30mm。 4)排水层可采取天然砂砾、碎石等材料,厚度宜大于30mm,最 大排水能力大于4L/(m·s)。 5)所用土工布的单位质量宜为200~300g/m²。

下沉式绿地(狭义)是指比周边地面或道路低的绿地,利用植初 留和土壤渗透,滞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 水渗透设施。

下沉式绿地(狭义)是指比周边地面或道路低的绿地,利用植被 截留和土壤渗透,滞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 水渗透设施。 1适用条件: 下沉式绿地可设置在乡村居住区、道路两侧、广场及停车场等场 地周边绿地中。 2功能、特点: 1)截留初期雨水,净化径流雨水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2)控制雨水径流量,削减峰值流量; 3)增加渗透面积,减少热岛效应。 3典型结构:

图5.2.3下沉式绿地构造示意图

4关键技术要求: 1)下沉式绿地低于周围路面100mm~200mm。 2)根据其对周边用地的重要性,设置溢流口,溢流口设置在距 离路面大于200mm以外的绿地内,其顶标高应高出绿地50~100m m,且不高于周边路面标高;溢流口做法可参考传统雨水口做法,其 算子形式可根据排水量计算和景观需求确定。 3)下沉式绿地下沉的深度要根据绿地土质、汇水面积、绿地面 积和植被种类等综合考虑。 4)溢流排水管可根据土壤渗透性能或设计需求使用打孔渗透

管,且需放置在不易堵塞的碎石层。 5)下沉绿地调蓄容积应以其有效蓄水深度进行计算,有效蓄水 深度是下沉绿地完成面距溢流口进水标高的高差

5)透水找平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渗透系数不小于面层,宜采用细石透水混凝土、干砂、碎石或石 屑等;有效孔隙率应不小于面层;厚度宜为20mm~50mm。 6)透水基层和透水底基层应满足下列要求: 渗透系数应大于面层。底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中、粗砂或天然 级配砂砾料等,基层宜采用级配碎石或者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 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垫 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 7)透水路面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 JJ/T19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135、《透水砖路面技 术规程》CJJ/T188、《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的有关 规定,同时应符合其它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程。

植草沟是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性设施,一般通过重 力流收集雨水并通过植被截流和土壤过滤处理雨水径流,可用作收 集、输送雨水的生态设施。 1适用条件: 植草沟一般适用于乡村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带,广场、停车场等 不透水地面周边的绿地,及各类集中绿地。可以同雨水管网联合运行, 条件适合时也可代替雨水管网,在完成输送排放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 的收集及净化处理的要求。 2功能、特点: 1)生态的雨水输送途径,截流径流污染物: 2)滞留雨水径流,削减径流峰流量: 3)增加绿地景观效果; 4)造价低,可节约管道建设维护费用。 3典型结构:

图5.4.3植草沟构造示意图

4天键技术要求: 1)植草沟适合各种土壤类型,种植土壤不小于30cm。 2)植草沟中心线距离建筑基础至少3m,如果浅沟距离建筑物小 于3m,应于植草沟和建筑之间铺设防水材料。 3)当植草沟长度过长(大于100m)或穿路时可采用暗渠(管) 配合输送雨水。 4)植草沟坡度大于5%,长度超过30m时,可考虑增设台坎, 以减少流速,增加入渗雨水量。台坎由卵石、砖块、木头或混凝土等 材料制成,一般7~15cm,每4~6m设置一处或每条浅沟设置2处。 5)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 6)植草沟内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类灌木及草花类植物。 7)雨水口高出沟底50~100mm,溢流口设置间距不大于40m。 8)如工程需要增加渗透设施,可在沟底布置渗透管。 9)渗透管敷设时在四周设置不小于100mm厚的碎石层,渗透层 外包透水土工布,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

4天键技木要水: 1)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 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 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2)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盖篦溢流井、溢流 口或溢流竖管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mm。 3)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 4)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 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土工布单位质量宜为200~300g/m²。如经评估认 为下渗会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 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 5)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涝性能和土壤渗透 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 6)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 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换土层底部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 层,土工布单位质量宜为200~300g/m²。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 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 7)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mm,,可在其底 部理置管径为100~150mm的打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 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 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雨水塘是具有受纳、滞留和调畜来自服务汇水面雨水径流功能 水塘。 1适用条件: 雨水塘可应用于公园、滨河等集中绿地具有较大空间的功能区 也可设置在需控制雨水径流量的区域。 2功能、特点: 1)控制峰流量,减少径流量,降低区域洪涝风险: 2)净化雨水径流,去除径流中SS、N、P和COD等污染物: 3)潜在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和娱乐功能。 3典型结构: 雨水塘由进水管、前置塘(沉淀区域)、植物种植地带、溢流设 施和排水口组成。

4关键技术要求: 1)雨水塘长宽比一般大于3:1,推荐的长宽比为4:1~5:1。 2)雨水塘边坡坡度应小于3:1。 3)由于湿塘常年有水,根据经验宜服务较大的汇水面积 4)湿塘设计时,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合理的规模

1适用条件: 生态驳岸适用于乡村河流、湖泊、水景、雨水塘和雨水湿地等滨 水区域。 2 功能、特点: 1)避免堤岸冲蚀,提高堤岸稳定性; 2)与水体发生物质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3)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为人们提供亲水环境; 4)与水体结合,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3典型结构: 根据堤岸材料,生态驳岸可分为植物驳岸、木材驳岸、石材驳岸 等类型。 1)植物型驳岸

充分利用堤岸植物发达的根系、茂密的枝叶及水生堤岸植物的净 七能力,以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当堤岸的坡度较大(大于1:3)时,利用木桩或混凝土块筑起挡土墙 防止土壤珊塌。 2)木材驳岸 捆柴技术是用固定成捆的粗柴和圆木保护坡底,利用捆柴栅栏后 形成的稳定的砂土部分栽植植物,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在粗柴组成 的栅栏后面填充一层砂砾和碎石。 3)石材驳岸 石材堤岸可以做成石笼式或利用成品混凝土块铺成阶梯状、鱼巢 式等形式。 石笼堤岸使用金属丝网笼或竹笼装碎石、垒成台阶状堤岸或做成 切体的挡土墙,结合植物、碎石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生态性。阶梯状堤 岸利用混凝土块铺成阶梯状,混凝土块内装填土壤,作为栽植基盘。 4常见构造示意图:

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见表A.0.1。

附录A各县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及蒸发量

表A.0.1各县市多年平均月降雨量

A.0.2各县市多年平均月蒸发量见表A.0.2

表A.0.2各县市多年平均月蒸发量

附录B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又

.0.1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系,见表F .1。

表B.0.1各县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对应关系

1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见表C.0.1

附录C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

附录C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

表C.0.1各县市暴雨强度公式

主:数据来源于《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 成管局、宁波市气象局关于发布宁波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的通知(甬建发 (2015) 216 号)》。

附录D海绵乡村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名录

附录D海绵乡村设施主要植物应用名录

参考雨水湿地浅水区草本

E.0.1宁波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及设计降雨量 采用宁波市国家气象站30年以上日降雨量资料(不包括降雪), 忽略2mm以下降雨后,将日降雨量值按大小分类,按多年平均径流 总量控制率统计确定了设计降雨量值。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 十降雨量对应关系曲线见图E.0.1所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对 应设计的降雨量见表E.0.1所示。

图E.0.1宁波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对应关系曲线图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

表E.0.1宁波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的降雨量表

E.0.2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和蒸发量

E.0.2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和蒸发量

区域降雨量及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之资料时可按下表 取值。

表E.0.2宁波市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和蒸发量表

E.0.3多年平均日降雨强度

采用宁波市国家气象站30年以上日降雨量资料(不包括降雪), 经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日降雨强度分配如下表所示。

表E.0.3宁波市多年平均且降雨强度表

E.0.4综合径流系数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缺之资米 寸,可参照下表取值,综合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的加权平均基数 主应核实下垫面种类的组成和比例。

式中:z一综合径流系数; F一汇水面积(m²); F一汇水面上各类下垫面面积(m²); i一各类下垫面的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表 E.0.4径流系数表

E.0.5土壤渗透系数

土渗透系数以实测为准,当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表确定名 种土壤层的渗透系数。

表E.0.5土质渗透系数

E.0.6海绵性设施污染物去除率

确定具体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时,需要根据设施特点,结合当地 条件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当条件不具备时,可按照表E.0.6取值。

表E.0.6海绵性设施污染物去除率表

GB/T 42055-2022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载机械设备数据格式E.0.7初期径流雨水的计算

初期雨水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W,=10×8×F 式中:W一雨水初期径流量(m²):

8一初期径流厚度(mm);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径流厚度可采 用2~3mm,地面弃流可采用3~5mm; F一汇水面积(hm?)。

E.0.8设计调蓄容积的计算

E.0.9雨水转输量的计算

E.0.10渗透设施计算

a一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0.80; K一土壤渗透系数(m/s):土壤渗透系数一般以实测资料为准 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录E.5进行选用; J一水力坡度,一般取1; A,一有效渗透面积(m): t一渗透时间(s),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2h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A.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 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 4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

a一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取0.50~0.80: K一土壤渗透系数(m/s);土壤渗透系数一般以实测资料为准: 缺乏资料时可参照附录E.5进行选用; J一水力坡度GB/T 42126.1-2022 基于蜂窝网络的工业无线通信规范 第1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一般取1; A,一有效渗透面积(m): t一渗透时间(s),指降雨过程中设施的渗透历时,一般可取2h 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A.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 2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 3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 4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

(试行)》 25.《宁波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