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733.1-2020 健身步道配置指南 第1部分:登山步道.pdf

DB43/T 1733.1-2020 健身步道配置指南 第1部分:登山步道.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823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1733.1-2020 健身步道配置指南 第1部分:登山步道.pdf

DB43/T 1733.12020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3/T1733.12020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级及技术要求 5选址要求 0 设计要求… 施工要求 8配套设施要求 9标识系统要求 10智慧信息系统要求· 11环境保护系统要求· 12安全救援系统要求 参考文献·

DB11/T 1579-2018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评估规范DB43/T 1733.1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43/T1733一2020《健身步道配置指南》分为3个部分: 一第1部分:登山步道 一第2部分:健走步道 一第3部分:骑行步道 本部分为DB43/T1733一202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湖南省体育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湖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湖南省登山运动协会、湖南凌鹰户外体育运动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傅黎明、唐坤、张凌。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43/T1733一2020《健身步道配置指南》分为3个部分: 一第1部分:登山步道 一第2部分:健走步道 一第3部分:骑行步道 本部分为DB43/T1733一2020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湖南省体育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湖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湖南省登山运动协会、湖南凌鹰户外体育运动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傅黎明、唐坤、张凌

DB43/T1733.12020

道配置指南第1部分:登山步

DB43/T1733一2020的本部分规定了登山步道的分级及技术要求、选址要求、设计要求、施工要求、 配套设施要求、标识系统要求、智慧信息系统要求、环境保护系统要求和安全救援系统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登山步道的新建、改(扩)建。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10001.4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登山步道 mountaintrails 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行道路。 3.2 环境容量 environment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 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又 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 3.3 流量控制 flowcontrol 基于生态压力,对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条步道参与总人数进行的限定。 3.4 饭多 缓冲带bufferzone 步道两侧为保障使用者安全与降低对步道所在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带状区域。

DB43/T1733.1—2020 通网络。

4.2.1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情况为路面宽、坚实、稳定,通常整条步道规格统一。 4.2.2设计宽度方面,应不低于1.5m。 4.2.3设计纵向坡度方面,平均坡度在5%以内,极限坡度为15%,极限坡度距离为步道总长的10%以 内。 4.2.4设计洁度方面,步道主体路面宜无植被侵占。 4.2.5设计路面方面,路面无突起;无障碍物;台阶路面总长度宜少于步道总长度的12%。 4.2.6转弯角度应不小于120°。 4.2.7路面材料方面,就地取材或其他外来材料铺装,铺装路面不低于80%。 4.2.8建构筑物特点及路面元素方面,可使用外来材料,包括桥梁、栈道、路沿石、排水沟、缓冲带 扶手、路边便利设施及类似设施。 4.2.9应在步道主要出入口修建步道形象标志物并设置一级导示标识。一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2.10应在各节点和功能区设置二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二级导示标识。二级导示标 识要求见9.2。 4.2.11每500m等距设置三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三级导示标识。三级导示标识要求 见9.2。 4.2.12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应全面设置,内容详尽,应设置必要的禁止标识。 4.2.13附属设施内容应有步道服务中心、科学健身宣传栏、广被利用的休息点、环卫设施、停车场和 活动准备区,宜有文化体育场所和露营地,有条件的接待中心可配备衣物烘干设备。

4.3.1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情况为路面宽且相对平整,少有不规则处,主要为单行 线,局部交通流量大的区段设双行线。 4.3.2设计宽度方面,应不低于1.2m 4.3.3设计纵向坡度方面,平均坡度在8%以内,极限坡度为18%,极限坡度距离为步道总长的12%以 内。 4.3.4 设计洁度方面,步道主体路面可有少量植被侵占。 4.3.5设计路面方面,路面突起不常见、不连续;障碍物不常见;台阶路面总长度宜少于步道总长度 的15%。 4.3.6转弯角度应不小于110° 4.3.7路面材料方面,就地取材或外来材料修建,路面可以不硬化,铺装路面不超过40%。 4.3.8建构筑物特点及路面元素方面,普遍就地取材或使用外来材料,人工或自然涉水,在保护资源 或方便使用者时,可架设桥梁,可有路边便利设施,必要处需要有路沿石、排水沟。 4.3.9应在步道主要出入口修建步道形象标志物并设置一级导示标识。一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3.10应在各节点和功能区设置二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二级导示标识。二级导示标 识要求见9.2。 4.3.11每500m等距设置三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三级导示标识。三级导示标识要求 见9.2。 4.3.12 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应全面设置,内容详尽,应设置必要的禁止标识。 4.3.13附属设施应有步道服务中心、露营地、休息点、体育休闲场所、环卫设施、停车场和活动准备

件的接待中心可配备衣物烘于设备,环境通常

DB43/T 1733. 12020

4.4.1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情况为路面连续、明显、单行线。 4.4.2设计宽度方面,应不低于0.8m。 4.4.3设计纵向坡度方面,平均坡度在12%以内,极限坡度为25%,极限坡度距离为步道总长的20%以 内。 4.4.4设计洁度方面,植被可侵占路面。 4.4.5设计路面方面,路面突起可能常见,可部分不连续;障碍物也许常见,但不是人为增加挑战性 台阶路面总长度宜少于步道总长度的15%。 4.4.6设计转弯半径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 4.4.7路面材料方面,应就地取材,宜少用外来材料铺装,铺装路面不超过20%。 4.4.8建构筑物特点及路面元素方面,应以就地取材为主,较少使用外来材料,涉水路面可以是自然 的,也可以是人工的,在保护资源、连接道路时,可架设桥梁,必要处需要路沿石和排水沟。 4.4.9应在步道主要出入口修建步道形象标志物并设置一级导示标识。一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4.10应在各节点和功能区设置二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二级导示标识。二级导示标 识要求见9.2。 4.4.11每500m等距设置三级导示标识,部分岔路口根据需要设置三级导示标识。三级导示标识要求 见9.2。 4.4.12 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和禁正标识。 4.4.13附属设施应有步道服务中心、露营地、必要的休息点与环卫设施、停车场和活动准备区,环境 通常是半原始状态。

4.5.1路面和交通流量(依据流量控制原则)情况为路面连续、明显、原始。 4.5.2设计宽度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 4.5.3设计纵向坡度方面,平均坡度在15%以内,极限坡度为30%,极限坡度路面距离宜少于步道总长 的30%。 4.5.4设计洁度方面,植被可侵占路面。 4.5.5设计路面方面,路面突起可能常见,可部分不连续;障碍物也许常见,但不是人为增加挑战性 4.5.6设计转弯半径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不 4.5.7路面材料方面,应就地取材,铺装路面不超过10%。 4.5.8建构筑物特点及路面元素方面T/CECS G:H24-201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规程.pdf,构筑物不常见,宜就地取材,尽量不使用外来材料,涉水路面 可以是人工的,在保护资源、连接道路时,可架设桥梁,必要处需增加排水沟。 4.5.9 应在步道主要出入口修建步道形象标志物并设置一级导示标识。一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5.10 应在各节点和功能区设置二级导示标识。二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5.11 每1000m等距设置三级导示标识,岔路口也应设置三级导示标识。三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5.12 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和禁止标识。 4.5.13附属设施应有步道服务中心、露营地、环卫设施和活动准备区,可有必要的休息点,环境通常 是半原始状态到原始状态

DB43/T1733.1—2020

4.6.1路面和交通流量情况为路面连续、明显、原始的荒野路段。 4.6.2设计宽度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 4.6.3设计纵向坡度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 4.6.4设计洁度方面,植被可侵占路面。 4.6.5设计路面方面,路面突起可能常见,可部分不连续;障碍物也许常见,但不是人为增加挑战性。 4.6.6设计转弯半径方面,依据自然环境设计。 4.6.7路面材料方面,应就地取材,铺装路面不超过1%。 4.6.8交 建构筑物特点及路面元素方面,无外来材料修建的构筑物,宜就地取材,尽量不使用外来材料, 步水路面可以是人工的,在保护资源、连接道路时,可架设桥梁,必要处需增加排水沟 4.6.9应在步道主要出入口修建步道形象标志物并设置一级导示标识。一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6.10在必要处设置二级导示标识和三级导示标识。二级导示标识和三级导示标识要求见9.2。 4.6.11 应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劝示标识和禁止标识。 4.6.12附属设施应有步道服务中心、露营地、环卫设施和活动准备区,可有必要的休息点,环境通常 是原始状态。

5.1优先遵循湖南省潇湘健身步道工作方案中的整体规划方案选址,宜在罗霄山脉、南岭山脉、雪峰 山脉和武陵山脉等适宜于开展登山运动的区域选址。 5.2宜选择有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的区域。 5.3宜串联各类城乡户外开放空间和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 等各类历史遗存。 5.4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山洪暴发、易发泥石流、风雪灾害等地质不稳定、易发生地质灾害和 自然灾害的危险区域。 5.5应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 5.6应保证参与群众的通达便利性。 5.7应达到健身目的与享受山野乐趣,符合山地户外运动的安全原则,并充分尊重步道经过地区的自 然环境、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和保持景观原有特征。

6.1步道路线设计前应经前期勘察调研并做出安全评估。 6.2应优先改造原始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等原有路径,不破坏自然环境、并使自然景观 发挥价值。 6.3步道路网中每条道路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并 应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 6.4对于难以避让的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6.5步道路线的设置应易于实施救援救护,方便使用者撤离。 6.6根据环境和使用需要,设置活动准备区。 6.7宜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以土质、草质、腐殖质等松软和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路面为 宜。 6.8 步道应具有一定坡度,且坡度超过25°的路段应设置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

6.1步道路线设计前应经前期勘察调研并做出安全评估。 6.2应优先改造原始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等原有路径,不破坏自然环境、并使自然景观 发挥价值。 6.3步道路网中每条道路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T/CBDA 22-2018 室内装饰装修乳胶漆施工技术规程,并 应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 6.4对于难以避让的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及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 6.5步道路线的设置应易于实施救援救护,方便使用者撤离。 6.6根据环境和使用需要,设置活动准备区。 6.7宜减少石质台阶与硬质路面的使用,以土质、草质、腐殖质等松软和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路面为 宜。 6.8步道应具有一定坡度,且坡度超过25°的路段应设置台阶,台阶分石制、木制、土木混制等形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