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608-202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可复制 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608-202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可复制 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947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608-202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可复制 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12.4.1保证复材管与混凝土之间、混凝土和钢管之间无相对滑 移是复材管组合结构中各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的关键。试验发现仅 加膨胀剂并不能完全保证各组成部分间不发生相对滑移,为安全 起见要求采取抗滑移措施如设置剪力连接件。复材管切割时会产 生很多粉未,吸附在内管壁会影响复材管与混凝土的粘结,浇筑混 疑土前必须清除干净。 12.4.2在施工中考虑混凝土自重,应采取措施对复材管组合构

12.4.2在施工中考虑混凝土自重,应采取措施对复材管组合构

2.4.2在施工中考虑混凝土自重,应采取措施对复材管组合 牛提供有效的侧向支承,防止混凝土浇筑中和浇筑后出现失 皮坏。

12.4.4由于混凝土被复材管所包裹JG/T 148-2018 钢管散热器,因此无法

查混凝土的质量,为此对复材管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尤需 视,如有异常则应采用超声波检测进行确认。

13.1.2在进行复材片材施工之前,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 了解施工时的现场条件,包括现场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及选择现 场存放材料的地点等。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拟定相应的施工计划 并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 13.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由于碳纤维具有导 电性,裁剪时飞扬起来的碳纤维丝会引发电器设备的短路,因此: 当施工现场有电器设备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13.1.7正常服役环境下,复材材料或结构通常所需考虑的环境 因素有湿度(水分、盐分)、碱环境、温度作用、紫外线暴露等。采用 防护材料进行表面防护时,应使防护材料与复材之间粘结可靠,并 应进行充分养护。

13.2粘贴复材片材加固

13.2.2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必须符合粘结材料的使用温度才能 保证粘贴质量,环境温度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对复材片材加固施工 后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较高,固化时间很短,会影响到树脂 对纤维的浸润;温度较低,固化时间很长,影响树脂的粘接强度。 因此,在夏季较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应尽量选择在温度相对较低的 时间段进行施工,或是选用夏用型树脂;在冬季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现场应采取一些升温的辅助措施,以达到规定的施工温度要 求,或是选用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树脂。应对施工部位的结构表 面进行温度测量,如不能达到规定的温度,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停

为间 便。一般经常用到的工具有如下几种: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角 磨机;清除混凝土表面灰尘的吹风机或是吸尘器;混合树脂用的电 动搅拌杆或搅拌机器;涂刷树脂用的滚筒刷;粘贴纤维布时使用的 特制的滚子(罗拉);以及人员防护所使用的手套、眼镜、防尘口罩、 服装等;在现场有防尘要求的情况下,应配备除尘设备;冬季施工 施工现场温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要配备增温设备。 搅拌杆和滚子等工具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可以用酒精 或丙酮擦拭,尽可能去掉黏附在表面的树脂

便。一般经常用到的工具有如下几种: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角 磨机;清除混凝土表面灰尘的吹风机或是吸尘器;混合树脂用的电 动搅拌杆或搅拌机器;涂刷树脂用的滚筒刷;粘贴纤维布时使用的 特制的滚子(罗拉);以及人员防护所使用的手套、眼镜、防尘口罩 服装等;在现场有防尘要求的情况下,应配备除尘设备;冬季施工 施工现场温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要配备增温设备。 搅拌杆和滚子等工具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可以用酒精 或丙酮擦拭,尽可能去掉黏附在表面的树脂。 13.2.4基层处理是指对加固构件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处理和加固 部位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是粘贴复材片材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基层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后来粘贴的复材片材剥离或是形成 空鼓。 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并清除存在的浮浆、油污 或是其他可能会影响复材片材粘贴质量的杂质。打磨处理后的混 凝土表面如存在较大的坑洞或是凹陷,应用修复材料修复平整 修复材料一般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且与原有混凝土粘结良好。 加固构件本身若存在较大的高差,应在拐点处打磨出坡度,或是用 修复材料修补出坡度,并使坡度越缓越好。 13.2.5本条规定了配制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和复材板 粘结剂时应符合的一般规定。树脂的混合比例以及两种组分混合 所需的搅拌时间应严格按照生产商提供的说明执行。施工时应根 据施工进度和环境温度控制每次的拌合量,在树脂混合搅拌后应 根据生产商提出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超出使用时间的树脂 不得再使用。

服装等;在现场有防尘要求的情况下,应配备除尘设备;冬季施工 施工现场温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要配备增温设备。 搅拌杆和滚子等工具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可以用酒精 或内酮擦拭,尽可能去掉黏附在表面的树脂。 13.2.4基层处理是指对加固构件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处理和加固 部位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是粘贴复材片材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基层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后来粘贴的复材片材剥离或是形成 空鼓。 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并清除存在的浮浆、油污 自共仙可能人影信 EHm

13.2.4基层处理是指对加固构件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处理

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并清除存在的浮浆、油 成是其他可能会影响复材片材粘贴质量的杂质。打磨处理后的 疑土表面如存在较大的坑洞或是凹陷,应用修复材料修复平 修复材料一般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且与原有混凝土粘结良 固构件本身若存在较大的高差,应在拐点处打磨出坡度,或是 修复材料修补出坡度,并使坡度越缓越好

13.2.5本条规定了配制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和

13.2.6本条规定了粘贴纤维布加固的一般施工工序和具体

部位弹线以明确加固区域,确认粘贴纤维布的尺寸以及需要粘贴 的层数。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现场按实际使用的尺寸对纤维布进行裁 剪。应充分考虑到加固时所要用到的各种尺寸,合理安排裁剪的 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3涂刷底层树脂前,必须确认混凝土表面没有粉尘、水渍或 是其他对树脂渗透有影响的杂质。在底层树脂表面指触干燥到完 全固化期间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的粘结效果最好。树脂的指触于 燥是指树脂达到凝胶的状态,在施工现场可以通过手指触摸树脂 表面有凝胶的感觉,但不会黏附树脂的状态。 5在涂刷浸渍树脂前,要先检查加固部位和纤维布表面的杂 质是否已清理干净。 6在涂刷浸渍树脂后,要迅速将纤维布粘贴于加固表面。试 验研究和工程经验证明,只有浸渍树脂充分浸透在纤维布中才能 保证纤维布的粘贴质量。用专用滚子顺纤维方向滚压纤维布时, 可以向一个方向,也可以从中间向两个方向滚动,但不允许来回反 复滚动,以免损伤纤维,影响粘结质量。要多次进行滚动,以挤出 残留在内部的气泡,确保树脂能够充分浸润纤维。在碾压纤维布 的同时,要确保纤维布没有偏离加固的方向或是移位。 对于加固较长的构件或是环形粘贴时纤维布需要进行搭接 搭接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1.5条中的相关规定。 7当需要进行多层粘贴时,重复上面的步骤,但要注意进行 下一层粘贴的间隔时间。最好在上一层指触干燥的情况下,及时 进行下一层的粘贴。 8在最后一层纤维布表面均匀涂刷一层浸渍树脂作为保 护层。 13.2.7复材板在所需加固量较大或施工空间狭小、障碍物较多 时比粘贴纤维布更具有优势,且板材在工厂里加工成型,施工时受 人为因素影响小,质量易保证。本条规定了粘贴复材板加固的

般施工工序和具体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并按现场实际需要使用的尺寸,对碳复材 板材进行切割。切割的工具可以使用钢锯、砂轮机或盘式金刚石 切割刀等。板材不能重叠搭接,所以在切割前应先确认施工的实 际长度,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为保证粘结质量,一些品牌的碳纤维复材板在出厂前已将其 中一面进行过粗糙化处理,施工时应注意选择粗糙面作为粘贴面。 若使用双面均光滑并经处理的复材板时,应在现场将粘贴面打磨。 4挤出的和沾在板上的复材板粘结剂要用刮刀或抹布等工 具及时除去。 13.2.8体表面处理同混凝土加固构件的表面处理类似。表面 平整度控制以能良好粘贴纤维布为宜。找平材料应能与被加固砌 体及粘贴树脂均能有可靠强度。处理后的表面应为砌块新面或找 平材料,没有明显的凸起、凹陷及表面起伏,防止纤维布受拉时发 生剥离。纤维布在两个相交表面上连续布置时,应按纤维布加固 混凝土构件的要求做好光滑连续处理。 13.2.9拉结构造材料可与加固纤维布材料一致,宽度可取 30mm50mm,厚度宜与加固层数相同。 13.2.10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是为了保证纤维布或复材板与钢 材的可靠粘结。钢材表面可以采用喷砂处理、高压水清洗或打磨 处理,除去油污、除锈蚀、防护涂层等。粘贴前用溶剂清洗,尽快开 始粘贴工序。如果喷砂处理在工程应用中困难较大,可采用其他 表面处理措施来避免出现粘结破坏发生在胶水与钢材的界面。因 为钢结构表面存有油污或锈蚀均会影响界面粘结性能,降低加固 效果。处理好的钢材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容易被空气、水气及其 他杂物污染。因此,处理好的钢表面不适于暴露于大气中,应尽快 进行粘贴施工。 如果钢结构存在宏观裂纹,在裂纹尖端钻止裂孔可以消除裂 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

般施工工序和具体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并按现场实际需要使用的尺寸,对碳复材 板材进行切割。切割的工具可以使用钢锯、砂轮机或盘式金刚石 切割力等。板材不能重叠搭接,所以在切割前应先确认施工的实 际长度,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为保证粘结质量,一些品牌的碳纤维复材板在出厂前已将其 中一面进行过粗糙化处理,施工时应注意选择粗糙面作为粘贴面。 若使用双面均光滑并经处理的复材板时,应在现场将粘贴面打磨。 4挤出的和沾在板上的复材板粘结剂要用刮刀或抹布等工 具及时除去。

13.2.8砌体表面处理同混凝土加固构件的表面处理类似

13.2.11本条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做出了规定

·Z 本茶对施工中应注息的事项做出了规定。 2当在封闭空间内使用树脂作业时,应特别注意换气。可根 据需要用风扇和送风管道进行强制换气。 3打磨混凝土表面时会产生较多的粉尘,操作人员要佩戴防 尘眼镜、防尘口罩等防护装备;配套树脂是化学品,在配制树脂的 时候,操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以及塑胶手套;个人对环 氧树脂引发的过敏性皮炎敏感程度不同,有严重过敏的人员不能 从事配制树脂的工作;如果采用干式方法切割碳纤维板材,碳纤维 的粉末会飞扬起来,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和防尘眼镜等劳保 用品。如遇高空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13.2.13复材片材有多种型号,所以在检查时应注意所选用的材 料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号一致。有些生产厂家的配套树脂有 季节区分,在检验时要注意选用的树脂是否符合当时的施工环境 13.2.14本条规定了粘贴复材片材的允许偏差。 13.2.15局部空鼓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修补,用树脂将空鼓 填满。当发现树脂开始从间隙中渗出,用滚子(罗拉)将注胶处 压实。 13.2.16在选择抽样拉拔的部位时,应避免选择应力集中或受力

13.2.16在选择抽样拉拔的部位时,应避免选择应力集中或受力 较大的区域。检验完毕后,应对复材片材被切割处进行修补。修 补搭接的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1.4条的规定

13.2.16在选择抽样拉拔的部位时,应避免选择应力集中或受力

13.3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加固混凝土结构

13.3.3预应力加固用材料和器具的可靠性是加固设计及预期得 以实现的前提,因此需要对原材料和器具进行检验。 13.3.4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复材板与粘贴碳纤维复材板的施工工 序相比,多了锚具安装和碳纤维复材板张拉过程。 2锚具系统是有效传递预应力的重要保证,需要牢固地固定 在梁端。

5安装张拉装置时,两端锚具及顶进装置要与混凝土梁中轴 线准确对正,否则可能使结构发生扭转和侧弯,产生有害应力。为 了保证安全,张拉过程应分多级进行,每一级之间持荷5min,使结 构变形趋于稳定。 6预应力张拉过程比较危险,必须在卸荷后方可对系统进行 微调。碳纤维是弹脆性材料,破坏比较突然,并伴有里啪啦的声 音,施工过程中如有异常声响,须立即停止操作,分析原因后方可 进行后续操作。

13.3.5预应力复材板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受力性 能影响很大,施工过程必须予以保证,所以张拉力和伸长量都有进 行控制,全部检查达到设计要求,

基层处理等工序隐蔽工程的检验与验收是为了确保能良好地粘贴 碳纤维复材板。完成张拉后的碳纤维复材板如发现有损坏现象, 在后期高应力的工作状态下,复材板会逐步产生更大的损伤甚至 是完全破坏,导致加固失效及安全隐患,因此应进行更换

13.4.1~13.4.3这三条规定了复材网格加固混凝土结构的一般 施工工序和具体要求。 13.4.4本条对复材网格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做出了规定。 1连续的复材网格在出厂时通常已进行盘卷并用尼龙扎带 打捆。复材网格盘卷时存在较大的回弹应力,现场在放料切割时 应用固定装置缓慢放开,不允许直接去除出厂时的绑扎带,避免突 然弹起伤人。 2复材网格的刚度相对较弱,铺设固定过程中及铺设完成进 行下道工序时不得随意踩踏,尤其是不得使用外力冲击(如在复材 网格上跳跃),以免材料变形或断裂,造成人身伤害。

13.4.5材料进场前应确认规格、指标等满足标准和

13.4.5材科进场前应确认规格、指标等满足标准和设计要求。 复材网格有多种型号,在检查时应注意所选用的材料是否与设计 图纸要求的型号一致。 13.4.6~13.4.8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工序隐 蔽工程的检验与验收,安装复材网格前应重点检查加固基层的处 理是否满足加固要求;加固层水泥基材料的工作性能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复材网格的铺设位置和尺寸是否存在偏差;锚固件的布置 情况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复材网格有搭接时是否符合搭接 规定。 13.4.9锤击法在粘贴复合材料、粘贴钢板等加固施工质量检查 中已被普遍采用,其有效性也已通过工程实践的检验,而且在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国 家相关标准中,对砂浆面层加固等施工质量的检查也建议使用锤 击法。本条对水泥基加固层与原构件混凝土之间有效粘结面积的 检查方法和检查要求与以上类似加固方法相同

材筋及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

13.5.1复材筋表面没有保护包装时,表面的纤维易受到损伤,从 而降低复材筋的抗拉强度。过度弯曲也会造成纤维的损伤。长时 间暴露在紫外线或潮湿环境中,复材筋中组分会发生变化从而导 致抗拉强度的削弱,因此存放复材筋时,应防火、避免高温、紫外线 和腐蚀性化学物质的作用,同时保持通风干燥。 13.5.2复材筋隐蔽工程反映复材筋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验收是为了确保受力筋等的连接、锚固、安装满

13.5.2复材筋隐蔽工程反映复材筋分项工程施工的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验收是为了确保受力筋等的连接、锚固、安装满 足设计要求。复材筋验收时,首先检查复材筋牌号、规格、数量,再 检查位置偏差,不充许复材筋间距累计正偏差后造成复材筋数量 减少。复材筋的搭接锚固长度,需符合本标准第10.5.8条的规 定;复材箍筋的箍筋弯钩的弯折半径及平直段长度需符合本标准

第10.5.3条的规定

第10.5.3条的规定。

13.6.1复材构件作为混凝土翼板的模板使用的施工状态,应根 据复材构件的支承方式和施工荷载按弹性方法计算复材构件的强 度、稳定性和变形,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阶段组合梁 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可不考虑复材构件初始内力对组合梁 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但组合梁的变形计算,应考虑使用阶段荷载产 生的变形与施工阶段复材构件的变形进行叠加。 13.6.2对粘接面进行处理以保证粘接质量,剪力连接件的粘接 连接宜在有质量保证的工厂车间中进行。

13.6.2对粘接面进行处理以保证粘接质量,剪力连接件的粘接

1试验研究表明,复材构件和剪力连接件表面进行除蜡去 脂、打磨糙化和清洁处理,能够很好地保证界面的工作性能,防止 出现分离裂缝。 2试验研究表明,对复材波形板开孔可使翼板混凝土连成整 本以增强翼板和界面的结构性能,波形板不开孔的混凝土翼板与 复材构件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不够理想

13.7复材管组合构件

13.7.3由于混凝土被复材管所包裹,因此无法从外观上直接检 查混凝土的质量,为此对复材管内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应予以重视, 如有异常则应采用超声波检测进行确认。

A.0.1本试验方法规定了测定结构工程用复材网格的单轴拉伸 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复材网格拉伸 性能的测试方法本质上与复材筋没有区别,试验设备的选择和要 求亦没有差别,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 总则》GB/T1446、《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 26743的相关规定。 复材网格从开始受力到卸掉引伸计为止近似为一条直线,破 坏时没有征兆,试件突然断裂,无屈服阶段,为脆性破坏。在卸掉 引伸计之后,曲线继续上升,直到试件破坏。由于试样断裂为爆炸 式断裂破坏,纤维四溅,考虑到人身安全,建议试验时架设防护罩 保护试验人员的安全,并为了保护引伸计,建议在拉伸荷载到达 70%的试样极限拉断力时,卸掉引伸计。 A.0.2试样总长由测试部分和锚固部分所组成。切割试样时应 尽量保证切割面垂直于试样的长度方向,切割面上的毛刺应被去 除。防止试样产生刻痕、局部挤压等损伤。 钢套管作为树脂和夹持设备的中间环节,起到传递拉力的作 用,考虑到复材网格要早于钢套管破坏,建议复材网格的极限拉力 与钢套管截面积的比值要大于钢套管的屈服强度,根据此原则选 择钢管。 对中是锚固性能的关键,可以防止滑脱和不合理的破坏形式。 复材网格抗拉强度高,但是抗压、抗剪强度低,在试验时,应尽量保 证试件的纵轴和两端的锚具中心连线重合,使锚具只起到传递拉 力而不传递扭矩和弯矩的作用,所以应尽量使复材网格在钢管内 对中,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大的影响。堵头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进

A.0.1本试验方法规定了测定结构工程用复材网格的单轴拉伸 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复材网格拉伸 性能的测试方法本质上与复材筋没有区别,试验设备的选择和要 求亦没有差别,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 总则》GB/T1446、《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GB/T 26743的相关规定。 复材网格从开始受力到卸掉引伸计为止近似为一条直线,破 坏时没有征兆,试件突然断裂,无屈服阶段,为脆性破坏。在卸掉 引伸计之后,曲线继续上升,直到试件破坏。由于试样断裂为爆炸 式断裂破坏,纤维四溅,考虑到人身安全,建议试验时架设防护罩 保护试验人员的安全,并为了保护引伸计,建议在拉伸荷载到达 70%的试样极限拉断力时,卸掉引伸计。

A.0.2试样总长由测试部分和锚固部分所组成。切割试

.0.3试样的纵轴应尽量与试验机上下夹头中心连线重合, 人保证试验机的拉伸力和试样纵轴重合,防止出现劈裂现象,影 实验效果。

A.0.4复材网格单轴抗拉强度的计算方法与复材筋相同,按照

B.1.1复材圆管混凝土柱破坏时管的环向拉断应变具有较大的 离散性。此拉断应变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复材管的多轴应力状 态等因素有关,其值往往明显低于复材标准拉伸试验所得数值 对于具有不同铺层组成的复材层合管,其轴向和环向的刚度、强度 比变化很大,多轴应力对极限状态的影响尤难评估,因此建议采用 式验方法来确定复材圆管混凝土短柱的极限状态。对实际工程采 用较大尺寸复材管的情况,可以采用缩尺试件。缩尺后的复材管 铺层方式、纤维方向和径厚比应通过层合板理论设计,以保证缩尺 复材管和实际工程复材管的极限状态理论值相同或者接近(相差 在10%以内)。 3.1.2本条规定的试件数量是指复材圆管混凝土试件的数量 m

B.1.2本条规定的试件数量是指复材圆管混凝土试件的

C.1 适用范围和试验原理

C.1.1对于粘贴加固技术而言,粘贴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加 固效果,通过粘结树脂粘结纤维布或复材板与混凝土间的正拉粘 结强度的测定,可以检测粘贴纤维布或复材板的质量好坏,检验加 固施工的效果。 C.1.2本条规定了测定的条件,在规定的速率下加载,要求对试 样的粘结面施加垂直、均匀的正拉应力,是为了保证测试的正拉粘 结强度具有合理性和可比性

C.2.1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要求拉力试验 机的量程选择应与试样的破坏荷载相适应,应保证试验机拉力平 稳地增加。同时,要保证试验时所用的夹具应能使试样对中、固 定,不产生偏心和扭转作用,测试结果可靠性高。 C. 2. 2本条规定 了 民钢风不 其形状及尺寸

C.3.1本条规定了试样的尺寸和型式,这样可以规范检测的条 件,使不同测试单位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C.3.2本条规定了不同条件下所需的试样数量。 C.3.3本条规定了试样组成部分的制备条件和要求,以满足测 试结果的稳定性,使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2试验所用混凝土试块的尺寸为70mm×70mm×4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试块浇筑后应经过28d标准养护。

件,使不同测试单位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试块使用前应切缝,预切缝深度取2mm~3mm,缝宽度1mm~ 2mm,预切缝尺寸为40mm×40mm,并位于试块的中心。这在实 验室条件下是可以保证的。 3金属标准块一般都采用45号碳钢制作,也可以采用其他 的钢材制作,但要有数据的分析证明其可行性。 C.3.4本条规定了试样的粘结和养护条件,使得测试具有一致 性,结果具有可比性。

C.4.1本条规定了试验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条件。

C.5.1本条规定了正拉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计算分析方法

C.5.1本条规定了止拉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计算分析方法。 C.5.2本条规定了试验结果的表示与评定规则。其中,破坏形 式分类是按照实测结果分析得到的,已被广泛认同。破坏判定的 规定是基于大量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得到的,可以用于表达粘结 效果和质量的优劣。

D.0.1由于不同的树脂与不同的纤维布之间具有不同的粘结效 率和粘结效果,为了明确粘结树脂与纤维布之间的粘结性能,本条 规定了纤维布层间粘结性能的试样制备方法。对于常用的纤维布 均可以采用本方法制备层间剪切强度的试样。 对于不同的纤维布,都要求平整、不含有任何外观缺陷。对于 碳纤维布而言,常规的尺寸为300mm(纤维方向)×200mm,一般 采用的单位面积质量规格为300g/m²的12块布叠加。其他的纤 维布需要的规格和数量由试验确定。 D.0.2本条规定了制备的过程,这是通过碳纤维布层间剪切强 度测试验证的,采用统一的制备过程可以使得结果具有稳定性和 可比性。 D.0.3本条规定了试样的标准尺寸和数量。

D.0.3本条规定了试样的标准尺寸和数量。

附录E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树脂材料的

E.0.1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和表面防护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随试样尺寸、测定方法(如量热法、体积法等)、测定参数不同而不 司,且差距较大。动态力学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简单、结果重复性 好,是高分子及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测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本标准中,推荐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测试树脂基体及纤维复 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E.U.I纤维复合材科、树脂和表面防护材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随试样尺寸、测定方法(如量热法、体积法等)、测定参数不同而不 司,且差距较大。动态力学分析方法,测试方法简单、结果重复性 好,是高分子及纤维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测定的常用方法之 在本标准中,推荐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测试树脂基体及纤维复 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E.0.2对于试样尺寸与形状要求说明: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测试树 脂基体或纤维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试样的厚度对测定的玻璃化 温度有一定影响,试样越厚,测定的玻璃化温度越高。为减少试样 厚度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标准规定树脂试样厚度为2mm~ 4mm;纤维复合材料试样(如筋、板等)厚度控制在0.5mm~4mm。 上述厚度要求,一方面便于试样的制备,另一方面避免厚度差异过 大影响测定结果的可比较性。 试样的宽度要求是基于动态力学分析设备的要求。 E.0.3对树脂试样,由于刚度与强度低,可以采用拉压弯及悬臂 等多种测试方法;纤维复合材料在纤维方向的刚度高(接近于钢), 拉伸测试时,其拉伸力易超过设备量程,因此,建议采用弯曲或悬 臂梁方式加载方法。 动态力学方法测试树脂或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测试参数, 如升温速度、测试频率对测试结果影响大,因此,为保证测试结果 的可比较性,明确要求升温速率为5℃/min与频率为1Hz。

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 E.0.2对于试样尺寸与形状要求说明: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测试树 脂基体或纤维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试样的厚度对测定的玻璃化 温度有一定影响,试样越厚,测定的玻璃化温度越高。为减少试样 享度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本标准规定树脂试样厚度为2mm~ 4mm;纤维复合材料试样(如筋、板等)厚度控制在0.5mm~4mm。 上述厚度要求,一方面便于试样的制备,另一方面避免厚度差异过 大影响测定结果的可比较性。 试样的宽度要求是基于动态力学分析设备的要求。

E.0.2对于试样尺寸与形状要求说明:利用动

E.0.4利用动态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树脂或纤维复合材料

线,根据不同的定义,可以获得不同且相差较大的玻璃化温度 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较性,同时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相对应 标准采用储能模量拐点温度为玻璃化温度

F.1.1大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混凝土变形的不均匀性等 因素的影响,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试件破坏时的纤维拉断应变(即纤 维布环向极限应变)通常明显小于由标准拉伸试验得到的拉断应 变,且纤维布的环向极限应变会受到纤维布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建议采用试验的方法来确定纤维布环向极限应变标准值。 试验中应包括不少于3个无约束标准混凝土圆柱试件,并测定无 约束混凝土轴压强度平均值,用于计算β。β为10~20时,纤维布 约束刚度较大,混凝土处于强约束状态,纤维布环向极限应变离散 性较小。

F.1.2本条规定的试件数量是指纤维布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数

F.2.1本条规定应变片应布置在搭接区外是因为搭接区比非搭 接区多一层纤维布,厚度较大,因此搭接区的环向应变相应较小, 不能反映非搭接区(通常其沿截面周长方向的长度远大于搭接区) 纤维布的真实环向应变。采用双向应变片不仅可测得纤维布环向 极限应变,还可测得试件极限压应变,后者可用于检验纤维布的约 束效果。 F.2.2通常情况下,由本附录试验方法得到的纤维布环向极限 应变标准值小王中标准垃伸试验但到的控断产变坛准传名

应变标准值小于由标准拉伸试验得到的拉断应变标准值,本条规 定纤维布环向极限应变标准值取两者中的小值

本节附录是基于规则截面构件大量温度场分析结果的简化计 算方法,在温度场分析中采用了以下假设: (1)室内空气温度遵循标准火灾升温曲线。 (2)无须考虑混凝土开裂或构件表面爆裂所引发的温度场 变化。 (3)对有防火保护措施的构件,无须考虑火灾下防火保护层的 开裂和脱落,

G.2500℃等温线方法

500℃等温线方法假定温度在500℃以上的混凝土对构件承 载力无贡献,仅由温度在500℃以下的混凝土组成有效截面。有 效截面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常温取值,有效截面外的钢筋仍 需予以考虑,钢筋强度修正(折减)系数由所在位置处的温度按表 G.2.1逐一确定。

G.3梁类构件的耐火极限简化计算公式

在对无防火保护简支加固梁的耐火极限进行大量数值分析 定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附录G.3,用于无防火保护加固 构件的耐火极限计算。荷载比对无防火保护简支梁类构件日 火极限的显著影响在附录G.3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J.0.1当轴心受压钢构件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FRP与填充材料 组合的加固,本条规定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加固构造形式,基于编 制组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本加固技术的设计计算公式。 加固后构件的截面刚度增加,稳定承载力提高,但抗压承载力提高 的上限为全截面屈服。 加固后构件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构设计标准》GB50017中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截面分类计算,设计 计算公式形式与轴心受压钢构件的设计公式一致,其中刚度增强 系数反映加固量和加固构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加固沿构件全 长,但实际情况限制不能全长加固时刚度增强系数应按照条文 计算。 填充材料的可为砂浆、PVC、泡沫混凝土、木材等,入il的取值 范围为0.2~1.0,当为竹丝时为0.2,为砂浆时为1.0。 J.0.2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采用开口的FRP型材组成管进行加 固,这时应通过外包FRP实现封闭截面,并应将拼合位置设置在 垂直于截面转动轴的方向。加固后FRP应具有一定的抗压纵向 承载能力,根据弯曲的变形计算得到抗压强度的限值。 J.0.3加固后的构件承载能力提高,连接节点相对薄弱,应进行 相应验算,并考虑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为了保证复材网格在混凝土中有足够的锚固能力,以充分利 用其抗拉强度,要求复材网格末端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应在不多于 三个节点时实现有效锚固。本试验方法用于检验复材网格在混凝 土中的锚固性能。 K.0.1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复材网格拨出试件、液压千斤顶、测力 传感器、锚具和位移计等。液压千斤顶向上顶推锚具,从而进行复 材网格相对于混凝土的拨出过程。安装时应确保各装置的中心轴 重合,以使复材网格受单轴拉力作用。在整个静力加载过程中,测 力传感器和位移计所量测的复材网格所受拉力值和在加载端、自 由端的滑移值,由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连续记录。液压干斤顶与混 凝土块之间钢垫板的作用是使混凝土块受均匀的压力作用,避免 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破坏。

LJ头 K.0.2钢套管作为树脂和夹持设备的中间环节,起到传递拉力 的作用,考虑到复材网格要早于钢套管破坏,建议复材网格的极限 拉力与钢套管截面积的比值要大于钢套管的屈服强度,根据此原 则选择钢管。

K.0.2钢套管作为树脂和夹持设备的中间环节,起到传

复材网格的一端用环氧胶锚固于钢套管中,另一端埋 凝土中。试件在加载端设置了PVC套管,其中的复材网格 混凝土无粘结,这是为了避免加载时混凝土对碳纤维复材P 生横向局部挤压作用。

。如果使用自动加载设备,则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纤维增强 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446、《结构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 筋》GB/T26743的相关规定来控制加载的速率等。如果使

手动干斤顶等加载设备,则可以使用分级加载的方法。 K.0.4试件的破坏状态主要有复材网格拉断、复材网格从混凝 土中拨出(滑移)、锚固端滑脱(锚固失效)等儿种。试验中出现的 骨脱现象,主要是由于复材网格与粘结剂的摩擦力、机械咬合力和 化学附着力在拉拨力方向的总和小于试件的拉拨力,试样从锚具 中被拉出,从而发生滑脱破坏。复材网格从混凝土中拔拨出(滑移)、 试件在锚固端发生破坏或者复材网格从锚具中滑出均属于无效 破坏。

附录L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

L.0.1本次修订增加了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 弯承载力计算内容。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关键是确定体外预应力筋 的极限应力和偏心距损失。由于体外预应力筋与周围混凝土不存 在粘结,故不能通过平截面假定求解体外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而 需通过梁整体变形协调条件来确定。此外,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 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还需考虑体外预应力复材筋偏心距损失的 影响。 L.0.2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的中和轴高度,可通过临界截

L.0.3本附录给出的计算公式适用于3种典型荷载类型(跨中

单个集中荷载、跨中两个对称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和3种典型转 向块布置形式(跨中无转向块、跨中设置一个转向块和跨中对称设 置两个转向块)的体外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计算。

附录M复材圆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

GB 50265-2022 泵站设计标准(正版高清,带书签).pdfNirp.x E xc.ef Ofrp.x Vex.effEfo) tirp Vxg.eff Vex.eff

化设计,将此β值用于整个截面

Ofrp.x =βrExc.effEcc,max

附录N粘贴复材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

N.1适用范围、试验设备和试

N.1.1本条规定了粘结强度检测仪的类型和使用要求。粘结强 度检测仪应每年检定一次,发现异常时应随时维修、检定,这样可 以保证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N.1.2本条规定了取样的条件和数量。其中,试样应由检验人 员随机抽取,试样间距不得小于500mm。这是为了保证检测具有 覆盖全部加固面的结果,从而达到全面检查施工质量的目的。 N.1.3本条规定了现场试样制备的条件。与实验室制样的方法 相同,只是尺寸和形状等根据工程条件进行了完善,使之更适合于 现场使用。

N.3.1本条规定了正拉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及结果的表达方 式,用于结果的判断。

JGJ/T 396-2018 咬合式排桩技术标准N.3.3本条规定了施工质量合格与否的判定规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