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AT0014-2019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T/CCIAT0014-2019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92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IAT0014-2019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DB34/T 1974-2013 在役索道驱动轮轴超声波检测规程总则 102 2 术语 103 3 基本规定 104 渗透设施 105 4. 1 透水砖路面 105 4. 2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106 4. 3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108 4.4 绿色屋顶 108 4. 5 下沉式绿地 109 4. 6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110 4. 9 渗井 110 储存设施 111 5. 1 湿塘及雨水湿地 111 5. 2 蓄水池 111 5. 3 雨水罐 111 5. 4 蓄水模块 112 调节设施 113 6. 1 调节塘 113 6. 2 调节池 113 转输设施 114 7. 1 植草沟 114 7.2渗管、渠 114 截污净化设施 115 8. 1 植被缓冲带 115 8. 2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115

16 116 116 收与效果评价 117 117 量评价与验收方法 119

10质量管理验收与效果评价 117 10.2效果评价· 117 附录 A整体质量评价与验收方法 119

1. 0.1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1.0.1制定本标准的自的和意义。 本次编制是将有关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结合工 程实际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证海绵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1. 0.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对象。

1. 0.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对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体 现,本标准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构建(试行)》中所列的17种低影响设施的施工及质量验收标 准做了明确规定,只要包含这些基础设施内容的项目,施工验收 时均适用本标准。 实施过程中不仅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需要制定具体规 定要求,符合10.2节中注明的条件时,还需对整个项自或整个 片区项目的海绵设施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以保证项自整体符合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的要求

本条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说明海绵城市是对强势的工程思维 的反思和修正,不再首先使用工程措施来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 同题,而是优先采用自然的方式,这是对待历史的一种态度。二 是强调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等手段来解决 海绵城市在“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增强适应性来体现海 绵的“弹性”,这是处理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具有强烈的现实 意义。三是说明海绵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式,以 避免未来城市再出现自前的“水”向题,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发 展观。

3.0.4本条强调从海绵城市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角度出 呆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避免大拆大建,施工时尽量减少 边环境的干扰。

3.0.4本杀强调从 寻里历史的用度让友 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避免大拆大建,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周 边环境的干扰。 3.0.6本条强调了施工次序的原则性要求。 3.0.7本条强调了海绵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海绵设施的独立性 很强,容易碎片化,需要将各项设施纳入到海绵城市系统来考 虑。海绵设施是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溢流排放系统与城 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有效衔接。

3.0.6本条强调了施工次序的原则性要求,

3.0.7本条强调了海绵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海绵设施的独立性 限强,容易碎片化,需要将各项设施纳入到海绵城市系统来考 虑。海绵设施是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溢流排放系统与城 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应有效衔接。 .0.8本条强调了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应特别 主意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

3.0.8本条强调了海绵城

注意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

注意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

4.1.1轻型荷载是指标准轴载为40kN、日交通量200轴次以下 的车辆行驶的荷载。 4.1.3基层透水系数原则上应大于面层是为了保证透水路面的 整体透水性。 4.1.16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的规定 如下:

表4.1.16透水砖路面允许偏差

4.2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4.2.9本条款对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作出了规定: 2透水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全透水结构,是使雨水直接通过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向基层渗透的结构,湿陷性黄土、盐渍土、 砂性土等因大量雨水直接渗入而不稳定,路面会因基层的不稳而 受损,如在此土质上做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议采用不透水结 构基层,同时考虑排水设施,为的是不让水进入路基。 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中规定 当基层采用全透水结构时,透水基层的最小设计厚度不应小于 150mm。但是当基层采用半透水或不透水结构时,基层的稳定性 较好,要求的设计厚度放宽为不应小于100mm。 4混凝土拌合物松散,不利于骨料粘结:拌合物加水过多 或减水剂掺量过大,浆体流动性大,不能均匀包裹骨料。工作性 良好的拌合物浆体应包裹均匀,手擦成团。 5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状况,对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质 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面层施工前,应做好基层的界面处理,要求 基层粗糙,保证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的湿润。 7透水水泥混凝土浆体较少,制备后易于失水从而影响工 作性,其工作性能对施工影响至关重要:当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 双色层组合设计时,为保证上面层和下面层结合紧密,整体性 好,对透水上面层和透水下面层摊铺间隔时间作了规定。 9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压实宜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其 原理是低频振动带平移压实,既起压实作用文起平整作用。透水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脚部穿上减压鞋,是为了 减少施工人员自重影响。 13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后必须进行保湿养护一定时间 使其强度在湿润状态下逐渐提高。透水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短 施工后基本已初凝,为保湿与防污染,施工后即可在透水水泥混 凝土表面覆盖保湿材料保湿。第二天应均匀的洒水,经常保持透

水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湿润状态。洒水只能以淋的方式,不能用高 压水冲洒。养护期视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不低于14d

4. 2. 10 主控项目

4.3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4.3.1施工过程中雨、雪等外部条件会影响沥青与粗、细

4.3.1施工过程中雨、雪等外部条件会影响沥青与租、细集料 的粘结,从而直接影响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4.3.9施工温度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参数,与透水沥青混凝 土施工过程中环境条件有关系,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 温度。

4.3.12透水沥青混凝士的摊铺

4根据经验,每台摊铺机连续摊铺,一般需要3辆以上的 等候卸料车配合完成。 4.3.13采用钢筒式压路机是为了保证透水沥青混凝土压实成型 后孔隙率满足要求。

4.3.15开放交通及其他

2严禁在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上堆放土或杂物、制作水泥 砂浆,是为了防止杂物等堵塞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保证透水沥 青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后满足使用要求。

4. 3. 16 主控项目

5本款要求检查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顶面的透水系数,是 验查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透水性能。考虑到验收时间往往 是施工后一年左右,透水性能会有衰减,故路顶面的透水系数小 于设计的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透水系数。透水系数的单位沿用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中的表示方法

4.4.2原建筑屋面一般没有考虑过多的富余荷载,可能无法承 受绿色屋顶荷载,因此,改造前应对原建筑结构进行鉴定,核算 结构承载能力,对不满足承载要求的应先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 行改造。

4.4.4本条特别强调对耐根穿刺材料的要求。植物的

耐根穿刺层,避免植物对建筑防水层和结构层的损坏。试验方法 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 1075的规定。

4.4.5为防止高大植物因大风等原因从高空坠落,必须进行安

4.4.5为防正高大植物因大风等原因从高空座落,必须进行安 全防护。植物抗风固定措施可参照图集《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14J206种植平屋面有关节点构造

(蓄)水层和过滤层、种植土层、植被层等)的静载荷以及各种 动载荷(植物生长的增重、种植土中不断变化的水量、人流、交 通载荷等),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否则会造成保温隔热 材料的破坏。

3过滤层的作用是防止泥浆进入排(蓄)水层产生不利的 影响,防止种植土流失造成排(蓄)水层堵塞。过滤层采用 能透水文能过滤的聚酯纤维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设置在种植 土层之下排(蓄)水层之上。太薄容易损坏不能阻止种植土流 失大厚过滤缓慢不利王排水

制。为防止种植土流失,种植土表面应低于挡墙高度100mm。 4.4.15绿色屋顶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现场要采取相应 的安全防护措施。

4.5.1为防止下沉式绿地地形造型、挖掘树槽、穴时,损坏地 下管线或隐蔽物,开挖施工前必须向有关部门了解地下管网或隐 蔽物埋设情况。

4.5.2下沉式绿地必须在回填土密实度、回填土的厚度、

4.5.2下沉式绿地必须在回填土密实度、回填土的厚度、地形 造型的标高、范围、造型及坡度等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以 利于植被正常生长及有组织排水。

4.5.3下沉式绿地中的微地形构建初期防止水土流失技术持

合海绵城市顺应自然的理念,下沉式绿地施工时,其外形可根据 实际地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只要其汇水面积、蓄水容积不小于 设计要求即可,

4.5.9为了防止下沉式绿地中的雨水对机动车道路基

般在下沉绿地靠近路基一侧及底部采用防水土工布隔离,延伸 至下沉式绿地下一定长度是为了确保防渗效果,

般在下沉绿地靠近路基一侧及底部采用防水土工布隔

4. 5. 17 主控项目

2下沉式绿地形状如为条状,可以每200m范围检查4点 如为其他形状,可横纵方向各距离50m检查1点。

4.6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4.6.5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4.6.5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

4.6.5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3采用树皮作为覆盖层时,不应采用轻质树皮,以免树皮 遇水后浮动冲走流失。

4.9.1雨水渗透设施特别是地面下的入渗使深层土壤的含水量 人为增加,土壤的受力性能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建构筑物的基 础,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

5.1.1湿塘、雨水湿地工程重点应核实上游雨水管渠及下游雨 水管渠与湿塘、雨水湿地的接收及排放关系,确保湿塘、雨水湿 地的雨水补给及溢流排放功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 5.1.5以雨水回用为自的的雨水湿地与湿塘,其蓄水区域的士

5.1.1湿塘、雨水湿地工程重点应核实上游雨水管渠及下游雨 水管渠与湿塘、雨水湿地的接收及排放关系,确保湿塘、雨水湿 地的雨水补给及溢流排放功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 5.1.5以雨水回用为自的的雨水湿地与湿塘,其蓄水区域的士 镶渗透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蓄水区会发生渗漏,无法保证蓄水 区的水量,设置防渗层防止雨水渗漏,以便维持湿塘及雨水湿地 蓄水区的水量。常用的防渗方法有黏土防渗、膨润土防水毯 (GCL)防渗、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等。

镶渗透率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蓄水区会发生渗漏,无法保证蓄水 区的水量,设置防渗层防止雨水渗漏,以便维持湿塘及雨水湿地 蓄水区的水量。常用的防渗方法有黏土防渗、膨润土防水毯 GCL)防渗、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等。

5.2.3蓄水池处理工艺中有众多的穿墙管,且该部位(尤其是

5.2.3蓄水池处理工艺中有众多的穿墙管,且该部位(无其是 下腋角)的混凝土施工浇筑质量不易控制,容易发生渗水现象。 司时构筑物本身有沉降的可能,其穿墙位置可能出现变化。因此 施工一般宜采用管道环形止水板工艺,既可增加防水措施,文有 定的管位调整余量。待穿墙管安装完成后,再用防水材料对空 隙进行填塞密实。 5.2.5满水试验主要是检验结构本体(混凝土、装配式预应

5. 2.5满水试验主要是检验结构本体(混凝土、装

力)施工的结构强度和抗渗性质量,因此试验应在表面层(防 水层、防腐层、保温层、喷浆保护层)施工前进行。

5.3.1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

5.3.1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 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主要用于单 体建筑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

.3.6埋地式雨水罐回填前对雨水罐注水,防止雨水罐被挤压 变形。

5.4.5由于位于不同位置,不同容积的蓄水模块的顶面、侧面

5.4.5由于位于不同位置,不同容积的蓄水模块的顶面、侧面 可承受的荷载不同,蓄水模块施工完毕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在醒目 应置设置警示牌,说明蓄水模块可承受的荷载,必要时,设置栏 杆、植物隔断屏障等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5.4.5由于位于不同位置,不同容积的蓄水模块的顶面、侧面 可承受的荷载不同,蓄水模块施工完毕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在醒目 应置设置警示牌,说明蓄水模块可承受的荷载,必要时,设置栏 杆、植物隔断屏障等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6.1.8溢流口、并溢流时可从各级溢流孔或井顶溢流,各级溢 流口、并顶高程就决定了调节水位的高程。溢流孔应有足够的过 水断面,保证及时溢流,水位不再上涨。

起沉降会造成管道破坏,漏水后进而破坏地基,故而应有良好 的地质条件。

7.1.1植草沟断面形式类型要

7.1.3植草沟内植被高度、质量要求。

7.1.3植草沟内植被高度、质量要求。 7.1.4植草沟边坡坡度、纵坡总体要求及纵坡坡度较大时技术 措施要求。

7.1.4植章沟边坡坡度、纵坡总体要求及纵坡坡度较

7.2.9渗管的开孔形式、开孔率直接影响渗透性。开孔孔径应 与周围滤料级配相适应,防正出现滤料渗漏现象。渗管在滤料中 的埋设位置应准确,确保渗管周围滤料厚度均匀,满足要求。, 般经验,机动车范围渗管的环刚度不小于10kN、非机动车范围 环刚度不小于8kN。开孔渗管设置在道路下时,开孔率一般 较小。 7.2. 10 渗管、渠接头是薄弱环节,应严格控制,防止滤料渗漏

7.2.10渗管、渠接头是薄弱环节,应严格控制,防止滤料渗漏 至管渠内形成堵塞。

7.2.10渗管、渠接头是薄弱环节,应严格控制,防止滤料

8.1.1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 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过滤径流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 物。让雨水均匀流过缓冲带,是为了增强污染物去除效果和避免 形成冲刷。

8.2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8.2.3本条对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施工提出了要求。

1雨水弃流设施、设备、装置优先采用无动力自动开启或 关闭的设施,主要考虑节能减排、减少耗能的绿色理念。 2初期弃流雨水排人市政污水管网时设置流水坡度,防止 市政污水管网水位增高时回流至弃流设施,影响弃流装置使用

9.1.6声波流量计在不同管径管道中的安装高度、数据参数的 设定要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

9.2.4线路在水池中连接泵和仪表设备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因

9.2.4线路在水池中连接泵和仪表设备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因 为长期在水中浸泡要注意做好电缆的防水和绝缘

10.2.1、10.2.2规定了整体效果评价的项目类型和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项目不同于传统市政项自,更加注重项目实施后的 整体效果,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裹。因此,效果评价指标针对 的是整个项目或片区,不针对海绵城市单项设施。以PPP模式 建设的海绵城市项目最具有整体评价条件,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城 市,在PPP、EPC等项目类型中逐步尝试开展整体效果评价 工作。 本标准只选取了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3类指标,没有对 水资源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近几年试点情况看,雨水资源利用率 等与水资源相关的指标差异很大,很难确定经济、合理、科学 可操作的指标。 建筑小区、公园绿地作为源头减排类型的项目,做好径流总 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雨污分流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对于保 证末端受纳水体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评价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排放口污染控制和径流污染减率指标:建筑小区和公 园绿地是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居民生活影响很 大,因此要求评价积水控制和内涝防治指标。 大部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的汇水面积都在5hm²以上,汇 水面积小于5hm²的项目比例约为10%甚至更低。当项目汇水面 积小于5hm2时,项目自身占地面积更小,可用作调蓄雨水的绿 化面积相应地也很少,不设置调蓄池等设施难以达到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要求。因此,为了避免由于调蓄容积不足而刻意增加灰色 没施(特别是调蓄池)的情况,对面积较小的项自不单独进行 整体评价,建议与周边地块作为一个整体,评价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 城市道路,不包括建筑小区、公园绿地中的道路。道路项目 一般为线形形状,具有以下特点:用地狭长、绿地率低,透水下 垫面比例较小、径流量大,常常作为雨水径流的中途转输通道接 纳周边地块产生的雨水径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道路项目(特 别是两侧绿地很少的项自)单独评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实施 困难且意义不大。由于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相对严重,需要采取 措施控制径流污染,因此要求评价径流污染削减率指标。道路具 有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因此要求评价积 水控制和内涝防治指标。 景观水体、河流、湖泊等水体作为雨水径流的末端受纳空 间,下垫面以水面为主,其他下垫面比例很小,评价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径流污染削减率、积水控制和内涝防治指标意义不大: 水质是水体的重要评价内容,接人水体的末端排口污染控制效果 对水质影响很大,因此要求评价水质和排放口污染控制指标。生 态岸线是水体与其他建设用地之间的重要缓冲地带,具有滞洪补 枯、减缓近岸流速、净化水体、维持自然景观等综合功能,因此 水体类建设项目要求评价生态岸线率指标

A.0.1为了便于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验收,本标准推 荐了三种方法,可根据项自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方法一采用设计图纸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实际操作比 较方便,但人为主观因素较多:方法二为实际监测法,适用于设 置了监测设备的项目,缺点是验收时间长、成本高,遇到丰水年 或枯水年时偏差较大:方法三为设计降雨量法,适用于需要在建 成1年以内验收或者遇到丰水年和枯水年时的项目,此方法的缺 点是监测的成本较高,寻找实际降雨量和设计降雨量大致相当的 时机比较困难。 1该款中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有要求的相关规定包括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B/T51345、项目所在地区的海绵城 市专项规划、项自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2当规划设计要求项目接纳周边客水、协同解决区域径流 总量控制问题时,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价应考虑客水汇入 因素。将客水对应的汇水区域的面积纳入到本项目的范围,项自 总面积和承接客水的子汇水区域面积都要加上客水对应的汇水区 域的面积。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主要包括生物滞留设施、下沉绿地 透水铺装、渗透塘:延时调节设施主要包括调节塘、调蓄池、雨 水桶、雨水罐等。 下垫面的雨量径流系数取值可依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或项自所在地区的海 绵城市规划设计指导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3水文变化以年为周期,故采用监测法评价项自的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时GB/T 41859-2022 金属板材精密冷弯成形 工艺规范.pdf,要求进行至少1年的连续监测。

4评价方法三是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B/T 51345第5.1.4条第3款制定的。若项自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 在发生小于或等于设计降雨量的降雨时,理论上项目雨水排放口 应无雨水排放或排出的雨水为经设施渗滤、沉淀净化处理后的雨 水。同理,若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达标,降雨发生时,项目 雨水排放口排出的雨水径流包括未经海绵设施控制直接外排的雨 水、溢流雨水和经设施渗滤、沉淀净化处理后的雨水。 降雨结束一定时间后,雨水管网中不再有地面径流直接汇 入,超过海绵设施调蓄容积的溢流雨水也已经通过溢流雨水口全 部排放,项目雨水排放口排出的雨水径流全部是经设施渗滤、沉 定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可以采用此时的流量监测数据计算降雨过 程中经设施渗滤、沉淀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径流体积。考虑雨水地 面汇流时间、管网流动时间,同时尽量贴近降雨结束时间,选取 降雨结束后30min这一时刻采集数据 由于经设施渗滤、沉淀净化处理后的雨水排放流量本身较 小,管道沉积物、平坡或逆坡、漏损等因素会造成排放流量减 小,导致监测的流量数据偏低,因此设置管道截留系数α,可根 据项目管网情况适当取值

A.0.2生态岸线率是指生态岸线长度占全部岸线长度的比例。

A.0.4分流制雨污混接排放口和合流制溢流排放口的雨天

我国不同地区城市降雨特征、管网运行情况、受纳水体水环 境容量、溢流污染本底情况等差异较大,年溢流体积控制率宜根 据当地要求确定,因此,本标准不再提出新的控制率要求,暂时 沿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B/T51345的要求。

A.0.5径流污染削减率是指项目在海绵设施建设前后

总量的减少程度。对于改造项目。污染物的产生条件、下垫面的 情况变化较小,可以很容易获取改造前、后径流污染总量,通过 评价方法一能较客观地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对于新建项目, 建设前的径流污染总量获取困难,对于未开发的原始生态性较好 的场地,项目建成后径流污染削减率甚至可能出现负值。因此 对于新建项自,径流污染的削减率是指采用海绵设施前/后下垫 面产生污染物的削减程度。方法二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建设 的海绵设施的情况。查表得到每种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经过 加权平均后得到径流污染的削减率。相对方法一而言,人为的因 素较大,也无法检验各种海绵设施设置的合理性。 1径流污染主要与大气降尘、汽车尾气和下垫面自身污染 等有关,成分较为复杂。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雨水径流中悬浮 物(SS)与其他污染物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评价径流污 染削减率可采用总悬浮物(TSS)作为计算指标。 对项目径流污染削减率有要求的相关规定包括《海绵城市建 设评价标准》GB/T51345、项目所在地区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项自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2方法一中,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在不同的降雨量 不同的降雨类型下有较大差别,监测路面铺装和绿地的雨水径流 污染物浓度也存在一定难度,如果评价项目的年径流污染削减 率,需要采集一年之内所有降雨发生时的污染物浓度,技术要求 和成本较高,因此本标准选择评价典型单场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污 染前减率。当项自所在地区有场降雨条件下各类下垫面的污染物 浓度、径流流量与降雨量变化关系的长期监测数据或者不同降雨 量条件下污染物的场降雨平均浓度数据时,项目可评价年径流污 染削减率。 为了方便,项自建设前下垫面污染物的采集简化为屋面、硬 质地面和绿地3类。监测各类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时,监 测设备应安装在只有单一下垫面雨水径流汇入的雨水口或检查井 附近,例如屋面雨水立管连接的检查井、只有路面铺装或绿地雨

水径流汇入的雨水口。当项目不存在监测路面铺装和绿地的理想 监测点位时,需要降雨前设置临时围挡设施隔离其他下垫面雨水 径流汇人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地面空间代表单一下垫面,采用 人工取样的方式监测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 监测项目建成后外排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数据时,考虑 到雨水径流经过海绵设施渗滤、沉淀等净化处理后排放,数据采 集应延长至降雨结束24h(或海绵设施最大设计排空时间) 以后。 3方法二中,海绵设施的污染物去除率取值可依据《海绵 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或项 自所在地区的经验值。 A.0.6积水控制的评价标准主要考虑积水是否对居民出行产生 影响。 A.0.7本标准中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的地面积水标准的规

DB37/T 2905-2019 运动场地合成材料面层 施工要求,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及《城镇内涝防治 规范》GB 51222 中的规定相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