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3T 368-2020 湖南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DBJ43T 368-2020 湖南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237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3T 3*8-2020 湖南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附录F地下水换热系统能效比及供能率计

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即输送单位热量或冷量所需的电耗,供热 时地源侧输送能效比ER1的计算公式为:

供热时用户侧输送能效比ER2的计算公式为:

ER, = EM/ON

DL/T 1318-201*标准下载.2输送能效比与节能率分析

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率的评价方法,自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自测评导则》中提出的方法。该方法选 取燃煤锅炉作为计算供热节能率的比较对象,比较时需要将地源热泵 能耗折算成燃煤的消耗量。我国目前平均供电煤耗为3*9gce/kWh(gce 克标准煤),电网输电线路的平均损耗为*.**%。考虑电网的输电损耗, 终端用户每度电的实际煤耗为373.8gce/kWh。按照《居住建筑节能检 测标准》(JGJ/T132)的规定,取燃煤锅炉的平均效率为*8%,标准

煤的热值取为29270kJ/kg,则燃煤锅炉产生1kWh热量的煤耗为 181gce。将地源热泵与常规空调系统的用户侧水泵能耗视为相同,根 据前文得出的结论,可以推导出输送能效比与供热节能率的关系式为

ECb—一常规空调系统的能耗,gce; ECg一一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gce 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的供热节能率对机组COP及输送能 效比的要求。《中国地源热泵发展研究报告(2008)》统计了一些地源热 泉项目的节能率测评结果,夏季地源热泵系统相对水冷式冷水机组系 统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但被测评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冬季平均供热节 能率为30%。例如:取地源热泵系统在设计工况下机组的供热COP 为3.*,用户侧输送能效比为0.02*1(《公建节能标准》的要求),若 要使系统的供热节能率≥30%,则应有地源侧输送能效比≤0.053。 工程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的热泵机组COP和地源侧、用户侧输 送能效比,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实际的节能率。如果由于地源侧输送距 离过长或提升高度过大导致地源侧输送能效比过大,节能率过低,甚 至不节能,则可以认为地源热泵方案不具备可行性

常规供冷、供暖方式可参照下表:

F.3常规供冷、供热方式

F.3常规供冷、供热方式

表 F.3常规供冷、供暖方式

注:以建筑应用面积为基准。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要 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自*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重庆)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标准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浅层地热能勘察评价技术规范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程 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湖南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3.1.1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是能否应用地源热泵系 统的基础。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调查及勘察情况,选择 来用地理管、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水源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能资 原勘察包括地理管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地表水换热 系统勘察及污水换热系统勘察

3.1.*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应满足修建地下水抽水井和回灌井(地下

水换热系统)或修建地表水抽水构筑物(地表水换热系统)或埋设水 平或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需要。同时应满足操作 和置放施工机具及敷设室外管网的需要,

3.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3.2.*若理管区域已具有权威部门认可的热物性参数,可直接采用已 有数据,否则应进行岩土体热响应试验。岩土热响应试验方法详见附 录A。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回转钻,适合粘性土、粉土、沙土、强分化岩石、 中分化岩石。潜孔钻,适合弱分化岩石,不适合粉土、沙土和碎石、 软质岩石。

3.2.7测试孔孔数为1个时,宜布置在理管区域的中部;两个[

3.2.8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是指具备CMA认证的检测机构。

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3.3.*(1)地下水示踪试验是水流方向测定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在工程场地的某个部位投放能随地下水**的示踪剂,并在预期可能 到达的部位进行接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和评价场区的水 力联系、判断地下水流的通道、地下水流的主导方向等水文地质条件。 (2)渗透系数指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沿主径流方向*移的距离 (m/d),一般用来衡量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径流的快慢。 (3)千扰井试验实在多个抽水并中同时抽水,造成降落漏斗租 互重迭十扰的抽水试验,地源热泵工程中一般采用十扰井群抽水试验 讲究相互干扰下抽水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 3.3.*岩溶发育地区普遍存在洞穴,且理藏浅、分布密,顶部岩土体 强度低,在地下水取水过程中可能引起地面塌,不同程度地威胁建 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进行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时,应根据岩溶发 育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价,并给出能否取 水的正确结论。 3.3.7水文地质勘探孔即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获取所需 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勘察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强度低,在地下水取水过程中可能引起地面塌,不同程度地 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进行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时,应根据 育地区的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价,并给出 水的正确结论。

3.3.7水文地质勘探孔即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获取所需 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换热系统水文地质勘察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察孔数量应依据地源热泵系统空调负荷、水文地质条件

3.3.7水文地质勘探孔即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获取所需

水换热系统空调负荷(O)与勘

(2)勘察孔的深度应根据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带埋藏条件确定, 宜小于200m。当有多个含水层组且无水质分析资料时应进行分层勘 察,取得隔仓水化学资料:

(3)勘察孔设计和施工应符合GB50027《供水水温地质勘察规 范》的规定,勘察孔的孔间距设计应避免抽水井与回灌并发生热贯通 效应,抽水井与回灌并可通过试验或采用当地经验数据确定,松散卵 砾石层宜为100m左右、中粗砂地层宜为50m左右。

3.*.1污水(中水)资源勘察应通过市政公用管理部门调查、分析相 关区域城市污水、工业污水等的变化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污水换热 系统一般理设于市政道路及建筑红线的地下,而市政道路及建筑红线 地下大多理设有公共气源、排水、电力和灌溉等系统,因此污水换热 系统勘察时,应查阅相关资料,并且标记出公共气源、排水、电力和 灌溉等系统的位置。 3.*.2(1)污水源水温、水深及流量勘察应包括夏季最高和冬季最 氏水温、全年污水流速和流量*态变化。(2)污水中含杂质较多,因 此应进行详细污水水质勘察,勘察应包括:污水中含有杂质成分,如 发丝、油污等,和污水中含有的水生物、微生物、固体含量、盐碱量, 以及引起腐蚀与结垢的化学成分

*.1.3埋管区域不应以树木、灌木、花园等作为标识

1.3理管区域不应以树木、灌、花园等作为标识

*.2地理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2地理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2.2(1)聚乙烯管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3 的要求。聚丁烯管应符合《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GB/T19*73.2的要求。 (2)竖直埋管的公称压力根据孔深与工作压力来确定。

*.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3.1(1)全年逐时*态负荷是指地理管换热系统承担的全部冷热 交换负荷总量。地理管换热器设计应考虑全年释热量、吸热量的平衡 可题,否则有可能导致地理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者降低,影 向地理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从而降低整个系统效率; (2)岩土总释热量与总吸热量相差10%以上时,认为不平衡; (3)地源热泵系统最大释热量包括:各空调分区内水源热泵机 组释放到循环水中的热量(空调负荷和机组压缩机耗功)、循环水在 渝送过程中得到的热量、水泵释放到循环水中的热量,即: 最大释热量=ZL空调分区冷负荷×(1+1/COP)」+Z输送过程得热量 +Z水泵释放热量 (*)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包括:各空调分区内热泵机组从 盾环水中的吸热量(空调热负荷,并扣除机组压缩机耗功)、循环水

即将U型管、螺旋管捆扎在桩基的钢筋网架上,然后浇灌混凝土, 使U型管、螺旋管固定在桩基内。 *.3.11地埋管可根据项目情况采取与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或直接连 接到中间分集水器,采用环路集管连接时,综合考虑水力平衡及系统 安全性,每组连接的换热井3~10个,且应保持各组井数相等。

*.3.12回填是土壤源换热器关键的工序,也是资源耗费

当原浆符合导热系数要求时,尽量采用原浆回填,减少外来回填材料 的输入量。

*.3.13泄露是指地理埋管换热系统需要连续补水,出现这种情

通过报警系统告知管理人员,排查泄露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处置 *补水与报警系统相关联,设计中一并考虑。

*.3.1*地理管换热介质中存在的空气等不凝性气体是系统正常*行 的障碍,当设置自*排气阀,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采取真空脱气机 等主*措施排除系统空气。

*.3.15岩土体的温度场及其变化趋势是了解系统热平衡的重要参数,

*.3.17传热介质不同,其摩擦阻力也不同,水力计算应按选

*.3.18地理管换热系统根据建筑负荷变化进行流量调节

3.18地埋管换热系统根据建筑负荷变化进行流量调节,可以节 行电耗。

*.3.19根据地埋管材料、施工和输送成

围。考虑到大型工程埋管占地面积较大,埋管系统管线较长,可能还 需要分区设置,此时连接分集水器和机组的集管部分管径、流量都较 大,可按100~300Pa/m控制比摩阻,既满足排气要求,还可以降低环 路阻力,节约水泵扬程和功耗。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回填料应采用网孔不大于15mmx15mm的筛子进行

.*.7竖直地理管安装工艺要求:

1.应“带压”下管,以便随时通过压力表观测换热器下部是否

破损,但是带压”不宜超过0.2MPa因为钻孔通常深100m,充满水后 换热器底部静压约1.0MPa,若是再带”高压“下管,很容易因超压损 坏换热器。对于钻孔内有地下水但静止水位较深的钻孔,换热器充满 水即可下管,一是充满水可防止地理管受压变形;二是减小管材浮力: 防止下入钻孔内的地理管上浮。 2.护壁套管为下入钻孔中用以保护钻孔孔壁的套管。钻孔前, 护壁套管应预先组装好,钻进完毕应尽快将套管放入钻孔中,并立即 将水充满套管,以防孔内积水使套管脱离孔底上浮,达不到预定理设 深度。 3.U型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灌浆方式因地制宜 采用人工和机械方式均可。最终保证灌浆回填材料密实,无空腔。 *.当理管深度超过*0m时,灌浆回填宜在周围邻近钻孔均钻凿 完毕后进行,目的在于一且相邻孔倾斜将U型管钻伤,便于更换。 *.*.8(1)灌浆回填料应满足环保要求,不得污染地下水,应尽量 采用非泥土原浆。(2)当地埋管深度范围内仅有一层非承压含水层时 地下水位以下部分的钻孔可充填富含石英的十净的砾石或中粗砂(不 设固定卡,以利于砾石或中粗砂的沉淀密实),钻孔上部用低渗透性 灌浆材料密封,以防止表面污染源侵入到钻孔。(3)地理管深度范围 内有多层地下水时,为防止地下水的层间污染,应采用灌浆回填。 *.*.9系统冲洗是保证地埋管换热系统可靠*行的必须步骤,在地埋 管换热器安装前均应对系统所有管道进行冲洗,冲洗之后做好防护措 施,避免赃物再次进入管内。 *.*.10放置在钢筋笼内侧可避免理管损伤,下管方便,在地埋管的 瑞部用醒自的方式进行标识,便于后续工序识别,避免人工损坏。带 玉地理管换热器可防止理管受压变形并随时通过压力表监测受损情 况。 二

*.10放置在钢筋笼内侧可避免理管损伤,下管方便,在地理管 部用醒目的方式进行标识,便于后续工序识别,避免人工损坏。 地理管换热器可防止理管受压变形并随时通过压力表监测受损

序可采用两种施工方案:1)先理埋管施工后基坑开挖:2)先基坑开挖后 埋管施工(基坑较浅时)。若理管施工先于基坑开挖,因地理埋管在孔内 自然弯曲变形、钻孔超深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埋管下沉,竖直地埋管的 长度应在设计换热长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富余量,防止基坑超挖引起 安全事故,亢余量应根据基础的不同形式和理深确定,并纳入到项目 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地埋管端部标识以防止基坑开挖时被损坏。

*.5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5.1(1)本部分只包含地理管换热器施工部分的检验,其它的检 验要求按照国家相应的质量验收规范进行。(2)在地理管安装过程中, 应进行多次水压试验,具体要求详见本节*.5.3条。 *.5.3(1)试验压力是指系统最不利点的承压,不是指试压泵的出 口压力。(2)第一层次水压试验,包含所有的垂直理管或水平理管组 每组单独做,有多少组,做多少次。(3)同上,第二层次水压试验, 也需多次完成。(*)如果系统有二级以上的环路集管,则第二层次试 玉次数相应增加。(5)压力试验是强度性试验,在试验压力情况下不 易维持太久。(*)在工作压力下保压,是检验系统是否泄漏最有效的 途径。(7)因具体情况不一,同一层次试压的压力试验次数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5.1.1地下水的利用应严格执行省及各地有关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措

5.1.1地下水的利用应严格执行省及各地有关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措 施和管理办法,在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政策充许的地区,拟采用地下水 的地源热泵项目,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水资源利用论证报告,经 相关部门组织评审,并报水资源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在取得取水许可 审批和凿井批准手续后,方可利用地下水,并严格按审批许可的取水 量进行取水。

量进行取水。 5.1.2可靠回灌措施是指将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全部送回原来的取水 层的措施,要求从哪层取水必须再灌回哪层,且回灌并要具有持续回 灌能力。同层回灌可避免污染含水层和维持同一含水层储量,保护地 下水资源。热源井取水只能用于置换地下冷量或热量,不得用于洗车、 尧灌等其他用途。抽水、回灌过程中应采取密闭等措施,不得对地下 水造成污染。 5.1.5地下水直接进入机组有利于提高机组效率,但需要根据多种因 素综合确定:水质、水温和维护的方便性。水质若满足以下要求,可 直接进入机组:含砂量小于1/200000,pH值为6.5~8.5,Ca0小于 200mg/L,矿化度小于3g/L,小于100mg/L,小于200mg/L,小于1mg/L H2S小于0.5mg/L。反之应采用间接方式。 变流量系统设计可降低地下水换热系统的运行费用,且进入地源热泵 系统的地下水水量越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5.1.6地下水利用温差宜取8~10℃,当水温和水量不能满足水源热

5.1.2可靠回灌措施是指将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全部送回

层的措施,要求从哪层取水必须再灌回哪层,且回灌井要具有持续回 灌能力。同层回灌可避免污染含水层和维持同一含水层储量,保护地 下水资源。热源井取水只能用于置换地下冷量或热量,不得用于洗车、 浇灌等其他用途。抽水、回灌过程中应采取密闭等措施,不得对地下 水造成污染。

素综合确定:水质、水温和维护的方便性。水质若满足以下要求,可 直接进入机组:含砂量小于1/200000,pH值为6.5~8.5,Ca0小于 200mg/L,矿化度小于3g/L,小于100mg/L,小于200mg/L,小于1mg/L H2S小于0.5mg/L。反之应采用间接方式。 变流量系统设计可降低地下水换热系统的运行费用,且进入地源热泵 系统的地下水水量越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5.1.6地下水利用温差宜取8~10℃,当水温和水量不能满足水源热

5.2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2)热源井的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的确定,应根据需水 量和拟开采含水层的埋深、层厚、水质、渗透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3)地下水对钢材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不宜选用钢管作为 开管: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不宜选用混凝土井管: 并管壁厚应根据热源井的使用寿命、地下水对并管的腐蚀作用、地下 君体应力变化对并管的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钢管应采用无缝钢管 常用的公称直径为300mm和250mm,壁厚不应小于6mm;混凝土井 管宜选择加强型,壁厚不应小于30mm; (4)并身结构应根据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及钻进工艺确定:应根 据含水层的岩性选择过滤器类型,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过滤器设计: 滤料宜选择石英质圆砾,抽水井滤料粒径宜为2~10mm,回灌井滤 粒径宜为5~20mm。管外止水时滤料顶部至井口段,采用干粘土球填 实,上覆为软土时,应采用注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5)抽水和回灌实验满足(0)规定进行; (6)管井抽水泵宜选用潜水泵。潜水泵应下放到动水位下5m 处,上部宜安装抽/灌分流器,安装要平稳,泵体应居中。 5.2.4为了防止微生物生长、化学沉淀和气泡堵塞,泵管与并管的连 接部位应做好密封,必要时在回灌管的出口装节流阀,使整个回灌管 中不致出现负压。 5.2.6抽水井与回灌井相互转换以利于开采、洗井、岩土体和含水层

接部位应做好密封,必要时在回灌管的出口装节流阀,使整个 中不致出现负压

的热平衡。抽水井具有长时间抽水和回灌的双重功能,要求不出砂又 保持通畅。抽水井与回灌井间设排气装置,可避免将空气带入含水层。

及稳定持续运行影响极大,应高度重视。 (1)抽水井和回灌井的平面布置应避免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间发 生热贯通,同时应尽量避开对地面变形反应敏感的建、构筑物和地下 管网,与化粪池等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间的距离应大于抽水井水力梯 度的影响半径: (2)根据湖南省地区现有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经验,抽水井与 抽水井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3)回灌井应根据工程场地最高水位进行合理设计,距抽水井 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避免因回灌形成局部反漏斗增加基坑壁外侧的 水头高度,加大坑壁承受的压力;回灌井与回灌井之间的距离应根据 勘察期间的回水水位雍高进行合理设计。 5.2.9加压回灌时应分析热源井渗透稳定性和水井井管顶托及下沉 影响,控制抽水降深和回灌压力.并采取措施稳定井管。 5.2.11除砂器的选型应符合能耗低、排砂方便、地下水温度降低少 和地下水不与空气接触的要求,除砂粒径>0.08mm,除砂率≥80%。 5.2.14多个抽水井、回灌井供回水管网布置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力平 衡措施,无其对于回灌井应尽量避免因管道阻力差异影响回灌量。 5.2.15采用板式换热器有利于间接式地下水换热系统高效换热,板 式换热器应根据水量、水质、水温及温差利用专用软件进行选型计算, 板间流速应大于0.4m/s,压降宜为70~80kPa,不应大于100kPa。 5.2.17(1)应根据实际工程使用情况,确定较优的地下水利用温差 和地下水量的确定,使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 COP)达到较高。地下水使用温差大,可以减少地下水使用量,减少 开泵功率和环路阻力,但可能会增大水源热泵机组的使用功率。 般来说,在地下水温度较低、单井出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可选择较 大的地下水利用温差:在地下水温度较高、单井出水量较大的情况下, 可选择较小的地下水利用温差

及稳定持续运行影响极大,应高度重视。 (1)抽水井和回灌井的平面布置应避免抽水井和回灌井之间发 生热贯通,同时应尽量避开对地面变形反应敏感的建、构筑物和地下 管网,与化粪池等污染源或潜在污染源间的距离应大于抽水井水力梯 度的影响半径: (2)根据湖南省地区现有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经验,抽水井与 抽水井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 (3)回灌井应根据工程场地最高水位进行合理设计,距抽水井 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避免因回灌形成局部反漏斗增加基坑壁外侧的 水头高度,加大坑壁承受的压力;回灌并与回灌并之间的距离应根据 勘察期间的回水水位雍高进行合理设计

(2)当地下水系统回灌需保证3~5m余压时,抽水泵扬程还应 附加上.3~5m余压。

5.3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5.3.5洗并应在热源并成并后及时进行,并应从上部开始逐渐加深,

以防止冲洗介质固结在并璧上而影响并的出水能力。洗并方法应根据 含水层特性、管并结构及并管强度等因素选用,并宜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洗井方法联合进行,实施时,还应参照施工方面的经验。 先井后即应进行抽水试验,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水位和出水量的稳 定。回灌试验根据试验目的、回灌地层特征、经济技术条件选用地面 入渗法或地下灌注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不能污染地下水。 由于群井效应、地下水动态变化、管网影响等,井试验结果与地下水 换热系统整体运行状态可能存在差异,为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应进行 群井整体抽水、回灌试验。

5.3.7地下水供回水管采用聚乙烯管直埋敷设时,采用热

下水供回水管采用无缝钢管时,采用法兰或焊接连接,供水管宜保温。

6.2污水换热系统设计

系统多,热损失也比开式污水换热系统大,因此,开式污水换热系统 的效能要高于闭式污水换热系统。 6.2.9污水源中含有杂质较多,为了避免杂质在换热管内淤积,污水 需保证一定的流速,一般流速为1.5m/s~2m/s。 6.2.13实际工程中污水源热泵系统大多依靠水侧切换供冷供热工况 管路阀门复杂,而且污水专用换热器由于流道较宽,承压相应较低 因此需要采取可靠的防止串水、串压措施

6.2.13实际工程中污水源热泵系统大多依靠水侧切换供冷供热工况,

6.3污水换热系统施工

6.3.1污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详细检查进入现场的管道及关键的质 量,破损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且不得采用出厂已久的管材,宜采 用近期制造的管材。管材运抵工地后,应进行检漏实验, 6.3.4传热介质的安全性包括毒性、易燃性及腐蚀性;良好的传热特 性和较低的摩擦阻力是指传热介质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和较低的粘 度。从运行成本和安全性来考虑,首选清洁水作为传热介质,其它可 采用的传热介质包括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等。 6.3.11若无法保证,给水管从排水管下部通过时,应在给水管外部 加装钢套管,长度应保证交义点两侧各三米以上。

7.1.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及地方标准《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 等是空调系统设计中应予遵守的母规范。 7.1.2水源热泵机组应符合《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要求。水 源热泵机组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引自《水源热泵机组》 GB/T19409):

7.1.3根据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水环和分体热 泵系统。一般情况下,为节约电能,宜采用大型水一水热泵机组。当 采用直接地下水或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时,为便于冷凝器/蒸发器的 清洗,不宜采用分散的小型水源热泵机组:当采用闭式地理管地源热 泵系统,冬季供暖期长且内区有较大余热量时,可采用分散的小型水 源热泵机组,即用水环路将小型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 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征的热泵供热、供冷的系统。 不同地区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温差别较大,设计时应按实际水 温参数进行水源热泵机组选型,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效果,提高

系统节能率。 如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当热泵机组仅承担建筑物内空调显热 负荷时,宜选用高温型水源热泵机组。

1.4住宅类建筑以及出租用的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差异较大 采用分散式水源热泵系统,一般可采用分户水源热泵机组、水源 机或水环式水源热泵系统。

7.1.4住宅类建筑以及出租用的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差异较大,

7.1.5制冷机组冷凝热的回收利用有冷却水热回收与排气热回收两

种方式,排气热回收有部分热回收和全部热回收两种。冷却水热回收 是在冷却水出水管路中加装热回收换热器。冷却水热回收和部分热回 收的热水温度不高。部分热回收对提高机组的效率是有利的,但回收 的热量不多,一般为总冷凝热的10%~15%。全部热回收的热水温度 较高,但过高的冷凝温度会降低机组的效率。 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根据自来水硬度确定机组直接加热水或者 采用换热设备间接加热供应热水。

7.1.6此措施是为了避免地源侧系统中的循环介质受污和管路被堵

7.2.1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相关节能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 节能运行要求。

7.2.3地表水源的水温特别是

境温度、太阳短波辐射、地表水对天空的长波辐射、水面风速、水的 污浊度、排(取)热量、流入/流出的水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会有 个波动范围,特别是对于面积较小的浅水塘要计算其水温波动的最大 直和最小值,一般地表水温的波动范围应在选用的水源热泵机组正常 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内。当地表水源的温度波动超过水源热泵 机组止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设

置辅助热源或辅助排热装置,使进入机组的源水温度在水源热泵机组 正常工作的冷(热)源温度范围内。源水上安装辅助加热装置且源水 温升较大,使得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源水温度满足机组的止常工作范 围,很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此种情况应严格禁止。本条强 调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才在地表水源的基础上设置辅助热源或辅助 排热装置。

7.2.4空调系统全年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下,通过热

泵机组的台数和容量配置以及选择部分负荷下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器 有利于节省能耗。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机组时,应选择调节性能优良 的机型,并能满足最小负荷时的运行要求

量不宜少于2台或选用多机头热泵机组,可提高生活热水供应的可靠 性。

2.6大型地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热工况转换基本是依靠在机组外

7.2.6大型地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热工况转换基本是依靠在机

路上的阀门进行切换。制冷工况时源水进入冷凝器,空调冷冻水进入 蒸发器,制热时源水进入蒸发器,空调热水进入冷凝器,应设置必要 的阀门进行管路的转换

7.2.7采用满液式水源热泵机组,无其是应用降膜技术的满液

2.7采用满液式水源热泵机组,尤其是应用降膜技术的满液式机 利于提高机组的能效,便于换热管束的清洗和免拆卸清洗系统的

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制冷工况采用水侧切换,机房管路系统复 杂,并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对空调水系统的污染。制冷剂侧切换的 热泵机组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荐优先采用。 采用水侧转换的水源热泵机组时,供给机组的水体虽经过一定处 理,但水中的介质、沉淀物等仍较多,另一方面,机组用户侧的系统 水一般经过化学处理。当机组进行供冷、供热切换时,与两系统相关 的部分管道就会从原功能水系统的一部分转换成为另一功能水系统

的一部分。若此时未将这段管道中的水放掉,并清洗管道,则会使较 污浊的地表水进入用户系统,使含水处理药剂的用户水进入地表水中 因此,为使系统有良好的换热效率和加强对源水体的环境保护,在机 组功能切换时,水系统管路应具有放水和清洗功能

往较低。某水库30m水深在6月的预测水温为13.6℃,7月为16.4℃, 8月为18.4℃,可以用来对空气进行预冷;也可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 空调系统的空气显热处理。而60m以下的深层水温往往可达到10℃ 以下,可以直接用于对空气进行完全的冷却:但此深度的水温较低 用作冬季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是否经济合理,以及考虑到深层取水的 难度,应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地源热泵机组提供的空调热水温度不宜高于45℃。热回收机组热水 温度越高,冷水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越低(全部热回收热水出水温度 每上升1℃,制冷性能系数下降3%左右),甚至会使机组运行不稳定

提供较高温度热水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离心式机组热回收热 水温度不宜超过45℃DB61/T 1269-2019标准下载,螺杆式机组不宜超过55℃。 依据地源热泵系统监测和检测相关规范和政策文件,要求安装数 居监测系统的地源热泵系统必须同步进行能效数据监测系统的设计, 要求进行能效检测的地源热泵系统必须同步设计检测预留方案

7.2.13机组及水泵产生较大的噪声及振动,为了保证机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值不超标,为了防止噪声及振动传播到其他房间: 因此机房需采取消声、隔振措施。

7.2.14机房设备、管线复杂,利用BIM技术可优化设备、管

7.3.1当建筑空调面积较大,地源热泵系统不能承担全部空调负荷时 或者在极端天气,换热系统换热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通过经济分 析比较后,可采用冷热源进行辅助供冷、供热。 7.3.3湖南省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不同类型的建筑采用地源热泵系 统时,其全年的释热量均大于吸热量,因此可按照供热工况确定地理 管换热器,供冷工况可与水冷冷水机组组成等复合式系统或使用冷却 搭辅助散热,一方面减少地埋管换热器初投资,经济性较好,同时也可 有效解决释热和吸热的不平衡问题。 高效、节能、经济、环保的冷热源均可做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辅助冷热 源。湖南省不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关于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的条件。

8.2.3管道系统水力平衡试验、单机无负荷试运转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系列手册 08(绿色轻钢农房建设篇),由施工单位负责 监理单位监督、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参与:联动无负荷试运转、整体负 荷试运转,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技术人 员、设计人员参与。

9.3.2(1)部分负荷时,变流量控制与变水温控制的选择是基于节 能控制策略,前者是减少水泵输送能耗,后者是提高水源热泵机组的 能效比,可以同时选择,但是后者需要制造厂商开开放通讯协议。 (2)辅助冷热源的切换时机,对整个系统运行稳定与能耗产生 巨大影响,所以实现系统最高能效比,是节能运行的有力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