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65-2020 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技术规程.pdf

DB37/T 5165-2020 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5165-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0522
下载资源

DB37/T 5165-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65-2020 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技术规程.pdf

1 总则 63 2 术语和符号 64 2. 1 术语 64 3 基本规定 65 4 复合墙体和材料 66 4. 1 装配式预制模壳 66 4. 3 混凝土和钢筋 66 4.4 配套材料 67 5 建筑和节能设计· 68 5. 1 建筑模数及模数协调 68 5. 3 建筑节能设计 68 5. 4 构造措施 69 6 结构设计 70 6. 1 一般规定 70 6. 2 结构布置 71 6. 4 结构整体分析 71 6. 5 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截面承载力 73 6. 6 楼盖设计 75 6. 7 预制楼梯及空调板 76 7 构造规定 77 7. 1 装配式模壳建筑的结构构造要求 77

1 总则 63 2 术语和符号 64 2. 1 术语 64 3 基本规定 65 4 复合墙体和材料 66 4. 1 装配式预制模壳 66 4.3 混凝土和钢筋 66 4.4 配套材料 67 5 建筑和节能设计· 68 5. 1 建筑模数及模数协调 68 5.3 建筑节能设计 68 5. 4 构造措施 69 6 结构设计 70 6. 1 一般规定 70 6. 2 结构布置 71 6. 4 结构整体分析 71 6. 5 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截面承载力 73 6. 6 楼盖设计 75 6. 7 预制楼梯及空调板 76 7 构造规定 77 7.1 装配式模壳建筑的结构构造要求

7. 2非承重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的构造要求798施工安装808. 1一般规定808. 2施工工序808.3钢筋绑扎808. 4预制模壳安装818.5混凝土浇筑819质量验收839. 1一般规定839. 2主控项目8362

1.0.1本条规定是制订本规程的基本原则。 1.0.2~1.0.3本规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 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现行中国工程 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住宅技术 现程》CECS173等,依据相关的试验、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设 计施工的实践经验,为山东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 区的预制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和非承重聚苯模壳格构式填充 墙体的结构设计提出的最低要求。 由于缺少水泥聚苯模壳在地面以下潮湿或有腐蚀介质环境下 的耐久性数据及使用经验甘12G10: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及承台.pdf,因此本规程未包含地面以下使用水泥 聚苯模壳构件的相关要求:同时鉴于试验资料和相关震害经验的 欠缺,对8度以上地区的应用未作明确规定

2.1.1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中的承重墙体主要采月

2.1.1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中的承重墙体主要采用预制水 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局部采用普通现浇混凝土剪 力墙或全截面预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的楼(屋)盖宜采用叠 合楼板,也可采用现浇楼板。

承重墙和格构式混凝土非承重墙两种

2.1.3标准型预制模壳:依据不同节能要求,外壁壳体具有系 列厚度,拼装后其内部可形成水平竖直两方向相互交叉的圆柱形 空腔,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格构式混凝土骨架。 端部槽型预制模壳:标准型预制模壳的配套件,拼装后可形 成半圆柱空腔;主要用于墙端头(如门、窗框和转角处)和墙 体连接处(如T形连接等)。 平板型预制模壳:标准型预制模壳的配套件,可用于拼装边 缘构件、墙体交接部位以及门窗框部位的内、外(或上、下) 表面保温层的处理

2.1.3标准型预制模壳:依据不同节能要求,外壁壳体具有系

3.0.1装配式建筑是以完整的建筑产品为对象,通过系统集成 的方法,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一 本化;同时由于格构式墙体的内部承重骨架较为复杂,建筑、结 构、机电和内装专业在设计阶段的协同配合有利于保证墙体的安 全性。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开 展。其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大莲理工大学的试验研究均采 的是缩尺墙片试验模型,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是基于足尺格 沟式混凝土墙片开展了低周往复加载的试验研究。依据当前的研 究成果,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作为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 时,房屋的建筑层数和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鉴于试验资料 和相关震害经验的欠缺,对8度(0.20g)以上地区的建筑层数 和高度未作明确规定。

4.1.1~4.1.2模壳通过工厂化预制和现场装配化施工,可根据 设计要求灵活组合预制模壳的保温层厚度,以满足不同节能设计 等级的要求。

设计要求灵活组合预制模壳的保温层厚度,以满足不节能设计 等级的要求。 4.1.3预制模壳属保温结构一体化装配式建筑的新型建材产品, 具有两种功能。在浇筑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时,模壳兼做模板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无须拆除,模壳可起到墙体保温隔热作用 因此要求模壳在施工时应能承受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侧压力, 并能满足在使用时的墙体保温、隔热、防火、安全和耐久性能的 设计要求。经综合考虑模壳功能、生产技术条件、质量控制水平 和经济性等因素,本条规定了预制模壳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依据预制模壳生产线试验统计数据(2年100组以上)可 得,预制模壳干密度值符合正态分布,表中干密度330kg/m²依 居统计数据正态分布曲线的中位值确定,±15%的范围在380~ 280kg/m²之间;导热系数的指标值随干密度的区间范围相应 设定。

4.3.1格构式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小,且采用强度不高的保温模 板一体化的模壳做模板,难以振捣甚至无法振捣,因此应采用自

密实性能良好的免振捣自密实混凝。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士 的生产与应用有共性也有特性,在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生产等方 面自密实混凝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应高度重视。自密实混凝土的 自密实性能包括落扩展度、抗离析性和填充性,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有关规定,

尚应满足柔韧性指标要求(压折比不大于3.0)。压折比大即抗 玉强度高、抗折强度低,即具有脆性,容易断裂。试验表明,当 抹面胶浆的压折比不大于3.0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4.4.3耐碱玻纤网布对提高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外

表面的机械强度、抵抗温度应力和防止开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条对玻纤网的技术性能指标做了严格规定。

产品,为保证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的整体质量,因此其技术指 标要求与预制模壳一致

4.4.5本条所指金属锚栓是由不锈钢或经过表面防腐处理的金

强度高、保温性能好的发泡聚氨酯粘结,且应保证粘结面积;拼 排粘结的保温模壳应形成纵横贯通芯孔以便浇灌混凝土。

4.4.7电焊网片主要应用于承重和非承重模壳外墙的整体

措施,以及模壳墙体与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连接部位的抗裂,要 求与传统保温体系基本一致。

5.1.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是为推 进房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或部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模数协 调。本标准未提及的内容应与国标保持一致。

进房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或部件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模数协 调。本标准未提及的内容应与国标保持一致。 5.1.2单线网格可用于轴线(中心线)定位,也可用于界面定 位;双线网格常用于界面定位。

位;双线网格常用于界面定位。

5.3.3对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进行热工模拟计

5.3.3对模亮格构式混凝王复合墙体进行热工模拟计算时,模 壳导热系数的取值为绝十状态下的检测值,而实际工程应用中, 模壳并非绝十状态,其热工性能受自身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对不 同规格模壳格构式混凝干复合墙体进行热工检测,将实测热阻值 与模拟计算热阻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墙体热阻的修正系数 为0.95。 复合式墙体的热阻,自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民用建筑热工 计规范》GB50176中的垂直热流平面切割法进行计算,该方 法是基于一维稳态传热的原理。由于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 为空间复合结构,传热过程较为复杂,用以上方法计算与实际传 热会有较天偏差。因此在计算方法中弓引入了二维温度场模拟软 件。首先将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将墙

5.4.2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保温结构一体化建筑不允许采用 面砖饰面做法,考虑到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的特性,首层窗台 以下可采用面砖饰面。面砖饰面层的施工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要求

5.4.5平板模壳应预先安装于模板内侧,与混凝土同时浇筑

必要时,可采用胶粘剂满粘与锚栓

6.1.1~6.1.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 准》GB50068的规定,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若建设单位对 没计使用年限提出更长的要求,应采取专门措施,包括相应荷载 设计值,设计地震动参数和耐久性措施等均应依据设计使用年限 相应确定。 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结构虽是一种新型节能结崧 体化的建筑,但其仍未脱离混凝土结构的范畴。因此模壳格构 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结构与常规混凝土结构相同,应进行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和验算,

6.1.5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

系,仍然缺之足够的试验资料及设计经验,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生,本规程规定该新型节能墙体建材不应用于复杂结构形式 不低于4层的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结构宜采用格构式混 疑士承重墙和钢筋混凝主剪力墙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钢筋混 疑土剪力墙可采用现浇工艺或全截面预制的装配式工艺建造,并 应结合建筑、开洞以及结构受力需要等因素在纵横墙两个方向布 置,考虑到灾害发生时人员逃生的安全性,楼梯或电梯间宜布置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布置方案应与格构式承 重墙相适应,不宜差别过大,防止地震作用下被各个击破

6.1.6为保证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格构柱、格构梁整体 协同受力,本条提出墙体留洞时应避免截断格构柱、格构梁, 6.1.9预制构件在脱模、吊装、运输、安装等环节的受力状态 与使用阶段不同,而且在此阶段混凝土强度一般股也未达到设计强 度。因此,应重视各施工阶段的安全性分析。 11m 俩王做封闭处理

6.1.10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表面,便于做封闭

6.2.1~6.2.2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 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混凝土骨架 长度的比值,高宽比大于4的格构式混凝土承重墙,其层间等效 抗侧刚度取0.0。 开展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结构设计时,应重视结构整 本的概念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平立面构件的合理布置,力求达到 建筑物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因此,本节条款对 建筑物的结构平、立面布置等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规定。 为避免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应限 制墙体的长度。山东建科院的足尺试验结果表明,较长的模壳格 沟式试验墙体在水平力作用下将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墙中的格 均柱在无前期征兆的情况下发生整行的剪切破环,因此,对于较 长的承重墙体可采用楼板或跨高比大于6.0的弱莲梁将其划分为 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6.0m

6.4.1~6.4.2平面分析模型虽然计算简便,但对结构整体空间

的受力性能不能真实体现,现已较少应用,为确保结构计算正 确、可靠,本规程规定应采用基于空间工作的计算分析方法及相 应软件开展分析工作。 无论是非抗震设计还是抗震设计,按我国现行规范体系,在 开展竖向荷载、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时,均采用线弹性方法计算。因此,本规程规定针对模壳格构式 混凝土复合墙体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宜按线弹性分析方法计 算,当有成熟经验或有可靠理论和试验依据时,充许采用其他 方法。

特性导致建筑物在震后的修复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 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在我国尚属于新型的建筑结构形 式,缺之相应的震后调查资料,因此为保证位于高烈度抗震区及 楼层较高的新型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弹性工作 生能,且不产生严重的破环,本规程规定应开展抗震变形验算。 依据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足尺墙体试验研究成果,墙体 初裂时的层间位移角范围为1/1499~1/500,平均值为1/987:墙 本格构梁正反向弯曲裂缝形成贯通时,墙体的层间位移角范围为 1/400~1/214,平均值为1/247,本规程选取墙体发生初始开裂 且未达到弯曲裂缝相互贯通时作为弹性极限状态,经综合分析, 现定了该新型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为 1/1000

6.4.4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

破坏顺序为格构梁首先发生弯曲开裂,随后格构柱发生弯曲开裂 破坏,最终格构梁柱发生整体的剪切破坏,导致墙体失效,整个

破坏过程中,格构梁柱节点区域未发现明显的破坏现象。由格构 式墙体破坏过程可得,整片墙体基本符合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 格构梁柱的节点区域可考虑为有长度的刚性域。本规程基于D值 法的原理建立了格构式墙体的抗侧刚度计算公式,给出的设计公 式考虑了格构梁柱的剪切变形及刚性域长度的影响。经与有限元 计算结果对比,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6.5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截面承载

6.5.1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平面 内受剪承载力以及局部格构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以确保 墙体受力合理、安全可靠

6.5.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中主要由圆形混

凝主格构柱承受鉴向压力,水平混凝主格构梁仅起约束鉴向格构 注的作用,因此计算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 文针对格构柱进行。 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承受的轴力由内部各格构柱均匀分担:墙 本内的弯矩可按平截面假定转换成各格构柱内的分布轴力。这两 部分轴力叠加后,对各格构柱按正截面轴心受压进行承载力计 算。由于格构柱内配置的单根钢筋无法对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因 此应按素混凝土构件进行验算。本条文是依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化协会标准《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住宅技术规程》 中的相关规定制定,并参考了相关的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 局部格构柱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可参照本条执行。

(格构梁柱直径为160mm,间距为300mm,拆除外部模壳的格构

式墙体),开展了顶部施加竖向力的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 到墙体的破坏现象如下: 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在较小水平力作用下,格构梁两端首 先出现竖直的弯曲裂缝,随着水平荷载或位移的持续增大,格构 梁两端正反向的竖直弯曲裂缝不断延伸并增多,当达到一定程度 时,格构梁两端的竖尚裂缝相瓦贯通。与此同时,部分格构柱上 下两端也同样出现水平的弯曲裂缝,随着不同墙体顶部施加竖向 荷载的不同,格构柱弯曲裂缝的出现时间及数量也有相应的改 变。当墙体项端水平荷载及位移超过0.75倍的峰值荷载或峰值 立移时,多处部位的竖向格构柱或水平格构梁出现剪切斜裂缝, 格构梁柱斜裂缝的分布基本上呈现与墙体主对角线方向一致的趋 势,当达到该破环状态后,墙体承载力增长缓慢。随看水平荷载 的持续增长,墙体上部及下部的格构柱、梁剪切斜裂缝逐步增 多,当某一行中个别格构柱、梁的剪切承载力达到极限时,同 行中其他的格构柱、梁分拍剪力加天,出现了一行中格构柱、梁 的连锁破坏反应,墙体承载力下降至峰值荷载的85%时,其最 终的破坏状态为某行格构梁或格构柱形成整行的剪切破坏,这一 破坏环现象往往多发生在墙体达到峰值荷载之后。本规程为保证格 沟式混凝复合墙体具备足够的延性目考虑到实际施工质量的影 向以及试验中采用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选取墙体中格构 梁柱弯曲裂缝形成贯通并有部分格构梁柱出现剪切斜裂缝时的破 环状态作为墙体极限破坏状态。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所的试验研究成果表明,轴向压 力对墙体受剪承载力起有利作用,这主要是轴向压力能阻滞格构 柱斜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混凝土所承担的剪力。同时,

墙体格构柱内的箍筋配置以及两侧端部的边缘构件均对墙体抗剪 承载力起到提高的作用。其中,格构柱内增配螺旋箍后,墙体抗 势承载力将提高11.9%:在格构柱内配置相同的螺旋箍筋后, 墙体两端增设构造柱边缘构件后,墙体承载力将至少提高 23.3%。本规程将配置螺旋箍及构造柱边缘构件的措施作为墙体 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在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中不予考虑,仅 考虑混凝土项和轴力项对墙体承载力的影响。 在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展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及 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本规程提出了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平面内 受剪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公式中考虑墙体高宽比及顶部轴力 的影响。由于轴向压力对混凝土构件受剪承载力的有利作用是有 限的,因此本规程对轴向压力的受剪承载力提高范围予以限制, 司时,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所的试验成果表明,当格构式 混凝土复合墙体长度较长时,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脆性破环现 象,因此,对高宽比的下限值给出了限制。 6.5.6开展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防倒塌验算是保证大震不倒的

6.5.6开展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防倒塌验算是保证大震不倒的

6.5.6开展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防倒塌验算是保证大震不倒的 重要措施。

6.6.1~6.6.4叠合楼盖可包括钢筋桁架叠合板、预制带肋混凝 土叠合板等。本规程主要对常规叠合楼盖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规 定,其他形式的叠合楼盖的设计方法可参考现行行业相关规程。 平面复杂、开洞较大的楼层对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 高,宜采用现浇楼盖:如采用叠合楼盖,应适当提高楼板叠合层 的厚度和配筋要求:当屋面板采用叠合楼盖时,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一2016中的相 关规定。

6.7预制楼梯及空调板 6.7.1~6.7.2对于预制混凝土楼梯,在吊装、运输及安装过程 中受力状况比较复杂,且与使用阶段不同,为了保证构件的承载 力及控制裂缝宽度,规定板底、板面宜配通长钢筋。标准中最小 搁置长度的设定与格构式墙体的峰值荷载位移相关。

6.7预制楼梯及空调板

7.1装配式模壳建筑的结构构造要求

7.1.2为保证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避免发生脆性破环,本条对格构柱、格构梁、边缘构件的最小配 筋率、最小钢筋直径做了具体要求。为保证格构式墙体耐久性, 规定了被聚苯模壳包裹的格构柱、格构梁、边缘构件最外层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7.1.4圈梁是连接内外墙体,与楼、屋面板共同传递水平力的 必要构件,本条对圈梁的设置部位、截面尺寸、配筋等提出了基 本要求。 为保证格构柱、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可靠锚固生根,并增强 基础刚度防止底层墙体裂缝,本条提出了基础圈梁的设置、截面 尺寸、配筋等要求。 7.1.5为保证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

7.1.2为保证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具有一定的延

避免发生脆性破坏,本条对格构柱、格构梁、边缘构件的最小配 筋率、最小钢筋直径做了具体要求。为保证格构式墙体耐久性, 规定了被聚苯模壳包裹的格构柱、格构梁、边缘构件最外层钢筋 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7.1.4圈梁是连接内外墙体,与楼、屋面板共同传递水平力的 必要构件,本条对圈梁的设置部位、截面尺寸、配筋等提出了基 本要求。

7.1.4圈梁是连接内外墙体,与楼、屋面板共同传递水平大

7.1.4圈梁是连接内外墙体,与楼、屋面板共同传递水平力的 必要构件,本条对圈梁的设置部位、截面尺寸、配筋等提出了基 本要求。 为保证格构柱、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可靠锚固生根,并增强 基础刚度防止底层墙体裂缝,本条提出了基础圈梁的设置、截面 尺寸、配筋等要求。

为保证格构柱、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可靠锚固生根,并增强 基础刚度防止底层墙体裂缝,本条提出了基础圈梁的设置、截面 尺寸、配筋等要求。

7.1.5为保证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

性能,提出了设置边缘构件的部位要求,对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 及配筋做了规定,并对不同层数和抗震要求的边缘构件在配筋上 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条给出的构造图仅供设计参考使用。

本条规定墙体中应设置加强格构柱,并对不同层数和抗震要求的 加强格构柱的间距和配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条规定墙体中应设置加强格构柱,并对不同层数和抗震要

7.1.7为保证纵横墙体之间的可靠连接及结构的整体性,本条

提出了横墙体交接处格构梁芯孔内水平钢筋的弯折连接要求,并 给出了连接构造图,供设计参考使用

梁按过梁处理,本条提出了过梁承载力计算的要求,规定了构造 配筋要求,并给出了连接构造图,供设计参考使用。

7.1.10为保证格构柱和边缘构件受力的连续性,要求格构杠

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应贯通墙身、穿过楼层圈梁并与屋顶圈梁 连接。

7.1.11为保证女儿墙的安全性,本条规定了模壳格构式混凝土

:1.11为保证女儿墙的安全性,本条规定了模壳格构式混凝土 女儿墙的构造措施。

7.1.12格构式墙体平面外刚度相对较小,为减小楼板支座弯矩

对其不利影响,本条建议边跨现浇楼板与外墙的连接宜按简支端 没计。为防止或减小简支端楼板上表面的裂缝应配置构造钢筋 并对钢筋的锚固提出了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人支座,并按照现浇楼板下部纵向钢筋 的构造要求。在预制板侧面,为了加工及施工方便,可不预留构 造钢筋,但应采用附加钢筋的方式,保证楼面的整体性及连续性

7.1.15为了防止和减少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建筑裂

本条提出了儿条防裂措施。其中伸缩缝间距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 求采用。为防止层墙体和女儿墙裂缝,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 层,并提出了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的分割要求。为防止房 屋底层墙体不均匀沉降裂缝,提出了增加基础和圈梁刚度的要 求。为防止窗下墙体的温度裂缝,提出了窗台下格构梁的配筋加

7.2非承重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的构造要求

7.2.1为了防止或减轻填充墙震害及强风作用,水泥聚苯模壳

7.2.1为了防止或减轻填充墙震害及强风作用,水泥聚苯模壳 混凝土墙体做为填充墙使用时应考虑水平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影 响。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已对属于非 结构构件的框架填充墙的地震作用的计算有详细规定,本规程不 再列出。

7.2.2本条依据对预制水泥聚苯模壳材料的耐水性与抗冻融性

指标试验数据,确认了对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填充墙白 用年限。

7.2.3水泥聚苯模壳混凝土填充墙的格构柱、格构梁选用辅

为了保证水泥聚苯模壳混凝土填充墙的稳定性,且考虑到水 泥聚苯模壳的模数要求以及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本条规定 了作为该墙体自承重骨架的格构柱、格构梁,其直径不应小于 110mm,间距不应大于600mm

7.2.4水泥聚苯模壳混凝土填充墙相对强度和刚度较大,如果

采用嵌固在框架梁柱之间的连接方法,不利于框架结构的抗震, 因此本规程规定填充墙宜采用与框架脱开的连接方法。为保证水 泥聚苯模壳混凝土填充墙的整体稳定性以及与框架梁柱有可靠莲 接,本条规定了厂格构柱、格构梁芯孔内均应配置钢筋,并对钢筋 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7.2.5~7.2.6为了防止和减少模壳格构式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

8.1.2本条提出了模壳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模壳安装前要绘制平面和立面排板图,这是模壳建筑不同于 其他建筑的特殊要求,格构柱和格构梁的位置以及设备管线的预 留、敷设,并能保证设计规定的洞口、开槽和预理件的位置,文 可方便模壳安装,还可减少模壳规格。

8.1.3本条要求从样板起步,以样板的质量标准和操不

导施工,样板应达到优良标准后,才能展开大面积施工,确保工 程质量。

排水措施,以防止安装前模壳受潮。分类堆放并设标志,以免混 杂,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8.2.1~8.2.2本条规定了预制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的施工 全过程。施工时应按工艺流程图合理安排施工,保证各工序衔接 和间隔时间,不应随意改变工艺流程中的顺序,以利于提高功效 和工程质量。

8.3.2由于模壳安装工艺特殊,预制模壳芯孔内的钢筋不可能

8.3.2由于模壳安装工艺特殊,预制模壳芯孔内的钢

次到位。在模壳芯孔内多筋格构柱钢筋敷设、水平钢筋敷设、 单筋格构柱钢筋敷设,均需与模壳安装配合进行。由于模壳格构 式混凝土复合墙体采用的钢筋直径较小,可采用钢筋搭接的连接 方式。

8.3.4因受条件限制,钢筋敷设质量检查难度大,因此,要求

8.3.4因受条件限制,钢筋敷设质量检查难度大,因1

8.4.2根据工程实际施工经验,本条提出了模壳安装顺序,宜 遵照执行。

8.4.5现浇法工艺经过施工现场试验表明,在保证施工质量的

前提下,预制模壳与现浇混凝土的粘结牢固度较高,可不采用镭 栓做辅助锚固

3.5.1本条对格构式墙体的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做出了详细规定, 其目的主要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每次浇筑不得超过0.9m, 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流尚过远而分层离析;一次浇筑的芯孔不宜太 多,这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因不易排气而在孔中形成空洞。两次浇 筑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格构式墙体应一次性 浇筑完成,格构式墙体中严禁出现因断浇而造成的新老混凝土结 合的施工缝。自密实混凝土由于流动性大、缓凝时间长,故对模 壳的侧压力大,不应过早拆除支撑。

8.5.2叠合面对于预制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有重要作用。本条

对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前表面清洁与施工技术处理做了规定。由 中间向两边的浇筑方式是为了保证叠合构件混凝土浇筑时,下部 预制底板的龙骨与支撑的受力均匀,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均匀分布 荷载的不利作用。 叠合构件与现浇构件交接处混凝土应加密振捣点,是为了保 正此处混凝主浇筑质量,当采取适当延长振捣时间措施时,应符 合有关标准和施工作业要求

9.1.1为了保证预制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全面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程的 规定。 9.1.3隐蔽工程反映钢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施工的综合质量, 后浇混凝土处钢筋既包括预制构件外伸的钢筋,也包括后浇混凝 土中设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是为了确保其连接构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9.1.4本条规定了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工程检验批的划 分原则,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 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所编制的施工组 织设计中要明确检验批的划分。

9.1.1为了保证预制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全面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程的 规定。

9.1.1为了保证预制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

后浇混凝土处钢筋既包括预制构件外伸的钢筋,也包括后浇混凝 土中设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是为了确保其连接构造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9.1.4本条规定了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墙体工程检验批白

分原则,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 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所编制的施工组 织设计中要明确检验批的划分。

9.2.1保证进场模壳的质量主要依靠对各种质量证明文件的核 查,包括核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当质量证明文件 和各种检测报告为复印件时,应加盖证明其真实性的相关单位印 章和经手人签字并应注明原件存放处。

9.2.1保证进场模壳的质量主要依靠对各种质量证明

9.2.4模壳安装时采取的临时支撑是保证施工过程中

和牢固的重要措施DB21/T 3217-2019 水工混凝土雷达法检测应用技术规程,应坚实可靠。

9.2.5本条规定是为了控制模壳安装质量,保证模壳一体化建 筑墙体受力均匀。

9.2.7本条规定了应检验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给出了

9.2.7本条规定了应检验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给出了 取样与试件留置的方法。

9.2.8本条列出了材料进场复验的体项目和参数要求。复验

的试验方法应遵守应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复验指标是否合格 应依据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判定,同一厂家的同一种类产品,可 以不再考虑规格不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由具备鉴定资质 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见证取样试验应由建设单位委托。 预制模壳现场复验只做十密度、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这些 指标可以代表模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现场不做导热系数和燃 烧性能试验(只查验型式检验报告即可),因为模壳的干密度均 与其导热系数和燃烧性能有直接关系,且模壳本身就属于非燃烧 生材料,密度和导热系数有稳定的对应曲线关系,而现场切割 的样品尺寸和表面文不易满足导热系数的试验样品要求,因此现 场复验只做十密度即可,若有争议时,可以由争议各方委托仲裁 检测机构对上述两个技术指标做仲裁检验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3部分:施工及验收9.2.9对于出现的外观质量严重缺陷、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

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等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形应作退场处理。 如经设计同意可以进行修理使用,则应制订处理方案并获得监理 确认后,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处理,修理后应重 新验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