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267-2021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pdf

DB14/T 2267-2021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620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267-2021 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指南.pdf

FORMTEXT914/TI!FORMTEXT922671 —!!FORMTEXT9202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芳琴、栾速建、折发斌、段立柱、白军伟、朱玥、肖立群、赵晓丽、冯卉 董全亲、焦文婷、薛芳斌、瓮泽勇、王晋华

5. 2. 5 支撑项目

5.2.5.1项目选择条件

T/BGEA 001-2019标准下载5. 2. 5. 2 项目内容

针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任务,提出拟建设重点支撑项目: a)关键补链项目:包括物料闭路循环利用、副产物交换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等循环利 用项目; b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产业园区内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改造升级、中水回用、能 量梯级利用、综合管廊、集中供热供气供物料、道路建设等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 C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包括废弃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循环经济统计 信息化及监测体系建设、能源资源环境管理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

T914/TI!FORMTEXT92267I—FORMT

制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实施; b) 制定循环化改造工作管理办法、管理者评价考核办法并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协调配置发展循环化改造所需的资源,如人力、技术、基础设施和所需的资金等; d)监督管理循环化改造过程,建立循环化改造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产业园区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和政策,按照权限制定支持循环化改造的政策、规定和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 研究制定与国家产业政策、循环化改造支持政策相关的配套政策; D 制定并推行与资源型产品相关的价格与收费政策; C) 制定并实行与国家和地方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相配套的财政补贴政策; d) 鼓励采用PPP、BOT等模式或利用绿色债券等投融资方式; 必要时,可设立循环化改造专项资金。

e 必要时,可设立循环化改造专项资金。 6.3制度与风险管控 6.3.1 优化制度设计 产业园区应结合国家、行业、地方的产业政策、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能源双控等要求,但不限 于如下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a) 明确入区企业优先准入条件(包括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b) 推行循环经济标准化,贯标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标准; C 如必要,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率,对煤研石、粉煤灰、脱硫石、赤泥、尾矿等 规定明确的循环利用率指标: d 如可行,制定粉煤灰、脱硫石膏、赤泥等废物堆置和循环利用的技术管理要求。 6.3.2 强化风险管控 产业园区应面对循环化改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产业链的稳定性、资金投入的持续性等的利益冲突 和矛盾各方,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保障循环化改造顺利实施,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循环化改造联席会议制度,增进产业园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研究议定循环经济的政 策措施,协调解决循环化改造中的重大问题; b) 组织产学研合作,突破循环化改造的瓶颈和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应对市场 的能力

6.3.1优化制度设计

6.3.2强化风险管控

产业园区应面对循环化改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产业链的稳定性、资金投入的持续性等的利益冲突 和矛盾各方,建立风险管控机制,保障循环化改造顺利实施,包括但不限于: a 建立循环化改造联席会议制度,增进产业园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研究议定循环经济的政 策措施,协调解决循环化改造中的重大问题: b 组织产学研合作,突破循环化改造的瓶颈和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应对市场 的能力; c 建立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明确数据来源、提交方式和指标的核算评价方法,公布评 价结果。

产业园区应围绕循环化改造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实施循环化改造目标和重点任务的机构和职责; b)识别循环化改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具体措施、时序和时间表; c)规定检查、考核的程序和办法: d)必要时,对实施方案做出补充和调整。

针对企业、产业链、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等改造主体,以物质、水、能三大核心要素 基础,明确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路线。(见附录B)

以建设绿色企业为目标,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化工艺优化组合,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包 活但不限于: a) 企业应按照DB14/T618的要求进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b 企业应淘汰和限制落后的技术、工艺、装备、材料和产品,鼓励生产绿色产品; C 围绕工艺流程上关键物质、水和能源,引进更符合环保节能的新工艺代替旧工艺; d 对企业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延伸加工,或利用企业基础性原料及输出 产品拓展多条深加工链条; e 核心企业可通过上下游组合,建立协作配套的企业集群,不断加深和完善循环型产业链

7.2. 4 基础设施

7.2.4.1新型基础设施

产业园区应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独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支撑循环化改造。包括但不限于: a)升级网络基础设施,部署5G网络DL/T 5557-2019 电力系统会议电视系统设计规程,建设新一代智能化光传输网络: b 升级融合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安防系统等技术在智慧园区 智慧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C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科教创新基地、联合实验室和综合性科学中心 建设; d)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7.2.4.2基础设施生态化设计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应按照全生命周期进行生态设计,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共享集成和绿色 七, 包括但不限于: a)参照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定、标准,发挥建筑、道路、陆地、水系等生态基础设施对雨水 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14/T1!FORMTEXT 922671—!FORMTEXT

参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相关规定、标准,高质量布局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按照产业园区边界、功能分区和区外生态红线、城市红线等相关条件,合理选址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实施系统生态化建设,制止有损生态功能和产业定位的活动; d)优化建设空间,优先发展减污与循环利用高度融合的基础设施项目。

7.2.4.3水资源代谢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遣

级利用、循环利用及再生利用,包括但不限于: a)产业园区要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开展节水评价; b 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利用系统,区内中水利用率应该达到30%以上; c 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将雨水收集进行过滤和沉淀,实现雨水资源再生利用; 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建、增容和深度处理工程,进行处理水质提标改造及回用; e 加强中水回用,建设集中的中水回用管网; 鼓励达标中水用王区内生太循环及河道湿地生太补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