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276-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稿).pdf

JGJ-276-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稿).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61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276-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稿).pdf

5. 4装配式大板结构吊装

5.4.1吊装大板时,宜从中间开始向两端进行,并应按先横墙后纵墙,先内墙后外墙,最后隔断墙的顺序 遂间封闭吊装。 5.4.2 吊装时必须保证座浆密实均匀。 5.4.3 采用横吊梁或吊索时,起吊应垂直平稳,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 60°。 5.4.4大板宜随吊随校正。就位后偏差过大时,应将大板重新吊起就位。 5.4.5外墙板应在焊接固定后方可脱钩,内墙和隔墙板可在临时固定可靠后脱钩。 5.4.6 校正完后,应立即焊接预埋筋,待同一层墙板吊装和校正完后,应随即浇筑墙板之间立缝作最后固 定。 5. 4. 7圈梁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 75%以上,方可吊装楼层板

节装大板时,且从中间开始可两端进行 逐间封闭吊装。 5.4.2 吊装时必须保证座浆密实均匀。 5.4.3采用横吊梁或吊索时,起吊应垂直平稳,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 60°。 5.4.4大板宜随吊随校正。就位后偏差过大时,应将大板重新吊起就位。 5.4.5外墙板应在焊接固定后方可脱钩,内墙和隔墙板可在临时固定可靠后脱钩。 5.4.6 校正完后,应立即焊接预埋筋,待同一层墙板吊装和校正完后,应随即浇筑墙板之间立缝作最后固 定。 5.4.7圈梁混凝士强度必须达到 75%以上,方可吊装楼层板

DB12/T 598.10-2015标准下载5.5.1框架挂板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5框架挂板及工业建筑墙板吊装

1挂板的运输和吊装不得用钢丝绳兜吊,并严禁用铁丝捆扎。 2挂板吊装就位后,应与主体结构(如柱、梁或墙等)临时或永久固定后方可脱钩。 5:5:2工业建筑墙板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规格墙板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 2吊装时应预埋吊环,立吊时应有预留孔。无吊环和预留孔时,吊索捆绑点距板端应不大于 长。吊索与水平面夹角应不小于 60° 3就位和校正后必须做可靠的临时固定或永久固定后方可脱钩

6.1.8柱、梁安装完毕后,在未设置浇筑楼板用的压型钢板时,必须在钢梁上铺设适量吊装和接头连接作 业用的带扶手的走道板。 6.1.9钢结构框架吊装时,必须设置安全网。 6.1.10吊装程序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缆风绳或溜绳的设置应明确,对不规则构件的吊装,其 吊点位置,捆绑、安装、校正和固定方法应明确。

6.1.9钢结构框架吊装时,必须设置安全网。 6.1.10吊装程序必须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缆风绳或溜绳的设置应明确,对不规则构件的吊装 吊点位置,捆绑、安装、校正和固定方法应明确

6.2.1钢柱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 2 单层钢结构厂房吊装

1钢柱起吊至柱脚离地脚螺栓或杯口 300~400mm后,应对准螺栓或杯口缓慢就位, 经初校后立即拧 紧螺栓或打紧木楔(拉紧缆风绳)进行临时固定后方可脱钩。 2柱子校正后,必须立即紧固地脚螺栓和将承重垫板点焊固定,并应随即对柱脚进行永久固定, 6.2.2吊车梁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车梁吊装应在钢柱固定后、混凝士强度达到 75%以上和柱间支撑安装完后进行。吊车梁的校正 应在屋盖吊装完成并固定后方可进行。 2吊车梁支承面下的空隙应用楔形铁片塞紧,必须确保支承紧贴面不小于 70%。 6.2.3钢屋架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确定的绑扎点对钢屋架的吊装进行验算, 确保吊装的稳定性要求, 否则必须进行临时加固。 2屋架吊装就位后,应经校正和可靠的临时固定后方可摘钩。 3层加永久固定应平用螺检高强螺栓或由焊焊接固定

1应根据确定的绑扎点对钢屋架的吊装进行验算, 确保吊装的稳定性要求, 否则必须进行临时加固。 2屋架吊装就位后,应经校正和可靠的临时固定后方可摘钩。 3屋架永久固定应采用螺栓、高强螺栓或电焊焊接固定。 6.2.4天窗架宜采用预先与屋架拼装的方法进行一次吊装

6.3.1钢柱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钢柱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钢柱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柱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应在钢柱上将登高扶梯和操作挂篮或平台等临时固定好。 2起吊时,柱根部不得着地拖拉。 3吊装应垂直,吊点宜设于柱顶。吊装时严禁碰撞已安装好的构件 4就位时必须待临时固定可靠后方可脱钩

框架钢梁吊装应符合下列

1吊装前应按规定装好扶手杆和扶手安全绳。 2吊装应采用二点吊,水平桁架的吊点位置,必须保证起吊后保持水平,并加设安全绳。 3梁校正完毕,应及时用高强螺栓临时固定。

6.3.3剪力墙板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量

1当先吊装框架后吊装墙板时,临时搁置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撑措施。 2墙板与上部框架梁组合后吊装时,就位后应立即进行左右和底部的连接。 6.3.4框架的整体校正,应在主要流水区段吊装完成后进行。 635高层钢结构框架节点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6.3.5高层钢结构框架节点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

6.4.1轻型钢结构的组装应在坚实平整的拼装台上进行。组装接头的连接板必须平整。 6.4.2焊接宜用小直径焊条(2.5~3.5mm)和较小电流进行,严禁发生咬肉和焊透等缺陷发生。焊接时应 采取防变形措施。 6.4.3屋盖系统吊装应按屋架→屋架垂直支撑→標条、標条拉条→屋架间水平支撑→轻型屋面板的顺序进 行。 6.4.4吊装时,標条的拉杆应预先张紧,屋架上弦水平支撑应在屋架与標条安装完毕后拉紧。 6.4.5屋盖系统构件安装完后,应对全部焊缝接头进行检查,对点焊和漏焊的进行补焊或修正后,方可安 装轻型屋面板。

1必须保证塔架起扳用的两只扳铰与安装就位的同心度。 2用人字拨杆起扳时,其高度不得小于塔架高度的 1/3。 3对起重滑轮组和回直滑轮必须设置地锚。 4起吊时各吊点应保证均匀受力。 5塔架起扳至80°左右时,应停止起扳,待在起重滑轮组的反向回直滑轮组收紧使起重滑轮组失效 后,再缓慢放松回直滑轮组将塔架就位

1必须保证塔架起扳用的两只扳铰与安装就位的同心度。 2用人字拨杆起扳时,其高度不得小于塔架高度的 1/3。 3对起重滑轮组和回直滑轮必须设置地锚。 4起吊时各吊点应保证均匀受力。 5塔架起扳至80°左右时,应停止起扳,待在起重滑轮组的反向回直滑轮组收紧使起重滑轮 后,再缓慢放松回直滑轮组将塔架就位

6. 6天线杆整体提升吊装

6.6.1天线杆必须在塔身内进行整体组装。 6.6.2塔架中心横隔孔道内每边宜设置一条滑道或设导向滑轮,应使天线杆应沿滑道提升。 6.6.3提升吊装前,天线杆的底端宜设辅助钢架。 6.6.4车 辅助钢架四周应各设一提升滑轮组,相对的两滑轮组宜共用一根钢丝绳,利用地面上的两导向轮进 行串通。 6.6.5天线设备应事先安装于天线杆上,做到一次提升。 6.6.6提升用的卷扬机宜用可控调速卷扬机,保证提升动作的同步

7.1.1轻型门架可采用一点绑扎,但吊点必须通过构件重心,中型和重型刚度应采用两点或三点绑扎。 7.1.2刚架就位后的临时固定,除在基础杯口打入 8个楔子楔紧外,悬臂端必须用工具式支撑架于两面支 牢支稳。在支撑架顶与悬臂端底部之间,应采用干斤顶或对角楔垫实,并在刚架间作可靠的临时固定后方可 脱钩。 7.1.3支撑架必须经过设计计算,且应便于移动和有足够的操作平台。 7.1.4第一榻门架必须用缆风或支撑作临时固定,以后各榻可用缆风、支撑或屋架校正器作临时固定。 7.1.5已校正好的门式刚架应及时装好柱间永久支撑。当柱间支撑设计少于两道时,应另 /增设两道 的临时柱间支撑,并应沿纵向均匀分布。 7.1.6基础杯口二次灌浆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75%以上方可吊装屋面板

7. 2 预应力 V 形折板吊装

吊装前应对支座的位置、尺寸和支承坡度进行严格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吊装。 吊装必须用多点起吊,吊点间距宜为 2.0~2.5m。起吊时,应用横吊梁使折板张开不小于 折板就位时,折板应均匀向两边张开,否则应吊起重新就位。 折板就位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隔2~3m必须采用临时拉杆拉住折板上缘,临时拉杆(可采用花篮螺栓)初步受力后方可脱钩。 2折板调整后应立即将两块板的吊环相互焊接。 3如折板跨度过大时,应搭设一排脚手架临时支撑。 4吊装过程中,板上作业人员不得超过 5人,且不得集中在一起,

7.3.1提升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优先选用带电脑控制调平的提升设备。 2对提升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特别是穿心式提升机的丝杆和螺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良好,并 应增设保险螺母。各运转零部件应加油润滑。 3提升机必须进行正反方向试运转。同一提升机的两根丝杠或提升钢绞线、液压油缸的升降速度必 须一致。 4每一提升单元不宜超过20根柱,但也不宜少于16根柱,两提升单元间应用现浇板带连接。 5确定提升顺序和吊杆排列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板处于较低标高时,底层板应能在设计位置就位固定。 2)应使拆螺杆和吊杆的次数最少。 3)提升机与屋面板的距离,不得超过两个停歇孔。 4)采用两点吊时,吊杆的接头到上板底面的距离,必须大于一个行程( 1.8m) 7.3.2正式提升前应先进行试提升,试提升应遵守下列顺序:第一步开动四角干斤顶,提升 5~8mm 板开始脱模;第二步开动板四周其余千斤顶,提升 5~8mm,使板继续脱模;第三步开动中间全部千斤顶,提 升5~8mm,使板全部脱模;第四步同时开动全部干斤顶,提升 30mm后暂停,分别调整各点提升高度至同 水平后,方可正式提升。

7.3.3正式提升过程中,必须保持板在允许升差范围内均衡上升。 7.3.4 板提升到停歇孔后,应及时用钢销插入停歇孔,用垫片找平后将板放下作临时搁置,板与柱之间应 打入钢楔。 7.3.5下层板提升到设计位置时,应及时在板柱间打入钢楔,并尽快浇筑板柱接头混凝士

7.4大跨度屋盖整体提升

7.4.1提升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校正,确保上、下横梁销孔中心和屋架支座中心线处在同一铅直线上;同 时在跨度方向使上、下横梁槽口中心和屋架吊点处在同一铅直线上。 7.4.2应对提升设备进行载重调试,确保屋盖各吊点的水平高差不超过 2mm。 7.4.3在正式提升前必须进行试提升,并对下列客项进行检查,确保达到措施要求: 1检查提升设备、柱子、柱间临时支撑的工作情况。 2检查提升单元各构件有无异常情况。 3试验、检查指挥和通讯联络系统工作情况。 7.4.4开始提升时,应用经纬仪观察柱顶摇晃情况和柱子垂直度有无变动。 7,4:5整个提升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吊点的升差必须控制在充许范围内。 2因让屋架通过而临时拆除的柱间连系杆,待屋架通过后,必须立即装上。 3在油压干斤顶活塞上升时,应及时旋升螺旋干斤顶使其与上横梁保持接触。 4钢带应居于上、下横梁槽口之中,钢带的连接螺丝应能顺利地进入槽口。 5干斤顶每一行程开始前,下横梁的钢销应取出。 7.4.6屋盖单元被提升至高出设计标高 150mm,安装并拧紧垫梁与屋架支座板间的连接螺栓后,应分 次回油徐徐下降,每次下降不得超过 50mm,直至落实为止。

1各吊点的升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因让屋架通过而临时拆除的柱间连系杆,待屋架通过后,必须立即装上。 3在油压干斤顶活塞上升时,应及时旋升螺旋干斤顶使其与上横梁保持接触。 4钢带应居于上、下横梁槽口之中,钢带的连接螺丝应能顺利地进入槽口。 5千斤顶每一行程开始前,下横梁的钢销应取出。 .4.6屋盖单元被提升至高出设计标高 150mm,安装并拧紧垫梁与屋架支座板间的连接螺栓后,应分几 次回油徐徐下降,每次下降不得超过50mm直至落实为止。

7.5.1网架采用提升或顶升法吊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执行。 2施工现场的钢管焊接工,厂 应经过焊接球节点与钢管连接的全位置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考试合格 方可参加施工。 3吊装方法,应根据网架受力和构造特点,在保证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下,结合当地施工技术 条件综合确定。 4网架吊装的吊点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网架结构使用时的受力状况一致或经过验算杆件满足受力要求; 2)吊点处的最大反力应小于起重设备的负荷能力; 3)各起重设备的负荷宜接近。 5吊装方法选定后,应分别对网架施工阶段吊点的反力、杆件内力和度、支承柱的稳定性和风荷 载作用下网架的水平推力等项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6验算荷载应包括吊装阶段结构自重和各种施工荷载。吊装阶段的动力系数按以下规定采用:提升 或顶升时,取1.1;拔杆吊装时,取1.2;履带式或汽车式起重机吊装时,取 1.3。 7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拼及试吊,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正式吊装。 8网架采用在施工现场拼装时,小拼应先在专门的拼装架上进行,高空总拼应采用预拼装或其他保 正精度措施

9总拼时应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总拼的各个支承点应防止出现不均匀下沉。10焊接节点网架所有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大、中型跨度钢管网架的拉杆与球的对接焊缝,应作无损探伤检验,其抽样数不得少于焊口总数20%,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所规定的2级焊缝的要求。7.5:2网架采用高空散装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悬挑法施工时,应在拼成可承受自重的结构体系后,方可逐步扩展。2搭设拼装支架时,支架上支撑点的位置应设于网架下弦的节点处。支架必须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应试压,并应防止支柱下沉。3拼装应从建筑物一端以两个三角形同时进行,两个三角形相交后,按人字形逐榻向前推进,最后在另一端正中闭合(图7.5.2)。①~③——安装顺序图7.5.2网架的安装顺序4第一网架块体就位后,应在下弦中竖杆下方用方木上放干斤顶支顶,同时在上弦和相邻柱子间应绑两根杉杆作临时固定。其它各块就位后应用螺栓与已固定网架块体固定。同时下弦应用方木上放千斤顶顶住。5每榻网架块体应用经纬仪校正其轴线偏差;标高偏差应用下弦节点处的干斤顶校正。6网架块体安装过程中,连接块体的高强螺栓必须随安装随紧固。7网架块体全部安装完毕并经全面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拆除千斤顶和支杆。千斤顶必须有组织地逐次下落,每次下落时,网架中央、中部和四周干斤顶的下降比例宜为2:1.5:1。7.5.3网架采用分条或分块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网架分条或分块在高空连成整体时,其组成单元应具有足够刚度,并能保证自身的几何不变性,否则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2为保证顺利拼装,在条与条或块与块的合扰处,可采用临时螺栓等固定措施3设置独立的支撑点或拼装支架时,应符合本规范7.5.2条第2款的要求。4合拢时,应先用干斤顶将网架单元顶到设计标高,方可连接。5网架单元应减少中间运输,运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7.5.4网架采用高空滑移法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已建结构作为高空拼装平台。当无建筑物可供利用时,应在滑移端设置宽度大于两个节间的拼装平台。滑移时应在两端滑轨外侧搭设走道。

2当网架的平移跨度大于50m时,宜于跨中增设一条平移轨道, 3网架平移用的轨道接头处应焊牢,轨道标高允许偏差为 10mm。网架上的导轨与导轮之间应预留 10mm间隙。 4网架两侧应采用同型号、同直径和同门数的滑轮及滑轮组,卷扬机选用同型号、同规格产品,卷 杨机用的钢丝绳则应采用同类型、同规格的钢丝绳,并在卷筒上预留同样的钢丝绳圈数。 5网架滑移时,两侧应同步前进。当同步差达 30mm时,即应停机调整。 6网架全部就位后,应用千斤顶将网架支座抬起,抽去轨道后落下,并将网架支座与梁面预埋钢板 焊接牢靠。 7网架的滑移和拼装应进行下列验算: 1)当跨度中间无支点时的杆件内力和跨中挠度值; 2)当跨度中间有支点时的杆件内力、支点反力及挠度值。 7.5.5网架的整体吊装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架整体吊装可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采用单根或多根拔杆起吊,也可采用一台或多台起重机起 吊就位。 2网架整体吊装时,应保证各吊点起升及下降的同步性。相邻两拔杆间或相邻两吊点组的合力点间 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其距离的1/400和100mm,亦可通过验算确定。 3当采用多根拔杆或多台起重机吊装网架时,应将每根拔杆每台起重机额定负荷乘以 0.75的折减系 数。当采用四台起重机将吊点连通成两组或用三根拨杆吊装时,折减系数应取 0.85。 4网架拼装和就位时的任何部位离支承柱(包括牛腿等突出物)或拔杆的净距不得小于 100mm。 5由于网架错位需要,对个别杆件可暂不组装,但必须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6拨杆、缆风绳、索具、地锚、基础的选择及起重滑轮组的穿法等应进行验算,必要时应进行试验 检验。 7采用多根拨杆吊装时,拨杆安装必须垂直,缆风绳的初始拉力应为吊装时的 60%,在拔杆起重平 面内可采用单向铰接头。采用单根拨杆吊装时,底座应采用球形方向接头, 8拨杆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其支承基础对地基土的压力不得超过其允许承载力。 9起吊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总指挥 1人,分指挥数人,作业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操作步调应 致。应在网架上搭设脚手架通道锁扣摘扣。 10网架吊装完毕,应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摘钩,同时应立即进行焊接固定。 7.5.6网架的整体提升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网架支座中心校正提升机安装位置 2网架支座设计标高相同时,各台提升装置吊挂横梁的顶面标高应一致;设计标高不同时,各台提 升装置吊挂横梁的顶面标高差和各相应网架支座设计标高差应一致;上述各项允许偏差为 5mm。 3各台提升装置同顺序号吊杆的长度应一致,其充许偏差为 5mm。 4提升设备应按其额定负荷能力乘以以下折减系数使用: 穿心式液压干斤顶取 0.5;电动螺杆升板机 取0.7;其它设备应通过试验确定。 5网架提升应保证做到同步。 6整体提升法的下部支承柱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7.5.7网架的整体顶升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升用的支承柱或临时支架上的缀板间距应为千斤顶行程的整倍数,其标高允许偏差为 5mm,否 则应用钢板垫平。 2千片顶应按其额定负荷能力乘以以下折减系数使用:丝杆千片顶取 0.6,液压干斤顶取 0.7。 3顶升时各顶升点的充许升差为相邻两个顶升用的支承结构间距的 1/1000,且不得大于 30mm;若 个顶开用的支承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千片顶时,则取千片间距的 1/200,且不得大于10mm。 4千斤顶或干斤顶的合力中心必须与柱轴线对准。千斤顶本身应垂直。 5项升前和过程中网架支座中心对柱其轴线的水平允许偏移为柱载面短边尺寸的 1/50及柱高的

7.5.5网架的整体吊装法应符合下列

6顶升用的支承柱或支承结构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8.1.1安装设备宜优先选用汽车吊或履带吊进行吊装。吊装时,起重设备的回转范围内禁止) 吊的构件严禁在空中长时间停留。

杠。 2滚道的搭设应平整、坚实,接头错开。装卸车滚道的坡度不得大于 20度。 3滚动的速度不宜太大,必要时应设溜绳。 8.1.3用拔杆吊装建筑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台卷扬机联合操作时,各卷扬机的牵引速度宜相同, 2建筑设备各吊点的受力宜均匀。 8.1.4采用旋转法或扳倒法安装建筑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底部应安装具有抵抗起吊过程中水平推力的铰腕,在建筑设备的左右应设溜绳。 2回转和就位应平缓。 8.1.5在架体或建筑物上安装建筑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安装和使用要求。 2设备安装定位后,应及时按要求进行连接紧固或焊接,完毕之后方可摘钩。

8.2.1基础应高出地面并做好排水措施

分件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

8. 2 龙门架安装、拆除

1用预埋螺栓将底座固定在基础上,找平找正后,把吊篮置于底板中央。 2安装立柱底节,并两边交错进行,以后每安装两个标准节(不大于 8m)必须做临时固定,并按规 定安装和固定附墙架或缆风。 3严格注意导轨的垂直度,任何方向充许偏差为 10mm,并在导轨相接处不得出现折线和过大间隙。 4安装至预定高度后,应及时安装天梁和客项制动、限速保险装置。 8.2.3整体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搬起前,应对两立柱及架体做检查,如原设计不能满足起吊要求则不能起吊。 2吊装前应于架体顶部系好缆风绳和各种防护装置。 3吊点应符合原图纸规定要求,起吊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立柱弯曲变形情况。 4起吊就位后应初步校正垂直度,并紧固底脚螺栓、缆风绳或安装固定附墙架,经检查无误后,方 可摘除吊钩。

8.23整体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体搬起前,应对两立柱及架体做检查,如原设计不能满足起吊要求则不能起吊。 2吊装前应于架体顶部系好缆风绳和各种防护装置 3吊点应符合原图纸规定要求,起吊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立柱弯曲变形情况 4起吊就位后应初步校正垂直度,并紧固底脚螺栓、缆风绳或安装固定附墙架,经检查无误后,方 可摘除吊钩。

8.2.4应按规定要求安装固定卷扬机

附录 A索具的规格和性能指标

注:表中粗线左侧可供应光面或镀锌钢丝绳,右侧只供应光面钢丝绳。

主:上表是选用容许拉应力

A.0.3梨形环规格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表A.0.3梨形环规格(mm)

C.0.1滑轮的容许荷载应符合表

C. 0. 1滑轮的容许荷载应符合表C. 0. 1 的规定

附录 C滑轮的容许荷载和荷载系

表 C.0.1滑轮容许荷载

C. 0. 2 省力系数应符合表

表 C. 0. 2省力系数 α

D.0.2立式地锚的受力计算

).0.2立式地锚的受力

立式地锚适用于不坚硬的土壤条件。是将枕木(方木)或圆木斜放在地坑中(图 D.0.1),在其下部后侧 和中部前侧横放下挡木和上挡木,上下挡木紧贴土壁,将地龙柱卡住,上下挡木可使用枕木(方木)或圆木。 地坑用土石回填井夯实,表面应略高于自然地坪,地坑深度应大于 1.5m,地龙柱露出地面 0.4~1m,并略向 后倾斜,钢丝绳固定在地龙柱的端头上。使用枕木(方木)做地龙柱时,注意使截面上较长的一边与受力方 向一致。 由枕木做成的立式地锚,若地龙柱的上下挡木用两根枕木时, 承受的拉力为30KN;若用四根枕木时,承 受的拉力可达80KN。 若荷载很大,单柱立式地锚(图 D.0.1一1,2)不能承受时,可在其后侧增加一个或两个单柱立式地锚, 用绳索连接,共同受力,称为双柱立式地锚(图 D.0.1一3)或三柱立式地锚(图 D.0.14) 立式地锚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锚的抗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上挡木处的水平反力

μ地龙柱与挡木间的摩擦系数,取 K—地锚抗拔安全系数,取 K≥2 ; N2—地锚荷载N沿地锚轴向的分力。 N,—地锚荷载N垂直地锚轴向的分力; aN,至P的竖直距离; a2 P,至P2的竖直距离。 2N对士体产生的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KN2≤(P +P2)

P≤nf H1 h; L1 P2≤nfμ2 hLa

1、fu2—深度H1、H,处的土壤承载力设计值

按fH = tan 45°+ +tan 45° YH 2

土的重力密度,为内摩擦角,采用45°)计 承载力降低系数,取0.25~0.7;

式中:A一 地龙柱在P作用点处的横截面面积; W1——地龙柱在P作用点处的截面抵抗矩 f.木材抗拉、抗弯强度设计值。

N2 + Niai

桩径系指平均直径,挡木直径与桩直径相同,挡木长

主:桩径系指平均直径,挡木直径与桩直径相同,挡木

地锚的抗拔应按下式计算

KN2≤F, +2F2 2a2 3Niat F2: 2a2

中:、2——摩擦系数,取μ=0.34、2=0.42; F1、F2——分别为上挡木反力及下部土壤反力的合力; K—安全系数,取K≥2; N2—地锚载荷N沿地锚轴向的分力; N1N对垂直地锚轴向的分力; a1、a2——分别为N,至F,和F²至桩尖之间的轴向距离 2.N对地锚轴向的垂直分力应按下式计算:

Fi ≤nf H1 djl1 da2

3.地锚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2 + Nial ≤ f! W

武中没标注的符号同立式地锚

0.5卧式地锚的构造参数应符合表D.0.5的规

表D.0.5 卧式地锚的构造参数

当横木只系一根钢丝绳或拉杆时 芳为圆形截面,应按单向受弯构件计算:

当横木只系一根钢丝绳或拉杆时 若为圆形截面,应按单向受弯构件计算: ? 式中:fm——木材(松木、衫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M横木地锚荷载N引起的最大弯矩M=NL/8 W中部圆形截面的抵抗矩。 若为矩形截面,应按双向受弯构件计算:

式中 : M ×、My横木水平和垂直分力 N,与 N,的弯矩

Wx、Wy一一横木水平和垂直方向横截面抵抗矩 当横木系两根钢丝绳或拉杆时: 若为圆形截面,应按偏心单向受压构件计算

M×+My WY N,L M× = 8 N2L M = 8

No + Mf。 c≤fs A"wfm Na? 2L

M一地锚拉力N的水平分力N,所引起的弯矩;取 M n抵抗矩降低系数, n=0.35~0.5 W×、W×一分别为组合体受拉、受压区抵抗矩( mm) D一一三根受力钢钎中的填心圆木直径( mm); d一三根受力钢钎直径( mm 2)抗拔计算:

式中:F摩擦阻力,F=0.95N,×(μ为摩擦系数,取0.25~0.35) K安全系数,取 K ≥2 ;

受拉区实际拉应力,为 M 0x αx = Wx

2021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习题集电子教材.pdfK/Ng +20x I

4N1 3元d 式中 :fv— 一钢钎抗剪切强度设计值,取 90N/mm2 2.U型锚栓地锚应按下式计算(图 D.0.7(b)): 1)抗弯计算:

M—在圆钢根部所产生的弯矩; M=50Nl(Nmm 2)抗拔计算:

M 》f Wx Td3 Wx = (mm) 32

. 40 ≤F Td ? M a = Wx

DB21/T 3244-2020 外免拆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附录E本规范用词说明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