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63-2019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标准.pdf

DB62/T 3163-2019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230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63-2019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标准.pdf

5.3.2施工浆液最终水灰比的确定,应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5.3.2施工浆液最终水灰比的确定,应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5.3.3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注浆土层有地下水且处于流 动状态时宜掺入外加剂,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

5.4.1注浆量应根据工程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单桩承 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后注浆等因素确定,可按下式估算:

GB/T 50731-2019标准下载5.4.1注浆量应根据工程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层性质

G.=a,d+ a.nd

式中:G. 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apva 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α,=1.5~1.8 a=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 n一一桩侧注浆断面数; d一基桩设计直径(m)。 对独立单桩、桩距大于6d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数根基桩 的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数

5.5注浆压力及终止注浆

5.5.1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可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深度估算,对 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及粉土.注浆压力宜为3MPa10OMPa:对于 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MPa~4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黏性士 宜取高值;如无当地经验时,桩侧注浆终止压力宜为桩端注浆的1/2。 5.5.2 施工注浆压力应通过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5.5.3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1满足设计注浆压力条件下,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3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桩顶或地面出现明显上拾

5.5.1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可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深度估算,对 于风化岩、非饱和黏性土及粉土,注浆压力宜为3MPa~10MPa;对于 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MPa~4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黏性士 宜取高值:如无当地经验时,桩侧注浆终止压力宜为桩端注浆的1/2

1满足设计注浆压力条件下,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 3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桩顶或地面出现明显上拾

6.2.2注浆管与钢筋笼的加劲筋点焊并绑扎紧密牢固,且与钢筋 笼一起下孔;每下一节钢筋笼时,应在注浆管内灌水并检查接头密 封性。 6.2.3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 笼扭笼

6.2.4桩端注浆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直

不天于12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直径天 于1200mm而不大于25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均匀设置3 根,对于直径大于25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均匀设置4根。 6.2.5对于非通长配筋桩,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 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6.2.6注浆管可用螺牙丝扣连接或外加短套管电焊,连接应

6.2.8对于上部无建筑的既有桩桩端后注浆宜在桩中心设置1个 钻孔孔位,对于上部有建筑的既有桩桩端后注浆,宜沿桩周均匀布 设2个以上孔位。

6.2.9既有桩钻孔孔位偏差应不大于20mm,孔深应大于桩身长 度,在桩身上钻孔的垂直度充许偏差为1%。 6.2.10既有桩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插入注浆管,封闭注浆管外侧 与钻孔孔壁的间隙,再进行注浆

6.2.11既有桩桩侧后注浆管应采用直管构造,

搅拌机时,应不少于3min,使用

6.3.1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不少于3

高速搅拌机应不少于30s。浆液在使用前应过滤,防止杂 浆管。

浆管。 6.3.2注浆阀开塞压水宜按2级~3级压力顺次逐级进行,开塞 压力宜小于8MPa,开塞完成后,应立即初注。 6.3.3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 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5m~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 隔6m~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当有粗粒土时,宜将注浆阀设置 干粗粒士层下部,对干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 6.3.4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30d后,注浆 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10m。 6.3.5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6.3.6灌注桩后注浆顺序应针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地质条件 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将全部注浆桩根据集中程度及桩基施工顺序划分为若 十区块,各区块内桩距相对集中,区块之间距离宜大于区块内最小 桩距2倍; 周边后中间的顺学注

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5m~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 隔6m~12m设置一道桩侧注浆阀,当有粗粒土时,宜将注浆阀设置 于粗粒土层下部,对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部。 6.3.4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30d后,注浆 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m~10m。 6.3.5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等量注浆 对于群桩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6.3.6灌注桩后注浆顺序应针对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地质条件 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将全部注浆桩根据集中程度及桩基施工顺序划分为若 十区块,各区块内桩距相对集中,区块之间距离宜大于区块内最小 桩距2倍; 2区块内的灌注桩后注浆,宜采用先周边后中间的顺序注 浆;对周边桩应以对称、有间隔的原则依次注浆,直到中心桩; 3当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 先桩侧后桩端,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时,应 先上后下;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6.3.7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 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当注浆量、注浆压力等主要参 数达不到设计值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1当灌注桩中某根注浆管的注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而注浆 压力值很高无法继续注浆时,其未注入的水泥量应由该桩其余注 浆管均匀分配压入:

1宜将全部注浆桩根据集中程度及桩基施工顺序划分为若 干区块,各区块内桩距相对集中,区块之间距离宜大于区块内最小 桩距2倍; 2区块内的灌注桩后注浆,宜采用先周边后中间的顺序注 浆:对周边桩应以对称、有间隔的原则依次注浆,直到中心桩: 3当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时,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 先桩侧后桩端,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时,应 先上后下;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2当注浆压力长时间低于正常值、地面冒浆或周围桩孔串浆 时,应改为间歇注浆或调低浆液水胶比,间歇时间不宜超过 30min~60min,间歇时间过长会导致管内水泥凝结而堵管。当间 歇时间很长时,可向管内压入清水冲洗注浆管和注浆阀。 6.3.8当气温过低,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须采取冬期施 工措施。

7.1.1后注浆施工完成后应提供水泥材质检验报告、静载试验报 告、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 录等资料

7.1.2后注浆施工过程中,应对后注浆各施工阶段的工艺参数进 行检查,发现异常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 时整改或返工。

7.2.3注浆管进场时,应对其管径及壁厚等进行检查。

7.2.3注浆管进场时,应对其管径及壁厚等进行检查。 7.2.4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 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 于3根。 7.2.5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静载试验应在

7.2.5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静载试验应在

后注浆20d后进行,浆液中掺入早强剂时可于注浆15d后进行。 7.2.6基桩质量检验其他内容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 7.2.7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执行。

B.0.1后注浆施工现场数据宜按表B.0.1的格式进行记录。

表B.0.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记录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标准

1.0.1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越来 越高,基础形式一般采取灌注桩基础,泥浆护壁灌注桩是我国建筑 和桥梁基础的主导桩型,由于存在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固有缺 陷,影响桩基承载力发挥和质量的稳定性,这是长期困扰工程界的 个难题。后注浆技术能明显改善桩端和桩周土持力层条件,提 高桩端承载力和桩侧摩擦阻力,改善桩荷载传递性能,减少沉降 还可以消除灌注桩因施工质量、成孔深度等因素影响,使桩的综合 承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标准承担单位通过在甘肃省进行灌注桩 后注浆试验和施工,归纳分析试验数据和施工参数,研究成果取得 了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明 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等一系列成果。为了使灌注桩后注浆 技术标准化、规范化,促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进步,为设计和施工 提供可靠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解决桩底沉渣(虚土)过厚的问 题,也可提高桩底松散碎石类土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该技术中桩 的成孔条件儿乎不受限制,既能用于在水位以上十作业成孔桩,也 能用于在地下水下湿作业成孔桩,只要在成桩前先预埋注浆管和 排淤管,均可在成桩后进行压力注浆。 钻孔灌注后注浆桩,由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均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甚至成倍增大,不仅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且荷载传递的 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阻力发挥更为合理。大量实践证明,通过置换 可以起到缩短桩长、减小孔径、缩短工期的作用 灌注桩后注浆按施工工具和注浆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两类,

1.0.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解决桩底沉渣(虚土)

题,也可提高桩底松散碎石类土及软弱下卧层承载力,该技术中桩 的成孔条件儿乎不受限制,既能用于在水位以上十作业成孔桩,也 能用于在地下水下湿作业成孔桩,只要在成桩前先预理注浆管和 排淤管,均可在成桩后进行压力注浆。 钻孔灌注后注浆桩,由于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均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甚至成倍增大,不仅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且荷载传递的 机制也发生了变化,阻力发挥更为合理。大量实践证明,通过置换 可以起到缩短桩长、减小孔径、缩短工期的作用。 灌注桩后注浆按施工工具和注浆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两类

类是前处理注浆桩,借助专用的钻机设备,在浇筑混凝土桩体前, 对桩端、孔壁、进行压力注浆;另一类是后处理注浆桩,即采用常规 的成孔设备,预理埋注浆装置,在浇筑桩身后,向桩端或桩侧图层注 浆。前处理注浆桩及闭式注浆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在甘 肃省范围内鲜有应用,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后处理注浆桩开式注浆 工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甘肃省中、东部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分布面积约120000km² 黄土的湿陷性及黄土高原沟纵横的自然地貌引起的大量大厚度 新近堆填场地,对基础及上部结构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在 采用侧压浆技术时,会造成桩周土体含水量提高甚至饱和,因 比,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和新近堆填的大厚度欠固结场地,采 用桩侧后注浆技术,会导致桩身负摩阻力的出现,反而对提高基桩 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

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应用,应遵守本标准和相关现行国家及行 业标准。

2.1.1灌汪桩后汪浆技术主要是通过浆液对桩端沉渣和桩侧泥 皮的渗透、填充、压密、劈裂、固结等作用增强桩端土和桩侧土的强 度,从而达到提高基桩极限承载力、减少群桩沉降量的目的。灌注 桩后注浆技术按注浆部位可分为:桩端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复式 后注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按注浆压力扩散方式可分为:渗透 注浆、压密注浆、劈裂注浆。按注浆目标土层可分为黏土中注浆 砂土中注浆、卵砾石中注浆、基岩中注浆。

2.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是通过浆液对桩端沉渣和桩侧泥 皮的渗透、填充、压密、劈裂、固结等作用增强桩端土和桩侧土的强 度,从而达到提高基桩极限承载力、减少群桩沉降量的目的。灌注 桩后注浆技术按注浆部位可分为:桩端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复式 后注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按注浆压力扩散方式可分为:渗透 注浆、压密注浆、劈裂注浆。按注浆目标土层可分为黏土中注浆 砂土中注浆、卵砾石中注浆、基岩中注浆。 2.1.2开式注浆是指浆液通过注浆管直接注入土体,浆液与桩端 渣、桩周体呈混合状态,有时会产生劈裂注浆。该方法加固范 围大,浆液与周围土体呈渗透、填充、压密、劈裂等交替作用,在桩 瑞及桩侧形成水泥胶结土,使得地基承载力增强。 团式注浆是将浆液注入预制的弹性良好的腔体内,随看注浆 玉力和注浆量的增大,弹性腔体逐渐膨胀、扩张,在桩端下土层中 形成浆泡。浆泡的产生及逐渐扩天会对桩端沉渣及桩端土层进行 有效压密,可以对桩端土层进行局部加固,加固范围小而且固定 针对性也较强,该工艺目前在甘肃省应用较少,缺之地区经验,因 此标准中未列入

3.0.2地下水位高,流速大,会稀释并冲走浆液,因此在后注浆施 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浆液能够凝固,从而对桩周土体起到 加固作用。 3.0.3桩端后注浆工程要严格按照注浆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进 行注浆施工,同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0.4注浆压力、注浆量、扩散半径、注浆时间等因素结合地质条 件和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都对灌注桩后注浆的效果有较大影响,所 以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成孔试验,了解注浆后灌注桩的受 力变形特征,检验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施工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

4.1.1注浆浆液通常为纯水泥浆,但也可视情况添加减水剂、固 化膨胀剂和早强剂等。 4.1.2甘肃省很多区域工程场地存在腐蚀性介质,为了保证灌注 桩的耐久性,需要针对腐蚀介质的类型和等级,采取防腐阻锈措 施。 4.1.3注浆管材料的选择,应保证在高压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不 会发生破裂和泄露;注浆管在采用焊接或丝扣连接时要保证其连 接的密封性,焊接完毕后,应检查焊缝是否封闭,丝扣莲接时,应在 丝扣处缠生胶布。注浆管放置完毕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杂物落入 注浆管阻塞出浆口。

4.1.1注浆浆液通常为纯水泥浆,但也可视情况添加减水剂、固 化膨胀剂和早强剂等。

会发生破裂和泄露;注浆管在采用焊接或丝扣连接时要保证其连 接的密封性,焊接完毕后,应检查焊缝是否封闭,丝扣莲接时,应在 丝扣处缠生胶布。注浆管放置完毕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杂物落入 注浆管阻塞出浆口。

4.2.1注浆泵一般主要由曲轴箱、泵头、吸浆阀、排浆阀、卸荷安 全阀、离合器、机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采用压缩空气做动力 4.2.6注浆设备工作时,不可避免要接触水泥浆液、外加剂等,如 果不注意维护保养,不但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状态,甚至会引发安全 事故

果不注意维护保养,不但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状态,甚至会引发安全 事故。

灌注桩后注浆工程经验性较强,不同地区、不同土质、不同的 注浆压力、不同的注浆量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注浆的效果。因此 在相同的地域,周边已有建筑注浆工程的经验就显得较为重要 在进行后注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边注浆工程得出的结论,参考 其地层及注浆参数的选用,从而使设计方案得到优化。

混凝土强度,避免桩身强度先于土体破坏而使注浆失败。

后注浆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

5.3.1浆液浓度的控制原则一般为:依据压水试验情况选择初注 浓度,通常先用稀浆,随后渐浓,最后注浓浆

5.5注浆压力及终止注浆

5.5.1注浆压力是注浆施工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最终注 浆压力的确定要考虑下列3个方面: 1最终注浆压力要小于桩上抬的摩阻力,即注浆时不能产生 严重的向上位移; 2最终注浆压力要尽可能使桩端、桩身混凝土少破坏: 3最终注浆压力要使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形成扩大头,使 桩端加固明显。 5.5.3规定终止注浆的条件是为了保证后注浆的预期效果及避 免无效过量注浆

5.5.1注浆压力是注浆施工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之

6.1.1预理注浆管时,应保护好注浆管防止弯曲。注浆管与钢筋 笼一起理设完成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当沉渣厚度小于设计 要求后,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压水开通后应立即初注,初注时 股压力较小,浆液由稀到稠,密切注意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皮 管的变化。

6.1.2既有桩后注浆(钻孔埋管注浆)一般是指桩端弱化(沉渣

浮桩或持力层不到位)导致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 采用的加固方法。本标准中既有桩后注浆可采用桩身中心钻孔埋 管和桩外侧钻孔理管。桩身中心钻孔理管是在桩身中心钻孔埋设 住浆管,并深入到桩端以下约1倍~2倍的桩径范围,然后注浆。 在钻孔时应严格控制孔位和垂直度偏差

6.2.1注浆管在桩身空孔部分由于没有混凝土包裹,易造成漏 浆,故不宜设置接头。

6.2.1注浆管在桩身空扎部分由于没有混凝土包裹,易造成漏 浆,故不宜设置接头。 6.2.2~6.2.3下钢筋笼时在注浆管内灌水并检查接头密封性,可 平衡注浆管内外压力差,避免泥浆或混凝土进入注浆管导致堵管。 6.2.4桩端后注浆管阀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桩径大小确定,最少不 少于且对称布置2根,对于直径大于1200mm桩应均匀布置3根, 对于直径大于2500mm桩应均匀布置4根。自的在于确保后注浆 浆液扩散的均匀对称及后注浆的可靠性。以兰州某工程为例,该

6.2.2~6.2.3下钢筋宠时在汪浆管内灌水开检查接头密封性,可

工程对新建试验桩进行了桩端后注浆加固技术,桩身直径为 900mm,桩长约为23mDB4117/T 273-2020 农产品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维修管理指南.pdf,在钢筋笼对称布置2根DN25的注浆管,采 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0.65,通过对试验桩进行后 注浆加固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提高247%

工程对新建试验桩进行了桩端后注浆加固技术,桩身直径为 900mm,桩长约为23m,在钢筋笼对称布置2根DN25的注浆管,采 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0.65,通过对试验桩进行后 注浆加固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提高247%。 6.2.7打孔包扎注浆头可在施工现场制作,是将钢管的底端加工 成尖形开口,钢管底端40cm左右打上4排每排4个直径6mm~ 7mm梅花点布置的小孔,然后在每个小孔中放上图钉(单向阀作 用),再用绝缘胶布外加硬包装带缠绕包裹。单向阀法、U形管法 注浆头应在工厂制作,具有合格证明文件,施工单位使用成品配 件。 6.2.8~6.2.9以玉门某工程为例,该工程对既有基桩进行了桩端 后注浆加固技术,桩身直径为800mm,桩长为8.5m~9.5m,扩底直 径为1400mm,桩端持力层为圆砾层。在桩中心设置1个钻孔,钻 孔深度为11m,孔径为110mm,注浆管采用DN40的钢管,采用普 通硅酸盐42.5R单基水泥,水灰比为0.4~0.7,通过对工程桩进行 后注浆加固后,承载力提高幅度最大达到了149.8%。新建桩预理 管注浆与既有桩钻孔理管注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注浆管的理埋设方 式上,其他施工过程差别不大,以天水某工程为例,该工程对新建 试验桩进行了桩端后注浆加固技术,桩身直径为1000mm,扩底直 径为1200mm,桩长21m,桩端持力层为圆砾层。沿桩周均匀布置2 根DN25的注浆管,采用普通硅酸盐42.5R单基水泥,水灰比为 0.5~0.6,通过对试验桩进行后注浆加固后,基桩承载力特征值提高 了60.9%(试验未做破坏)

6.3.1注浆管路堵塞,单根注浆管堵塞,可换其他注浆管注浆;所 有注浆管堵塞,群桩可加大临近桩的注浆量弥补,其他情况可补打 钻孔埋管注浆。

6.3.2压水试验(清水开塞)是注浆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

6.3.2压水试验(清水开塞)是注浆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 序。成桩后至后注浆作业前,通过压水试验来检验注浆管是否畅 通及土体的可注性。压水试验不会影响注浆固结体的质量,因为 受注体是开放的空间。无论是压水试验注入的水,还是注浆浆液 所含的水,都会在注浆压力或地层应力下注浆从受注区向外渗透 消散其多余的部分。 6.3.3桩侧注浆断面间距视土层性质、桩长、承载力增幅要求而 定,宜为6m~12m。 6.3.4~6.3.5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以保证上部 注浆体达到一定的初凝强度,以避免浆液上窜而冒浆。注浆压力 无法达到终止注浆结束标准,可采取降低注浆压力,限制浆液流 量、提高浆液浓度、加入速凝剂、间歇注浆等措施 6.3.6在大面积工程桩施工时,注浆顺序一般取决于工程桩基的 施工顺序。为避免如注浆时浆液串入未成桩的区域或正在成桩 的桩孔中等不利影响,将全部注浆桩划分若于区块。在某一区块 内,以最后一根桩成桩5d~7d后开始该区块内所有桩的注浆,从 而将注浆影响区域限定于单个区块之内,各区块时间的施工顺序 不受影响。 在单一区块内的注浆顺序,从中心某根单桩开始由内向外注 浆,优点是各桩注浆量较容易满足设计要求,注浆压力较低,但整 个群桩周边浆液扩散范围很大,不利于群桩周边注浆体边界的围 合;而采用先周边后中心的注浆顺序,这样可以在周边形成一个 注浆隔离带并使注浆的压密、填充、固结等作用逐步施加于区块 内的其他桩。一般在无明显串浆的情况下,区块内中心桩的注浆 量达到边桩注浆量的65%~83%时,其注浆压力已高于周边桩的 注浆压力。因而可在单一区块内适当调配中心桩和周边桩的注 浆量,已满足区块内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 多断面桩侧注浆时先上后下的注浆顺序可以避免下部浆液

予。成桩后至后注浆作业前,通过压水试验来检验注浆管是否畅 通及土体的可注性。压水试验不会影响注浆固结体的质量,因为 受注体是开放的空间。无论是压水试验注人的水,还是注浆浆液 所含的水,都会在注浆压力或地层应力下注浆从受注区向外渗透 消散其多余的部分

GB/T 3906-2020标准下载6.3.6在大面积工程桩施工时,注浆顺序一般取决于工

7.1.1灌注桩后注浆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对其进行完整的注浆效 果检验难度较大。目前,一般检测注浆效果的方法主要是单桩静 载试验,其他还有注浆桩段部的预埋孔超声波检测、注浆桩端部采 样取芯方法等。 7.1.2质量控制应以控制(预防)为主。采用必要的检查、测量和 试验手段。对不合格的分项,应通知承包单位整改,并跟踪复查 合格后准予进行下一道工序

7.2.4对于单桩注浆效果检验最准确的方法是单桩静载试验,每 个注浆工程不应少于3根试桩,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进 行注浆与不注浆对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