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51-20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pdf

DB62/T 3151-20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230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151-20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75%)设计标准.pdf

房间控制温度要求不高的场所,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房间需要统 控制温度的场所。 5.4.9室温可控是分户热计量,实现节能,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的必要条件。也有将温度传感器设在总回水处感知回水温度间接 控制室温的做法,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但地面被遮盖等情况也会使 回水温度升高,同时回水温度为各支路回水混合后的总体反映,因 此回水温度不能直接和正确反映室温,会形成室温较高的假象,控 制相对不准确;因此推荐将室温控制器设在被控温的房间或区域 内,以房间温度作为控制依据。对于不能感受到所在区域的空气 温度,如一些开敬大堂中部,可采用地面温度作为控制依据。室温 控制器应设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 光直晒、通风十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不 宜设在外墙上,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2m~1.5m。地温传感器所在 位置不应有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 置,且在两个管道之间 室温分环路控制是指对每个房间或功能区分别进行温度控 制,达到对每个房间或功能区域温度控制的目的。该室温控制方 式可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分环路设置自动调节阀,使房间或区域 保持各自的设定温度值:也可在需要控温房间的加热盘管上安装 自力式恒温控制阀,通过恒温控制的温度控制器的作用,直接改 变控制阀的开度,保持设定的室内温度。为了测得比较有代表性 的室内温度,作为温控阀的动作信号,温控阀或温度传感器应安装 在室内离地面1.5m处。因此,加热管必须嵌墙拾升至该高度处 由于此处极易积聚空气,所以要求自力式恒温控制阀组必须具有 排气功能,即在控制阀的局部高点处应有排气装置。 总体控制是指在典型房间或典型区域安装有线或无线房间温 控器,与在分水器总供水管上的控制阀相连,通过设定或调节典型 房间或区域的温度,来达到控制整个户内温度基本均衡的目的

总体控制方式系统简单、投资低,但节能效果不如分环路控制方式 好。对住宅建筑采用该方法时,设置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各分支管 上的手动调节阀必须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以便实现分室温度调 节。总体控制主要以在分水器总进水管上设置电动控制阀为主 也可采用远程式自力式温控阀,但不可采用内置温包型自力式温 控阀。因为控制阀直接安装在分水器进口的总管上,内置温包的 恒温阀头感受的是分水器处的较高温度,很难感知室温变化,所以 般不予采用。 对需要温度信号远传的调节阀,也可以采用远程调控式自力 式温度控制阀,但由于分环路控制时需要的硬质远传管道较长难 以实现,一般仅在区域总体控制时使用,将温控器设在分、集水器 附近的室内墙面,但通常远程式自力式温度控制器关团压差较小 需核定关闭压差的大小,必要时需采用自力式压差阀保证其正常 动作。 热电式控制阀(以下简称热电阀)是依靠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 温包膨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杆关闭流道,信号来源于室内温控 器。热电阀相对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常采用的电动两通阀,其流 通能力更适合于小流量的地面供暖系统使用,且具有噪声小、体积 小、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设置较方便等优点,因此在以住宅为主 的地面供暖系统中推荐使用,分环路控制和总体控制都可以使用 5.4.10引自《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5.4.11本条对室内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提出了相关要求。 第1款提出了户内 1损失的最大建议值有利王

5.4.10引I自《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

第1款提出了户内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的最大建议值,有利于 系统水力平衡DB35/T 1189-2019 煤矿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也大体上与分户独立热源相适应。 第2款限定了应计算重力水头的系统仅为供回水温差较大的 散热器供暖系统,且高差也有限定:是考虑到空调和地面辐射供暖 系统,以及与其合用管网的散热器供暖管道均为小温差供热,重力 水头数值较小,且这些系统未端空调设备、地暖埋地管网或散热器

恒温阀等阻力较大,重力水头对水力平衡影响不大:而且高差较小 时重力水头数值也较小;为减少设计工作量,可不计算。在整个供 暖期内,重力水头是变量,取设计条件值的2/3,天体上是整个供暖 期内的平均值。在采暖季平均水温下,重力循环作用压力约为设 计工况下的最大值的2/3。 计算系统的总压力损失,是为了与本标准第5.3.3条相对应 达到统筹进行室内外系统整体设计的目的。 5.4.12对于地面垫层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的管道的选择和理设 要求、管材的充许工作压力和塑料管材壁厚的确定等,内容较全面 的为《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IGI142

5.5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5.5.1一般说来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包括主动式通风和被动式通 风。主动式通风指的是利用机械设备动力组织室内通风的方法, 它一般要与空调、机械通风系统进行配合。被动式通风(自然通 风)指的是采用“天然”的风压、热压作为驱动对房间降温。在我国 多数地区住宅进行自然通风是降低能耗和改善室内热舒适的有效 手段,在过渡季室外气温低于26℃高于18℃时,由于住宅室内发热 量小,这段时间完全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消除热负荷改善室内热 舒适状况。即使是室外气温高于26℃,但只要低于(30~31)℃时, 人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仍然会感觉到舒适。许多建筑设置的机械通 风或空气调节系统都破坏了建筑的自然通风性能。因此强调设置 的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妨碍建筑的自然通风。 5.5.2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采暖时,这类设备一般由 用户自行采购,该条文的目的是要推荐用户购买能效比高的产品 国家标准《良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CB120213和

用户自行采购,该条文的目的是要推荐用户购买能效比高的产品。 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和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 规定节能型产品的能源效率为2级

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节能评价值

5.5.3户式集中空调指采用一套空调主机(户式中央空调机组或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等)向一套住宅提供空调冷热源(冷热水 冷热媒或冷热风)进行空调、供暖的方式。 表2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规定的名义制 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 气调节机组能效比(EER)。 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限定值

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中规定的第3级制冷综合性能系数见 表3。 现行国家标准《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6中 现定的最低能效比和性能系数见表4。 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中,风冷或蒸发冷却的户用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4 级的数值见表5。

表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比(EER

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

表4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COP

1带*号者,仅为制冷能效比(EER)。

2名义制热量为热泵制热量

表5能源效率等级指标

5.5.5寒冷地区尽管夏季时间不长,但在大城市中安装

5.5.5寒冷地区尽管夏李时间不长,但在天城市中安装分体式空 调器的居住建筑还为数不少。分体式空调器的能效除与空调器的 性能有关外,同时也与室外机合理的布置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 空调器室外机功能和能力的发挥,应将它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不应设置在通风不良的建筑竖并,或封闭的或接近封闭的空间内 如内走廊等地方。如果室外机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有墙壁等 障碍物,使进、排风不畅和短路都会影响室外机功能和能力的发 挥,而使空调器能效降低。实际工程中因清洗不便,室外机换热器 被灰尘堵塞造成能效下降甚至不能运行的情况很多。因此在确定 安装位置时要保证室外机有清洗的条件。

1对于风机盘管,要求其有一定的冷、热量调控能力,既有 利于室内的正常使用,也有利于节能。三速开关是常见的风机盘 管的调节方式,由使用人员根据自身的体感需求进行手动的高 中、低速控制。对于大多数居住建筑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 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冷、热量消耗。 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无法做到实时控制。集中冷源的空调 系统,风机盘管常采用温度自动控制水路电动两通阀开闭的方式 也有采用温度自动控制风机启停方式的。由于以下原因,规定采 用前者:原因一是后者不能保证房间的气流组织,温控精度相对较 差。原因二是空调末端设备如果不装设水路调节阀或设水路分流 三通调节阀(已经很少采用),而空调冷(热)水循环泵通过台数调 节或变频调节流量减少时,系统总流量减少很多,但仍按比例流入 不需供冷(热)的末端设备或流过三通阀的旁路,会造成供冷(热 需求较大的末端设备的供冷(热)不满足要求。当水泵为定流量运 行时,由于水泵运行台数减少、尽管总水量减小,但无电动两通阀

的系统其管网曲线基本不发生变化,运行的水泵还有可能发生单 台超负荷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事故,因此规定应设置温控水路两 通电动阀。 对于用户采用独立户式冷水机组时,由于仅运行一台循环水 泵,且系统较小,常间断运行,对节能等影响不大,温控方式不做强 行规定。 2户式冷水机组、直接膨胀风管式空调机组和其他机电 本化的分体式空调器、多联式空调机组的房间室内机等,设备均附 带有温控装置,且机组本身的自控不在建筑设计的范畴内,因此不 在本条提出

度可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避免部分房间的过冷或过热而 带来的能源浪费。当投资充许时可以考虑变风量系统的方式(末 端采用变风量装置,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当经济条件不充许 时,各房间可配置方便人工使用的手动(或电动)装置,风机是否调 速则需要根据风机的性能分析来确定。

6.1.1本条为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应执行的相关国家规范及 标准。城市管网供水和建筑物的加压供水,都需要耗费电能等能 源,因此广义上讲,节水就是节能。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已经对给水 排水系统设计和节水设计做了相应规定,本标准仅对涉及居住建 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水泵能耗、生活热水加热能耗及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等方面做相应规定,其余均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6.1.2用水点无其是淋浴设施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稳定 能够减少水温初始调节时间,避免洗浴过程中的忽冷忽热,对节能 节水有利。其保证措施包括:冷水、热水供应系统分区一致:减少 热水管网和加热设备的系统阻力;淋浴器处设置能自动调节水温 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等。 6.1.3节水器材、器具指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管材及附件等 减少用水量,相应就减少了与之对应的能耗,具体详见现行行业标 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计量装置的设置指居住小区 内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包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的住宅入 户管、各栋单体建筑引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小区内其他建筑应根据 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标准。城市管网供水和建筑物的加压供水,都需要耗费电能等能 源,因此广义上讲,节水就是节能。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已经对给水 排水系统设计和节水设计做了相应规定,本标准仅对涉及居住建 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水泵能耗、生活热水加热能耗及可再生能源的 利用等方面做相应规定,其余均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能够减少水温初始调节时间,避免洗浴过程中的忽冷忽热,对节能 节水有利。其保证措施包括:冷水、热水供应系统分区一致:减少 热水管网和加热设备的系统阻力;淋浴器处设置能自动调节水温 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等。

6.1.3节水器材、器具指上 角、林俗器、管材及附件等、 减少用水量,相应就减少了与之对应的能耗,具体详见现行行业标 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计量装置的设置指居住小区 内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包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的住宅入 户管、各栋单体建筑引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小区内其他建筑应根据 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6.2.1设有市政或小区给水、中水等供水管网的建筑,应充分利 用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既可减少二次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

率,还可以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污染,达到长期节能运行 的效果。 6.2.2本条给出了给水系统的分区原则。 给水系统的水压,既要满足卫生器具所需要的最低水压,文 要考虑系统和给水配件可承受的最大水压和使用时的节水节能 要求。 有的工程设计中,为简化系统,常按最高区水压要求设置 套供水加压泵,然后再将低区的多余水压采用减压或调压设施加 以消除,显然,被消除的多余水压是无效的能耗。对于高层居住 建筑,尤其是供洗浴和饮用的给水系统用量较大,完全有条件按 分设置加压泵,避免或减少无效能耗, 对于用水点供水压力的限制,是为了节约用水,同时降低了 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率,并节省了生活热水的加热能耗。 6.2.3常用的加压供水方式包括高位水箱进水、气压供水、变频 调速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等,应针对工程性质、特点、市政供水条 件选择合适的加压方式。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 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水量 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用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6.2.4生活给水的加压泵是长期不停地工作的,水泵产品的效率 对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泵时应选择 效率高的泵型,且管网特性曲线所要求的水泵工作点,对于工频 泵应位于水泵效率曲线的高效区内,对于变频水泵应位于水泵效 率曲线的高效区的末端。 6.2.5管网漏失水量包括:阀门故障漏水量、室内卫生器具漏水 量、水池、水箱溢流漏水量、设备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同时适当 的设置检修阀门也可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室外埋地管网漏 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管道在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支墩、 沟槽回填等处理不符合规范,带来不均匀沉降和位移,而导致接

率,还可以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污染,达到长期节能运行 的效果。

6.2.2本条给出了给水系统的分区原则

给水系统的水压,既要满足卫生器具所需要的最低水压,义 要考虑系统和给水配件可承受的最大水压和使用时的节水节能 要求。 有的工程设计中,为简化系统,常按最高区水压要求设置 套供水加压泵,然后再将低区的多余水压采用减压或调压设施加 以消除,显然,被消除的多余水压是无效的能耗。对于高层居住 建筑,无其是供洗浴和饮用的给水系统用量较大,完全有条件按 分设置加压泵,避免或减少无效能耗, 对于用水点供水压力的限制,是为了节约用水,同时降低了 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率,并节省了生活热水的加热能耗

建筑,尤其是供洗浴和饮用的给水系统用量较大,完全有条件按 分设置加压泵,避免或减少无效能耗 对于用水点供水压力的限制,是为了节纳用水,同时降低了 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率,并节省了生活热水的加热能耗。 6.2.3常用的加压供水方式包括高位水箱进水、气压供水、变频 调速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等,应针对工程性质、特点、市政供水条 件选择合适的加压方式。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 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水量 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用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6.2.4生活给水的加压泵是长期不停地工作的,水泵产品的效率 对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起差关键作用因此选泵时应选择

调速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等,应针对工程性质、特点、市政供水条 牛选择合适的加压方式。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 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水量 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用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6.2.4生活给水的加压泵是长期不停地工作的,水泵产品的效率

对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选泵时应选择 效率高的泵型,且管网特性曲线所要求的水泵工作点,对于工频 泵应位于水泵效率曲线的高效区内,对于变频水泵应位于水泵效 率曲线的高效区的末端。

6.2.5管网漏失水量包括:阀门故障漏水量、室内卫生器具漏水

量、水池、水箱溢流漏水量、设备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同时适当 的设置检修阀门也可以减少检修时的排水量。室外理地管网漏 水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管道在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支墩、 沟槽回填等处理不符合规范,带来不均匀沉降和位移,而导致接

头处或管道薄弱处破损开裂而漏水;二是理地钢管防腐处理不符 合规范,导致局部腐蚀出现漏水;不仅施工时要重视,设计也应有 完善的处理措施。为避免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1、2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行业 标准的要求。对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企业标 准必须经由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或鉴定通 过。 3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 4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 变。 5做好室外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控制管道理深,加强管道 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 6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 7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 率达100%。具体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所 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 6.2.6有条件时,吸水池(箱)宜设在最接近供水系统的地下室上 部位置,尽量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但要注意给水泵房位置还必 须满足隔声和隔振等要求。 6.2.7本条强调给水调节水池或水箱(含消防水池、水箱)设置溢 流信号管和报警装置的重要性。据调查,有不少水池、水箱出现过 溢流事故,不仅浪费水,而且易损害建筑物、设备,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水池、水箱不仅应要设溢流管,还应设置溢流信号管和溢流 报警装置,并将其弓至有人正常值班的地方。 当建筑物内设有中水、雨水回用给水系统时,水池(箱)溢流水 和废水均宜排至中水、雨水原水调节池,加以利用。

流信号管和报警装置的重要性。据调查,有不少水池、水箱出现过 溢流事敌,不仅浪费水,而且易损害建筑物、设备,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水池、水箱不仅应要设溢流管,还应设置溢流信号管和溢流 报警装置,并将其引至有人正常值班的地方。 当建筑物内设有中水、雨水回用给水系统时,水池(箱)溢流水 和废水均宜排至中水雨水原水调节池,加以利用

6.2.8对不同使用用途和不同计费(或管理)单位分区域、分用

设水表统计用水量,并据此施 计量收费,以实现“用者付费”,达

到行为节水的目的。 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 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各管理单元通常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 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不同部门进行节水绩 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对有可能实施用者付费的场所,应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实 现行为节水。

排入地下潜水泵房,再用污水提升泵排入室外管网而提出的。这

雨水管道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 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 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污染并形成污染源,故宜合理 引导其进入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在雨水进 入生态设施前后采取相应截污措施,保证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 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保障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的水质、水量安 全。低影响开发设施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即在地势 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 径流雨水,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仅将经物 化净化处理后的雨水,再回用于绿化浇灌,不能认定为满足要 求。 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 亭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多为硬质铺装,采用石材、砖、混 凝土、砾石等为铺地材料,透水性能较差,雨水无法入渗,形成大

量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透水铺装是指既能满足 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 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采用如透水 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可以改善地面透水 性能。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 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土,或地下 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绿化要求时,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 装地面。设计时以场地中硬质铺装地面中有效透水铺装所占的 面积比例为核定对象

量地面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透水铺装是指既能满足 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 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采用如透水 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等透水铺装系统,可以改善地面透水 性能。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 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土,或地下 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绿化要求时,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 装地面。设计时以场地中硬质铺装地面中有效透水铺装所占的 面积比例为核定对象。 6.2.12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 方式,同时还可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 可参照《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范》CECS218中的相关条款进 行设计施工。 喷灌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中水的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将水通 过架空喷头进行喷洒灌溉,或采用雨水以水泵加压供应喷灌用 水。当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易传播,应避免 采用喷灌方式。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流灌和地下渗灌,它是 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或其它灌水器,以持续、均匀和受控的方式 向植物根系输送所计量精确的水量,从而避免了水的浪费。微灌 的灌水器孔径很小,易堵塞。微灌的用水一般都应进行净化处 理,先经过沉淀除去大颗粒泥沙,再进行过滤,除去细小颗粒的杂 质等,特殊情况还需进行化学处理。 喷灌比地面灌溉可省水约30%~50%。安装雨天关闭系统 可节水15%~20%。微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节 水(约15%)、节能(50%~70%)。当90%以上的绿化面积采用了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时,即可认为满足本条要求。 6.2.13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且建筑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

方式,同时还可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

6.2.13无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且建筑可回用水量小于100m/

6.2.14《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50555中强制性条文第 4.1.5条规定“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全文 强制的《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第4.4.3条规定“人工景观水体 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因此设有水景的项目,水体的补水只 能使用非传统水源,或在取得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许可后,利用临 近的河、湖水。 自然界的水体(河、湖、塘等)大都是由雨水汇集而成,结合场 地的地形地貌汇集雨水,用于景观水体的补水,是节水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最佳选择,因此设置本条的目的是鼓励将雨水控制利用和 景观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景观水体的补水应充分利用场地的雨 水资源,不足时再考虑其它非传统水源的使用。 缺水地区和降雨量少的地区应谨慎考虑设置景观水体,景观 水体的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确定规模和具体形式。设 计阶段应做好景观水体补水量和水体蒸发量逐月的水量平衡,确 保满足本条的定量要求。景观水体的补水管均应设置水表。 景观水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要求。 景观水体的设计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合理控制雨水面源 污染,在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前处理 设施,或将屋面和道路雨水接入绿地,经绿地、植草沟等处理后再 进入景观水体,有效控制雨水面源污染 景观水体补水采用中水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景观水体的 富营养化问题。 采用生物措施就是在水域中人为地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并 使其适应外界的影响,处在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实现良性可持续 发展。景观生态法主要有三种,即曝气法、生物药剂法及净水生物 法。其中净水生物法是最直接的生物处理方法。自前利用水生 动、植物的净化作用,吸收水中养份和控制藻类,将人工湿地与雨

6.3.1利用工业余热、废热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相对于太阳能, 因不需根据天气阴晴消耗大量其他辅助热源的能量,无疑是最节 能的。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备条件的工 程应积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6.3.2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是一项比较月

6.3.3本条为判定住宅是否必须采用供应全楼用户的太阳能热

屋面能够设置集热器的有效面积占屋面总投影面积40%的比 值,是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建筑实例的平屋面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各 冻建筑具体情况不同,此数值仅作为判定住宅是否必须设置供应 全楼所有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用。建筑设计时,如果设置太阳 能热水系统,应使屋面建筑设计满足设置集热器的要求。

6.3.4本条是6.3.2条必须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具体保证条件。

太阳能集热器应按照当地地区纬度安装,无南向遮挡的平屋 面或南向坡屋面才能满足要求。当为错层平屋面时,较低的平台 屋面如在北侧,会受到建筑物较高部分的遮挡,其面积不能计算在

内。在采用坡屋面时应经过测算,南向坡屋面应保证集热器的安 装面积,一般做法举例: 1一般主体屋面不应设计为东西向坡屋面; 2根据测算,平屋面的12层及其以下住宅均能够满足设置 太阳能集热器的屋面面积要求,因此6层及其以下住宅即使采用 南北双坡屋面或错层屋面,占50%的南向坡顶和错层屋面最上部 面积也可以满足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屋面面积要求: 36层以上的建筑采用平屋面(不包括有南向遮挡的错层平 台)或南向坡屋面,则能够保证面积要求。实体女儿墙过高也影响 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条件。当由于建筑立面要求实体女儿墙必须 超过1.1m时,则需拾高集热器安装高度,并需采取确保安全的技 术措施,对经济性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条文规定不宜超过1.1m。

内。在采用坡屋面时应经过测算,南向坡屋面应保证集热器的安 装面积,一般做法举例: 1一般主体屋面不应设计为东西向坡屋面; 2根据测算,平屋面的12层及其以下住宅均能够满足设置 太阳能集热器的屋面面积要求,因此6层及其以下住宅即使采用 南北双坡屋面或错层屋面,占50%的南向坡顶和错层屋面最上部 面积也可以满足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屋面面积要求: 36层以上的建筑采用平屋面(不包括有南尚遮挡的错层平 台)或南向坡屋面,则能够保证面积要求。实体女儿墙过高也影响 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条件。当由于建筑立面要求实体女儿墙必须 超过1.1m时,则需抬高集热器安装高度,并需采取确保安全的技 术措施,对经济性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条文规定不宜超过1.1m。 6.3.5无论从节能和经济性,电能与其他辅助热源相比都是不利 的。从能源综合效率进行比较,热电联产的城市热网应该是最高 的,理应成为首选的辅助热源。对于住宅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太 阳能贮热水箱一般设在每栋楼中,而供热机房往往在小区集中设 置,由于高温热水换热由热力集团统一管理,一般不充许分散设在 每栋楼中,因此较难在楼内直接利用城市热网高温热水作为辅助 热源;由于冬季的集中供暖系统是按气候调节水温的,与生活热水 加热需要存在矛盾,需要在供热机房再设置一套换热设备和循环 水泵,并另铺设二次室外管网,用专用的二次水对楼内太阳能生活 热水进行辅助加热。除楼内的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外,需另设集 中供热设备和外网,建设单位投资较高,因此目前这种做法在住宅 建筑采用的极少。 在建筑安全允许的情况下,相比直接电加热,可采用燃气作为 集中辅助热源。不仅综合效率高于电加热,从经济角度,按目前民 用天然气和民用电的价格计算,相同热量的辅助热源费用,采用电 能的价格是燃气的2.3倍左右。 虽然使用燃气作为集中辅助热源

6.3.5无论从节能和经济性,电能与其他辅助热源相比

有一定的安全限制,但天量住宅还是可以采用的。 6.3.6本标准仅对应设置太阳能热水器的建筑物和辅助热源的 选用作出规定和推荐,不涉及具体系统和设备的选择设计和其他 有关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内容。设计中应遵循的标准为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规范》GB50364。

6.3.7为避免使用热水时需要放空大量

浪费,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设循环加热系统。为保证无循环的供 水支管长度不超过8m,宜就近在用水点处设置供回水立管,热水 表宜采用在户内安装的远传电子计量或IC卡仪表。当热水用水 点距水表或热水器较远时,需采取其他措施,例如:集中热水供水 系统在用水点附近增加热水和回水立管并设置热水表:户内采用 设在厨房的燃气热水器时,设户内热水循环系统,循环水泵控制 可以采用用水前手动开团或定时关团方式

大。同时也为防止结垢,因此给出最高设计温度的限制。在保证 配水点水温的前提下,可根据热水供水管线长短、管道保温等情 况确定合适的供水温度,以缩小管内外温差,减少热损失,节约能 源。

6.3.9本条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源的加热设备

阻力的加热设备,是为了保证冷热水用水点的压力平衡。安全可 靠、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是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保持较 高的换热效率。设置自动温控装置是为了保证水温恒定,提高热 水供水品质并有利于节能节水

7.1.1本条是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节能设计不应简化或降低功 能标准和供电质量。 7.1.2采用节能设备与节能技术,意味着初期投资增大,故应考 虑采取节能措施后运行费用的降低、投资回收年限及节能设备的 寿命等因素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节能设备本身的制造也 要消耗能源,选用该设备是否能节省更多的能耗,也是需要考虑 的,必须避免盲目采用节能设备和措施导致的浪费

施》(电气部分)2009版第5.2.5条第2款“分支线供电半径宜为 30~50m”的相关要求。本标准为我省最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故要求有所提高。

7.2.2为限制非线性负荷,如电子镇流器、可控硅调光等设备引 起的谐波电流对系统的影响,需要限制三次及以上谐波含量,或需 要提高接地故障电流值,以确保低压单相接地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时,应采用D,yn11的接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变压器的经常性负 载应以在变压器额定容量的60%为宜。

7.2.3变电所设计按照国家规范与电业部门要求进行。设置集

中无功补偿装置并采取谐波抑制措施,是电网安全的需要,也是节 能降耗、经济运行的需要,功率因数补偿不应小于0.92.对于50kW 及以上变频设备、UPS设备、医疗专用设备、调光设备,应采用有源 滤波控制措施

7.2.4设备容量较大时,宜采用10(6)kV供电,目的是降低纟

7.3.2照明光源选择的规定:

下照明等特殊情况下,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要求时,充许使用白 识类光源,但应选用60W以下、光效较高、寿命较长的双螺旋等改 进型白炽灯。具有双螺旋灯丝结构的改进型白炽灯,比原普通型 的光效及寿命均提高了约50%

7.4 电能计量与管理

7.4.2如果用户需要细致区分诸如照明、空调、厨卫等项的耗能

物业管理需要做到更细致地把握不同公用设施用电项自和用电 行为的能耗情况,除了设置计费电能表之外,还需要设置能源管 理用的电能表。例如:为电供暖和太阳能热水器辅助电加热支路 的断路器配1个导轨式电能表,用户就能掌握其实际运行耗能的 情况,从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居住建筑而言,这类表宜与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导轨安装 方式相适应,适合直接接入,简化配电箱内的接线,减少元件数和 接点数。

7.4.3如果居住小区设有能源监控中心,可以准确及时地获

和果居住小区设有能源监控中心,可以准确及时地获得公

用设施及典型项目的能耗监测数据,并准备及时地传送到社区服 务中心的综合管理平台,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社区节能管理。社区 内的能耗数据可以按楼或按项目比对,社区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节 能运行方法:社区服务中心可将数据上传到上一级的能耗监测管 理平台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可及时发现监测中心的每个 社区的异常情况或潜在的风险,为供电抢修、电力系统规划等诸 多领域提供支持。

7.5.1乘客电梯宜选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齿轮电引机,并采 用调频调压(VVVF)控制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对于高速电梯 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优先采用“能量再生型”电梯,从而提高电

选择群控控制方式。群控功能的实施,可提高电梯调度的灵活 生,减少候梯时间,还可以自动控制照明、通风,降低电梯系统能 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电梯的运行功能应在电梯的供货 要求中提出,以便运行后的节能运行

要求中提出,以便运行后的节能运行。 7.5.3高级住宅中的照明灯具相对普通住宅而言数量大、种类 多,如果仅靠手动控制各种灯具开关,很难做到节能控制。高级 住宅的建设投资相对较充裕,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宜采用智能照明 控制系统,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各照明支路上的灯具编程预设多种 照明场景、设置定时和延时、联动控制窗帘、采用遥控或感应控制 方式,在满足高级住宅使用要求的同时,也实现节能控制。 7.5.4地下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检测到车库空气一氧化 碳含量超标时可自动启动排风设备,保证地下车库的空气质量不 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7.5.5水泵和风机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数量众多,分布面极广,也

7.5.3高级住宅中的照明灯具相对普通住宅而言数量大、种类

多,如果仅靠手动控制各种灯具开关,很难做到节能控制。高级 住宅的建设投资相对较充裕,因此在条件具备时宜采用智能照明 控制系统,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各照明支路上的灯具编程预设多种 照明场景、设置定时和延时、联动控制窗帘、采用遥控或感应控制 方式,在满足高级住宅使用要求的同时,也实现节能控制

碳含量超标时可自动启动排风设备,保证地下车库的空气质量不 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7.5.5水泵和风机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数量众多,分布面极广,也

是最主要的耗电设备。而这些设备都是长期连续工作,常常处于 氏负荷及变负荷运行状态,其节能潜力巨大,应采取变频控制(变 速变流量调节),提高水泵风机的可控性,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控 制精度,使其高效运行。变频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磨损,延长设 备使用寿命,降低噪声,大大改善启动性能,也能够节能源,从 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8.1.1根据甘肃省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在居住建筑中应充分利 用太阳能光热资源,部分地区适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 泵系统、生物质能源系统等可再生能源体统提供建筑用能。

用太阳能光热资源,部分地区适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 泵系统、生物质能源系统等可再生能源体统提供建筑用能, 8.1.2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不能破坏地下水资源。地源热泵系统 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 行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 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 灌到同一含水层,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如果地源 热泵系统采用地下理埋管式换热器,要进行土壤温度平衡模拟计 算,应注意并进行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的预测,以避免 长期应用后土壤温度发生变化,出现机组效率降低甚至不能制冷 或供热的状况。

8.2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8.2.1在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论证工作, 确保水文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机组运行时水源的可 靠性与稳定性。 8.2.2当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环保是最基本的要求,因采取

8.2.2当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环保是最基本的要求,因采取

8.2.2当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环保是最基本的要求

可靠措施,确保地下水能同层回灌。可靠回灌措施是指将地下水 通过回灌井全部送回原来的取水层的措施,要求从哪层取水必须 再灌回哪层,且回灌并要具有持续回灌能力。同层回灌可避免污 染含水层和维持同一含水层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热源井只能 用于置换地下冷量或热量,不得用于取水等其他用途。抽水、回灌 过程中应采取密闭等措施,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此外还应防 止回灌井堵塞和溢出,采取除砂、除铁、防气泡、回扬清洗的方法来 解决以上问题。 8.2.3当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在设计时还应注意冬夏水温变 化、总水容量及水位的涨落变化等因素。 8.2.4城市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工业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城市 二级污水主要是经过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去除了污水 中大量的杂质,降低了污水的腐蚀性,更有利于污水中热能的提

二级污水主要是经过一级物化处理和二级生化处理,去除了污水 中大量的杂质,降低了污水的腐蚀性,更有利于污水中热能的提 取。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性污物,流经换热器时会产生挂膜现象, 关闭黏结粘泥,从而增加换热热阻,影响换热效率,因此再设计污 水换热时污水走管程,同时设置自动反清洗装置,在换热器运行期 间定时进行反冲洗,保证换热效率,提高热能利用率

8.3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8.3.1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技术是一种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实 现浅层地热能向高位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因 限制因素较少、对建筑环境污染小、潜在风险等级小等特点被认为 是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

8.3.1浅层地热能的利用技术是一种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实 现浅层地热能向高位能转移的热泵空调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因 限制因素较少、对建筑环境污染小、潜在风险等级小等特点被认为 是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 8.3.2地源热泵是浅层地热资源应用的主要途径。对于地源热 泵系统,地理管换热器设计是其重点,设计偏小导致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费用增加,甚至无法正常启动,也就无法实现节能的目标;而 设计偏大则造成系统初投增加影响系统经济性。岩土执物性

8.3.2地源热泵是浅层地热资源应用的主要途径。对于地源热 泵系统,地理管换热器设计是其重点,设计偏小导致系统运行效率 降低,费用增加,甚至无法正常启动,也就无法实现节能的自标:而 设计偏大则造成系统初投资增加,影响系统经济性。岩土热物性 测试工作就是为了获得岩土热物性参数(主要是导热系数入)岩土

8.3.3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第8.3.4条,强调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中,进行场地状况调 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勘察的重要性,确保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8.3.5灌浆回填是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即U型

8.4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8.4.3空气源热泵的平衡点温度是该机组的有效制热量与建筑

8.4.3空气源热泵的平衡点温度是该机组的有效制热

物耗热量相等时的室外温度。当这个温度比建筑物的冬李室外计 算温度高时,就必须设置辅助热源。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融霜时机组的供热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 会影响到室内温度的稳定度,因此在稳定度要求高的场合,同样应 设置辅助热源。设置辅助热源后,应注意防止冷凝温度和蒸发温 变超出机组的使用范围。辅助加热装置的容量应根据在冬季室列 计算温度情况下空气源热泵机组有效制热量和建筑物耗热量的差 值确定。 我省天部分地区处于严寒、寒冷地区,冬李温度较低,而空气 源热泵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或超低温的情况下COP会下 降,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经测试,COP若小于2.0,那将失去其 节能优势。此外,空气源热泵可采用与蓄热式锅炉联动等技术,取 长补短,充分发挥效能

8.4.5空气源热泵的单位制冷量的耗电量较水冷冷水机组大,价 格也高,为降低投资成本和降低运行费用,应选用机组性能系数较 高的产品,并应满足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空气源 热泵机组具有供冷和供热功能,比较适合在不具备集中热源的夏 热冬冷地区冬季供热,以及寒冷地区集中热源未运行时需要提前 或延长供暖的情况使用。甘肃省大部分地区位于严寒、寒冷地区, 冬季室外温度过低会降低机组制热量:因此必须校核冬季设计状 态下机组的COP,当热泵机组失去节能上的优势时就不宜在冬季 采用。对于性能上相对较有优势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 COP限定为2.00对于规格较小、直接膨胀的单元式空调机组限定 为1.80。 需注意的是,条文中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运行性能系数是指 设计工况时的性能系数,即冬季室外侧温度为供暖计算温度或空 调计算温度条件下,达到设计需求的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 功率(W)之比。选用时需避免错误采用设备样本给出的机组额

定工况(室外温度7℃)时的COP值。当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作为 地面辐射供暖或散热器供暖系统热源时,室外设计工况为供暖计 算温度;作为风机盘管空调器等系统热源时,室外设计工况为空 调计算温度。采用空气源热泵冷热风机组或冷热水机组时,设计 工况还与设计室内温度和出水温度有关。 空气源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没有空气调节水系统和冷却水 系统,系统简单,不需机房面积,管理灵活,可以热回收,且自动化 程度较高,近年已在国内一些工程中采用。冬季运行性能系数低 于1.8时,已无法体现热泵的经济性。 先进科学的融霜技术是机组冬季运行的可靠保证。机组在 冬季制热运行时,室外空气侧换热盘管低于露点温度时,换热翅 片上就会结霜,会大大降低机组运行效率,严重时无法运行,为此 必须除霜。此处,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 20%的规定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规范》CB50736中的有关规定

8.5太阳能资源的应用

8.5.2一个稳定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有辅助热源,辅助热源与 太阳能是密不可分的,选择一个经济可靠的辅助热源,对整个太 能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常用辅助热源有:市政热力管网、电加热 常规燃油、燃气锅炉、电锅炉、冷凝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水、地 源热泵等。按控制模式分类有:手动控制、全日自动控制、定时控 制。自前系统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是全日自动控制。为了保证生 活热水的供应质量,辅助热源应该按照热水供应系统的负荷选 取,

项第6.1.2条细则规定,给出了生活热水系统的设置要求

8.5.4设计时,应考虑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建筑体 型及空间组合应与光伏发电系统紧密结合,并为接收较多的太阳 能创造条件。此外,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不得降低相 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8.5.4设计时,应考虑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

(窗)等简单措施。还可以采用导光管、光纤等先进的自然采光技 术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改善室内照明质量和增加自然 光利用效果,但应有防眩光措施

术将室外的自然光引入地下空间,改善室内照明质量和增加自然 光利用效果,但应有防眩光措施。 8.5.8由于太阳能是不稳定热源,所以系统负荷是由太阳能集热 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共同负担。而两者负担的负 荷量是不同的,不同类型负荷的计算原则及计算公式,应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的相关规 定执行。 8.5.9太阳能集热系统所负担的采暖负荷在设计时宜按照建筑 物在采暖期的平均采暖负荷,而不是建筑物的最大采暖负荷来考 虑。这样可降低系统投资,提高系统效益:否则会造成系统的集 热器面积过大,增加系统过热隐患,降低系统费效比。另外,在不 利的阴、雨、雪天气条件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完全不能工作,这时, 建筑物的全部采暖负荷都需依靠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供给,所 以,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供热能力和供热量应能满足建筑物 的全部采暖热负荷。因此,这部分的负荷计算应与进行常规采暖 系统设计时的原则、方法完全相同。 8.5.10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 能,替代常规能源,从而节供热采暖系统的能耗,减轻环境污 染。因此,在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预评估非 常重要,预评估结果是系统方案选择和开发投资的重要依据,当 业主或开发商对评估结果不满意时,可以调整设计方案、参数,进 行重新设计。所以,效益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程序。

8.5.8由于太阳能是不稳定热源,所以系统负荷是由太阳能集热

系统和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共同负担。而两者负担的负 荷量是不同的,不同类型负荷的计算原则及计算公式,应参照现 行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的相关规 定执行。

物在采暖期的平均采暖负荷,而不是建筑物的最大采暖负荷来考 慧。这样可降低系统投资,提高系统效益;否则会造成系统的集 热器面积过大,增加系统过热隐患,降低系统费效比。另外,在不 利的阴、雨、雪天气条件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完全不能工作,这时, 建筑物的全部采暖负荷都需依靠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供给,所 以,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供热能力和供热量应能满足建筑物 的全部采暖热负荷。因此,这部分的负荷计算应与进行常规采暖 系统设计时的原则、方法完全相同。

建筑物的全部采暖负荷都需依靠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供给,所 以,其他能源加热/换热设备的供热能力和供热量应能满足建筑物 的全部采暖热负荷。因此,这部分的负荷计算应与进行常规采暖 系统设计时的原则、方法完全相同。 8.5.10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太阳 能,替代常规能源,从而节供热采暖系统的能耗,减轻环境污 染。因此,在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预评估非 常重要,预评估结果是系统方案选择和开发投资的重要依据,当 业主或开发商对评估结果不满意时,可以调整设计方案、参数,进 行重新设计。所以,效益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程序。

能,替代常规能源成都市建筑工程开裂防治措施,从而节约供热采暖系统的能耗,减轻环境污 染。因此,在系统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预评估非 常重要,预评估结果是系统方案选择和开发投资的重要依据,当 业主或开发商对评估结果不满意时,可以调整设计方案、参数,进 行重新设计。所以,效益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程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