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93-2022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pdf

DB34T 4293-2022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78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4293-2022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pdf

5.3.12作为气密层的砌体墙体内表面抹灰层应与钢筋混凝土 屋面板、楼板或地面相交接,形成完整闭合的气密区。气密层 材料包括抹灰层、硬质材料板、专用的气密性薄膜等。

5.3.14电气设备中开关、接线盒、插座及电线套管,往

5.3.14电气设备中开关、接线盒、插座及电线套管,往往是气密 性设计环节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应加强该部位的密实封堵

电气设备中开关、接线盒、插座及电线套管,往往是气密 节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应加强该部位的密实封堵

DB45/T 2109-2019 铜铟镓硒太阳能光伏电池靶材中硒含量的测定 容量法图5一11电线盒气密性处理示意图

5.4.1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用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 现场条件、能源政策、节能性和经济性等进行分析,与常规能耗 系统进行全年能耗和运行费用对比,对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进 行工程可行性分析;并应根据建筑负荷特点,对建筑全年热负 荷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空气热泵系统配置方案。 当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制备生活热水时,应符合以下 规定: 1制热量大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组在名义制热工况和 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5076的规定; 2机组应采取隔声、消声及减振等降低噪声、振动的措 施; 3机组噪声控制值及与其相邻房间的室内噪声控制值应 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

5.4.3当光伏组件布置于屋面时,单位建筑基底面积的水平

布置光伏组件装机容量宜大于30Wp;非水平布置或有遮挡的 光伏组件阵列应依据其组件采光面的太阳辐照对系统装机容 量作相应修正。

5.5.4选用的光源、镇流器、变压器、普通风机、供水水泵等电 器产品必须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节能评价值限定值要 求,推荐采用能效标准达到1级能效等级的电气产品。另外, 建筑供暖、炊事等用能设备宜采用高效电气产品

5.5.5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支持以及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

用户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作用包括提高供电可靠性、降 低用电成本、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比例、参与需求侧响应、提

高电能质量等。公共建筑可通过设置储能设备,在不同负荷时 段,储能设备以主、辅方式参与供电达到削峰填谷作用,降低用 电成本。居住建筑一般在夜间的用电负荷较高,因此可通过配 置家庭储能,利用光伏发电,实现电能的自给自足,在用电峰谷 时段调配供电(储热、储冷、储电)。此外,家庭储能在电网因故 障停电的情况下仍可继续供电,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部由新风处理时,宜采用热回收新风空调一体机作为供暖空调 设备,通过对新风的冷热处理,实现对室内的温湿度控制。一 般情况下,排风热回收装置的选用遵循以下原则: 1新风与排风的温差不超过15℃或其他不宜设置排风能 量回收系统的建筑,可不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2当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新风量不低于4000m/h 的全空气空调系统,且新风与排风之间的温差大于8℃时,设独 立新风和排风系统; 3当居住建筑设置全年性空调、采暖,并对室外内空气品 质要求较高时,宜在通风、空调系统中设置热回收装置。 5.5.15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是以热泵作为冷热源装

5.5.15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是以热泵作为

机电一体化处理功能,通过运行控制器实现室内温湿度、新风 量、空气质量有效控制的机组。在标准规定的测试工况下,环 控机能效系数实测值不应小于额定值的95%,并应符合表5.5. 15的要求。

采用液体除湿、固体吸附式除湿、转轮除湿等除湿方式,避免出 现热湿比变化条件下传统冷却除湿方法带来的新风再热情况。

5.6.1公共建筑能耗分类应覆盖建筑内所用的能源种类,能 耗分项应保证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以及电梯分项能耗数 据的获取。

量、监视、控制和调节,对于保证室内工作条件、设备运行安全 合理利用资源、节省能耗和保护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方便近零能耗建筑供配电、照明及电梯等建筑设备运 行操作和提高管理效率,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6.1.1主要材料及设备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保温材料;保温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 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外门窗、建筑幕墙(含采光顶)及外遮阳设施:外门窗 建筑幕墙(含采光顶)及外遮阳设施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 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透汽材料、气密性材料;外门窗所用防水透汽材 料、防水隔汽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 洛、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4供暖与空调系统设备;供暖与空调系统设备及施工所 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类型、材质、性能、规 格及外观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设备系统工程施工所用的保温绝 热材料应进行施工现场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5照明设备;照明设备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 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6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系 统的关键设备材料等。太阳能热利用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设备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 设计要求。 主要材料及设备进场复验具体内容见表6一1。

一1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65.1.4近零能耗建筑是一个严密的系统,上道工序的质量可 能影像下道工序的质量,因此要做好各道工序之间的交接检 验。外围护结构的保温和气密性处理等部位,外门窗框体周边 的保温、防水和气密性处理等部位,穿出外围护结构的管线洞 口处保温和气密性处理等部位,突出外围护结构的构件或设施 的保温和防水部位,机电管道的敷设和连接处部位,均应做好 隐蔽纪录和必要的影像资料。

要求建筑在精装修完成后才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 本标准气密性指标要求。但考虑到有些特殊情况,有的项目的 精装修施工不一定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完成和验收,因此要求 在门窗安装完毕,内外抹灰完成后,精装修施工开始前,应按本 标准附录C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并且须特别告知建筑使用者 在后期进行精装修时不得破坏建筑的气密性,如果精装修时发 生破坏建筑气密性时,必须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6.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标准》GB50411等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

6.2.2近年近零能耗建筑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程序和质量 的要求严格,应通过细化施工工艺,严格过程控制,保障施工质 量。节能保温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热桥 和气密性等关键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2.2近年近零能耗建筑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程月

预压膨胀密封带、隔汽膜和防水透汽膜等,确保粘贴牢固严密 外门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压膨胀密封带、隔汽膜和防水透汽膜等,确保粘贴牢固严

1外门窗洞口保温层做薄抹灰面层时,在门窗洞口周边 部位增设一道翻包抗裂网,在门窗洞口角部增设45°角抗裂加 强网,门窗洞口上部应安装带有抗裂网的成品滴水线条; 4窗框底部外侧应安装成品金属窗台板,窗台板向外的 坡度应不小于10%;窗台板突出外墙饰面不小于30mm;窗台 板两端及底部之间与外保温的缝隙应粘贴预压膨胀密封带并 采用聚氨酯发泡填充密实

6.2.12本条第3款外叶板竖缝和横缝处夹心保温层表面在设

6.2.12本条第3款外叶板竖缝和横缝处夹心保温层表面在设

6.2.14机电系统施工应符合下≤

1机电系统穿出气密区域的管道和电线等均应预留并做 好热桥控制和气密性处理,避免因机电系统施工产生新热桥和 影响围护结构的气密性; 2施工期间新风系统所有敬开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包 括风道、新风机组和过滤器; 3新风机安装应固定平稳,并有防松动措施,吊装时应有 减振措施。风管与新风机应采用软管连接。室内管道固定支 架与管道接触处应设置隔音垫

6.3.2室内空气质量是室内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病态建筑综 合症(SickBuildingSyndrome,SBS)和建筑相关疾病(Building relatedillness,BRI)以及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Chemical Sensitivity,MCS)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提高建筑新风量是构建 健康建筑(HealthBuilding,HB)的必然选择。因此,合理确定 近零能耗建筑新风量对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和保证室内人员的 健康舒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3.4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房间的室内充许噪声级分

间标准,夜间标准及单一全天标准。因此,为检验室内噪声级 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对于室内允许噪声级分为昼间标准,夜间 标准的房间,例如住宅中的卧室、旅馆的客房、医院的病房等, 室内噪声级的测量分别在昼间,夜间两个时段内进行;对于室 内充许噪声级为单一全天标准的房间,例如教室、办公室、诊室 等,室内噪声级的测量在房间的使用时段进行。 测量应选择在对室内噪声较不利的时间进行,测量应在影 响较严重的噪声源发声时进行。例如:临街建筑,一般情况下, 道路交通噪声是影响室内噪声级的主要噪声,测量应在昼间 夜间,交通繁忙,车流量较大的时段内进行;当影响较严重的噪

声是飞机飞行噪声时,测量应在飞机经过架次较多的时段内进 行。当建筑物内部的服务设备是影响较严重的噪声源时,例如 电梯水泵等,测量应在这些设备运行时进行。

6.3.5当检测对象数量太大时,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进行

6.3.5当检测对象数量太大时,应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进行

随机抽样检测,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照明检测及评价 准》GB/T51268制定,条文中规定的场所包括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房间、场所及场地等。

6.3.7为保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的顺利进行,本条规定

6.3.7为保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的顺利进行,本条规定 近零能耗建筑评价项目委托方应提供建筑工程竣工相关文件 和技术资料。

5.3.16考虑到分阶段对近零能耗建筑进行评价,则太阳能光 犬发电系统分为短期测试和长期监测,通过短期测试数据,可 以缩短检测周期,再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 程评价标准》GB/T50801可以推算出光伏系统全年发电量。 根据检测结果,验证设计时的近零能耗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贡 献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宜具备自动监测功能,对系统的发 电量和光电转换效率进行长期监测,真实反映出可再生能源的 贡献量指标。

6.3.19地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通常小于

度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地源热泵的换热效率。建议每年对地 源热泵的地下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长期监测,以防止土 壤的冷热失衡影响系统的制冷/制热能效比

风量工况下有所不同,因此抽检时应送至第三方试验室依据产 品国家标准《空气一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21087规定的试 验工况和试验方法进行性能测试。对于新风量大于3000m/h 的热回收机组,由于其体型较大,拆装运输不便,因此规定可由 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安排检测人员在现场对其进行性能 测试。

6.3.27对住宅建筑,每户电表难以做到分项计量,可参照以下 方式进行拆分: 1当供暖空调系统采用不同能源时,应通过换算将能耗 计量单位进行统一; 1)集中供暖 ①年供暖能耗应以分栋或分户热计量表计量数据为依据 考虑热源效率及输送效率后折算到一次能源耗电量; ②年供冷空调能耗应以栋或户用电表数据为依据,按下 式计管,

式中: QH 年供暖耗气量,m; Qheating 供暖季耗气量,m; QGworkday 以过渡季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耗 气量,m; QGnonworkday 以过渡季非工作日耗气量计算得到的基准 耗气量,m。

年供暖耗气量按附录A中提供的一次能源换算系数折算 到一次能源消耗量。 ②年供冷空调能耗同1)中的②。 2年照明能耗应按每栋或户灯具功率和使用时间进行计算; 3建筑能耗消耗量按附录A计算。 6.3.28为分析建筑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监测 关键用能设备能耗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 实现建筑的近零能耗目标,需要在系统设计时考虑建筑内各能 耗环节均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在设置能耗计量系统时,应充分 考虑建筑功能、空间、用能结算考核单位、特殊用能单位,并对 不同系统、关键用能设备等进行独立计量。

对于居住建筑的户内计量,常规设计每户设置的分户计费 电能表只能实现该户总耗电量的计量。为进一步统计近零能 耗建筑的实际能耗情况,为后续优化近零能耗建筑运行,评估 近零能耗建筑实际使用效果,提供基础数据,建议对于典型户 型,设置对照明、空调、厨卫、插座等项能耗进行分项计量。为 兼顾增量成本和样本数量,计量户数不宜少于同类型总户数的 2%,且不少于5户。 建筑的低能耗必须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舒适健康的 室内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因此针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不同 性质,应设置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等关键室内环境 指标进行监测和记录。 为对建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气象条件、人员数量、使用方 式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与设计工况进行对比,以发现系统问题并 进一步提升系统节能运行水平,监测系统宜对建筑所在地室外 温湿度、太阳辐照度气象参数进行计量,并对公共建筑使用人 数进行统计。 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具有分析管理功能,对建筑室内外 环境和建筑各项能耗进行和记录和分析,定期提供能耗账单和 用能分析报告,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制定节 能策略,发掘建筑的节能潜力。

6.3.31运行记录中没有运行功率和运行电流数据时,应现场

能源,主要包含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电利用、地源热泵供冷 共暖、空气源供暖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可折算 成一次能源计入建筑总能耗。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的测 式和评价方法,应满足第6.3节可再生能源检测方法的有关规 定。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法应符合标准附录H的规定

等,主要检测内容包括下列内容: 1外墙隐蔽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基层表面状况及处理;保 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和板材缝隙填充质量;锚固件安装;网格 布铺设;热桥部位处理等; 2屋面隐蔽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基层表面状况及处理;保 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和板材缝隙填充质量;屋面热桥部位处 理;隔汽层设置;防水层设置;雨水口部位的处理等; 3外门窗隐蔽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外门窗洞的处理;外门 窗安装方式;窗框与墙体结构缝的保温填充做法;窗框周边气 密性处理等; 4热桥部位质量控制重点检查内容:重要节点的无热桥 施工方案;女儿墙、窗框周边、封团阳台、出挑构件等重点部位 的实施质量;穿墙管线保温密封处理效果;对薄弱部位进行红 外热成像仪检测,查找热工缺陷

1热桥部位质量控制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重要节点的无热桥施工方案; 2)女儿墙、窗框周边、封闭阳台、出挑构件等重点部位的 保温施工质量; 3) 穿墙管线保温密封处理效果; 4 对薄弱部位进行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查找热工缺陷; 5) 锚固件安装、网格布铺设、窗口结合处、热桥部位处理等 屋面、墙体和地面部位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基层表面状况及处理; 2) 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和板材缝隙填充质量; 3)屋面热桥部位处理; 4)隔汽层设置;

5)防水层设置。 3支架热桥处理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1)室外栏杆连接处理; 2)空调支架连接处理; 3)雨水管支架连接处理; 4)太阳能集热器支架连接处理等。 4 外门窗洞口隐蔽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外门窗洞的处理; 2)外门窗安装方式: 3)窗框与墙体结构缝的保温填充做法; 4)窗框周边气密性处理等。 建筑遮阳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建筑外遮阳工程涉及材料及系统性能指标的型式检验 报告; 2)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拨检测报告;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遮阳叶片厚度测量记录。 产 气密性节点部位质量控制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外门窗安装; 2)围护结构洞口部位; 3)外围护填充墙体; 4)室内分户墙体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 外门窗工程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外门窗洞的处理; 2)外门窗安装方式; 3)窗框与墙体结构缝的保温填充做法; 4)窗框周边气密性处理; 5)外窗与基层墙体的联结件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8围护结构开口部位气密性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预留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的封堵;

2)管道、电线等贯穿处的密封; 3)电气接线盒安装气密性; 4)室内电线管路气密性封堵。 9 砌体与结构间缝隙部位气密性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建筑外围护墙体、分户墙体的砌体与结构间的部位内 侧处理; 2)室内砌体与结构界面处粘贴防水隔汽膜。 10装配式结构气密性处理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剪力墙结构外墙板内叶板密封: 2)框架结构外墙板内叶板气密性处理; 3)外叶板竖缝和横缝保温表面处理; 4)装配式夹心外墙板与结构柱、梁之间的竖缝和横缝应 在室内侧防水隔汽层处理。 11室内环境质量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报告; 2)室内温湿度检测报告; 3)室内光环境质量; 4)室内声环境质量。 12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筑应用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1)太阳能热水系统调试运行记录、太阳能保证率及系统 集热效率; 2)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和光电转换效率; 3)地源热泵系统调试运行记录及系统能效比; 1)空气源热泵性能系数; 5)水系统管路穿越外墙及楼板的关键节点气密性、保温 及减振处理。 13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风管系统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气密性; 2)风系统平衡性及供暖空调水系统的平衡性; 3)管道及部件的保温;

2)管道、电线等贯穿处的密封; 3)电气接线盒安装气密性; 4)室内电线管路气密性封堵。 9 砌体与结构间缝隙部位气密性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建筑外围护墙体、分户墙体的砌体与结构间的部位内 侧处理; 2)室内砌体与结构界面处粘贴防水隔汽膜。 10装配式结构气密性处理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剪力墙结构外墙板内叶板密封: 2)框架结构外墙板内叶板气密性处理; 3)外叶板竖缝和横缝保温表面处理; 4)装配式夹心外墙板与结构柱、梁之间的竖缝和横缝应 在室内侧防水隔汽层处理。 11室内环境质量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报告; 2)室内温湿度检测报告; 3)室内光环境质量; 4)室内声环境质量。 12可再生能源系统建筑应用重点检查内容包括: 1)太阳能热水系统调试运行记录、太阳能保证率及系统 集热效率; 2)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和光电转换效率; 3)地源热泵系统调试运行记录及系统能效比; 4)空气源热泵性能系数; 5)水系统管路穿越外墙及楼板的关键节点气密性、保温 及减振处理。 13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风管系统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气密性; 2)风系统平衡性及供暖空调水系统的平衡性; 3)管道及部件的保温;

4)设备减震及消声处理节点。 14建筑给水排水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及阀门水压试验; 2)给水排水系统管路穿越外墙及楼板的关键节点气密 性、保温及减振处理。 15建筑能效测评重点检查内容应包括: 1)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报告; 2)建筑能耗指标。 .4.3供暖通风空调与照明系统是保障建筑室内环境达到设 十要求和实现节能的核心设备,设备的各项功能须能正常运 行,鉴于供暖通风空调与照明系统可能由多种设备和部件组合 勾成,因此须对整个系统的设备进行联合试运行和调试,使整 系统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同时建筑能效达到设计要求水平, 共暖通风空调与照明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内容见表6一2。

设备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

7.2.2设计评价需要的资料主要有: 1近零能耗建筑基本信息表; 2项目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述、效果图、关键 技术指标计算及技术途径、建筑设计(整体布局、体形系数、窗 墙比)、围护结构设计(保温及门窗性能)、气密性及无热桥设 汗、冷热源及末端设计和控制策略、生活热水、电气节能、可再 生能源应用等; 3建筑能耗计算软件能耗模拟报告:软件介绍、建模方 法、关键参数设置、系统建模、负荷/能耗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4主要施工图及计算书,包括但不限于:总平面图、效果 图、建筑立面/剖面/典型层平面图、建筑设计说明、工程做法 表、关键节点天样图、防结露计算、暖通设计说明、系统图、设备 列表、可再生能源设计资料、生活热水系统图、电气设计说明 照明节能设计、能耗监测等图纸和计算书

7.3.4施工评价需要的资料主要有:

1高性能节能标识产品合格证书:包括门窗产品、保温材 料、照明灯具、新能源设备、冷(热)源机组、空调(采暖)末端设 备、热回收装置和遮阳设施等;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测试报告; 3 建筑整体气密性测试报告; 4 热回收新风机组抽检报告:; 5 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抽检报告;

6建筑能效测评报告; 7 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4:1近零能耗建筑运行评价,独立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评价 云行评价可作为应用各种节能技术效果的评价参考,并可作为 申报国家、省部级示范工程等相关各类荣誉的重要依据。鼓励 对已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进行运行评价。 运行评价是对近零能耗建筑应用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对 有条件的建筑,建议对其进行运行评价。运行评价应在近零能 耗建筑竣工验收一年后,且建筑的空置率不高于25%,并充分 更用的情况下进行。运行评价的过程可使用建筑投入使用1 年内的数据,对于评价数据不完善的建筑需要通过测试得到租 应数据,相应测试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8.I.运行管理单位对移交的技不资科应安吾保存,开建立 文件档案。在近零能耗建筑运营中,若建筑有关材料和设备发 生变动或更换,运行管理单位不应降低原有近零能耗建筑的性 能和品质。 8.1.2当项目基本竣工以后,即进入交付移交过程。交付移 交既涉及国家政策法规,文涉及运行管理各方的权益,还直接 影响到运行管理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因此运行管理工作的交付 过程和资料移交是运行管理操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交付的资料包括:产权资料,峻工验收资料,设计、施工资 料,机电设备资料,综合效能调适资料等。 移交的综合效能调适资料包括: 1)各阶段综合效能调适工作记录; 2)问题日志; 3)培训记录及培训使用手册; 4)最终综合效能调适报告; 5)最终遗留问题解决方案。 各阶段综合效能调适工作记录是用来详细记录调适过程 中各部分的完成情况及各项工作和成果的文件,包括进展概 况、各方职责及工作范围、工作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跟踪情 况、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总及影响分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问题日志在综合效能调适过程中建立,并定期更新。问题 日志用以详细记录所有调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时间、地 点、所属系统,问题的初步判断,以及后续对此问题的跟踪,直 至此问题解决或者有其他替换方案。

培训记录由调适单位组织并进行培训,用以记录对于运行 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包括每次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学员的 反馈情况以及培训结束后的对学员的考核情况等。培训使用 手册是培训实施时所采用的培训资料,如主要设备的操作说 明,维护说明,故障处理等。 工程遗留问题是由于开发、设计、规划、施工等原因,造成 房屋本体和配套设施、设备方面的使用功能缺陷,需运行维护 管理单位配合进行协调和处理。在移交资料中应包括遗留问 题的解决方案,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遗留问题。 常规意义上的调适以递交调适报告即宣告结束,但真正意 义的综合效能调适工作应包含对建筑实际的运行维护人员的 培训。由于目前建筑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而 目前国内物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为了避免出现非专业人士对 建筑的不合理运行及维护的现象,致使上述的调适成果无法实 现,综合效能调适工作结束之后,对建筑的实际运行维护人员 进行系统的培训。 培训要求宜通过技术研讨会、访问或调查的方式获得,在 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的内容、深度、形式、次数等。 房屋使用手册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房屋平面图; 2)房屋结构图; 3)建筑气密性措施及维护要点; 4)围护结构使用维护要点; 5)机电设备布置及管线图纸; 6)机电设备(含可再生能源)使用维护要点; 7)房屋改造注意事项。 8.1.3近零能耗建筑应充分利用智能家居、智慧建筑、智慧园 区领域的智能硬件产品和系统化运营管理平台,应用物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果,为达到运营管理的绿色节

区领域的智能硬件产品和系统化运营管理平台,应用物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果,为达到运营管理的绿色节 能、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目标,保证居住者生活安全健康、舒

愉悦,工作便利。 信息化应用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满足建筑物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需要; 2)应提供建筑业务运营的支撑和保障。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建筑设备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和共享的功 能; 2)宜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的功能; 3)应实现对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的功能; 4)宜与公共安全系统等其他关联构建建筑设备综合管理 模式。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支撑近零能耗建筑功效应符合下列 见定: 1)基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可再生能源实施有效利用 和管理; 2)以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为基础,确保在建筑全生命期内 对建筑设备运行具有辅助支撑的功能。 公共安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效地应对建筑内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 安全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 件,并应建立应急及长效的技术防范保障体系; 2)应以人为本、主动防范、应急响应、严实可靠

8.2.1建筑设备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电气系统、给排水系 统、智能化系统等。综合调适是保证建筑设备系统实现优化运 行的重要环节,避免由于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和设备运行问题: 影响建筑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确保建筑设备系统能够达到 项目开发方对建筑产品定位要求、设计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必 须建立新的具有针对性的综合调适体系。

综合调适计划是一份具有前瞻性的整体技术文件。一份 计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计划周密的调适计划,可以更好地理 解综合调适工作的整体思路。 综合调适的主要目的如下: 1)验证设备的型号和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2)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位置正确; 3)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 4)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符合设计使用要求; 5)保证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6)通过向业主的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质量培训及操作说 明,优化操作及维护工作。 本条款结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50243中关于系统调试的相关条款,着重强调和增加 厂在《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中未涉及 俊工后有生产负荷的综合调适内容,并根据建筑系统的特性 增加了系统联合工况运转的不同李节工况的调适要求。 8.2.2现场检查是检查设备的安装数量、位置、铭牌参数等是

8.2.2现场检查是检查设备的安装数量、位置、铭牌参数

平衡调试验证是验证系统风平衡和水力平衡性能,杜绝系 统水力失调。目前天多数工程都未进行风系统、水系统平衡调 试,原因在于业主对风系统、水系统平衡调试对于保证空调效 果和减少运行能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测 试仪器和测试人员,设计单位设计图纸深度不够,未标注未端 风口设计风量和末端设备的设计水量及调试用的风阀水阀,这 些因素都导致风系统、水系统调试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设备性能测试及自控功能验证包括对主要设备性能进行 现场测试验证,对自控功能的控制逻辑现场验证,以及对设备 的性能和控制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 要求。 系统联合运转是为了保证各设备系统正常运行、满足使用

要求和实现节能效果,通过系统联合运转调适,使自动控制的 各环节达到正常或规定工况,设备系统各项功能均可以正常实 现且达到设计要求,相关参数的数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综合效果验收是在设备系统均调适完毕后,且各项参数接 近设计工况的条件下进行效果测试验收,以保证设计意图的最 终实现。 综合调适报告应包含施工质量检查报告,风系统、水系统 平衡验证报告,自控验证报告,系统联合运转报告,综合调适过 程中发现的问题日志及解决方案

8.2.3当设备的实测性能与名义性能相差较天时,应分析其 原因在于施工质量、设备质量还是系统间配合问题,并加以解 决。如空调机组的总风量不足,可能是风管的连接不符合规范 要求,也可能是空调机组过滤器未及时清理导致阻力过大等原 因

日常操作可以保证设施设备当时的状态良好,而长期监测其性 能则可以从动态的数据中发掘潜在的风险,通过对故障的预判 和处理则可以降低日常操作中不易发现的问题,提高设备运行 寿命。

8.2.5近零能耗建筑的运行管理除厂常规建筑运行管理

外,还具有特殊的近零能耗技术的实施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人 员的操作水平也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因此近零能耗建筑的运 行,应当对操作人员针对近零能耗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与操 作能力。对于工作人员还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专 业技术能力、实际应对能力,以应对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的新 问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

8.3.1本条旨在保障且体现近零能耗建筑达到预期的运行维 护效果,建立至少应对建筑最基本的能源资源消耗量设置管理 系统。但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需设置的系统大小及 是否需要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设置电、气、热的能耗计量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计量系统是 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件,能源管理系统使建 筑能耗可知、可见、可控,从而达到优化运行、降低消耗的目的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电气等各部分能源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并能实现远传,其中冷热源、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冷热水 机组、冷热水泵、新风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冷却塔等,电气系统 包括照明、插座、动力等。对于居住建筑,主要针对公共区域提 出要求,对于住户仅要求每个单元(或楼栋)设置可远传的计量 总表。 计量器具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 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中的要求。 本条要求在计量基础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传

输、存储、分析功能,系统可存储数据均应不少于一年。 8.3.2 1本款要求建立完善的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管 理制度、工作指南和应急预案,并放置、悬挂或张贴在各个操作 现场的明显处。例如:可再生能源系统操作规程、雨废水回用 系统作业标准等。节能、节水设施的运行维护技术要求高,维 护的工作量大,无论是自行运行维护还是购买专业服务,都需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并在日常运行中应做好记 录,通过专业化的物理管理促使操作人员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 2本款要求物业管理机构在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 投诉率低于规定值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与建筑用能系统 的耗能状况、水资源等的使用情况直接挂钩。在运行维护管理 中,建筑运行能耗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 GB/T51161制定激励政策,建筑水耗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制定激励政策。通过绩效考 核,调动各方面的节能、节水积极性。 水质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GB/T5750.1~GB/T5750.13、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水 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等标准执行,并保证至少每季度对 各类用水水质的常规指标进行1次检测。 8.3.3管理是运行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手段,必须在管理业 绩上与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因此要求物业管理机构在保 证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投诉率低于规定值的前提下,实现其 经济效益与建筑用能系统的耗能状况、水资源和各类耗材等的 使用情况直接挂钩。可以通过查阅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 体系文件、业主和租用者以及管理企业之间的合同来进行管 理,采用下列措施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1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体系中包含能源资源管理激 励机制;

绩上与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因此要求物业管理机构在保 证建筑的使用性能要求、投诉率低于规定值的前提下,实现其 经济效益与建筑用能系统的耗能状况、水资源和各类耗材等的 使用情况直接挂钩。可以通过查阅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 体系文件、业主和租用者以及管理企业之间的合同来进行管 理漫画解说脚手架标准图册,含落地式、悬挑式、附着式脚手架.pdf,采用下列措施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1物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考核体系中包含能源资源管理激 励机制; 2与租用者的合同中包含节能条款;

3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8.4.1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近零能耗建筑进行后期运维的管 理,对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进行监控,从而增加管理便利性。 为加强建筑的可感知性,本条要求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每 户均应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应设置 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对于安装监控系统的建筑,系统至少对 PM10、PM2.5、CO2分别进行定时连续测量、显示、记录和数据传 输,在建筑开放使用时间段内,监测系统对污染物浓度的读数 时间间隔不得长于10min

园区公共区域的宽带连接接口预留充足,无线连接安全覆盖 带宽充足可靠,为各种智能硬件、传感器设备以及服务器的部 署和连接提供基础条件。在预留连接硬件设备和服务器接口 的基础上,要规划好不同硬件和软件之间的通信协议、访问控 制接口等,保证各个功能模块和硬件软件之间交互通畅。确保 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措施落实,建筑系统中私人设备和数据的 隐私应有充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建筑公共设备及区 域的安装状态及管理的信息安全应有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 保证建筑信息的安全和设施管理的权限

H.0.5本条判定指标参照《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作为供暖热源,空气源热泵有热风型和热水型两种机组。 开究表明,热风型机组在冬季设计工况下COP为1.8时,整个 共暖期达到的平均COP值与采用矿物能燃烧供热的能源利用 率基本相当,热水机组由于增加了热水的输送能耗GB 50166-2019标准下载,设计工况 下COP达到2.0时才能与COP为1.8的热风型机组能耗相 当。因此设计时应该进行相关计算,当热泵机组失去节能上的 优势时不应采用。本标准低环境温度名义工况参考《低环境温 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 (冷水)机组》GB/T25127.2一2010。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空 气源热泵性能系数在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建议值上均有所提高: 热水型机组性能系数COP建议值为2.30,热风型机组性能系 数COP建议值设为2.00。对于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使用时 必须考虑机组的经济型和可靠性。

附录L光伏系统全年预测

L.0.1光伏发电系统的预测发电量,在国内往往采用公式计 算法,这种方法普遍存在着主观性强、误差大、分析不全面等缺 点。采用专业模拟软件,如瑞士的PVsyst软件进行光伏发电 系统的分析和计算,由于软件自带气象、光伏组件、逆变器等基 本数据库,能够较完整地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和数 据分析,效果较好。 本条是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给出一种计算公式。在确定 公式中的综合效率系数时,需要考虑光伏组件设置的位置、角 度、产品性能参数以及电气系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最佳条 牛下,一般可取0.65~0.85。 1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及转换效率修正系数:光伏组 牛类型修正系数通常根据组件类型和厂家参数确定,转换效率 修正系数与组件衰减率、工作温度系数以及输出功率偏离值等 都有关,例如: 1)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功率通常是标称功率。在现场运 行的光伏组件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充许 偏差为5%,其输出功率就要考虑到0.95的影响系数: 2)光伏组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输出功率会下降。对于晶 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 输出功率约降为额定功率的89%,其输出功率就要考 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3)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 的太阳辐射强度,最终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据 相关文献报道,某种光伏组件表面灰尘会对光伏组件 的出力产生7%的影响,其输出功率就要考虑到0.9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