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48-2013 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CECS348-2013 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0.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9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348-2013 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求,要做到安全、隐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装维护。对于在既有建筑 上安装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没有可能利用既有建筑上的管道 和输电槽架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另行设计安装安全、尽可能隐蔽、 集中布置的输、配水管线和配电设备及线路;如果在新建建筑上安 装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建筑给排水及电气工程设计的一部 分进行设计。

3.0.7本条要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可靠固定,不仅是保证平板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在建筑上的固定是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 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布置不仅仅是 整个建筑造型美观,更重要的是使集热可靠固定。一般情况下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用螺栓固定在支架上的T/CESA 1074-2020 T标准下载,支架通过螺栓连 接、焊接等方式与建筑上的预埋件连接固定,来实现平板型太阳能 集热器的固定;在建筑上的安装空间不足或为实现美观造型需要 时会在建筑上或其周围设置钢结构等附属结构,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固定在钢结构等附属结构上。

客观因素都会对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北 方有冰冻期的寒冷地区,在冬季冰冻期会造成管路、平板型太阳能 集热器的冻堵,甚至冻裂管路等,而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防冻液 作为传热介质,管路加装伴热带或采用管路排空等应对措施来避 免冻堵、冻裂管路问题的发生。 而在其他雷电较多、风雪较大或地震较为频繁的地区应采取 相应防雷、抗风雪、抗震等应对措施,来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甚至人身安全,因此,电气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电气安 全方面考虑,当系统中含有电器设备时,电器设备应有剩余电流保 护、接地和断电等安全措施,内置辅助电加热装置必须带有保证

是否安全可行。因为既有建筑情况复杂,结构类型多样,使用年限 和承载能力及维护情况各有不同,在既有建筑上改造、安装平板太 阳能热水系统会给建筑增加一定荷载甚至结构变化,这将会对建 筑结构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 在既有建筑改造或增设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进行建筑结构 安全复核。

行更换将会对建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这些破坏将会影明 建筑外观、造型,甚至建筑安全。因此,要求与建筑结构连接白 理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与主体结构相同。

3.0.12选用已经成熟的标准化、系列化产品,首先是技术成熟,

安全、可靠系数高;其次,供货周期稳定,便于工程计划安排,保 施工进度;再者,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相对于特制产品成本 因此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的产品是保证系统安全适用、经济合 技术先进可靠的有效措施。

3.0.13由于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基本上都存有沉积水,经过反

加热会使其中的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增加,长期饮用不益于 体健康。因此,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宜直接用于提供饮用水 要饮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3.0.14将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购水箱设在水箱间,不仅可以使

免风吹、日晒、雨淋等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使系统的热量 失降低,提高系统的整体热效率、性能。

4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用

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选用包括系统类型及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辅助能源加热装置等系统重要组成部件的选用。对于系统 类型的选用可以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 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规定执行,根据建筑类型、平板型太阳能 集热器安装空间、用户使用要求、经济实用等因素,选用满足上述 因素要求的系统类型。而对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等部件的选 用,应与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气候条件相适应,保证系统安全、稳定 运行,产品性能价格比最优。

4.1.1安装在建筑上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系统的集热及

4.1.1安装在建筑上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系统的集热及

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分散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分 散的贮热水箱供给各个用户所需热水的独立运行的小型系统,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4.1.2自然循环系统是仅利用传热工质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的 密度差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自然循环系统中,为了保 证必要的热虹吸压头,贮水箱的下循环管应高于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的上循环管。这种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附加动力。 强制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 集热器(或换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强制循环系统通 常采用温差控制、光电控制及定时器控制等方式。 4.1.3直接系统是指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直接加热水给用 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直接系统文称为单回路系统,或单循环系 统。

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分散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分 的贮热水箱供给各个用户所需热水的独立运行的小型系统,也 优是通常所说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1.3直接系统是指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直接加热水维

间接系统是指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加热某种传热工质, 使该传热工质通过换热器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间 接系统又称为双回路系统,或双循环系统。

2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技术要

4.2.1为达到更好的节能、节水效果,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应 选用热性能较好的系统产品。 4.2.3本条规定是对直接构成建筑维护结构的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的要求。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首先应当满足建 筑本身的功能,因此对于嵌入建筑屋面、封闭阳台、墙面或建筑其 他部位直接构成建筑维护结构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应满足建筑 围护结构的承载、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护等功能。

4.2.1为达到更好的节能、节水效果,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选用热性能较好的系统产品

围护结构的承载、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护等功能。 4.2.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中的规 定,除临时建筑外,建筑主体结构的建筑耐久年限都不低于25年。 因此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支架设计使用寿命不应少于25年。

4.2.4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中日

定,除临时建筑外,建筑主体结构的建筑耐久年限都不低于25年。 因此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支架设计使用寿命不应少于25年。

避免的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运行,管道中很可能会产生沉 淀或结渣,可能会对泵、阀等部件造成不利影响,但可以通过安装 过滤阀、过滤器等装置对结渣、沉淀等杂质进行过滤清理,保证系 统的正常运行。

4.2.9贮水箱容水量大小对于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来讲,是

其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集热器的采光面积及使用地方的太阳 辐射与气象条件应相符。如果贮水箱的容水量过大,系统日升温 达不到使用要求就需要启动辅助能源加热装置,消耗其他能源,不 经济;如果贮水箱的容水量过小,又会使系统温度过高,可能产生 过热问题,将会缩短部分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及系统安全,同时系 统的热量损失也会增加

一定值时将会造成水箱及管道的破坏,为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使用,应当将期内的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由于太阳能是不受 人为控制的,在有充足的太阳辐照的条件下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 持续吸热使水箱中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因此,为保证贮水箱等 部件的安全,在系统压力升高时通过泄压阀等装置进行泄压、减 压。

4.2.12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贮热水箱与辅助能源加热装置分

置,不设在同一罐体内,只加热需要使用的热水,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避免加热整个贮水箱中的水所造成的热量浪费,整体来看比较 经济合理

热水定额和集热器总面积计算

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选取。 (3)日平均太阳辐照量J可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选 用,当无该区域数据时可借用与其纬度相近、距离最近城市的数据。 (4)太阳能保证率于的确定与使用期间的太阳辐照、气候条 件、系统热性能、用户使用热水的规律、热水负荷、系统成本及预期 投资等因素有关,没有特定要求说明的,南方区域可取0.40~ 0.50,北方区域可取0.50~0.60,在一些特殊区域,如西藏、新疆 的大部分太阳辐照非常好的区域可取大于0.60,而在云南、贵州 等太阳辐照较差地区取值应小于0.40。 2采用间接系统,由于系统的换热器内外存在传热温差,使 得在获得相同温度的热水情况下,间接系统比直接系统的平板型 太阳能集热器运行温度稍高,造成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略微 降低。本款用换热器传热系数Ux、换热器换热面积Ax和平板型 太阳能集热器总热损系数F。U等来表示换热器对于集热效率的 影响。 在方案设计阶段,也可以按照每产生100L热水量所需系统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进行估算,其推荐值一般为(1.6~1.8) m²/100L。 5.1.3本条所计算的平板型太阳热水系统的采光面积是在选产 品时的一个参考依据,用于判定水箱容量与采光面积是否合理

5.1.3本条所计算的平板型太阳热水系统的采光面积是在选

品时的一个参考依据,用于判定水箱容量与采光面积是否合理 水箱容积小于600L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可选用企业定 产品,也可在定型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安装条件及本条计算纟 果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面积进行调整。

5.2.1本条给出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要求是一个比 较理想的值,具体的倾角大小还应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确定。 5.2.2本条是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朝向规定,平板型太

阳能集热器的朝向应尽可能的朝南,根据需要也可以偏西或偏 其经济性会降低,但依然会有不错的环保效益。

其经济性会降低,但依然会有不错的环保效益。 5.2.3在实际情况下,建筑上安装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安装 角和朝向经常会偏离理想状态,要保证系统的集热效果应对系 统的总采光面积进行补偿,当补偿量超出理想状态下的一倍时,其 经济合理性的优势可能就会不复存在,应进行经济计算后决定。 在按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规定的方法进行面积补偿时,对于偏向于冬季使用的系统 应选用适用于短期蓄热系统的补偿面积比R。进行计算补偿,而全 年使用系统选用适用于季节蓄热系统的补偿面积比R。进行计算 补偿。 5.2.5本条规定的是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在平屋面成排设置时 排间距的设计要求,并保证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不受遮挡。 5.2.6本条规定的是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审并联数量与方式、 安装位置的要求,并要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安装于平屋面应设 置检修通道。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时,串联平板型太阳 能集热器组后面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的温度高于前面的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的温度,当串联数目过多时,后面的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工质就可能发生气化产生过热问题;平板 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管的内径一般较细,串联数自过多管道沿程阻力 过天需要然大的循环有不利全循环有的洗型中主焦热熙性能

5.2.3在实际情况下,建筑上安装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安装

排间距的设计要求,开保证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不受遮挡。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时,串联平板型太阳 能集热器组后面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的温度高于前面的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的温度,当串联数目过多时,后面的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中工质就可能发生气化产生过热向题;平板 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管的内径一般较细,串联数目过多管道沿程阻力 过大,需要较大的循环泵,不利于循环泵的选型。由于集热器性能、 规格、板芯流道管径、连接管件等不同,合理的集热器事联数自也会 不同,根据以往的工程设计经验,对于规格为1m×2m、集管直径为 22mm的标准型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其串联数目一般不超过8个; 而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时,每排的并联数目一般不超过16个。

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承压或非承压系统均可,本条规

定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耐压要求与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配, 保证系统长期安全可靠的保障

5.3.2本条规定了系统的集热循环管路和供热水管路设计的

5.3.2本条规定了系统的集热循环管路和供热水管路设计的要 求: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分户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量较大者应设 保温循环系统。 规定供热水管路中应设置热水回水管路,是为了在使用时减 少等待时间,同时在冬季能够起到防冻作用; 第4款的规定是为了减小管路热量损失及沿程阻力,提高系 统的集热效率; 第5款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系统集热循环或排空防冻的流畅进 行,提高系统的集热和防冻效果; 第7、8款规定管路设计时应有管路安全保障措施的要求,以 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太阳辐射能相对来讲是一种低品位能源,其能量密度比较低, 当太阳辐照度达到800W/m?时,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就能进行 比较可观的、有效的光热转换。按照平均太阳辐照度达到800 W/m的值进行理论计算,对于一般的集热器按0.02L/(s:m²) 的流量进行运行设计,能够比较理想的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获 得的热量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中带到水箱中,可以得到较大的 日有用得热量。而在进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检测的实验 时,一般按0.02L/(sm²)的流量进行实验检测。 在进行设计计算时流量值应根据集热器供应商提供的数值进 行计算,当供应商不能提供推荐流量值时,可按0.02L/(s·m²) 进行计算。同时,可根据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太阳辐照度强弱适当 增大或减小,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较高、太阳辐照 也强时,流量取值可以大于0.02L/(sm);反之减小。 5.3.3本条规定的是对系统用零部件材质的要求,避免发生电化 学腐蚀问题。 5.3.4本条要求是使系统运行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同时提高设备整体使用寿命

同时提高设备整体使用寿命。

5.4.1本条规定管路保温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 设计导则》GB/T8175执行,因为在该标准中有比较详细的设计 要求及计算方法。因此在本规程中就不再详细描述。 5.4.2本条规定保温材料的要求,因为集热循环管路的温度在特 殊情况下可达150℃以上(滞止温度),超出了部分保温性能较好 的保温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因此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当采 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该保温材料的内侧加一层使用温度高于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滞止温度的保温材料进行隔热。 5.4.3本条规定要求保温层外侧应设防潮和保护层。若外保护

5.4.1本条规定管路保温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

5.4.2本条规定保温材料的要求,因为集热循环管路的温度在

情况下可达150℃以上(滞止温度),超出了部分保温性能较好 保温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因此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当采 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该保温材料的内侧加一层使用温度高于平 型太阳能集热器滞止温度的保温材料进行隔热

层具有良好的防潮防水功能时可不做防潮层。

5.4.4本条规定了外保护层的材料

5.5辅助能源加热装置选用

5.5.1由于太阳能的不确定性,且为保证系统可以全天候运行, 满足用户使用热水需求,通常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使用辅助能源 的加热装置联合使用,共同构成带辅助能源加热装置的太阳能热 水系统。

分类,可分为:内置加热系统和外置加热系统两大类。内置加热系 统,是指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安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水箱内。 外置加热系统,是指辅助能源加热设备不是安装在贮水箱内,而是 安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水箱附近或安装在供热水管路(包括 主管、干管和支管)上。所以,外置加热系统文可分为:贮水箱加热 系统、主管加热系统、干管加热系统和支管加热系统等。

辅助能源加热装置的安装位置由建筑所能提供的能源类型, 其与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的难易程度决定。

5.5.3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辅助能源启动方式分类,可分

5.5.3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辅助能源启动方式分类,可分

全日自动启动系统,是指始终自动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 确保可以全天24h供应热水。定时自动启动系统,是指定时自动 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从而可以定时供应热水。按需手动启 动系统,是指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手动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 5.5.4本条规定了辅助能源选择的基本原则,辅助能源宜为电、 燃气等常规能源。对已设有集中供热、空调系统的建筑,辅助能源 宜与供热、空调系统热源相同或匹配;同时宜重视废热、余热的利

全日自动启动系统,是指始终自动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 确保可以全天24h供应热水。定时自动启动系统,是指定时自 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从而可以定时供应热水。按需手动 动系统,是指根据用户需要,随时手动启动辅助能源水加热设备

燃气等常规能源。对已设有集中供热、空调系统的建筑,辅助能 宜与供热、空调系统热源相同或匹配;同时宜重视废热、余热的 用。这样,可以实现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最大节能效果。

5.6.1、5.6.2与建筑一体化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一般推荐采 用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水特点和要求、不同的环境 等可以有不同的控制方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安全可靠和最 大节能效果的要求。 对于应优先使用太阳能的规定,是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辅助能 源的使用,最大化地使用太阳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节能、环 保的初裹。

5.7.6本条是对系统中加装计量装置的规定。对于集中热水

应系统,为计量系统热水总用量可将冷水表装在水加热设备的 水进水管上,分户计量热水用量时,则可使用热水表。对于电、煤 气辅助能源的计量,则可使用原有的电表、燃气表,不必另设。

6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6.1.1本条提出在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时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 作为建筑元素进行统一考虑,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上的应 用,不仅能为建筑提供热水供应,同时不影响建筑的造型、功能和 性能;而建筑结构能够为平板太阳能系统的安装、运行、检修提供 合理、足够的空间,使其能够安全可靠的固定。平板太阳能热水系 统与建筑一体化的统一考虑设计,使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 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保持建筑外观统一和谐。 1本款要求建筑设计应考虑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采光,通 过建筑朝南向,实现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朝南向,保证太阳能 热水系统的采光效果及实现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 计;除考虑建筑自身功能性要求外,还需考虑安装位置附近其他建 筑及树木等原因造成的遮挡。 2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设计和产品的充分结合,并尽量避免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的光学影响。 3~5合理安排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各个部件的位置及其周 围预留空间,保证系统安装、维护、检修方便。 6.1.2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很多城市的建筑容积率都比较 高,很难保证建筑4h的日照时数,因此,本规定没有强制要求安装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完全满足不少于4h太阳光照时 数不受遮挡。 6.1.3:因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内部介质温度较高(可达150℃以 上),如出现热水渗漏,针对冷水渗漏的普通安全保障措施可能无 法满足要求。

6.1.4因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构造为一块整板,不透风,整体 风阻相对较大,因此在安装设计时应进行减小风阻设计。 6.1.5本条规定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穿过建筑围护结构时的 设计要求。

6.1.6本条规定了平板型太阳

术要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在平屋面上安装需通过支架和基座 固定在屋面上。集热器可以选择适当的方位和倾角。除平板型太 阳能集热器的定向、安装倾角、设置间距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 的规定外,还应做好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基座的防水,该部位 应做附加防水层。

6.1.7本条规定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建筑坡屋面、雨篷

1为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接受到较多太阳光光照,设计时 需考虑安装倾角,并考虑冰雪荷载问题; 2作为屋面板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除考虑自身重量外, 冰雪荷载、风荷载等作用在集热器上,因此要保证平板型太阳能集 热器设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3顺坡架空安装在坡屋面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应考虑后 期的安装维修空间,一般保证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与屋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不小于50mm; 4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外部构件使用,除符合功 能要求,针对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内部有循环介质,外部一般为钢 化戒脑药焦源壹尚

6.1.8本条规定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设在建筑外墙面、阳台

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可放置在阳台栏板上或直接构成 台栏板。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低纬度地区 置在阳台栏板上或直接构成阳台栏板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宜

适当的倾角,以接收到较多的太阳光光照。 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及支架应与建筑结构主体上的预理 件牢固连接,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在安装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墙 面、阳台或挑檐等部位,为防止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损坏而掉下伤 人,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设置挑檐、入口处设雨篷或进行绿 化种植等,使人不易靠近。 3伸出屋面的管线,应在屋面结构层施工时预理埋穿屋面套 管,可采用钢管或PVC管材。套管四周的找平层应预留凹槽,用 密封材料封严,并增设附加层。上翻至管壁的防水层应用金属箍 或镀锌钢丝紧固,再用密封材料封严。避免在已做好防水保温的 屋面上凿孔打洞。墙管线不宜设在结构柱节点处,避免对结构产 生影响。

6.2.1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主体结构及结构构件,如屋 面、阳台、外墙体及悬臂梁(板)等,应能承受太阳能热水系统传递 的荷载和作用,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预先 设计好承载梁(板)构件或埋设预埋件或其他连接件,这种“先设 式”比外加支架锚固的“后加式”更能体现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 物的一体化,同时也更具安全性,设计时宜优先考虑。 经验表明,对于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其他部位的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主要受风荷载作用,抗风设计是主要考虑的因 素。但是地震是动力作用,对连接节点会产生较大影响,使连接处 发生破坏甚至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脱落,所以除计算地震作用 外,还应加强构造措施。

5.2.2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应大于连接本身的承载

可靠的防松动、防滑移的措施;采用挂接或描接时,应有可靠的防 脱落、防滑移的措施。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透明盖板和金属框架组成,其本 身变形能力是较小的。在水平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平板型太阳 能集热器本身结构会产生侧移。由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本身不 能承受较大的位移,只能通过弹性莲接以避免主体结构侧移过大 的影响。为防止主体结构水平位移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 箱损坏,连接件必须有一定的适应位移能力,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 器和贮水箱与主体结构之间有伸缩活动的余地

脱落、防滑移的措施。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透明盖板和金属框架组成,其本 身变形能力是较小的。在水平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平板型太阳 能集热器本身结构会产生侧移。由于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本身不 能承受较大的位移,只能通过弹性莲接以避免主体结构侧移过大 的影响。为防止主体结构水平位移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 箱损坏,连接件必须有一定的适应位移能力,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 器和贮水箱与主体结构之间有伸缩活动的余地 6.2.3轻质填充墙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低,不应作为太阳能热水系 统中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的支承结构考虑。同样,砌体 结构平面外承载能力低,难以直接进行连接,所以宜增设混凝土结 构或钢结构连接构件。 6.2.4当土建施工中未设预理件、预理件漏放、预理件偏离设计 位置太远、设计变更,或既有建筑增设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往 往要使用后锚固螺栓进行连接。采用后锚固螺栓(机械膨胀螺栓 或化学锚栓)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其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的规定。

6.2.3轻质填充墙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低,不应作为太阳能热水系

统中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的支承结构考虑。同样,砌体 结构平面外承载能力低,难以直接进行连接,所以宜增设混凝土结 构或钢结构连接构件

6.2.4当土建施工中未设预埋件、预埋件漏放、预埋件偏离设计

住要使用后锚固螺栓进行连接。采用后锚固螺栓(机械膨胀螺栓 或化学锚栓)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其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的规定。

6.3.1平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是把太阳能热水系统纳人到 建筑设计当中来统一设计的,因此热水供水系统设计中无论是水 量、水温、水质还是设备管路、管材、管件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

为直接系统且其集热循环管路工作温度高于60℃时,给水应进行 软化处理。原水经软化处理后的水质硬度宜为(75~150)mg/L。 水质稳定处理应根据水的硬度、适用流速、温度、作用时间或有效

6.3.3在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检修需要排出热水处(一般包含平 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贮水箱、管路)应设置排水设施,因系统内一般 为50℃以上的热水(特殊情况下可达150℃以上),因此要求相应 排水管路、管材、管件能够承受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热水温 度。

6.3.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表面应定时清洗,否则会影响集热效

6.4.16.4.3条文强调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使用电器设备的计 和安全要求。

6.4.1~6.4.3条文强调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使用电器设备的证

6.4.4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有较大部分都设置在屋顶的最高处

往往超过了建筑物上原有防雷装置的高度,使其完全暴露在雷电 直击的范围内。一旦雷电袭来,不仅室外的热水器会遭损坏,电流 更会通过水管、电加热线等引人室内,危及其他电器乃至人身安 全。为了减少雷击的概率及损失程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防雷情况 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乙系统安装、试压、调试及检测

7.1.1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特 的结构和功能设施安全。

7.1.4本条对进场安装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配件、材米

及其性能提出了要求,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和建设单位普遍不重视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检测的现状,规 定了应提供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小于600L的平板太阳能热水 系统进场产品的性能检测报告

7.1.5为规范和引导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安装,本条给出

1本款强调了所有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合格后 报监理或建设单位人员检查确认。材料进场时原则上应对品种 规格、外观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损坏。主要器具 和设备应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3本款强调了各分项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互检),所有隐蔽 分项必须进行隐蔽验收。

3本款强调了各分项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互检),所有隐澈 分项必须进行隐蔽验收。 7.1.6针对目前太阳能企业普遍不重视施工安装、忽视施工质量 管理的现状,为规范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施工单位安装队伍,引 领太阳能企业加强施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对施工安 装质量的重视,本条特别对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资质提出了相 关规定。 自前因尚无专门的针对太阳能企业的施工资质证书,所以可 参照建筑业企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等级的分类执行。

7.2.2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基座关系到热水系统的稳定和安 全,而太阳能热水器大多布置在屋面,受风的影响很大,一旦集热 器被风吹倒,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求基座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 牢固。尤其是在既有建筑上增设的基座,由于不是同时施工,更要 采取技术措施,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7.2.3基座标高一致可方便太阳能热水系统支架的安装。

7.2.4一般情况下,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承重基座都是在屋面 结构层上现场砌(浇)筑。对于在既有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 统,需要刨开屋面面层做基座,因此会破坏原有的防水结构。基座 施工完成后,被破坏的部位需要重做防水。

7.2.5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只有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

要求的位置和方法进行埋设,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支架安装时 才不会发生变形,才能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莲接牢固 的可靠性。

变化,空气和雨水中都含有腐蚀性极大的物质,而基座顶面的

变化,空气和雨水中都含有腐蚀性极大的物质,而基座顶面的预埋 件最容易受到腐蚀,一旦腐蚀又难以察觉,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可能按有利于屋面排水的位置安装,减少屋面渗水的风

况下,尽可能按有利于屋面排水的位置安装,减少屋面渗水的风 险。

7.2.9与预埋件一样,本条强调了钢结构支架的防腐。

7.2.12不同厂家生产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

热垫。隔热垫的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计算确 定,但不宜小于30mm。

2.17本条是对压力表安装的规

7.2.18~7.2.22条文规定的是水表、流量调节器、泵、阀等管道

7.2.24加套管是为了防止管道膨胀伸缩移动造成管外壁四周出

7.2.25本条强调先检漏,后保温,且应保证保温质量。

全的保护,文是对用户使用安全的保护要求。而要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进行防雷测试,则是为了 检测确认这些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3.1为防止系统泄漏,避免人力、物力的损失,强调保温前要进 行水压试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由于进行水压试验存在冻堵、冻 裂管道和设备的风险,因此,在0℃气温条件下,进行水压试验时 应采取缠绕电伴热带、暖气加热等有效措施,防止冻堵问题的发 生。 7.3.2本条规定了管路和设备的检漏试验。对于承压与非承压 管路系统的管路和设备试验压力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 未注明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42的相关规定执行。非承压设备做满水灌水试 验,满水试验静置24h,然后进行观察,应不漏不渗。 7.3.3本条强调了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冲洗,并规定了冲洗合 格的标准。

7.3.1为防止系统泄漏,避免人力、物力的损失,强调保温前要进 行水压试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由于进行水压试验存在冻堵、冻 裂管道和设备的风险,因此,在0℃气温条件下,进行水压试验时 应采取缠绕电伴热带、暖气加热等有效措施,防止冻堵问题的发 生。 7.3.2本条规定了管路和设备的检漏试验。对于承压与非承压

7.4.4系统联动调试主要指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系统调试。 7.4.5本条强调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进行72h试运转,以观 察系统各个部件及相互配合的实际运行是否正常。 7.4.6本条对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进行性能检测提出了要求。 小于600L的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检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和《家用分体双回路 太阳能热水系统》GB/T26970的规定执行,600L及以上的平板太 阳能热水系统性能检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性 能评定规范》GB/T20095的规定执行。试验检测应具有科学性 权威性、公正性,宜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完成。

7.4.4系统联动调试主要指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系统调试。 7.4.5本条强调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进行72h试运转,以观 察系统各个部件及相互配合的实际运行是否正常。 7.4.6本条对系统联动调试完成后进行性能检测提出了要求

7.4.4系统联动调试主要指按照实际运行上况进行系统调试。

8系统验收8.1一般规定8.1.1本条对系统工程验收的基础条件作了规定,因为只有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系统工程才具有竣工验收意义。8.1.2为能使工程施工验收顺利有序进行,可以根据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施工安装特点进行合理统筹安排,进行抽检样品、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8.1.3本条规定了分部(子分部)验收的组织者及参加验收的相关单位和人员。8.1.4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施工单位在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8.1.5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对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峻工验收程序进行了规定。8.2分项验收8.2.1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确定分项验收应符合的要求。8.2.2本条根据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特点DL/T 1777-2017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屏柜光纤回路技术规范,确定了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的部位,隐蔽工程验收应有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9:

8.2.3本条根据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特点,确定了需要进 行中间验收的工序,对影响工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必须在本 工序中间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中间验收应有 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 (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填写中间验收交接记录。

8.3.1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 准》GB50300的规定,确定了竣工验收应当符合的要求。 8.3.2本条规定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设计安全、卫生和使 用功能的主要检验和检测内容,其中水质检测应有专业的机构或 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8.3.3本条规定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峻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 内容。资料格式和分卷整理应合理有序便于查阅,并应符合管理 部门的规定

8.3.3本条规定了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工验收应提

内容。资料格式和分卷整理应合理有序便于查阅,并应符合管理 部门的规定。

9.0.5目前,现行国家标准中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要

不少于10年,但实际的情况下有较大部分能够超出10年使用 命年限要求。为保障使用安全,本条规定在平板太阳能热水系 超过合同约定的系统使用寿命T/ZZB 1413-2019 硬质聚氯乙烯石塑地板,系统超期使用时,应对系统进行 要的使用安全诊断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对系统的使用和改造 出正确合理的处理决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